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

2012年第3期总第213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社会关注】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浅析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

[摘要]随着“剩女”的日益增多,剩女现象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剩女现象进

行分析,认为剩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女性错过最佳恋爱时机、对男方经济条件要求过高以及过分追求完美爱情等造成的,应大力发展婚介市场,宣传正确的婚恋观,促使年轻人理性对待婚姻。

[关键词]剩女;经济学;市场均衡;搜寻成本;吉芬商品

[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3-0140-02一、剩女现象概述

据相关报道,

2011年上海市的剩女人数已超过50万,北京市的剩女人数也上升到了50万。如今,剩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城市中有这么一个群体,她们年近三十,气质高雅,拥有稳定工作和高薪,但是仍旧孑然一身,社会上称她们是“剩女”。学术界对于“剩女”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有据可查的是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将该词作为新词汇收录其中。频繁使用该词的新闻媒介往往将其等同于“大龄未婚女子”,并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加以理解和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称其为“3S ”女性(Single ,Seventies ,Stuck ),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单身女性。如此定义虽生动却未必准确。

目前全社会对剩女的刻画与描述并不是积极的,认为她们自命清高,要求过高而又失去了竞争力,所以最终只能被剩下。其实她们中大多数人是无意间被剩下,比如大学毕业后一心忙工作,没有时间去结交异性朋友,一转眼黄金时间就过去了,工作上步步高升,惟独没有收获爱情。

针对剩女现象,很多学者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有人提出婚姻挤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谓婚姻挤压是指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的数量不平衡,当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大于需求,即出现男性过剩与女性短缺时,称之为男性婚姻挤压;反之,称为女性婚姻挤压。出现婚姻挤压,导致某一群体数量过剩,出现婚姻困难。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统计,目前中国男性总数比女性多3398万,中国的婚姻挤压现状从总体上来说表现出的是男性过剩,

而大量“剩女”的存在与这一结论相悖。有学者认为剩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传统婚姻观、社会结构变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爱情心理错位等。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剩女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二、“剩女”产生的原因分析

1.价格下降的刚性。传统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的时候采用均衡的概念,所谓均衡就是指需求与供给相等时

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婚姻是男女的结合,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女性作为供给方

,男性则为需求方。既然有女性被剩余下来,说明婚姻市场没有出清。

图1婚姻市场的供需状况

如图1所示,

N 0为适婚女性的数量。在价格为P *时婚配市场达到均衡,

ON *

数量的女性获得了婚配,N *N 0为所谓的自愿单身主义者。当价格高于市场出清

的水平P *,例如为P 1

时,就会有适婚女性的供给过剩,即出现“剩女”,用(N 2-N 1

)来表示这部分过剩的数量。

由此可以看到,这种过剩并不是女性婚姻挤压导致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要价过高导致的相对过剩,或者说价格下降的刚性,即不愿意降低价格导致的相对过剩。这里的高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以物质衡量的经济条件,即对男性有车有房、有体面的高收入工作等要求;二是难以用物质衡量的“爱情”,即女性持有“无爱不婚”的婚姻观,更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婚姻的质量。

现在社会上很多评论认为剩女对男性的要求过高,要求对方必须有钱有房,家庭无负担。其实综观剩女现状,她们中大多数人都有着安定甚至高薪的工作,事业比较成功,对另一方的经济要求比较高也在情理之中。加上很多“剩女”都追求独立与自立,对婚姻中男女的角色也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诠释与理解,对她们而言,一起供房甚至由女方提供住房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经济问题并不是剩女面对的最重要的一道坎,而是高价的第二个因素———“爱情”,成为婚姻的真正障碍。惧怕无爱婚姻的她们往往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不愿意抛弃或降低自己对爱情的期望。

