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臭氧在体表多发性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臭氧在体表多发性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臭氧在体表多发性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臭氧在体表多发性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 其症状的缓解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常见的偏方有以下几种: 一用冰块在脂肪瘤的地方不停抹搽用不了多久脂肪瘤就会消失。 二用磁灸或磁铁贴在脂肪瘤处。 三用七个还未成熟的核桃,就是刚结果的那种青核桃,切成薄片泡入两斤蜂蜜中(因为青核桃的核桃皮里含有很多的单啉,此物质就有消除包块的作用),泡了七天之后,就每天喝两次这种蜂糖冲水,坚持下去,就能把身上的脂肪瘤消除。 脂肪瘤是体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脂肪瘤常呈局限性,有一层极薄的结缔组织包膜,内中即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被结缔组织间隔分开,常呈分叶状。 脂肪瘤有单发和多发性的,常见于四肢、胸、腹部皮下,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也有较大的,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之有轻度酸胀感或轻度疼痛,称之为痛性脂肪瘤。此外,尚有一种为对称性脂肪瘤,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特点,好发于颈、肩、肘、臂处。颈部体积较大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肘和臂处脂肪瘤当写作和坐位时有被动的挤压疼痛等。脂肪瘤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血管病、淋巴管病、神经纤维瘤等相鉴别。 在治疗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也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尚无法根治。近年来,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不留显著瘢痕。当然,这也是局部治疗。 中医称为“肉瘤”,认为发病与脾脏有关。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虑过度,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而为肿;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伤脾气,脾失健运之职,痰湿内生,聚结于肌肉消薄之处而发病。 治疗: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3、白术10克、云苓15克、浙贝12克、桔梗12克、夏枯草18克、昆布15克、陈皮6克、枇杷叶12克、当归10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淮山18克、薏苡仁18克功能主治: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莪术12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神曲15广藿香10 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对于脂肪瘤的治疗不建议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治疗会出现越切越多的局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另外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还可以采用偏方进行辅助治疗。 虽然有的医院说用药物也可以治疗,但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伤害,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那种药物可以彻底的治疗,还是到好点的医院检查清楚后动一下手术,这样根治后也不用在担心。

多形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定义多形性脂肪肉瘤是包含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的多形性高度恶性肉瘤。没有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或其他方向分化(恶性间叶瘤)的区域。ICD-O编码 8854/3 流行病学多形性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中最少见的亚型,大约占所有脂肪肉瘤的5%[101],而占所有多形性肉瘤的20%[675].大部分发生在较大年龄(>50岁),男女发病相等。累及部位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发生于四肢(下肢>上肢),躯干和腹膜后次之,也可偶见于纵隔、睾丸旁区、头皮、腹/盆腔和眼眶[290, 489,548, 1139, 1445, 1609].尽管大部分都发生在深部软组织,但还有少数发生于皮下和真皮的多形性脂肪肉瘤报道。临床特征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硬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侵袭性的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达到40-50%[548, 1445, 2332].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1445],肺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548].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深部软组织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侵袭性,这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划分出来。大体检查大体上,肿瘤通常是质硬的多结节病变,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在许多病例中粘液样区域和坏死比较显著。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平均直径超过10cm. 组织病理学组织学上,既有境界清楚的病例,也有无包膜、境界不清或浸润性的病例,在高度恶性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背景上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肿瘤大部分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梭形或小圆细胞簇以及多核巨细胞(与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混合组成,也可见到多形性多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核奇异形、浓染呈扇贝样。在某些病例中只有散在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而有些病例成片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比较明显。经常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见到嗜酸性玻璃样小滴或小体,这可能是溶酶体结构。很少见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在有些病例中具有多形性肉瘤特征的区域,其形态介于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之间。最近报道的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主要由实性片状聚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有突出的核仁,细胞由具有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间隔分隔,在肿瘤中至少局部有脂源性分化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上皮样亚型的核分裂比例较高,大部分各种形态学上的亚型病例中都可以见到肿瘤坏死区。最近还有小圆细胞亚型的报道,主要包含多形性脂肪母细胞和小圆细胞,这种亚型实际上难以与圆形细胞亚型区别。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脂源性分化方向不很明确,但S-100蛋白在不到50%的病例中表达。有些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中可见局灶性上皮标记的表达,这是很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超微结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肿瘤细胞包含丰富的融合脂滴、大量的胞浆细胞器和周围的胞膜。遗传学细胞遗传学1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的核型数据显示其具有染色体数增多和复杂的结构重排。这些复杂的改变包括数量不定的标志染色体、非克隆性改变、多倍体和细胞间的异质性等,使特异性重排的检测变得困难。在11例中有6例存在环状染色体、巨大染色体和双微染色体。与高分化脂肪肉瘤相比,多形性脂肪肉瘤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其他多形性肉瘤更接近,分子遗传学与高分化脂肪肉瘤相比,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并非总是出现12q14-15区和MDM2基因的扩增。有两例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后发现有一定数量的不同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而没有12q14-15的扩增。MDM2的扩增出现在1/3的病例中,与环状染色体的出现有关。在9例中有4例出现TP53的改变,有外显子7、8的突变和杂合性缺失;所有这4例都没有MDM2的扩增。预后因素尽管没有单一可靠的形态学因素来预测预后,但肿瘤的深度和大小、核分裂超过20/10HPF和出现肿瘤坏死区都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其症状的缓解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常见的偏方有以下几种:一用冰块在脂肪瘤的地方不停抹搽用不了多 久脂肪瘤就会消失。二用磁灸或磁铁贴在脂肪瘤处。三用七个还未成熟的核桃,就是刚结果的那种青核桃,切成薄片泡入两斤蜂 蜜中(因为青核桃的核桃皮里含有很多的单啉,此物质就有消除包块 的作用),泡了七天之后,就每天喝两次这种蜂糖冲水,坚持下去, 就能把身上的脂肪瘤消除。脂肪瘤是体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 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脂肪瘤常呈局 限性,有一层极薄的结缔组织包膜,内中即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被 结缔组织间隔分开,常呈分叶状。脂肪瘤有单发和多发性的,常见于四肢、胸、腹部皮下,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也有较大的,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之有轻度酸胀感或轻度疼痛,称之为痛性脂肪瘤。此外,尚有一种为对称性脂肪瘤,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特点,好发 于颈、肩、肘、臂处。颈部体积较大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肘和 臂处脂肪瘤当写作和坐位时有被动的挤压疼痛等。脂肪瘤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血管病、淋巴管病、神经纤维瘤等相鉴别。在治疗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

