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上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练习 旧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练习 旧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练习 旧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合练习 旧人教版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坚持“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皇帝大臣愚昧无知B封建经济占支配地位

C抵御西方列强侵略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维

【答案】B

【解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基础。

2、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A阻止白银外流B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维护清王朝统治D保持中英贸易中国顺差地位

【答案】C

【解析】林则徐是爱国地主阶级的代表,因此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海国图志》、《康车酋纪行》、《瀛环志略》三部著作,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西方近代科技》B西方政治制度

C外国历史地理D外国军器制造

【答案】C

【解析】对三本书的基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即可。

4、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的史实是

A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了B列强同清政府暂时“和好”了

C丧失的主权更多了D同清对峙的天京政权建立了

【答案】D

【解析】半殖民地是就外国在政治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而言。D项体现的阶级矛盾。

5、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从事反清运动的原因是①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斗争高涨②土豪劣绅对洪秀全进行迫害③参加科举考试屡受挫折,逐渐对现实不满④受《劝世良言》一书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客观实际出发,②项所述并非事实。

6、天京变乱发生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太平天国军事斗争初步胜利

C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取心减退D小农经济的分散、闭塞和落后

【答案】D

【解析】小农经济下的小农阶级,自私、狭隘,没有远大的政治目光,不能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导致了太平天国内讧的发生。

7、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B增开了商埠

C准许华工出国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答案】B

【解析】比较两个条约的内容。

8、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述中不妥当的是

A清政府被迫完全放弃“闭关政策”B中国开始成为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丝、茶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英国棉纺织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未能大量倾销

【答案】A

【解析】五口通商谈不上完全放弃“闭关政策”。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答案】B

【解析】认识龚自珍所处时代,以及其政治主张,来排除A、C、D三项。

10、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直接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发扬光大B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

C知识分子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D知识分子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答案】C

【解析】A项是思想出现的基础,B项是主要原因,D项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只有C项才是直接原因,它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11、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矛盾B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中国与外国侵华势力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洋务派的出现是在清统治集团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在顽固派的争论中形成的。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出现,因此A项与洋务派的出现无关。

12、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自己的特点是①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目光远大②革命性最强③和农民有天然的联系④分布集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答案】B

【解析】中国无产阶级“自己的特点”是说它的个性特点,而①是各国无产阶级的共性特点。

13、下列各项,有利于中国新的阶级力量发展的是①洋务运动的开展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外国在华企业的建立④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史新的阶级力量是无产阶级,所列各项均有利于其发展。

14、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日本替代清政府成为远东强国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签订了《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注意“国际地位”的影响,而不是实力的影响,或者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或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15、恩格斯曾在甲午战争进行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恩格斯所说的“革命化”实际上就是“近代化”,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16、“三国干涉还辽”后,辽东半岛实际结局是

A仍然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B被俄、德、法三国瓜分

C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大D中国的领土主权得到维护

【答案】C

【解析】因为日本还辽后,辽东半岛被置于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17、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

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颂扬

B尽管最终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

C因为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所以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D尽管失败,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答案】B

【解析】直观看这些探索方案都是失败的,但是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一定程度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18、孙中山和康有为政治活动的相同点有①力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②某些活动的失败与袁世凯有关③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④对封建统治起破坏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两人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领导,其共同的阶级本质下,有不同的政治主张,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本题考查比较能力。

19、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没有深入发动群众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④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没有提出革命纲领的说法明显错误,其它三项为其共性。

20、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答案】C

【解析】C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而不是教训。

21、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斗争中,有些地方曾出现过资产阶级革命派宣告“独立”的历史现象。这些“独立”的准确含义是

A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统治B实施民主共和的分权原则

C强调地方政府的区域自治D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答案】A

【解析】从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的宗旨,来理解其“独立”的真实目的。

22、下列哪项不能正确反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目的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建立民主制度D改变土地制度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要求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另外,辛亥革命也谈不上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3、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目的在于

A寻找借口镇压南方各省革命派B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C为了阻止宋教仁北上参加竞选D为了迫使内阁总理唐绍仪

【答案】B

【解析】因为当时宋教仁正忙于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专制权力,为袁世凯所忌恨。

24、梁启超拥护光绪帝,但反对袁世凯称帝,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理由是

A梁启超坚持满清贵族统治B梁启超始终追求君主立宪

C梁启超由保皇派转变为民主派D袁世凯没有满足梁启超的个人要求

【答案】B

【解析】梁启超坚持满清贵族统治,但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君主立宪制;他反对袁世凯称帝,正说明了他反对专制独裁,我们应该看到,梁启超始终在追求着他的政治理念。