041

管理经济学—身边的经济现象

双寡头垄断——超市中为什么只有两种可乐? 一、市场现象 “老板,来瓶可乐!”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都可以!” 大多数人在购买饮料时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你会喜欢特定的可乐品牌,但一定是这两个牌子之一,对吧?那么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没有其他品牌的可乐在市场出现?在这种没有其他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又是怎样共存,并分享着全球市场的巨额利润呢? 二、双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那么,首先我们要分析为什么市场上很少见到其他牌子的可乐饮品,即使出现像娃哈哈公司出产的“非常可乐”这种饮料也会不久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其实可口和百事两种可乐以他独特的配方,优秀的产品品质,卓越的宣传,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可能存在的战略合作来垄断市场。实际上使可乐市场形成了很高的门槛准入,即无论从技术、资金还是其他方面都为其他企业进入可乐市场造成了很大难度。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只要想喝可乐这种饮品,就只能买到这两个品牌的。当然,也因为他们独特的口感和优越的品质,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而使其长期稳居饮料市场销售额前列,无人可以替代。 其实,在可乐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是双寡头。它的显著特点是两家供应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可口可克和百事可乐就已经可以代表可乐饮品的整个行业,虽然事实还存在其他企业,但并不能够引起注意。而且在产品配方不外露的情况下,可口和百事的产品是具有永久特色的,所以两家公司作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产品技术的卓越优势,以指导市场价格。事实上,在目前阶段,新的企业要进入可乐市场和可口、百事一争市场份额,形成类似果汁市场百花争鸣的态势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双寡头垄断,是一种只有两家卖方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比较接近于完全垄断。他们引领某个市场的前进方向,享受着巨额的市场利润。 三、双寡头市场如何长期存在 然后我们再分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如何共存与共赢的? 通常,企业之间存在着被认识到的很强的相互依存性或激烈的对抗竞争。毫不例外,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共存于同类产品市场,是一种既竞争又依赖的关系。他们生活在可乐市场,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可乐这种饮品,然而特点主要在于产品差别,即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销售和传播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比较明显的要素就是我们熟知的红色文化和蓝色的文化的较量。 但由于目前的可乐市场是双寡头市场,在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使其在经营上有着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不同的重要特点,即寡头垄断者的某项决策会产生什么结果完全取决于其对手的反应。因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可能在长期竞争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一致的价格,相近的质量保证,类似的售后服务。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下也会因口味不一样,价格相近,消费者各取所需;而使没有一方能用简单的办法将另一方挤出市场。这可能是无奈的和谐吧? 当然这种双寡头的和谐也有可能依赖于某种内部商业协议,协议中达成厂址

关于中国盗版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盗版现象的调查报告 组长:陆璟辉组员:余兴尧林稚璞杨韬魏遥邱建栋指导老师:林巧 目的: 我们发现,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盗版书籍、软件等。不光商家热衷于此,消费者也不乏支持盗版者。我们希望了解盗版书籍软件的销售现状,了解驱使人们购买盗版的原因,并调查分析盗版的危害等。我们也希望对盗版现象提出建议,为抵制盗版出一份力。于是我们以本地(三明)为例展开调查。 We found that around us there is full of pirated books, software, and so on. Not only are stores enthusiastic, there is no lack of consumer support for the pirates. We would like to know the sale of pirated software, books the status quo, driven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people to buy pirated and piracy survey of hazards. We also hope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henomenon of piracy, piracy as a force to resist. 方法: 调查分析。我们随机查访了Array市区8家书店,通过价格和质量 判断盗版。另外我们通过各种渠 道发出50份问卷,对其进行分析, 结合网络资料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国书籍软件盗版原因抵制 危害 一、盗版书店的前途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离家不远有一家公园。每逢双休日,公园的一隅,大抵会有一群特殊的人们在此聚集。是饱经沧桑的老人,有男有女。在一旁两棵树之间拉起的一条细绳上,则挂着许多卡片,上书着“某男,35岁……”、“某女,28岁……”之类的信息。老人们在这里寻寻觅觅,不时相互间打听着:“男孩?女孩?”“多大了?想找什么样的?”。碰到感兴趣的,便会更深入地交谈下去,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孩子怎样,要求对方是什么条件……没错,这里正在发生的,是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已经见怪不怪的“父母代子女相亲”的一幕。 在这样的情境中,事件主角的“某男”和“某女”照例是不出现的,因为他们不着急。着急的是“某男”和“某女”的老爹老妈,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上公园替儿女“找对象”去!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总是格外地为子女操心,无论子女愿意不愿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原本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何以竟然需要劳驾父母代为相亲?乍听之下,仿佛又回到了以往父母包办婚姻的时代。自然,貌相似而实不同。老爹老妈的着急也不无原因。那背后,是一个日益庞大的人群——“剩男剩女”的出现。在这其中,尤以“剩女”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剩女云者,大龄未婚女青年之谓也。她们生活于现代大都市中,一般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特征,却失意于情场,找不到理想的归宿。这些年来,其人群数量规模呈现不断膨胀之势,以致成为一种现象。“剩女”一词,亦被收录于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中。而据坊间流传的笑谈,同是剩女,亦有级别之分:25--27岁为初级剩女,名曰“剩斗士”;28--29岁为中级剩女,别号“必剩

