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建安--学案18-条件语句

王建安--学案18-条件语句

王建安--学案18-条件语句
王建安--学案18-条件语句

课题§2.3.1 条件语句

第4周第1课时编写人:王建安审核人:审批人:

编写时间:2014-03-14高一____班____组姓名______ 师评____

使用说明:1、请在使用学案前先用5—8分钟把课本105---107页的内容通读一遍

2、课前完成知识梳理、预习检测以及课堂检测部分题目;

3、当堂完成课堂检测题目(课堂反馈);

学习目标:1、掌握条件语句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能正确使用if语句和复合if语句表示选择结构。

学习重难点:1、重点:正确使用if语句。

2、难点:复合if语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程序语言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个基本语句:①、②、

③、④、⑤。

2、写出上题中①②③的基本格式:

①、②、③。

3、条件语句有条件语句和条件语句两种,写出它们的格式:

【预习检测】

1、下列关于条件语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条件语句的执行是按程序中语句行排列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B. 条件语句不能嵌套,即条件语句中不能再有条件语句

C. 条件语句实现了流程图中的选择结构

D. 条件语句一定要完整,即If Then Else End If每一部分都不可少

2、如下左图,判断输入的数x是否为正数,若是,输出它的平方;若不是,输出它

的相反数,则程序中①应为。

3、如上右侧程序运行的结果是。

二、能力提升:

1、用if 语句表述下述两个框图。

三、拓展延伸:

1、设计一个算法,根据输入的x 值,

计算y 的值。画出框图并写出算

法语句。y 与x 关系如下:

21,(1),(<1)

x x y x x x +≥?=?-?

2、下图给出的是用条件语句编写的 一个程序,根据该程序回答: (1)若输入4,则输出的结果是 。 (2)该程序的功能是求 函数 的函数值。 四、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

2、我的疑惑: 。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教案: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SUNIONG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教案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1、扩展语句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本考点,呈隔年反复的态势出现,所占分值3—6分。09年高考中,全国卷1中的19题(5分)、湖北卷22题(4分)、福建卷15题(3分)、江西卷21题(5分)都涉及到扩展语段这一考题。 2、压缩语段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09年高考中,安徽卷18题(7分)、福建卷15题(3分)16题第一问(2分)、山东卷18题(4分)、浙江卷6题(4分)。 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 “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 (1)依照给定词语,连词扩充成句; (2)给出话题,丰富式或给出概括句,展开式; (3)给出主干,扩写式; (4)给出语句,续写或补写式; (5)依照情境要求,拟写广告词、标语、宣传口号、过渡语等。“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压缩语段”常考题型主要有: (1)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 (3)填充式概括(含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过渡句等); (4)新闻概写(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 (5)提取关键词; (6)图文转换

扩展语句学案

扩展语句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设计人:付士友乔英男2012年 5 月 教学目标:1、了解扩展语句的常见形式。 2、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具体方法和注意点。 教学重点:语句扩展的具体方法。 自主学习 一、考点阐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本考点,呈隔年反复的态势出现,所占分值3—6分。09年高考中,湖北卷22题(4分)、江西卷21题(5分)都涉及到扩展语段这一考题。这种题型考的是考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是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堂导读 考题剖析及考点探究 1、组词成句式: 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有字数要求。 【真题引路】(09年江西卷).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50个字左右)(5分)2、情景演绎式: 就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真题引路】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3、中心阐发式: 就是提供一个词、一句话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扩展。基本方法就是以提供的语句为中心内容加以阐释、发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示例:以“爱心”为主题,写一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 示例: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作扩展,要求使用短句,语句连贯,不少于60个字。 种花好,种菜更好。 4、枝叶添加式: 就是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成分,使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这种形式主要通过增加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等附加成分进行扩展。 示例1:下面这个句子对事情叙说得太简单概括,依据原句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使原句语意具体丰满。 姑娘摘葡萄。

