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

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

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和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2007年6月18日~7月13日安排为期四周的集中教学实习,其目的与要求为: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图根导线测量、交会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经纬仪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二、实习任务与计划

1. 图根控制测量(包括选点、埋石、观测和计算);

三、实习组织

实习组织工作由实习队队长全面负责,每班配备2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每班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组5人左右,设组长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四、实习生职责

1. 实习生应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队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要求”、“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以及有关实验室规则。

2. 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出工、收工,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不做有损自身安全的事情。未经实习队和学校批准,不得缺勤、私自外出,不得组织、参与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活动,否则后果自负。

3. 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护群众,注意搞好与群众的关系,不得与群众吵骂、殴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

4. 自觉履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实习期间,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讲究卫生,生病及时治疗,保证身体健康。

6. 实习生应熟悉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熟练掌握作业程序,提高测量作业技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7. 实习期间,要特别注意测量仪器的安全,各组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仪器、工具。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按仪器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旋,并由记录员复查。否则,由此产生的仪器事故,由两人分担责任。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后以及迁站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注意过往行人、车辆,防止仪器翻倒。若发生仪器事故,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隐瞒不报,严禁私自拆卸仪器。

8. 观测数据必须直接记录在规定的手簿中,不得用其它纸张记录再行转抄。严禁擦拭、涂改数据,严禁伪造成果。在完成一项测量工作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好记录手簿和计算成果。

9. 实习期间,小组组长应切实负责,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切不可单独追求实习进度。

10. 实习中,应加强团结。小组内、各组之间、各班之间都应团结协作,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 实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2. 实习成绩评定主要依据:

(1)实习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爱护仪器工具情况。

(2)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作业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3)手簿、计算成果和成图质量,主要包括:手簿和各种计算表格是否完好无损,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手簿有无擦拭、涂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较差、闭合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地形图上各类地物、地形要素的精度及表示是否符合要求,文字说明注记是否规范等。

(4)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编写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等。

3. 在实习期间,学生如有下列情况,指导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理:

(1)实习中无论何种原因发生摔损仪器事故,其主要责任人的实习成绩降档次处理。

(2)实习在中凡违反实习纪律;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三分之一;发生打架事故;私自离校回家;未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抄袭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等,实习成绩均为不及格。

4. 必要时,实习指导教师可采用口试、笔试或仪器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六、测量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外业手簿纪录之要求

6.1测量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一般要求

1. 领取仪器时必须检查: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背带、提手是否牢固;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处的连接螺旋是否滑丝。要防止因脚架未架牢而摔坏仪器,或因脚架不稳而影响作业。

2. 打开仪器箱时应注意:仪器箱应平方在地面上或其它台面上才能开箱,不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观察仪器放置的位置和方向,以免用毕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而损坏仪器。

3. 自箱内取出仪器应注意:无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一定要先放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动装置、微动装置,甚至损坏仪轴系。自箱内取出时,应一手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扶住基座部分,轻拿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自箱内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等不洁之物进入仪器箱。还应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取仪器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的物镜、目镜,以免玷污而影响成像质量。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擦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学部分。

4. 架设仪器时应注意: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拧紧固定螺旋,但不可用力过猛而造成螺旋滑丝。要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使脚架自行收缩而损坏仪器。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并得太靠拢容易被碰倒,分得太开容易滑开,都会造成仪器事故。在斜坡上架设仪器时,应使两条腿在下坡,一条腿在上坡。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脚架滑动而损坏仪器。在脚架安放稳妥并将仪器放到脚架后,应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立即拧紧中心螺旋,以避免仪器从脚架上掉下而摔坏。严禁蹬、坐在仪器箱上。

5.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到:在阳光下观测必须打伞,防止日晒;雨天应禁止观测。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注意防护。任何时候,仪器旁必须有人看守。禁止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注意行人、车辆碰撞仪器。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准确、轻捷。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和脚架螺旋宜使用中段螺旋,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会造成对仪器的损伤。制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拧紧制动螺旋。

6. 仪器迁站时应注意:在远距离迁站或通过行走不便的地区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迁站。在近距离且平坦地区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首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拧紧,松开水平、垂直制动螺旋,再将三脚架并拢,然后一手托住仪器支架或基座,一手抱住脚架,稳步前行。搬迁时切勿跑行,以防摔坏仪器。严禁将仪器横扛在肩上搬迁。迁站时,要清点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防止丢失。