也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尚无法根治。近年来, 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 局部脂肪过多症,不留显着瘢痕。当然,这也是局部治疗。中医称为“肉瘤”,认为发病与脾脏有关。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 虑过度,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 而为肿;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伤脾气,脾失健运之职, 痰湿内生,聚结于肌肉消薄之处而发病。治疗: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 甘草6克,大枣7枚。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 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3、白术10克、云苓15克、浙贝12克、桔梗12克、夏枯草18克、昆布15克、陈皮 6克、枇杷叶12克、当归10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淮山18克、薏苡仁18克功能主治: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加减:(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莪术12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神曲15广藿香 10 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

脂肪瘤(县医院适用)

脂肪瘤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 一、脂肪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瘤(ICD-10:D17.101,D17.201,D17.305,D17.503,D17.504,D17.702,D17.718,D17.902)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软组织病损切除术,小肠病损切除术,大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86.3072,83.39017,45.33008,45.41001) 释义: (1)本路径适用于外科手术途径治疗脂肪瘤患者。对于浅表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患者,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腹盆腔脂肪瘤,则可能行部分肠段甚至联合脏器切除术。 ⑵对于病变性质尚不明确的患者,在病变切除后,标本送作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腹部外科学》(教育部教材委员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格检查:四肢及躯干皮下肿物,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肿瘤质软、界限清楚。肿瘤位于肌肉间深部组织的可见局限性隆起,肌肉收缩时可触及肿块。位于小肠及结直肠壁粘膜下或浆膜下的肿瘤体征不明显。位于腹膜后及肠系膜内肿瘤较大者可触及腹部质软肿物。 2.临床症状:肿瘤较小时常无临床自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局部疼痛,肿瘤较大可伴有局部不适,部分肿瘤临近关节部位偶可伴有活动受限;部分肠周肿瘤可导致腹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腹盆腔内的病灶往往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提示局部脂肪样改变,质地均匀,界限清楚。 4.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下黄色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可见肠壁内低回声病变,质地均匀,界限清楚。 5.病理检查:完整切除活检可明确作出病理诊断。 释义: (1)浅表皮下脂肪瘤或深部肌间脂肪瘤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单发脂肪瘤多位于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颈部,常呈椭圆形,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多发脂肪瘤多成对称性,质地

