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主干知识: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市场的形成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能力要求:

?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原因

?认识生产力发展(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一)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6-18世纪)

?工场手工业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初步发展的阶段,最早的空间范围在欧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17、18世纪俄国等封建国家的改革

资本原始积累

(1)时间:长达四五百年

?两个阶段:

?新航路开辟之前是第一个阶段;

?从开辟新航路到19世纪初期,是第二个阶段(主要阶段)。

?因为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完全确立之前,所以叫资本的“原始积累”。(2)方式

?①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典型。它造成大批雇佣劳动力,更造成了大牧场和大农场。

?②在海外的殖民掠夺。先是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封建殖民帝国,继起者有荷兰、英、法。新航路为殖民者带来了巨额财富。

?③奴隶贸易。

?④“价格革命”。

?⑤早期的商业战争。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

(3)后果

?给美洲、亚洲、非洲带来灾难、破坏

?促成了手工工场在欧洲的广泛建立,也为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准备了条件

3、资本主义经济初兴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的初兴,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在欧洲的整个经济领域中,仍然是农业经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

(二)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长期的工场手工业准备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一次飞跃。

?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是用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过程。使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关系发生巨变。

1、特征

?自由资本主义兴盛和发展;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原因和条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到后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获得全面胜利;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

?世界格局: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经济结构:工业经济逐渐取代农业经济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进程中的重点是:①从棉纺织业开始使用机器。②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并投入使用,人类的“蒸汽时代”开端于英国。③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⑤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有现象,必然要向其它国家扩展。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先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封建经济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时期,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统一,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①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社会;

②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3)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②工业强国尤其英国的炮舰加商品到处横行,在世界上大肆抢占市场,抢夺原料,加剧了当地的贫固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三)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自由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2、原因:

?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9世纪最后30年间,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

?垄断组织出现,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3、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结构:重工业为主

?世界格局: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尤为迅速重大成就内燃机新显著特点——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世

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

强。电讯

——内燃机的创制使用。交通工

具有了发动机,促进了汽车、远洋轮船、

飞机发明,推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

产生。

交通工具——电力广泛应用,跨入电气时代。过程:法拉第的磁力生电→西门子的

发电机。

电力主要发明和应用:有三大内容,如表:

重大影响: ?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这里仅说两点。

?①垄断组织的形成。因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生产和资本都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意等国,相继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在国家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帝国主义列强尤其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都最终形成了亚、非、

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也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部分。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低谷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几次严重经济危机简表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年社会影响

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工运高涨,促成第一国际成立。由美国开始,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57年欧洲1848年革命的原因之一。危机1847暴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根本矛盾,促成马克思主义产生

的重要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25特点时间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束

稳定发展时期进入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由美国开世纪70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由美国开始。1929年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束稳定发展时期进入“滞胀”阶

段。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

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

主地位严重动摇。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由美国开始。20年代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大。——1933社会影响特点时间 ?表内的各次危机,以1929——1933年危机最突出,对资本主义各国和世界局势都有巨大影响。著名的颇有成效的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都发生在这次大危机的背景下。

?这次大危机的破坏性极强,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又是一次空前沉重的打击。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低谷时期,唯有德、日、意的军事工业在发展。“低谷期”是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的形势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毁灭。美国的损失极小,其它那便是赢得了战争的国家也都耗尽了财富,英、法最典型。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

?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动荡。

?基本特征是产品过剩。

?根本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即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强,造成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可以缓和经济危机,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二战后,英法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几年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过程。“马歇尔计划”起了很大的援助作用。从50年代初开始,往后近2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增长的速度之快,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所罕见。原因是多样的,各国也不尽相同,下面仅浅析其带共性的主要原因

1、共同原因

(1)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现代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持续发展。其规模、深度和影响,

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经济向真正现代化前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开拓了许多新产业。高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大危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2、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是西欧、日本和美国。

西欧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日本——飞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且发展势头不衰。

?美国——二战的“暴发户”,二战经济稳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7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日本和“欧共体”的挑战。

3、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可以相对缓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前所说70年代中期那次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结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滞”是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生产停滞;“胀”是通货膨胀。两者并存,互相交织。这就是“滞胀”的主要特征。这两种情况下,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政策摆来摆去,动摇不定,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的减弱。

?70、80年代,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在同时加强。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高新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过程中,影响力量最大的是美国,日本和西欧。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特点

