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

在座的可能大多数是家庭,我看着也有爷爷、奶奶们,甚至还有更年轻的人,可能现在你们还不是家庭,但将来你们肯定会成为家长的。我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很多家长在跟我谈到他们在带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发愁,甚至有的人说早知道做家长这么难,就不要孩子了。做家长真的那么难么?其实不难,只要是在一些方法和技巧上稍微改变一下,就可能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收获。

我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园丁在浇水,两个人都拿着胶皮管子在给初春的小花、小草们浇水。其中一个人水流很急,我甚至都担心那么急的水,会不会把花草浇坏,而且水浇的也均匀;可是另外一个园丁拿着管子,只是轻轻地用两个手指头把管子口捏一下,然后管子中的水就以扇形喷射出去,像雨一样洒到草地上,这样就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后来我就联想到教育。教育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像轻轻地用手指头把管子口捏一下一样,这样最后取得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说他的小孩特别爱吃糖,他怕孩子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只吃两块糖。可是孩子愿意多吃,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每天吃糖都要追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吃糖,然后妈妈把糖取下来给他两块。后来这个妈妈就发现孩子偷糖吃,孩子把小凳子搬到桌子跟前,再上了桌子,再从上面把糖桶取下来偷糖吃,因为小孩太小了,不懂得销赃,偷完糖以后,不懂得把凳子撤走,妈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妈妈就开始反思,每天管着他吃糖,他不但一块没少吃,现在可能发展成说谎的坏毛病。后来她就换了一种方法,她就跟孩子交流了一次,说到:“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结果妈妈每天忘了主动拿糖给你吃,那以后能不能你自己管糖桶,就是你自己每天去取好不好?”孩子听完以后非常高兴,孩子说行,妈妈接着说:“不过,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你还是要每天吃两块,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呢?”孩子说能管住。妈妈就非常信任地把糖桶拿下来,跟孩子一起数了一下,一共有26块糖,妈妈对孩子说:“你可以吃13天”,孩子说行,我肯定能吃13天。后来妈妈就真的很信任的把这个糖桶交给了孩子。过了几天,

她一去数糖,孩子果然一块都没有多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教育的细节,一方面很好地控制了孩子吃糖,另外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一种诚信的道德品质。这比妈妈每天提防着孩子,孩子又偷偷地去偷糖,这个效果要好得多,家长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想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最美的教育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从来不用搞得太复杂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家长都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希望孩子智力出色,一个是希望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智力出色方面,家长们会做很多的工作。比如现在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加强营养;孩子出生以后,不但母亲要有高的营养,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而且现在有很多早期的亲子班、智力启蒙等等,会上很多的班,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但是,这些方法做得再多再好,只不过是一种加法手段,只是一点一点往上加。人们在孩子的智力启蒙方面忘掉了一个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这个手段可以让孩子智力以几何基数递增,相当于一种乘法手段,这种手段就是阅读。

阅读是发展儿童智力最重要的基础手段

(一)阅读的重要性

我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发展智力最重要的基础手段——阅读。阅读对一个儿童生长来说有多重要?我们虽然经常听到大家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到底它有多重要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因为这就像家庭教育一样,尽管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很重要,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仍然报有一种漠视的态度。比如说,我们国家人均图书拥有量非常的低,像我们国家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本图书如果能够卖到六、七万册,这就算是畅销书了,能卖到二、三十万册就是超级畅销书了。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的人口基数,一本能卖到三四十万册的超级畅销书,按我们的人口来算,其读者拥有量也不过是万分之二、三,就是一万个人里头,只有两三个人读这本书。所以,从这样来看,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量是非常低的。

我觉得国民阅读量低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说,除了家庭中对阅读的认识不足以外,学校在这方面到目前为止认识仍然是不足的。有个家长跟我说他自己对阅读也是有很好的认识,他屡次地给他孩子学校的老师建议,在学校应该加强阅读,而学校方面似乎对此也有所感觉,也提倡阅读。结果有一次,他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就跟家长说,读课外书可以,但是跟语文无关的课外书不许读。这样就造成一个误区。什么叫跟语文无关的课外书?哪一本书是跟语文有关的?除了作文选集?所以说这样一种对阅读的认识就必然暗示着我们的教育会产生很多问题。家长经常会责怪孩子学习不够好,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发现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生上潜在的差生。这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家长都来问我,说尹老师我那个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结果越往后越不爱学习,你说我怎么能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喜欢学习。后来我就说,孩子不学习可能有他厌学的因素,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从小缺少阅读。现在的功课又比较难,他在小学的初级阶段仅仅凭聪明或者仅仅凭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阅读,他的基础就会非常薄弱,他的智力结构就会非常单一。那么他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力不从心,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越大、学习越力不从心的一个根本的技术问题。所以,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也许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他酷爱阅读,这样的孩子将来的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到了他知道该学习的时候,到他想要学习的时候,他就具有一种超强的学习能力,就会使学习成绩一日千里、飞快进步。

我收到一个家长的来信,她说她是一个70后,是从农村出来的,她说自己从小学习非常优秀。可是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她妈打算让她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她有个弟弟,她妈就一心是想把弟弟培养成一个大学生,因为当时农村穷,只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后来她妈每天就监督着弟弟学习,然后每天让她干活,她在干完活没事干的时候,就想去跟她妈一块看看电视,结果她妈看她没事干了,就又让她干活。她为了逃避干活,就偷偷地躲开,随便找一本杂七杂八的书看,反正当时在农村只要能搜罗到的书都在看。她自己后来说,不知道为什么上学以后学习那么好,结果她弟弟的学习每况愈下,她妈总是怪怨弟弟不争气。

直到她后来看完我的书以后,她知道了阅读原来对一个人那么重要,原来是对一个人有那样一种成全。正是因为她从小利用劳动业余时间读了那么多课外书,最后才成全了她自己,我觉得她的分析应该是有道理的。所以说,在小学、初中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的,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而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往往就是课外阅读。

当然,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我上次听有一个家长给我写信说,她有一次去开小学生的家长,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居然自己掏腰包,买了四十本我的书,给每个家长送了一本。因为我那本书里边特别强调阅读,关于阅读的篇幅比较多。而这位班主任在班里推广阅读的过程中,很不被家长理解,很多家长非常反感,说怎么不讲课本,反而让学生整天看闲书。后来这个老师为了劝说家长们能够让孩子去读书,甚至都流下了眼泪。所以我就觉得现在的很多教育界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够及早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想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阅读重要的原因

当然我讲了这么多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人就会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阅读那么重要?为什么它可以让孩子聪明?为什么它就可以让孩子学习好?其实它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这句话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理解。而阅读所成全的就是语言,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语言中枢发育得非常好。一个人的思维清晰度和语言清晰度是成正比的,思维越清晰,语言也会越清晰;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语言非常清晰,思维也会非常清晰。

再者,我们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知识背景,这不但是被心理学证实的,也可以是我们常识中得来的。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从小没有做过面食的人和一个从小就会做馒头的人,当他们同时去学习做烙饼的时候,大家想想谁学得更快?一个人他可以没做过烙饼,但是他经常做馒头,也算做过很多次面食了,另一个人从没有做过面食,他们学习做烙饼的速度是不一样。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那么我们就想一下,事实上当我们具有某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

的时候,我们再去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同时知识经常是成网络状的,我们在这块学习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媒介就会通到其它的地方。

