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PPV的分类与诊治

BPPV的分类与诊治

BPPV的分类与诊治
BPPV的分类与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吴子明

本课件介绍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基本概念,分类与诊断要点,并叙述了BBTV

的治疗原则和目前进展情况,配有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对BPPV有全

面的了解。

BBTV耳石来源于椭圆囊还是球囊?为什么?

一、BPPV的概述Array

1.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

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最

常见的前庭疾病。

BPPV静止时没有症状,只有与重力垂直线夹角有变化

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2. 诊断要点

(1)复发性眩晕。

(2)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偶见持续时间超过1

分钟。

(3)下列体位改变出现眩晕。

1)躺下或平卧转身

2)下列至少两项:仰头、起床时和低头。

(4)可以排除其他眩晕疾病。

良性振发性位置性眩晕基本的病例变化是耳石从耳石器脱落以后不慎落入半规管当中。耳石器有两对,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的耳石器和半规管相通,球囊和半规管没有直接相连,见右图。所以BPPV的耳石都来自于椭圆囊,而不是球囊。

3. 发病机制

BPPV的发生机制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最早舒那特认为耳石在椭圆囊一侧,后来又认识到耳石黏附在嵴帽上,事实上耳石主要是在半规管内。

BPPV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个学说:

(1)半规管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呈悬浮状态,没有黏附在嵴帽上。

(2)壶腹嵴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黏附在嵴帽上,又称为嵴帽结石。

两种类型中半规管结石占大多数。

4. 类型

①后半规管BPPV ( 90%);②水平半规管BPPV (10% );③上半规管BPPV (1%);④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

老年人水平滚转实验中需要向一侧转动90度,应转动颈部还是

整个身体转90度?为什么?

二、BPPV的诊断

正常体位下,水平半规管和水平线有30度夹角,

一侧的后半规管和对侧的上半规管互相平行,见右图。

1. 后与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

Dix-Hallpike实验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查后半规管和上半规

管的BPPV。Dix-Hallpike实验又叫Barany 检查或Nylen-Barany

检查。

检查步骤:根据检查左侧还是右侧进行选择。下图为检查检

查右侧的情况。

(1)患者坐在床上,头向右侧转动45度。

(2)快速将患者放下,头部呈30度悬垂。观察患者眼震的方向和特征。眼震有两个成分:垂直成分和B形扭转形眼震。

■ 后半规管BPPV

后半规管BPPV垂直成分向上。后半规管BPPV具有严格侧向性,即右侧实验只能观察到右侧问题,左侧则相反。如果发现眼震持续30秒左右,基本可以考虑后半规管BPPV。

患者往往比较紧张,倒下后会闭眼,影响观察结果,因此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十分重要。

■ 上半规管BPPV

上半规管BPPV垂直成分向下。上半规管BPPV没有严格侧向性,各个方向都会出现眼震。根据眼震的扭转方向可判断患侧,即眼震向哪边扭转哪边就是患侧。

2. 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

水平滚转实验用于诊断水平半规管BPPV。见右图。

(1)患者平卧位。

(2)分别向左侧或右侧转动90度,观察眼震情况。

眼震呈严格水平性,没有垂直成分和扭转成分。

眼震具有规律性,同时呈向地性或背地性。向地性眼震较强的一侧是患侧,

背地性眼震较弱的一侧是患侧。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类型主要取决于耳石在水

平半规管中的相对位置。

因此,BPPV的眼震类型可分为3种:①后半规管BPPV: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

时出现垂直向上+扭转眼震;②水平半规管BPPV:向双侧均出现向地或背地性水平眼震;③上半规管BPPV:

垂直向下+扭转性眼震。

BPPV的典型特征包括:①潜伏期 0~15 s,个别达35s;②持续时间:管结石< 60s,壶腹嵴结石≥ 60s;

③眼震特征:垂直半规管_扭转和垂直成分,眼震逆转,水平半规管_水平成分;④习服。

BPPV的特征取决于耳石在半规管相对的位置,即耳石在不同的位置沉降时引起的流体位置的改变。如

左图所示, ABC三个点, A点位置潜伏期会比较长,时间短;B点位置潜伏期短暂,时间长;C点位置介

于A和B之间。的这样一种情况,它原主要是取决于耳石在不同的位置,沉降的时候所引起的流体位置的

改变。

三、BPPV的治疗原则

BPPV治疗的历史沿革:

