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艺术概论复习要点

考研艺术概论复习要点

考研艺术概论复习要点
考研艺术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2.《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5.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6.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又给艺术实践以指导。

第一章

1.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2.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3.所谓上层建筑,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其措施;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4.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最终决定艺术发展的是经济。)

5.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作用于经济基础。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如元代倪云林、清初朱耷等人,他们虽然表面上画的是山水、花鸟,但隐藏在画面后的政治倾向性却是显而易见的。

6.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②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映经济基础。例如中国的青铜艺术,不可能出现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朝也不发达,只有在奴隶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商、周时期才达到“鼎盛”。又如“扬州画派”之所以产生在扬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扬州地区经济繁荣,有较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7.艺术在社会中的位臵是远离经济基础。

8.艺术与道德的关系:①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②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③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例如:《画赞》中曾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和《女史箴图》、李唐的《采薇图》等历代绘画作品,都是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

9.艺术与宗教的关系:①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

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

10.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一定的美学观是一定的世界观的一部分。

11.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①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②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1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13.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坚持从外物到精神、从现实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包括艺术现象在内的一切精神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依据的就是唯物主义反映论。

1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认识。

15.所谓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16.“扬州画派”的产生说明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17.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8.艺术形象的特征有: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9.“画者,画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实为华。”说明的是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20.所谓“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21.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22.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一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2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①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②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③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24.艺术典型与一般的艺术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

25.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的表现。

26.艺术与美的关系有:①艺术反映现实美②艺术创造艺术美③艺术是审美对象27.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28.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29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①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②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30.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31.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①实践性与主体性②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③形象性④形式美与形式感⑤创造性⑥情感性。

32.罗丹的雕刻《欧米哀尔》反映了艺术美。

33.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反映了艺术的创造性。

34.如何理解“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先生说的,他主要是说要反对因袭摹仿,提倡创造。任何艺术都应是独特的审美创造,每一件作品都应是新颖的,既不雷同他人,也不重复自己。因为作品所表现的是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认识和独特的审美个性,作品的风格样式也应是他在审美实践中独特的发现和创造。就创作主体而言,他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实践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某一阶段,他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应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

第二章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类:①空间艺术②时间艺术③时空艺术。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类:①视觉艺术②听觉艺术③视听艺术④想象艺术。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类:①造型艺术②表演艺术③语言艺术④综合艺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

4.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它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和书法、篆刻。

5.美术的主要特征有:造型性和静止性。

6.美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又具有静止性、瞬间性和永固性,这六个特点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造型性和静止性。

7.造型是美术的基本手段,也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体,中国古代画论中谓之“象形”。

8.美术的主要类型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

9.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10.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11.绘画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许多品种,其中主要的是油画、水墨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

12.版画是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

13.壁画是指绘制在建筑物内外墙壁和天顶上的作品。

14.雕塑的特点有:①雕塑是最具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②雕塑的题材,只适合于可以通过静态形体来表现的内容。③雕塑形象具有单纯性。④雕塑还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

15.雕塑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

16.实用与美观相统一,是工艺美术追求的一般标准。

17.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

18.书法的艺术特征有两点:①抽象性②形与意的结合。

19.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

20.音乐的两个地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21.音乐艺术的褓是乐曲,乐曲由旋律、节奏和调式、曲式、和声、复调等要素构成。旋律也称曲调,是音乐的最有表现力的因素。

22.节奏是组织音响的必要手段,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

23.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有:①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②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③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24.音乐的类型划分有,如果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为器乐和声乐;如果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独奏、齐奏、重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和独唱、重唱、合唱、歌剧等。

25.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6.舞蹈的主要特征有:①动作性②抒情性③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27.舞蹈动作的标准有:①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②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③舞蹈动作要讲究形式美④舞蹈动作要注重风格。

28.人们赞誉舞蹈为“美的化身”。

29.舞蹈之所以要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共同点②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③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

30.舞蹈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划分,按体裁划分,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中国古典舞在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完整体系。

31.芭蕾舞起源于欧洲民间,十五世纪进入意大利宫廷,十六世纪在法国宫廷得到发展。

32.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

33.通常认为戏剧有四个要素,即演员、导演、剧本和舞台美术。

34.戏剧的根本性的特征有: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35.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

36.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

37.戏剧类型的划分,传统的观点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在现代以题材为标准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童话剧等。

