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

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

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
监测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MRSA感染治疗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对一线抗生素普遍耐药的一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近15年来,社区MRSA(CA-MRSA)感染逐渐增多,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侵入性感染危害严重。据统计,2005年,美国共发生94360例侵入性MRSA感染,超过18000例死亡,其中多数为院内感染,约1/7为社区MRSA感染。 2011年1月4日,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首次发布MRSA 感染患者的循证治疗指南,对多种MRSA感染相关临床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探讨,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STI)、菌血症和心内膜炎、肺炎、骨和关节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推荐内容涉及万古霉素剂量和监测、万古霉素低敏感性MRSA菌株感染的治疗及万古霉素治疗失败后的替代治疗等,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该指南的主要编写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凯瑟琳·刘(Catherine Liu)说,MRSA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常遇到困难。本指南为皮肤和各种侵入性真菌感染治疗建立了框架,其内容包含了最新的治疗信息,且推荐使用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下面截取了部分推荐内容: 指南推荐

CA-MRSA SSTI ●对于化脓性蜂窝织炎门诊患者,在培养结果得出前,推荐针对CA-MRSA行经验性治疗5~10天(A-Ⅱ)。 ●对于非化脓性蜂窝织炎门诊患者,推荐针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行经验性治疗(A-Ⅱ)。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反应不佳及伴全身毒性反应患者,建议对CA-MRSA进行经验性覆盖。推荐治疗5~10天。 ●对于SSTI门诊患者的CA-MRSA经验性覆盖治疗,可选口服抗生素包括: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唑(TMP-SMX)、四环素类和利奈唑胺(A-Ⅱ)。在必要时,可同时覆盖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CA-MRSA,可选药物包括:克林霉素(单用)、TMP-SMX或四环素类药物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及利奈唑胺(A-Ⅱ)。 ●目前不推荐用利福平(单药或联合)治疗SSTI(A-Ⅲ)。 ●对于复杂性SSTI住院患者,除手术清创和应用广谱抗生素外,应在培养结果得出前进行MRSA经验性治疗7~14天。 ●上述治疗均应根据患者临床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1 痤疮的病理生理学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加,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 I L)-1、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 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 L-l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2 痤疮的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3 患者教育 3.1 健康教育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3.2 局部清洁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

《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2020版) 降钙素原(PCT)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PCT在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中的指导价值逐渐被认可。为充分发挥该炎症标志物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主要适用于适用范围为怀疑或诊断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和ICU重症感染患者。 PCT在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1:临床怀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脓毒症时,建议及时行PCT 检测,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2:对于疑似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当PCT≥0.25 μg/L,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高,建议启用经验性抗菌治疗。(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3:对于怀疑脓毒症的患者,应立即启动经验性抗菌治疗。PCT≥0.5 μg/L时,有助于脓毒症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高水平PCT(尤其>10 μg/L时)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更高。(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4: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接受长期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治疗、留置动脉或静脉导管等,建议动态监测PCT变化。若出现PCT 显著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应结合临床,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中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5:PCT检测不能取代微生物学检查,病原微生物仍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合理留取标本送检。(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PCT在指导抗菌药物停药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6:已启动抗菌治疗的患者,建议合理监测PCT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治疗疗效(高证据等级,强推荐)。ICU感染患者推荐每24 h监测,PCT无明显下降或不降反升,需积极寻找原因,考虑调整治疗方案;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至48~72 h。(低证据等级,强推荐)