7. 仪器装箱时应注意: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盖上物镜盖,清除仪器表面上的灰尘和仪器箱、脚架上的泥土。仪器装箱前,要先松开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并使之大致等高。然后一手握住支架或基座,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松开,双手将仪器从脚架上取下放入仪器箱内。仪器装入箱内要试盖一下,若箱盖不能合上,说明仪器未正确放置,应重新放置,严禁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清点箱内附件,若无缺失则将箱盖盖上,扣好搭扣、并上锁。

8. 使用水准尺(地形尺)、花杆时,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不得将水准尺(地形尺)、花杆斜靠在墙上、树上或电杆上,以防倒下摔坏。不允许在地面上拖拉或用花杆作标枪投掷。

6.2外业手簿纪录的一般要求

1 外业观测结果是计算各级平面、高程点位置的原始数据,是长期保存、使用的重要资料。因此必须做到纪录真实,注记明确,整饰清洁美观,格式统一。

2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严禁凭记忆补记,外业手簿中每一页都有编号,任何情况下都不许撕毁手簿中的任何一页。

3 外业手簿中的记录和计算的修改以及观测结果的淘汰,均不准擦拭涂改与刮补,而应以线划去,对超限划去的成果,须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所在页码。

4 对原始观测值尾部读数、记录的错误不许修改(尾数前面读数不得连环修改),应将该部分观测结果废去重测。不许修改的部位和应废去重测的范围如表22之规定。

表22 外业手簿纪录修改要求

七、成果整理及实习报告编写

(1)实习成果的整理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修记录在测量手簿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实习结束时应对成果资料进行编号。

(2)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的总结,编写格式和内容如下:

①封面注明实习名称、地点、起止时间、班级、组别、编写人及指导教师姓名。

②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③实习内容:实习项目、测区概况、作业方法,技术要求,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本人

完成的工作及成果质量。

④介绍实习体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本次实习的意义和建议。全文不

得少于2000字。

八、上交资料

实习结束应上交的有关资料与计算成果如下:

1 实习小组应上交的资料:

①仪器检验报告(经纬仪、水准仪各1份);

②记录手簿(包括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和距离测量、水准测量手簿);

③符合整饰要求的地形铅笔原图1幅;

④地形图检测纪录1份。

⑤实习日记

2 个人应上交的资料

①图根控制测量计算资料1份;

②实习报告1份。

附1 实习考核方法及标准

附2 基本测量工作施测考试规则

附3 大比例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实习考核方法及标准

基本测量工作施测考试规则

为了加强基本测量仪器操作训练,提高基本测量仪器熟练操作能力和基本测量作业技能,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期间,计划安排基本测量仪器施测考试,现将有关规定说明如下:

一、考试内容

1 水平角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

二、考试时间与地点

时间:待定

地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三、水平角观测考试要求

1 水平角观测考试内容包括经纬仪(J6)对中与整平、水平角观测与记录。方向数为3,测回数为2,但要求归零。观测限差:(1)半测回归零差:±18″;(2)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24″。

2 在考试中,每2人一组,1人观测,1人记录,然后互换。根据每人仪器安置、观测、记录及观测成果情况记个人成绩。

3 成绩评定标准

(1)经纬仪安置成绩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经纬仪对中整平成绩评定标准

(2)水平角观测成绩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水平角观测成绩评定标准

(3)记录计算成绩评定标准:观测结束后5分钟以内,完成记录与计算,得5分

说明:(a)在考试中,要求不得出现操作、观测、记录与计算错误,方可获得上述相应等级成绩,否则以零分计;

(b)考试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伪造成果,否则以零分计,并严肃处理。

四水准测量考试要求

1 水准测量考试内容: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一闭合环,包括测站观测与记录

计算、环线闭合差计算。

2 在考试中,每4人一组,观测者和记录者从小组成员中现场随机抽取,根据观测、记录与计算及观测成果,记小组成绩。

3 成绩评定标准,见表3。

表3 水准测量成绩评定标准

说明:(a)在考试中,要求不得出现操作、观测、记录与计算错误,方可获得上述相应等级成绩,否则以零分计;

