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

文章编号: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

王显悦1张卫达王晓武马涛梅鲁刚梁爱琼张琰

(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广东广州 510010)Pathogenetic condition evaluation effect of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on postcardiotomy patients

WANG Xian-yue,ZHANG Wei-da,WANG Xiao-wu,MA Tao,MEI Lu-gang,LIANG Ai-qiong,ZHANG Y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he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omman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n-yue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evaluation effect of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on postcardiotomy patients. METHODS:62 postcardiotom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values. The value of 2.0 mmol/L at ICU admission was chosen as the section point for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The patients with the mean value of less than 2.0 mmol/L (group 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maining patients (group B) on length of ICU stay, ventil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of vasoactive agent and alkaline drug us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variation tendency of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PH and BE were recorded from two groups.RESULTS:In group A, there was one case to which left pulmonary atelectasis occurred. One patient died of low output syndrome in group B. Compared with group A , group B had longer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length of ICU stay (P < 0. 05) ,and higher frequency of vasoactive agent and alkaline drug use ( P < 0. 05). Group B had a greater fluctuation on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PH and BE. These values fluctuated most 5 hours after operation and regressed gradually back to the normal 15-20 hour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The value of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of postcardiotomy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 of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have an unstabl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in earlier postoperation. They need more drugs to maintain vital sign and homeostasis and have a long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Lactic acid ;postcardiotomy ;pathogenetic condition evaluation

【摘要】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A组,余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的变化趋势。结果:A 组1例患者术后左肺不张;B组1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与A组比较,B组患者手术

1通讯作者:王显悦. Tel: (020) 36654575Email: nnnd@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8903614.html,

作者简介:王显悦. 硕士,主治医师.

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P<0.05)。B组患者手术后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波动较大,术后5h为波动最高峰,术后15-20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有一定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

【关键词】乳酸;心脏术后; 病情评估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乳酸(Lactate,LAC)是葡萄糖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能够反映机体内无氧代谢的状况,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高于正常值的血乳酸对于心肌收缩有负性作用[1]。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后24h内血流动力学尚不稳定[2],容易导致体内乳酸蓄积,此时进行血乳酸监测十分必要。我们随机抽取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于我中心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并对其术后动脉血乳酸情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于我中心治疗的62例中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设定其中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

2.0mmol/L的30例患者为A组,余32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 =62)

项目A组B组P值

例数30 32

男性18(60%)21(66%)0.647

年龄(Y)16.1±14.3 19.0±16.8 0.215

体重(Kg)36.7±23.6 40.4±29.3 0.423

CPB时间(min)47.9±17.2 73.5±41.2 0.003

病种

CHD*30 24

RHD*7

CAD* 1

*(CHD,先天性心脏病;RHD,风湿性心脏病;CA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100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钠注射液12500u配制成血气分析润管液。标本采集使用1ml注射器,抽取润管液0.5-0.8ml,于采集标本前推空,并保持注射器内无气体存留,通过动态动脉血压监测置管抽取动脉血

0.5ml。标本采集后立即进行检测。动脉血气分析仪型号为美国产GEM Premier 3000,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1.2.2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h)、监护室滞留时间(h)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硝普钠)和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使用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监护室后不同时段动脉血LAC、酸碱度(PH)以及碱剩余(BE)数值。记录两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情况。

统计学处理:结果中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及并发症病例情况 A组1例患者左肺不张,给予治疗后痊愈。B组1例复杂CHD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

2.2 两组患者监护室内病情比较与A组比较,B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监护情况比较(n=62)

临床指标

呼吸机辅助时

间(h)监护室滞留时

间(h)

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

A组14±1044±2711(37%)5(17%)B组20±1165±3125(78%)14(44%)P值0.030 0.024 0.001 0.021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动脉血LAC、PH值和BE的变化趋势A组患者手术后初期动脉血LAC、PH值和BE波动范围较小。B组患者术后初期动脉血LAC、PH值波动较大,其中术后5h左右为波动最高峰,动脉血LAC和PH值术后20h左右逐渐恢复正常(图1、2);动脉血BE在术后5h达到负值最高峰,15-20h到达正常范围,30h达到正值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在本研究监测的术后40h内尚未回归到正常值范围(图3)。