血流感染(2014年抗生素治疗指南)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 BSI)是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 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BSI按照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 和医院获得性,按照有否原发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照有否复杂因素分为非复杂性和 复杂性。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指血培养阳性,无心内膜炎,无人工装置,血培养于治疗后2~ 4日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无迁移性感染灶的患者。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 杂性。BSI的主要病原菌见表4-16。 表4-16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诱因发病场所备注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伤口,蜂窝织炎,疖,烧伤创面感染等社区或医院医院内获得者多为甲氧西 林耐药株 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静脉留置导管,体内人工装置等医院需重视排除污染 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 肠球菌属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泌 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操作后 医院或社区 肺炎链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社区多于医院 克雷伯菌属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 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生殖系统, 腹腔、胆道感染 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性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 医院或社区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腹腔、盆腔感染社区或医院 念珠菌属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谱抗菌药 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胆道、腹 腔、尿道引流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等 医院 【治疗原则】 1.血流感染常病情危急,一旦临床高度怀疑血流感染,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询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以判断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缩小诊断范围。了解咳嗽发生的时相亦有一定提示,如运动后咳嗽常见于运动性哮喘,夜间咳嗽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 A)和心脏疾病。痰量较多、咳脓性痰,应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常咳白色黏液痰,以冬、春季咳嗽为主。痰中带血或咳血者应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可能。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相关的咳嗽。大量吸烟和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工物质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有胃病史的患者需排除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有心血管疾病史者要注意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咳嗽。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 2、体格检查:包括鼻、咽、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和爆裂音。查体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提示支气管哮喘;如闻及吸气期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结核,同时也要注意心界是否扩大、瓣膜区有无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 3、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脱落细胞学诊断。诱导痰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附件1)。(2)影像学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

《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

《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常见,治疗难度增加,医疗负担加重。抗菌药物疗程过长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停药时机仍是临床面临巨大难题。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降钙素原(PCT)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PCT在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中的指导价值逐渐被认可。 一、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二、PCT在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1】:临床怀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脓毒症时,建议及时行PCT检测,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推荐意见2】:对于疑似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当PCT≥0.25μg/L,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高,建议启用经验性抗菌治疗。(低证据等级,弱推荐)【推荐意见3】:对于怀疑脓毒症的患者,应立即启动经验性抗菌治疗。PCT ≥0.5μg/L时,有助于脓毒症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高水平 PCT(尤其>10 μg/L时)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更高。(低证据等级,弱推荐)【推荐意见4】: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接受长期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治疗、留置动脉或静脉导管等,建议动态监测PCT变化。若出现PCT显著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应结合临床,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中证据等

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5】: PCT检测不能取代微生物学检查,病原微生物仍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合理留取标本送检。(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三、PCT在指导抗菌药物停药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6】:已启动抗菌治疗的患者,建议合理监测PCT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治疗疗效(高证据等级,强推荐)。ICU感染患者推荐每24h监测,PCT无明显下降或不降反升,需积极寻找原因,考虑调整治疗方案;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至48~72h。(低证据等级,强推荐)【推荐意见7】:对于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当PCT下降至0.25μg/L 或峰值浓度80%以下,且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停用抗菌药物。(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8】:对于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ICU重症感染患者,当PCT 下降至0.5μg/L或峰值浓度80%以下,建议抗菌药物停药。(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9】:监测PC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指导下呼吸道感染和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抗菌药物暴露,对降低耐药风险有积极作用,可作为辅助抗菌药物管理的有用工具。(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四、影响PCT升高的非感染因素 【推荐意见10】: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肺结核、局限性感染如软组织脓肿等患者,PCT可不升高,不能仅依据PCT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抗菌治疗,应

2019年整理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生素指南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素选用指南(作者略) 内容概要 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协会、外科感染协会、美国微生物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剂师协会共同制订,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成年患者复杂性腹腔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的建议。复杂性腹腔感染是指感染由空腔脏器向腹腔扩散,伴有脓肿形成或腹膜炎。指南还论述了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时机、何时应行何种培养、如何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及疗程长短。 病原体:此类感染的病原体以及相应应选择的抗生素因感染地点而不同,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两种。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最常见于择期或急诊腹腔内手术的并发症,是由特定手术部位、特定医院和医疗单元的院内病原体引起。 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胃肠道穿孔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或结肠)决定了感染病原体。近端小肠以远的感染常由兼性需氧和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近端回肠以远的感染还可由各种厌氧菌引起。 微生物学检测:由于常用抗厌氧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很有效,因此仅限于在针对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时才需要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由于药敏试验显示脆弱拟杆菌类菌株对克林霉素、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喹诺酮类药物有明确的耐药性,因此对于有可能存在脆弱拟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该避免经验性单用上述药物。 推荐的治疗方案:这些感染可应用各种单药或多药治疗方案。表1中所列抗生素及其联合应用方案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的治疗。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方案更好或较差。虽然表中所列药物大多已经有前瞻性临床试验在研究,但许多这样的试验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因此治疗建议部分是根据抗生素体内活性。 社区获得性感染:对于轻至中度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优先选用窄谱和院内不常用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与甲硝唑联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以及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用,而不是选用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和/或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在选用特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时,经济花费是需考虑的重要因. 素。重症感染患者,即由常用生理评分系统评定为重症的患者,或是由于药物治疗或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应用广谱抗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可能有益。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与甲硝唑联用、环丙沙星与甲硝唑联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院内获得性感染:术后(医源性)感染常常为耐药性较高的细菌引起,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念珠菌。对于这些感染,由于正确的经验性治疗对于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多种药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抱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抱曲松或头抱哌酮或头抱哌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环丙沙星。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6.应重点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抱唑啉或头抱拉定。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抱唑啉1-2g ;头抱呋辛1.5g ; 头抱曲松1-2g ;甲硝唑0.5g。