客”; 30--34岁为高级剩女,尊称为“斗战剩佛”; 35岁往上是特级剩女,尊之为“齐天大剩”。 因为种种原因,一个女性选择单身生活。这样的案例,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并不鲜见的。但是作为一个群体,作为一种“现象”,“剩女”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新生事物”,为以往所未见。然则“剩女”何以会在当下出现,并且成为一种现象? “剩女现象”在此时此刻的应运而生,以愚观之,与中国女性面临的两项重大局限条件的转变有关。其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引入。相对于以往,独生子女时代的女性获得的事实上而非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地位的提升以及机会的平等,不必说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就是解放以后改革开放前的女性也难以望其项背。其二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民众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前者是一国之政策,是明确的白纸黑字正式的制度安排的转变;后者可以归入风俗习惯一类,约束人们行为于无形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转变。上述制度安排的转变,成就了“剩女”生长的土壤。 不难明白,在传统社会中,不会有“剩女”现象出现。因为那个时代的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没有独立的人身权利。在婚姻上,除了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外,别无选择。鲁迅先生曾经借笔下的人物之口描述过传统社会的婚姻:“……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是的,那个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即使想“剩”也剩不下,因为父母会将其许配给一个陌生的男子,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建国之后,虽然法律文本上明确男女平等,但事实上的男尊女卑不容易消除。譬如说罢,一个家庭育有一子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经济学原理》第20章指出“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在那些年代,父母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按社会学说,我们兄妹通过受教育被进行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按经济学说,父母损失了闲适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背上了债务,这些是子女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成本。 参加全国联考的机会成本:经过权衡,笔者决定不参加全国联考,只把来清华学习当成一次进修学习的好机会。决定过程如下:我是文科出身,从未学过高

盗版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盗版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他坚实的市场基础。本文将~ 关键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本文将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预算不变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来说,使用盗版品的总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总效用大。 2、、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 (1),首先,技术和制度限制使得许多企业不能生产正版品。在盗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权也!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激励人们创新,政府运用专利法或版权法对版权进行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版”进行保护,这无疑是非常应该的,但是这种保护会形成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和法律垄断,从而限制了许多厂商以合法的身份生产正版品。 ,(2)其次,生产正版品的价格或收益怪圈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有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然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趋势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 (3)再次,盗版品生产价值还集中的体现在它的生产成本优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生产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版权费用。与正版品的生产相比,盗版品在直接生产费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盗版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简捷的生产工序,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4)最后,盗版产品的供给还与厂商从事盗版所面临的风险的大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由于盗版的违法性,因此就有被查处并被惩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盗版在给厂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将影响盗版品供给的多少。二、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 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

“剩女”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从性别视角分析报道中的“剩女”现象

“剩女”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从性别视角分析报道中的“剩女”现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精神各方面生活水平提高,女性地位相较之前也有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都具备了高学历高收入,但是在婚姻关系上却得不到理想的归宿,这种现象也被媒体称为“剩女时代”,“剩女”的择偶难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剩女”究竟为何而“剩”,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某种程度上客观原因影响着主观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剩女”的报道内容分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对“剩女”问题进行探讨,说明由于社会性别敏感度不够,很多报道都是基于男性视角、男性的利益来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忽略“剩女”本身的利益和这一群体出现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影响。 关键字:“剩女”社会性别媒体报道内容分析 Who is to blame?The “leftover ladies”or the Social?——the Research of “leftover ladies” in media reports under the Gender Perspectiv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women's status compared to before also have greatly improve, more and more women are highly educated, high income but in marriage is not the ideal end-result, this phenomenon also has been dubbed "leftover women age", "leftover women" mating difficult to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 "Leftover women" and "left", why there are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are objective reasons, objective reason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 the subjective reas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the reports of "leftover women" content analysis, with a gender perspective to the problem of "leftover women", reflecting the social gender sensitivity is not enough, a lot of reports are based on the male perspective, the interests of the men to put forward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us ign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leftover women" itself. Keyword:leftover ladies gender media reports Content analysis 一、前言