初一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马钧和翻车,诸葛亮治措施;卫温。 2、思想教育:(1)曹操、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马钧制成的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工具。(3)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这一史实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不可分割。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能够基本统一北方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课前提示并交待: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自东汉后,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提问:“东汉未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由于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与此同时,在北方,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出现了不少的军事割据政权,各自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混战局面。(出示图片《东汉未年军阀割据形势》)。 在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军阀是袁绍和曹操。他们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官渡。 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袁绍) (请学生阅读132页小字,分析曹、袁的力量对比) 袁绍:地广兵多粮足,出兵10万,轻视曹操,傲漫。 曹操:只有3—4万兵力,但他能谋善断,肯于采纳部下的建议,重视敌情。 提问:官渡之战中有一个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 (答:许攸降曹献策),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火烧鸟巢成功,10万袁军大乱,曹操大败袁军。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从此,北方军阀中再没有曹操的对手。所以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提问:想一想,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要求答出:(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2)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131页的黑体字。(生读)这首诗抒发了他的雄心大志,曹操的雄心大志是什么?(生答:统一全国)。这时江南的局势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生答:占有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的孙权,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的刘备,虽然还没有地盘,但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的辅佐,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曹操自持兵力强大,率20万大军南下。请问这时南方孙权、刘备采取了什么措施呢?(生阅读课文后答:孙、刘联合抗曹) 二、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周瑜、诸葛亮的孙、刘联军)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怎样?(生答:曹军20万,孙刘联军不到5万人)处于劣势的周瑜、诸葛亮定出什么计策战胜曹操的?(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火攻”并生动讲述火烧赤壁)结果曹操以多败少,仓惶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 请同学们想一想: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以多败少呢?(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原因有三:1、曹军不习水战。2、曹军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战术合乎天时地利。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打出投影片《三国建国年表》交待清楚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魏、蜀、吴三国建国时间、人物、都城,结合《三国鼎立图》讲清各自的位置,并强调记忆)。 四、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 (强调屯田效果,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经过屯田,兴修水利后,出现的景象。) 曹魏政府注意水利灌溉,发明家马钧制造了能连续提水的翻车,效率很高(出示投影《翻车》,简要介绍其原理及作用)经过几年努力,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诸葛亮治蜀 (出示投影片《诸葛亮》画像,请学生读有关文字,然后提出问题)诸葛亮治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生答:奖励农耕,重视水利;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等) 3、孙吴开发江南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条件:(1)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具,农业生产技术及提供大批劳动力;(2)江南人民特别是与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共同劳动的成果。(3)江南气候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吴国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1)制瓷业;(2)造船业发达。据说孙吴的船队到过100多个小国和地区,其中有一次重大的航行,是孙权派哪位大将率万人船队到过了当时的什么地方?(生答:夷洲),这一事件证明了什么?(台湾与大陆早就建立了联系,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不可分割), 小结: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作业:课后1—3题。

扩展语句教案

扩展语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扩展语句的常见形式。 2、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具体方法和注意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语句扩展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讲授、训练) 四、课时安排:1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扩展语句是2000年考试说明中新增的一个考点。它要求考生在提供的原句(包括词)的基础上,在不删减字词,不变动词序,不改变原句句型(有要求的除外)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原句修饰成分和增加分句,使简单结构复杂化,单纯语意更加具体、详尽、丰富的一种造句形式。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可能有更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 这种题型考的是考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是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综合,再加上这种题型考生平时做的虽然很多,但教师批改不认真和讲解不到位,所以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教师在这个专题上要多下功夫,多讲解,多训练,这个题目的分数还是很得的。 (二)、考题剖析: 2000年高考题: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1、参考例句: (1)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人人发自内心地激动万分地齐唱着一首团结奋进的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2)这天晚上,我的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于是轻唱着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真心英雄》,在这首优美的弦律中我安然入睡。 2、误区列举: 1)未能明确地表现出规定的情景。如“毕业典礼”或“考试前夕”。 2)未能扩展重点,有的将“歌声”理解成了“歌”,有的未能以“歌声”为重点。 3)语言干瘪,生硬造作。 3、课本例句: (2)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齐声合唱《友谊地久地长》,歌声中充满了大家对恩师的感激,对母校的眷恋,对学友的祝福。 (3)考试前夕,我手心冒汗,心里打鼓。这时从窗外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像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风轻轻吹干了我手的汗渍,似母亲感人的话语慢慢抚慰着我打鼓的心灵。于是,我信心十足地投入人生的又一次搏击。 (三)、考点探究

