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基础课时练(六)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1.(2018·北京昌平区月考)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 2O 3制备Al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

答案:D

2.(2018·台州中学统考)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 .CO +H 2O=====高温

CO 2+H 2

B .3NO 2+H 2O===2HNO 3+NO

C .2F 2+2H 2O===4HF +O 2

D .2Na 2O 2+2H 2O===4NaOH +O 2↑

答案:A

3.(2018·福建南安一中月考)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B .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

C .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 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D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解析:选B 氯酸钾分解、铝热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不是离子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金属铝的还原性强于锰,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B 正确;反应③中每生成1 mol 氧气转移2 mol 电子,而反应④中每生成1 mol 氧气转移4 mol 电子,C 错误;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氯化氢并没有完全被氧化,因此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 错误。

4.(2017·北京西城区期末)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 使NH +4完全转化为N 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 +4+3ClO -===N 2↑+3Cl -+2H +

+3H 2O 。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

B .还原性:NH +4>Cl -

C .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 2,转移6 mol 电子

D .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解析:选D 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被还原,故A 正确;根据上述分析,NH +4为还原剂,Cl -为还原产物,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还原性:NH +4>Cl -,故B 正确;每生成1 mol N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故C 正确;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中含有盐酸,属于酸性废水,不能直接排放,故D 错误。

5.(2018·湖北重点高中段考)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 2O 、ClO -、NH +4、H +、N 2、Cl -六种微粒。其中N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

B .消耗1 mol 还原剂,转移6 mol 电子

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解析:选D 由图可知生成N 2,NH +4是还原剂,所以ClO -是氧化剂,离子方程式为2NH +4+3ClO -===3Cl -+N 2↑+2H ++3H 2O ,A 错误;每消耗1 mol NH +4生成0.5 mol N 2,转移电子3 mol ,故B 错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 错误;反应后生成氢离子,即溶液酸性明显增强,故D 正确。

6.多硫化钠Na 2S x (x >2)在结构上与Na 2O 2、FeS 2、CaC 2等有相似之处,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则x 的值是( )

A .5

B .4

C .3

D .2

解析:选C 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成Na 2SO 4,S 元素的化合价由-2x

价变为+6价,NaClO 被还原成NaCl ,Cl 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

恒得,设Na 2S x 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则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0 mol ,[6-(-2x

)]x =10×[1-(-1)],解得x =3,故选C 。

7.(2018·甘肃会宁二中月考)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

B.第②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Cl2>Fe3+>Br2

解析:选D①反应中KMnO4→MnSO4,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O2,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H2O,故A正确;由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只有Fe2+被氧化,根据电子转移守恒2n(Cl2)=n(FeBr2),即n(Cl2)∶n(FeBr2)=1∶2,故B正确;由信息可知,MnO-4将Cl-氧化为Cl2,Cl 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故C正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③可知氧化性:MnO-4>Cl2,由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②可知Fe3+不能氧化Br-,氧化性:Br2>Fe3+,故D错误。

8.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2+KOH―→KX+KY(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关系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7

解析:选C反应Cl2+KOH―→KX+KY是Cl2的歧化反应,KX、KY中的氯分别显正价和-1价;由于KX也发生歧化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化合价高低是:Z中Cl>X中Cl(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为+a价,KZ中Cl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化合价守恒原理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时,b=7符合题意。则KX中Cl的化合价为+5价。

9.已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Br2+Br2===2FeBr3,现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3.36 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 mol·L-1B.1 mol·L-1

C.0.4 mol·L-1D.0.2 mol·L-1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若Cl2只氧化Fe2+,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会相等,故部分Br-被氧化。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3.36 L Cl2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共0.3 mol。则根据电子守恒得:x+(2x-0.3 mol)=0.3 mol,解得x=0.2 mol,故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10.(2018·福建四地六校月考)2015年8月12日天津爆炸事故中导致氰化钠泄漏,泄漏的氰化钠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2+H2O===NH3↑+NaHCO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N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在该反应中H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NaCN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当有0.1 mol NH3生成时,有0.2 mol电子转移

