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

现状及控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键字:行政管理支出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效率优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政府职能的形式不断转变,行政队伍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呈快速增长趋势。行政支出的直线上升加重了财政的负担,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提高财政风险的几率。此外,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官员腐败、滥用权利等的产生。本文从财政支出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支出的现状、原因、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和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费用逐年增长。突出表现在:预算外支出不断增加;“三乱”现象日趋严重;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步步攀升。有关专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认为: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行政费用的增加。同时,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建设蒸蒸日上,由此

相关的行政费用飞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而另一部分则对此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行政费用增加的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增长过快以及不均衡增长就属于不正常现象。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建设是重头戏,因此,必须给过度增长的行政费用泼泼冷水,降降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效率的提高以及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学界的争论不一,使得研究此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以上两方面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全面、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即应把是否增加行政费用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联系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把判断行政费用高低与否的标准变成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而不是官员的政绩需要或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数据指标。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我国行政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却仍然存在行政支出扩张、预算软约束化,行政支出存在“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

到xx年,行政支出已在公共支出中占到19%。跟改革开放前相比,行政管理经费本身的增长快:1950年为,1970年为,1978年为,1985年为,1995年为,xx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竟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倍。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仅为%,1985年为%,1995年为%,xx 年达到%的高度。25年来每年平均提高个百分点。这一水平在财政总支出的五大类型支出中比重排列在第三位,以xx年为例,经济建设费占%,社会文教费占%,行政管理费占%,国防费占%,其他经费占%。从这些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控制行政费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同时,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必须控制行政费用的增长,把更多的财政支出倾向于科研教育经费和农业投入。笔者认为,只有这样,财政结构才会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风险指数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而跟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或同阶段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各国一般公务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数据采取从低到高排序如下:日本为%,英国为%,韩国为%,印度为%,法国为%,加拿大为%,俄罗斯为%,美国为%,巴西为%。以

美国为例,其国内是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政府职能可以说比我国完善,管理的社会事务也非常多:大到立法选举,小到居民违反交通规则,“事无巨细,皆辖之。”可美国的行政费用并非同其军事支出一般高涨。2000年,美国行政支出占其财政支出%,而我国竟然高达%,几乎是美国两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美国的行政效率较高;另一方面,美国各级政府树立了廉洁行政的良好风尚。反观我国,虽然政府机构改革早已启动,精简了部分机构和人员,但仍然存在官员冗杂,人浮于事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政府行政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加重了财政的负担。当然,官民比例的不断增加,也是我国行政费用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xx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实际比例高达1:18,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官民之比也仅为1﹕981,已经形成一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而同期美国的政府公务员人数为310万,官民比例仅为1对94。

二、现状原因分析

当前的问题在于,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

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从中央财政看,尤其是从地方财政看,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其他一些重点建设支出、社会公益性的重要支出缺乏必要的财力保障,这与财政养人过多、行政费用膨胀具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相应增加,于是行政管理支出就产生了扩张的可能;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行政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又导致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二者相互促进。众所周知,行政机构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而政府作为公共商品的提供者,必须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在公共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政管理支出也不可避免地攀升。这一点无可厚非,要想高产出,还真得高投入。当然,高投入的方向要对,渠道要正。

其次,政府机构的膨胀、编制的扩张、人员配置增加、工资及办公设施的标准提高,都势必造成行政管理支出“水涨船高”。而且,由于机构和人员数量增加所导致的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具有“刚性”,因此在实际中难以压缩。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实行工资改革,逐步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倡“高薪养廉”;

并且,各级政府用于提供公共商品和社会福利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再者,由于近年来人口流动频繁,使得各级政府管理当地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治理社会环境时的行政支出增多。以上三方面都势必直接导致行政管理支出的攀升。对此,笔者认为历史经验可以作为“前车之鉴”,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北宋王朝成立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防止统军大将拥兵自重,功高欺主,于是选派大量文官到地方各州府担任最高行政长官——知州。同时为了收归财权和司法权,又向各地增派了转运使和通判。一时间,北宋官员数量激增,给当时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且进一步导致地方实力空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再次,行政管理支出中的项目涵盖范围不明确。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超标购房、超标购车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讲排场、铺张浪费、公款消费的不良风气,导致了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如在去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就曾发表“公车改革”提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支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只考虑社会效益,而忽略了项目的实际成本。政府中一些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建造所谓的“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其中一部分不具任何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额浪费。

