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

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

答:1)?风格就是人?。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

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5

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4)马克思认为,作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这样那样追求真理的,但对真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解释的问题,不应当从根本上歪曲真理和抽象地理解真理本身,然后再把这种被歪曲、被抽象化了的真理钦定为?官方的真理?和?官方的色彩?,化作禁锢和封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20-21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21-23

答: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都离开社会实践去探讨美学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黑格尔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局限于?理念世界?的圈子里谈美,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费尔巴哈批判了?理念论?,但只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运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

答:(1)旧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都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类的实践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2)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

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7

答:(1)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是社会性的。(3)随着社会劳动的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美联社的产品,一方面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29-31

答: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30-31

答: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 32

答:1)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均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2)认为?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而?内在的尺度?则指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3)无论?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与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无关,均指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和目的性。

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5-36

答:1)审美对象和艺术形象所蕴涵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是以现象的生动形态呈现出来的能够概括对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

容综合观念。2)作为创作对象的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3)文艺创作所反映的对象总是对那些人化的自然,特别是选择和捕捉生活中那些能够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加以描写。

11.简述审美主体的特点。 36-37

答:1)文艺创作基于审美体验。从审美上驾驭对象,对客观现实进行感性把握。艺术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2)艺术认识和艺术发现是作家艺术家发挥创造精神的基础。创造精神要求对社会生活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有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发现。使他们的作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3)创作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必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二者的确立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1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 39-41 答: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类实践活动的初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同时进行的,在满足肉体的需要时,又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和情感上的反映。人们制造物体,同时也把自己的力量,智慧等体现出来。因此,当他们再看到他们所制造的物体时,便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3)艺术的产生也是和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如狩猎前后大跳集体舞,目的显然是为了猎取食物,但也是和艺术活动结合着的。4)费尔巴哈认为,实用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先,审美的艺术的活动在后,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人们首先按照人的各种需要改造自然物,对象的审美属性开始隐藏在使用价值中。5)美感的观念产生后和各种观念复杂的结合在一起,如实用的观念,富有的观念,心理的观念,奇怪的道德观念等。6)马克思在《手稿》中记述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对进行审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一般的讲,对艺术家来说存在哪三个世界? 42

答:一是外在于作家头脑的客观世界,二是艺术家头脑中的主观世界。三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反映所构成的艺术世界,即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组成的。

14文艺创作中有哪两个方面的错误倾向?42

答:1唯心主义倾向。只强调作家要表现主观世界,夸大创作主观能动作用,用主观去消融客观。把文艺创作视为主体的观念和情绪的简单外射。否认、抹杀艺术中的客观思想,背离乃至违反人物和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固有的规律性。2自然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看不到作家在文艺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无视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本质力量对创作的影响。单纯地片面地孤立地强调生活对创作的作用。用对象本身所包含的客观思想等同甚至取代作家的主观思想。

15.应如何理解生活,世界观和文艺创作的关系。42-43

答:在此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是生活对创作起决定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作家世界观对创作起决定作用。2)从马克思《手稿》中的记述看文艺创作一方面要反映对象‘所固有的标准‘或尺度,同时又要展示作家的’本质力量,可见两者对文艺创作都起作用,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文艺创作起决定作用。3)归根到底是生活起决定作用。作家的世界观只在反作用的意义上起决定作用。而这种决定作用仍然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道贺艺术的规律。4)对文艺创作来说,生活决定艺术的基本内容,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对象。反映对象的那些方面却和反映者有着重要关系。16.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认识文艺创作个性问题的? 43

答:马克思指出,对象和人的本质力量都是具体的,方式是独特的,对象的独特性和人的本质和个性的特殊性都影响着创作和作品的风貌。2)同时不能脱离阶级性来强调个性。

三讲 17.怎样看待宗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77

答:宗教意识和宗教伦理,包括宗教伦理的一切道德思潮,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来都是具有两面性的。1)正面的积极作用。如社会改革时期通过宗教的名义和宗教的改革,举起义旗,策动社会变革;和平发展时期宗教的教化功能有利于稳定生活秩序;对宗教的信仰和企盼,能够缓解人们内心的焦灼和痛苦。在逆境中得到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2)反面的消极作用当宗教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变成统治阶级用来宣传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维护现状和抵挡社会大变动的工具时,它起的作用就是消极反动的。

18.马克思是怎样揭示和披露鲁道夫道德改造穷人和恶人的?并以改造刺客为例加以说明。 77-78

答:马克思通过对作品中鲁道夫道德改造他人情节分析得出鲁道夫行善的方法:1)法学手段和神学手段相结合。2)世俗的惩罪和宗教的规劝相结合。3)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疗救相结合。4)政治上的奴役和道德上的净化相结合。5)侩子手的职能和神甫的职能相结合。只有将单纯的肉体消灭和道德感化兼施并用才能使恶人们从肉体到精神全面屈服和就范。

鲁道夫运用上述办法把刺客由屠夫改造成老实之人。鲁道夫对刺客着实的打了几拳

以后,进行了一系列道德感化和道德说教,诸如教他伪善等,使他具有被恐惧和节制所规范的温顺的谨小慎微的品性。这样,鲁道夫用宗教和暴力对刺客进行了质的改变。把刺客这个粗野凶恶的屠夫变成了有道德的生物。19.从文艺理论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从艺术构思角度对作品《巴黎的秘密》和其评论者鲍威尔,施里加等的思辩哲学进行揭露和批判的。79-80 答: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艺活动应当真实的评述人类关系。他们认为,在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巴黎》和青年黑格尔派共同崇拜的思辩哲学比黑格尔的思辩哲学走得更远。黑格尔善于?利用感性的直观和表象??常常在思辩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住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他的?现象学?尽管有其思辩的原罪,但还是有许多方面提供了真实的评述人类关系的因素。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辩结构没有任何碍手碍脚的附属物。不在任何地方渗入现实的内容。很明显青年黑格尔派把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引向了主观唯心主义。2)以主观唯心主义思辩哲学为理论基础写成的小说《巴黎》及评论,割断了艺术同生活的紧密联系。制造出一种?绝对的主客体,?使得?存在和思维的思辩的神秘同一,在批判那里以实践和理论的同样的神秘同一的形式重复着?,?并且抱着这个目的,用虚幻的联系、神秘的主客体来代替世界秩序和世界事件之间的自然的合乎人性的联系?。《巴黎》从这种绝对的自我意识出发,遵循主题先行论的先验原则,设定一个现实生活和私人生活的秘密。对此,马克思恩格斯讥讽到:如果说费尔巴哈揭露了现实的秘密,那么施里加先生却反而把现实的平凡的东西变成了秘密。他的本领不是要揭露被掩盖的东西,而是掩盖已经被揭露的东西。

20.从文艺理论角度看,作品《巴黎的秘密》及青年黑格尔派对其的评论是如何在塑造人物时表现其思辨哲学的?80

答:1)《巴黎的秘密》中主人公鲁道夫以?批判的批判家?自居,挥动思辨

哲学的利剑,套用思辨哲学的模式,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随意宰割,加以改制和重塑,使其发生严重的扭曲和病变。2)以玛丽花受思辨哲学改造前后的人性改变为例,说明思辨哲学粕原则和幻想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摆布和支配达到的严重程度。思辨哲学批判前的玛丽花是一个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愉快活泼、生性灵活、敢于坚持斗争、富于反抗精神的女郎。经思辨哲学批判后玛丽花开始皈依宗教,几经折磨,沦为自己有罪的意识的奴隶,成为上帝神谕的俘虏,把忍受当美德,把忏悔当荣誉,被宗教束缚至死,从?本来的形象?变成了?批判的变态?。