病理学理论指导:多形性脂肪肉瘤

定义 多形性脂肪肉瘤是包含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的多形性高度恶性肉瘤。没有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或其他方向分化(恶性间叶瘤)的区域。 ICD-O编码 8854/3 流行病学 多形性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中最少见的亚型,大约占所有脂肪肉瘤的5%[101],而占所有多形性肉瘤的20%[675].大部分发生在较大年龄(>50岁),男女发病相等。 累及部位 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发生于四肢(下肢>上肢),躯干和腹膜后次之,也可偶见于纵隔、睾丸旁区、头皮、腹/盆腔和眼眶[290, 489, 548, 1139, 1445, 1609].尽管大部分都发生在深部软组织,但还有少数发生于皮下和真皮的多形性脂肪肉瘤报道。 临床特征 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硬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侵袭性的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达到40-50%[548, 1445, 2332].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1445],肺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548].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深部软组织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侵袭性,这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划分出来。 大体检查 大体上,肿瘤通常是质硬的多结节病变,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在许多病例中粘液样区域和坏死比较显著。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平均直径超过10cm. 组织病理学 组织学上,既有境界清楚的病例,也有无包膜、境界不清或浸润性的病例,在高度恶性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背景上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肿瘤大部分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梭形或小圆细胞簇以及多核巨细胞(与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混合组成,也可见到多形性多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核奇异形、浓染呈扇贝样。在某些病例中只有散在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而有些病例成片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比较明显。经常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见到嗜酸性玻璃样小滴或小体,这可能是溶酶体结构。很少见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在有些病例中具有多形性肉瘤特征的区域,其形态介于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之间。最近报道的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主要由实性片状聚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有突出的核仁,细胞由具有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间隔分隔,在肿瘤中至少局部有脂源性分化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上皮样亚型的核分裂比例较高,大部分各种形态学上的亚型病例中都可以见到肿瘤坏死区。最近还有小圆细胞亚型的报道,主要包含多形性脂肪母细胞和小圆细胞,这种亚型实际上难以与圆形细胞亚型区别。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脂源性分化方向不很明确,但S-100蛋白在不到50%的病例中表达。有些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中可见局灶性上皮标记的表达,这是很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超微结构 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肿瘤细胞包含丰富的融合脂滴、大量的胞浆细胞器和周围的胞膜。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1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的核型数据显示其具有染色体数增多和复杂的结构重排。这些复杂的改变包括数量不定的标志染色体、非克隆性改变、多倍体和细胞间的异质性等,使特异性重排的检测变得困难。在11例中有6例存在环状染色体、巨大染色体和双微染色体。与高分

脂肪瘤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9532585.html,/ 脂肪瘤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专家说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皮下脂肪组织,脂肪瘤生长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接触瘤体质地柔软而且境界清楚,那么在临床上脂肪瘤需要做的化验检查是什么呢?专家说主要以B超检查、染色体检查以及细胞病理检查为主,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脂肪瘤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切面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2.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3.染色体检查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示本病与12q、6p和13q染色体异常改变有关。 4、影像学检查: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可选择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检查等。 脂肪瘤需要做的化验检查是什么?以上介绍的是诊断脂肪瘤都要做哪些检查项目,专家说一旦被诊为脂肪瘤,大家不要担心,脂肪瘤直径小于一厘米不需要治疗,注意观察就可以了,如果脂肪瘤比较大,那么就要采取手术切除,以免给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9532585.html,/zhifangliu/2015/0727/228140.html