所以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人,平常有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学习新知识方面,往往比那些从不读书、从不学习的人快得多。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的母语为我们创建了主要的理智的分类,这是思维活动的有效资本。所以离开语言就没有思维,阅读可以被形容为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它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力的助推器。所以,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聪明,是决然不可以离开阅读的。

(三)关于阅读需要强调的几点

关于阅读,我想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的阅读一定要开始得越早越好。有很多家长误认为,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其实不是的,阅读一定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哪怕这个孩子刚几个月,我们在哄孩子玩的时候,可以给他读一些儿歌。我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当我一边拍着她睡觉的时候,一边嘴里会念念有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孩子这个时候可能听不懂,但是没关系,父母的声音会刺激孩子语言中枢的发育。到了孩子开始能懂事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讲故事,这些对儿童的智力启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开始得越早越好。比如说很年轻的妈妈们,当你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你都可以跟他说话,就是说“宝宝,妈妈给你换尿布了”,“宝宝,你撒尿了”,“宝宝该穿衣服了”。这些都是儿童最初对语言的一个接触,也相当于一个最原始的阅读。

第二,阅读的内容一定要非常广泛。现在很多家长的孩子可能已经上学了,上学了以后,比如说孩子现在光是酷爱读历史,或者是酷爱读小说,家长就觉得光读了这边了,没读那些内容,就非得强行让孩子去读另外一些东西,这倒是用不着。我们只是尽可能地把丰富的材料提供给孩子,至于孩子选择什么,我觉得是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然后,阅读的内容我觉得不要忘了另外一块,就是经典背诵。我们提到阅读,很容易就想到拿着一本书去读,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是非常丰富、非常优秀的,这些东西是我们人类传承

的最宝贵的财富,一定不要把这部分东西丢掉,一定要关注儿童从小的经典背诵。背诵一方面可以使孩子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使他的语言中枢得到很好的发育。

在经典背诵方面,现在有些家长可能有一些疑惑,就是到底背什么?我觉得那些经典的东西都可以背诵,比如说唐诗、宋词,《论语》、《大学》、《中庸》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可以背。当然从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觉得比较幼小的孩子背诗歌是比较好的,因为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东西,节奏和韵律感非常好,容易引起孩子喜爱。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拉着他去背《大学》、背《中庸》,孩子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就不利于培养他的兴趣。

第三,让孩子在阅读中认字。有些家长谈到阅读就会担忧,孩子不认字,我得先教他认字,认够足够多的字以后,再去让他读书。这个顺序是错的,表面上听是对的,但是不符合人类的认知顺序。在阅读中应该是先有阅读后有认字,或者要让孩子的认字在阅读中进行。我书上有一篇文章叫《让孩子识字不难》,里边提到我的孩子第一天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拿回来以后,打开了书就可以从头读到尾,基本没有什么生字。

很多人看到这个细节就说,你的孩子是神童吗?她怎么会认那么多字?是不是你前面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他认字?然后我说我没教她认过一个字,没有特意教她认过一个字,从来没有给她做过一张认字卡。我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认字。比如说我抱着她到外边了,看见个包子铺,我就会给她读出来“包子铺”;她看电视打出来“新闻联播”四个字,我就会告诉她“新闻联播”。然后平时在给她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指着书上那些字,用书面语给她读,这样孩子慢慢就知道,所有这些东西都叫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内容的。这个字从这看到一次,又从那看到一次,慢慢地就学会了。所以开始她都是零零散散地认字,我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认了多少字。到了她上小学前,大概5

岁左右,然后突然间我就发现,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她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字,很多的童话书再也不需要妈妈给她讲了。所以说,认字方面家长一定不要刻意作出一个认字的过程。比如说,你今天得认十个,明天认二十个,这样的一种智力启蒙教育是非常差的。

我有一个同事,他那个时候原来没有条件送幼儿园,他妈妈要到一个厂子工作,没有人看他,他妈妈就每天带着他去。只有他一个孩子,就百无聊赖,他妈妈又怕他碰着了,就不允许他动,只允许他在一个角落里,坐在板凳上。正好周围老有一堆报纸,他没有事干,只好每天看报纸。开始他说零零散散认识几个字,实在没事干就尽量地看看这些字,后来又觉得偶尔一句话能看懂,有不认识的字再问问大人。就这样一年多下来,他这个六岁的孩子居然可以读报纸了,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妈也没刻意教他。后来别人考他,他果然能把一篇文章读下来。这就可以证明人是在阅读中去学习认字的,不是在认了字以后去阅读。

第四,要关注孩子的快乐阅读。如果孩子阅读不快乐,你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有的家长也意识到阅读对孩子很重要,就特别想要孩子每天都去读很多的书。但孩子有时候会想去玩,家长就会说不行,你必须读完这本书才可以去玩。或者是想让教孩子背唐诗,不许孩子乱动,弄得都很生气。如果学习的过程弄成这样一种情形的话,那就已经失去它的意义了,孩子会开始厌倦阅读、厌倦背诵的。

所以说,在家长跟孩子互动的阅读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情绪的愉悦,一定要想一些方法。比如说,我也是教我女儿从小背了很多的古诗,我为了不让我孩子感到讨厌,我每次跟她背古诗的过程当中,都一定要表现出这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比如说,“哎呀宝宝,妈妈好几天都没顾上跟你背古诗了,真忙,今天可终于有时间了,我们终于能背诗了“。这样让孩子听起来,就好像是一个想吃肉的人,好多天没吃肉了,今天终于有肉吃了。这样家长的一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当然,有时候虽然我很想带着女儿背,看着她当时不愿意,那我也不强迫,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反正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其实孩子天生是喜欢阅读、喜欢背诵的,只要我们不把这个事情跟孩子弄拧了,孩子一般是愿意接受这些东西的。

(四)家长对阅读的顾虑

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对阅读有一些顾虑,比如说,我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就让我孩子快快乐乐的生活,我不要让他去学习什么东西,从小看书、背诗太累

了,让他还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这样一种想法是很错误的,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阅读就不快乐了吗?这是错误的。其实就人的天性来说,是喜欢阅读的,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当捧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真的不亚于去上网、看电视这些事情。我就见到一对留学生夫妻,他们在国内因为经受了严酷的高考,所以他就觉得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出了国以后,他们有两个孩子,就说要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所以在整个孩子学前,什么都不教,每天就是让孩子看电视、玩。结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正好在孩子学习上学的时候,他们必须回国来工作。回国以后,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才发现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因为前期孩子任何阅读基础也没有,结果导致孩子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厌学。一对留学生夫妻他们自身的学历那么高,结果孩子上小学成绩就非常糟糕。这样的一种损失,如果后天弥补的话,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

还有一些人担忧,我让孩子从小读那么多书,会不会束缚他的想象力或者限制他某种才能?这个也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因为读图和读字,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我们在孩子非常很小的时候,给他读一些图画书,带一些文字,是非常正常的。一个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孩子,他自然会去喜欢读那些文字更精彩、文字更为多的书。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表现出来只爱读漫画书,那可能是基于他前期的阅读量积淀得不够多。如果他真的有一个很好的阅读基础的话,他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端的阅读层面。

还有的家长担心,太多的阅读会不会影响孩子数理化的学习?比如说,我们可能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阅读多的孩子,文科学得比较好,可能数理化很差,这种担心也是完全不必要的。事实上,现在我们就从高考来看,每一所学校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他们一定是文理兼佳的,他们的阅读量一定是非常大的。我女儿他们学校,高考前五名的孩子我差不多都认识,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他们都是从小有大量的阅读。至于那些阅读非常多,文科学得很好、数理化确很差的孩子,他们数理化的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可能是技术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像韩寒这样一个少年成名的一个孩子,他的文科确实学得很好,但是他数理化之所以学得不好,可能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甚至是在数理化学习的过程中,他可能受到了某种挫伤,原因是不一样的。索性他还喜欢阅读,像韩寒