最后,政府的行政支出预算编制仍没有完全摆脱“基数+增长”的传统做法。“基数+增长”方法使以前年度的不合理因素延续下来,容易形成支出上的“越位”和“缺位”、浪费与紧缺并存,会加剧各部门的苦乐不均。因此打破基数法,实行部门预算和零基预算,已成为行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目前我行政支出预算编制是以定员、定额、定标准为起点的零基预算编制,但在实行过程中有些地方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

当然,行政经费的增长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政治气氛很浓厚的国家,权力相对集中,“官本位”的意识也是深深的扎根于大部分炎黄子孙的心中,而这些都是行政费用激增的因素。由此可见,我国行政费用的过快增长,除了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人事安排等因素外,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要超过之前那些因素的效果。

三、控制我国行政费用膨胀的有效途径

针对现阶段我国行政费用不断膨胀的事实,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依据财政学原理,行政支出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第一,全额经费包干,结余留用;第二,部分经费包干,结余留用;第三,总额控制,结余上缴。正如国家在通货膨胀时期要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样,在今后经济体制的转轨中,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必须从多方面采取过硬措施,从严控制行政人员和行政经费。

在财政内部全面实行“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

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精简机构是降低行政管理支出、减轻财政负担的一种最彻底和最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要确保正常的行政经费提供,按照“精简、效能、廉洁、高效”的原则,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规模,控制不合理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且要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

改变目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状,努力减少财政供养人口,节约财政支出,减轻社会负担。有效配置政府资源,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政府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重新认定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对于纯粹的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财政支出;对混合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可以采用市场提供和公共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即部分公共提供的方式)。其中,公共提供的份额应该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既能较好地避免市场提供可能造成的消费不足的效率损失,又能有效地防止公共提供可能造成的消费过度的效率损失。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管。1.制定细致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各级领导的审批权限和范围,并承担控制预算的经济责任;2.建立增收节支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建立事中、事后监督制度;4.建立一整套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行阳光采购。

参考文献

[1] 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财政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 赵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税收问题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xx年

[3] 王雍君.1999年.《建国以来公共支出结构的演变》.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10期

[4] 汤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江苏党校报》.xx年9月25日总第244期

[5] 任保平、钞小静.《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xx》

[6]《中国统计年鉴》2001、xx、xx期

[7] 财政部科研所:余天心、王石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参考报》

[8] 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xx 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 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长了近4倍。这与我国政府机构膨胀、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有关。但2006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9%降到了18.73%,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略有成效。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1997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近些年,国家财政用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附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摘要 行政管理费用是社会管理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支出,对社会生产需求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现今行政支出的不断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消费,引起了社会人民的关注。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的恶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用预算三公 一.行政管理费用的含义和构成 行政管理费用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形式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其中,行政支出包括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等。公安支出包括各级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及其他公安经费等。国家安全支出包括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经费等。司法检察支出包括司法检察机关经费、司法检察业务费、司法学校与司法检察干部训练经费及其他司法检查费等。外交支出包括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和国际组织会议费。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费用中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置购费和业务费。[1] 二.行政管理费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亿元增加到亿元,12年间增长了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1995年为%,到2006年上升到%,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从国际横向来看,据有关资料,拿上述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法国的%、加拿大的%以及美国的%。[2]而上面的数据也只是预算内的数字,而实际的数据并没有透明。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居高不下的,更是远远高出于国际水平。 三.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原因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管理的特点,发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较大。通过对行政管理支出影响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不同的时期,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作用不一样。又提出精简行政机构,提高X效率,培育以钱养事的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引入公众监管,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模式 1 行政管理支出特点与弹性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国家的职能和目标的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显著特点。 1.1 行政管理存在的必然性 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调节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外部效应、公平分配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行政管理监督经济运行,为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创造环境。社会管理支出满足公共权力有效运作与实施需要的分配;用于补偿国家机器与政府各项政策实施所付出的成本;它也是满足公众选择成本需要的分配。 1.2 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首先,消耗性。行政管理支出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其支出必须从社会上获得,即通过税收来提供。其次,膨胀性。随着经济发展,公共需求日益增加,拉动政府规模的增加,这些容易导致行政经费膨胀。第三,交替性。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支出存在此消彼长关系,2007年财政部对财政支出科目进行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一般公共支出成了行政管理支出主要的替代词,受到严格的控制。五年以来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增加最多。第四,自利性。一般公众只能从行政服务中收益,但政府机构和政府雇员除此以外,还能从行政经费支出本身获益。政府机构和政府雇员从行政管理支出获得的边际收益高于一般公众。第五,制度外与隐藏性。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寻租,追求制度外收入。在政企难分的制度环境下,许多地方级政府凭借自身的权力,使用大量的非正式编制的勤杂和管理人员,产生了大量的隐性的行政支出。以上的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既竞争性与排他性的特点。 1.3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反映了财政支出的边际变动百分比DFE(%)中用于行政经费的变动百分比DG(%)。弹性的计算公式Eg=■。一般来说,随着财政支出