1、英国:

?(1)概况

?新航路开辟后,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加强海外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牧场与农场;奴隶贸易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进行,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

(2)特点

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

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2、法国

(1)概况:

?18世纪,农业在法国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程度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普法战争失败后割地赔款,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末,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之后。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内外信贷领域,被称为“高利贷资本主义”。

?一战后,经济受到严重削弱。

?1967年加入欧共体,经济稳定发展。

(2)特点

①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影响巨大,影响了国内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②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③高利货对国家影响很大。

④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影响巨大。

⑤是较早向美国经济霸权挑战的国家之一。

3、美国

?(1)概况:

?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生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初步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发展。186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强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速,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一战期间经济实力大增,战后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美国经济手=受严重打击;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遇到挑战。日本与欧共体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2)特点

①具有发展经济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积极吸引人才。

②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③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世界经济霸权。

④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契机。

4、日本

?(1)概况:

?17世纪初,德川幕府建立后,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兴起;锁国政策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1853年,美国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进入日本,日本被迫开放一些港口。

?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进入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进行工业革命,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一战期间乘机发展工商业。

?在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工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2)特点

①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是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这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②军国主义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影响巨大。

③外来因素对日本经济影响重大。向西方学习,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掠夺,周边国家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5、德国

?(1)概况:

?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始,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尤为突出。

?1871年完成统一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处(1913年)工业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三。

?一战后被战胜国宰割而损失巨大。

?30年代受经济危机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特点

①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②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

③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巧妙地利用一战后战胜国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恢复经济。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6、俄国

(1)概况

?17世纪,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

?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阻碍。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开始工业革命。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特点

①封建残余在经济发展中严重存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军事因素对经济影响大。

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相称。

7、意大利

①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转移,影响了经济发展。

③是较为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化

?(1)战后初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除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战后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主要作用。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迅速恢复了生产。

?(2)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70年代以后,是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时期。

?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战”,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3-1975)。此后,西方经济在1975-1979年陷入“滞胀”(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状态。1979年,又爆发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适应“滞胀”经济的变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实行了重大调整,其一般特点是,交替实行强化国家干预和放松国家干预,鼓励自由竞争或两者兼顾。直至1983年以后才出现了80年代经济恢复和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4)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性加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由70年代前美国独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加强。北美、西欧和东亚三个工业发达地区成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主体。

?另外,这一时期由于第三世界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原有世界市场逐步解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则变化方式,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四、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由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全球经济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地球村经济”。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并行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最明显

地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但各国之间的矛盾、磨擦、贯穿、始终。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排斥地区经济集团化。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集团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地理上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与体制等趋同的结果,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次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各国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国际化。各地区的一些国家,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与政治目的,通过签订国际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甚至通过分部国家主权的让渡,建立超国家的机构以实现经济一体化。这种一体化都是通过相当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十分尖锐和复杂的矛盾、磨擦与冲突实现的,依此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为什么加速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交往的便利;

?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实行;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推动者。

思考: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积极方面:

?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增强了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意识,也为日益增多的全球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负面影响:

?各国发展的脆弱性有所增加;总体上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成为受益者

历史调查:居家物品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

?世界经济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技格局的变化。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基断了许多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70、80年代出现的新的科技革命在科技领域形成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四极的基本格局,从而导致在经济领域形成共同的四极格局。

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规律。

?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多中心、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客观依据。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有世界的普遍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超于均衡化的时间缩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实力均衡维持时间相对延长,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更加尖锐,一些相对处于劣势的国家以“跃进式”方式在短时间内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从而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作用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面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逐步

形成和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资本主义制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

(2)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3)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定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2、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作用: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交换数量和种类增加了,留易往来范围与领域扩大,超越国界发展为国际间的贸易并进而取得世界性的规模,这必然会使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推动。(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冲击瓦解着各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3)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全球化,打破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的制裂,把落后民族卷入资本主义文明,席卷进商品流通的漩涡,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因此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在这种全面交流中,各国的社会经济逐渐联结为互相依赖的统一体,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1、三个前提(原因)

①第一个前提是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

②后两个前提是就生产关系而言的: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

2、“四个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①科技条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交换的目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市场是期发展的生命线。当市场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就受到阻碍,资主阶级就设法开拓市场。

