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怒江红旗桥

怒江红旗桥

怒江红旗桥
怒江红旗桥

1935年,怒江--东方大峡谷,一座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这里建成。

旅缅华侨梁金山特意从缅甸赶来了一头大象踩桥。在东南亚各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按当地习俗,凡第一位过桥的人,都必须讲几句吉利话,以示庆贺。从龙陵回施甸的老农杨有义有幸做了"走"过怒江的第一个踩桥人。朴实的农民一边走一边说着即兴编出的顺口溜:"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吊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个修好万年牢。"听了此话,桥上的人发出一阵笑声,梁金山对他奖赏了300块银元。有人建议以建桥的主要捐资人梁金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山桥"。可梁金山不同意。他认为,建桥的目的是便利中国和缅甸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定名"惠通桥"。

梁金山,1884年生于云南保山。自幼家贫,帮人赶马往来于滇西与缅甸之间。早年马帮下缅甸,在眉苗停留时,听当地人讲,在缅甸只要肯吃苦,容易找钱。少年梁金山凭着一股冒险精神,辞去赶马,徒步行走10来天到了腊戍。少年梁金山先后修过铁路,当过火车司炉,也做过公路道班,码头搬运工,最终,梁金山在腊戊的帮海银厂当了矿工,开始了他的银矿工人生涯。

一天,梁金山发现火炉因长期不检修,有的耐火砖已经烧坏,他建议停工检修,可是工头却漠然视之,果然,不几天炼银炉里的耐火砖断裂走火,滚滚浓烟遮没了整座炼银炉,若不及时抢修,不仅这炉银子要报废,而且炼银炉有坍塌危及工人生命的危险,紧要关头,梁金山将棉被浸湿顶在头上,胁下夹起几块耐火砖,数次冒死冲进熊熊烈焰炽烈的炉膛去抢修。炉膛修好之时,他也被火烧伤,倒在火炉门外。

"好样的,几百度高温他都不怕。"这时总管和美国督办恰好来此检查工作,他们对梁金山大为赞赏,请他接任工头一职。梁金山虽然不识字,但他刻苦好学,担任工头期间,从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直到冶炼的整个过程,以及机械性能,他都了如指掌。

1903年,23岁的梁金山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炼技术,而且有了一定的财力,于是在腊戍南渡与英方合资开办银厂。他一边率印、缅、华工修筑厂区的铁路和公路,一边以马帮驮运,从事滇缅之间的商业贸易。梁金山辛勤经营3年,铁路和公路先后建成,银厂正式投产,月产白银30余万两,大获其利。

1916年,梁金山32岁,南渡银厂购回英制新式机械扩大生产后,月产白银激增到1200余万两。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加上梁金山性格豪爽;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称誉,遂成为缅甸很有声望的华工领袖。

一天梁金山抱病照例到工地探查,他从矿洞顶棚籁籁淌下的土块,觉察到矿洞崩塌的先兆。于是,他不顾英方督办对他"以故意煽动矿工罢工"的指责和阻挠,毅然撤出3000余名矿工,从而避免了一场井毁人亡的巨大惨剧。此事惊动了英伦三岛。当英国副首相奉女王之命,赶往现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后,不禁拍着梁金山的肩膀,大加赞赏地说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奖赏他蓝光熠熠的左轮手枪一对,崭新的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同时委任他为银厂总经理。

在怒江上修一座桥,这是梁金山青年时代就有的梦想。

当年修建惠通桥,估计需要费用30余万卢比,而龙陵县只拿得出10万左右,还有20万卢比要梁金山一人承担。而当时老银厂增添设备,他的存款和股票大都支付出去了。钱不到位怎么办?梁金山毅然将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于是,他手中便有了现款。先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戍,然后又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铜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

梁金山全身心的投入,苦熬了3年,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终于建成了。当年,由于没有汽车道,这座西式吊桥仍是为古老的骡马运输设计的。负重的驮马,一次仅能过7匹(约重两吨),多一匹都不行。抗日时期,滇缅公路修到桥头。为了能过汽车,人们又对桥增多和加粗了钢索和吊杆,桥的负重也由2吨升为10吨。

抗日战争时期,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先后捐白银9000两,汽车80辆和一架飞机,以助抗战。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全省的救国公债,梁金山一人就认购了总额的一半。1942年3月,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金光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