25、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前期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答案】A

【解析】A项只符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不符合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三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3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惟古今人才,皆出于学。学之为事,讲习与历练兼之。近日海防要策,首重水师兵轮,次

则陆军火器。外洋诸国,于水陆两军皆立专学。天文、海道、轮船、驾驶、炮械、营驿、工作、制造,分类讲求,童而习之,毕业不徒其业,是以称雄海上。我朝圣武恢宏,中国人才所萃,将才何一不备?兵法何一精?特是时势不同,船炮机算诸端至今日而巧者益巧,烈者闪烈,若欲应时制变,固非设学不可。

——摘自张之洞《奏办水陆师学堂折》材料二吾师蜷焉世变,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为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事为用。其学焉而成者,则于治天下之道及古人治天下之法,与夫治今日天下所当有事,靡不融贯于胸中。

——摘自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论政书院课程书》回答:

(1)材料一、二中提出的“当务之急”指什么?

(2)张之洞与梁启超上书请办学堂教育的目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两人的主张又有何区别?

(3)材料中体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原则?

【答案】(1)兴学校、育人才。(2)不一致。张之洞所要培养的是水陆两师所需要的各种军事人才,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优越的,只是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梁启超所要培养的是能够治理国家的政治人才,认为中国不仅在军事技术上落后于西方,更主要的是在政治制度上落后于西方。(3)国家兴旺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一问要求口3纳出两段材料的相同观点;第二问注意二人分属不同的阶级;第三问需要紧扣材料,进行分析。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1894年、1895年~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绽情况简表

——数字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三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数字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同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的显著变化是什么?指出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表现及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你对其发展的认识。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超过官办工业和外商企业。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收回路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表现:新建厂矿大幅度增加,以纺织业、面粉业为主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对中国轻工产品的需求量在扩大。(3)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较顽强的生命力,但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本题为表格式材料阅读题,通过对比表格数据来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内容依然回归教材。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酥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摘自呤利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材料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摘自《孙中山选集》上卷材料三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之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摘自《宋教仁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三宋教仁主张对外政策实质是什么?能否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为什么?

【答案】

(1)宗教信仰一致。

(2)认为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列强不会干涉。

(3)两者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幻想。没有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4)维持列强在华现状,承认列强在华取得特权。不能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因为中国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反对帝国主义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理解洪秀全、孙中山、宋教仁等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而对帝国主义态度抱有盲目的希望。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第29题14分,第30分12分,第31题15分,共41分)

29、范文澜先生指出:“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试结合19世纪上半期英国和中国的史实分析其观点。

【答案】这一观点正确。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社会制度先进,生产和科技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恃强凌弱到处寻找殖民地,夺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它的目标之一。这时的清政府,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危机四伏,对外闭锁国,违背世界的进步潮流。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强敌入侵,尽管爱国军民英勇抵抗,但清政府时战时和,举棋不定,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结果被打得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央《南京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能力。把用历史史实论证历史观点。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上半期”对象“英国和中国”分别从两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论证。

30、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所出现的两大论战的异同。

【答案】异(1)第一次论战围绕着改革清朝体制进行,维新派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第二次论战围绕着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革命派明确提出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第一次论战还围绕着文教进行,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第二次论战更广泛深刻,革命派不仅提出实行民主政治,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同: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都是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运动的传播和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没有明确比较项的情况下,从论战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比较。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有哪几次发展机遇?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初步发展的机遇。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一场具有一定群众性的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2)《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列强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要求。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后的十年,特别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解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明确“哪几次”,再分析这“几次”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影响。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时间 1856-1860 二背景 1.继英国后,法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56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三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利益 四结果 中国战败并签署条约 万平方公里五影响 中国两半程度加深 第三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原因 1一鸦后,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阶矛激化(根本原因) 二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 三运动经过 四《天朝田亩制度》 (一)内容 1废除封建土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2规定每户六组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公有制)