网购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网购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股网购的潮流,各大购物网站层出不穷,作为理性的消费者,我们流连于网上,买卖、淘宝乐在其中时,也要正确地看待网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网购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网购兴起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购;信息不对称;“柠檬”现象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大力普及应用,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48亿人,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随着网购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消费者在享受这种便利与快捷的同时,网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网购加以控制和规范。 一、网购的兴起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普遍认为,在网购中可以得到追求时尚,节约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获得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商品,不必亲临卖场,以及所购商品本身所带来的效用等方面的满足。此外,由于网购的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必然增加对网购商品的购买。 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库存压力较小、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会减小,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垄断势力,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网上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的层面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二、网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柠檬”现象 首先,在交易市场上,当消费者不知其将要购买产品的确切质量时, 往往通过对整个市场的整体数据做出某些判断。在此情况下, 假如卖方清楚知道每件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中国大城市出现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三高”未婚女性青年群体,人们冠以她们“剩女”的称谓,并有关数据宣示,“剩女”现象现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本文通过研究一些大龄白领未婚女性面临择偶难的困境进而引发思考,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剩女”现象的内在原因及其深刻本质予以发掘,同时,从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对其做更进一步的阐释,并针对此种现象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剩女”择偶梯度性别差异男权思想交换 一何谓“剩女”现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出色的女人往往很难找到男朋友,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独立自主,漂亮幽默,却总是形单影只,身边缺少男士相伴。有人将这些未婚大龄白领丽人称为“白大荒”,“白”:白领丽人;“大”:大龄女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身边“荒”着。那么,究竟什么是“剩女”?网上一位博友定义:剩女,也称“3S女”(single-单身,stuck-被卡住,seventies -生于七十年代)。“剩女”,简言之,其实就是大龄未婚女,她们大多在28至35岁,品貌出众,才能出色,收入稳定,但却迟迟嫁不出去。如果我们对“剩女”做近一步的解释,那么她们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剩女”是非常优秀的女人。主要针对社会的白领精英阶层分子,也是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知识女性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她们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就业层次较高\社会地位较突出,这一系列的优秀后盾使成就意识成为她们的基本心向。在工作中,她们能够畅游自己生存的领域,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崇拜,并且拥有一定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她们的成就甚至可以超越许多的男性;对于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她们可以标榜是“富阔”,所以外在的物质满足已经显得格外的表面化,她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生有着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其次,“剩女”是具有较高主体意识的女性。她们不甘于像传统女性那样做只能受动的被动存在的物,不相信命运对自己人生的摆布,她们对客体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存在,她们用积极的心态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圈,主动的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十分明确意识到确立主体意识的意义,[1]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职业意识和成就意识,渴望得到应有的位置和承担必要的责任,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觉自愿的在工作领域创出自己的蓝天。进而她们有能力养活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生活的愉快。面对生活,她们整天在忙碌中度过,在匆促的生活节奏下,她们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没有男人在身边的生活。在朋友的圈子里,在工作的环境下,她们是被崇拜的对象,不仅是女性,男人更是倍加崇拜,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人的心理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她们有强烈的控制欲、较高的成就感、极大的自豪感,这些一直让她们的内心世界“变相”的发展,工作和精神领域的充实与现实生活的单调与空虚成为她们的交替心理,极度的内心渴望成为她们人生的导向。 第三,“剩女”大多个人眼光高,是完全的完美主义者。“剩女”的梦想是相当广阔的,对于很多“剩女”来说,她们大多生活在自己铸造的“虚拟环境”中。她们渴望自己能超越周围的人,成为女中豪杰,但现实社会对精英女性的排斥让她们不能容忍,以此她们就创造一个只属于她们的“虚拟世界”,让她们有种“悲伤的幸福”,在虚拟环境的氛围下,她们能够完全的享受自己的人生欲望,但同时这种虚拟的控制会让她们迷失自我,进而走向不归路。 最后,“剩女”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社会层次高是很多剩女的一大特点,要么在热门行业任职,要么在单位任中层干部以上职务。生活对她们来说好像只有工作,面对生活,她们整天在忙碌中度过。她们有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之劣币驱动良币每个人都对着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和朋友一起去购物,在找零时偶尔会听到朋友或抱怨找补的钱太旧,或炫耀钱包里都是崭新的钱币;当自己买东西找零时,潜意识里总是习惯性的把一种质量看起来很差的,很旧的钱币找出去,把看起来比较漂亮,没有毛边的留下,有一天就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基本上都是漂亮,比较新的钱币了。 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上的名词“劣币驱动良币”,原来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就发生了。劣币驱动良币本是说:古时候,因为工艺的差别很大,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如此循环,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劣币驱动良币”的规律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领域,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这个劣胜优汰的饭淘汰定律,可以引申出不同版本: 官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贪官排挤清官; 婚姻市场的劣币驱动良币是丑女先嫁,美女成为剩女; 房地产版的劣币驱动良币,就是高房价吸纳了高投资高负