1980年前,BPPV的治疗原则:前庭抑制药 + 避免激发体位。

1980年,Brandt – Daroff exercises,需反复激发眩晕。

1988年,Alan Semont提出Semont法,该方法为现代耳石复位中

最早专门针对耳石的治疗方法。

1992年,Epley法(美国), 现广泛接受,多可一次治愈。

1994年,Lempert法(美国)。主要是针对水平半规管BPPV的方

法。

BPPV的治疗原则包括耳石复位和必要的药物干预。

1. 耳石复位

(1)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

■ Epley法

右图为经典的Epley治疗方法,图示模拟左侧后半规管BPPV治疗。

步骤:

(1)位置1:正常体位。

(2)位置2:头向左转45度,然后倒下,头悬垂30度。

(3)位置3:由患侧(左侧向右侧)转动90度。

(4)位置4:继续转90度。

(5)位置5:坐位。

(6)位置6:恢复正常体位。

进行第二、三、四、五步时一般要求要少时停留,因为如果患者在这些位置转动时会出现眩晕感,应在眩晕消失以后再进行翻动和转动。通过一定时间的停留,耳石有足够的时间去沉降,便于达到耳石复位的目的。

下图模拟右侧后半规管BPPV治疗时耳石的移动过程。患者头右转45度,然后倒下,头悬垂位,这时前庭上提,后半规管下移,耳石由原来的高位沉降到最低位,位置眩晕症状消失以后由右侧向左侧转动90度,进入C位置,耳石在半规管内继续沉降,靠近总角,然后再翻转身体,耳石经过总角落入前庭。

■ Semont法

Semont法见下面左图,Semont法与Epley法形式上不同,但当分析半规管管在空间相对位置的移动时,两种方法没有本质区别,见下面右图。治疗时可根据个人习惯和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2)水平半规管BPPV的治疗

■ 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的治疗

首先根据眼震判断患侧,然后进行水平翻转复位,如右图所示。

步骤:

(1)患者平卧于床,然后由患侧向检测侧转动90度,由仰卧位到侧卧位。

(2)此时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眩晕消失后再转动90度,由侧卧位到俯卧位。

(3)此时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眩晕消失后再由侧卧位回到平卧位。

治疗过程中石逐渐离开水平半规管的长壁,落入前庭,完成复位过程。

首先根据眼震判断患侧,然后进行复位,如右图所

示,模拟右侧背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

步骤:

(1)患者坐在床边。

(2)快速倒向患侧,头部向下转动90度。

(3)回复最初位置。

需要多次的复位治疗才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

2. 必要的药物干预

必要的药物干预有两层含义:

(1)一些比较敏感的病人一般在进行耳石复位之前需要使用药物,以保证治疗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2)如果清楚BPPV的发病机制,可以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

四、BPPV的进展

1. 复位后姿势限制

在体位治疗的开始,一般要求患者在耳石复位后24小时要高枕睡眠,后来对比研究发现体位限制缺乏依据。

在Epley的早期工作中,乳突振动和头动与姿势限制是作为常规的,目的是防止散落的结石再次回到半规管。

建议包括48小时坐位睡眠、头抬高45度;耳石复位后7天内高头位睡眠;佩戴颈围以限制头动。

目前不推荐在耳石复位后限制头位,采取自由体位即可。

2. 复位时乳突振动的作用

临床比较研究发现,震荡器应用,并不能改善疗效。研究发现,在治疗后2天和2周,震动组与无震动组疗效无差别.

较早研究认为乳突振动可以提高疗效,可能是由于样本较小的缘故,两组患者只有37例。

3. 耳石复位的并发症

(1)呕吐。可用抗吐药。

(2)嵴帽结石转为管结石。

(3)耳石异常移位。注意观察,及时纠正。

4. BPPV外科干预

一般的干预无效时刻进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后半规管开窗或堵塞术,只适用于难治病例。

5. BPPV预后

原发性复发少于继发性BPPV。继发于内耳病变的BPPV复发机会较多。一生发病率为2.4%,其中〉90%复位可以治愈,5年期的复发率可达50%。

BBTV的治疗建立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上,需要清楚耳石的位置与临床检查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剖位置是进行BBTV诊断和治疗的前提和基

