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说起改革开放这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明白改革开放是什么,它是一个政策,一个以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首先,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统计,1978年,中国仍有百分之80的农业人口,在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模仿了苏联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限制生产力的发展,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它并没有很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然后让我们再谈一谈对外开放的问题,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1979年邓小平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杨尚昆提出了一个建议:广东邻近港澳,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当时邓小平陷入沉思,之后说出了一句,应该被后人载入史册的一句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于是在当年便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些地方经济翻了翻,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好了。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海南岛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期间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

1992年,邓小平解决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问题,打消了很多国人的疑虑。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让中国富强了起来,按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按购买力来说,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第二,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比重大大增加,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4000多亿,占到世界第一位。这些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有人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你怎么看?

不管如何,改革开放的实行都让你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许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时间还短,问题我们也在逐步解决,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不断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总是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我们会说到40年、50年,或许会更长,这就是一个我们要普遍认识到一个问题,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虞文清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认识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建国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经历了从模式到特征,从特征到本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步步深入,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正是因为认识的逐渐清晰,使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有了较好地把握和灵活的运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认识深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当年中苏论战的核心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1](P10)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第一次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是初步的回答;江泽民和胡锦涛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回答。 一、关于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与发展阶段问题 党的三代领导人明确的是大目标,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对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认识不尽一致。 毛泽东认识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过三次变化:一是“大跃进”时期的“急于过渡”思想,典型的说法是“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将来的事了” [2](P294);二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谈话中提出可以分为“发达的社会主义”与“不发达社会主义”概念,其中“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类似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没有深入研究下去,而且这样的认识停留的时间很短,可以说是灵光闪现或者说昙花一现;三是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大过渡”理论,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总的看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超前的。他的理想是在有生之年,在国际上埋藏帝修反,“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从而“建设一个红彤彤的世界”;在国内建设最纯洁最完美的社会主义,“破四旧,立四新”,扫除一切社会阴暗面,从而达到“祖国山河一片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大前后,邓小平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发展战略上,把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往后顺延了50年,提出20世纪末中国只能达到“小康”状态。全面实现现代化则要到21世纪中叶。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邓小平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3](P96) 江泽民一方面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另一方面是重点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个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在国际关系上,江泽民提出了“世界是丰富多彩”观点,“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4](P52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个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不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段,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胡锦涛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P45) 二、关于国内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共同点都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但在国内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识上有重大区别。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说起改革开放这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明白改革开放是什么,它是一个政策,一个以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首先,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统计,1978年,中国仍有百分之80的农业人口,在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模仿了苏联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限制生产力的发展,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它并没有很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然后让我们再谈一谈对外开放的问题,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1979年邓小平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杨尚昆提出了一个建议:广东邻近港澳,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当时邓小平陷入沉思,之后说出了一句,应该被后人载入史册的一句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于是在当年便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些地方经济翻了翻,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好了。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海南岛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浅谈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浅谈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使我国实现了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我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对家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来,承德发生了巨大变化。 1.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承德的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寒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农业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致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改革开放30年来,承德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重点实施了旱作农田基本工程,集雨补灌工程、雨水高效利用工程,旱作农业产业化工程“四大工程”后,有效地改善了承德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收。