债,转移了制造业投资,高房价推涨了消费偏好,挤占了自由消费,眼下中国,楼市已成为最大的吸金黑洞,既吸走投资,也吸走消费,导致驱动经济引擎的三驾马车严重失衡,有倾覆之危,职业的流动性,已倾覆了中国人自有房产才有根的传统置业观,落实的一枝独秀,就像曾经覆盖滇池的水葫芦,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生态平衡不说,还变得投鼠忌器,难以治理,一花怒放杀百花,使得中国人不是变富而是变穷了,亚当斯密说过,一个人的贫穷或是富有,是根据他能享受得起的人类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程度,买不起生活必需品、便利品的普通住房,就是被高房价剥削成了穷人; 在信用领域的劣币驱动良币,就是“格雷欣法则”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现象。是由于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旧的信用制度被破坏,新的信用制度又未建立而造成的; 在新闻传播领域劣币驱动良币表现在低俗传媒往往比高级严肃传媒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因为低俗报纸大量刊载媚俗的内容,有一定的读者群,严肃的高级报纸的读者往往少于低俗报纸。如黄色新闻能赚来更多的眼球和噱头; 在现代社会道德领域中,这样的情景几乎时常在眼前上演。比如,很多人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如果不守秩序的人常常能够捷足先登,那排队的人就会慢慢减少。如果扶起摔倒的老人,可能会付出代价,那么,无人敢扶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常见。所以,科学的制度非常重要,就是不要让不诚信的人获益,从而引导民众

关于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重点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基地99级刘炼 主要内容:盗版现象由来已久,累禁不止,这是源于它坚实的市场基础。从需求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 消费价值;从供给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 高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存在,并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 那样有害无利。其实,盗版品究竟会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福利,取 决于时期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以及政府反盗版的严厉程度。 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而不是消除盗版的负面影 响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权保护法规 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的基础上,实行 适时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关键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反盗版成本,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一、引子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 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笔者拟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义本文讨论的盗版现象为“一切生产、销售和使用包括诸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书籍等的非法复制品以牟取利益的行为”。1[1]这些非法复制品统称为盗版产品,与之对应则为正版产品。 二、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 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 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2000办公软件,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比如,在成都市场上,正版的Microsoft Office2000办公软件的销售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而它的盗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币。盗版品与正版品的价格比是1比600,盗版品的价格优势绝对让人心动。 消费者更多的“投票”盗版品,从根本原因上看在于这种选择能够给他带来最大效用。为了简化分析,我在此对正版品与盗版品的质量差异不作考虑,二者的唯一差