最新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 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支出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的变化。本文藉1950年到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变化及支出各项变化的数据,并结合经济、社会、背景,对这些年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变化 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 79.4%和41. 0%。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年最低,增长率为2.6%。1980年和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究其原因是在1979 1980两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教学提纲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定义: 行政管理费用是一种社会消费性费用,它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这些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是为了全体公民共同享受,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用。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 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 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按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

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这一指标可以从动态角度反映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为: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它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增加的百分点数。该指标的理想取值范围应在0~1之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行政经费支出弹性情况为:1980—1996年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上,最低时(1993年)达到1.09,最高时(1980年)则达到了3.79,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最少也要增加1.09个百分点,最多时甚至要增长3.79个百分点。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的相当部分都被用于应付不断膨胀的行政管理支出。显然,这种财政分配格局是极不合理的。1997年以后,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下,说明行政经费膨胀的趋势得到了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更多地用在了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从行政管理支出的内部结构来看,整个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两大类,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前者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后者包括公务费、招待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从人员经费来看,个人经费除取决于从政人员的数量外,还取决于在职从政人员的工资水平、保险福利水平及向退休职工、退职职工所支付的费用等。在人员经费中,离退休费用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同期其他各项费用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另外,从公用经费来看,许多本不应该列入的项目也挤入到公用经费支出中,如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超标准住房、公款安装私宅电话等。从各地所提出的公用经费支出控制重点及对公用经费超预算原因的分析结论来看,其费用主要集中在会议费(包括各种庆典纪念活动支

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

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 【摘要】: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就是政府机构行使管理职能所需要的支出,它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但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过度膨胀会给财政带来过重的负担。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本原因,提出了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增长;原因;瓦格纳法则。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定义及分类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这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它们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但也决不是一项可以被忽略的支出,它对国家维持其政权存在,保证社会职能的执行及社会的安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中主要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二、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现状 1.行政管理费用的绝对量持续增长。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从1978年49. 09亿迅速上升,到2006年为5639. 05亿元,增长了近114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1%。 2.人均行政费用负担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5.50元上升到575.97元,增长105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仅为42.22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26.38和25.07倍。 3.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过高。到2006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3.95%,这一比例在1978年仅为 4.38%,同时也远远高出其他国家。(有统计资料显示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如下:印度(2000年)为6.3%,法国(1997年)为6.5%,加拿大(2000年)为7.1%,俄罗斯(2000年)为7.6%,美国(2000年)为9.9%。)。 4.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率长期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费用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1995年以前只有0.9左右,到2006年达到了1.85增长了一倍多,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范围。而同期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却都在大于0小于1的范围内。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三种理论的解释: 1. 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考察欧美和日本的资料后分析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工业化的进程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赋予了政府更多的管理职能,行政支出便随之增加。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瓦格纳法则,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有其必然性。 2. 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具有“内在的”扩张性。学者威廉?尼斯坎宁指出政府官员个人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官员所在机构的预算规模呈单调正相关关系。由于权力同部门控制的资源成正比,官僚对于权力的追求突出表现为对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第1次作业答案

1、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由( A 提出的 A. 孟德斯鸠B。洛克C。潘恩D、杰斐逊 2、公共物品的最显著特征是(B A. 大家共同占有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国家拥有 3、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 积极方案 B. 追踪方案 C. 临时方案 D. 应变方案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新古典时期,也称为(C A. 传统时期 B. 成熟日期 C. 行为科学日期 D. 现代管理时期 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 聘任制 B. 委任制 C. 考任制 D. 选任制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是(A A .决策权力 B. 归属权 C. 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7、公共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C A. 编制 B. 执行 C. 控制 D. 决算 8、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实行(A 体制 A.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 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 9、我国许多地方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A A .补充性立法