38.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喜剧源于古代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

39.摄影的主要特征有:造型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

40.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摄影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纪实性是摄影的巨大优势。

41.影调主要指黑白摄影的明暗层次。

42.摄影艺术的类型,一般按题材来划分,分为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等,按体裁来划分有:独幅照片、成组照片、连续照片和剪辑照片等。

43.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有:①运动的画面语言②声画结合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④追求逼真。

44.电影与电视主要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

45.电影的主要类型,按传统说法是四大片种,即故事片、美术片、科学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

46.动画片的英文译名是卡通片(cartoon)。

47.电视剧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艺术,电视剧首先是由英国广播公司播映的。48.电视剧的类型有:连续剧、系列剧、单本剧、短剧和小品等。

49.文学是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因此也称为语言艺术。根据文学形象的特性,文学也被人称为“想象艺术”。

50.文学的主要特征有:①形象塑造的间接性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51.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历来存在“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三种方式。“二分法”分为韵文和散文,是中国古代的划分方式;“三分法”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是欧洲传统的划分方式;“四分法”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这是中国现代主要使用的方法。

52.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特点有:①节奏性②韵律性③注重抒情④高度凝练。诗歌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根据语言格式的不同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史诗、颂诗、爱情诗、讽刺诗、风景诗等。

53.散文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手法灵活是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不尚虚构”是散文的特点。

54.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①空间与实体统一②艺术与技术结合③风格性与象征性。55.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有:①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②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③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56.园林与建筑的密切联系有:①园林与建筑都是人类为改造自身的生活环境所进

行的创造,是一定意义上的环境艺术,都是在地面上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可移动。

②园林中的建筑,以造景为宗旨,供人观赏、游览和休息。③园林附属于建筑,是两者相结合的另一种形式。

57.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融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58.《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

59.“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的是音乐。

60.中国传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吸收与借鉴。61.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性格悲剧。

62.《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代表作。

63.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反映了美术的静止性。

64.被称为“从小匙到大城市”的艺术类型是现代工业设计。

65.“包豪斯”出现在20世纪的德国。

66..《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冼星海。

第三章

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有: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

2.游戏与艺术的区别有:①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广泛而深刻。②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③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④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不喜欢游戏。

3.巫术说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4.在艺术发生的诸多理论中,劳动说受到了众多美学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重视。

5.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6.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7.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有:①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又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③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8.造型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

9.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①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所决定的。②高度的写实性。这也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所决定的。高度逼真的造型艺术的产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确的观察能力,二是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

10.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原始舞蹈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所谓模仿式舞蹈就是对于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它根源于狩猎生活。所谓操练式舞蹈是祈祷、巫术热烈而隆重的仪式。

11.舞蹈根源于巫术,巫术根源于狩猎生活,所以巫术舞蹈归根到底根源于狩猎生活。

12.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混沌性。

13.原始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①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②“准艺术”的发生③“准艺术”的繁荣④“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14.为什么说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呢:①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②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③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④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15.所谓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就是“准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的发展的过程。

16.“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人体装饰是“准艺术”的最初表现。“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

17.艺术发展的他律性,说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18.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几条:①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②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③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④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⑤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9.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③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0.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有: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③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21.艺术与哲学的不同有:①它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不同: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②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③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影响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哲学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影响社会生活。

22.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②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23.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②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③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24.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①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②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③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25.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

26.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27.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有:①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②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③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28.“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可以用来说明艺术中的革新现象。29.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30.世界艺术的特征有:①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②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③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31.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有:①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②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③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32.艺术起源的游戏说最早是由席勒提出的。

第四章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2.所谓变量因素,是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

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被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

4.所谓艺术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5.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有: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②深厚的文化素养③丰富的生活积累④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⑤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6.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②姊妹艺术文化③专业文化。

7.独特的艺术思维能力主要包括:①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③独特的记忆力。

8.所谓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9.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10.古希腊人称文艺女神缪斯姐妹为“记忆的女儿”。

11.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2.所谓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13.所谓艺术创作活动,就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做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

14.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15.生活体验就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生活体验可人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16.所谓艺术创作准备,就是进行两个方面的准备:①充分准备创作的素材②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引发的创作初衷。

