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西北小学李三洪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课程改革的任何假设和理想只有在实践中变成教师的具体的教学行为才算成功。因此在学校的课改实践活动中,首要任务就是改进教师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管理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那么怎样进行教师管理改革呢?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应该是依靠教师、理解老师、激励教师和发展教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当前教师心理状态分析

1、工作压力大。现在的教师身负四大压力:一是学习提高的压力。新课改对教师提出很多新要求,迫使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课改的需要;二是教育质量的压力。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与其质量是成正比的,老师必需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三是安全工作的压力。教师在安全工作方面的疏忽,轻则受罚,重则失去工作,教师无一不在安全工作方面提心吊胆;四是工作量增大的压力。教师工作本身就很辛苦,而寄宿制的实施给教师工作增添了许多新任务和内容,现在每位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在12个小时以上。

2、心态难平衡。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少都是先富起来了,他们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的变化。虽然教师较之过去在待遇方面有了明显变化,但教师的清贫状况和社会底层的地位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与教师的社会声望和同龄人中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很自然地导致了教师的心态的不平衡,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3、责任感强烈。工作压力大,使教师很苦;心态不平衡,使教师易烦。但这些并未对工作带来多大影响,原因何在:一方面,能走

的都已经走了,那么多留下来的和新进来的说明他们需要这份工作、认可这项工作、离不开这项工作;另一方面,教师的高素质使他们更加理解这份工作的神圣和重要,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状态。正如老师们常说:“看见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光,一切烦恼皆抛于脑后”,这就是老师的高尚。

二、当前教师管理面临的挑战

1、现实的教师管理难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的教师管理,应该说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地方。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宏观环境的变化,逐渐显现出一些局现性和不适应。

主要表现有:一是过于强调定量化和标准化,会使教师产生依赖性和敷衍的工作作风,扼杀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二是过于强调外控手段(如权利的等级结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等)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师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不能有效地、持久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易导致教师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和需求的低层次化。另外,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规定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给教师发放资金和福利。完全取消物质刺激并非新课改要求,也非教师管理改革之必需,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最现实的难题。

2、现实的教师培训难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素质和转变教师观念是新的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课改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从上至下的逐级培训制度弊端明显,只有少数教师能直接接受高水平的专家培训,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培训信息衰减度高,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校本培训本身起点太低,先天水平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校本培训的现实水平与理想的目标差距甚远。

三、人本性教师管理的思考

1、理解与信任是前提。

教师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校长的理解。理解教师并不是与教师一道怨天忧人、更不是与教师一道消沉。而是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教师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以教师的眼光审视现实和憧憬未来;以教师的语言来做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好话一句三冬暖”,校长一句关切理解的话语可以帮助教师打开心结,引导教师看到前途的光明和社会责任感的重大,使教师树立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教师需要信任,教师有八分的实力,校长给他十分的信任,他就会干出让你十分满意的工作,这就是教师管理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总之,校长的理解和知人善任,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欲望。因此校长理解和信任教师,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信任和理解教师,容易走向控制和打压的极端,扼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理解和信任教师是改进教师管理的思想前提。

2、职责与规范是保障。

明确职责、制定规范是教师管理的常规工作。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因此对教师职责的界定要更加全面、规范的制定要更富新意。

职责要全:现在教师的工作任务可谓繁多,必须要作全面界定。主要有四大责任区:一是教育教学任务。二是安全监管任务。三是生活指导(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课堂上是教师,课余时间是“父母”,既承担学习辅导,还承担生活的自理的培养)。四是管理责任(小学校人少事不少,人人都有管理任务,个个都是管理者)。

规范要新:这里的新,一是要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把课改要求常规化。二是工作要求不能过于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在保证各项工作必要需求的前提下,特别要给教师的个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留足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之,全面的职责让教师随时知道该干什么,全新的规范让教师知道怎样才能算好。这是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制度保障。

3、激励与发展是目标。

教师管理的目标就是激励教师和发展教师。激励教师就是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努力工作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实践智能,也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激励教师努力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呢?