21.从安排情节看,思辨哲学在《巴黎的秘密》中是如何体现的? 80 答:1)推动《巴黎的秘密》故事整个发展过程的驱动力是主观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自我意识和起策应作用的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理论的精神意向。作品的故事叙述和虚假理念和自我意识,以宣扬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的原则和幻想和与之相配合的基督教的教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描写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2)从不同人物的性格的蜕变和命运的归宿而言,用思辨哲学的幻想和原则,使被侮辱损害的少女玛丽花赎罪而死;使凶狠残忍的?刺客?悔罪变成鲁道夫忠实的?看家狗?;使作恶多端的?校长?被治罪挖掉双眼。玛丽花和?刺客?处于小说情节中的行为过程都不是出自真正自我的固有人性和内在动机,而是思辨哲学的原则和基督教的教义。

第四讲22.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答:1)历史背景: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急需正确的思想武装。②当时德国的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产生了十分有害影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潮哲学,以?唯一者?、?自我意识?为核心,?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主张靠改善意识形态来改良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导源于费尔巴哈和赫斯的人道主义,按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追求脱离现实的浮泛的社会理想,主张用人道主义从精神领域去改变世界。③要清除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危害影响,必须创建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2)目的:为了使欧洲无产阶级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念,同时使?投合沉溺于幻想的精神萎靡的德国人民口味?的思辨哲学?得不到任何信任?。为了使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人阶级摆脱思辨哲学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毅然戳穿青年黑格尔派所设臵的?哲学骗局?,并揭露?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和地方局限性。

23、怎样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科学诊断:?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91

答:1)它所阐明的是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2)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它的内容和性质,还是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领域中的东西只不过是?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只不过是一种被意识化了的或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是?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没有完全游离于物质生活之外的纯粹的意识。

24.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归结的?德国哲学座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 92 答:1)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分歧和不同的认识路线所做的生动归结。2)它主张从现实活动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天?指意识或思想,?地?指社会存在或物质生活,?从天上降到地上?即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从地上升到天上?即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及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提示其在意识形态的上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前一种是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做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唯心主义观,后一种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的唯物主义观。3)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阐明了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划清了两种认识论的原则界限,不仅为我们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上层建筑决定论?等唯心主义理论提供了锐利理论武器,而且也为我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贯彻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制定了科学的哲学基础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五讲25.?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思想倾向主要有哪些?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21-122(1)?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来自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这个派别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种超阶级的爱的推广,他们否定人的历史性、现实性。他们认识不到人的现实斗争的必要性,因此他们对无产阶级力量和无产阶级革命都没有正确的认识。2)从文学源于现实,分析?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政治思想在文学上有所表现的原因。文学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结晶,有主观性和社会性,?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艺家们下是由于对现实的社会关系有了错误的认识,教会形成带有阶级局限性的思想倾向。他们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上总的思想倾向是把历史的现实的人丰碑为自然界的?类?的人道主义,忽视现实社会关系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保守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思潮。

26?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学代表们是如何具体体现其阶级实质和危害作用的?请从历史和文学两个角度分析121-123(1)19世纪中叶,德国的无产阶级开始觉醒,但是封建专制力量以及腐朽的贵族力量的存在,都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变动和历史的变型,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形成了其代表性文学家。他们在政治上是以阻挡和抵制无产阶级的历史变革为目的的。2)?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们不理解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这一基本事实,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代表立场即显现于此。3)?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艺家们由于阶级局限性不可能认识到无产阶级(或者说工人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所具有的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他们仅是把工人阶级视为不能自觉和自助的一如意社会蒙昧者。(4)他们试图用温和的改良主义、抽象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呼吁和泛爱主义的道德感化来缓冲现实生活中的阶级矛盾,而没有看到消灭资产者势力存在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必要性。这只能导致把德国的现实社会的宗法制度合法化、理想化。

27如何理解恩格斯把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作为批判和揭露?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派别立脚点的合理性?

答:1)从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的辩证关系来看: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是紧密联系着的,创作方法是创作思想的自觉运用;创作方法又可以体现和折射创作思想。2)从作品面貌和作品思想的密切联系来看:作为创作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和作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创作思想对作家的创作和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带有决定性的因素。3)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是作家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是把抽象的理论展现在具体要求的作品中,有了可感性。4)所以,恩格斯把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结合起来,从世界观的高度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在文学领域内的表现的方法是

合理的。

六讲28.试分析卡尔格律恩的《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的歌德形象。 147-149 1)卡尔格律恩在《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的歌德形象,是格律恩的人学观念的具体体现。2)卡尔格律恩在该文章中所宣扬和散布的人学观念的性质是唯心主义的。格律恩所说的?人?是经过包装的、被抽象化了的人。他所推崇的正是歌德的所谓的作为?人的诗人?所表现出来的?人的内容?和?人的东西?及其借以展示出来的?完美的人性?。3)歌德的武警顺卡尔格律恩屋子儿被抽象化,具有普泛的抽象性,脱离了社会和现实生活,变成了?费尔巴哈的弟子?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他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泛爱原则和德国思辨哲学和幻想出发来评论和改制歌德。4)卡尔格律恩在《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所塑立的歌德形象是他宣扬的一种经过理论抽象的德国小市民的人文幻想,是格律恩们所希望的和能被他们利用的歌德。29.怎样理解恩格斯阐明的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之间的关系? 149-151 1)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关系。2)历史结构中的物质结构影响和决定思想结构。包括经济政治因素在内的社会历史结构酿成一种怯懦和耽于幻想的鄙俗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心理,以潜在和泛化的形式,左右着人们的生态和心态,也不可避免地决定着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倾向。3)社会的历史结构和作家作品的思想结构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同构性,即具有大体上相统一的对应关系,但是也不能把作家作品的思想结构看成社会的、历史结构的、机械的等价和简单的分泌物。因为两者之间有纽带和缓冲地带的存在——社会的风气和社会心理层面因素,而且一定时代的国家和地域的历史结构往往带有复杂的双重性或两面性,它们都要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渗透思想结构。

30.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倡的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来分析作家作品的观点?152-153答:1)恩格斯所倡导的用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来评论对象包括并理应体现着对作家作品进行人学的、道德的和政治的评价。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同人学观点、伦理道德和政治观点总是以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联系着。2)恩格斯反对用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评价作家和作品,因为完全脱离历史、政治、伦理道德的作家是不存在的,作为作家主观因素影响下的作品更脱离不了。恩格斯通过对格律恩对歌德的抽象的人学评价的分析,阐明了如何用正确的人学观点来评论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作家的作品。3)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自觉地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4)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文艺评论的标准和方法,它们对文艺的观念模式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七讲31.试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文学艺术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159-161