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不阅读,那么他将一事无成。所以说阅读绝对不会给人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公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对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怎么说都不夸张,怎么想象也不过头。我们总是强调一句话,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可能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忘掉了阅读,那么你从起跑线上就慢了一步,肯定是这样的。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就是你想要孩子接受什么,你就去诱惑他,你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我们不要一想到阅读的重要性,就去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把阅读这个事情做得单纯一些,就说把它像对待一个游戏一样去对待,把它当作我们一个共同的爱好去呵护,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喜欢阅读。有些太具体的问题,由于今天我们的时间所限,这块就不多交流了。

我在书和博客当中写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内容,回答了这些问题,怎么样选择孩子的阅读书目?要是孩子不喜欢阅读我们该怎么办?还有就是阅读中到底我们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些我博客中跟大家经常会有这种交流,书里边也谈到了很多,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上我的博客去留言。

二、孩子品格和心理成长的三个途径

前面我们谈了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但是我相信更多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确实家长们现在越来越理性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孩子仅有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商高也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怎么样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我认为孩子品格和心理成长有三个途径,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设品德课,上次媒体上一报道,少年儿童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我们应该给他们开一个心理健康课之类的课程。但是我认为品德或者性格的养成以及心理的成全,不是靠课程来成全的,开设课程无助于

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我认为品格和心理成长的三个途径是:首先,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在家庭、教师以及所有对孩子能够形成教育的影响者中主要就是家长。第二个途径就是我们如何跟孩子相处。第三个途径就是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阅读。如何这三个途径都做好了,你的孩子应该是没真正问题的。

第一个途径,我们如何和别人相处。这一点,其实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家长应该给孩子作出一个表率,但是在细节中我们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去反思一下。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她读了我的书真是受益匪浅。她读了我书中一篇叫《给小板凳揉揉痛》的文章,那里边就提到,我的女儿如果从小跟桌子、凳子不小心磕碰一下,我绝不会去打桌子或者打凳子,我除了给我女儿揉一揉痛,我还要领着她去给这个桌子和凳子揉揉痛,“你看你们刚才不小心互相碰撞了一下,没事了,现在给你揉揉痛”。我这样一种行为让孩子看到,碰撞是互相不小心的结果,双方都要负责的。我们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去责怪别人,这样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如何和他人相处。

这个家长说她看了我的《给板凳揉揉痛》这篇文章很受益。她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尹老师,就是我们出去在小区里边玩,一到晚上有很多的孩子在那块玩。昨天我遇到一个孩子,他新买了一辆自行车,他不断地故意用自行车来撞我们,开始两次撞我,我没在意,就躲开他了,结果他又过来撞,气得我就把他推倒了。后来人家家长就来找她,说你们大人怎么这样?她说自己很迷惑,说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你说我不管他,他一个劲地撞我,让我的孩子看着妈妈很懦弱,他会不会跟我学会很懦弱。你说面对这种孩子,该怎么办?后来我就说,你既然认为给小板凳都要揉揉痛,那一个孩子撞了你,虽然他是成心的,你怎么能把他推倒。她说那该怎么办?我说你应该采取另外一些方法来解决。比如说,你可以跟这个孩子说,你刚买了自行车,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吧?你就说阿姨认识一个孩子,人家两天就学会骑车子不撞人,你看你刚才好几次不小心都撞到我了,看看你会不会很快就学会不撞人了。你这样一问,多半这个孩子很快就不去撞你了。

其实孩子都是喜欢善、喜欢美的,你不要用一种厌恶的或者是看待他像坏孩子的目光去看待他,而暗示他是一个好孩子,那么他很快就自我认定自己是一

个好孩子,这就给孩子作了很好的表率。而不是别人侵犯你的时候,你就用一种以牙还牙的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我们给孩子呈现了一种怎样的面貌。像我的小孩,当然也会遇到跟小朋友发生纠纷、打架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从来不会让事件扩大化,不会在这些事情上大惊小怪。因为人的第一天性就是自爱,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社会观念,他们会为了一个玩具去抢夺,会去打别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一点一点教给他如何和他人相处。当我的孩子跟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就尽量转移她的注意力,我不会去责怪别的孩子,也不会去怂恿我的孩子去保护自己。

比如说,有一次,我的小孩到别人家玩去了,结果让那个孩子咬了一口,胳膊上都咬出一排小牙印来,就哭着跑回家了。第一感觉我也是挺心疼的,但当时我就笑笑说,“跟小朋友打架了?没事,还疼吗?妈妈给吹一吹,吹一吹就没事了”。然后我就淡化这个事情,过一会,我又问她还要不要去跟小朋友玩?想玩就玩去吧。因为我知道那个小朋友也不是大人怂恿他去打我女儿的,所以小朋友这种正常的纠纷我觉得都是无所谓的。孩子一会也就忘了,又高高高兴兴玩去了。

当然,在另外的场合,我也会跟那个小朋友谈一下,你看你跟圆圆越玩越好,以前你还咬她,以后就再也不咬她了。你给孩子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话,她以后真的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后来像这个咬我女儿的小孩,后来跟我女儿成为了好朋友,一直到现在,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不在一个城市,但是经常打电话联系。

当然,就是有时候孩子们在小区里玩确实能遇到一些真正的小霸王,那些孩子真的可能是在他们家长的教唆下去欺负别的孩子。当然我会一方面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反省自己,就是说千万不要鼓动你的孩子去欺负别人,另一方面,如果你遇到的一些家长实在太不可理喻,遇到这种小霸王,我觉得躲开就行了,千万不要领着自己的孩子去跟小霸王斗争,没有必要去争锋相对地较劲。

当然,有的家长可能会有那样的担心,就是总是要求躲开、要求退让、要求和善地处理这些纠纷。这样的话,会不会我的孩子成为受气包?这确实是很多

家长的担心,有的孩子总被别人欺负。但是我就跟家长们说,受气包不是因为别人欺负你才成为受气包的,受气包其实多半是因为他在家庭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尊重,他这种受气像是从家庭中带出去的。有的孩子,我在学校里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他在这个环境下很受人欺负,可能班里边很多同学联合起来欺负他,欺负的没办法,甚至换个班、甚至换一所学校。不知道为什么隔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成为被众人攻击的对象。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非常生气说你看你天生没出息,就在外面受气。但是这些孩子我们只要去了解他背后的家庭生活,一定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他在家庭中本身就已经遭受了太多的指责、太多的苛责,他的不自信是从家庭生活中带出来的。那么他到了学校,由于他内心不自信,他就会在言语中以及跟其他人交往中会有很多的不良信息传达出来,最后不知不觉他就成为受气包了。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始终得到尊重,他在家庭生活中是非常快乐的,他到外面会带出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他也不会成为受气包。所以说,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出现了过分的胆怯,我们就要关注一下,是不是我们对他呵护太过了,呵护太过往往就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降低的,而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外面是很难正常的和他人交往的。这一点是家长们特别注意的。

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怎么样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去跟他人交往。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跟配偶相处,这一点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中的这种关系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父母亲相处的态度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如何跟配偶相处,是孩子看到的第一个最深刻的人际交往关系,他从父母亲交往的身上会学到很多他自己该学到的东西。很多人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会有一些变态、扭曲,反正是心理总会有一些不健康的阴影,人们就总认为这是因为缺了父亲或者缺了母亲。