①有效的目标激励。与教师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目标激励的效果取决于目标的合理程度和教师的认同程度。因此,最有激励作用的目标体系应该是:学校总体目标的制定实行民主集中制;教师个人的工作目标实行个人主导制。校长在个人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作好引导调控工作。这样,校长的意愿由教师说出,学校的目标由教师制定,这是最有效的目标激励。

②满足合理的需要。需要是行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要使教师的积极性保持下去,必须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满足教师合理需要,首先要弄清主导需要,因为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每种需要都满足是不现实。因此在实践中,满足主导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其次要以满足高层次、非物质性的需要为导向,转移或替代低层次、物质性要求,引导教师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工作成就。如学校不准发奖金福利,可以把这些钱用在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方面,同样是花钱,后者用满足高层次的学习提高需要转移替换了低层次的物质刺激,教师更加乐意接受,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激励收到双倍的效果。

③必要的情感投入。制度无情,人有情。校长执行制度时要三分含情、七分述理,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激励效果。情感激励是以

人们的共识和体验为基础的,方式间接,但效果持久。因此校长要注意密切与教师间的情感;要尊重教师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宽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④适当的评比奖励。评比与奖励就是对一切有利于学校整体目标的行为予以及时肯定、表扬和奖励;对不利行为予以否定、劝阻和批评。评比奖励的激励作用直接而具体,运用起来方便灵活。因此,学校围绕中心工作或热难点工作适当开展一些评比竞赛活动,如课堂教学竞赛、优秀论文评选、学风竞赛等等,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激励效果。

对教师的工作成绩或者评比获奖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哪怕就是一句话,都是必需的。忽略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扼杀,其结果是教师对工作的不关心、对成绩的无所谓,这是很致命的。因此校长要善于表扬和奖励教师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和领导艺术。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赤金中学教师行为规范 忠于学校成绩显著 , 招生有方吃苦耐劳 创新求实爱岗敬业 守时守纪热情接待 诚实可靠宽容仁爱 教师行为规范-上班“十要” 按时签到来去告知 热情接待多用敬语 井然有序主动问好 打扫卫生仪表整洁

精神饱满认真负责 : 赤金中学教师形象标准 一、依法执教,明德笃志; 二、爱岗敬业,乐群敦行;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关爱学生,呵护心灵; 五、修炼身心,完善自我; 六、终身学习,求真至善。 赤金中学教师行为规范-上班“十不准” 不准接打电话; 不准打牌下棋; ' 不准私自外出; 不准闲聊神侃; 不准冷淡来宾;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36-34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作为井下现场变化较大、危险因素较多、人员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如何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常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可分两类: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事故,如冲击地压事故等;二是虽然可以预防但因预防措施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而发生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安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治表,不治本;有的抓安全管理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只管物、不管人,只管一时、不管长远,只求过得去,不讲过得硬

等等;说到底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反之就很难保证安全生产。为此,各煤矿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安全管理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对企业发展来讲,一个好的思路,就是发展出路;对安全工作来讲,一个好的管理思路,同样也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出路。枣庄矿业集团枣庄联创公司(原陶庄煤矿)联系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对“树”型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与实践,其主要思路是:把自然界中树的植物原理引用到安全管理工程,并将安全管理的各要素据其性质分类为根基、主干、分枝三大部分,通过其内在联系构建成“树”型网络体系,运用“根深干壮”、“本固枝荣”的科学规律,采取“固本强根”、“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力求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长青之树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达到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目的。 2 “树”型安全管理模式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教师工作坊建设培训,使我更深入地领略到了建设教师工作室的作用,看到了新的教学形式的转变和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还有重要的工作坊设计……这些让我着迷,让我害怕,让我心悸,为什么这么快?时代变化的太快,我觉得力不从心,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害怕做不好工作坊,搞不好工作,不能正确包装学习的老师们,孩子们。也有自己没有计算机的技术,害怕自己进不去,建不起工作坊,没有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真功夫,这样浪费老师的时间,浪费工作室的空间,……但是,作为一位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的工作找到好方法,不能引领年轻的教师,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不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职业,对不起国家的栽培,对不起孩子们。我就是少睡一点,少休息一点,少玩一点,也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尽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学习,多拜师学艺,多钻研教学理论,多看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引领教师是我的职责,把好梦做真,把工作找到最好,把孩子们引领到理想的明天。 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谈谈我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 一、教学观念的冲击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实际,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