答: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首先,新旧社会交替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新的社会因素自旧社会母体中产生,在与旧社会的斗争中逐渐强大,最终成为旧社会的颠覆力量,取代旧社会,实现社会的变革与历史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的作用下,经历由旧到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2)与社会和社会的政治、哲学、法和宗教等意识形式紧密相连的文学艺术,其存在和发展也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尽管多少会受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仍然伴随历史的变革而变革。例如,基督教文化取代古代文化,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文化使曾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失去主导作用,都是时代变迁和历史转型所使然。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扫除和荡涤宗法制封建主义残余的深刻历史过程,古典主义文学不再成为主潮,而逐步让位于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革命的或批判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相继催发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萌生。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的论述,对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的存在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32.怎样正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163-164

答:1)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冲击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众多民族和众多地方的文学,因而在已具备的民族年基础之上又有了相互共通的世界性。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仅物质生产,而且包括文学与文化在内的精神生产,都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性生产的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的生产既要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作为精神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之间既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互渗、补充和交融的一面。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的激荡、冲击和挑战,又要增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关键在于同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交流、对话和竞争中,建设自己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

33.简述《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批判及其意义。 165-168

1)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之初,尚无自己独立而鲜明的科学斗争纲领,社会上弥漫着各种荒谬的所谓?社会主义思潮?,它们被反动势力拿来诽谤成长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对共产党人、共产党的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分别进行了批判,进而划清了界限,同时也在党内部明确了纲领,统一了思想。2)批判的错误思潮主要有a对反动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的批判。指出封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实质上是已经失势了的封建地主贵族对正在走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的批判。封建贵族不甘被资产阶级夺走特权,于是在关心工人阶级命运的掩饰之下,向新兴资产者进行控诉和诅咒。封建社会主义显然是一种企图把革命拉向到退的复古主义的政治文化思潮;指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形成并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它从小资产阶级立场替工人阶级说话、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中间等级的生存免于灭亡。因此这种?社会主义思潮?是保守甚至反动的;而另一种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实质上是德国虚假的思辨哲学对资产阶级的一种舆论批判。这些教条的哲学家运用思辨哲学的原则,臵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于不顾,妄图通过舆论手段解决、改造社会,实现人的解放。因为这种思潮只是一种虚假和苍白的幻想。b对保守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的批判。这种思潮仍不过是资本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守护和肯定。主张通过改良而非革命手段,从而给自身带来实惠和好处,消弭工人阶级的自觉的革命意识,使被美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永世长存。c对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的批判。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尽管有其进步和正确一面,但是并没有看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性,而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思潮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终将失去任何意义。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上述各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批判,对我们正确认识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潮以及它们同文艺思潮的关系,或从文艺思想视角解析各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潮,都具有方法启迪和示范作用。

34.为什么说工人阶级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未来? 164-165

答:1)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沦为会说话的工具,仅为资本增殖而活着,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异化状态。2)然而,工人阶级却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未来。工人阶级具有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解放自己。?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改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已经?达到了违反人性的顶点?的非人的社会环境和低劣的生活条件,引发和预示?它的目的和它的历史任务?,承担和扮演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历史角色。历史发展规律是无法违抗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八讲35.怎样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阐释文艺? 178

答:1)一种特殊样式和水准的文学艺术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是由一定历史基因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和催生的。因此只有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产生特定的文学艺术的源泉。2)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形式,包括文学艺术,都不能从自身中求得正确的阐发,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3)一定历史阶段的文艺,包括它的产生、内容、性质和功能都应当而且必须从所属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解释4)文艺既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作家、艺术家对他们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的结晶。因此,我们应当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有机结合上来把握文艺的性质、内容和功能。5)脱离唯物史观单纯运用反映论来理解文艺,或撇开反映论孤立地依据唯物史观来阐释文艺,都是失之偏颇的。应当而且必须坚持观察和认识文艺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总体统一性的原则。

36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181(1)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不仅具有自身的特性,而且兼有马克思所阐释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多种品格。既离不开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渗透和影响,也存在着宗教的幻想和虚化的因素,更强烈地表现着实践精神的意向2)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既是精神的,又是实践的。它反映着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统一。因此不能将艺术掌握世界这种独特的专有方式狭义地限定在头脑中和思维领域之内,而应延伸到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从艺术思维和艺术实践的总体意向和内在联系上理解艺术掌握世界这种独特的专有方式,即应当把?掌握?不只限于思维,也不只限于实践,而应理解为思维到实践的完整的全面的统一。

37.怎样认识艺术生产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183

答:1)马克思的《导言》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产包括艺术生产过程中主、客体之间辩证关系。2)在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往往进行着主、客体之间的转换、深化和升华。一方面,主体所生产的客体的品位和适应人们所需要的程度和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准;另一方面,主体也在生产客体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智慧、素质和驾驭对象的熟练程度,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将生产的主、客体关系推向更高的境界。3)研究艺术生产活动中主、客体的双向互动、相互推进的深层联系和内在规律对深化艺术审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8.怎样正确解释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184-185

答:1)首先应当指出这种不平衡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说到底,仍然是所属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便是希腊神话的出现也植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土壤。2)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飘浮于上层建筑的顶端,距经济基础有所疏隔,被一系列中间环节所阻滞而变得模糊,它只能通过诸多中介因素,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3)此外,一定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社会精神意向对引发和推动文艺的发展起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4)另外,文艺自身的传统、态势和趋向,也会在相对独立的意义上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出现文艺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不相悖。

九讲39.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10-21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真实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真实论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两点:1)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即能否写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环境,提示这个环境中真实的阶级关系,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2)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对于历史剧来说,问题不在于能否进行想象和虚构,而在于能否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提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40.在拉萨尔的《济金根》中,席勒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19-220 答:在《济金根》中席勒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作的出发点是观念,而不是现实。拉萨尔在研究16世纪初叶的德国国民革命的历史时从骑士济金根的覆灭认识到:革命者在进行革命的时候,革命的目的跟狡诈的方法常常发生冲突,正是这种冲突导致革命者的覆灭。他认为,这是一切革命行动中最深刻的永远重复出现的冲突和它的必然性,是深刻的辩证的矛盾,写《济金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他的上述认识化为形象,而刻意违背历史真实原则。2)把作品中的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而使剧中的个人只是伟大的文化历史过程及民族命运(作为悲剧的真正主题出现)的最深刻的对抗性矛盾的代表和化身罢了,因而轻视人物的个人利益和命运。3)?席勒式?对于拉萨尔的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忽视艺术思维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离开剧情的发展,热衷于滔滔不绝的说教和连篇累牍的议论,从而使作品味同嚼蜡,令人厌倦,失去艺术的感染力。

4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物塑造的论述有哪些? 222-224

答: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物塑造问题所作的论述是?莎士比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论述包括四个层次: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批评了两种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倾向: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的个性化倾向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2)人物阶级倾向和时代特征,要通过情节的进程来表现。3)刻画人物性格,不仅要表现他做什么,而且要表现他怎样做。4)现实主义的人物描写和刻画,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采取对比手法。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在信中所阐述关于人物塑造的思想十分丰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总的思想是要求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做出卓越的个性刻画,为此他们还提醒拉萨尔,不要局限于古代人的性格描写手法,而应该向莎士比亚学习。