17.积累素材即积累生活表象的途径有两种:①直接经验②间接经验。

18.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

19.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20.艺术构思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①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②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21.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有三类是主要的:①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②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③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22.典型化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23.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4.艺术语言是进行审美认识、艺术思维和意象物化的直接现实。

25.艺术语言符号的运用究意有哪些活动规律可循呢:①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律②艺术语言和艺术思维的互彰律③内部艺术语言和外部艺术语言转化律④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言的同一律⑤诸种艺术语言交递运用律。26.所谓意识,就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它是人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和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达到一定目的的自觉心理。

27.所谓无意识,就是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

28.无意识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类型:①误差无意识②病患无意识③梦幻无意识④本能无意识⑤习惯无意识⑥集体无意识。

29.习惯无意识是一切无意识中最高级最重要最富有熟练性和创造性作用的一种心理活动。

30.试述集体无意识在艺术中的作用:集体无意识在艺术家身上体现得是十分突出的。因为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的知识经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和继承得最多,

其中对集体无意识的继承自然也是相当丰富的。每个艺术家的头脑中所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就包含着文化历史所遗留下来的。艺术家正是靠这种艺术心理定势和文化素养的支撑,才能产生创作冲动,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或韵味的艺术作品。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对他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所积淀起来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得更充分。

31.所谓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起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而产生的顿悟。

32.灵感的主要特征就是它在无意中触机,突然在瞬间产生顿悟。

33.灵感可分为两种:①在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②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34.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35.形象思维具有五个主要特征:①形象性②想象性③情感性④艺术个性⑤审美性。36.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

37.形象思维是运用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和易形意象四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的。

38.运用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和易形意象四个思维形式进行形象思维,必须遵循和谐律、融合律和理想律三条基本规律。

39.理想律是形象思维逻辑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规律。

40.艺术意象理想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41.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42.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43.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创作方法之一。

44.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①艺术描绘的客观性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③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5.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46.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

47.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48.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下面两个基本条件:①要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②艺术家们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以至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49.艺术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

50.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51.艺术思潮具有两个特征:①新的艺术思想②群体性潮流。

第五章

1.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①外在的物质形式②内在的精神内容。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所包含的因素可概括为:主题、题材、结构、艺术语言、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4.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①艺术作品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②艺术作品用于人的是精神③艺术作品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5.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7.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广义的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狭义的是指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8.题材与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素材是题材的基础,在各门类艺术的创作之前都不会放弃素材的积累这一重要环节。

9.针对题材的作用和价值,在艺术理论中曾有过两种著名的观点:“题材无差别论”和“题材决定论”。

10.“主题”一词始创于德国,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性的核心乐段。11.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①作品的题材②作者的思想感情。

12.作品的主题往往被称为作品的灵魂,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13.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即我国文论中的情与理。情与理是构成作品的内容的重要因素。

14.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及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15.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是由乐曲中的很“活跃”的能发挥作用的旋律,即被动动机的旋律发展而形成的。

16.主题是作品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作品的核心。

17.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18.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结构的重要特征就是围绕主题来组织、构架材料。

19.在美术理论中称美术作品的结构为“布局”、“构图”、“经营位臵”、等。20.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要素有重复、对比、层递发展、对称均衡等。

21.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22.艺术语言的重要特征有:感性的、表象性的和情感化的等。

23.艺术语言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①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②审美的功能。

24.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

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在已经完成的具体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25.艺术作品的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26.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第二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第三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

27.艺术作品中的意蕴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感性的、具体的②多义的③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28.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艺术效果。29.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

30.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31.格调与风格的关系:格调与风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二者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基于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多指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艺术格调统一起来,才会产生优秀的作品。

32.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33.如何理解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34.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35.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36.艺术美的根源: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而创造的第二现实的美。

37.创造艺术美有哪些条件?首先,美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其内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其次,要使艺术作品成为优秀的、具有艺术美的作品,就要努力创造出健康向上的意境、风格以主格调。

38.真是艺术美的基础,善是艺术美的前提。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40.艺术美的特征有:①艺术美高于现实美②创造性③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41.“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这句话是黑

格尔说的。

第六章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2.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活动方式。

3.为什么说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占有重要的地位?①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②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③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

4.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5.伊加登把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六个层次,依次为:①语言现象层②语义单位层③表现的客体层④图式化层面⑤思想观点层⑥形而上性质层。