其实本质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父母亲在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苛责、吵闹、不体谅对方等等,就是说这种思维方式给孩子形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父母亲在相处中,哪怕是离婚,都处理得非常得体、非常体面,这其实对孩子是不会有太深刻的影响的。比如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但是奥巴马为

什么会成长得那么健康?我们看一下奥巴马自传可以发现他背后的一些玄机,奥巴马的父亲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开了,抛弃了他们母子。他的父亲应该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但是他的妈妈从来没在奥巴马面前抱怨过他父亲一句,奥巴马实际上是姥姥和姥爷养大的,他的姥姥和姥爷经常在他面前说,你爸爸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你爸爸多么出色,你妈妈多么出色。虽然他没有那么贴近的父爱,但是在他心目中早早地树立起了一个美好父亲的形象,而且他的家人在跟孩子相处中也非常的健康,所以这样才能够成就了一个健康的人。所以说,离婚本身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离婚本身对孩子伤害来说,是父母前期相处的方式真正地伤害了孩子,而不是离婚这个事件本身对孩子有太多的影响。

第二个途径,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如果说前面一条就是我们如何和他人相处很好理解的话,那么如何和孩子相处这一点,却真的不被我们所关注。我就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特爱打人。他也是个很好的家长,他说我们两口子学历也不低,我们都与人为善,跟别人交往的都非常好,可我每次带我那个五六岁的孩子到小区中心花园玩的时候,他有时候莫名奇妙就打人家别的孩子,就因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打过他多少次了,这个毛病也改不了。这个大家已经听出来了,原因就是家长是如何跟你的孩子相处的。

还有一个妈妈跟我说,她有两个男孩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两个男孩子总是因为什么事打架。妈妈总认为哥哥应该适当让着弟弟,实际哥哥比弟弟大不了两岁。后来我跟她说,你一视同仁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她说一视同仁还不行,我就说那你给我讲讲细节。她说现在他们两个一有什么纠纷或者发生什么矛盾,我就问什么原因,然后我就做出判断,到底是你错了,还是他错了,如果你错了,伸出手来打,他错了伸出手来打,结果这小哥俩的纠纷总也断不了。后来我说你整天用这个打手的方式来解决,那可不是他们俩就学会了,他们俩就是有一点矛盾就用打架的方式来处理。所以我说你这样下去,三个人越打越热闹,多会都解决不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跟孩子相处,其实你就告诉了孩子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和他人相处。

除了这些我们当下的问题,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些传统观念对我们的误导。比如说,很多人就说“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然后还有

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话似乎可能已经说了很多年了,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说得有道理,甚至有的人打了孩子以后,就用这些话语来为自己辩解。但是我不相信,我觉得这些理念一定是错误的。打骂绝对可能教育出好孩子,打骂只能教育出逆子,只能教育出一个心理变态者。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受宠,但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但不会让孩子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只是让家长出一口恶气,仅此而已,对孩子没有一点点好处。

所以说,有的家长就说,我那个孩子一打就很乖。我说那更坏了,暴力教育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却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周围那些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或者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童年,如果说我们的童年遭受了太多暴力教育,对我们是绝对不会有任何成全的。

现在校园侵害案频频地在发生,人们一说就是社会对这些人似乎不公正。我觉得不是社会对这些人不公正,这些人的问题,就是这些罪犯的问题,一定可以追究到他的家庭当中去。虽然媒体没有报道,但是我想,如果我们深入地去调查一下这些犯罪者童年的成长经历,一定会发现他们的童年肯定遭受了很多的家庭暴力,比如挨打、受骂、不被尊重等等。我见过一个人,他现在已经成年了,他当时考了一所很好的大学,他上这所大学的时候人人都在羡慕他。但是最后他上大学中间因为谈恋爱不成,就拿刀去杀他的女朋友,虽然没杀死但也是重伤。

后来因为这个他没领到大学毕业证,肄业了。后来又到一个单位工作,他是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当时是人才奇缺的时代。进入这个单位以后,本来单位很想重用他,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只要跟领导有一点点事情发生冲突的话,就表现出非常暴躁的样子。后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生活情况,我觉得真的是他的家庭害了他,他妈妈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他爸爸智商也非常高。但是他妈妈的心理非常扭曲、变态,从小对他们家的两三个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尤其这个人他是老大,他父母亲一发生什么矛盾、冲突,他妈妈会把所有的恶气都发泄到这个大儿子身上。所以他这个大儿子尽管学习好,但是最后一生永久性的心理创伤是非常重的。到最后,这个单位呆不下去,得了精神分裂症,又住精神病院很多年,现在这个人彻底毁掉了。那么聪明一个人,最后由于家长不会跟孩子相处,彻底毁灭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以后在看一些人和事情的时候,最好追究一下根源,反思一下我们现在对孩子培养的方式,一定不要让这些暴力行为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果说这些硬暴力很容易让人警惕,那么一些软暴力很容易让人忽略。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有文化,真正实行硬暴力可能比较少了。但是我就想提醒大家,我们要注意生活中我们对孩子实行的一些隐型暴力。举个例子,很多家长给我写信,就说我的孩子有毛病,总是不爱跟人打招呼,他的孩子可能也就是两三岁,或者是四五岁,总之是很小。每次因为要求孩子跟别人打招呼,总是经常跟孩子发生冲突,你为什么见到叔叔不打招呼,孩子有时候就是跟家长拧着来,就是不说话。家长想要培养孩子有礼貌,可是却不断地跟孩子发生冲突,又导致自己生气,最后也导致孩子更拧了,像这样就有点南辕北辙了。后来我就提醒这些家长,你要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个目标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有没有关注你在培养孩子有礼貌的过程当中,你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礼貌吗?你强迫孩子去跟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或者强迫孩子说一句他不想说的话,你是不是已经不礼貌了?一个不礼貌的家长怎么会教会孩子礼貌呢?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觉得很多事情,其实要顺其自然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真的可能会害羞,他可能在某一天,因为某个原因真的是不想跟其他人打招呼,我们做家长的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同时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很好的表率,我们见到了什么人就热情地跟别人打招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在于今天这一天怎么了,或者哪一天那件事怎么了,教育是个很长的事情。今天孩子虽然表现得不够好,他见了叔叔没打招呼,但是我们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我们做出表率,热情地跟别人打招呼,并且热情地把孩子郑重其事地介绍给别人。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中,他体会到了被尊重,他看到了一个好的榜样,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地会学会这些东西了。所以不要着急,要允许孩子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好,允许他做一些错事,允许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样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

还有的家长为了成全儿童的道德,甚至会设计一些小细节。我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妈妈跟一个孩子两个人一起去登山,结果带的水都喝光了,走得又累又渴的,包里就剩两个苹果了,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个时候妈妈拿出两个

苹果就要考验这个孩子,就说儿子就剩两个苹果了,谁吃大的、谁吃小的?这个孩子就说,我一个上面咬一口。这个妈妈一听立刻就很生气,但是她耐着性子还是往下问孩子:到底为什么要一个咬一口?孩子说我尝尝哪个甜就给妈妈吃,然后这个妈妈就觉得很欣慰。