42.简要概括恩格斯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的理想。 224-226

答:恩格斯在谈到艺术创作的?莎士比亚化?时,提出了?戏剧的未来?即理想戏剧的问题。他就戏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当然也包括一切文学艺术)的理想,即?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这是恩格斯根据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美学观点而提出来全新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理想。所谓的?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是为了正确而深刻地表现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本因素,就要全面地完整地反映出人物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

会历史关系。所谓作品的?思想深度?,实则是对历史内容认识上达到的深刻程度。二者的融合是未来戏剧发展的理想境界。不仅如此,恩格斯还认为,无论是作家的深刻意识,还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内容,都必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现出来,都必须用生动、丰富的情节融合起来。

恩格斯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即为未来的更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指出了方向。

第十讲43.简述信中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 238-240

答: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塑造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应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反映生活,决不允许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2)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3)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典型人物应该具有阶级和时代特征,应该通过艺术描写揭示人物所属阶级(包括阶层)的某些本质方面。(4)要描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

44.根据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真实性和社会主义倾向性的理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

247 答:1)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正确认识和艺术反映,它有着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不同阶级和集团的人们只是真实观不同,不存在各阶级特有的真实。2)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包含有作家对于所描写的事物所做出的评价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它不应游离于所描写的事物之外,成为抽象的说教,只能符合而不能改变所描写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客观倾向,否则就会违背甚至破坏艺术的真实性。3)文艺作品的描写对象主要是人,促使人物行动的是他自身的性格和围绕他的环境,而不应该是作者的好恶爱憎。作家艺术家要同情应该同情的人物,热爱应该热爱的东西。4)作家艺术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好恶爱憎,应植根于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对自己所描写对象的真实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倾向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统一。5)作家艺术家要树立生活实践观点,从艰苦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自己的作品的倾向性和真实性得到客观的检验,逐步求得两者的真实统一。

第十一讲45.结合小说《城市姑娘》的思想内容谈谈?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258-259

答:恩格斯在1888年给哈克奈斯的信中,首先赞扬这位女作家说:?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恩格斯所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1)敢于反对某种传统的偏见和错误倾向,提出并力图回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哈克奈斯当时参加了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但她却在《城市姑娘》中借抨击格兰特抨击了存在严重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人。2)敢于描写和揭露故事背后阶级对立。《城市姑娘》的情节虽然是?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但哈克奈斯揭露故事背后阶级对立的本质却比当时的自然主义和?温和的?现实主义深刻得多。3)敢于标榜现实主义。在当时现实主义被认为是过时的时候,哈克奈斯不仅坚持其?朴实无华的?、?如实地叙述的?艺术手法,甚至直接称《城市姑娘》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46.简述《城市姑娘》的思想意义。

257答:《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人无产者的真实生活状况;间接批评了当时社会主义团体上层领导脱离群众、不关心工人迫切问题的错误倾向;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现实的社会矛盾,因而受到了恩格斯的重视,它也是当时社会主义文艺萌芽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47.什么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作家怎样才能取得这种?胜利??266-268 答:巴尔扎克同情上流社会的贵族阶级,但他在作品中却对他们进行了空前辛辣的嘲讽,恩格斯把这种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违反作家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的现象就称之为?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1)现实主义的原则,伟大的作家总是要深入地体察生活以获得对生活的真正认识和深刻理解,当这种认识与作家本人的成见偏见发生矛盾时,作家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才能抛弃成见,忠实地反映现实。(2)作家高尚的人格,即将密切联系生活,关注重大社会问题,追求现实,坚持真理,惟有如此,作家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抛弃头脑中的偏见,忠实地描写亲身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48.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请据此简述艺术家生活实践、世界观和创作的关系。

268-267 答:1)生活、实践对艺术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有决定作用,一部作品能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或世界观中的部分观点能否由反动转向进步,归根结底起作用的是作家艺术家的生活实践。2)世界观指导或制约创作。一方面,?现实主义?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也就是说真正的作家艺术家,当他的主观思想、世界观、政治见解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发生矛盾时,应当无条件地放弃或改变自己的主观思想世界观、政治见解,使之服从于客观的生活真实,至少在作品中应当如此。另一方面,虽然世界观和创作之间有矛盾,但也并不是?世界观越反动,创作越伟大?。因为反动的世界观毕竟有害于作家认识和反映生活真实,而且,当作家?看到了?生活真实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有了新的见解,这新的见解就又和现实主义相一致了。作家艺术家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理智),是和创作中的方面相一致的;世界观中的反动因素(成见和偏见),则和创作中的反动因素相一致,这两种因素的矛盾斗争结果就决定了现实主义作品的与否。

49.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69-270

答:恩格斯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运动的实际情况,向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提出了如下要求,它们构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1)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提示这个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使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社会主义倾向。2)正确地表现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工人阶级。即把工人阶级如实地描写成判逆旧制度的积极因素,反映他们对旧制度的反抗和斗争,塑造能够充分表现他们积极本质的典型形象,当然这并不排斥文学艺术反映时代生活的广阔领域,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而且,它还必须与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任务相结合。

十二讲50.简述《致保尔。恩斯特》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276

答:1)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继续实行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实现了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化的工业国,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2)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德国无产阶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领导下蓬勃发展,有力打击了俾斯麦的高压政策,并使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3)俾斯麦政府改变统治手法、政策和策略,从1881年起颁布了一系列迷惑工人的?社会立法?,企业

用?糖果?政策来收买工人,腐蚀、瓦解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4)随着斗争环境的变化,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手法和政策、策略上的改变,机会主义思潮开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内部滋生并泛滥开来。

51.?青年派?的理论和实践特点是什么? 277

(1)理论特点是: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尽速构成体系,而显然不懂得他们所维护的那个世界观,只不过是一种?被歪曲的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2)实践方面的特点:?完全不顾党进行斗争的一切现实条件,而幻想臵生死于不顾地‘拿下障碍物’?。?如果把这种幻想搬到现实中去,则可能把一个甚至最强大的,拥有数百万成员的党在所有敌视它的人的完全合情合理的嘲笑中毁灭掉?。

52.挪威小市民与德国小市民的性格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如何组成的?278

答:德国小市民阶层具有胆怯、狭隘、束手无策、毫无首创能力。这样一些畸形发展的特殊性格。而挪威小市民却与之‘相隔天壤’,他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由于挪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1)从政治条件看挪威的政局比较稳定。2)从经济条件看挪威好几个世纪都是正常的社会状态。挪威由于地处北欧边陲和它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挪威农业经济落后且与欧洲大陆隔绝,避免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蚀、冲击,保持了国家和人民的独立地位和精神。3)从历史看,挪威的农民从来都不是农奴,作为自由农民之子的挪威小资产阶级比起德国小市民有很多独立精神和人格。

53.简要分析恩斯特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表现。280-281

答:1)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他非但不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交互作用?。反而把经济因素从?交互作用?中抽出并孤立起来。夸大为决定历史的唯一动力。2)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他不是从挪威文学及其社会历史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从科学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而是把被他歪曲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当作标签套语僵死的教条或现成的公式,用对德国小市民的看法代替对挪威小市民的具体分析,把这完全不同的二者等同起来。