6.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四层:①物质材料层②形式结构层③客体所指含义层④意义与意味的集合层。

7.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

8.“艺术世界”的性质有:①中介性②接受性③主动性④制度性与惯例性。

9.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的关系:①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②艺术批评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③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10.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

11.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①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②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③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12.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①准备阶段:定向与期待、审美态度的形成②初级阶段:知觉——完形与弥散、知觉——错觉、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③高级阶段:理解、体验、回味。

13.“差异原理”,是指艺术作品不管它在形象方面怎样接近日常生活中的原型,都会因艺术种类的不同而在不同的方面对其有所偏离,从而构成了艺术作品与现实原型之间的差异。

14.共鸣:指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15.共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16.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种: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7.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18.艺术的认识功能,是指艺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欣赏者可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来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19.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三者是一个辩证统

一的关系,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艺术的认识功能,总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艺术的审美作用又都包容着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作用来完成;审美作用同样也是艺术对人们起到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20.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有:①“寓教于乐”②潜移默化。

21.“寓教于乐”最早是由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来的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上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更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艺术概论考研 论述题

●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1)社会批评;(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5)读者批评。 ●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 (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

艺术概论(00504)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doc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

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2017考研艺术概论真题及下一年复习指导

2017考研艺术概论真题及下一年复习指导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2017考研真题整体分析 今年的艺术概论各位朋友们在看到试卷的时候不知有何感想?普遍来看,各大高校还是保持往常的出题风格,这也是老师曾经在基础课、强化课上反复强调的问题:以教材为主(王宏建和彭吉象)。同时也印证了一个道理,艺术概论这门学科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很多看似比较枯燥或生涩的理论,但通常都是“概括大意、点到为止”,不会过于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对于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给出的建议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重点内容以背诵为主。因为从各大高校历年考研真题来看,书中出现的、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仍旧以高频考点的姿态原封不动出现或者稍微换一个角度进行提问。 二、艺术概论出题方向及解决方案 就今年的真题来看,艺术概论的考察形式大部分仍旧演习两种,一种是单独出题,艺术概论是艺术概论、艺术史是艺术史。另一种情况就是中美史一张卷子考察。 也有一种是把艺术史里的内容不动声色地混入艺术概论当中,这类考察的形式还是占少数,因为根据学科特征来看,文学史、美术史、也包括美学,这类频繁出现理论学说的艺术门类比较容易采取这种考察的形式。比如清华美院、艺术研究院、上海师范等。 考试试卷总体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高频考点、艺术史与艺术概论的交叉内容、自由发挥的主观题以及时下热点。 1、教材中的高频考点是基础 就我前几日在考前3小时上曾经带着同学们快速浏览了一边重点考点内容。无一例外,提及考点全部命中:艺术语言、主题、结构、意境、艺术欣赏、灵感、情感的作用、艺术家的基本素养、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起源的几大学说、艺术创作过程、自律性与他律性……等等书中出现的重点内容占据艺术概论试卷的不少篇幅,比重虽各大高校皆有不同,但在主观题的部分都会有所涉及。根据2016年考研真题反馈,以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代表的、考察艺术概论的学校真题中,70%-90%以上出现的考题皆在艺术概论的不同阶段课程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讲述。西北师范、云南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东大学等艺术概论与艺术史结合出题的学校真题中,艺术概论部分80%的内容都为高频考点。 2、自由发挥的主观题与时下热点重在积累与答题思路 最令同学们头痛的应该就是书中没有出现的内容,这类题目通常让同学们摸不清头脑不知从何答起。这也是老师在真题分析、难点答疑的课程上一直让同学们多加训练的答题“思维”问题。不论教材中是否有出现过,试卷上出现的都是艺术史理论范畴内的内容,难度不高只是看起来比较陌生。这个时候,答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整个答案的行文是否流畅、是否有无跑题现象。 答题思路一旦确定,内容以基础理论和艺术史中的“案例”相结合,有理有据、规范严禁的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

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 孙美兰版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 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 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 (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 “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 “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二、简答题 1、对舞蹈的起源有各种学说: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 2、舞蹈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功能。 古代:舞以达欢;祭祀与祈祷;交流、交谊和择偶;健身、习武、象功;教育 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3、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2)、按表现形式

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合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 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