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呼吸系统感染的种类和病原微生物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及胸膜腔等。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感染,气管以上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及其以下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习惯上也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感染途径可分为流行性、吸入性和血源性;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按获得感染的场所又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细菌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 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刘又宁教授等对665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作调查。共7个城市,12个中心。病原体检测阳性率53.1%(324例),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肺双)占10.7%(69株),流感嗜血杆菌9.2%(59株)。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31.3%,其中肺炎支原体为20.7%(126例),肺炎衣原体6.6%(40例),嗜肺军团菌5.1%(31例)。有否抗生素应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有显著影响,曾用抗生素为17.2%,无用抗生素仅2.9%。但对肺双检出则无影响。69株肺双对阿奇霉素耐药达75.4%(52株)。耐青霉素肺双(PRP)为20.3%。对新喹诺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在4.3%~5.8%。2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11.6%。 2003年由中国呼吸学会感染学组进行为期14个月的成人CAP病原谱和预后流调,共有22个城市36所医院参加。致病菌分离阳性率为52.1%(327例),最常见的细菌为肺双27.5%(90株),流感嗜血杆菌22.9%(7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4.1%(4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肺克)10.4%(34例)。非典型病原体:肺支38.9%,肺衣11.3%,军团菌4.0%。PRP30.7%。耐红霉素占64.8%。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率≥80%。CAP病死率1.1%(6例)。