十三讲54.简述恩格斯所说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三种特殊情况。292

答:1)促进经济发展,当上层建筑所起作用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相同时,经济就会发展的比较快。这种情况下起到了促进作用。2)阻碍经济发展当上层建筑所起作用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同,或者是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崩溃。这种情况下起到了阻碍作用。3)促使经济沿着另一方向走。这种情况可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坏。55.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288-289

答:1)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唯物的。2)文学艺术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3)文艺的发展要受到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影响。要受到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影响,当这些影响都起不到归根到底的最终的决定作用时,起到这种作用的一定只能是经济基础。

56.为什么说上层建筑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292

答:由于上层建筑各部门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它们在受经济必然性支配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作用,经济对一些社会意识部门的作用是间接的,同样一些社会意识形态部门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间接的。上层建筑各部门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在远近、直接间接、密切不密切上是不一样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还往往是通过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正是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为一种?合力?综合作用于经济基础,对其产生影响。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不是等同的。有时政治占支配地位,有时则是宗教起支配作用,此外,哲学、法律、道德、文艺和其他一切因素也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历史发展发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57简述《致瓦博尔吉乌斯》这封信写作背景。287-288

答:这封信写于1894年1月25日,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腐朽,没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工人运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2)在此情况下,资产阶级理论家和党内的机会主义者通过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了回击他们的进攻,恩格斯写了一系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的信,《致》就是其中的一封,这封信是回给当时一个德国大学生瓦博尔吉乌斯的,3)19世纪一些资产阶级反动学者把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污蔑为笛卡尔的机械论,硬说马克思主义把经济因素看成是唯一决定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恩格斯为了戳穿这种歪曲,在信中一一予以反驳,4)恩格斯在写这封信的时代,还有一些青年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比较浅薄简单,往往把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绝对化,恩格斯写这封信也是为了帮助青年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澄清资产阶级理论家和党内机会主义者所造成的混乱。

十四讲58为什么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说无产阶级暂时为俄国只争得了一半的自由?

答:当时无产阶级只争取到言论,集会。出版等的一部分自由,而且这些自由也只是暂时的。争得了,沙皇政府和专制制度还没有被推翻,对于无产阶级和全体俄国人民来说着只是争了一半的自由,完成了一半的革命。59.党的出版物的原则是什么?307-311

1)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来说,写作事业不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而是党的事业。2)党的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3)自由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4)党的宣传机构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监督,5)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写作事业的特殊性。

60.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说,我们党内也要定期清洗,原因是什么? 299

答;因为现在我们的党立即会成为群众性的党,现在我们处在急剧向公开组织转变的时刻,现在必然有许多不彻底的人,也许甚至有某些基督教徒,也许甚至有些神秘主义者会参加我们的党,我们要消化这些不彻底的人。61.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说?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有计划的统一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怎样正确理解列宁的这个论述。309 答:列宁的这段话要解决的是党的宣传机构同党的关系问题,是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在党的整个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党的宣传机构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党的文字宣传工作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党办的报纸、杂志以及其他出版物应当旗臶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2)党的写作事业既然是

党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那么它就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3)党的写作事业应把它和党的整个事业的关系摆在适当的位臵上,不能把它摆在整个党的事业之上。

62.怎样正确理解党的写作事业和党的总事业的关系。310

答:既要反对使党的写作事业脱离党的总事业的倾向,也要考虑到党的写作事业在党的总的事业中的特点;既要看到党的总的事业对党的写作事业的要求,也要看到党的写作事业对党的总的事业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能把写作事业和党的总的事业的关系看作只是机械死板的关系,看作只是消极的被动的关系。

63.〈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发表的意义。313

文章的发表使俄国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俄国无产阶级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起了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作用。文章不仅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写作事业的发展且对全世界包括我国无产阶级写作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64.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充分注意写作事业的特殊性?311-312 答: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在认识和把握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其结果必然束缚写作事业的发展。为了组织同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紧密而不可分割地联系的、广大的、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写作事业,党在领导写作事业时,就必须重视写作事业的这种特点。摆脱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是错误的;相反,在主张党领导写作事业时否认写作事业的特点,也同样是错误的。

65.怎样理解自由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 310

答:写作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还是为少数剥削阶级的?上等人?服务,这是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与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的根本区别。写作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决定着写作的无产阶级性质。无产阶级政党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同样也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十五讲66.简述列宁是如何还击一切反动势力利用托尔斯泰进行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联合进攻的。 341-342

答;1)列宁指出一切反动势力?纪念?托尔斯泰完全是伪善和欺骗。2)列宁揭露了一切反动势力评价托尔斯泰的险恶阴谋,即为了对抗无产阶级革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3)列宁还自觉地把参与评价托尔斯泰的论战同制造无产阶级革命舆论紧密联系起来。

67.如何领会列宁的著名论点‘作为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的精神实质?346

答:1)对列宁的这个著名论点,不应作狭义的解释,因为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包含着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所以‘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首先应阐释为至少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2)列宁认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是有‘某些’方面的,即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分析的。列宁对本质的这种理解,对我们把握生活和革命的本质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3)列宁对作家和作品反映生活和革命的‘本质’,没有提出苛刻的要求。他认为,即使对‘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来说,也只能反映出生活和革命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因而,不能企望一般作家完整地反映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或表现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的一切方面。对文艺反映生活或革命的‘本质’应提出切合实际的合理要求。

68.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如何展现旧俄国各种社会制度的阶级本质的?347-348

答:1)托尔斯泰的创作揭露了旧俄国经济制度的本质。2)托尔斯泰的创作无情地抨击了旧俄国的政治制度的本质。3)托尔斯泰的创作以农民的义愤揭露了旧俄国的法律制度的本质。4)托尔斯泰无情地揭露了作为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的官方教会的阶级本质。此外,托尔斯泰还对旧俄国的道德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都作了广泛的探索,深刻的揭示。我们从这位天才艺术家所描绘的这幅‘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里,清晰地看到了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生长时期的俄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认识到旧沙皇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69.简述艺术认识和艺术表现的关系。

348答:1)艺术认识是艺术表现的前提;2)艺术表现是艺术认识的展示和呈现。3)艺术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70.简述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双重性和两面性。357-358

一方面托尔斯泰是从统治阶级和压迫者身上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无情的暴露者,是对他那个时代所有的政治、宗教、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伟大的批判者,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谎言和伪善的激烈的抗议者;另一方面他又是‘道德上的自我修身’的提倡者,是‘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的鼓吹者,是‘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宣扬者。

71.如何理解列宁指出的托尔斯泰中反动的东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366 答:对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条件来说,它是俄国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对俄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影响来说,它是东方的亚洲的国家体制的封闭、落后、保守、寂静主义等传统习惯和历史惰性的影响;对俄国革命而言,它是俄国革命的弱点的表现;对宗法式农民而言,它是俄国宗法式农民的‘缺乏进行斗争的准备’、‘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养的缺乏和革命的软弱性’的反映,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是天真的耽于幻想的农民受到打击后产生的悲观绝望情绪的反映。因此,列宁指出,托尔斯泰主义,包括‘悲观主义、不抵抗主义、向‘精神’呼吁,是这样一个时代必然要出现的思想体系。