艺术概论专题讲解笔记总结

艺术概论专题讲解笔记总结 1,什么是学科?——学科应符合的基本条件:1,有一批基本概念 2,这些概念的定义是明确的,逻辑是一贯的 3,按照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它的理论是普遍有效的 相关链接:学科的定义(百度定义):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 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 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3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在2011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年会议一致通过,将艺术学科独立成为艺术学门类,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从文学所属的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四个并列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艺术学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 ···················································2,注意区分概念——什么什么是某某&某某是怎样的 例如:什么是艺术概论(定义判断)&艺术概 论是怎样的(特征描述) 3,艺术与美术的历史与理论表述

历史与理论是两种表述方式(即史、论结合) 什么是作为概念的艺术?——“艺术”一词来源于古罗 马,原义指“人工技艺”(包含面较 广,相对于“自然造化”);中国古代 也有“百工技艺”的说法,与西方古 代类似 “术”本身就反映出其原始意义是指 功用性;最早的审美意识是人出自于 满足自我需求的需要 在我国它作为专有名词是在新文化 运动之后。···················································4,艺术的形态和特征是怎样被描述的(分类) 对事物形态和特性的描述,是理论表述的最主要方面 相关链接: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特性是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国的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最基本的理论意识形态包括分类的思维形态(分类是

彭吉象艺术概论笔记(艺术硕士考研精品资料)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 ——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 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 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 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 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

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第二十二章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 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十六章(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 系。 第二十七章(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第二十八章(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 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 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十九章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第三十章(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新编艺术概论 第一讲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论》 ?提及艺术,通常我们会想到美术、音乐、以及舞蹈、戏剧等等。然而,以艺术为后缀或将艺术作为定语的词汇要丰富广泛得多。 ?比如时装艺术、摄影艺术、美容艺术、烹饪艺术、社交艺术、谈话艺术、园林艺术、茶艺,艺术设计、艺术体操、艺术人生等。 ?艺术的概念也由此变得不确定起来,外延变得如此之大的艺术,其内涵是更加丰富、深化了呢,还是被含混、瓦解了呢? ?传统实用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尤以设计艺术为突出表现,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空前地需要“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的时代。 ?近百年来,一方面传统艺术不断革新、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艺术不断涌现、迅疾扩张,不停地拓展自己的疆域,构建着新的艺术版图。 ? 一、艺术的字义寻解 ?“艺” 古文字为“兿”,本字为“埶”,是一个跪着的人双手扶着一棵草木状的植物或一只手撒种的形象。 ?《说文》:埶,种也。明确指出艺术的“种植”意味。 ?这个含意耐人寻味 ?首先,将艺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艺术是人的一种生产劳动 ?其次,艺术是人类的一门技艺,须具有专门的技术、技能 ?三是指出了艺术培植(种植)生命的特点,暗含了创造生命的意思。 ?在西方,早期艺术的概念也被界定为人类特有的技艺技能。英文“艺术”ART,其语源为希腊语techne、拉丁语ars,本义为“使自然界的事物适应人类生活用途的技能”。

德语为die Kunst,本义为技术、技艺,人工制品。 ? ?可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ART”还是“艺”,在其词源学上,皆指与农业耕种活动相关的技术与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这一认识后来逐渐产生了分化。 二、艺术的含义确认 ?艺术含义的确认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融入了特定文化背景的内涵。?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艺术”含义的历史形成: ?《周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此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精神性 ?“六艺”的显著特征在于突出了艺的非实用性,进而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儒家观点。 ?君子志于道,居于礼,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艺成为了完善君子人格的重要方式,也具有了更加道德化的内涵。 ?艺术划分为“完美的艺术”和“不完美的艺术”两类。 ?苏珊·朗格:亚里士多德“不由自主地采用了现代人还在沿袭的FINE ART这个笨拙的字眼,试图将艺术与非艺术做以区别”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西方艺术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在上古的泛艺术种类中挑选了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七种类型,将其纳入了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 ?这七种被选定的艺术,不仅符合中世纪神学所须的必要条件,更显示了西方历史传统崇尚理性、崇尚明晰的知识、确定的秩序的文化价值观,这与中国将艺术与礼仪、道德、人品、自然天性密切联系的文化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艺术含义的关键 ?其一,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觉的生命活动相一致的 ?其二,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由的创造活动相关联的,艺术本基于艺(精神化的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