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

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

第12卷第4期“2005年8月

特种油气藏

洲al0ilandG鹬Re唧豳v01.12No.4

A119.2005

文章编号:1006—6535(2005)04—0Cr76—03

前言

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

李枝梅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针对欢喜岭油田低渗区块油藏埋藏较深、液面深、供液能力差、高含蜡和泵效低的实际,系统地完善了有杆泵采油举升工艺。通过实施见到了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有杆泵采油井举升工艺状况,减少了断、卡、脱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抽油机系统的运行和生产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进而提高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配套技术;抽油机系统;运行效率;欢喜岭油田

中图分类号:,IE355.5文献标识码:A

欢喜岭油田低渗透油藏石油地质储量为4353×104t,占稀油储量的31.8%。这类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水井均因水质不达标注不进而关井,油藏基本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平均采出程度仅为12.33%。近年来,通过采取加密调整、压裂等措施来改善油藏的渗流能力,并在有杆泵深抽采油工艺技术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配套,使困扰有杆泵举升原油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1深抽技术

1.1以能耗最低为原则的机采参数优化设计技术

该技术是在对抽油机系统的能耗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系统能耗划分为5个部分,即地面损失、溶解气膨胀、滑动损失、粘滞损失和有用功率,在保证油井产能的前提下,将各种杆径、管径、杆柱钢级、泵径、泵挂、冲程、冲次一一组合,计算出每一种组合的能耗、系统效率、杆柱强度,以能耗最低的一组工作参数作为有杆泵井检、下泵工作参数。通过优化设计,在不使用配套工具的情况下,可使下泵深度达到2800m,实现常规下泵获得深抽的效果…。

1.2减载器深抽技术

减载器主要是由脱接器、工作筒和减载活塞组成。由于减载器活塞的外径大于油管内径,抽油杆上行时,活塞所让出的体积大于同等长度油管内液体体积,这样在减载器上方油管内的部分液体向下流人减载器工作筒,减载器上液柱产生的压强作用于减载器活塞下端面上,推动抽油杆向上运动,达到降低悬点载荷,实现油井加深泵挂或加大抽油泵泵径的目的。通过使用该装置,可使⑦32tm抽油泵下泵深度达到3400m。

1.3环形阀减载深抽技术

环形阀是由阀座、滑阀和滑阀轨道拉杆组成,拉杆与抽油杆相连。使用时将环形阀安装在深井泵上部的某一位置。下冲程时,液流冲开滑阀,进入减压阀上部油管;上冲程时,滑阀落座在阀座上,此时环形阀上部的液柱全部坐在环形阀上,使深井泵内压力下降,便于井内液体入泵,减少了液柱对游动凡尔的压力,降低漏失,提高泵效。

1.4油管锚泄器深抽泄油技术

该装置能将油管固定在套管内壁上,减小油管弹性伸缩所造成的冲程损失,提高泵有效冲程,实现油井深抽。同时该装置还兼有泄油器的功能,当起抽油杆时,在开闭器作用下,泄油孔打开,实现管内泄油。

2深抽井防偏磨、防脱、防断技术

2.1抽油杆滚轮接箍防偏磨装置

该装置用于具有一定井斜的油井扶正抽油杆,

收稿日期:∞04一ll一30;改回日期:2005—04一18

作者简介:李枝梅(1啪一),女,助理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万方数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1 前 言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 低渗透的概念 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课程提纲 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 1.射流泵的结构 (1) 喷嘴 (2) 喉管 (3) 扩散管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3.射流泵的优缺点 (二)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与自由安装式的水力活塞泵相同。 二、螺杆泵采油 螺杆泵采油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潜油螺杆泵和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 (一) 电动潜油螺杆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 地面驱动螺杆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1.螺杆泵的组成由四部分组成: (1) 电控部分 (2) 地面驱动部分 (3) 井下泵部分:井下泵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

(4) 配套工具部分 2.螺杆泵工作原理 3.螺杆泵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1) 螺杆泵工艺技术 2) 油管柱、抽油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 (1) 油管柱防脱技术 (2) 抽油杆柱防脱技术 ①抽油杆柱脱扣机理 ②抽油杆柱防脱措施。 (3) 油管柱、抽油杆柱扶正技术 ①油管柱扶正技术。 ②抽油杆扶正技术。 3) 解堵工艺技术 4) 故障诊断技术 5)测试技术 (1) 地面工作参数的测试 ①电参数测试。 ②转速测量。 ③载荷扭矩测量。 (2) 流压和静压测试 由于螺杆泵井无下井压力计的通道和测试工艺,目前螺杆泵采油井的井下压力测试只能通过液面法折算流压和静压,具体计算与有杆泵类同。