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使之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二、积极实践,提高教育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各种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思想、行为体现,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是双边的,互动的。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需不断的在学习中完善自己人格。因此教师的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刘明远添加时间:2010-1-13 11:57:00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困难很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有关。客观地说,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落实,教师教育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在职教师培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地不稳,不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师训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是“零投入”,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 要为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教师队伍建设(这里主要指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我们的财力物力的投向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标准? 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 对教师实施专业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不用多讲,关键是钱从哪里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经费究竟怎么解决。这些年,据我了解,全国有好多地方都有教师培训方面的规划,行政部门还专门出台了文件,规定教师工资总额的 2.5%用于教师培训。应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现实情况是这个钱从未真正到位过。现在还有一个数字,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我们算一笔账,现在每个学生的公用经费一般五六百,初中生达到六七百,如果5%到位,那又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现实的情况还是钱到位不了。谁来负责任?比如说学校公用经费的5%问题,校长就会说我要搞校本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师还要到外面去学习,有的

甚至还要出国培训学习。这种打擦边球的现象很多,又缺少具体部门来统筹,所谓的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根本没有得到专项落实。 这就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真正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一个省也好,市(县)也好,就得统筹好经费这块蛋糕,这块蛋糕有多大另当别论,但是没有肯定是不行。有了经费后,怎么用也需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培训的机构)。哪级部门承担哪些培训,用多少经费,承担哪些责任与义务,这些必须明确,必须有整体方案。 有钱了就能做好教师培训吗?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培训来说,现在是没钱,而有钱了,如何将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也是一个问题。有了钱并不一定能做好培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甚至成为笑话。有媒体看到,某县好不容易筹了一百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结果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了100位教师到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去呆了一周,说是要让他们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这种花钱的方式,这类“豪华”的培训是否合适值得深思。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责任主体)的职责与义务、内容与形式、投入与产出、效率与效益,理应问责。 随着社会的转制与转型,各级培训机构也在重组、裂变之中。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以前都是学校(院)的方式,无论省教院还是市教院,都是一个办学的主体。我认为将来的方向应该逐步推进小机构大质量大服务多功能的培训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构网络。在这个基础上再整合资源,明确责任与义务,转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思考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一、判断题 (X)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X)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X)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X)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X)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

调研报告:关于“路长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路长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路网体系不断庞大。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管理养护工作难度逐步加大的问题。从2016年9月开始,该市在全省首推全面综合管理的“路长制”,对城乡全域公路实行“一路一长”管理,实现全市公路“路长”全覆盖,形成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长管”的模式。 一、实施“路长制”的缘由 管理难度逐年加大。我市面积5007平方公里(占长沙市的42.43%),地形复杂,多为山区、丘陵地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227.3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630公里,居全省县(市)第一。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600公里,公路分布呈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上近年来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力,庞大的路网体系给公路管理养护、公路秩序维护等带来压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车主、乘客随意投掷垃圾,给公路日常保洁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部分沿路居民存在“要想富、占公路”的想法,以各种方式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立非公路标牌、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不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公路容貌。另一方面,随着违法超限行为日益趋于隐蔽,货运司机大多选择绕道乡村小路等方式避开检测站点和巡查人员,仅依靠原来有限的公路部门执法人员远远不够。由于治超工作涉及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安监等多个部门,虽然职责有分工,但由于部门法规衔接不畅,甚至相互“打架”,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取舍,若无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难免产生冲突,势必影响治超效果。