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综述

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 摘要:剩男剩女是指超过晚婚年龄仍未婚嫁的青年男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的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等制度对此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剩男剩女;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一、引言 婚姻生活是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而且性别差异也不会影响到婚姻状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有婚姻生活者的幸福感要高于无婚姻生活者。[2]不止于此,婚姻更是与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未婚的女性比已婚女性的死亡率高50%,而未婚的男性比已婚男性的死亡率高250%。[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也是我国的社会传统。令人不解的是,今日之中国却有众多过了适婚年龄仍未婚嫁的“大男大女”。据上海市结婚登记调查报告,2007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28.64岁,女性初婚年龄26.43岁。这已经大大高于国家提倡的晚婚年龄。另据倪晓锋报告,30-34岁和35-39岁这两个年龄组的未婚“大男”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9.71%和4.82%。30-35岁组女性大龄单身人口的比例也由1995年的0.8%上升到2.13%。在已婚有配偶的群体中,各个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4岁年龄组中,男性已婚有配偶者已从10年前的31%降低到21%,相应的女性也有近10个百分点的下降。25-29岁年龄组中,男性已婚有配偶者下降的幅度更大,从10年前的80.8%下降到现在的69.5%,下降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同1995年相比,中国大陆居民的结婚年龄有所推迟,晚婚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4]除了数量在不断增加外,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规模不小,比海南省的总人口数还超出130多万;(2)年龄构成以30-39岁为主;(3)性别构成向男性倾斜;(4)城乡结构偏重农村;(5)文化和职业分布则显示出性别反差,低文化、低职业男性和高文化、高职业女性都相对容易成为非志愿独身人口。[5]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利用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6]p137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目的的利益性、市场运行的开放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7]p57-59 1.市场目的的利益性引起择偶时更关注经济利益 学者指出,人们在希望能过上正常人所希望过的那种婚姻生活时,不得不在其经济地位与性爱之间作一个平衡,哪一边更重要就优先照顾哪一边。[8]p416即,当年轻人收入水平提高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你身边的经济学——两个简单的消费现象分析 李思丹 国庆假期间游走于宜春的几个品牌专卖店中,发现了一些商家在做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看到打折自然跃跃欲试,商家门前也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可是,有人仔细思考过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问题么?现举例说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并试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大家也明白在买便宜商品的时候,其实未必真的便宜。 大家对过季大甩卖,拆迁大挥本等方式促销,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于每次看到这样的口号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其中的真伪,所以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消费,因为——用俗话来说“比较靠谱”。去掉虚假的甩卖,不真实的拆迁,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商场的打折策略:返券。 通常能够看到大商场打出标语:“购物返券,购XX元返XX元”,甚至是:“购XX元返XXX元”,这样便宜了么?对于“购100元返1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一百元的东西,商店又送我100元,我不是相当于没花钱么?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1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100元(购买大衣),可是得到的商品是大衣,手表(共价值200元),也就是说你花了100元,购买到了价值200元的东西,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 现在就有人说了,这样啊,那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么?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打折而返券,是有其目的。 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50元一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件每件都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潜意识中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价值1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而如果消费者用100元,购买到了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又白白得到(当然,其实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事实)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消费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消费者在此消费,很多人就这样买回了很多并不十分需要的商品。 其次,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如果所有商品都打折,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商品购买,例如用50元购买一件大衣,而不会想再次深入消费,购买一块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手表。可是返券这种做法,让消费者不得不用100元购置了大衣之后,再深入消费去购买手表,因为消费者手里还有100元的点券,如果不消费掉就会白白便宜了商家。这样,在消费总量上,商家促使消费者多消费了50元。而且,每次消费者使用点券的时候,几乎都不会恰好用

“剩女”现象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剩女”现象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引言 近年来,各类相亲节目活跃在各大卫视荧屏,节目中的女性各个妙语连珠,展现自我,在博得观众一笑的背后,又有谁注意到她们隐藏在精致妆容后的落寞。况且这种走马观花的电视相亲,其过程就像质检人员抽查产品是否合格一样,只是对前来应征的男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不能产生深入的了解,可能一不留神就让适合自己的伴侣擦身而过,不可不谓风险大,且浪费时间。再者,电视台直播的相亲节目,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或多或少带些炒作的嫌疑,只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女嘉宾找到合意伴侣的机会微乎其微。这些外貌秀丽,素养较高的大龄未婚女性便是时下网络中非常流行的名词——“剩女”的典范。“剩女”们大都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雅,却在爱情上迟迟停留不下来。她们有充实的干劲以及追求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远大的理想,希望找到出类拔萃的另一半。但是出类拔萃的男人是不会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们背后的男人,压力太大。这样导致长时间感情生活不协调,迟迟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随着年龄增长,也就在社会上剩了下来,所以成为了“剩女”。 一、什么是“剩女”及其本质 根据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所谓“剩女”,狭义上理解是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