教案: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水力射流泵 (简称射流泵) 是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井下无运动部件。适用于高温深井、高产井、含砂、含腐蚀性介质、稠油以及高气液比油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射流泵的结构 射流泵是通过地面注入与地层产出的两种流体之间的动量交换实现能量传递来工作的。 射流泵装置简图 (1) 喷嘴 作用相当于射流泵的马达,其流动特性与孔板相似。 (2) 喉管 喉管直径要比喷嘴出口直径大,喷嘴和喉管之间的环形面积是产液进入喉管时的吸入面积。 (3) 扩散管 扩散管是一个将动能转换成压力的能量转换器。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射流泵通过喷嘴将动力液高压势能转变为高速动能;在喉管内,高速动力液与低速产液混合,进行动量交换;通过扩散管将动能转变为静压,使混合物采到地面。 3.射流泵的优点 (1) 没有运动部件,适合于举升含腐蚀和含砂流体; (2) 结构紧凑,适用于倾斜、水平井; (3) 自由投捞作业,维护费用低;

低渗透油藏开发调研

讨论主题: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组长:邸鹏伟 组员:唐川东、师艳涛、刘佳丽、王妍 指导老师:杨满平 制作日期:2014年3月29日

一、开发背景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低渗透油层的特点为低孔、低渗、低丰度、裂缝不同程度发育、应力敏感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强、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及自然产能低等特征。 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总体上表现出“四高”特点: ①采出程度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②综合含水率高。总平均达到82.985,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力油填--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8。 ③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右。 ④递减率高。2001年自然递减率为12.65%,综合递减率为5.56%,比正常情况下的递减率(6-10%)高2-6个百分点。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动用好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储量(目前其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程度都比较低),尤其显得重要。 一、低渗透油藏的定义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是指低渗透的砂岩油藏。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因此,各项参数变化较大。国际上公认的是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二、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只储量渗透率介于0.1~50×10-3μ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进一步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三类: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 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 9 月 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 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1) 1.2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2) 2.1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2) 2.2 泵的工作原理 (5) 第3章有杆泵采油的泵效影响因素 (6) 3.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 (6) 3.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8) 3.3 漏失的影响 (9) 3.4 提高泵效的措施 (9) 第4章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 (10) 4.1 井底流压的确定 (11) 4.2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 (11) 4.3下泵深度的确定 (11) 4.4冲程和冲次的确定 (12) 4.5抽油泵的选择 (12) 4.6抽油杆的选择 (13) 4.7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的选择 (16) 4.8 设计的意义 (16) 第5章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特(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

二、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石油开发近年来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油田产能建设、注水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为核心的特(超)渗油藏开发技术,为延长油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特(超)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精细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可视化地质模型的技术。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藏,所以储层精细描述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重点。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5项重要技术:(1)、旋回厚度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传统的旋回厚度小层划分方法有机衔接,实现了分层时间域的统一,单砂体划分趋于合理。 (2)、基于流动单元的多参数储层评价技术: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定量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 (3)、基于相控约束与随机建模的隔夹层表征技术: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砂体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精细刻画和量化表征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 (4)、复杂裂缝描述技术: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古地磁测量和微地震监测三种手段,综合评价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发育特征。运用非结构性网格方法近似模拟技术实现了网格系统、裂缝单元一致性表征。 (5)、油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剩余油监测、水洗检查井分析、生产测试资料等,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精细刻画油水分布状况,实现剩余油空间分布量化表征。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开发前期,侧重于前4项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后期,更多是要对油水重新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在延长油田的开发中,以上技术都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但由于测试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复杂裂缝描述技术应用不能达到油田精细开发的精度和深度。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本文结合某地油藏开发形势,对低渗透、薄层储层的油藏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注水系统等相关措施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进行了讨论。最后就某地实际情况,为如何保证油藏开发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 标签: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1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思路及开采现状 关于做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应主要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是做好油藏开发的基础即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的研究工作。其次,对于在实践中成熟的高效开采技术应进行积极推广。第三,持续做好未动用储量的评价工作。第四,做好关于CO2与天然驱先导实验工作。 依据当前低渗透油藏开采现状,在其开采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阻碍着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是已探明低渗透油藏質量偏低,实现高效开采难度较大。其次当前注采井网技术不适宜低渗透油藏开发。第三、低渗透油藏井况问题突出,造成注采井网恶化。第四,水驱动用程度低,注采剖面调整难度大。第五是注水系统配套能力弱,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第六,现有油藏开采技术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开发,无法实现高效开采。第七,现有开采技术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制定技术指标脱离实际,影响油田行业的整体发展。 2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对策 2.1 完善注采井网 在对低渗透油藏开采初期,技术人员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进行研究,为杜绝因井距过大、油井供液差、注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局部井区井网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井网部署。具体实际工作中,除应根据各油藏板块实际特点进行实际生产外,还应对井网部署进行相应调整,以实现高效开采的目的。 2.2 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是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基础,利用老井侧钻、钻加密井是剩余油挖潜的基本措施,对因套管变形,停抽的井实施侧钻,探低部位含油饱和度,对于下一步在高部位钻水平井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完善注水系统,结合降压增注措施满足地质需求 完善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可采用高低压水井分注,组合压力相近的高压井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2.泵的工作原理.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10型,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 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90%以上,其中 有杆泵占机采井的90%以上。全 国产液量的60%、产油量的75% 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一般将利用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进行驱动的抽油设备统称为有杆抽油设备(井数多规 模大);凡是不用抽油杆柱传递能量,而是利用电缆或高压液体传递能量的抽油设备统称为无杆抽油设备。利用抽油杆柱旋转运动的井下螺杆泵装置虽然也有抽油杆,但习惯上将其列 入无杆抽油设备。本章主要介绍潜油电泵、螺杆泵、水力射流泵和水力活塞泵抽油装置、采油及工艺设计方法。 第一节潜油电泵采油 潜油电泵(ESP,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全称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或电潜泵, 是将电动机和多级离心泵一起下入油井液面以下的采油设备。主要特点是排液量大、自动化 程度高,目前广泛应用于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 一、潜油电泵采油系统 如图4-1所示,潜油电泵采油系统主要由电机、保护器、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电缆、接线盒、控制屏和变压器等部件组成。除了上述基本部件外,还可选用一些附属部件,如单流阀、泄油阀、扶正器、井下压力测量仪表和变速驱动装置等。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地 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电缆将电能输送给井下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叶轮旋转,将电 能转换为机械能,把井液举升到地面。 小闻电轨 图4-1典型潜油电泵采油系统 1. 潜油电泵系统部件 1) 电机 电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转动。井下电机一般为两极三相鼠笼感应电机,工作原理与地面电 机相同,在60Hz时的转速为3500rpm(r/min),目前电机的功率范围为 5.5-735kW,根据实 际需要电机可以采用几级串联达到特定的功率。电机内充满电机油,用于润滑和导热,运行