脂肪瘤,要不要手术切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9532585.html, 脂肪瘤,要不要手术切除? 作者: 来源:《科学养生》2010年第11期 邵先生因为爬山摔倒,手臂上擦出了一大片的伤口,经过多日的照顾,伤口终于愈合。但是几个月之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在之前受伤的部位,发现一颗软软的凸出物,按压时没有什么疼痛感,而且还会滑动,感觉就像是个肉丸子。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脂肪瘤,建议他做手术。可换了家医院,医生又告诉他不用切,只要不变化就不用管。邵先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其实,我们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类似患者来咨询,身体上长了脂肪瘤,不知会不会恶变,是不是需要手术切除。当然要先了解它可否病变,才能再做决定。 脂肪瘤是一种皮下肿块疾病,一般是因为脂肪细胞过度增生所造成,外观上看起来就是胖胖的一团小肉丸,外层覆有一层包膜,边缘完整、清楚、会滑动,常见生长于皮肤下的软组织层,好发于四肢或躯干等部位。有时候,也并不只局限生长于四肢,只要是有脂肪细胞的地方,包括内脏、从腹腔、肌肉、筋膜等,就可能发现脂肪瘤。 ●脂肪细胞过度增生造成 临床上较多的脂肪瘤病例,多是单颗生长,大小约为1公分,不过也有少数患者是由于遗传体质,而在身上长出许多颗的脂肪瘤,属于“多发性脂肪瘤”。 脂肪瘤是因为脂肪过度增生所导致,与肥胖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同时也与饮食油腻与否不相关。目前脂肪瘤真正发生原因尚未理清,部分患者是像邵先生一样因为外伤后,在愈合的情形下,也刺激了脂肪组织增生,而长出了脂肪瘤。另外,遗传也是一种可以解释脂肪瘤出现的原因,研究显示,有脂肪瘤的患者,多数都有家族史,尤其是多发性脂肪瘤,与遗传的关系更为密切。 ●脂肪瘤有单发和多发之分 脂肪瘤生长缓慢,大多对机体无严重不良影响,恶变者少见。它不是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才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生长迅速,瘤体较大,质地较硬。

下巴里面长疙瘩之皮下脂肪瘤的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下巴里面长疙瘩之皮下脂肪瘤的治疗 导语:或许很多人经常会在生活当中发现自己下巴里面长疙瘩,有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疼,有的时候甚至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才可以进行治疗,说到这里或许很 或许很多人经常会在生活当中发现自己下巴里面长疙瘩,有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疼,有的时候甚至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才可以进行治疗,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非常的陌生,为什么下巴里面的疙瘩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呢,其实,所谓下巴里面的疙瘩就是我们常见的,皮下脂肪瘤,这种疾病一般来说如果不采取手术的治疗话,疾病会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要想治疗皮下脂肪瘤一定要知道皮下脂肪瘤是如何形成的。脂肪瘤由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构成。 体表脂肪瘤主要来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多见于背部,臀部及四肢,为良性肿瘤。多发性脂肪瘤的瘤体较小,直径约1cm,诊断一般不需处理,单发较大脂肪瘤宜行手术切除。皮下脂肪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其他症状。多发性或单发较小瘤体,一般不需处理,较大者宜行手术切除。对于临床不能肯定是脂肪瘤,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无论肿块大小,都应积极切除,并作活检送病理检查。不同的症状表现,皮下脂肪瘤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皮下脂肪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如果为多发性的,比较顽固的,手术治疗是无法解除的,有的时候甚至采用手术治疗的话还会出现越治越重,越做越危险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出现在多发性脂肪瘤手术切除上,甚至在单发性皮下脂肪瘤的切除治疗方面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皮下脂肪瘤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以外皮下脂肪瘤患者还可以采用中医药来进行整体调节治疗,并且还要在治疗后期采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脂肪瘤病

定义脂肪瘤病是成熟脂肪组织的弥漫过度增生,有多种临床表现,可以累及身体的许多部位。ICD-O 编码 8850/0 同义词Madelung病,Launois-Bensaude综合征。流行病学弥漫性脂肪瘤病通常出现在2岁以下的个体,但成人也可以发生。盆腔脂肪瘤病最常见于黑人男性,发病年龄在9~80岁之间。对称性脂肪瘤病常见于地中海血统的中年男性。许多病人有肝病和过量摄入酒精的病史。在使用激素治疗或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过多的病人中可以出现类固醇性脂肪瘤病。在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AIDS病人中常见HIV 性脂肪代谢障碍,在其它形式的抗病毒治疗中也可以见到。累及部位弥漫性脂肪瘤病可以累及躯干、一个肢体的大部分、头颈、腹部、盆腔和肠道,可能与巨指/趾的发生有关。对称性脂肪瘤病中脂肪在身体上半部弥漫沉积,尤其是颈部。盆腔脂肪瘤病中膀胱和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弥漫过度增生。类固醇性脂肪瘤病中脂肪在面部、胸骨区和肩部(水牛肩)大量沉积。HIV性脂肪代谢障碍中有内脏脂肪沉积、乳腺肥大、宫颈脂肪垫形成、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也有面部和四肢脂肪消耗。临床特征在各种脂肪瘤病的病人中,脂肪在累及部位大量沉积,类似肿瘤病变。另外,在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中可以出现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在颈部脂肪弥漫沉积的病人可以出现喉部阻塞和腔静脉压迫。盆腔脂肪瘤病患者可以有尿频、会阴痛、便秘和腹背部疼痛,最后可能导致肠梗阻和肾积水。各种脂肪瘤病的影响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脂肪沉积范围和排除其它疾病。病原学脂肪瘤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很清楚。线粒体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对称性脂肪瘤病有关。HIV性脂肪代谢障碍和对称性脂肪瘤病十分相似,表明发病机理也可能是由HIV治疗药物引起的线粒体DNA损伤。大体检查各种形式的脂肪瘤病大体表现都相同。病变包括界限不清的黄色脂肪组织聚集,与正常脂肪外观相同,所不同的是累及部位和脂肪浸润弥漫程度。组织病理学所有不同类型的脂肪瘤病形态学特征都相同,包含呈小叶或片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有时可以浸润骨骼肌等其它结构。免疫表型和正常脂肪一样,脂肪组织Vimentin 和S-100阳性。超微结构与白色脂肪的特征相同。遗传学有报道该病与几种遗传性疾病相关,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预后因素所有特发性脂肪瘤病在手术后都有局部复发倾向。治疗方法是手术去除多余脂肪。颈部大量脂肪沉积有可能引起喉部阻塞导致死亡。类固醇性脂肪瘤病中的脂肪可以在激素水平下降后复原。已经有实验性药物(如重组生长激素)用于HIV性脂肪代谢障碍的治疗。