当人缅中国远征军连连失利时,日军也知道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实业家,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于是,梁金山只能收拾细软,抛弃了他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星夜兼程回到祖国的怀抱。梁金山回国定居时已58岁,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日军进犯西南边边陲。5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混人我北撤的车辆之间,妄图偷越惠通桥,千钧一发之际,守桥工兵立即炸毁惠通桥。后续赶到的大批日军不得不改用橡皮艇渡怒江。危急关头,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先头部队乘汽车从样云赶到东岸,在空军的配合下,经3昼夜的激战,渡江日军大部被歼,其余逃回西岸,从此敌我形成隔江对峙局面长达2年,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也暂告中断。

听到惠通桥炸断的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它与滇缅公路一道,共同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

或许早年赶马的艰辛,在梁金山心中留下深刻记忆,他的一生都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以极大的热情为修筑保腾公路而奔波。这条连结保山到腾冲,全长156公里的公路,须经过酷热烟瘴的怒江和龙江河谷,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高黎贡山。梁金山顶烈日、冒霜雪、风餐露宿,以古稀之年操劳奔波在这条险恶艰苦的线路上。保腾公路于1953年4月全线竣工。

公元1977年,梁金山与惠通桥写完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这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他的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同年,光荣的惠通桥也宣告退役。因为在它的一侧,一座新建的钢骨水泥大桥已横跨于怒江之上。

梁金山走了,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惠通桥也成为文物。可人们还总想着那桥。

今天,当你驱车踏上滇缅公路,行驶在横跨怒江的这座1977年新建的"红旗桥"上时,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便是"惠通桥"。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焦点及理由

一方面,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一是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低,而且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二是,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怒江的原始生态流域相对保存完好,也已规划开发; 三是可以带来长期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实施这一方案,将使电力行业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 四是怒江地区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不能开发,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五是怒江地区已经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不可能; 六是怒江水电开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 七是只有开发才能有资金解决移民问

题;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八是怒江水电开发符合我国国情; 九是全州唯一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也在环保工程实施后推出了历史舞台;十是能解决老百姓生活问题,地理条件好,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少数民族应该优先发展、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反对怒江开发的理由:一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的地理奇观和自然景观; 二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是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怒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怒江水电开发会产生移民问题、水污染问题; 五是怒江水电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贸然开发欠考虑;六是怒江地区是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河流之一,而且西方发达国家考虑到生态破坏,已经停止建坝 七是怒江开发会产生泥沙问题;

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怒江水电开发能否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一方面,支持的理由:一是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大量使用火电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二是当地缺乏支柱产业,怒江开发可使电力行业成为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如带动地方建材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为移民问题提供资金、它符合循环经济要求、较小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汇报。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将超过电力行业本身怒江水电开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三是,怒江水电开发可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四是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不可能;五是符合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原则;六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反对开发的理由是:一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的地理奇观、自

云南省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指导意见

云南省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指导意见 为妥善安置怒江中下游(云南省境内)水电工程移民,促进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8”24号)、《云南省移民开发局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怒江和澜沧江上游云南省境内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规划有关问题的请示》(云移局“2008”75号)及审批意见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和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涉及地区的实际,提出移民安置指导意见。本意见适用于我省境内怒江干流水电工程农业移民的安置,非农业移民的安置按相关规定执行。 一、怒江中下游河段水电开发移民安置任务 (一)怒江中下游河段水电开发前景 根据《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320MW,年发电量1029.6亿kW〃h,其中云南省境内十一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5520MW,年发电量约768亿kW〃h。推荐近期开发的马

吉、亚碧罗、六库、赛格?一库四级?水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7180 MW,年发电量342亿kW〃h。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怒江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六库和赛格电站被列为?十一五?重点开工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怒江水电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243号)对怒江水电开发提出了要求,?同意规划建设六库水电站?、?继续做好怒江开发的相关工作?、?以‘一库四级’为重点,完善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方案?。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水电开发,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电东送?、?云电外送?和建设我省电力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怒江水电资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任务 怒江中下游河段云南省境内十一个梯级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泸水县,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施甸县,临沧市永德县、镇康县等4个市(州),共9个县(区)。工程建设共占用陆地面积约150km2,其中耕地面积约8.4万亩,规划移民安置人数约7.1万人,其中农业生产安置人口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摘要: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6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 /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反对派"打响"了"保卫怒江第一枪"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归结起来,反对派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地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的模式,一直都是学界热议的问题。国外学者总结了中国公共政策的三种经典模式:精英决策模型、派系决策模型和官僚组织决策模式,其中又以官僚组织模式影响最大。官僚组织决策模式认为高层精英与官僚部门通过频繁互动共同决定了政策的出台。高层精英由副总理以上的权威人物组成,包括核心领导、革命前辈、全局领导(总理)和部门领导(主管某方面工作的副总理)四个层次25-35人,其决策机构有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等。此外,高层领导有能力组建专门机构以满足特定政策的需求,例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从而强化高层领导的政策影响和偏好。由于高层精英没有充足的时间、兴趣和知识来管理和负责所有具体政策,所以多数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层次上的各官僚部门做出的。这些部委负责对政策进行可行性研究、协调共识、进行资金分配和资源调控、解释和澄清政策内容并负责进一步的实施。 从中国政治运作的实际来看,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核心圈主要包括中共、人大和政府,这三者构成了中国制度内的“决策核心圈”,其中又以党和政府最为重要。因而,各级政府及其官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他们的政策目标、政策偏好和决策能力往往决定了政策方案的选择。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