我看到这篇文章就把它作为一个好的例子给大家呈现出来了。但是,我非常不认可这个例子,我不认可这个妈妈的做法。这个例子如果单单从妈妈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这一点还是可取的。但是作为一个道德教育的细节是非常不可取的,我觉得这个母亲是一种恶意试探,孩子万一说我要吃那个大的,妈妈就批评孩子一顿。那个大的苹果到底该谁吃?妈妈吃了就正确吗?我觉得把这个事情搞得太复杂了。出于人的本性,一个母亲天然的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又渴又累,你也是又渴又累,我想我会把那个大苹果给孩子吃的,孩子可能会推让,也可能不会推让就吃了。但是,孩子在和妈妈相处的细节中会体会到那种深刻的母爱,他长大了也会把这种爱回报给妈妈。所以说,在跟孩子相处中,家长不要动用太多的聪明和技巧。我觉得以朴实为好,以我们的善意投注给孩子,最后孩子回报给你的就是简单、朴素、善意。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育类的书,教给家长应该怎么样,我觉得很可能是不对的。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家长,他写了跟孩子相处的一个小故事,他肯定认为是很正确才写出来,报纸也发出来了。有一天他们家里只有两个橘子了,爸爸、妈妈、孩子三个人都在,正好当时三个人都很想吃橘子。然后这个孩子就拿出来,说就剩两个了,给谁吃。为了培养孩子的孝心,妈妈和爸爸两个人一人一个就把橘子都吃了,没给孩子吃,孩子虽然眼泪汪汪的,但是这个家长认为他达到了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应该孝顺父母。

我非常不认可这种教育方法。我觉得家长教给孩子的是自私,家长在跟孩子相处中,家长没有做出表率,你自己已经表现得那么自私了,怎么可能教给孩子爱?你为什么不能把橘子掰开好几瓣来吃?或者说今天妈妈不是很想吃,你今天那么想吃,你吃吧。我觉得是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态度而不是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的。

卢梭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也可以称他为教育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别人听你所讲的话,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了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如果家长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合乎人情了,怎么可能教给你的孩子一些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打动孩子的心?所以说,我觉得跟孩子相处,家长首先要有全然的一份爱心,因为仁慈是有感染力。

我还在一个场合下听到一个人,他也是教育界比较有名的一个人,他谈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跟大家也分享一下,我们当时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一个影响。当时这个专家举了一个例子:他妈妈是个非常遵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比如说,他小的时候,他妈妈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许跟说你,必须得说您,然后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出声等等,反正家里有许多这样的规则。给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他自己先吃完一碗饭,他站起来给自己盛完饭以后,就问他妈还要饭吗?因为这句话他妈一下生气把筷子摔掉了,问道:你怎么跟我说话呢?第一,你说了你,你怎么能跟我说你呢?第二,你问我要饭吗?我是讨饭的呢?这个专家他当时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他妈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是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人,对他们有很好的教育。但是我非常不认可他这个例子,他自身成长得不错,他妈妈可能在很多方面做得确实不错,但就这个例子来说,一定是有问题的。我就想个母亲那么苛刻,那么故意地去曲解孩子的用意,那么恶意地猜测孩子的用心,我觉得他教给孩子的不是善良、不是理解他人,也不是礼貌、不是孝顺。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概念和行为之间是否和谐,是否统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跟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我们与其给孩子讲很多的道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品德,不如我们关注一下我们自己跟孩子相处时候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家长面对孩子,你的行为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的语言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所以说,家长要关注的永远是你自己。

现在很多的青少年,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或者道德养成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根本不是我们对他们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太少了,而是很多问题是来自于从学习方面的,尤其是从和学校学业相关联的活动中来的。比如说,我认识一个家

长,他的孩子小时候很从聪明、很健康、很阳光,家长本身在道德修养方面也毫无问题,这个家长他是一个教师,两口子都是很优秀的人。他的孩子小时候学习很好,初中学习也一直很好,也有很多的阅读,按照正常情况,这家的孩子学习和道德两方面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的孩子在中考的时候,考到了他们城市里最好的一所学校、最好的一个班,这个做妈妈的真的是非常欣慰、非常自豪。这位家长的目标就是我的孩子一定要上清华,他一个班的学生有50个人,大约有

15-20个孩子可以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当时他的孩子进这个班的时候排名是比较靠后的,大概也就是四五十名,他妈妈就要求孩子在班里一定要进入前20名,这样你才能保证上大学。于是就开始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是太大,这个时候家长觉得马上有几年就要高考了,所以就使劲压孩子。这个孩子越压越烦燥,比如说,他这次考试进了前30名了,妈妈就鼓动他进20名,结果下一次考试一下又出溜出30名了,成了40名了,妈妈就会批评他一顿。因为名次的问题家长不断地跟孩子纠缠,结果越纠缠这个孩子越差,以至于到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就被清除出了第一实验班,因为他们那个第一实验班是滚动的。清除以后孩子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这个妈妈就很不高兴,然后因为考试成绩,对孩子的态度就非常不好,就软硬兼施,有时候是鼓励,有时候是生气。结果闹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厌倦,到后来就开始疯狂地玩手机,躲在厕所里面可以玩两个小时。然后到了高三,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这个孩子几乎在书桌前一刻钟都坐不住,坐上半个小时就想干其他事。他妈为了监督孩子好好学习,每隔半个小时给孩子送杯水,再隔半个小时给送个苹果,用这种方式想来监督孩子。妈妈每一次进来都发现孩子在干别的,孩子一看妈妈进来了就赶快假装学习,后来他妈就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连一会都不得安宁。然后就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说是他孩子得了多动症,结果看完以后,医生说你孩子心理抑郁比较强,就给他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这孩子就开始吃这些药,吃上药孩子就更糟糕了,他就说我是个神经病吗?我就是学不会。

结果,这个孩子是跟我女儿同一年高考,考了他们学校的倒数第一名,然后只上了一个三本学校,非常糟糕。到现在这些且不说,上三本也可以成为人才,也可以生活的幸福。但由于这个孩子在这三年当中,心理严重地受损,而且后来

他开始吃抗精神病药,孩子的自我认知完全被损害了,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成才的人,认为自己很糟糕。所以他进了大学以后,因为空虚和无聊就不断地谈恋爱,不断地换女朋友,还和同学打架。整个孩子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和道德方面真都非常糟糕。他妈妈现在才反思出来,其实那会啥也不用管他,他考的大学可能也比现在强,他仍然是一个阳光和健康的孩子。结果现在,就因为考学这件事情,因为名次不断地纠缠,结果现在学习没搞上去,道德也损害了,心理健康也损坏了。我建议这个孩子要停药,我觉得他其实不需要吃药,没那么严重。但这个孩子现在他自己不愿意停药,他就认为自己要一停了药,就可能去杀人。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来看,这是一个很悲剧,这个事情我现在讲起来都觉得是非常遗憾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学习真的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还是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和自尊感,我们无论怎样去管理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在对孩子学习管理中赋予他荣誉感和自尊感。像我的孩子学习也是不错的,从一开始我就关注这一点,在我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当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她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在我孩子刚上学的时候,老师或校长给我们家长们开会,要求家长以后回家要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要认真关心孩子的作业情况,天天检查,检查完要给他签字。我想在座的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那个孩子上幼儿园从来没写过作业,上小学了,第一次有了作业这个东西,我就想我是需要关注几天的。开始两天我会适当地提醒她,就说宝贝你记得每天放学要写作业。孩子刚上学也很兴奋,多半也会记得要写作业,一个星期以后,我觉得她已经基本上形成写作业的习惯了。然后,我就跟谈了一下,我就说:宝宝,以前每天写作业妈妈都要提醒你,但是写作业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你做了小学生,以后就要天天面对作业,以后妈妈就不提醒你了,你自己记着点好不好?我女儿说好,她肯定是不希望家长提醒她的,因为家长一提醒,可能这会正在玩着什么、干着什么,家长一提醒,她就觉得得去写作业了了,她还是愿意自己安排的。