降钙素原指导下急性阑尾炎术后抗生素应用价值分析91

降钙素原指导下急性阑尾炎术后抗生素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指导意义。方 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根 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 传统标准进行抗生素的术后应用,研究组患者根据术后定期PCT检测结果调整抗 生素的术后应用。对比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原;急性阑尾炎;术后;抗生素;指导;应用价值【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procalcitoni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 admitted between April 2016 and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ssion order.Each patient included 4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standards.For postoperative use,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djusted for post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based on postoperative PCT test results.The use of antibiotic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addi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Procalcitonin has very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 【Key words】 Procalcitonin;Acute appendicitis;Postoperative;Antibiotics;Guidance;Application value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一旦确诊便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而抗生素术后应用也 是一大重要治疗环节,若能做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使患者经济负担显著减轻,还 能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用于诊断感染的炎性指标,其除了可以用于炎症的诊断,还能用于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4月至2018 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试探究降钙素原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 抗生素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组的资料: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45.03±12.31)岁;阑尾炎类型:穿孔性12例,化 脓性18例,单纯性1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 平均(45.11±12.27)岁;阑尾炎类型:穿孔性13例,化脓性16例,单纯性11例对比两组 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阑尾炎类型等资料,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 比可正常进行。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前患者无抗生素使用史;②未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③手术确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生素指南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素选用指南 (作者略) 内容概要 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协会、外科感染协会、美国微生物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剂师协 会共同制订,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成年患者复杂性腹腔感染如何选择抗 生素的建议。复杂性腹腔感染是指感染由空腔脏器向腹腔扩散,伴有脓肿形成或腹 膜炎。指南还论述了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时机、何时应行何种培养、如何根据培养结 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及疗程长短。 病原体:此类感染的病原体以及相应应选择的抗生素因感染地点而不同,分为社区 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两种。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最常见于择期或急诊腹腔内手术的 并发症,是由特定手术部位、特定医院和医疗单元的院内病原体引起。 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胃肠道穿孔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 或结肠)决定了感染病原体。近端小肠以远的感染常由兼性需氧和需氧的革兰氏阴 性菌引起;近端回肠以远的感染还可由各种厌氧菌引起。 微生物学检测:由于常用抗厌氧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很有效,因此 仅限于在针对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时才需要留取 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由于药敏试验显示脆弱拟杆菌类菌株对克林霉素、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喹诺酮类药物有明确的耐药性,因此对于有可能存在脆弱拟杆菌感染的 情况下,应该避免经验性单用上述药物。 推荐的治疗方案:这些感染可应用各种单药或多药治疗方案。表1中所列抗生素及其联合应用方案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的治疗。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方案更好 或较差。虽然表中所列药物大多已经有前瞻性临床试验在研究,但许多这样的试验 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因此治疗建议部分是根据抗生素体内活性。 社区获得性感染:对于轻至中度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优先选用窄谱和院内不常用的 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与甲硝唑联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以及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用,而不是选用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和/或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在选用特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时,经济花费是需考虑的重要因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60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至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抗生素升阶方法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 发应发生情况以及气管插管率。结果:经过同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 率为9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以上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2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症肺 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治愈率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biotic descend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biotic descend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4 to 2018 in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ntibiotic ascending method.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antibiotic descending step metho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dverse hair loss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same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00%,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8.00%. The above observ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80.00% and 2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l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biotic descend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 antibiotic descending step treatment; severe pneumonia; cure rate 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不仅具备常见呼吸系统症状,还会出现 诸如低血压、呼吸衰竭、神志不清、尿闭等症状[1]。重症肺炎具有发病严重、病 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中 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尤其在其发病初期,正确使用抗生素, 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2]。传统的抗生素疗法为升阶疗法,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学界对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方法的不断改进和 研究发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就使用抗生 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率的影响进 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至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

卡泊芬净 2015 抗菌药应用指南

卡泊芬净卡泊芬净(cagpofungin)是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曲霉属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并可抑制肺孢子菌生长,对隐球菌属无效,为浓度依赖性抗真菌药物。一、说明书摘要1.目前国内批准的适应证:(1)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可疑真菌感染;(2)治疗念珠菌血症以及念珠菌感染导致的腹腔脓肿、腹膜炎和胸腔感染;(3)治疗食道念珠菌病;(4)治疗对其他药物无效或者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脂质体、唑类抗真菌药等患者的侵袭性曲霉病。2.用法用量:本品应静脉滴注,成人推荐首日负荷剂量为70 mg/次,随后50 mg/J,最大推荐剂量为70 mg/d。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真菌学进展情况而定。老人、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血液透析者均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在给予首次70 mg 的负荷剂量之后,剂量调整为35 mg/d。3.注意事项:对重度肝功能不全尚无临床经验。二、超说明书用药(一)超适应证1.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1)预防HSCT 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意大利GITMO 指南推荐用于异基因HSCT 患者预防霉菌感染;ESCMID 旧。推荐卡泊芬净用于异基因HSCT 粒细胞减少期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推荐其为HSCT 患者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初级预防药物(C 级)。(2)预防细胞毒性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DSA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一。和加拿大AMMI 念珠菌病指南一。推荐卡泊芬净用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德国血液学和肿瘤学学会指南、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推荐卡泊芬净用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C 级)。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发病机制 1、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AD 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 2、免疫学机制: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导致AD急性炎症反应。失衡的免疫状态加剧皮肤炎症,诱发搔抓行为,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使AD不断进展。 3、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4、病因和加重诱发因素:(1)免疫 - 变应性因素:①吸入变应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②食物变应原: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之一,但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轻。 ③接触性变应原: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加重AD,诱发炎症急性发作。④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非免疫性因素: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临床分期根据年龄将AD分为:婴儿期(0 ~ 2岁)、儿童期(2 ~ 12岁)和青少年及成人期(≥ 12岁)。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①皮疹分布,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②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所有AD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③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且往往共存。2、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躯干的毛囊性隆起、眼睑湿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治疗用抗菌药物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

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的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点,按临床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一)、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应较大;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二)、给药途径: 1、清度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重度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甙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三)、给药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