解析:选B NaCN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A正确;在该反应中H2O2中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B错误;NaCN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正确;根据方程式知1 mol NH3生成时有2 mol电子转移,当有0.1 mol NH3生成时,有0.2 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

11.(2018·孝感模拟)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Cu2S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5

C.反应中Cu2S作还原剂

D.产物n[Cu(NO3)2]∶n(CuSO4)=1∶1

解析:选B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u2S+14HNO3===2Cu(NO3)2+2CuSO4+5NO2↑+5NO↑+7H2O,1 mol Cu2S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A正确;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2∶14=1∶7,B错误;在该反应中Cu2S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Cu2S作还原剂,C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的Cu(NO3)2、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Cu(NO3)2]∶n(CuSO4)=1∶1,D正确。

12.(2018·株洲质检)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有沉淀(CuI)生成,且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SO2>I2

B.在SO2与I2反应中得到的还原产物为H2SO4

C.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滴加KI溶液时,每转移2 mol e-会生成2 mol CuI沉淀

解析:选D溶液变为棕色,说明反应中有单质碘生成,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进一步验证了碘的存在,因为碘单质与SO2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因此硫酸铜和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2CuI↓+I2+2K2SO4,Cu2+作氧化剂,而I-被氧化为I2,I2是氧化产物,CuI是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

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物质的氧化性:Cu2+>I2;再通入SO2时发生的反应为SO2+I2+2H2O===H2SO4+2HI,碘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I2是氧化剂,SO2为还原剂,所以物质的氧化性:I2>SO2,SO2被氧化,氧化产物为H2SO4,故A、B项错误;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碘单质被消耗,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C项错误;硫酸铜和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SO4+4KI===2CuI↓+I2+2K2SO4,由方程式可知转移2 mol e-时生成2 mol CuI沉淀,D项正确。

13.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现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Br2>Fe3+>I2

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

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B由已知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3+>I2、Br2>Fe3+,故①正确;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则说明溶液中无I-存在,又氧化性Cl2>Br2>Fe3+>I2,氯气的量不确定,则Br-不一定被氧化,故②错误;③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Fe3+,但不能确定是否所有的Fe2+均被氧化为Fe3+,故④正确;上层溶液中若含Br-,则产生淡黄色沉淀,若含I-,则产生黄色沉淀,由题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Cl-,即溶液中的Fe2+、Br -均被完全氧化,故⑤正确。

14.(2018·河北冀州中学质检)向1 L FeBr2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FeBr2的浓度为0.1 mol/L

B.反应后溶液中c(Fe3+)=0.1 mol/L

C.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

D.原溶液中c(Br-)=0.4 mol/L

解析:选B反应后溶液中有Br-存在,说明Cl2完全反应且全部转化为Cl-,溶液中

c(Cl-)=1.12 L

22.4 L·mol-1

×2

1 L=0.1 mol·L

-1,则溶液中c(Br-)=0.3 mol·L-1,则原溶液中至少有0.15 mol Fe2+,而1.12 L Cl2最多只能氧化0.1 mol Fe2+,故溶液中只有Fe2+被氧化,Br-没

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故c (FeBr 2)=12

c (Br -)=0.15 mol·L -1,A 错误;溶液中c (Fe 3+)=0.1 mol·L -1,c (Fe 2+)=0.15 mol·L -1-0.1 mol·L -1=0.05 mol·L -1,故c (Fe 3+)=2c (Fe 2+

),B 正确,C 错误;原溶液中c (Br -)=0.3 mol·L -1,D 错误。

15.(2018·许昌三校联考)亚氯酸钠(NaClO 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在NaOH 溶液中ClO 2与H 2O 2反应可以得到亚氯酸钠。

(1)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在制备亚氯酸钠的反应中ClO 2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反应中生成1 mol NaCl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经研究发现NaClO 2也可用于制取自来水消毒剂ClO 2。在一定条件下,将Cl 2通入填充有固体NaClO 2的反应柱内二者反应可制得ClO 2。还原产物为________,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 Cl 2时,制得ClO 2________g 。

