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D VSP叠前深度成像与观测系统分析

3D VSP叠前深度成像与观测系统分析

3DVSP叠前深度成像与观测系统分析

巩日练1王华忠1王成札2马在田

(I同济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2胜利油田公司物探公司东营257000)

前言

垂直地震剖1面(VerticalSeismicProfile)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中。但因其成本、对井的占用时间问题及得到的地质效果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等因素限制了它的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VSP技术确实能提供比地面常规地震勘探质量更高的剖面。我们认为,VsP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不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已基本成熟的今天,重新审视VSP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们认为在VSP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中.(逆VSP)震源或(正VSP)检波点接近地质目标体,这是VSP技术的优势,但是也带来了空间采样的严重不足(甚至对水平反射层也是如此)。三维Ⅵ辨数据采集是必须采用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距离检波点很近的地质体会带来较严重的侧面波影响。VsP数据地震数据处理必须进入到叠前时间或叠前深度域。这样又会涉及到速度场的求取问题。

实际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为分析VSP观测方式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现将新疆莫北MB2003井3DVSP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该实验所采用的观测系统是条带形观测系统,偏移速度场是用拟合的声波测井速度,井中共有四个检波器进行同时接收,间隔为10m。剖面在2600nr一5000m较常规地震观测方式得到的剖面成像效果好,主要的反射层和大的构造都得到了清晰的图像,并且通过对成像前数据的处理(主要是消除噪音和转换波及进行道插值处理),使得成像后剖面的信噪比大大提高,剖面的分辨率也得到了改善。这表明VSP技术较常规地震优势明显。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在设计观测系统之前先用射线追踪做一个正演模型,来确定偏移距,保证射线的覆盖次数,确定想要探明地质体所要求的频率范围,确定菲涅尔带跨度等。对于地面采样间隔△z和△y的选取,一般取20m一100m较为合适,对于MB2003井的观测系统,△z和△y分别取200m和100m,直接用这样的采样间隔来进行偏移成像,成像结果会产生空间假频。所以需要对道集进行插值处理。道插值虽然可以避免假频,但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分辨率。由于缺少测线所造成的分辨率的降低是无法通过道插值来弥补的。(2)通过VSP观测数据提取速度信息。只有使用正确的速度场,才能进行准确的偏移。关于速度信息地提取,对于单井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一般采取的办法是通过拟合声波测井速度来得到的。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是用井间射线层析的办法来获取地下速度场的分布。但在应用井间层析时,观测方向受到井的约束。而含油区一般位于井的底部,在该区域,能得到的大多数是水平方向的射线,所以难以得到更深层的速度信息。如何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观测系统,不仅能达到预期的勘探目的,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取出地下速度场信息,目前变得尤为迫切。

总结

影响VSP成像结果的取决于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合理的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处理方式。本文通过模型实验,指出VSP观测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本研究由“863”项目(200lAA60218)和“973_:’项目(G19990328)资助。

?41?

3D VSP叠前深度成像与观测系统分析

作者:巩曰练, 王华忠, 王成礼, 马在田

作者单位:巩曰练,王华忠,马在田(同济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上海)), 王成礼(胜利油田公司物探公司(东营))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鹏.朱广生地震勘探中VSP数据的误差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z1)

在VSP测量过程中,生产单位要进行2次测量:一次是生产测量,一次是检验测量.通过2次测量的初至时差来检验VSP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利用x2检验法和偏度、峰度检验法对85口井的VSP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VSP重复观测时差分布呈正态分布, 同时指出 VSP重复观测时差与深度也无明显关系.

2.期刊论文冯魁.张晓帆.陈川.冯新生.FENG Kui.ZHANG Xiao-fan.CHEN Chuan.FENG Xin-sheng开发地震技术及进展-地质与资源2009,18(1)

地震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手段.并且正逐步向油气开发及生产领域渗透.出现的新技术主要包括:3D地震、垂直地震剖面、井间地震、时间推移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微地震检测、随钻地震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地震技术的形成过程作了简单回顾并着重对开发地震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同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3.学位论文李雷垂直地震剖面测量(VSP)、声波测井及实验室岩样声速测量的差异分析——声频散的理论考察与实验研究2006

地震勘探、声波测井和实验室测定,这三种方法所用的观测系统不同,尤其是测量的声波信号频率不同,使得实验室测量结果与现场的声波测井及地震探测存在差异。研究三者之间关系,即研究岩石的声波速度随着频率而变化现象,岩石的频散现象,可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