3讨论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已在我国开展50余年[3],常规手术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心脏外科监护技术的发展是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心脏外科监护医生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及时、准确,甚至能够预知病情变化的临床指标。乳酸是组织灌注和氧供给不足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休克、败血症和创伤等患者病情的发展有一定预示作用[4-5]。但对于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能导致血乳酸升高的原因众多,包括心脏血管病变矫治不完全、低心排综合征、血容量不足、心包填塞、血糖升高、肝脏代谢功能障碍和体外循环等因素。尤其是体外循环时的低灌注压力、低温和血液稀释可以使组织无氧代谢增加,导致血乳酸升高[2]。有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时间越长,血乳酸水平越高[6]。因此,监护医生需要综合掌握重症患者病情,排除一般因素,找出动脉血乳酸异常升高的具体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并估计和判断病情演变的趋势,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病情。

在本研究一般情况中,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与A组比较,B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体外循环时间长是乳酸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郑明秀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例数较少,所以血乳酸对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评估作用不能在本研究中阐明,其是否存在关联性需进一步研究证明。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学者常用[7-8]的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的使用频率等指标来估计监护室内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B组患者需要较大频次的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来维持生命体征和体内酸碱平衡,提示B组

患者病情不稳定,危重程度较高。这也是B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动脉血LAC、PH值和BE的分析发现,B组患者术后初期动脉血LAC、PH值和BE波动较大,尤其是术后5h左右,此时三项指标均处于偏离正常值的最高峰,提示监护医生应在此时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严密监测,纠正已经出现的异常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动脉血LAC、PH值在手术后20h左右恢复正常,而动脉血BE在手术后40h尚未回归正常值范围,除患者病情危重的原因外,不排除与术后早期输入碱性药物有关,提示监护医生在允许的情况下,早期“纠酸”时要顾及到后期“碱”的问题。

总之,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和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动脉血乳酸配合其他临床指标能够指导术后初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昭强,朱寄天. 心肌乳酸代谢及乳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1999,25(3):57-61

[2] 李萍,袁盾,罗万俊. 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手术预后的意义[J]. 中南大学学报, 2008, 33 (12) : 1154-1157.

[3] 朱晓东.我国心脏外科发展趋向的思考. 中华外科杂志[J].2006,44(2):73-75

[4] Husain FA, MartinMJ, Mullenix PS, et al Serum lactate and base deficit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J]. Am J Surg,2003, 185∶485 - 491. [5] Nguyen HB, Rivers EP, Knoblich BP, et al Early lactate 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J]. Crit Care Med, 2004, 32∶1637 - 1642.

[6] 郑明秀,左红梅,郭松青.长时间体外循环转流中乳酸的管理. 山西医药杂志[J].2007,36(1):80-81

[7] 唐锦辉,王荣.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处理及监护.实用儿科临床杂志[J]. 2007, 22(19):1505-1507

[8] Moreau D, Timsit J, Vesin A,et al Platelet count decline: an early prognostic

mark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ICU stays. Chest[J].2007,131 (6):1735-1741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本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由于我院是以收治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患者为主的医疗护理机构,没有设置急诊科,人力资源、药品和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特殊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需求,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版)》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与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评估的类型包括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复杂疑难重症和病危患者入院前评估、一般和普通急症患者入院后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 二、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严禁将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患收入院。 三、收治患者入院必须是执业医师。收患者入院前要进行简单病例分型,决定患者入院采取哪种评估方式。 四、病例分型标准包括ABCD四型。 A型:一般病例—病种单一、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的一般住院病例。 B型:普通急症病例—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无其他合并症的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病种或病情复杂或具有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的病例。 D型:病危病例--病情复杂危重、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之一者,住院期间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例。