解析:(1)Cl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在NaOH 溶液中ClO 2与H 2O 2反应可以得到NaClO 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ClO 2作氧化剂;若反应中生成1 mol NaCl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4-3)=1 mol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 2+H 2O 2+2NaOH===2NaClO 2+O 2↑+2H 2O 。(3)Cl 2与NaClO 2反应制得ClO 2,氯气作氧化剂,则还原产物应为NaCl ;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即0.05 mol)Cl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2=0.1 mol ,则可制得ClO 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4-3)=0.1 mol ,质量是0.1 mol ×67.5 g/mol =6.75 g 。

答案:(1)+4 氧化剂 1 mol

(2)2ClO 2+H 2O 2+2NaOH===2NaClO 2+O 2↑+2H 2O (3)NaCl 6.75

16.(2017·曲靖期末)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

反应Ⅰ:3FeS 2+8O 2=====高温

Fe 3O 4+6SO 2

反应Ⅱ: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若反应Ⅰ和反应Ⅱ中FeS 2的量相等,则电子转移数之比为________。

(2)淀粉-KI 试纸可以检测硫酸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在废液中加入适量铁粉,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________。

(4)取一定量磁性氧化铁溶于200 mL 5 mol/L 盐酸中,再加入一定量铁粉,恰好完全溶解,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经检测,反应后的溶液不能使KSCN 溶液变红色,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是________。

解析:(1)反应Ⅰ:3FeS 2+8O 2=====高温Fe 3O 4+6SO 2,反应Ⅱ: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

+8SO 2中氧化剂均为氧气,若反应Ⅰ和反应Ⅱ中FeS 2的物质的量均为12 mol ,则反应Ⅰ消耗的氧气为32 mol ,反应Ⅱ消耗的氧气为33 mol ,则两反应电子转移数之比为32∶33。

(2)Fe 3+可氧化I -

生成I 2,淀粉溶液遇I 2显蓝色,可利用此原理检测硫酸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2I -===2Fe 2+

+I 2。 (3)Fe 能还原Fe 3+和Cu 2+

,滤渣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有Fe ,则滤液中无Fe 3+和Cu 2+,则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Fe 2+

。 (4)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2.24 L 22.4 L·mol -1

=0.1 mol , Fe ~ 2HCl ~ H 2

0.1 mol 0.2 mol 0.1 mol

溶解Fe 3O 4所需HCl 的量为0.2 L ×5 mol/L -0.2 mol =0.8 mol ,根据铁原子守恒,则与

0.2 mol FeCl 3反应的Fe 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12

=0.1 mol ,则参与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0.1 mol +0.1 mol)×56 g/mol =11.2 g 。

答案:(1)32∶33 (2)2Fe 3++2I -===2Fe 2+

+I 2 (3)Fe 2+

(4)11.2 g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

神木县第七中学2015届化学备课组必修(1)导学案第周课时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编号29 合 作 探 究1、表现性质的规律:“高氧、低还、中兼”规律(价态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如:S元素:化合价-2 0 +4 +6 代表物H2S S SO2H2SO4(浓) S元素的性质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性2、性质强弱的规律(强弱律) (1)比较强弱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产物+弱氧化产物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减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K+Ca2+Na+Mg2+Al3+(H+) Zn2+Fe2+Sn2+Pb2+Cu2+Fe3+Hg2+Ag+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增强,即氧化性增强。 3、“强易弱难,先强后弱”规律(优先律) 当一种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时,先氧化还原性强的,后氧化还原性弱的; 当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先还原氧化性强的,后还原氧化性弱的。 4、“价态归中,互不交叉”规律(转化律) 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不交叉”。 编写人王洁审核人 学习目标1. 进一步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掌握其内在联系;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守恒律、价态律、强弱律、优先律、转化律 重点 难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五大规律:守恒律、价态律、强弱律、优先律、转化律 课前预习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_____。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氧化剂(具有)→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被→发生反应→得到产物。 还原剂(具有)→所含元素化合价→电子→被→发生反应→得到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中,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练习】 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 ①2Fe +3Cl2点燃 2 FeCl3②Cl2+H2O=HCl+HClO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道德情感目标】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中的守恒规律和价态规律 【难点】价态规律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归纳法 教学过程 【投影】[思考与交流1]请用双线桥表示以下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在以上的化学反应里,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为价,降低了价,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为,氮元素得到电子总数为,则铜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为,铜原子失去电子总数为。 【教师提问】我们能从刚才题目中总结出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并讨论】 [归纳与整理] 【投影】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课堂训练]1.在反应6KOH+3Cl2===KClO3+5KCl+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5 B、1:4 C.1:3 D.1 : 2