后来,我就很信任我女儿,说妈妈相信你肯定会自己安排好的。开始两天还好,然后过了几天,有一天我女儿就忘了写作业了,我虽然嘴上说不管她,但事实上我都是在悄悄地观察着她,她写没写作业,我肯定都要看一下,就是我观

察她每天什么时间写作业了。那一天我看她回家以后,先玩、又看电视、又看小说、又吃东西,一直就没记着写作业。吃完饭了,还没有想起来,还是继续玩,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她还没想起来,一般家长可能到这个时候,就忍不住了。我想既然我前面已经跟她谈过了说我要信任她,作业要交给她自己做,我就要做到这一点,所以那天我就下了决心绝不去提醒她。一直当我女儿睡到床上了,她突然间想起来今天作业忘了写了,她一下急得要哭,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责骂孩子,千万不要批评她。这时候我也假装说是吗?今天忘了写作业了?我也假装刚刚发现,我说那怎么办?旁边我爱人一听就急了,说赶快下来写作业,家长一着急就要去指挥孩子,其实孩子多半对家长的命令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我女儿也是,一听把爸爸说赶快下来写作业,她就表现出很不愿意,她已经很困了,都已经躺在床上了,肯定不想下去写作业。后来,我就说宝宝没事,别哭了,你刚当小学生,谁都会有忘了写作业的时候。我这样一安慰她,她就觉得没有负罪感了,后来,我说那你自己想一下,你要是今天想写,你就今天写,你今天不想写明天早晨早点起来,妈妈早点叫你,你明天早晨写也行。如果你要是明天早晨你也不写,要不这次作业咱们就甭写了,孩子其实都很懂事,她根本不敢选择第三种。她第二天那么早起来她也不愿意,后来我女儿说是还是今天写吧。因为这个决定是她自己最后做出来,所以她还是比较愿意接受的。后来我说那行,你要今天想写,你就今天写,然后我们就让她今天去写。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再批评她一句,也没有再说任何一句话。我女儿写了很长时间,肯定是超过了她平时应该睡觉的时间。但是没关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接受这样的教训才能记住。所以那天写完以后我们也没说什么,高高兴兴地就把她送到房间里睡觉了。

过了几天,我女儿又有一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了。有的家长就说我允许你第一次犯错误,你怎么又忘了呢?第一次我可以不说你,第二次我就忍不住了,家长可能要批评孩子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仍然不能够批评她,我永远不能够因为这个事情去责骂她。所以这一次我心里边开始急了,忍这个事情也是很痛苦的,我强忍着,忍着一直到她上了床。她一下又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我还像上次一样,我说宝贝又忘了?没事,你刚当小学生,又忘了写作业这也是正常的,没关系,你看看什么时间写。我女儿说还是觉得今天写比较好,她就又今天写了。我女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觉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漂亮和质朴,再次让我同意了心灵的洗礼,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体味。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味,欢迎大伙儿阅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味篇1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假如他在日子中很少遇到那个别许动、这个别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同时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能够得到正常进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惟独在一具自由的灵魂中,才干产生真正的自我考虑,才干产生想象力和制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健壮,否则就会萎缩。 经常有人咨询怎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上想象力别用培养,别限制算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少算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检验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他提供了一具放飞想象的空间,这个地方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别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具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伤心,浮现愧疚情绪,依然急于看你的脸色,浮现辩解的行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味篇2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觉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漂亮和质朴,再次让我同意了心灵的洗礼。尽管两本书降足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不少案例,对教育方式办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特别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惟独我们别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干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觉: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别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别打搅算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聚精会神于一件情况。依照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寻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别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具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妨碍,微妙得别可捉摸,爱好算是天才,想想如今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如今孩子中特别显眼,别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具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情况。他别情愿和我交流,我主动寻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情愿和我交朋友。虽然看似他上课别仔细听,但是学习思维却特别敏捷。 第三:时间关注自己的潜台词。日子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慧,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别断的长大,别光是躯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进展,也会有变化。我要别断的观看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寻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味篇3 最近向来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知道的话语说述了教育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呼唤教育返璞归真——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文家街道中心小学张福芹

呼唤教育返璞归真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是什么?身为父母,是给孩子衣食无忧的消耗性财富,还是鼓励孩子走出父母的笼罩、勇闯自己的人生?身为老师,是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是让学生勇敢徜徉知识的海洋、成为一个德能兼备的正直社会人?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正如封面书名中所暗示的“最美的=最简单”一样,教育真应了那句话:朴朴实实就是真,简简单单就是美。反思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不知从何时何日起,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挖空心思想策略,千方百计找方法,其目的只是为了把孩子打造成父母心目中的“期待品”,把学生打磨成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可是,这是真正的教育吗? 请看书中:保卫纯真童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无论是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虽然口中在说“孩子还小,犯点错也是难免的”,但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总在想:他把什么都做到最好该有多好!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在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了探索,缺少了失败,又如何获得生活的体验,如何获得真正的知识呢?难道我们想让他们每日生活在刻板、无趣、谨小慎微中吗?我非常欣赏作者对待女儿的态度。为了满足女儿画画的愿望,宁愿“毁掉”一面洁白的墙,也要归还女儿信手涂鸦的自由。因为她知道: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也渴望学生拥有这一切,可是,我们又给过他们多少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我欣赏书中“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作者说:“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文中一位家长为了管住孩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各位家长您好, 首先代表我的家人感谢潘园长、陈老师和孙老师以一个老师的专业态度对我孩子的呵护;其次,我非常高兴有机会以一位家长的身份和大家交流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再者,我也真诚地请求大家,这仅是我的一点理解,不恰当之处,还请原谅。 我和在座的大家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我也是一位母亲,和大家一样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出类拔萃;其次,我儿子也在上幼儿园,我也对幼儿园有很多期待和很高的期望,毕竟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潘园长说,现在我们大班,有部分家长开始担心孩子的小学面试问题,担心孩子小学学习能力,期望幼儿园能提前教孩子写字、学拼音甚至珠心算等等。您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是学生家长,也是一位母亲,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的长远考虑。但,我想给大家交流的是,您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对孩子也是弊多利少的。理由有以下两点:1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不可人为打破,否则就是拔苗助长。请问,在座的大家,我们的孩子是否经常问您这是什么字?或者问您这个字怎么写?肯定不多。因为,我们大班的孩子大多处于四岁半与五岁半之间,这个时期孩子处于阅读敏感期,也就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