础。

BPPV介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2006年,草案) 一、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二、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以上3类,均可双侧发病。 三、诊断的BPPV变位检查 (1)Dix-Hallpike检查:也称为Barany检查或Nylen-Barany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检查。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 四、BPPV的眼震特点: 可用VNG观察,根据眼震方向确定侧别与类型;没有VNG也可肉眼观察。BPPV 的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 (1)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变为向对侧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min。 (2)外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的持续时间数秒~数分种不等。 (3)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变为向对侧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转性眼震。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min。 五、疗效评估 Ⅰ级眩晕完全消失 Ⅱ级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Ⅲ级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它类型的BPPV 膜迷路的模式图

BPPV的分类与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吴子明 本课件介绍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基本概念,分类与诊断要点,并叙述了BBTV 的治疗原则和目前进展情况,配有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对BPPV有全 面的了解。 BBTV耳石来源于椭圆囊还是球囊?为什么? 一、BPPV的概述Array 1.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 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最 常见的前庭疾病。 BPPV静止时没有症状,只有与重力垂直线夹角有变化 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2. 诊断要点 (1)复发性眩晕。 (2)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偶见持续时间超过1 分钟。 (3)下列体位改变出现眩晕。

1)躺下或平卧转身 2)下列至少两项:仰头、起床时和低头。 (4)可以排除其他眩晕疾病。 良性振发性位置性眩晕基本的病例变化是耳石从耳石器脱落以后不慎落入半规管当中。耳石器有两对,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的耳石器和半规管相通,球囊和半规管没有直接相连,见右图。所以BPPV的耳石都来自于椭圆囊,而不是球囊。 3. 发病机制 BPPV的发生机制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最早舒那特认为耳石在椭圆囊一侧,后来又认识到耳石黏附在嵴帽上,事实上耳石主要是在半规管内。 BPPV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个学说: (1)半规管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呈悬浮状态,没有黏附在嵴帽上。 (2)壶腹嵴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黏附在嵴帽上,又称为嵴帽结石。 两种类型中半规管结石占大多数。 4. 类型 ①后半规管BPPV ( 90%);②水平半规管BPPV (10% );③上半规管BPPV (1%);④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 老年人水平滚转实验中需要向一侧转动90度,应转动颈部还是 整个身体转90度?为什么? 二、BPPV的诊断 正常体位下,水平半规管和水平线有30度夹角, 一侧的后半规管和对侧的上半规管互相平行,见右图。

BPPV的诊断与治疗

BPPV的定义
BPPV的诊断与治疗
吴子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 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 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 只有与重力垂直线夹角有变化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BPPV的流行病学
BPPV是自限性疾病。 BPPV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 发病率情况(Germany) ¤ 眩晕门诊占20%~30%
BPPV的历史
1897年,德国 Adler
Adler. Ueber den "einseitigen Drehschwindel."
(unilateral vertigo) Dtsch Z Nervenheilkd 1897;10:358-375.
1921年,德国 Barany
Barany R. Diagnose von Krankheitserscheinungen im
Bereiche des Otolithenapparates. Acta Otolaryng 1921;2:434-437.
1925年,德国 Borries Archiv fur Ohren-,Nasen- und Kehlkopfheilkunde,
vereinigt mit Zeitschrift fur Hals-,Nasen- und Ohrenheilkunde 1925;112:53-63.
1931年,1950年,德国 Nylen
Nylen CO. Clinical study on positional
nystagmus in cases of brain tumour. Acta Otolaryng 1931;(suppl 15):1-111.
BPPV的历史
1952年,Margaret R. Dix 和 Charles Skinner Hallpike
Dix MR, Hallpike CS. The pathology, symptomatology and diagnosis of certain common disorders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Proc Soc Med 1952;45:341-354. Dix MR. The pathology, symptomatology and diagnosis of certain common disorders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52;61:987-1016.
BPPV的历史
1969年,Harold F. Schuknecht
提出“cupulolithiasis”,cupula是拉丁字,lithos 是希腊字。Schuknecht HF. Cupulolithiasis. Arch Otolaryngol 1969;90:765-778.
1970年,Fred Harbert
Harbert 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rch Ophthalmol 1970;84:298-302.
1955年,Stenger
Archiv fur Ohren-,Nasen- und Kehlkopfheilkunde, vereinigt mit Zeitschrift fur Hals-,Nasen- und Ohrenheilkunde 1955;168:220-268.
1979年,S.F. Hall, R.R.F. Ruby, and J.A. McClure
Hall SF, Ruby RRF, McClure JA. The mechanics of 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J Otolaryngol 1979;8:151-158.
1961年,Harold F. Schuknecht
Schuknecht HF. Positional vertigo: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rans Am Acad Ophthalmol Otolaryngol 1962;66:319-332.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