公民参与到政策过程中,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怒江水电站开发决策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察案例。 一、怒江水电站开发之争:政策缘起与进展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印度洋,它在中国境内全长2018公里。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历经3年规划,2003年8月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同意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比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还要多300万千瓦。 怒江水电站开发引发了激烈的政策争论。2003年9月,《人民日报》社记者赵永新一篇题为《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的文章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怒江水电之争。2003年9月3日,在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召开的“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上,民间环保人士汪永晨和来自云南大学的何大明等学者对怒江建坝发出抗议。2003年10月2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汪永晨征集了62位科学、文化、新闻、民间环保人士反对建坝的联合签名,引起社会关注。2004年1月,北京市海淀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的法理学解读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的法理学解读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的法理学解读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一、怒江水电论文联盟开发之争简介 2003年8月14日,由云南省怒江州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主持评审。该报告规划出怒江水电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正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的时候,北京和云南环保NGO人士在得知怒江要进行梯级电站开发后,发起了颇有声势的反对活动。时年9月,这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工程在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上搁浅。2004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怒江项目上批示说:“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怒江州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地理条件恶劣,少数民族比重达92.2%,至今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但是怒江流经该州,在该州水域内有极其丰富的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可以说,这是怒江州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救命稻草”。 但同时,怒江流域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生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包括怒江在内的“三江并流“风景区已于2003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高黎贡山也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怒江是我国与东南亚淡水鱼类区系最为重要的组成分。且怒江中下游所处横断山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应该说,保护怒江这条原始生态

河流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生态意义。作文/zuowen/一时间,是“给子孙后代保留一条生态河流”还是“给怒江人民一条出路”成为争议的焦点。在笔者看来,这场争论虽始于五年以前,但时至今日,仍是许多环保人士、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从法理学的角度进行解读,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人类的“最大幸福”与享有资源的“代际公平” 当今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基于此罗尔斯通等环境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倡导传统的以人类的眼前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应逐渐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转化。这种价值观的特点在于:“它不仅强调当代人和之间的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更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和平等。”“代际公平”概念即着眼于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拥有平等的机会享用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利益。 人类社会的目的应当是实现、保护所有世代的福利和幸福。从当今现实来看,有限的环境资源如果不加以保护、合理利用将不足支撑人类的永续发展,明确后代人对于环境资源的权利有了现实的意义。首先提出“代际公平”理论的华盛顿大学爱迪·布朗·韦丝教授进一步提出:“人类的每一代人都是对后代人的地球自然资源利益的托管人,每一代人之间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权利是平等的。一方面,当代人是拥有有限的终生财产的受益人;另一方面,当代人又是对后代负有义务的受托人,而后代则是持

各方态度——关于怒江水电站

各方态度 当地居民态度 反对建怒江水电站 资源2007-05-29 20:01:52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3座水坝开发东方大峡谷腰斩怒江是耶非耶 2004年03月16日青年参考 美国《纽约时报》王冲编译 在中国环保界流传一个并不可笑但寓意深刻的笑话:一位水利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同览江水奔涌的云南怒江时,水利学家叹息道:“这么多水白白流失,可以发多少电啊!”生物学家也叹息道:“千万要保护这自然的杰作,破坏了是要遭惩罚的。” 这两声叹息如今真的变成了针锋相对的争论。自去年6月起,云南省和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决定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消息传出,国内学者和政府内部不同部门展开了多次论战。今年,争端进入国务院视野,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怒江项目让村民“深入云端” 山在怒江上,山里的村庄像是高高悬空,农民在这里种植卷心菜,也种植玉米,怒江两岸土地稀少,他们不得不在“ 空中”生存。 或许,他们还要往更高处搬迁,抑或是“深入云端”,因为可能在这一段水路修建大坝,为国家蓬勃发展的经济提供能源。 在中国国内,这个声称要“建13座大坝”的计划不仅唤醒了中国的环保意识,还引发了政府内部罕见的公开分歧,这是决策人始料未及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污染严重的国家,怒江是保留原始风貌的河流之一,它流经一个大峡谷地区,全世界独一无二,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去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开批评了怒江项目。 村民不知何处去 2月初,“之”字型的山间小径沿怒江两岸蜿蜒而上,村民拖曳着修葺房屋的材料拾级而行;而村里的女人在洗头,她们用的水是用沟渠引来的怒江水。他们中的多数人居住在用竹子搭成的棚子里。