们应多给孩子交流,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能用规范的,多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至于写字,等孩子感觉、动作协调、对符号的识别能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后再进行。若提前教写字,一般的孩子写不好,这样容易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我们不能扛着爱的旗帜却无意中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2、鉴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2012年国家教育部 明令禁止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据我了解我们开封市直属 幼儿园例如实验群英金明等,大班的孩子都不学写字、拼音。而小学的入学面试,也不是写个字什么的。而通 常是,让孩子看图说几句话,拍拍球,唱首歌等等,关 注的是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那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呢?除了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多和孩子的老师交流,关心孩子以外 我引用一下尹建莉老师的一句话: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几样东西对孩子最重要。 第一件东西是“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现在 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书。阅读不但可以塑造孩子 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了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 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孩子,在坐的大家也要试图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曾经经同事推荐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传授的是无痕教育理念。通过阅读为书中的故事所感动,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关爱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注重如何把孩子较好,如何让孩子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来做事......更多的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通过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满爱的教育,书中表述的是如何理解孩子,悦纳孩子,给孩子信任和自由,孩子就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树苗,茁壮成长。这种观点很新颖,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就教育方法,仿佛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假期无意间看到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姊妹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小学低端的数学教学设计的时候,多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孩子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或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通关小游戏等让孩子们活动中找到学习中的乐趣,有时也会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孩子们相互建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二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周奥祥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非常调皮、活泼好动,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一天到晚整个人总是停不下来,但人很聪明,不愿意踏实的学习,喜欢喝同学玩耍,但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后来通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一天天飞逝,国庆也过了一个又一个,多少热血之志已随岁月模糊,多少青春美好已无法触摸,失去终究已无法再挽留,得到的才更需要自己去发现。看着更成熟的自己,看着已长大的孩子,渐渐明白,眼前更值得自己珍惜。 根本无法想象,孩子对于自己,是如此的重要,自己竟会因孩子开心而开心,也会因孩子苦恼而苦恼。四十而不惑是对的,看事已不再看一面,人生也不再单单只有自己,会把家庭放在首要的位置,会把家庭教育当成自己日常的事情。 我的家庭教育观源于上一代父母对我的影响,我把它简单地传承了下来,基本上认为给孩子吃饱穿好,告诉孩子正

确的观念道理,尽可能的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学多一点技艺,那就是教育的全部。可看着十二岁的大女儿,庸懒而不对时间进行规划,事情做得随意而不愿太多思考,我明白,我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需的能力还差得比较远。 与大多数父亲一样,我在这个家庭的角色,是从做好经济支持开始的,认为为家里提供无忧的经济来源,就已经完成自己最大的家庭责任。在一整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在思考着如何做好业务项目,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可能想得大多了,可能认为这个事重要无比,难免会把公司的角色带回家,会把工作的思维带回家,会把工作上的沟通方式带回家。于是,我很自然地把“讲道理”作为家庭教育的常用方式,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总是把一大堆生硬难懂道理讲给孩子,总是会说老爸从前如何如何,别人好孩子又是如何如何,希望她能改正。当然,这正如书上所说的,小孩的思维与成人不一样,她听不懂,也根本改正不了。如此进入恶性循环,下一次重犯时,我又说了一遍,又是一次无用功,于是我开始有点火,进入更差的教育方式。 也许是从农村出来的缘故,我从不认为对孩子发点火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小时候,在我做错事时,父亲会对我一顿训斥,我会由此带来警醒,不敢再犯。所以,在我面对自己孩子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真的气得你怒从心烧,于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二十中王波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尹建莉的第二本书,2014年8月第一次印刷,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联合推荐的“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位列前10名中的第10名。买她的第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2010年的事儿,那时我家女儿5周岁,转过年头就要上小学了,正需要读读这样的家教书籍,为我这个不太会做母亲的人指点迷津。时光流转,5年后又主动遭遇了她的第二本书,两天左右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而今我的女儿已经10周岁了,这本书又能为我“教女成才”带来哪些可行性的指导呢……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框架共六章:第一章保卫纯真童年;第二章净化育儿观念;第三章回归自然教育;第四章赢在教育细节;第五章完善家长自身;第六章绕开宣传陷阱。六个章节没甚联系哦,初步感觉都是独立的,说实话有的我没细读,有的根本就没读,比如说第三章,一看目录就知道主要是写给幼儿家长的,我现在看来没啥用了。有的读了感觉和她第一本书的观点大同小异,论题也如出一辙,始终是她个人的观点应该如一,不可能说和上本书有太大的变化,比如说她第二章5的标题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就是她第一本书中“不管”是最好的“管”,之类的就是“换汤未换药”啊。 本书还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家、哲学家的“高大上”的言论,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些话语都是达到了“境界”的,而她提出的“不管是最好的管”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P104-105页),

看此语感觉现在的尹建莉已经相当自负了,毕竟第一本书的销量在那儿摆着呢,我也是成就她成就的一名极普通的母亲之一;而她在书中反复用到一个词就是境界的反面“庸俗”或“平庸”,都用在了谁的身上呢?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家长还有一些她不支持的教育专家的身上。如第四章1“潜台词是最重要的台词”中,她举了某知名作家写给她儿子的一段话中的“潜台词”的例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她的评语是:这段话看起来句句在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转载,不过它肯定无效……当妈的把人人皆知的普通道理当作自己独有的观点来陈述,自以为高人一筹,但其中的潜台词,既轻贱了自己孩子的智商,贬低了其他人的认识水平,也很市侩气,没有境界(这句评语让我这个读者感觉特别地不舒服,仿佛在说我一样)。虽然从道理上孩子无从辩驳,但凭直觉,孩子会读出另外的这些东西(这孩子的心性得多复杂啊),这令孩子心底生厌,本能地排斥。所以,这段看似金科玉律的话,一点都没超越人群里最平庸的认识水平(中国老百姓也不想“最平庸”:天天忙于生计供养子女上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好衣食无忧,只是没本事写本书就能荣登作家富豪榜啊),区别仅仅在于措辞更美丽一些,掩盖了内涵的无聊,对孩子来说,它一样不中听。 唉,读下来的第一大主要感觉就是:有着教育最高境界的尹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

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完整版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 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让我感触颇多,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 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如何与人相处"也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从起就会慢慢接触不同的人,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尊重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说在对儿童的整个学习管理当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个非常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举动反映的是当父母行为举止。 将书中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方便自己随时阅读,修正自己,提醒他人。 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

孩子像雷达一样,能准确感觉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只是为了开导孩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孩子是会听出来的。他不但不相信,反而更难过。 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成人淡定了,孩子才能淡定。 孩子和同伴相处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请注意,一定仅仅是“建议” ,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 严格管教的背后就是心理受阻,法官型父母最容易培养囚徒型孩子。我们是要一个健康快乐的清洁工,还是要一个学富五车的神经病这是值得思考的。 判断游戏的好坏原则:第一,孩子的参与程度高不高;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管不是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书籍名称:《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读书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堪称家庭教育方面里程碑式的书籍,这本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如沐春风,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下面就简单总结几点感受,以飨读者,我们该给孩子的3个礼物: 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

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

《最美的教育等于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等于最简单》读后感 一、给孩子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教师急于以一种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 如果在教学课堂上,一个孩子举手发言说错了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那么这位孩子的课堂表现就会受到抑制;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给孩子一次犯错误的机会不是放纵孩子犯错误,而是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空间。理解孩子的尝试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孩子不要进行严厉教育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孩子,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知识一种破坏力。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教师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只有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和平和呢? 孩子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孩子。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适合他们成长的人生道路。 三、给予孩子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每一个喜爱文字的人,都会跟书籍有着一段或深或浅的缘分。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向我推荐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马上在当当网上买了一本,还配套买了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完第一本之后,让我受益匪浅,马上又开始了第二本的阅读。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她的角色从家长完全进入到了研究者的身份中,写作更进一步地从个体经验进入到群体经验,从经验理性进入到学术理性,从个案思考进入到更广泛社会教育问题的关注。尹老师的书,用平实的语言叙述,阐释自己的观点,佐以例证。那笔调,就如她坐在你的面前,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和风细雨,浸入心脾。之所以如水的语言能震慑人心,就在于有理不在高声。 整本书彰显的是尹老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知识素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关于人性的种种理论,定然深植于老师的内心并已然与老师融为一体。教育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成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尹老师都能从人性发展的角度,站在一定高度适时适度地引导其发挥最大潜能,让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在本书前言”生命中最美的馈赠“中,