到2007年末,全市的老区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程控电话,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和信息不通,与外世隔绝的历史。承德老区的公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到2007年末,全市老区村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公路村村通,实现了国道、省道、县道与乡村道路的有效衔接,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承德人民的“出行难”问题,而且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承德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承德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宣传文化示范村工程”,改善了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同时,还不断在开展了“假日文化工程”、彩色周末、“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方面,不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并通过新建、改建新校舍,基本上结束了“旧房子、土台子、土孩子”的现状。在医疗卫生方面,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7个老区县(区)已全部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有了很大改变。 3.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类民营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大多数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结束了“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历史,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小灵通”、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已落户寻常百姓家。昔日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以及全村上下男女老少穿的全都是蓝、黑、绿单一色调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村容村貌方面,通过改水、改厕、改道,硬化路面,飞播造林,植树造林,使大多数老区村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整洁了。全市革命老区绝大多数已经旧貌换新颜: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成为“燕山最绿的地方”,不少贫困落后的老区村变成了小康村。 4.改革开放30年来,承德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出了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发展之路。探索出了适合承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例如,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新时期农村组织形式,还相继摸索出了“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支部+农户”、以及土地“返租倒包”等多种新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 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同时还有文化等方面的。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应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观念新的变化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思想文化意识社会观念全方位 正文: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思想的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包括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领域中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 (一)政治领域,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 1、从迷信个人到追求真理。通过思想解放,人们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从盲从走向理性,树立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观念。 2、从官本位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民主政治建设,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把民主自由作为最重要权利来行使,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3、从人治到法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法治建设,人们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成为社会的风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按领导要求办事、按经验习俗和道德约束办事彻底转变为依法办事。 (二)经济领域,开放、竞争、效益观念逐步得以树立。 1、从封闭到开放。改革开放的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就是开放意识日益增强。 2、从计划到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并初步建立。它带给人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竞争。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政策环境竞争、再到如今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可以说,竞争的观念如影随形。 3、从低效到高效。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要获利就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三)文化领域,自信、包容、多元观念逐步得以树立。 1、从排斥到包容。改革开放后,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解放,文化自觉意识加强。重新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摘要: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文: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和感受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年正好是30年,在这30年轰轰烈烈的时代变迁中,我们国家走出了十年动乱的阴影,从一片百废待兴逐步发展成一个初具现代化的小康社会,作为70年代中后期生人,我有幸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和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走过,一起经历,完成了思想的启蒙、身心的成长、学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虽然有些改革曾经让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但我仍认为这30年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的一个时代。我这样说,无意去歌功颂德,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和深切的感受。 由于父母在异地工作,我孩提时代一直在外公身边,外公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地主兼工商资本家”,全家被下放到抚州老家的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几个姨舅也相继在农村插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外公一家在当地很是被人瞧不起,全家人小心谨慎的夹着尾巴做人,外公给我的印象就是整天闷闷不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全面纠正文革错误,外公摘掉了“地主兼工商资本家”的帽子,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全家人也从农村迁回城里,外公正式退休,二舅顶职(接替外公的工作)进了商业局上班,三舅光荣参军,小姨进了纺织厂当工人,真可谓喜事连连,外公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生活压抑多年的外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跟着外公进城,在街道幼儿园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父母也经常过来看我,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从他们嘴里蹦出的一些诸如“落实政策”、“平反”、“回城”、“补发工资”、“顶职”、“招工”等之类的话题,年幼无知的我对于当时这些所谓的“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概念,对此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唯一和当时改革开放沾点边的话题是我的大舅在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分配在省城中学教书,这件事很长时间是当时全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舅也被我们后辈视为努力进取的榜样。 八十年代初,我回到父母所工作的县城开始上学,通过学习逐渐接触和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但认识和理解十分有限,主要的信息渠道和话题仍然来源于家庭,对改革开放的感受也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变化,这是反映那个时代国家政策最好的缩影,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都跳动着国家政策的脉搏。父亲1958年在北京当兵,复员后在县法院当法庭警察,文革时期公检法系统遭到破坏,他调到粮食部门工作,后来成为“保皇派”,挨过红卫兵的批斗,至今脑后还留有一道很深的鞭痕,父亲在那个反复折腾的政治运动年代中几度落魄,从此心灰意冷,文革结束后他在县粮食局机关上班,除了对我们三个子女严格管教外,工作上再无建树。这些我都是后来听母亲所说,其实父亲很少跟我们谈及他的过去,这些历史对我们而言讳莫如深。我的母亲70年代在国营化工厂上班,是一名化验员,八十年代初调到县委招待所当会计,母亲是一个很好强的人,不管在哪个单位上班每年都能评上先进工作者,但她始终对工作单位不是很满意,她的梦想是进入事业机关上班,但由于没有社会关系,而且又不是干部身份,虽然她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但这个梦想很难实现。还是改革开放给了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终于出现了“考干”的制度,1988年,县里第一次举行面向社会“考干”(通过考试从职工中选拔国家干部),考试科目为数学、语文、政治和英语,母亲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报名参加了考试,虽然已经丢弃课本多年,而且中学是学俄语,但凭借多年坚持勤奋好学打下的底子,加上考前的突击复习,母亲以总分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国家干部,并调到