再论怒江水电开发的巨大生态环境效益

再论怒江水电开发的巨大生态环境效益 云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张建新 2003年以来,关于怒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以少数极端环保人物为代表的反对开发者的主要理由是认为水电开发将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如鱼类和动植物减少、引发泥石流滑坡、破坏"三江并流"景观、河流截断成为"死水"、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等等。甚至耸人听闻的提出什么"将导致特大地震""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那么什么才是科学完整的"生态环境",什么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呢? 一、生态环境的科学定义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其实是生态和环境两个名词的组合。生态原来是指一切生物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可以理解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而人类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岩石等。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矿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从法学角度对环境下了定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可以看出,生态与环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偏重于生物与其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更多地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而环境更强调以人类生存发展为中心的外部因素,更多地体现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的广泛空间、充裕资源和必要条件;离开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去奢谈什么"保留最后一条生态江",离开了"以人为本"去片面强调"鱼道"和"兽道",就必然会走上"自然中心主义"的邪路。 二、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法测算,水电是目前各类能源中最清洁最环保最经济的能源 众所周知,自开始工业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自1990年开始的近20多年来,由于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加速消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和各种灾害性气象增加的频度和速度都大大增加了;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成为我们中国未来数十年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要发展离不开能源保障,而在各类能源中最具"节能减排"特征的莫过于水力发电。 某种能源是否"低碳、环保"、是否值得大规模发展,不能仅以某一个环节的能效作为评价基准。只有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法测算、评价它从开发、建设、设备生产、原材料使用、运输、到最终利用直至消亡全过程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排放,并通过与其他种类的能源进行横向比较,才能系统、客观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评报告

怒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 摘要:怒江水能资源蕴含丰富,对其进行水电开发在一片争议中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怒江水电开发中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减缓相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并得出怒江水电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希望该论文可以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水电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怒江,水电,环评 Enviroment impa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the mainstream of Nujiang River Abstract:Nujiang river contains the rich water resources,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a disput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predicted Nujiang river 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may produce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noise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slowing down the related measures,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nclusion about the Nujiang rive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projects.I hope that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relevant person decisions,and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so we can finally realiz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words: Nujiang River ,Hydroelect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申论高分范文(四十六)——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丰富,将水电发展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将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波助澜。但即将实施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一出台便引发巨大争议。一方认为,怒江作为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使其成为国家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认为,怒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怒江水电开发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以往水电开发工程遗留的问题使“怒江水电开发”项目陷入困局,追奔溯源,究其原因:一是过分注重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考虑,导致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不能够协调发展;二是盲目跟风式的水电开发工程,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导致资源掠夺式开发现象严重。 水电开发应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推进水电开发工程,环保生态是前提。水电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一是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去、国家生态功能区等生态脆弱区,禁止进行水电开发建设和其他的大型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建立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二是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严格前妻工作审查的基础上实施开发,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 推进水电开发工程,资源解决是关键。在生态脆弱及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资源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怒江地理条件优越,处于国内、国际交通要道的枢纽位置,有利于资源输出,可以利用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二是完善自然资源的法律保障体系,美国设立国会立法,强化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形成节约资源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 水电开发项目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社会永续发展。