(二)评价 1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违背生产本性,无法实现 3具有落后性 (三)未能实施的主客观原因 主观:平分土地,均分财富,不切实际,无法实施 客观:处于清军围困之中,没有安定的环境 (四)影响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土地革命进入全盛时期 五《资政新篇》 (一)主要内容及进步性 (二)作者及特点 洪仁玕 1向西方学习 2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三)未能实施的原因 1缺乏相应的社会主义基础(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和实施条件 2处于战争环境 (四)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较

六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七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 八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农民平均主义,阻碍经济市场化 九新特点 1.学习西方、利用了西方的宗教 2.反侵略 3.处于两半社会的背景下 4.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5.《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6.外国侵略势力镇压 十对后来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新文化运动 背景: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5月上海《新青年》杂志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 意义: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局限性: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知识分子群体,没有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没有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两个阶段:5月4日,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北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 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援助 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1924——1927 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工人运动遭遇挫折,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国民党: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以俄为师”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过程:两湖灭吴汀泗桥战役、武汉战役叶挺独立团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沿长江东下,直趋南京、上海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随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失败:1927年政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要点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新的革命的到来。 (略述近代历次运动的失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手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具备了条件: 1、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2、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3、十月革命后,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它满足了历史的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历经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发布日期:2013-10-17 浏览次数: 3039 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 字号:[ 大 中 小 ] 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这是万分必要的。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的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谁要隐瞒、庇护和放松对这种分子的检查与揭发,谁也要同样受到革命的斥责。同时要注意到经费节省,决不是工作减少,相反的,在刻苦的精神之下,还要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1932年7月7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9页 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38年4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2133页 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1939年5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3页 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这在全党全军中必须进行深入解释和动员,为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光明前途与新中国的创造而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物质资财。对民力、对物质资财的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 刘少奇:《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1942年7月20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有个别的干部是被物质所诱惑,因而不愿忠实于共产主义的神圣事业,完全腐化了;另有若干干部则起了霉,要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才能恢复健康。所有这些坏事,所有这些弊端,在一部分军队与一部分机关学校的干部中,都是或多或少地发生过的,今后所有军队与机关学校的一切上级领导机关,必须着重于照顾全局,掌握政策,对所属各单位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有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检查,绝对不容许再有各自为政,闹独立性,破坏政策,破坏法令,侵害人民利益,各单

我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理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准确评价之。(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准确评价太平天国。(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评价林则徐(三方面:销烟、抗英、学西方。),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谈谈理解。 结论: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望厦,赔款通商特权;领土主权破坏,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开解,东南地区尤甚;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东征西征北伐;横扫大半中国,清廷岌岌可危;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二次鸦战;俄国最为阴险,割骗大片领土;半殖水准加深,中外反动联合;农民阶级局限,新篇未能实施;功绩非常伟大,失败也属必然;时代特点鲜明,农民战争高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总结

专题复习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分析)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半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鸦片战争 1、战争原因(识记) 国内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全面衰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国际背景:世界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理解) 走私鸦片的目的: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附: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威胁清朝统治 (附:教材中林则徐上书禁烟的奏折) 禁烟运动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的意义 3、战争经过(识记) 强占香港岛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理解) 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厦门 危害最大的条款:协定关税(反映战争本质意图)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割占香港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的条款:片面最惠国待遇 5、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识记) 6、战争影响(分析)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表现为: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方面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识记)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中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控制下的广州巡抚柏贵政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 6 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 6 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 8 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 2100 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 )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 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 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 5 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 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 1 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 ,定为首都 ,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 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9 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 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 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 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 )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 )赔偿英国白银 400万两, 法国 200 万两。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考试题参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C)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B)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长沙战役 D.南京定都 7.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D ) A.永安建制 B.长沙战役 C.北伐失利 D.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C)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10.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11.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12.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A)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3.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D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劝学篇》 1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6.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1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8.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D)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19.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B )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20.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B)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哪些