脂肪瘤的各种类型

脂肪瘤的各种类型 *导读: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出现恶变的几率比较低。根据脂肪瘤的数目、发作部位以及生长状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出现恶变的几率比较低。根据脂肪瘤的数目、发作部位以及生长状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数目——孤立性脂肪瘤和多发性脂肪瘤 脂肪瘤多数会出现在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也有可能出现在头部,一般会在皮下组织内或深层肌理中出现。形状呈扁圆形,边界清晰。如果边界不甚清晰,需要地方是脂肪瘤产生恶变。一般单个出现的脂肪瘤称为孤立性脂肪瘤,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现就叫做多发性脂肪瘤。 *部位——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根据脂肪瘤出现的不同部位,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种。皮下脂肪瘤呈扁平状,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主要出现在皮下组织中,表面的皮肤没有异状,发展一般比较缓慢,但数量庞多,可以多达几百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叫做错构瘤,主要指发生在各个器官的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多见于肾脏和肝脏内部,因此又称为肾错构瘤,肝错构瘤)。 *生长状况——三型二期 三型二期是临床医学上的分类法,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的有无、

病程时间的长短、伴发的相关疾病、脂肪瘤的生长速度、形状、位置、大小、并发症的不同作出区分。这种分类法主要是方便医生的治疗,是治疗更加准确和细化。 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因此患者无需过度担心,要抑制脂肪瘤继续发展,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拒绝酒精。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对抑制脂肪瘤有利的食物是香菇、木耳和芹菜,平时可以适当多吃。煮菜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烹调方法以清淡为主。