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公众一般喜欢把“三高女”和“白骨精”作为这一群体的代名词。“三高女”为眼光高,人气高,收入高的女性简称。“白骨精”为女性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网络媒体则称她们为“3S”与“剩族”,“3S”就是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结合:single (单身) ,stuck(卡住了),seventies(七十年代出生的)。“剩族”则为过了最佳适婚年龄的女性群体:其中25-27岁称之为“剩斗士”,这些女性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28-31岁称之为“必剩客”,此时属于她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32-36岁称之为“斗战剩母”,她们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36岁以上称之为“齐天大剩”,甚至有人把她们中的特殊个体称为“圣女”。与“剩女”们相比,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高高兴兴地嫁人了;比她们聪明的没她们漂亮,比她们漂亮的没她们聪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们。 而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19 岁以下全国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00,城市人口的性别比为 115:100,已经严重偏离正常的男女性别比例。随着这部分人逐渐进入婚恋交友的高峰年龄,男性择偶的困难将日益明显。在20-34岁非婚人口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占的比例逐渐增高,“剩男”的问题远比“剩女”更严峻,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达到199:100,33岁时达到293:100;城市同龄人口中情况略好,在27-34岁间平均为162:100;这种现象意味着乡镇非婚人口中的性别比偏离更大。这与大量存在的“剩女”现象形成了悖论,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剩女”的本质,即相对于“剩女”们自身对于婚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经济学基础 课程论文 题目: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10-2学号:10014030228学生:林灿豪 指导教师:杨少文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一提起经济学,有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到枯燥无味呢?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也没什么必要学什么经济学。世界上即使没有发明经济学,地球也一样会转。但身处现代会,却必须要懂点经济学,因为现实生活中它已无处不在。平时去买菜买衣服都是经济学的现象。 其实宏观经济学也可以引人入胜,一些精彩的寓言和生动的故事同样蕴含着经济学的哲理。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用生动的事实来感受到身边的经济学。经济学家的著述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用亲身经历去体会当中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是丰富有趣的事情。在一个属于智者和经济学家的年代,我们不了解宏观经济的游戏规则欠就无法成为自己财富的真正主人。 一、优秀男人找不到漂亮老婆 1、投资分析 (1)优秀的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潜力股,资产是逐渐递增的;漂亮的女人发现不了这个。 (2)漂亮的女人拥有漂亮的资本,但是会加速折旧,不断贬值,所以会在年轻的时候充分利用她们的资本(漂亮)投资,故出现傍大款等现象,以期能在短期内获得大的回报。她们只会做短线投资,不会搞长线投资,因为她们投资不起!(比起那些不漂亮的女人,她们有漂亮这一比较优势) (3)优秀男人看中漂亮之外的品质和聪明——这些才不会像相貌那样随着岁月贬值,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不缺少漂亮女人——但不会当老婆~同样,在结婚时,一个聪明但普通的女人比一个漂亮但平庸的女人更有眼光发现这些“潜力股”,并且她们有更低的“成本”去投资 2、博弈论分析(信息不对称) 如果看到过美丽心灵,你就知道,男女两者之间的博弈。当时纳什得出结论:一方要主动。不过这是在双方信息都完全的情况下,而现实中,选择对象却一件信息是不完全的事情。 美女和优秀的男人都有自傲的资本,各自认为自己不会缺少追求者,从而等待别人的主动,由于双方的博弈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所以等到时机错失,各自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我们通常看见的美女配野兽,帅男配丑女! 3、风险分析 我们选择对象的标准只能根据目前的标准(概率)进行,因此很多美女选择傍大款(确定的结果)是很正常的。而对于所说的潜力股,只是他们成功的概率,现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如今听了许老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和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和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对于这批购物人群来说,时间比较富余,而他们相对又没有其他更有效让时间产生价值的活动,或者特殊的偏好来消耗时间,比如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