(b)考试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伪造成果,否则以零分计,并严肃处理。

附3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一、一般规定

1. 坐标系统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独立坐标系,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选定。

2. 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 1:1000,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

3.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1之规定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确定。

4. 地形图符号注记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规定。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符号,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设计使用。

5. 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规格为40cm×5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1000,10.5-21.5)。

表 1 基本等高距单位:m

6.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7.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1/6基本等高距。

8.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2之规定。

表2 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2中规定值放宽50%。

9. 地形图高程精度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3之规定。

表3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3中规定值放宽50%。

二、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宜在首级控制点下加密。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传统测图方法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4之规定。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仪器安置、通视良好、视野开阔、便于测角和测距、便于施测碎部点的地方。要避免将图根点选在道路中间。图根点选定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作为标志;或用油漆在地面上画“⊕”作为临时标志并编号。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并应做到至少能与另一个埋石点互相通视。

表4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m2)

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方法,不宜超过二次附合,图根导线在个别极困难的地区可附合三次。局部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交会点等方法,亦可以采用GPS测量方法布设。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之规定。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边长可单程观测1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连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1测回,其它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1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

表 6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图根三角锁(网)的平均边长不宜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宜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传距角也不宜小于20°。线形锁三角形的个数不应超过12个。图根三角锁(网)的水平角,应使用DJ6级仪器并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1测回。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应归零。图根三角锁(网)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表7之规定。

表7 图根三角锁(网)的技术要求

采用交回测量时,其交会角度应在30°~150°之间。前、侧方交会应有三个方向;后方交会(α+β+δ)不应在160°~200°之间。交会边长不宜大于0.5M (m )(M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点位应避免落在危险圆范围内。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平面位置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之规定。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行发展,且一幅图内用此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或适当检测各点的间距;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校核。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0.2mm 。

表8 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注:1 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

2 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均为1测回,两组坐标较差不

超限时,取其中数。

图根三角锁(网)和图根导线均可采用近似平差。计算时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单三角锁坐标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t n 1.0(mm )(n t 为三角形个数)。线形锁重合点或测角交会点的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实量边长与计算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

2. 图根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m 时,应用图根水准、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GPS 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 时,可用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定。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必须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 ,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 ,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 。使用不低于DS 10级的水准仪(i 角应小于30″),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估读至毫米。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表10之规定。图根水准计算可简单配赋,高程应取至厘米。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控制点上,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图根点垂直角可单向观测1测回,变换棱镜高度后再测一次;独立交会点亦可用不少于三个方向(对向为两个方向)单向观测的三角高程推求,其中测距要求同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之规定。

表 9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n为测站数。

表 10 水准测量测站限差

表11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1 S为边长(Km),H C为基本等高距(m),n S为边数,D为距边边长(Km);

2 仪器高和目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

当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取至秒,高差应取至厘米。

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 测图前的准备

传统地形测图开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抄录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

●在原图纸上绘制方格网和图廓线、展绘所有控制点。

●检查和校正仪器。

●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和完好情况。

●拟订作业计划。

传统测图使用的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视距乘常数应在100±0.1以内;

●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大于±1ˊ;

●比例尺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2mm。

●量角器直径不应小于20cm,偏心差不大于0.2mm。

在原图纸上展绘图廓点、线、坐标格网以及所有控制点。各类点、线的展绘误差应符合

表12之规定。

表 12 展点误差 mm

数字测图开始前,应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检查和校正用于数字测图的仪器、设备等硬件和数字成图软件。

●抄录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并将其存入全站仪。

●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和完好情况。

●拟订作业计划。

2. 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传统测图时,测绘地物、地貌应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应在现场完成。

测图过程中应认真进行自检自校。每测站工作完毕后,应对照实地检查地物地貌是否表示完整,是否有遗漏,综合取舍是否恰当。

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为首曲线。从零米算起,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一根计曲线,并在计曲线上注明高程,字头朝向高处,但需避免在图内倒置。山顶、鞍部、凹地等不明显处等高线应加绘示坡线。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测绘间曲线。城市建筑区和不便于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

高程注记点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宜符合表15之规定。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

水崖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至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屋墙基脚和相应的

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c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dm。

地形原图铅笔整饰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物、地貌各要素,应主次分明、线条清晰、位置准确、交接清楚。