十六讲72.简述《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的写作背景。377

答:列宁在1913年10月到12月撰写《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此时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也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当时,民族问题作为西欧和俄国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已经上升到显著地位。解决民族问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务之急。从俄国民族斗争的实际出发,确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和政策,澄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所散布的谬论和制造的混乱,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的重要课题。列宁提出的关于?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是当时国内外,党内外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产物。

73.简述《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核心内容。380-381

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指出:‘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不仅有体现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的民族文化,而且也?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抽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只是并且绝对是为了对抗每个民族的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论述了‘两种民族文化’的不同内容和性质。

74。我们应怎样对待‘两种文化‘遗产

383-384答:1)两种文化是存在差别和对立的。要正确对待他们。2)一方面要继承历史上一切先进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扬弃历史上一切反动腐朽的文化。3)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和鉴别,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只批判不继承的?全盘否定?和只继承不批判的?全盘肯定?都是不妥当的,采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国粹主义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十七讲75.仔细阅读列宁的回信,简要概括无产阶级的文艺观。

答:1)作家要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观察新生事物,区分旧事物的腐朽和新事物的萌芽;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2)作家要及时地反映工农兵的日常生活,抨击坏人坏事,3)工厂,农村和部队里的新事物是作家写作的主要题材,呼吁进步人士坚决与资产阶级决裂,投身到人类的解放事业之中。76.在列宁给高尔基的信中,列宁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即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请简述。394

答:1)对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工农联盟,列宁亲自推荐加里宁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候选人。把对中农的路线贯彻到底,2)列宁讲明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发展壮大。他划分了白卫分子的知识分子和非白卫分子的知识分子。党正采取一切办法,吸引知识分子(非白卫分子的)去与坏人作斗争,说明了党对一切愿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都是团结的、争取的。

77.简要列举列宁在《致阿`马`高尔基》中提出的的主要文艺论点。395 答:1)作家的生活环境,政治经验对其创作有重要的影响。2)要彻底改换环境,直接观察工农群众的斗争生活。3)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作家要深入到外地的农村、工厂或前线,要观察就要?区别旧事物的腐朽和新事物的萌芽?。

78.怎样认识?纯无产阶级文化派?。

464答: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所谓?纯无产阶级文化派?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作用。他和他的同伙们哲学上是变相的马赫主义者,推崇唯心论的经验批判主义,文化艺术方面信奉未来主义、颓废主义,对古代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主张打倒一切文化遗产,割断历史,脱离社会斗争实践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需要,鼓吹以?实验室方式?搞所谓的无产阶级特殊文化。列宁指出他们是在无产阶级的幌子下,偷贩着资产阶级的文化观点。他们先后组成的?召回派??最终通牒派?和所谓?前进派?都带有极左派的浓烈色彩和文化上冒险主义的明显特征。所有这些与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和文化政策相适应的虚伪的无产阶级的派别活动实际上阻碍、反对和破坏建设无产阶级的新文化。

79.对待旧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405答:以科学的审慎的态度,对过去时代的旧文化加以鉴别区分,一方面指出,资本主义文化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具有麻痹、束缚和毒害青年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出,人类文化遗产中,存在着许多有价值的先进的有益的思想成分,必须积极的吸取和借鉴,告诫青年们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他认为必须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都应用批判的审慎的态度加以选择和吸取。一点也不要忽略过去。80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应做到那两方面?

405答: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开展两方面的斗争。既反对右的倾向也反对左的倾向;既反对文化国粹主义的倾向,也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既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的倾向,也反对笼统地全盘否定一切的倾向。列宁是全面地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范。他既批判旧文化的虚伪性和腐朽性,同时又针对已经产生了消极影响和危害作用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极左思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尖锐的批评。

81.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派的主张?

405?无产阶级文化派?以貌似革命和激进的态度,鼓噪废弃一切历史文化遗产,胡说什么要?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掉普希金、托尔斯泰和其他一切作家?,?把那些旧的艺术形式撕毁、粉碎,从地面上消灭干净?。他们这种拒绝和抛弃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虚无主义的言论和行为,实际上是为了给继承和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设臵障碍,客观上从内部帮助贵族资产阶级维护在文化领域的统治,阻挠无产阶级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82列宁指出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关系怎样。406

答:应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增强实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列宁所强调的实质上是坚持和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他认为旧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旧学校是是死读书的学校它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列宁主张应当在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同时,参加实践斗争。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事物,特别关心新事物的萌芽,使自己能具备现代有学识的人所必备的一切。?不是一堆无用的垃圾来充塞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他告诫青年不要做空头的政治家,?只学共产主义的结论,只背共产主义的口号?,?是建立不了共产主义的?。

83.批判继承知识和吸取创新知识的关系是什么? 406

答:应当把批判继承旧知识和吸取创造新知识看做是同一件事情。认清旧教育的实质,揭露旧学校对青年们的奴役和毒害是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善于从旧文化遗产中挑选出为共产主义事业所必需的有益的东西,并学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榜样,应当以科学的态度,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的新鲜经验,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做最确切、最缜密、最深刻的研究,惟有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才能象马克思那样通过辛勤的探索?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84为什么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必须在批判的继承旧文化的基础上进行?406-407答:列宁认为,了解、改造旧文化是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任何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和出现都不是凭空的,而是利用和改造前人所积累下来的思想材料,以此为基础,赋予适应新时代和新的历史要求的新的内容和新的性质,成为文化自身的历史延伸。它既是旧文化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化,又是新文化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催生。对浩繁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审视、鉴别、选取,为创建全新性质的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奠定思想材料方面的基础。无产阶级文化是以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为依托的,它的内容、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与旧文化有天壤之别。它必须对旧文化进行?革命的科学的改造?,对历史上的思想遗产作出最公正的评价,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和富有远见的革命胸怀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选用有益有价值的思想遗产,同时有摒弃有害的陈腐的文化传统,从而得出资产阶级被狭隘性或偏见的束缚所不能得出的科学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

85.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一文中,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文化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正面提出了并纲领性地阐明和确定了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正确主张。有那些?407

答:1)无产阶级创造自己的新文化,必须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进行。2)无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新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作指导。3)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必须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特别是揭露和抨击打着?创新?的旗号反对、阻挠、抵制真正的?创新?的图谋以及一切错误的文化观念和政策。

十九讲86.请简要列举《讲话》所阐述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429-437 答:1)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2)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3)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真实的反映生活。4)文艺创作的典型化—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5)必须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6)文艺批评。87.请简要概括《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 427

答;1)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中国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抗日战争;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正处于艰苦时期;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动摇和对人民的高压政策;2)文艺界的实际状况:?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里面大批文艺工作者和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工人农民的结合;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工作者的环境和任务的区别;目前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中已经发生的争论问题。

88.?大众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提出的。当时围绕这个口号,曾经发生过不同意见的论争。请简述这些不同的观点。425