病理学理论指导: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白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软组织间叶性肿瘤。 ICD-O编码 8850/0 流行病学 普通脂肪瘤发生于很宽的年龄范围,但在40-60岁之间最常见,常见于较胖的病人[601].儿童脂肪瘤较少见。大约5%的病人有多发性脂肪瘤。 累及部位 普通脂肪瘤可以发生于皮下组织(表浅脂肪瘤)或深部软组织(深部脂肪瘤),甚至可以发生在骨表面(皮质旁脂肪瘤,parosteal lipoma)。深部脂肪瘤可以发生于骨骼肌纤维之内或之间,分别称为肌内脂肪瘤(intramuscular lipoma)和肌间脂肪瘤(intermuscular lipoma)。肌内脂肪瘤发生于中老年,可以累及躯干、头颈和上下肢的骨骼肌。肌间脂肪瘤最常发生于前腹壁的肌肉之间,与肌内脂肪瘤的发病年龄相似。所谓的树脂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绒毛状脂肪瘤样滑膜增生)的特征是脂肪浸润滑膜下结缔组织,可能是反应性增生。 临床特征 脂肪瘤通常是无痛性软组织包块,较大时压迫周围神经可能会引起疼痛。表浅脂肪瘤(<5cm)一般没有深部脂肪瘤大(>5cm)。树脂状脂肪瘤常见于成人,症状是受累关节逐渐肿胀。影像学显示脂肪瘤是同质性软组织包块,与皮下组织密度相同,经证实是脂肪浸润。可以见到细纤维条索,但没有在非典型脂肪瘤中多见。肌内脂肪瘤界限比较清楚,而树脂状脂肪瘤弥漫浸润滑膜。 病原学 未知,脂肪瘤在较胖的人中多见。 大体检查 大体上脂肪瘤边界清楚,切面黄色油脂样。不同类型之间外观基本相同。在骨脂肪瘤中(osteolipoma)可见到骨质,软骨脂肪瘤(chondrolipoma)中可见到灰色反光结节。肌内脂肪瘤和肌间脂肪瘤除有肌肉附着在肿瘤表面外没有其他特殊外观。在树脂状脂肪瘤中,全部滑膜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外观,切面黄色。 组织病理学 普通脂肪瘤由成熟脂肪小叶组成。肿瘤细胞与周围脂肪组织基本相同,在大小和形状上有轻微差别。脂肪瘤偶尔可以有骨形成区域(骨脂肪瘤)、软骨区域(软骨脂肪瘤)或明显粘液样变(粘液脂肪瘤)。肌内脂肪瘤可以与周围骨骼肌界限清楚,也可以呈浸润性生长并包裹萎缩的骨骼肌。树脂状脂肪瘤出现成熟脂肪细胞浸润滑膜下结缔组织,炎细胞浸润常见。 免疫组化 成熟脂肪组织表达Vimentin、S-100和leptin。 超微结构 脂肪瘤细胞中有大的单个脂滴将细胞核压迫在细胞边缘。可见到吞饮空泡,细胞周围可见外板。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脂肪瘤染色体分带分析很多。较大样本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畸变出现在55~75%的病例。在有异常的肿瘤中,有75%的肿瘤为平衡核型,其中超过50%的病例至少在一个克隆中发现有单个染色体异常。平均在6个肿瘤中可以发现1个克隆演变的征象。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罕见而且随机分布。染色体数偏离46的情况非常罕见。染色体改变的情况互不相同。但有三个细胞遗传学改变的亚类比较有特点:①最主要的亚类包括12q13-15畸变的肿瘤。 ②6q21-23有畸变的肿瘤。③缺失13q的一类肿瘤。有或无12q13-15畸变的肿瘤之间在年龄

祛脂平瘤疗法治疗脂肪瘤

脂肪瘤的表现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多无自觉症状。血管脂肪瘤为一特殊类型的脂肪瘤,以年轻人较为多见,好发于下肢,可自觉疼痛,触之亦有压痛。 脂肪瘤的形成 想知道自己为什会患上脂肪瘤,必须了解脂肪瘤是怎么形成的。了解了以后就要进行治疗,大多患者都是对脂肪瘤疾病不为重视,都知道有健康的身体,才不会让疾病缠身,指出,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必须有良好的生活规律。生活饮食都有了规律,大家就能够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许多人不了解脂肪瘤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我们就跟着北京海文医院一起来了解下。 脂肪瘤的病因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说脂肪瘤这种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经常吃动物肉、内脏、蛋黄以及无鳞鱼等含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这样新生许多的脂肪组织而无法被正常的排出体外导致在身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脂肪瘤。 脂肪瘤的形成跟人们情绪关系也是非常大的,如今社会和生活的各种压力压的人们都喘不过所,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的精神容易变得的抑郁、心情烦躁、发脾气以及压抑等,从而导致气血不畅、肝气郁结以及经脉不通等,致使正常的脂肪组织与体内的淤血交织在一起,慢慢便形成了肿瘤。 另外一些经常熬夜玩通宵、打麻将、唱K或者是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性也是过大的,从而导致影响肝脏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致使新生的脂肪组织和原有的脂肪组织无法正常排列,时间一长最终形成脂肪瘤。 脂肪瘤如何做好自我检查 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脂肪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 此类脂肪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 脂肪瘤质软有弹性(注意与较大的囊肿区别),有的可有假性波动感。脂肪瘤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见分叶形态。皮肤可出现“桔皮”状。脂肪瘤发展甚缓慢,大多对机体无严重不良影响,恶性变者甚少。 此外另有一类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脂肪瘤,常见于四肢、腰、腹部皮下。脂肪瘤大小及数目不定,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迫时疼痛,因而称为痛性脂肪瘤或多发性脂肪。 脂肪瘤危害具体的有哪些