?如德意志、意大利统一前的分裂割据状况,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都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制约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当市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资本主义经济就充满活力和生机。如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后,形成统一国内市场,促使美德经济高速增长。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争夺商品和资本市场的过程。

③资本条件

?无论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还是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资本始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普法战争中法国50亿法郎赔款,一方面法国缺乏更新设备和技术的资金,另一方面又使统一后的德国如虎添翼,从而导致两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呈现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以不同的面目表现在资产阶级的行动中。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资主阶级不择手段对国内外人民进行疯狂压榨掠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又加紧资本输出,目的是掠夺更多财富。

④自由劳动力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主要是雇佣劳动,需要摆脱了土地和封建国家束缚的自由劳动力。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不仅积累了资本,而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之成为无家可归的自由劳动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差异,也要从是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方面寻找依据。

八、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和延续,一切政治问题都可以从经济方面寻找根源,也只有以经济现象为基础才能为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找到原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无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何种形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其共同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阻碍的因素或是封建专制统治,或是国家政治分裂,或是外国殖民统治等等。

?如: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西班牙殖民经济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斯图亚特专制王朝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波旁王朝阻碍,德意志、意大利,政治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等。

?以上这些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与各种阻碍因素斗争激烈,最终只能用革命、民族独立等各种方式来解决矛盾,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湖流,它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各国历史环境的差异,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性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方式及特点。如早期资主阶级革命时期,当时还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扫清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阻碍因素,建立资主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社会若于基本原则;资产阶级往往与其有共同利益的阶级或阶层结盟,共同担负领导任务;革命的道路往往曲折反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还很少。

?资产阶级时代的许多口号,主张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与商品经济有密切关系。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只有交换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保证等价交换的原则,其中也含关人身的平等,所以资主阶级提出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自由、平

等。其他主张都是从自由平等中衍化而来的。

思考:

?一战前的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和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高度繁荣”和“黄金时期”,结合史实分析促使其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及对世界政治局势产生的影响。

相同因素:

①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战前是私人垄断组织产生,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科学技术的推动。一战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进入了“电气时代”,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信息时代。

③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掠夺。一战前垄断资本家把大量的过剩资本输往海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二战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价格,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剥削第三世界国家。

④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国都不敢贸然发动国际战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影响:

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制定了野心勃勃的争霸计划,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使战争的危险不断增大。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同美国形成了相互竞争和制约的关系,多极化趋向酝酿形成,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比较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变化比较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变化比较表项4521殖民地所占位次290万30万1060万3350万1913年殖民地所占面积

(平方公里)

2143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位次

31421894年工业产量世界位次

34211860年工业产量世界位次

8.14.61.91.3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

度(倍数)

德美法英国别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 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

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大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设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验,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部分,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

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 一、桥梁定义 桥梁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二、桥梁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种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梁桥最跨是330m,是位于中国重庆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6年建成通车)。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分类:①按拱圈(肋)结构的材料分:有石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②按拱圈(肋)的静力图式分:有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见拱)。