扩展语句专题训练(非常实用)

扩展语句专题学案1 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 情景二:夏日傍晚风 2.高中毕业在即,同窗三年的学友常用“赠言”表达彼此的情感。请选择下列一种“情境”写一条赠言。要求:表达要含蓄,不少于30个字,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1)给曾在你困难时真诚帮助过你的同学。

3.以“创造”或以“爱心”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必须用比喻句和排比句,字数在80字左右。 4.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5.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宋徽宗赵佶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有的画师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有的画师画了密林掩映的深山古寺的一角,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家画了以下的画面:崇山峻岭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一个年迈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水倒进桶里。 和尚挑水,表明附近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可以想象那是座破败的古寺。寺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就表现了“藏”字。 假设你是画家,要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参照画线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不超过50字)

扩展语句专题学案2 6.下面是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的一段话,其中画横线处的句子被紧缩了,请根据语境将其重新扩展开来。(不少于50个字) 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透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汽,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云雀歌唱,溪水奔流。 7.以“红叶飘零”为主题写一段文字,具体细致地描绘红叶飘零的过程,不少于80个字。 8.模仿引号中的句子续写一评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语段。 (1)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劈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创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021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doc

2021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 高三语文备课组成员要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 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xx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1、以高考改革趋势为指向,顺应高考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切实组织好高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安排,力争高考语文取得实效。 2、以夯实基础、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集体备课,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3、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分类指导,优化训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应考能力。 二、基本情况

1、学情: 本届高三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平时的学习不实在,不到位,从刚刚结束的月考看来,学生对考纲规定的高考考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靠,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另外许多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仅有一点模糊印象。同时,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今年的高三语文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2、教情: 本届高三语文备课组有7位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新教师,可谓中青结合,拼搏在教育教学最前线。我们深感责任重,压力大,有着较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体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潜力:全组上下形成一个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整体。力争为我校20xx年高考再添辉煌。 三、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5: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 【考点概述】 扩展语句是一种较高级的语言运用形式,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想象、联想能力与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所要扩展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看,侧重于叙述描写与议论说理。叙述描写主要考查想象与联想能力丰富与否,议论说理则主要考查逻辑推断能力的强弱,但不管哪一类的扩写都有一个如何用最精确、最生动的语言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问题。所以,答好语句扩展题的“捷径”只能是,活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语言操作水平。 扩展语句在表达方式上要求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扩展语句。 一、扩展语句常见的类型: (1)连缀型。 命题者设定两种(或多种)情境,要求考生把几个词语通过合理的想像或联想连缀成一段话,以表达某个特定的意思或突出某个中心,这是高考的主要题型。 (2)续写型。 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设定的情境,以某个句子为开头扩展成一段话,给出的句子往往是揭示话题或中心的。 (3)补写型。 给出的语句或语段并不完整,需要对其进行补充。补充的语句既要符合原句段的情境,又可灵活的发挥。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 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 三、扩展方法。 (1)举例扩展法。 (2)总分扩展法。 (3)推理扩展法。 (4)比喻(比拟)扩展法。 (5)对比(排比)扩展法。 【学习重点】如何扩展语句