答:1)鲁迅认为?大众化?就是根据不同读者的水平,写作通俗易懂的作品,以利于普及和同反动文艺进行斗争。

2)另一种观点认为?大众化?就是和?大众的无知斗争?,实际上就是把?大众化?的口号变成了?化大众?的口号。3)毛泽东在《讲话》着指出?大众化?就是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想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想打成一片。89.?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并非十全十美,请写出他的缺点。428-429 1)党内出现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特别是王明的机会主义在自己队伍内部产生了某些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思想情绪,影响了革命文艺队伍的团结,造成了革命文艺队伍的不纯,混入了极少数的投机分子。2)对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对象不明确。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造成了许多作家只能写他们所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生活,降低了革命文艺的社会功能。3)文艺批评缺乏马克思主义指导。形而上学的文艺批评,一度促使某些人对民族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生搬硬套和模仿外国的东西,忽略了着力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东西。

90.根据《讲话》内容简要概括?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433

答:1)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2)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家,艺术家在通过自己的头脑反映社会生活时,却不是消极的摹写和简单的复制,而是积极能动地创造,有取舍、有加工。

二十讲91.怎样理解?个别就是一般??430答:?个别就是一般?是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92.文化领域内?打开窗户?接受外国的长处的原因何在?452

答:我们之所以必须打开窗户接受外国的长处,是由于世界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文化上都有各自的独创性,它们对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宝库也都有各自的贡献。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一个国家或民族所特有的东西,常常是其他国家或民族所缺少的东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常常是发展本国、本民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重要手段。

93.怎样理解?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454

答:1)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好东西,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说:?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他自己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以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当然也可以先学外国的东西再来搞中国的东西,但是中国的东西有它自己的规律。?这就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2)毛泽东认为,学习古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规律是为了今天的文学艺术的创造。他指出?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学习古人优秀的文化遗产,创造出有民族风格的中国艺术,才能为今天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能满足今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也就是毛泽东概括出的?古为今用?。

94.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段话;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但是----民族化—工具---但是如何使用工具才是根本的。你如何认识这段话?455

答:1、要民族化,但民族化不是复古,不是象古代士兵那样?把那种胸前背后写着‘勇’字的褂子穿起?。2、民族化要取古代的外国的长处,进行新的创造。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有机的结合。在我国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和外国的、古代的长处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东西来。3、毛泽东倡导向古人、外国人学习,是为了创新。他反对雷同,赞同?标新立异?。他说?特别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标新立异’,但是,应该是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越多越好,不要雷同。雷同就成为八股。?可见创新和标新立异是民族化的关键,是为了满足今天的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95.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艺术要有自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论述。451

毛泽东关于中国艺术要有自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论述是符合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的1)从艺术创作来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都表现在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中;从艺术欣赏来看,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能为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2)从毛泽东关于共性、个性和特殊性、普遍性的辨证关系的论述看,我国的艺术越是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就越是有世界性。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我国艺术也应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还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艺术创作?还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都是强调我国艺术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96.怎样理解文化领域里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452

答:在文化领域里,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都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前者打着?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的幌子,把吸收和借鉴一切外国优秀的东西,都一概斥之为?洋奴哲学?和?卖国主义?;后者打着?世界是每

个人的祖国?的幌子,漠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盲目崇拜外国。这两种主义都是我们要批判的错误论调。

97.毛泽东在《同文艺工作者的谈话》中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方面,也有相异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这对于发展文艺创作来说有何意义?450答:对于发展文艺创作来说,我们首先记住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个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法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否认文艺的共性和共同性,就会导致摒弃一切外国的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对其采取不屑一顾的民族沙文主义的态度。反之,忽视文艺的个性和差异性,也会导致忽视本国、本民族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创作,采取?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对于发展文艺创作都是有害的。

98.茅盾是怎样理解文艺的民族形式的?451

答: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茅盾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当然不能设想没有民族生活内容的民族形式,我们反对把内容和形式对立(如形式主义者之所为),但是,也不能把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作为惟一,因为一个作品中毕竟主要是个内容问题,这个内容用民族语言来表现,这才使作品具备民族形式。茅盾认为民族形式必须表现民族生活的内容,是完全符合文艺作品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的。

99.《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49

答:此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我国文艺界的情况是:既有全盘西化的主张,也有闭关锁国的主张,后者是主要的。毛泽东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应该在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有利的东西。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到来时人们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毛泽东的这篇《谈话》,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它既批评了?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又批评了?闭关锁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里,它不仅对音乐工作,而且对整个文艺工作,都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十一讲10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口号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457

答: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

101.简要阐释真理发展的规律。458

答: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

102.对待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针?459

答:对于明显的反革命分子,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分子,事情好办,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就行了。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不让发表错误意见,结果错误意见还是存在着。而正确的意见如果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因此,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103.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如何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与非?460 答: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4)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5)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6)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104.毛泽东论述到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的两种不同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61

答:方法是放和收两种。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

105.简要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属性和表现?465-466

答: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两类性质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有时是复杂的、相互交织的。

106.知识分子问题属于何种性质的矛盾?应当如何处理?466

答:知识分子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通过民主说理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运用与文学艺术和科学文化,是通过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实现的。

107.如何从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双百方针?468-472

答:1)?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以艺术家个人独创性劳动为依据的;2)是依据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特点提出来的;3)是以艺术生产个性与共性辨证统一的规律为依据的;4)是依据文学艺术欣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辨证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5)是依据思想斗争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来解决的特点。108.?双百方针?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艺术生产共性和个性辨证统一规律的?

469答: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这就是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共性。这种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通过不同特色、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的文艺作品表现出来。艺术作品的个性包括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共性要寓于个性之中。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下,充分发展各自的特殊性,就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如果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艺术;如果社会主义艺术的共性不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艺术的共性。没有共性也就没有社会主义艺术的个性,同样,没有个性就没有社会主义艺术的共性。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共性和个性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的。

109.?双百方针?是如何体现文学艺术欣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辨证统一规律的?471

答:文学艺术的欣赏是有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表现为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和阶层内的一致性。但是,人民群众欣赏的一致性又是和多样性辨证统一在一起的。而欣赏要求的一致性,正是体现在各个读者多种多样的欣赏需要之中。读者、观众欣赏要求的一致性是就总体来说,从大的方面来说,但是就每个读者来说,在总的一致的欣赏要求下又总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欣赏需

要。文学欣赏的多样性,反映了人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审美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时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欣赏要求的多样性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生产的多样性。?双百?方针正是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百花齐放而不是一花独放的欣赏要求的。

二十二讲11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是什么?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地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包括文化艺术工作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111.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系统中,文艺工作处在什么样的位臵?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483

答:我国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建设要结合起来,互为基础、互相促进,这正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保证之一。文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文艺对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负有神圣的职责。文艺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

112.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政策中,文艺的两重性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83-484

答:邓小平将文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科学地反映了文艺的两重性,即: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文艺与?精神文明?和整个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联系了起来,为提高人们的文明水平作出努力。

11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完整的理解和坚持毛泽东的文艺思想?481-482 答:1)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主张坚持的都是构成毛泽东文艺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原理;2)毛泽东文艺思想不是毛泽东全部论著和言论的总和,而是毛泽东的科学文艺论著和正确文艺思想;3)要抓住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根本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正是根据这一点,把文艺为政治服务改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重大发展。

114.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对文艺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那些表现?