从怒江水电开发 说开去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自改革开放以来,环保问题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 一个沉重话题。以我国西南部的怒江为例,在支持水电开发和反对水电开发之间一直存在着众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上。在这场争论当中,我们不断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徘徊着,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改革开放的春风,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终于有电力企业愿意开发这里丰富的资源了。怒江人民满心欢喜的认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不料,个别极端环保分子却打出“为子孙保留世界上最后的生态河”的口号。怒江和世界上其他江河绝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不可能是什么脱离现代社会的原生态江。据了解,在怒江的上游源头西藏境内的那曲地区,已经建有两座电站,而缅甸已经在怒江的下游萨尔温江规划了三座水电站,其中一座水电站已经开始了施工准备。在水电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样关键的问题上,有人专门利用历史上遗留的移民问题大做文章。一些人对三峡、大朝山、小湾这样的刚刚建完或者正在建设的工程的移民情况只字不说,偏偏极力渲染我国移民标准更改之前的漫湾移民如何如何。实际上, 漫湾移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的也只是个别情况, 即便事实的确如此,漫湾这种低标准补偿的情况也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至于说水电开发将破坏怒江的“三江并流”这一世界遗产保护地。申报世界遗产的云南省有关部门向公众解释说,申报遗产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三江并流”的保护地域在2000米以上,而水电开发都控制在2000米高程以下。实际上移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除了和具体工程的补偿标准等技术、方法问题有关以外,还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道德理念、社会体制的大环境等等问题相关。水库移民尽管可以从工程建设中得到足够的相应补偿,但是移民还是不可能脱离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三农问题,不可能在移民问题当中得到彻底解决。有的人不顾现实,故意混绕这两种不同的矛盾,把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农问题也归因于水电工程建设。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处理好这些前进当中的问题。不仅应该对这些人群的生存状况负责,同时也绝不能让这些过去的问题成为阻止改革开放、限制发展的理由和根据。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工作中,出现过某些失误, 就剥夺了现在还处于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希望依靠水电开发脱贫致富的权利。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建设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世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保护环境的动机和效果真正能够统一起来。

怒江水电开发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经济类领导决策思考讨论题 怒江水电开发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怒江水电开发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围绕怒江生态环境是否“不可救药”问题。有意见认为,怒江流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恢复机能很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难度大。怒江州98% 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全州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6%;陡坡耕作屡屡造成人畜坠落事故,有效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生存要求。多年来生活在峡谷深处的人们以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是客观现象,但如果说因少数民族的活动造成生态“不可救药”,需要依靠水电开发来挽救就不太合事实。因为根据现场调查,少数民族在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的时候,并不是对自然植被实施“剃光头”,而是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植被用来保护农田土壤。虽经长期的人为开垦,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土壤物质还存在。只要停止人工干扰,自然恢复的潜力巨大。说怒江两岸超过25度的陡坡上开荒比比皆是,同样不符合事实。超过25度开垦的有,但不是比比皆是,而是天然植被、人工植被与农田并存,这种传统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阻止了土壤的毁灭性损失,北方的山地就是这样损失土壤的,而怒江流域不是! 二、围绕土壤损失问题上的分歧。一派意见认为,水库以上,土地淹没比较小,地质条件比较好,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建议考虑生态移民,将坝修得高一些,水能资源多利用一些;六库以下,耕地较多,尽量减少一些。这些“高一些、少一些”的背后数字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如果是十三级都上(就怕开了口子控制不住),

怒江流域将有200多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图片实测的保守数据!)的土壤损失,这些土壤不可能再回到山坡,生态恢复的机会基本没有了。因此水电与生态的权衡就是200平方公里表土要不要的问题,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建议一定要控制坝的高度,将土壤的损失控制在几十平方公里以内。宁肯牺牲一些“水电”利益,也要为后代保留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目前围绕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国际上公认土壤比生物多样性还要重要,因为每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至少一千年的时间,而损失起来则是一瞬间;而只要有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困难的。 三、水电开发能否使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一方面的意见认为,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能开发除发电、供水(灌溉)等直接效益外,还可大大缓解当地群众衣食住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易地搬迁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取消落后低效的耕作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对怒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资金上的保证。这个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最关键的是用什么机制保障发电赚回来的钱用在环境保护上?水电肯定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环境代价也很大,获取的金钱如果大部分进入了“业主”的腰包,老百姓得到的将可能是“画饼”。反对者找到的漫湾水电站等地移民返贫(移民靠拣垃圾为生!)等具体实例,至今依然有很强的震撼力。 四、围绕移民安臵和少数民族文化问题。这是双方都非常敏感的问题。目前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需安臵人口约5万人,淹没耕地面积约6万亩(每人1.2 亩),其中80%是在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怒江州。移民既要"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又要考虑保留、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是非常困难的。有人提出了“整体搬迁、集中安臵”的措施,以水电开发带动生态移民的异地安臵;还有人提出考虑部分淹没补偿资金投资入股,最大限度

案例: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作者:————————————————————————————————日期: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摘要: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6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 /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反对派"打响"了"保卫怒江第一枪"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归结起来,反对派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地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