世界第一拱桥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达522m,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 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斜腿刚构桥、T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虎门大桥横跨东莞市虎门镇和广州南沙区之间的珠江入海口。大桥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新闻的发展历程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触觉和嗅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班图语系。,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阿拉伯文字体系。,斯拉夫文字体系。,梵文字体系。,希腊文字体系。,回鹘文字体系。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适当改进,应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当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欧洲形势时的一些要点,对于我们综合分析现代报刊的起源很是有借鉴意义。根据恩格斯的分析,考察世纪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知识讲解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1.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1.1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秦代(公元前221~前200年)建都咸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时所修建的渭河桥、灞河桥等,在《水经注》、《三辅黄图》中都有确凿记载。这些桥屡毁屡建,多采用木梁木柱或木梁石柱桥式,当桥的跨度大于木材长度时,曾使用悬臂梁式桥及拱桥。按南北朝宋代《沙州记》记载,在安西到吐鲁番之间,羌人曾修建单跨悬臂梁桥,称为“河厉”。其法是“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如是多跨桥,则是在各桥墩上用大木纵横相叠,各向跨中伸出,再在伸出端之间用纵梁相连;为保持稳定,一般需在桥墩台纵横大木之上修建楼阁,用其重量压住悬臂的固端,如始建于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的湖南醴陵渌江桥。 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构造奇特。据《渑水燕谈录》等书,知其始建于宋明道中(1032~1033年)。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绘有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虹桥(见彩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虹桥,一种构造奇特的木拱桥])。其承重结构实际由两套多铰木拱各若干片相间排列,配以横木,以篾索扎成。其中一套多铰木拱拱骨包括长木3根,作梯形布置;另套木拱拱骨包括长木2根,短木2根,作尖拱状布置。各木以端头彼此抵紧,形成铰接;一套拱骨的铰,恰好是在另一套拱骨长木中点之上;用蔑索将两套木拱夹着横木扎紧,于是,两套木拱就形成了稳定的超静定结构(图5 [虹桥和梅]" class=image>[桥的承重结构比较])。根据画面,估计此桥实际跨度大约18.5米,桥上大车荷载约3吨。北宋之后,这一桥式传至浙江和福建等地。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浙江云和梅木拱桥(图4 [浙江云和梅桥结构(长度]桥结构(长度" class=image>[单位:cm)])跨度为33.4米,至今仍保持原貌;其两套木拱的布置和宋代虹桥稍有不同(图5 [虹桥和梅桥]桥" class=image>[的承重结构比较]),宋代虹桥的横木是搁在两套木拱之间,而梅桥横木是置在每套木拱的铰接点处。 1.2石桥在河南新野安乐寨村1957年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图6[东汉画像砖]),刻有石拱桥图形,桥上有车马,桥下有两叶扁舟,证明当时已经修造跨河石拱桥。在《水经注》水条,对晋太康三年(282年)所建成的旅人桥有这样的描述:“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成净跨37.02米、历1300多年而无恙的赵州桥。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位于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共11孔,跨度11.4~13.5米,桥栏上配有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485个;13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所罕见。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玉带桥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者的拱洞随桥面缓和的上下坡从桥中向两端逐渐收小;后者则以两端有反弯曲线的玉石穹背高出绿丛。这两座桥都以同环境协调,使湖山增辉见称。在长江以南,从唐代以来曾修建不少以弧形板石及横向长条锁石结成拱圈的石拱桥,以及巨形石梁桥。弧板石拱桥自重较轻,对地基承压强度要求较低,能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拱圈内的板石和锁石在榫槽相接处能发生小量相对转动以适应基础沉降和温度变化;此外,拱上夯实的灰土能在拱圈变形时发生被动压力,提高拱的承载能力。福建长汀水东桥(南宋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起源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起源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你都不难发现,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 (1)中国数学的起源(上古~西汉末期)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约公元约前580~约前500年)有这样一句名言:“凡物皆数”。的确,一个没有数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 今天,我们会不屑一顾从1数到10这样的小事,然而上万年以前,我们祖先为了这事可煞费苦心了。在7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甚至连2以上的数字还数不上来,如果要问他们所捕的4只野兽是多少,他们会回答:“很多只”。如果当时要有人能数到10,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杰出的天才了。后来人们慢慢地会把数字和双手联系在一起了。每只手各拿一件东西,就是2。数到3时又被难住了,于是把第3件东西放在脚边,“难题”才得到解决。 就这样,在逐步摸索中,祖先从混混沌沌的世界中走出来了。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 1~30的数字,到了2019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在金文周《※鼎》中有这样一段话:“东宫迺曰:偿※禾十秭,遗十秭为廾秭,来岁弗偿,则付秭。”这段话包含着一个利滚利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借了10捆粟子,晚点还,就从借时的10

捆变成20捆。如果隔年才还,就得从借时的10捆涨到40捆。用数学式子表达即: 10+10=20 20×2=40 除了在记数和算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外,祖先还开始把一些数字知识记载在书上。春秋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修改过的古典书籍之一《周易》中,就出现了八卦。这神奇的八卦至今在中国和外国仍然是人们努力研究和对象,它在数学、天文、物理等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低估和作用。 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们的数学知识已远远超出了会数1~3000的水平。这一阶段他们在算术、几何,甚至在现代应用数学的领域,都开始了耕耘播种。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在这一时期内得到了确立,乘法中诀已经在《管子》、《荀子》、《周逸书》等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对策论是现代应用数学领域的问题。它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有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的活动中,是否存自己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找出这些策略等问题。这一数学分支是在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以后,才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可是早在2019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公元