【投影】[思考与交流2]下列粒子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Al 3+、S 2-、Fe 2+、H +、Cl -、HCl [归纳与整理] 【投影】2、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课堂训练]2.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 Al 3+、K 、HCl B. Cl 2、Al 、H 2 C. NO 2、Na 、 N 2 D. O 2、SO 2、H 2O 3.下列粒子中,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一组是( ) A. S 、Cl -、H + B. NO 3-、ClO -、Na + C. H 2S 、SO 2、 Fe 2+ D. MnO 4-、SO 32-、Fe 【投影】[思考与交流3]用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 KClO 3+6HCl==KCl+3Cl 2↑+3H 2O [学生答案] 【投影】(2)价态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时, ①能不变就不变 +5 失去6×1e - 得到1×6e - 2↑+3H 2O × +3H 2O √ +5 - 得到1×5e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 一、就近原则 eg: KClO3 + 6HCl ===KCl + 3Cl2↑+ 3H2O 反应中KClO3中的氯元素为+5价,而HCl中的氯元素为-1加价,产物中KCl中的氯元素为-1价,Cl2中的氯元素为0价,那么究竟是由+5到-1、还是由+5到0呢?在这里就运用了就近原则,因+5离0比+5离-1要近,所以应为+5到0; 其中+5价的氯只有一个,而0价的氯有6个,说明6个0价的氯中只有一个是由+5价得电子而转化为0价,其余的5个则必然是由-1价转化而来的。 习题:H2SO4 + H2S ===== S + SO2↑+2H2O 应为:+6价的硫→+4价的硫 -2价的硫→0价的硫 转移电子总数为2个电子 二、①、同种元素的不同种价态,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 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Eg:Cl 有-1 0 +1 +5 +7 五种价态 当处于-1价时则只有还原性当处于+7价是则只有氧化性 而处于0 +1 +5 价态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限于元素、而不是物质:eg: HCl中H为+1价,是氢元素的最高价,从而导致HCl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而氯则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又致使HCl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不能单纯的看其中某一种元素。 而在物质中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我们就能说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eg:SO2 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0、+1 、+5 、+7 均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无-1价,-1价只有还原性,无氧化性) -1、0、+1、+5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无+7价) 化合价越高,该价态的元素所具有的氧化性越强;反之价态越低该元素的还原性越强 也就是说氯的氧化性:+7>+5>+1>0 还原性:-1>0>+1>+5 *通常只适用于元素,而不是物质 eg:HClO4(高氯酸)中氯元素为+7价高于HClO中氯元素的+1价,但氧化性却是HClO> HClO4三、左大于右(氧化剂、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eg:2HBr + H2SO4(浓) Br2 + SO2↑+ 2H2O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H2SO4(浓) 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得到的产物Br2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HBr 还原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的产物SO2 氧化性:H2SO4(浓)> Br2 还原性:HBr> SO2 习题: 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强弱顺序 I2 + SO2 +2H2O ==== H2SO4 + 2HI

2021高考化学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基础)