多发性脂肪瘤

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快速导航 目 录 ?1疾病病因 ?2诊断方法 ?3常见症状 ?4护理措施 ?5护理调养 ?6食疗 ?哪些人是多发性脂肪瘤的易发人群? ?7预防措施 1疾病病因 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

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 2诊断方法 首先:要明白多发性脂肪瘤是脂肪代谢性疾病,所以这类肿瘤最易发生在身体富含脂肪的部位,比如肩,背,上臂和腹部等比较多见,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含脂肪比较多的部位。 其次:要看瘤体大小,多发性脂肪瘤往往大小不等,小的像黄豆一样大,大的可以重达20kg以上,数目和大小都不定。 再者:看瘤体的发展速度,多发性脂肪瘤属于体表类的良性肿瘤,因此发展非常缓慢。 最后:多发性脂肪瘤比较柔软而且富有弹性,边界比较清楚,手按压的时候会有稍微的疼痛感,呈”橘皮状“。 3常见症状 (1)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瘤体较小,质地较软,可有假囊性感。 (2) 多发性脂肪瘤以对称性分布全身各处,但以背部及四肢多见,小的象黄豆,偶可大如指尖,边缘清楚,可以推动,与皮肤有轻度粘连,压之疼痛。 (3)多发性脂肪瘤肿物空阔,指压更为明显,并伴有特殊的雀斑样痣和智力低下等有关症状。 4护理措施 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食疗秘方 中医按照多发性脂肪瘤的分型进行的食疗方法有: 气虚型多发性脂肪瘤: 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完整版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精编】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1皮下脂肪瘤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干金要方》。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为颈,肩,背,臀和乳房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 1 疾病简介皮下脂肪瘤(lipoma )是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2疾病分类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 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 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 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 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3发病原因皮下脂肪瘤指“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 无活性状态),皮下脂肪瘤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1] 4发病机制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

马德龙病 1 例

马德龙病 1 例 【关键词】马德龙病;脂肪瘤病;多重对称性;诊断与治疗 马德龙病(Madelung′s disease,MD)是1846年Brodie首次描述的罕见疾病[1]。MD也被称为多重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 symmetrical lipomatosis,MSL)、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和Launois-Bensaude综合征[2]。其特征在于皮下深、浅筋膜间隙中脂肪组织的进行性、过度和对称沉积[3]。MD的受累部位常为颈部、颈背、手臂和上背部,好发于那些长期酗酒的男性,该疾病通常伴有许多代谢紊乱[4]。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脂肪瘤是无痛的,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呼吸困难以及颈部活动受限,为了追求美观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最常见原因[5]。本文基于当前的文献资料,讨论了马德隆病的本质,病因学的多个方面,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目前使用的治疗仅限于手术切除所产生的病变或抽脂。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6年”于2019-05-05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2年前患者曾因突发家庭变故而开始大量饮酒,每日饮白酒约900mL,12年来从未间断。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物,当时约鸡蛋大小,无疼痛,6年来患者拒绝去医院诊疗,期间肿物逐渐增大,现经家属再三劝导,2019-05-05于济宁市第一人民院门诊就诊,体检示于左侧颈部可触及约30.0cm×10.0cm×5.0 cm大小肿物,

肿物质软,光滑,边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于右侧颈部可触及约25.0cm×10.0cm×5.0 cm大小肿物,肿物质软,光滑,边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图1A)。常规实验室检查血钾:2.71m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63.00U/L(参考值10-60U/L),患者血清总蛋白52.3g/L (参考值65-85g/L);白蛋白34.8g/L(参考值40-55g/L);球蛋白17.5g/L (参考值20-40g/L)。于我院行静脉补钾治疗,5天后复查血钾为 3.50mmol/L,停静脉补钾,改为口服氯化钾片补钾3天。慢性酒精中毒者γ谷氨酰转肽酶可明显升高,这与患者由长期大量饮酒史相符合。患者营养不良可能与患者长期酗酒后进食量较少有关。请我院营养科会诊建议:每日能量供给1800-2100kcal,增加患者饮食中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都累、瘦肉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5-85g。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双侧甲状腺腺体内未见明显肿块,颈部探查,未探及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双侧颈部皮下脂肪层增厚,部分呈结节样改变,较厚处约5.7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未探及血流信号。诊断意见:双侧皮下脂肪层异常堆积:马德龙病可考虑,请结合临床病史。颈部强化CT联合胸部CT综合表现: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颈部及双侧锁骨区、双侧背部及上纵膈可见大量脂肪(图1B、1C),CT值约-97HU,其分布相对对称,双肺结节灶(S-43、68、130;110),大者长径约5mm;纵膈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腹部彩超:酒精肝。诊断意见:颈部及双侧锁骨区、双侧背部及上纵膈大量脂肪,结合病史。马德龙病可能;双肺结节灶;双侧背部皮下结节;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多发钙化;脂肪肝。综合分析入院诊断为马德龙病。