●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书写应清楚整齐。

●各项地物、地貌均应按规定符号绘制。

●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并检查有无遗漏或不明之处。

●等高线须合理、光滑、无遗漏,并与高程注记点相适应。

●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姓名及测图时间应书写正确齐全。

(2)传统测图技术要求

表15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m)

大比例传统地形测图可选用大平板仪、经纬仪配合半圆仪法等方法进行。

传统测图时,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进行。仪器的安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以较远的一点标定方向,其它点进行检查。采用经纬仪测绘时,其角度检测值与原

角值之差不应大于2′。每站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采用经纬仪测图时归零差不应大于4′。

●检查另一测站点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

传统测图时,地物点、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应符合表13之规定

表 13 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 m

注:1、 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建成区和平坦地区以及丘陵地,地物点的距离应采用皮尺量距或电磁波测距,皮尺丈量最大长度为50m;

2、地、高山地地物点最大视距可按地形点要求。

3.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

地物、地貌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之规定:

(1)各级测量控制点均应展绘在原图板上并加注记。水准点按地物精度测定平面位置,图上应表示。

(2)测绘居民地和垣栅。居民地按实地轮廓测绘,房屋以墙基为准正确测绘出轮廓

线,并注记建材质料和楼房层次,依据不同结构、不同建材质料,不同楼房层次等情况进行分割表示。1:500、1:1000测图房屋一般不综合,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1:2000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居民区内的次要巷道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可不表示,天井、庭院在图上小于6mm2以下的可综合,房屋层次及建材根据需要注出。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时可用直线连接。道路通过散列式居民地不宜中断,按真实位置绘出。

城区道路以路沿线测出街道边沿线,无路沿线的按自然形成的边线表示。街道中的安全岛、绿化带及街心花园应绘出。

依比例尺表示垣栅,准确测出基部轮廓并配置相应的符号,不以比例尺的垣栅测绘出定

位点、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

街道的中心处、交叉处、转折处及地面起伏变化处,重要房屋、建筑物基部转折处,庭院中,各单位的出入口等择要测注高程点,垣栅的端点及转折处也要择要测注高程点。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包括矿山开采、勘探、工业、农业、科学、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以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出轮廓,配置相应的符号并根据产品的名称或设施的性质加注文字说明;不以比例尺表示的设施应准确测定定位点、定位线的位置,并加注文字说明。

凡具有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设施应测注高程点,入井口、水塔、烟囱、打谷场、雷达站、水文站、岗亭、纪念碑、钟楼、寺庙、地下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等。

(4)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确定位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准确测定位置。独立地物多的地区,优先表示突出的,其余可择要表示。

(5)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所有的铁路、有轨车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车站及附属建筑物、隧道、桥涵、路堑、路地、里程碑等均需表示。在道路稠密地区,次要的人行道可适当取舍。铁路轨顶(曲线要取内轨顶)、公路中心及交叉处、桥面等应测取高程注记点,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公路及其他双线道路在大比例尺图上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若宽度在图上小于0.6mm时, 则用半比例尺符号表示。公路、街道按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砾石、硬砖、沙石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辅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离。出入山区、林区、沼泽区等通行困难地区的小路,以及通往桥梁、渡口、山隘、峡谷及其特殊意义的小路一般均应测绘。居民地间应有道路相连并尽量构成网状。

1:500、1:1000测图铁路依比例尺表示铁轨轨迹位置,1:2000测图测绘铁路中心位置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电气化铁路应测出电杆(铁塔)的位置。火车站的建筑物按居民地要求测绘并加注名称。车站的附属设施如站台、天桥、地道、信号机、车档、转车盘等均按实际位置测出。

公路按其技术等级分别用高速公路、等级公路(1—4级)、等外公路按实地状况测绘并注记技术等级代码。国家干线还要注记国道线编号。等级公路应注记铺面宽和路基宽度。道路在同一水平高度相交时,中断低一级的道路符号,不再同一水平相交的道路交叉处应绘以桥梁或其他相应的地形符号。

桥梁是联结铁路、公路、河运等交通的主要纽带,正确表示桥梁的性质、类别,按实地状况测绘出桥头、桥身的准确位置,并根据建筑结构、建材质料加注文字说明。

正确表示河流、湖泊、海域的水运情况。码头、渡口、停泊场、航行标志,航行险区均应测绘。

对铁路、公路、大车路等道路图上每隔10cm—15cm及路面坡度变化处应测注高程点。桥梁、隧道、涵洞底部、路堑、路堤的顶部应测注高程,路堑、路堤亦要测注比高。当高程注记与比高注记不以区分时,在比高数字前加“+”号。