五、凡在患者入院前发现病危病例(D型),坚决拒绝入院,立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如有医师擅自收治D型病人入院,在入院后评估、再评估、主治医师查房、副主任医查房、护士交接班时发现,或被举报发现,将扣除收治医师当月全部绩效工资并暂停一个月处方权;如产生不良医疗事故,由收治医师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同时扣除住院医师和病房值班护士当月绩效。主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主治医当月绩效。副主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副主任医师当月绩效。护士长交接班时未发现,扣护士长当月绩绩。医务科接受举报未及时处理,扣医务科长当月绩效。以此类推,层层追责。 六、凡遇见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申请入院,接诊医师首先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特殊情况需要收治C型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需要申请医务科、护理部派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三人以上签字确认,报医务科存档备查,保存至病人出院后2年。并将评估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结合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以《患者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告知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并履行签字同意手续后方可入院,并将评估情况计入首次病程记录。如发现医师擅自收治C型患者入院,处分参照D型处理。 七、一般病例(A型)和普通急症病例(B型)接诊医师可自行收治入院;住院医师必须8小时内完成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并将评估情况记入病程记录。评估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八、病人入院后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进行评估。评估后认为在本院疗效不肯定或不能治疗的,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继续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履行知情同意告知手续。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出院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的范围: 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诊、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 三、评估重点环节: (一)门诊患者: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诊观察。若医生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二)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住院医师应对患者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

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三)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四)手术患者手术、麻醉前的病情评估。 (五)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六)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七)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病情评估。对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进行评估。 (八)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对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评估。 (九)出院前病情评估。对患者现状、治疗效果、出院后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 四、评估人及资质 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执业地点注册在本院的医护人员实施。 五、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4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2小时内完成,重症医学科患者应在30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除固定的时间环节外,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定期或随时评估两种形式相结合,以保证患者安全。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名山区中医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术前讨论培训试题

术前讨论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一空2分,共40分。)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有()、( )及相关人员进行病情评估。 2、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 尤其是()、手术患者、()、()、15 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3、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 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4、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5、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手术前天、( )、术 后()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录。 6、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 ) 进行术前评估。 7、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等特殊情况的,主管 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必要时 申请(),进行集体评估。 &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

,选择题(一题3分,共30分。 1. 普通住院患者入院(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12h 24h 48h D 72h 2.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 A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 C 心理状态评D治疗、手术效果评估 3. 手术后患者()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A 12h B 24h C 48h D72h 4. 入院病情评估由()—人以上一同完成,A诊疗组长B主治医师C 主诊医师 D 科主任 5.急危重症患者由()共同完成 A 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B主治医师以上职 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C 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 师D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6. 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 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A在场医师B主治医师C 主诊医师D科主任 7. 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一人完成 A 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 B 上级医师或主诊医师 C 手术医师 D 上级医师 8. 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精神科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 据国家卫计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设院、科二级管理组织,即: (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内医务人员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活动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管理要素 (一)、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对医疗服务环节和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督查和指导。 三、管理要求 (一)、评估责任主体:执业地点为我院的执业医师。 (二)、评估环节与目的:对所有住院患者诊疗过程的环节要素进行评估,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重点环节为: (1)入院前与出院后评估: ①人院前:病情评估一明确人院指征。 ②出院后:出院随访评估一决策追踪方法和诊疗变更(门诊随诊、电话随诊等)。(2)住院患者评估: ①住院过程中: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变化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治疗依从性评估、疾病特点评估、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 ②风险评估:1)评估内容包括:擅自离院、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及心理创伤史、物质使用史的评估筛查;2)评估时限:对新人院患者,人院当天完成评估;患者病情有需要时随时进行评估;一般情况,每周对住院患者评估一次;3)其他相关要求:医师应当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进行告知,并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