【学习难点】扩展语句的技巧、方法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句式整齐,符合要求。 二、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同时,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整而明确的思想,使原语句的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丰富。并符合题目要求。 ①内容要前后衔接自然,连贯有序。扩展后的语句应很好地与原文保持基本意思的一致,做到话题的一致。叙述角度合理,并使语句间层次严密。若偏离了原话题或基本观点,都是不合要求的。 ②情感色彩一致,语境统一。扩展语句比原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情达意更具体、真切,但必须注意情感色彩的统一,否则就会背离原句主旨。另外,有些原句表意单纯,或只有一个主干句,情感色彩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扩展语句中的情感要自然和谐,做到文意顺畅,情理通达。在这里,讲究语境的协调很重要。 ③语言形式符合要求。要做到扩展合理,语言连贯、得体是重要一环。语言连贯方能文意贯通,语言得体,才会情调氛围一致。有时,题目还会对语言形式有具体的要求,要结合这些要求进行扩展。 三、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 (一)创造发挥式的扩展 1.无条件限制的扩展: 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给一个结构简单、内容单薄的句子,让考生加上修饰成分以丰富句子,属于一般层次较自由的创造与发挥,相对难度较低。 例:扩展下面句子,使其具体、生动、丰满。 翠鸟飞走了。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师寄语: 课题第18课时三国鼎立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审核 学习目标1、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3、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学习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学习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导学过程预 习 自 测 1、官渡之战:发生时间是年,是在末年,地点在,今 省中牟。作战双方是军和军,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影响是:为曹操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发生时间是年,(末年)地点在,今嘉鱼, 作战双方是军和军,这次战役的特点也是,影响是: 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顾茅庐说的是和的事情。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夸奖的。 4、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时间是年,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行销三国,吴国的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课 堂 交 流 与 探 究 一、官渡之战 1、学生阅读,了解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影 响 2、思考曹操为什么能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政治 经济 用人 二、赤壁之战 1、学生阅读,了解赤壁之战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特点、影 响 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名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魏 蜀(汉) 吴 1、 将表中内容设计成一个示意图: 2、如何评价三国鼎立

导学过程课 堂 反 馈 练 习 与 巩 固 1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3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 4.2009年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 下列事情中,曹操所做的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建立魏国 5.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7.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A.200年 B.208 C.220年D.222年 9.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A.刘备B.袁绍C.孙权D.刘禅 学后反思

人教版七上《第18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8课三国鼎立》word教案 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 [教材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故、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缘故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缘故。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缘故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辨论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然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专门是符合实际情形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判历史人物时,要紧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缘故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情分析] 1. 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通俗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要紧故情况节都专门熟悉,专门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判。 2. 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进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进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设计理念]

鉴于对《标准》的明白得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形想像、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把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材分析] 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繁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进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2. 教材差不多上落实了《标准》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争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截了当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同意和明白得。 3. 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宽敞的活动空间。 [教材处理] 1. 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常所熟悉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判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摸索和争辩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进展规律。 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截了当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缘故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关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预备]

扩展语句教案高品质版

扩展语句教案 教学目标:何为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的技巧、方法 教学重点:何为扩展语句 教学难点:扩展语句的技巧、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句式整齐,符合要求。 二、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同时,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例如: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本题的解题要求是 (1)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 (2)以起跑线为重点。 参考答案是: [情景一]今天,他又踏上400米决赛的起跑线,去年的今天在同一赛场的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就在起跑的刹那间,位于他右边一道的同学突然摔倒,他毫不犹豫地停下来,扶起摔倒的同学。有实力撷取金牌的他却与金牌失之交臂,他没有遗憾,在他心中,美好的品格比金牌发出更灿烂的光彩。 [情景二]1998年中日少年友好夏令营后,有人向社会发出沉痛的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那次夏令营,国人还记忆犹新:我们的孩子娇气,缺乏毅力,缺少合作精神,缺乏环保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孩子不久能担负起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起跑线上站立起来。 3、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可借用修辞手法)。充分借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 ①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拟人描写) ②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那是生命的搏斗、是自由的呐喊、是苦难的抗争。(拟人、比喻的描写,排比的议论抒情) 4、突出情境和氛围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符合情景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例如:利用下列三个短语,运用描写扩展成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句子,使之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羊群。

高三语文扩展语句(一)学案

扩展语句(一)——扩展语句的基本方法及题型 展示课(时段:正课时间: 60分钟) 学习主题(1分钟):了解语句扩展的基本类型,熟悉对应每一种题型应采用怎样的语句扩展方法,并根据实践进行总结归纳。 一、分析真题,归纳考查 一段 题 中的

【训练课导学】巩固提升三级达标反馈题 书写等级 达成等级 基础题 1、分析示例存在的问题 假如我们在写作时想要丰富表达“凄凉的秋天,斜阳中,我告别故乡”的情景,而且要重点突出“斜阳”的景象,你会如何扩展充实语句,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呢?请试着写一写。 现场答案:天上的斜阳好似一个温柔的小姑娘,吹出一缕缕红晖。那红晖又像小姑娘的手指头,在温柔地抚摸着天空,抚摸着大地,抚摸着我的头发,给我带来无限的温暖,陪伴我走向天涯。 存在的问题:

现场修正: 发展题 2、题型考查,方法小试 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字数在20~30之间。 想象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提高题 3、真题再现:诗词素描型 (2008·湖北)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镜头三: 镜头四: 【培辅期望】(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

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扩展语句教案(精)

扩展语句 一、什么是扩展语句? ①他很瘦。 ②他瘦得皮包骨头。 ③他,瘦高的个儿,细长的脚,活像个衣裳架子。 ④他是一个又干又瘦的高个子,要是身上一丝不挂,大可做骨骼构造学的标本。 ⑤他瘦得皮包骨头,瘦高的个儿,细长的脚,看上去活像个衣裳架子,要是身上一丝不挂,大可做骨骼构造学的标本,凡是从他身边经过的人无不惊异地回头看他。 分析上述句子,比照原句和扩句,我们会发现,扩展的语句,实质上是以原句为基础,增加一些必要的成分,使原本简单、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形象。这就是扩展语句。 二、考点阐释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及表达的需要,把语句扩展开,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充分。即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扩展语句,《考试大纲》要求能力层级为 D 级《考试大纲》对“扩展语句”提出如 下要求:“扩展语句考查的是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扩展语句除训练表达能力外,还训练联想想象能力。”从高考命题看,扩展语句,不单单是句式的变换,还是对考生分析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拓展能力及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全面考查。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调动语言积累的能力。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扩展语句所给语料,都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相联系。如2000 年高考试题的两 个扩展题“毕业典礼上的歌声”、“考试前夕的歌声”为扩展语料,2002 年春考试题以“田 径场上”为语料,2002 年高考北京卷以“道路、身影、足迹”为中心内容来扩展;2004 年高 考重庆卷以“爱心”、“相遇”为开头来扩展,江苏卷以“橡皮”、“圆规”、“直尺”为中心词来仿写;2005 年高考北京卷就报纸上的一段话展开议论,山东卷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天津卷是向老师推荐一本书;2006年高考全国卷I 以“和谐”为内容写3 句话,北京卷以“我的一条建议”为题,为奥运会进言献策,江苏卷以“银河”、“树影”、“蛙声” 等词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与中学生的学习或生活紧密联系的,还有些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对这些,考生并不陌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答题难度并不是很大。 三、命题特点与题型特点及命题趋势 命题特点: 1、命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社会实际 2、设置情景,给定句子,限定要求;题型特点: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 1、扩展语句题,往往规定相关的情境,并有相应的内容提示。 2、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基本为描写,有时也可采用记叙、议论、抒情。

2018-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历史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

高考复习之扩展语句教案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题 教学目标:掌握扩展语句的规律,形成合理扩展、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寻找与掌握、运用扩展语句规律 教学方法与教具:练习法、讲解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5课时(附加练习与测试及讲评) 第一、二、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介绍: 扩展语句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等手段,使语句更加充实丰富,目的是为了将句子说得具体、生动、形象、精确。扩展语句类试题的解答,要求答题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如丰富的词汇、多彩的语句,而且要有多维的表达、敏锐的语感,要具有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采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高考试题考查形式: ⑴情景演绎式扩展 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2000年高考第27题,要求“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题中提供了两种情景,扩展出的内容只要与这两种情景相一致,且能以歌声为重点即可。考生要根据题干中规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增加与这些情景相关的内容,使这些情景变得生动形象,丰富饱满。 ⑵中心阐发式扩展 提供一句话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扩展。基本方法就是以提供的语句为中心内容加以阐释、发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如:将“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使它符合如下要求: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释;②提供的语句必须放在段尾;③不超过80个字。做这个题目,主要采用阐释的方法进行扩展。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描述和叙述性的语句。 ⑶枝叶添加式扩展 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成分,使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这种形式主要通过增加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等附加成分进行扩展。如:将“她在上海南京路购物”一句话扩展,使其生动形象,不超过30个字。句子结构完整,地点交代明确,事件叙述清楚,我们可主要通过添加附加成分,使叙述具体形象。 ⑷续写补写式扩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