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一是传统自养模式存在不足。其一,养护人员数量有限,且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市公路管理局实有一线养护人员63人,平均每人养护里程已达国家标准的10公里。随着公路总里程的持续增长,人均养护里程将很快突破国家规定的上限。养护人员平均年龄47岁,未来五年内退休人员达54人。由于编制制约,加之待遇偏低、条件艰苦等原因,新养护人员无法及时足量地补充,将影响日常养护工作的开展。其二,基层养护缺乏竞争活力。自2013年起,市养护人员工资薪金由财政统一发放,养护资金由省、市公路主管部门发放。由于上级公路主管部门通过计划、审批等手段,对公路养护诸多环节、其他从事路桥建设的企业进入各级公路养护领域等进行了严格控制,地方财政、审计的严格又使基层养护难以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导致部分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竞争活力。二是社会化模式存在局限。其一,实行社会化外包难以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部分公路养护曾使用社会化外包模式,对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但每年外包费用远远超出政府自养模式下的日常养护费用,加上水毁抢险、小修保养等,原本养护费用的紧张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同时,外包企业对公路的养护以盈利目的为主,难以达到所预期的社会效果,少数承包企业不担责任、巧立名目、偷工减料,道路养护质量难以保证。其二,现在推行的社会化外包,将公路养护推向市场,在管养分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法形成一个“无缝隙、全覆盖”全面综合的公路管理体系。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公路,社会化外包模式能否落实好政府主体职责,能否发挥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全面综合管理“路长制”模式剖析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

工作坊研修计划

工作坊研修计划 一、专题课程研修与教学实践准备(10月15日-11月5日) 主要任务:1、学员完成个人研修计划并上传至工作坊(10月22日-10月2 4日) 2、学员完成专题课程的选课及1800分钟的研修,主题讨论15次,作业1项。 3、坊主发起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研讨。 4、学员参与工作坊的教学主题校本研修,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及配套课件。(10月30日前上交坊主) 二、专题课程研修及教学实践(11月6日-11月29日) 主要任务:1、坊主发布安排学员上课安排表,并发起听课活动。(11月6日-11 月20日) 2、学员参与听课活动,并记录听课意见。(11月21日-11月25日) 3、坊主发起教学评议活动,组织研修小组进行讨论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件。修改之后,提交至工作坊。 4、学员进行教学实践佐证材料的整理并统一上传工作坊。(11月26 日-11月29日) 三、专题课题研修与教学实践评议(11月30日-12月6日)