应当作为制定诊疗方案的依据;病历中应当有相应的工作记录。 ③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评估: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管床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项目与日程),详细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康复治疗师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④患者出院时,管床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病情全面评估和疗效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 1)出院前病情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治疗依从性评估、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出院适宜性评估。 2)精神疾病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程度、自知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可将治疗效果划分为四级: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疾病能作出正确的批判和认识,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能很好参加正常生活和学习。②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症病有一定认识和批判能力,但缺乏深刻分析;能参加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但社会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③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料理自己生活,能辅助性参与部分工作。④无变化:临床症状未动摇,对疾病毫无认识能力,并影响社会功能恢复,无法进行原来的工作和学习。 (三)、评估时限: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 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1)平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 6小时内完成; (2)急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I小时内完成; (四)、评估记录:各项评估结果需随时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 者的诊疗活动。各项评估资料记录格式遵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地记录到病历中。 (五)、病情评估的其他要求: (1)医师应当认真、及时、耐心、细致、全面地对接诊的每位住院患者应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2)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将不具备住院诊疗指征的、门诊观察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收效的

患者病情评估试题与答案.doc

. ..... 曹县县立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 、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及相关人员进行病情评估。 2、入院病情评估由()、()汇同()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3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4 、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或()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5 、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必要时申请(),进行集体评估。 6、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 者进行登记并作记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 二、选择题(一题 3 分,共 30 分。) 1、普通住院患者入院()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2、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 A、入院病情评估 B、营养状况评估 C、心理状态评估 D、治疗、手术效果评估 3、手术后患者()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A、12h B、24h

. ..... C、48h D、72h 4、入院病情评估由()二人以上一同完成, A、诊疗组长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C、科主任 5、急危重症患者由()共同完成 A、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B、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C、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D、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6、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A、在场医师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 D、科主任 7、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一人完成 A、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 B、上级医师或主诊医师 C、手术医师 D、上级医师 8、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A、副主任医师 B、主治医师 C、住院医师 D、主任医师 9、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 A、8 B、10 C、14 D、15 10.急危重症患入院后()应评估 A、1h B、6h C、12h D、立即 三、问答题(一题 15 分,共 30 分。) 1、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2、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

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完整版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在诊疗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贯穿于整个病程记录中。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三)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八)门急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就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就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与病历。(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 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与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病情说明书。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医辨证分型及鉴别、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入院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 5、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5.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患者新入院后,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入院4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小时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写入病程记录中。 5.3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室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

会诊,进行集体评估,并写入病程记录。 5.4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并写入病程记录。 5.5患者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书写麻醉同意书;医师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并书写术前查房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病历。 5.6手术后第一日医师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5.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并书写出院记录,内容包括: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6、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6.1初次评估: 6.1.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理状态;②心理状态;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6.1.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和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 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 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 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 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 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 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关于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学习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XXX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培训测试试卷2017下半年

XXX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年下半年患者病情评估培训测试试题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住院患者()时进行病情再次评估。 A、病情发生变化 B、住院7天 C、住院14 天 D、住院30天 2、手术前评估的内容包括:() A、术前小结 B、术前讨论 C、大手术或致残报告 D、手术风险评估单 3、入院后护士宣教、采集病史及患者基本信息应根据()。 A、评估表 B、现病史 C、既往史 D、个人史 4、普通住院患者入院()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5、手术效果评估可由( )一人完成 A、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 B、上级医师或主诊医师 C、手术医师 D、上级医师 6、急危重症患者由()共同完成。 A、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管医师 B、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管医师 C、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管医师 D、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管医师 7、患者再评估是指() A、入院评估后患者出现病情变化 B、更改治疗方案及医嘱 C、上级医师查房 D、出现不良事件及其他需要特殊评估事件的情况 8、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 A、8 B、10 C、14 D、15 9、手术后患者( )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10、实施手术后应完成()。 A、麻醉单 B、体温单 C、手术记录 D、手术护理记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应 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必要时申请(),进行集体评估。 2、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和相关辅助 检查等手段进行。 3、入院病情评估由()、()汇同()二人以 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以上职称人员汇同()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4、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等病历书 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5、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书写()。 6、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或() 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问答题(一题15分,共30分。) 1、患者病情评估的定义? 2、患者病情初次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