(完整版)脂肪瘤介绍

脂肪瘤(lipoma)通常被认为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一种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瘤不导致直接的症状和并发症,诊断也无困难,因此对脂肪瘤性质的研究未能引起重视,进展较慢。脂肪瘤包括以下4种类型: 脂肪瘤--错钩瘤 ①通常最常见的脂肪瘤是普通的皮下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及少量间质组织组成,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表现为皮下或深部的质软肿块。 ②其他类型的特殊脂肪瘤。如血管脂肪瘤、肌肉脂肪瘤等,在临床或病理上与普通的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 ③异位脂肪瘤。此类可能是错构组织,在发生部位上与皮下脂肪瘤有所不同,如肌肉间脂肪瘤、血管肌肉脂肪瘤、神经纤维脂肪瘤等。 ④良性棕色脂肪瘤 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 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 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 内生,运化失调,即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治疗原则是:解热除湿,健脾和胃,软坚散结。 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经常生气的人。因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过治疗打通经脉,疏通经血,消散脂肪瘤。 三、经常熬夜,想问题过多的人。因为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这样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理阴阳平衡,软坚散结。

磁共振成像诊断胃脂肪瘤

患者,男,47岁,既往体健,上腹部疼痛1月余,疑为胆囊炎行 超声检查,超声结果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遂来我科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轴位平扫:胃窦部后壁黏膜下可见新月形异常信号影,T1WI、T2WI不压脂序列均呈高信号(图1、2),脂肪抑制序列病灶呈低信号(图3、4),证明瘤体为脂肪成分,冠状位T2WI不压脂序列更明确显示病灶位于黏膜下(图5)。 图1 T1WI轴位不压脂像:胃窦部后壁见一新月形高信号影,病灶边界清楚,大小约为2.3 cm×3.9 cm;图2 T2WI轴位不压脂像:胃窦 部病灶位置、信号、形态同图1; 图3 T1WI轴位压脂像:胃窦部后壁病灶呈低信号;图4 T2WI轴位压 脂像:胃窦部后壁病灶呈低信号;

图5 T2WI冠状位不压脂像:胃窦部后壁黏膜下见一新月形高信号影, 边界清楚(腔内型) 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6),大小约为2.3 cm×3.9 cm。为了更充分展示病灶,次日,患者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30min 后,患者上床饮水500ml,行胃MR水成像扫描,结果显示胃窦可见一椭圆形的“充盈缺损”影,边界清楚(图7)。根据病灶信号特点诊断为胃窦部黏膜下脂肪瘤。 图6 T1WI轴位压脂增强像:胃窦部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图7 胃部MR水成像:胃窦部见一椭圆形、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影

讨论 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进展缓慢,恶变极少,预后良好,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胃脂肪瘤可发生于胃体和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95%位于黏膜下层(腔内型),5~10%位于浆膜下层(腔外型),通常为单发。本例从胃的MR水成像证明属于腔内型。胃脂肪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与瘤体形态、大小及部位有关。胃窦部脂肪瘤越靠近幽门,越易影响胃排空,患者可出现上腹不适、疼痛、间歇性呕吐等症状。由于胃脂肪瘤多位于黏膜下,所以胃镜很难发现病变。 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信号、边界、大小及比邻关系,并能通过T1WI、T2WI像均显示病灶为高信号,压脂像为低信号,证明其瘤体性质。从而做出脂肪瘤的定性诊断。本例患者饮水后充分充盈胃腔,胃MR水成像可清楚显示胃窦部后壁处有一椭圆形“充盈缺损”影,更好地显示病灶全貌。MRI因为有脂肪抑制技术有助于定性诊断。胃单纯脂肪瘤为成熟脂肪组织,内缺乏血管,所以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本病例也符合这一特点。综上所述,MRI诊断胃脂肪瘤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准确的资料,并能明确诊断。 来源:宋瑞娟, 关长旭, 张芳,等. 磁共振成像诊断胃脂肪瘤一例[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 18(3):272-27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