主要任务:1、坊主发布阶段公告,检查学员的进度。(11月30日前完成) 2、组织学员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3、学员自我反思并在日志中发布教学反思一篇。(12月4日前完成)四、研修成果整理与项目总结(12月6日-12月23日)主要任务:1、坊主完成校本研修经验总结,形成活动报告。 2、学员完成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修心得并上传工作坊。五、参加发展性测评。(12月24日) “国培计划2015”——重庆市乡村教师小学语文工作坊集中培训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5]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国培办中国教师研修网的部署安排和要求,结合乡村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基于现场观摩,任务驱动,示范引领的模式,结合线上的主题研讨和线下的集中培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培养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一、培训目标: 1.针对当前乡村教师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实际情况,从教师内心需求出发,设立大课程,小目标。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做实,做细,深入破解老师们在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中存在的偏离问题,破解教师怕上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困惑,通过“专家导航—名师引领—课堂实践—集体研讨—自我提升”阶段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转变观点,激发教师工作激情,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通过基于现场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的共享,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能力的建设;提升区域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寻求适合本学校,本地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优质资源,在自我学习和团队熔炼中能够在学科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3. 通过国培网络研修、教师进修、坊员学校“三方”出动,强化落实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培训目标任务明确,课程安排合理紧凑,总结提升见成效。力求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学员互动互学,做到小组研讨有主题,学员人人有任务。要求每个学员分别完成一篇优秀作文教学设计,一个详细的学科重难点分析,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推荐一堂优质资源,分享一篇读书心得。二、培训对象:彭水县小学语文网络研修工作坊成员 12人,江津区小学语文网络研修工作坊成员10人,共 22人。三、培训时间: 2015年12月21日—30日,合计10天。报到时间:21日全天,报到地点:彭水县教师进修校3楼四、培训地点:彭水县教师进修校、乡镇片区学校五、培训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聆听专家理论,构建正确的课程教学观,结合本区域,本学校以及自身实际,以课堂教学、平台操作、经验交流,教案设计,主题研讨展示等形式,运用理论,物化学习成果。 2、个人与团体相结合:成立学习小组,生活委员,推选班委,打造优秀教师团体,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小组有竞争,人人有事做。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搭建人人展示平台,实现培训有实效,参与有收获,学习有用处。 3、线下线上相结合:通过线下的集中培训、专题研讨、课堂实践提升线上研修的水平和质量,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专家和导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等,尽可能的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切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的示范引领、专业指导、资源生成和典型挖掘等工作。 4、区域与学校相结合:建立区域带动学校,学校带动坊主,以坊主带动坊员,坊员带动老师的全员覆盖式拉动网络研修模式,实现国培岗位置换学员理论学习与跟岗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观摩课堂,研磨课堂,学科交流,区域交流,实现送教下乡,送教到校,送教到人,提升课堂,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秦娥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1期 □文/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研培中心秦娥 在“均衡教育”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都非常重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资教生、支教生、特岗生、选调生、招聘、置换生等各类新教师输送到农村支教。2012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这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村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然而,也有来自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具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存在着一些缺憾,如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欠缺、常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耐心”与“爱心”不够,这些缺憾是他们工作浮于表面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他们有的刚刚上路就拜拜,有的刚刚成长为骨干就跳槽,这样反复的输入与输出,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如何培训与培养新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已经成为农村教师培训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抓好岗前培训帮助新任教师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新任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迈好这一步。岗前培训在我县坚持了近二十年,但由于新教师来源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师范院校直接分配到现在的特岗、资教、支教、招聘等渠道输入,我们对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也在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其目的是想通过岗前培训,使新任教师平稳完成角色转换,从心理上、工作上、行为规范上初步适应教师职业要求,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第一步。 岗前培训由县研训中心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年暑期开学前夕,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式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的教育来进行,其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形式根据每年新任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比如我们开设的“教育政策法规”一直坚持了二十年,教学方式却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现在的案例教学式,这样更能激发新时代教师的学习热情,他们在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引导下了解《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本内容,明确教师、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高新任教师的法规意识。在“教育教学常规”这一块,在以前师范院校直接分配进来的新任教师培训中,我们一般采用竞赛之类的形式来完成,因为他们在学校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我们开设这一课只是起一种强化与选拔作用,但近几年输送进来的新任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类毕业的学生,有的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也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常规及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于是,我们将这一块内容调整为培训重点,并聘请当地名师,如借助模范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等优秀教师进行言传身教,通过示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初步掌握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明确课堂基本结构,尝试实践课程理念等。同时,我县有着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还开设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等特色课程,帮助来自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新任教师,了解土家族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使之尽快适应民族教育工作。 通过短暂培训洗礼之后的新任教师,将分配到各个学校任职,由各学校对其继续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与培养,县研训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工作的指导、检查、经验交流和评比等活动。一年后,由新任教师本人写出书面总结,任职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其一年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评价,报经县教育局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聘任为正式教师;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期一年。 二、建立培养机制引领新任教师健康成长 人的健康成长,不是单靠理论的宣传和学习而习得的,而是要靠实践中自身“体悟”出来的。新任教师带着从高校习得的广博知识和岗前“爆炒”的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走马上任,此时,他们还只是刚刚学步的稚子,要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校的培养与指导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还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和指导小组,制定新任教师培养方案和具体的指导计划,为新任教师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并随时与上级培训部门取得联系,上下齐心,从师德、师能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跟踪培训与培养,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附件2: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 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 B、学习迁移 C、特殊迁移 D、学会学习 3、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4、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社会条件 5、在心理咨询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6、心理咨询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访关系 D、朋友关系 7、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8、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 A、必然的 B、可能的 C、不大的 D、偶然的 9、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 10、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1、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 A、儿童心理咨询诊所 B、成人心理咨询诊所 C、心理治疗中心 D、心理卫生中心 1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不包括() A、保持距离 B、大方主动 C、真实坦诚 D、进退自然 13、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 A、正确认识自我 B、自信 C、自我肯定 D、自尊 1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日前,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修订《规范》意义何在?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为此,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了政策解读。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7年教师工作坊培训总结 学习心得