电机产生的热量由电机油通过电机外壳传给井液,井液将热量带走冷却电机,因此电机必须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篇一: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9 月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

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 (1) 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 (2)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 (2) 泵的工作原理............................................................... . (5)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技术手册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 技术手册及操作手册 一、技术手册 根据5873.1-93、5873.2-93标准和油井产能预测及生产或试油情况,结合有杆泵工艺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一)下泵深度计算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计算有杆抽油泵下泵深度: (1) (2) )1(w o w w l f f -+=ρρρ (3) 式中:—下泵深度,m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流压,; —井液初期含水率,f ; ρl —井液密度,3 ρw —水密度, 3 ,一般取1.0 ρ o —地面原油密度, 3 γl —井液重度, 3;(γρl ×9800) —生产油气比,m 33; —饱和压力,;—泵挂深处压力,; —标准状况压力,取101×103; t —泵挂深处井温,℃; β—要求的泵充满程度,无因次小数,取0.4~0.6。 以上公式中,油气比对下泵深度影响较大。 参考计算结果,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可对泵深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二)有杆泵抽汲参数优选 根据《采油工程手册》推荐方法对抽油参数进行优选。为减轻抽油杆柱的疲劳,减少弹性变形影响和冲程损失,原则上按抽油机最大冲程来初选冲程。用加速度因子(C )计算初选冲数(n ),冲数由下 l s wf p p p H L γ--=293 /)273)(1()1/1(293 /)273)(1(t f p R p t f p p R p w sc tp b w b sc tp s +-+-+-=β

式计算: (4) 在选择冲程和冲数时一般要保证C< 0.225。根据“长冲程、低冲次、合理泵挂、较高泵效”的原则,结合油田试采生产情况或生产实践经验,优选抽汲参数。 常规情况下以最大冲程、中等冲次为原则,对稠油或较深泵挂井,应以最大冲程、较低冲次计算得出。 最大冲程常用的为4.8、3.2、2.7、2.1,要结合抽油机类型定。 (三)初期泵径计算及泵型选择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由下式计算泵径: (5) 式中:D —泵径,m ; —初期日产油量,; S —冲程,m ; n —冲数,1; ρl —井液密度,3 —初期含水率,f , η—泵效,无因次小数,一般取0.6~0.7。 根据油藏工程部署和产能预测,根据公式(5)结果确定泵径。泵径要与下泵深度结合考虑。表1给出各种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主要考虑冲程损失及杆强度)。 表1 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统计表 (四)抽油杆柱设计 抽油杆柱设计按各级抽油杆顶部最大应力相等原则设计。根据5873.1-93和5873.2-93标准,结合油田有杆泵采油实践经验: 按抽油杆大小一般来说:二级抽油杆的组合为25、22;22、19;19、16三种,三级抽油杆组合为25、22、19;22、19、16两种组合。 按泵的大小一般来说:φ56(57)及以下泵的抽油杆选择三级组合杆,φ70及以上泵选择二级组合。 视泵下深度及抽油杆顶部应力大小最后确定抽油杆组合。 l o Sn fw q D ηρ)1(02974 .0-=1790 ?= s c n

有杆泵采油

.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 2.泵的工作原理 .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 10 型, 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 90%以上,其 中有杆泵占机采井的 90%以上。 全国产液量的 60%、产油量的 75%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