通过对大港油田和长庆油田多口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VSP)及声波速度测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其分析结果和与岩芯的实验室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岩石在饱水前后纵波速度变化、频散及Q值问题,得出声波频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对声波速度及Q值的影响。并对前人推出的频散公式进行考察和验证。

4.会议论文刘洋三维VSP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研究2005

三维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相对于地面地震勘探而言,它具有高分辨和高信噪比特点,能获得高精度井旁构造细节和储层特征;相对于测井资料而言,它又具有探测范围大的优点,因而近年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项目主要针对三维VSP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维VSP反射波场提取方法研究、三维VSP成像方法研究、三维VSP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研究和三维VSP属性提取技术与井旁储层预测研究.通过研究,在三维VSP资料处理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三维VSP资料解释和应用技术,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处理分辨率和井旁储层预测精度,指导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5.会议论文王新红.刘美丽.于静近海3DVSP技术2005

随着VSP技术发展,VSP技术在继续完善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对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改进,近年发展了3DVSP观测方式(也可与地面地震进行联合采集).这种观测方式采集方便、成本低;在无需投入很大成本的前提下,采集更多的数据,能较大程度地改善VSP的成像范围和效果,解决更为复杂的地质问题;可以有效弥补低信噪比地震地区的空白.近海地震勘探同陆地相比,具有无低速带的吸收,不存在静校正,子波相对较为一致,高频干扰相对弱,原始记录信噪比较高的特点.因此进行近海3DVSP勘探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海3DVSP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难点,以及3DVSP设计、采集、处理中的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6.会议论文贺南群.牟永光.林贵标垂向地震剖面边界元法偏移1989

7.学位论文罗斌随钻地震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2005

随钻地震技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它利用石油或工程钻探中钻头的振动作为震源进行地震勘探,是一种逆VSP,也称为随钻VSP或钻头地震。它结合了地面地震和井中垂直地震(VSP)的优点,具有不干扰钻井工作,不占用钻井时间,无检波器下井风险,勘探效率高等特点,并能实时预测井筒周围、钻头前方地层的构造细节,以达到减少钻探风险为主要勘探目的。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外随钻地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随钻地震技术的方法原理、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及处理方法研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论述。同时,针对目前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开发了随钻地震先导信号反褶积、多道统计子波反褶积和基于线性约束最小平方井场强干扰噪声衰减方法,并成功地将上述方法应用于随钻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获得理想的实际勘探效果。并在以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

1.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随钻地震所产生的直达波、反射波和其它几种主要干扰波波场的空间传播特性,根据随钻地震波场在不同三维空间传播特性的差异,讨论了干扰波波场的分离和衰减方法,并对实际随钻地震资料进行了去噪处理,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充分证明了上述研究的实际价值,对随钻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如何消除和削弱井场钻井作业产生的强噪声对随钻地震资料的干扰,恢复弱反射信号始终是随钻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从研究钻井所产生的强干扰噪声源入手,研制和开发了基于线形约束最小平方井场相干噪声衰减方法。在对实际随钻地震资料的处理中,有效地消除了大部分井场强干扰噪声,而又不影响弱钻头信号,保真效果好,较目前现有的一些处理方法,如,F-K滤波、τ-p域滤波等理想,是本文独创的随钻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之一。

3.钻杆等因素对先导信号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对(30-40)Hz频率成份的影响早在1936年就为B.B.Weatherby等人所共知,但如何消除上述影响始终是个主要问题。本文有效地将反褶积和去噪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开发了随钻地震先导信号反褶积和多道统计子波反褶积,较好地解决了低信噪比随钻地震资料的反褶积和井场强干扰噪声的衰减问题,在实际随钻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取得明显效果。

4.通过对上述随钻地震波场特征的分析,并在去噪、先导信号反褶积等处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轮古47井和红台11井实际随钻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建立了最终处理流程,获得比地面地震信噪比和分辨率更高的地震成像剖面,表明上述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的正确性,对今后随钻地震资料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8.会议论文焦湘恒.刘保华.王成礼二道滤波VSP波场分离方法和检验VSP技术1989

9.会议论文梁一平.刘馥VSP和地面反射记录资料的二维射线反演1989

10.会议论文刘清林.韩立国用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作VSP资料的偏移归位1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7564806.html,/Conference_5106174.aspx

授权使用:华南理工大学(hnlgdx),授权号:95511c5d-5b5d-4b3d-a4de-9e28013406cb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8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