怒江水电开发 申论

“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上述材料反映了有关怒江修建水坝的争议问题,水坝的修建对怒江地区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大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各执己见。 关于同意怒江修水坝的原因在于:1.怒江地区生存环境恶劣,水电是可再生资源,可代 替火力发电,同时控制水旱灾害,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 2.水电发展可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和发展,促进当 地财政收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减少怒江州的 贫困程度,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贫困问题。 3.开发怒江获得资金进行生态移民,更好的保护当 地植被。 4.怒江位于云南地区,开发的水电可以输出华东、 华中、缅甸,从国际形式上看,有战略意义。 关于不同意怒江修水坝原因在于:1.怒江的原始生态流域相对保存完好,“三江并流” 自然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 录”,是人类的瑰宝。 2.怒江地质构造复杂,生物众多,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怒江州经济的新增长点。 3.怒江地区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脆弱,造成水土流 失、土地盐碱化、沙漠化,修水坝会破坏生态平衡。 4.怒江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各自的传统和生活方 式,修水坝进行移民会破坏民族文化,移民多失去 生活依靠。 基于上诉分析,我认为修建大坝是可行的,但是要通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走可持续性发展之的办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1.加强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检测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共赢。 2.开发过程中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上实施开发,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 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建立有关机关的自我约束机制,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加强自律,认真进行成本核算,控制预算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3.加强大坝建设后的维修检测工作,即使治理水库污水问题,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 对有关工作的管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树立生态文明观。 4.注意上下级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处理好移民的再就业问题和生 活问题,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通过以上对策,对怒江大坝建设问题的争议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既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实施的前提是有关干部可以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始终不渝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执法落实力度,既满足人民的利益又满足社会利益,实现“怒江水电开发”的共赢!

怒江水电开发利大于弊

怒江水电开发利大于弊 笔名水博,著名水电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水利问题研究、水利科普工作。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接受水资源管理培训。1990年起进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专职从事水电专业国际交流。 随着即将启动的怒江水电开发,怒江这个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月2日,一篇题为《怒江水电开发还得权衡利弊》文章的刊出,立即引起传媒的热炒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利弊之争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怒江水电开发归根结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更大的灾难还在等着我们”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存在? 为了阻止怒江水电开发,伪环保人士除了对我国水电开发的现实进行明目张胆的歪曲之外,还煞有介事地警告说:“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水体富营养化、滑坡与塌陷、下游断流、局地微气候循环中断、生态移民演变为生态难民,由此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我们不要陶醉在驯服了一条条奔腾的江河,大自然的惩罚随时都会要人类兑现。” 情况真的会如此可怕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我们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贵州的红枫湖水库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但是,从时间上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却非常明确。因为,红枫湖水库是我国建国初期建设的水电站,建成后的前30年里红枫湖的水质都非常好,从未出现过任何富营养化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体养殖和污水排放逐渐增多,最近几年使得该水库的水体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去年贵州省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治污措施,控制网箱养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目前,红枫湖的水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总之,红枫湖的水质在水库建成后30年不变,然后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由好变坏,最后,又随着污染治理由坏变好的过程非常明确地说明,水库水体的变坏,是污染物过度排放的结果,与建设水库没有直接关系。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也很说明问题。我国的新安江水库已经建成了半个多世纪,由于污染排放控制得好,至今仍然是一库“有点甜”的矿泉水;而没有水库的淮河下游,却因为沿江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再看所谓怒江的滑坡与塌陷问题,伪环保人士的态度更是颠倒黑白。由于山高水急的怒江河水不断地切割山谷,目前怒江沿岸的滑坡与塌陷问题本身极为严重。笔者曾经在一次大雨后考察过怒江,亲眼所见300多公里的怒江沿江公路发生大小滑坡塌陷的地段几乎接近100处。工程地质专家认为,这种滑坡和塌陷的情况,将会在怒江水电开发之后,得到明显的好转。因为每天切割山谷的巨大水能被用来发电之后,河谷的深度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可能产生淤积,两岸的边坡也不必再通过塌陷来调整适应不断深化的河谷,滑坡和崩岸的地质灾害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治理。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然而,那些专门喜欢制造谣言污蔑怒江水电开发的伪环保人士,却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地否认目前怒江滑坡与塌陷情况极为严重的现实,反而喜欢造谣说怒江水电开发后将会造成“滑坡与塌陷”的情况。 “生态移民变成生态难民”的说法,纯粹是一种蓄意的造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