高考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考点点梳理】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要点诠释: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⑥无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H2O2+SO2==H2SO4。 考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 要点诠释: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4.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关系可简记为: 升(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还原反应)、氧(氧化剂) 例如,对于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MnCl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②若反应中消耗了8.7g MnO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产生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是2.24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考点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高清课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F2、Cl2、Br2、I2、O2、O3 ②高价氧化物:MnO2 ③高价态酸:HNO3、浓H2SO4 ④高价态盐:KNO3(H+)、KMnO4(酸性、中性、碱性)、KClO3、FeCl3、K2Cr2O7(酸性) ⑤过氧化物:H2O2、Na2O2、 ⑥其它:HClO、NaClO、漂白粉、NO2 ⑦弱氧化剂:能电离出H+的物质、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2、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IA、II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靠前的金属 ②非金属单质:H2、C ③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氧化物:SO2、CO ④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的酸、阴离子: H2S、S2-、HBr、Br-、HI、I-、浓HCl、Cl-、H2SO3、SO32- ⑤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化合物:FeSO4、Fe(OH)2 考点四: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要点诠释: 1.双线桥法。 (1)两条桥线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学习,练习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学习,增强科学的态度、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新课导学】 《导入》将Zn片加入Cu(NO3)2与AgNO3的混合溶液中,按反应的先后写出离子方程式。 一、强弱律: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二、优先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1】已知: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向含有1molFeI2和2molFeBr2的溶液入2mol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及对应物质的量分别是 ___________ 。 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哪种离子先被氧化?若改为FeI2呢? 答案由于还原性I->Fe2+>Br-,所以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向FeI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 三、价态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 注意: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F、O无正价。 【例2】下列微粒中:H+、Cu2+、Ag+、Fe2+、Fe3+、Cl-、S2-、I-、Na,其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与运用大盘点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 与运用大盘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与运用大盘点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考试范围,其主要内容包括:⑴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⑵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的判断;⑶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种种计算;等等。为此,在复习中必须熟练地掌握好这些知识,同时,还要善于从这些知识中去挖掘隐含着的重要核心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方面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重要核心规律总结 规律之一:性质规律 1. 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氧化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降低,不可再升高。例如,K Mn +7O 4、H 2S +6 O 4、H + 、N +5O 3-、F 0 2(无正价)等。 2. 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不可能再降低。例如,K C -1 l 、N 0 a(无负价)、Na 2S -2 等。 3. 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则该元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或降低。例如,C 0 、S 0 、Fe +2 、S +4 O 2 等。 4. 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多数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少数只具有氧化性。 5. 含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两物质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 与CO ,CO 与CO 2,Cl 2与HCl ,浓H 2SO 4与SO 2等均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物质(微粒)可否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规律之二: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分别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步步高】2020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纲解读]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用分类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_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__是否发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_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_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A.Cu 2S+O 2 ===2Cu+SO 2 B.3O 2 ===2O 3 C.Fe 2O 3 +3CO===== △ 2Fe+3CO 2 D.2Na+2H 2O===2NaOH+H 2 ↑ E.CaCO 3===== △ CaO+CO 2 ↑ F.2H 2O 2 ===2H 2 O+O 2 ↑ G.SO 3+H 2 O===H 2 SO 4