作者也提了家庭教育的三宝:“一曰阅读,二曰自由,三曰良好表率。”阅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智力,还可以塑造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走向优秀;自由意味着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良好表率是给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以身作则,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孩子的未来会生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她将要花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纵容“下,孩子可能损坏一些东西,可能制造更多的家务,甚至可能受点小伤,而事实上,她正是走在教育的轨道上。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是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尽可能让孩子有无拘无束的童年,理解孩子的尝试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确实是一种教育理念,表面上来看,让孩子涂鸦,并欣赏她的作品,只是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一种接受和欣赏的行为,但透过父母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读后感 陈晓燕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对于即将成为人母的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看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些理念也适合应用于小学生教学管理上。 一、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教师急于以一种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规范学生,很容易压抑学生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 如果在教学课堂上,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错了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那么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就会受到抑制;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不是放纵学生犯错误,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空间。理解学生的尝试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学生不要进行严厉教育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知识一种破坏力。 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手段只有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学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学生也最有影响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学生。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走向更适合他们成长的人生道路。 三、给予学生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学生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就是取代学生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学生就很难与教师交心。对学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学生的动机,处处为难。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个男生,平时英语听写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意外发现他的听写拿了90分,我有点吃惊和怀疑。我查看了他同桌的听写本是100分,于是我更加起疑心。下课后,我把他拉到办公室,我用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次听写拿了90分,进步可是突飞猛进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同样给自己以强有力的启示,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要想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教育好,并不是靠威严就能将他们征服的,更多的还是尊重。现作以下总结: 一、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自尊,自信。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懂得使用文明用语,例如对待学生的行为也要说“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学习老师的文明行为,时间长了,就能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想要自己的学生有自信,必须要接受学生的性格。每个班级都会有性格迥异的学生,也会有行为特殊的学生,这时候我们做教师的要用正面的态度去看学生,接纳学生的全部,给予学生多一点爱,学生就会自信。有了自信,他们再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集体的荣誉,也就不会再出现破坏班级形象的事情发生了。 三、从小养成阅读好习惯。 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根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所以从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记得自己曾经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为吸毒被抓,专家们曾经尝试了很多的方法都不能让女孩安静地坐上一小会儿,后来专家不再教她写字认字,而是天天领她去图书馆,进了图书馆,专家自己去找书看,就让小女孩自己随便看书。一开始小女孩总想离开,专家就说你也看书吧,只要你看完了,我就给你买一个冰激凌吃。慢慢地女孩开始找书看了,一年以后,小女孩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懂事有礼貌,在学校也认真听课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关键还在于允许孩子自由选择,广泛阅读。在读书这件事上,不能功利,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机会。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好,不要急于采取什么政策去应对,教育的尺度要温和,要善于动脑筋,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1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范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范文 我是一个书痴,如果拿着一本书,不能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会寝食难安,所以每次我拿起一本新书,我家先生就开始担心,我又开始了痴迷的状态。尹老师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也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越读越痴迷,越读越有同感,每读到一个小章节,我就会回忆,在星星小时候,我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和尹老师一样的想法,又或者我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 开始时读到第一章节——给孩子一面涂鸦墙,我就已经被尹老师对她家圆圆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常常抱怨星星对任何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至今为止能坚持下来的只有拉丁舞,而且这还是我和她无数次沟通后她勉强答应下来学习的项目,后来我就专门托人给她找了个不错的老师,但是她还是时不时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作为家长,我也觉得很委屈,为了让她学好拉丁舞,我可是想方设法花了很多心思帮她找好老师,又牺牲自己周末时间陪着她学习,说白了我还不是希望能让她的体形和气质更出众,做家长的哪个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尹老师以现身说法,并且拿她家女儿圆圆来举例,非常的贴近同是作为家长的我的内心。她对她家圆圆包容和欣赏的教育方式,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在星星小时候的做法:我像很多家长一样,不准孩子在墙上乱画,不准孩子乱用我的护肤品,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等等,成了一个标准的"不准"家长,与尹老师相形对比之下,同样是家长,我这样的行为着实让

我有些后悔。同时,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让我头痛的女儿,我最近也在不断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她责备和管束过多,造成如今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学习。 尹老师能专门为她家圆圆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画画的涂鸦墙,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圆圆并没有显露出画画天赋,也许圆圆并不会因此提升她的画画水平和兴趣,但是尹老师 ___做了,她用一颗包容的心,为圆圆保留一片属于她的小小天地,并且为圆圆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她是以无比的耐性去包容圆圆那些能够挑战很多父母忍耐极限的行为,而不是去扼杀圆圆孩子的"天性"于摇篮之中。我在星星小时候禁止她在墙上乱涂乱画,而且一再责备她这样的行为,我只是提供了白纸让她在纸上画,现在回忆起来,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特喜欢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用铅笔乱涂乱画,当我想象自己是嫦娥时,我会用铅笔将自己画成我心目中嫦娥的模样,并且每每经过这面墙时沾沾自喜。随后,我还在四合院的白墙上画上了爸爸妈妈,还有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想象出来的等等图像。除了我,还有四合院其它小伙伴们在上面涂鸦的杰作,我们还喜欢互相攀比,看谁画得更神气,偶尔我们还喜欢在上面写些诗意的文字,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在上面写讨厌的人的坏话,总之,那面墙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所思所想,也是我们得意的作品。所以我小时候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形成了跳跃式的思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优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优秀xx格式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草率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时机,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草率,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草率、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时机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习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时机,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常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渐渐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对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时机。 书中屡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本身,不发脾气,不倡导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毁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 篇一: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文家街道马店小学庞作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曾经听别人说起,不喜欢一个人有一千个理由,喜欢一个人理由很简单,喜欢一个人往往喜欢他的一切,无论缺点或优点。每一个喜爱文字的人,往往会跟书籍有着一段或深或浅的缘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书的作者就是尹建莉老师。 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自省的过程。书中的种种理念,直击现实生活中的“反教育”行为,反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叹息

与自责——曾经那么多错误的做法,都累加在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上。时光不能倒流,庆幸我现在有所警醒。 尹老师的书,用平实的语言叙述,阐释自己的观点,佐以例证。那笔调,就如她坐在你的面前,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和风细雨,浸入心脾。 之所以如水的语言能震慑人心,就在于有理不在高声。 整本书彰显的是尹老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知识素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关于人性的种种理论,定然深植于老师的内心并已然与老师融为一体。教育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成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尹老师都能从人性发展的角度,站在一定高度适时适度地引导其发挥最大潜能,让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书中如是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

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力量就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我们常用“格局”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的人你会感觉他身上有宏大的气场,体内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我们会说他“格局大”。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或有小聪明小心眼小钻营,凡是很用心却很无力,内涵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们会判断他格局小。 一个人要想在江湖上立足,必须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练好内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领。培养竞争力的奥秘正在这里。 说得太好了。是透过现象直击本质的深刻感悟。 记得读这一章节的时候,正是学校期末举行数学综合知识大赛的日子。每个班级选出四位选手参赛。儿子前两年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感想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感想《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感想篇1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习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教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教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照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假如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

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沉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时机,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开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最丰富的捐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假如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开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假如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假如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安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须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牵扯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