(6)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正确测绘管线的实地定位点和走向特征,正确表示管线类别。

永久性电力线、通信线及其电杆、电线架、铁塔均应实测位置。电力线应区分高压线和低压线。居民地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

地面和架空的管线均应表示,并注记其类别。地下管线根据用途需要决定表示与否,但入口处和检修井需表示。管道附属设施均应实测位置。

(7)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海岸、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池塘、沟渠、泉、井及附属设施等均应测绘。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实际痕迹线为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塘等水压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为准。高水界按用图需要表示。溪流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沟渠宽图上大于1mm (1:2000测图大于0.5mm)的用双线表示,小于1mm(1:2000测图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表示固定水流方向及潮流向。水深和等深线按用图需要表示。干出滩按其堆积物和海滨植被实际表示。水利设施按实地状况、建筑结构、建材质料正确表示。较大的河流、湖、水库、按需要施测水位点高程及注记施测日期。河流交叉处、时令河的河床、渠的底部、堤坝的顶部及坡脚、干出滩、泉、井等要测注高程,瀑布、跌水测注比高。

(8)境界的测绘。正确表示境界的类别、等级及准确位置。行政区划界有相应等级政府部门的文件、文本作依据。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界应表示,乡(镇)界按用图需要表示。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符号,但需同时注出各级名称。自然保护区按实地绘出界线并注记相应名称。

(9)地貌和土质利用等高线,配置地貌符号及高程注记表示。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正确显示地貌形态时加绘间曲线,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天然和人工地貌形态,需配置地貌符号及注记。居民地中可不绘等高线,但高程注记点应能显示坡度变化特征。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在70°以下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宜表示为陡坎并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在图上投影大于2mm以上实测坡脚,小于2mm时,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较密若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10mm时可适当取舍。断崖应延其边沿以相应的符号测绘于图上。冲沟和雨裂视其宽度按图式在图上分别以单线、双线或陡壁冲沟符号绘出。

为了便于判读,每隔四根等高线描绘一根计曲线,当两根计曲线的间隔小于图上2.0mm 时,只绘计曲线。应选适当位置在计曲线上注记等高线高程,其数字的自头应朝向坡度升高的方向。在山顶、鞍部、凹地、陷地、盆地、斜坡不够明显处及图廓边附近的等高线上,应适当绘出示坡线。等高线如遇路堤、路堑、建筑物、石坑、断崖、湖泊、双线河流以及其他地物和地貌符号时应间断。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应注意区分沼泽地、沙地、岩石地、露岩地、龟烈地、盐碱地。

(10)植被。应表示出植被的类别和分布范围。地类界按实地分布范围测绘,在保持地类界特征前提下,对凹近凸出部分图上小于5mm可适当综合,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坡坎等)重合或接近平行且间隔小于2mm时地类界可省略不绘,当遇境界、等高线、管线等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移位0.2mm绘出。

耕地需区分稻田、旱地、菜地及水生经济作物地。以树种和作物名称区分园地类别并配置相应的符号。林地在图上大于25cm2以上的须注记树名和平均树高,有方位和纪念意义的独立树要表示。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1:500测图2mm)以上用双线表示。在同一地段内生长多种植物时,图上配置符号(包括土质)不超过三种。田角、田埂、耕地、园地、

林地、草地均需测注高程。

(11)注记。地形图上应对行政区划、居民地、城市、工矿企业、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等地理名称调查核实,正确注记。注记使用的简化字应按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规定执行。图内使用的地方字应在图外注明其汉语拼音和读音。注记使用的字体、字级、字向、字序形式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执行。

4. 地形图的拼接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图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确保无误。

地形图接边只限于同比例尺同期测绘的地形图。接边限差不应大于表2、表3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2

2倍。接边误差超过限差时,应现场检查改正,如不超过限差,平均配赋其误差。接边时线状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及相关位置,地貌的拼接不得产生变形。

5. 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地形图的检查包括自检、互检和专人检查。在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之后,即可予以验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