H.2Fe+3Cl 2===== △ 2FeCl 3 I.H 2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 考点二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实例:在Fe 2O 3 +3CO===== 高温 2Fe+3CO 2 的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 原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Fe 2O 3 具有氧化性,CO具有 还原性;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相关概念 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为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实质上____电子。还原剂具有________,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__产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为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实质上______电子。氧化剂具有________性,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__产物。 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①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 2 ,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②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③过氧化物:如H 2O 2 ,一般被还原为________。 (2)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②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 2 ,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________。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还原产物中间价态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与运用大盘点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规律总结与运用大盘点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考试范围,其主要内容包括:⑴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⑵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的判断;⑶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种种计算;等等。为此,在复习中必须熟练地掌握好这些知识,同时,还要善于从这些知识中去挖掘隐含着的重要核心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方面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重要核心规律总结 规律之一:性质规律 1. 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氧化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降低,不可再升高。例如,KMn +7O 4、H 2S +6O 4、H +、N +5O 3-、F 02(无正价)等。 2. 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则该元素只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不可能再降低。例如,KC -1l 、N 0a(无负价)、Na 2S -2等。 3. 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则该元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或降低。例如,C 0、S 0、Fe +2、S +4O 2 等。 4. 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多数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少数只具有氧化性。 5. 含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两物质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 与CO ,CO 与CO 2,Cl 2与HCl ,浓H 2SO 4与SO 2等均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物质(微粒)可否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规律之二:强弱规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分别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帮助我们帮助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规律之三:价态变化规律 1. 中间变两头——歧化反应。例如,3C 0l 2+6KOH=5KC -1l+KCl +5O 3+3H 2O 。 2. 两头变中间——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反应)。例如, H 2S +6O 4(浓)+H 2S -2=S +4O 2↑+S 0↓+2H 2O 、6HC -1l+K C +5lO 3=KCl+3C 0l 2↑+3H 2O 。 说明:当氧化剂为强的氧化剂或者氧化剂过量时,还原剂可转化成比其邻位价态更高的产物(不可出现交叉现象);反之亦然。例如,⑴H 2S+3H 2SO 4(浓,过量)=4SO 2↑+4H 2O (H 2S -2……→(S 0)……→S +4O 2);⑵3H 2S(过量)+H 2SO 4(浓)=4S ↓+4H 2O (H 2S +6O 4 ……→(S +4O 2) ……→S 0)。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准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明电子转移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 2.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带电原子团: 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亚硫酸根离子SO32-、高锰酸根离子MnO4-、硝酸根离子NO3-、磷酸根离子PO4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uO+H2Cu+H2O

二、知识讲解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根据得失氧的情况,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根据化合价升降情况,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关系,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 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4.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判断方法为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系如图所示:

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 3.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 (2)还原性:还原剂失电子的能力。 4.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被氧化):指反应物中的某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过程。 (1)氧化反应的对象是反应物中的某元素; (2)氧化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 (3)氧化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升高; (4)氧化反应对反应过程而言。 还原反应(被还原):指反应物中某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过程。 (1)还原反应的对象是反应物中的某元素; (2)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 (3)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降低; (4)还原反应对反应过程而言

高考化学复习高中总复习:专题2第1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 用分类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_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__是否发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____________ 反应和____________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A .Cu 2S +O 2===2Cu +SO 2 B .3O 2===2O 3 C .Fe 2O 3+3CO=====△2Fe +3CO 2 D .2Na +2H 2O===2NaOH +H 2↑ E .CaCO 3=====△CaO +CO 2↑ F .2H 2O 2===2H 2O +O 2↑ G .SO 3+H 2O===H 2SO 4 H .2Fe +3Cl 2=====△2FeCl 3 I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考点二 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元素被 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相关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新课标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综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2、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规律、观点、方法、能力、题型、态度综合一体化。 3、用科学的方法落实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掌握高考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习内容: 一、知识与方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在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有变化。 2、联系:回顾下列物质的性质,其中在反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大约占多

元素化合物只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ne —失n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总结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元素周期表。(2)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在溶液中反应)。 (3)依据反应原理: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程度。 (6)依据电化学原理。(7) 依据反应浓度大小 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反应先后规律(2)得失相等规律(3)归中规律(只靠近、不交叉) (4)邻位转化规律(5)跳位转化规律。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总数。 2、双线桥法:一个箭头由氧化剂指向_______产物,电子总数前写________(填“得”或“失” );另一个箭头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电子总数前写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材料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 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 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 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 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 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 H2O2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 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bCl2+cC aTiCl4+cCO ……反应① TiCl4+2Mg Ti+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g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2e-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得2e-——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失2e-— —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得5×e 3Cl2+6KOH KClO3+5KCl+3H2O 失5e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5e-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的思维程序能够加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度,提高思维活动的实际效益;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延伸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有两个核心:1、氧化性和还原性与价态以及电子转移的关系;2、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过程方法,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另外,也想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形成有序思维,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初步形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对于氧化还原理论的学习感觉枯燥,大多数学生能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来进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有些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凭已有的经验,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但不多也不成规律。对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认识和体验不足。 实验基础: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必修1一二单元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但由于初中校的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方法不清楚。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有序思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