中国桥梁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 qiaolia ng gon gche ng fazha nshi 桥梁工程发展史 history of bridge engin eeri ng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 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 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 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焊接、 预应力张拉及锚固、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等)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国外桥梁工程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前(有铁路之前) ①木桥。在公元前 2000多年前,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桥,其木梁可以在夜间撤除,以防敌人偷袭。在罗马,G.J.恺撒曾因行军需要,于公 元前55年在莱茵河上修建一座长达 300多米的木排架桥。在瑞士卢塞恩至今保存着两座中世纪式样的木桥:一是1333年始建的教堂桥,一是1408年始 建的托滕坦茨(Totentanz)桥,这两座桥都有桥屋,顶棚有绘画。在 1756?1766年,瑞士建成跨度为 52?73米的三座大木桥,两座是亦拱亦桁,另一座

桥梁工程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 姓名:董楠 学号:150298 班级:测控151班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桥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形状、结构、功能上都越来越贴近人们对桥梁的需求。随着新世纪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型桥梁将会更加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 关键词:古代桥梁、现代桥梁、桥梁发展前景 正文: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你都不难发现,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 中国数学的起源(上古~西汉末期)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约公元约前580~约前500年)有这样一句名言:“凡物皆数”。的确,一个没有数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今天,我们会不屑一顾从1数到10这样的小事,然而上万年以前,我们祖先为了这事可煞费苦心了。在7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甚至连2以上的数字还数不上来,如果要问他们所捕的4只野兽是多少,他们会回答:“很多只”。如果当时要有人能数到10,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杰出的天才了。后来人们慢慢地会把数字和双手联系在一起了。每只手各拿一件东西,就是2数到3时又被难住了,于是把第3件东西放在脚边,“难题”才得到解决。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1~30的数字,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就这样,在逐步摸索中,祖先从混混沌沌的世界中走出来了。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们的数学知识已远远超出了会数1~3000的水平。这一阶段他们在算术、几何,甚至在现代应用数学的领域,都开始了耕耘播种。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在这一时期内得到了确立,乘法中诀已经各种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当历史推进到秦汉时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在算术方面乘除法算例明显增多,还出现了多步乘除法和趋于完整的九九乘法中诀。在几何方面,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体积计算的知识也具备了。 (2)中国数学的发展繁荣时期(西汉末期~隋朝中叶) (3)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高峰的标志就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这本书的诞生,不仅说明我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已经形成,而且在世界上,当时也很难找到另一本能同媲美的数学专著。在这一数学理论发展的高峰期,除了《九章算术》这部巨著之外,还出现祖冲之的《缀术》等数学专著。这一时期,创造数学新成果的杰出人还有三国人赵爽、魏晋人刘徽。 (3)数学全盛时期(隋中叶~元后期) 从隋朝中叶到元代末年,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作为科学技术一部分的数学,也在此时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教育的正规化和数学人才辈出,是最主要的特点。隋以前,学校里的教育并不重视数学,而到了隋朝,这一局面被打破了,在相当于大学的学校里,开始设置算学专业。到了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还添设了算学馆,其中博士、助教一应俱全,专门培养数学人才。数学教育从这时开始也走向逐步完善。科学历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当时中国的数学水平很快引起了朝鲜、日本的注意,他们开始往中国派留学生、书商。经过一段学习,在算法引进了关于田亩、交租、谷物交换等知识;在办学中吸取了国子监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由此看来,在这一阶段,我国已处于世界数学发展的潮头了。 (4)缓慢发展时期(元后期~清中期) 后来到元后期至清中期数学的发展十分缓慢,和上面讲的数学盛世相比,这一阶段几乎是黯然失色了。从宋朝末年到元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国大地上烽火连年,科学技术不受重视,大量宝贵的数学遗产遭受损失。明朝建立以后,生产曾在一个短暂时期里有所发展,但马上又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走向了衰

中国事业新闻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 1、《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 2、“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4、萍踪寄语:是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所著的散文选集。 5、时务文体: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6、《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 7、《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8、《每周评论》: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积极配合《新青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9、《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广州,1834年发表《新闻之略论》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10、大清报律:1908年1月16日,清朝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定了《大清报律》草案报清廷审批。 11、“洋旗报”: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报》《每日译报》等。 1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造的新闻之最有: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13、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 1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6开月刊,每6号为1卷,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自第2卷起因其名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有重名之嫌而改名为《新青年》,之后闻名于世。 二、填空题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广州,1834年发表《新闻之略论》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