“2017年国培计划”—梧州市统筹中西部—教师工作坊 研修项目培训学习心得 2017年5月25日至12月25日,我参加了“2017年国培计划”—梧州市统筹中西部—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培训。认真听取了专家教师们的授课。培训任务分为研修准备、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教学实践技能提升、教学突出问题破解、研修成果共磨练五个环节。本次培训学习,对本人师德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技能的提升等大有裨益。现对此次培训学习小结如下。 1.反思教学实践,找出差距,直视教学现实问题 培训研修准备,指导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研修意向,选择课表中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学员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现实问题,选择相应主题完成“个人研修计划”的制定。结合实际,我将选择的研修主题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一流的好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国家栋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问实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运用信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4.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是集教学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 5.掌握了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技巧 教学媒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运用。要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审视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合,结合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并创造性的设计、利用资源制作课件,支持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和同事们共享设计和课件,学会评价资源,评价课件。 6.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0202271.html,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程何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12期 【摘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品质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就要做好精准对焦、赋能培训工作,做有品质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国培项目A类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条在课程特色、文化浸润、学习共同体构建等方面赋能培训的品质培训之路。 一、品质培训的内涵界定 品质培训(Quality Training)是指为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培训政策和方针,制定培训方案,并由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方式及手段,精心组织、专业实施、精准评估,将培训的效果从教师的提升发展落地到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以构筑教师发展的“同心圆”,实现全市、县、区教师专业化 发展。 品质培训的责任主体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主体是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的实现主要从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的需求滿足及培训的内容、课程、资源、方式、管理、评估优化等方面发力,促进教师培训品味、内涵、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品质培训的基本思路 教师培训机构的担当和使命是做有“思想”、有“内涵”、有“效果”的培训,这种使命、担当促使每一位培训者在负责培训项目时,迸发创新性思维,提升培训品位、提高培训品质。湖南省宁乡市以研促培,以赛促培,在教师培训中实现品质化的探索,主要从特色培训、联合培训、生态培训三个角度进行(见图1)。

2010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2010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作业: (初级职称学员答案例中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5、6、7、8题) 【案例1】 李明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行列中的一员,他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李明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李明是蠢猪,李明一气之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他加倍努力,真的拿了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他!可是出乎他的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李明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差生就一辈子翻不了身吗? 问题: 透过这个案例,可以深切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不满与无奈。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基础教育评价有关理论知识,谈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不满与无奈已并非偶发案例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评价的执行者——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首先认为这名教师不配评价学生,因为他无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素质差异和基础差异,只凭借自己的主观看法武断下结论,甚至使用粗话做为评价语言,实在为人所不齿。从中暴露出了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关系不平等的问题,这是评价动机的扭曲造成评价功能的缺失。做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走向进步,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存在的缺陷,为进一步提升评价制度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贡献。 【案例2】 2006年,我国修订了实施了20年的《义务教育法》,以下为法条部分内容: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则“应当

新 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韩渠小学杨海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玉玺 原平市范亭中学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推进使我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双班制”的提出背景 现在国内高中学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走读学校,一种是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最短,不上早操和早晚自习,也没有住宿和吃饭问题,管理难度最小。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全天候在学校生活,班主任必须承担超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不是教师,管理和教育效果不佳。 班主任配备难几乎是所有寄宿制和半寄宿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不愿意当,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敢当,而既有管理经验又愿意当班主任的总是不能满足需要。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又十分辛苦,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全身心投入。 要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更多优秀教师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使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取得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显然很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权衡得失、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性地试行“双班制”管理模式。 二、“双班制”的基本形式

“双班制”,即在学校同时设立“教学班”和“生活班”两种班级,每个学生都同时属于两个班集体。教学班由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组成,一般为50人左右;生活班按住宿场所编排,一般6~8个宿舍的学生组成一个生活班,人数在50~70人之间;走读生单独编为一个生活班。 教学班和生活班各自单独设立班主任,分别称为“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两类班主任工作任务不同,但各方面待遇都完全相同。“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行为。 “教学班主任”负责上课、自习、两操和课间时间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工作如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三本”,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组织班集体,建设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等等。教学班内设班委会,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早、午、晚三餐和午、晚休息以及宿舍内生活行为的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班设团支部,团支部由团支书、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等组成。每一楼层有一位“生活班主任”住校管理。学生就餐以生活班为单位,在指定餐厅、指定座位就餐。餐厅有“生活班主任”陪同用餐。走读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生活班主任”在校门口迎送学生。 三、“双班制”的逐步发展 “双班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通过及时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针对问题多次进行了调整优化。 1.优化两类班主任管理时段。早上的早操和早自习原来由“生活班主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