484答:一些人把文艺当作政治的传声筒,把庸俗社会学当作马克思主义,用强迫命令和横加干涉要求文艺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和直接的政治任务。由此导致了文艺题材、内容上的单一化、刻板化和艺术表现上的公式化、概念化,使文艺的路子越走越窄。

115.邓小平是怎样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484

答:邓小平指出:不能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

邓小平从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和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出发,把文艺同政治的关系提到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的高度,既纠正了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的?左?的偏颇,又反对了文艺脱离政治、远离政治的右的倾向,这就闪烁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 5 一.形成期:1844—1846 5 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 6 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 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 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 7 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 8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8 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 一、实践性9 二、阶级性9 三、科学性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 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1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B.人性 C.理念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 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 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B.生产力 C.生产关系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一、马克思恩格斯原著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德意志意识形态》 4、《共产党宣言》 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二、中文专著 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黄枬森.哲学的科学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陶德麟.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孙正聿. 哲学通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孙正聿. 思想中的时代.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俞吾金. 俞吾金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李德顺. 价值论(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欧阳康.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汉大学出版社,1998 吴晓明. 形而上学的没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吴晓明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张一兵. 神会马克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丰子义. 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南湜. 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衣俊卿. 文化哲学.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任平.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仰海峰. 形而上学批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邹诗鹏. 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贺来. 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刘森林.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杨耕. 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杨耕. 杨耕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张曙光. 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张曙光. 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吴向东. 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兰久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沈湘平. 理性与秩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罗松涛.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I. 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辨析考的机率很少)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性质而言) b: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关系定义)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 d: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意识属性) e: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 哲学的特点是: 一般性,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指导作用,阶级性(一般不强调)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㈠:区别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具体科学的含义是各门内容不同的,独立的学科(一般不考) II:特点不同 a: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b:原理的适用范围 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领域;具体科学则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 III: 相互关系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指导。 【2-B】世界观与方法论 I.定义不同 ⑴世界观;(又叫宇宙观)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⑵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II:相互关系 ⑴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一都不能存在。 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C】哲学与世界观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世界观的含义是(同上) II: 特点不同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理性认识) b: 世界观是非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式是感性认识。 III:联系

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 A、1843年 B、1844年 C、1847年 D、1848年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3、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命题时() 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没的规律来建造” C、“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D、“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 4、《神圣家族》主要评论的作品是() A、《城市姑娘》 B、《巴黎的秘密》 C、《旧人和新人》D 、《格里兰霍夫的斯蒂凡》 5、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复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生阶级从不把自己的思想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不具有普遍性 C、在资产阶级平稳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艺术不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 D、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6、《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批判的对象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 C、普鲁士政府 D、老年黑格尔派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历史文物主义 B、辩证文物主义 C、现实主义 D、典型问题 8、希腊神话表现的是() A、希腊人的实际生活 B、希腊人的理想 C、希腊人的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D、希腊人的思维方式 9、从《致斐迪南拉萨尔》可知,马克思主张的文学批评态度是() A、纯文学的态度 B、纯历史的态度 C、纯科学的态度 D、纯批判的态度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 (1)辩证唯心主义 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 《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 《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

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答: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马克思指明了自己的哲学即新唯物主义同旧哲学即旧唯物主义在理论立足点和根本目的上的对立。 (1)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实践性,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它的立脚点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旧唯物主义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他们把作为私人利益关系总和的社会,看成纯粹私人根据个人动机不受约束地去追求私利的领域。 ②根本目的 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只是“认识世界”,而马克思认为重点在于“改造世界”。 (2)新唯物主义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选题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属于: 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直接理论来源 3、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是: 主观唯心主义 4、什么标志着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哲学范畴(A ) A 、运动 B 、静止 C 、时间 D 、空间 5、从哲学上看我国制定十二五计划的依据是: 现实的可能性 6、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是(C ) A 、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B 、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活动 C 、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8、生产力(人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范畴是(B ) A 、人与社会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 D 、人与劳动产品 9、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 ) A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超额利润) 11、年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12、绝对地租的源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英法也正确)

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金融资本的概念是: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 14、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 15、下面属于可变资本的是(D) A、机器 B、厂房 D、劳动力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二者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三、名词解释 1、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 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联系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力劳动 四、简答题 1、内因和外因的定义及二者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货币的职能包括哪些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 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 答:1)?风格就是人?。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 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5 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4)马克思认为,作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这样那样追求真理的,但对真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解释的问题,不应当从根本上歪曲真理和抽象地理解真理本身,然后再把这种被歪曲、被抽象化了的真理钦定为?官方的真理?和?官方的色彩?,化作禁锢和封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20-21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21-23 答: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都离开社会实践去探讨美学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黑格尔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局限于?理念世界?的圈子里谈美,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费尔巴哈批判了?理念论?,但只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运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 答:(1)旧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都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类的实践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2)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 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7 答:(1)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是社会性的。(3)随着社会劳动的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美联社的产品,一方面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29-31 答: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30-31 答: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 32 答:1)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均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2)认为?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而?内在的尺度?则指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3)无论?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与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无关,均指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和目的性。 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5-36 答:1)审美对象和艺术形象所蕴涵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是以现象的生动形态呈现出来的能够概括对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 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 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班级:美术学院艺硕视觉传达(6组) 姓名:贾雅晶 学号:201222103010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真实性,典型性,和倾向性是马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思考,从而概括出的文艺理论所包含的三原则。在此我将结合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来论述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态度。文艺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肯定文艺的倾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符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它所受制于经济基础,或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属性看,还是从创作主体的动机、目的,或是从创作客体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看,都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第一、倾向应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文艺作品往往有完整的情节和众多的场面,他们是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作者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等,就渗透在情节的描写和场面转换之间,从而使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恩格斯不赞成文艺作者脱离场面和情节,而把作品倾向单独而孤立地指出来,因为这样会使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反而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感。 第二、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的倾向一定要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要通过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倾向性,这是文艺区别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标志。隐蔽倾向性,就是强调和坚持其艺术特性和审美特征。 第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马恩重视以真实性为基础,倾向性建立在艺术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做到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终于显示,以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另外,倾向性还应当符合艺术特性和审美规律。作品的思想内容要同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融合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马恩对文艺作品所应当具备的倾向性的基本论断,接下来,我将会通过论述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例来具体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一)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一) 第一章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哲学的起源、对象、特点和功能 一.哲学的起源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其形成的标志是人们理性理解和说明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思想的产生,形成的根本条件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证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活动,一方面把人和自然界区别开来,造成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人和人区别开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以生产资料占有为基础的社会交往关系。 二.哲学的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第一,哲学具有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第二,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 第三,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 功能:第一,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不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某种精神实体,认为这种精神实体先于物质世界,先于人而独立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三.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 哲学的党性是指:任何一种哲学不属于唯物主义,就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是不存在的。 在哲学及其发展的历,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大科学发现: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学考试题库完整

2002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 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 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 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 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 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 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 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 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 8、弗洛伊德认为() 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 9、黑格尔断言()

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 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 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 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 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 11、纳是() 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 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 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 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 15、尧斯是() 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 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 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 18、王尔德是() 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 19、卢卡挈是() 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 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 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 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 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 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 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 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 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 A.政治 B.组织 C.艺术 D.写作 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 A.列文 B.玛斯洛娃 C.安娜 D.聂赫留朵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