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哪些 旧民主主义这个词学了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具体有哪些,跟本人接着往下看就能知道答案。 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概括 1840年起至1919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 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段时期大致可分为: 1840-190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 革命。 1901-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期间先后出现了 六次较大的运动,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勾画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脉络,形成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六次较大的运动如下: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首次尝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秀才”们开始造反,充当了当时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代言人。康有为以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船队的旗手、政治运动的领袖。这种“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确实使世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1898年秋,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了“扶清灭洋” 的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然后一路北上,攻城掠地,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震惊了中外反动势力。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高度的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义和团民众致力于“灭洋”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 无比仇恨,有利于争取官兵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辛亥革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 同时也孕育着伟大的人物。他们不要康、梁跪着的“改良”,他们要进行站着的“革命”,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然后 辐射全中国,以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他们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匍匐前进,即使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 在南京成立也没有放松他们革命的脚步。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社会上到处流传着这样的风气: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说教,对鬼神的迷信崇拜,使人精神萎靡的低级趣味的文艺,这三者互相交织,形成了束缚人民思想、扼杀民族生机,却仅仅有利于封建军阀统治的精神罗网,整个中国的上空布满了令人窒息的阴霾,整个社会对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表现出慌乱不安而又不置可否的悲观情绪。 以上文字来源:学史博客(QQ/微信:1549911942,公众号:lishiboke ),喜欢历史可加博主好友,同时欢迎分享本文, 转载请保留出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009级连锁采购2班梁玉梅 【摘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不仅抵抗了帝国主义的历次侵略战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旧与新差别联系 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

历史时间轴

14-17世纪文艺复兴 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1775-1776 美国独立战争 1776.7.4 《独立宣言》 1789.7.14 法国大革命 1789《人权宣言》 1794 热月政变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48 《共产党宣言》 1859 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62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1868 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现代史 1917.11 十月革命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1933 罗斯福新政 1942.1.1 《联合国家宣言》 1945 雅尔塔会议 1949 杜鲁门主义 1949 《北大西洋公约》 1955 《华沙条约》 1967 欧洲共同体 1993 欧洲联盟 1999 统一货币欧元 19世纪40年代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 1840-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总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7-1939 国共十年内战 1939-1945 抗日战争

1839 虎门销烟 1840 鸦片战争 1842 《南京条约》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5 《马关条约》 1895 公车上书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 1905 中国同盟会 1911.10.10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 中华民国成立 1915 新文化运动 1919.5.4 五四运动 1924 黄埔军校 1926 北伐战争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1927.8.1 南昌起义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6.12.12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7.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45 重庆谈判《会谈纪要》 中国现代史 1949 新中国成立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3-1957 一五计划 1958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 经济特区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 1967 氢弹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3 杂交水稻 1971.10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建交公报》 1979.1.1 中美正式建交 1997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作业: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该时期主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探索与主张 1、地主阶级主张: 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 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但启迪着后人继续寻求强国救国之道。 ②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科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它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改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其没有从根本抛弃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③戊戌变法运动是得到一些开明地主拥护,光绪帝支持的爱国运动,但由于顽 固派破坏,最终失败。 2、农民阶级主张: ①太平天国领袖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企图建立人间天国。他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方案,当然是一种无法实施的空想。 ②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也没有实施。

高二历史复习方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二历史复习方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实施原因(内外因),分析其影响。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理 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正确评 价之。(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 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 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正确 评价太平天国。(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评价林则徐(三方面:销烟、抗英、学西方。),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 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谈谈认识。 结论: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20 本词条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20个积分。 目录 展开 性质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指导思想失败的教训新旧区别结束标志 1简介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自1840年起至1919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段时期大致可分为: 1840-190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1901-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后一个阶段还可以分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01-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而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应是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中国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论从史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之前,农民阶级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此期间根本不存在或很年幼的阶级——资产阶级,决不可能去充当领导阶级。 6主力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参加的规模、深度、广度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法相比的。因而用表格形式向学生说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会使学生只看到两者相同的一面,而看不到两者的区别,不利于学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理解。 7指导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而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只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才是三民主义。前人的合理思想可以指导后人的行动,却从未听说后人的思想可以指导已故的人的行动;显然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三民主义不可能成为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只能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自“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吸收、消化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经历了一个实践过程的。自“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当时作为革命的民主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国民党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而当时能为两党两个阶级所接受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并指导了当时的大革命运动。因而笔者认为自“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之前,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也使自己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也从沉痛的教训中清醒过来,才提出领导权问题,使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才逐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才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可见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事。 8失败的教训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它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阶级,却起义反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姓名:王少轩专业:中国画学号:2011011891 摘要: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正当中国革命前途茫然之际,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内部发生着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无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打倒八股派,而打倒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桐城派是八股文的最典型代表,我想楼主既然问这个问题,不会连桐城派都不晓得吧。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去看看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大家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的一些炮轰桐城派的文章,林语堂更是公然在文章里骂”桐城八股遗老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其启示: 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制度的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

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着独立国的形式。 (2)、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4)、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5)、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那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