浅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浅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浅谈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认识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11班 姓名: 学号:

浅谈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认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从此也走进了全面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而改革开放首先要做到就是思想解放,思想没法解放改革开放也就实施不起来。思想解放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国实际出发,破除旧的教条。法国人客观的评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时认为:“这种改革方式极具独创性。”“他们(指中国人民)先做一些小的试点,摒弃了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这个评价非常恰当。正如邓小平当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邓小平的思想成了这一改革进程的指导思想,他不但摒弃了教条主义,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在他南巡中,大胆的告诉人民:“致富光荣”。 思想解放了以后,就应该做些“实事”了。而改革开放中,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 首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2007年止,我国GDP总额已达到22.4万亿元,人均约合2880美元,年均增长100%以上,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由占全球GDP总额的10%上升到50%以上;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收入连年的增加,到2007年已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7万亿美元。 紧接着还有取消农业税。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政策。中国几千年来,农民都要缴纳各种各样的农业税,而中国十三亿人有70%左右是农民,他们的负担是何其的重啊。取消了农业税,不仅仅减轻了农民们的负担,也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除了经济方面,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另外,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认识

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姓名:谭明菊 学院:经济学院09级国贸3班学号:2009101225

大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心得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社会成为全方位开放的国家。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很感激改革开放给予我们富裕的生活,让我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在感激的同时,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种种成就,让我们知道改革的重要性和时代的意义性。 从经济方面说,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健全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采取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最大的变化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是吃不饱,穿不暖,通货膨胀严重,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得地位。改革开放后,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后,人民的积极性得到广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国家有了多余的粮食。人民开始能吃饱饭了。渐渐地国家开始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鼓励外国到我国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外资还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我国开始实行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出口,扭转了我国的贸易逆差的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上出口第一的国家。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每年我国的经济一直都是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一直8%的速度增长),即使遇到了金融危机,我国也能从中快速地恢复过来,足以证明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 从政治制度上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从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意义与作用的理解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意义与作用的理解 改革开放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在1991年8月20日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他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告诫大家,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xxx指出,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题目_浅谈如何正确认识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30年改革开放的 成就与问题 目录: 一、容摘要………………………………………………3页 二、关键词、论点…………………………………………4页 三、绪论……………………………………………………5页 四、正文……………………………………………………6页 五、结束语…………………………………………………12页 六、参考资料及注释………………………………………12页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30年改革开放的 成就与问题 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论成果为主要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就我国改

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所产生的三次历史转变和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历史进程中的在问题做一些基本的回顾、总结和思考。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30年改革开放的 成就与问题 关键词: 改革开放历史转变理论成果在问题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30年改革开放的 成就与问题 绪论: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

进步和辉煌的成绩。在取得这些巨大历史进步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过程中,经过我们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实践,实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同时形成了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论成果为主要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和理论成就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最大的历史遗产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文: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及其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在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当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的各个转变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而其中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以下三次重大历史性转变:(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文 班级:硕士1班 姓名:宋晓玮 专业:德语 学号:2011020046 2011年12月青岛

目录 摘要 (1) 一、改革开放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背景原因 (1) (一)经验教训 (1) (二)历史必然 (2) 二、改革开放时期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2)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 (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意义 (2) 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3) (一)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 (二)解放思想,从本质上升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解放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 ——论邓小平理论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摘要: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完了62年的光辉历程,在这62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曲折道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的发展过程,终于形成了科学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理论,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伟大成果,它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我们今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认识论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人类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真理、认识真理的,但不可能穷尽真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做到与时俱进, 是社会主义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理论成就,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双重要求下,我党对社会主义进入了重新认识的阶段。邓小平正是坚持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改革开放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背景原因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 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

浅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材料二班周智鹏 14091424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因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从此也走进了全面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改革开放首先要做到就是思想解放,思想没法解放改革开放也就实施不起来。思想解放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国实际出发,破除旧的教条。法国人客观的评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时认为:“这种改革方式极具独创性。”“他们(指中国人民)先做一些小的试点,摒弃了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这个评价非常恰当。正如邓小平当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邓小平的思想成了这一改革进程的指导思想,他不但摒弃了教条主义,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在他南巡中,大胆的告诉人民:“致富光荣”。 思想解放了以后,就应该做些“实事”了。而改革开放中,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 首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2007年止,我国GDP总额已达到22.4万亿元,

改革开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题目: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积极和消极) 积极: 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一方面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会面临不少困难,但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我们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建国后,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真正是到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地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现代化的今天,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许多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这就更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继续深化改革. 第二,进入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便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起步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每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就更趋深刻、更趋完善、更趋成熟.30年的改革开放,从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我们党经历了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的过程.30年的中国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融合,尤其是国门的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流动,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和科学,引进反映新时代历史潮流和规律趋势的世界优秀精神产品和观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先进性. 二、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第一,改革开放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不断打破陈旧体制机制的束缚,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就因为它已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新时期以来,正是通过变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生产力才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是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深刻转变的革命.可以说,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是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声,不断引导人们打破落后思维方式的束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落后思维方式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功绩,就是从变革旧的体制机制入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造和取代自然半自然的小农经济,从而造成了落后思维方式必须主动改变的社会现实.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下,国人逐步自觉转变着思维方式,树立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历史进步性,也见证着人们思维方式转变的空前深刻性. 第三,改革开放是加速提升中国社会总体文明发展水平的革命.作为一场新的伟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中国人民过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生活,最终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我们前进的脚步非常曲折,经济发展的非常缓慢。1978年以后,中央逐渐探寻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这一伟大构想。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我们可以从改革的角度、发展的角度、变化的角度对这30年进行一个初步的解读。 一、从改革的角度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改革的角度看,这3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主要以“破”为主的阶段: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第二个阶段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这是一个“立”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很明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先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计划经济逐渐松动,乡镇企业起来了,外资进来了,农民实行承包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三年,农村的面貌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联产承包解决了温饱之后,农民就开始搞商品生产,开始想着致富,就开始搞乡镇企业,并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发展。 从简单的衣食住行用方面我们就可以感受30年来中国的变化轨迹,这些事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也是最普通的事,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最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从之前的中山装到现在多彩样式的衣服;从之前的食物匮乏到现在绿色食品,健康营养搭配;从之前的简陋住所到现在大居室;从以前简陋的交通到现在铁路、公路等便捷的交通。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自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趋于多元化,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进展。

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谈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