B. 执行性立法 C. 试验性立法 D. 自主性立法 10、从国家行政法规的效力看(A A. 它高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B. 它等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C. 它低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D. 它不能与行政规章比较 11、行政文化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之间建立信任、沟通关系这表现了行政文化的(B 功能 A. 规范 B. 维系 C. 引导 D. 选择 12、处于行政活动起始阶段的行政文化构成形态是(C A. 行政规范 B. 行政意志 C. 行政心态 D. 行政评价

2009年的行政管理支出分析

2009年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的分析报告 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两大部分。基本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公用经费是单位用于日常办公、业务活动方面的经常性开支。行政事业性项目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车辆大修、修缮、网络购置、网络维护及租金、部门专项、跨部门专项。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费用逐年增长。突出表现在:预算外支出不断增加;“三乱”现象日趋严重;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步步攀升。 有关专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认为:由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行政费用的增加。同时,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建设蒸蒸日上,由此相关的行政费用飞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而另一部分则对此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行政费用增加的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增长过快以及不均衡增长就属于不正常现象。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建设是重头戏,因此,必须给过度增长的行政费用泼泼冷水,降降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效率的提高以及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创历史新高,也验证了行政管理支出费用逐年攀升的现象。随着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也出现一系列政治问题。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我国行政支出的现状。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我国行政改革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却仍然存在行政支出扩张、预算软约束化,行政支出存在“越位”和“缺位”,政府部门中存在着官员腐败等问题,利用公款不干正事的现象屡见不鲜。首先,政府官员中存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各种腐败现象,这方面,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多次明令禁止这些浪费,各地方政府也都采取过不同方式的改革措施,但这几方面的开支仍是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人员在任职期间,总是会想方设法做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出来,比如修建豪华的办公楼、最大的动物园、最豪华的国际机场等,这无疑是一项腐败工程、面子工程,最终只会落得个劳民伤财、民怨载道的后果。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控制行政费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同时,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必须控制行政费用的增长,把更多的财政支出倾向于科研教育经费和农业投入。只有这样,财政结构才会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风险指数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而跟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或同阶段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或同阶段发展中国家。人家外国以少于我们的行政管理支出的资金做到的高效的行政效率,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国家要参照一下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制建设呢。倡导廉政行政的风尚、确切的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做到精简机构和人员,消除官冗、人浮于事的现象 二、现状原因分析 当前的问题就在于,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无论从中央财政还是从地方财政来看,收支矛盾都比较突出,其他一些重点建设支出、社会公益性的重要支出缺乏必要的财力保障,这与财政养人过多、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邹梦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指导老师:周游 班级:国贸双语05级 姓名:邹梦 学号: 40502035 日期: 2007年12月12日 西南财经大学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中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职能呈现日益扩张的趋势,社会共同需要的范围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在质的方面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并表现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特征。 关键字: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结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就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具有普遍性。各国财政支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财政支出绝对数量于动态相对量的名义增长和实质增长比较明显。例如美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35年的 9.3%到1990年的21%:财政支出总量,1935年的64.12亿美元1990年的11518.48亿美元,除去物价因素财政支出绝对增长为18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图一所示)。财政支出额从改革开放初的1122.09亿元,到2004年的28486.89亿元,绝对规模增长了近26倍,平均每年增长1052.49亿元,特别是1996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名义年均增长超过10%(1991-1996的高增长是由于高通货膨胀率导致的)。于同期的GDP名义增长率相比,平均高出7.3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最高,高达17.3个百分点。为了消除支出增长种的价格因素对变化的影响,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了通胀缩减,从缩减后的增长率看,财政支出的增长也是快速的。1998-2002年期间财政支出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9%。 图一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政府支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税收来提供经费的来源。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公共行政部门提供的经费一经使用,就会引起对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 政府职能是通过财政部等具体职能部门表现出来的。这些职能部门在财政支出的安排和投放等活动中,实际是在执行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说政府的职能活动离不开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就离不开行政管理支出,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基础性地位,其效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会给其他的财政支出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适应,政府机构的结构从而行政管理支出的结构也应相应进行调整。而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现状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面临着诸多问题:总量上超越现实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超速增长,结构上不合理,这些都已经严重影响到行政管理支出的支出效率,从多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内,以保证政府正常、高效行使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其他财政支出的“挤出作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行政机构的设置是根据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并经过一定的法律或制度程序确立。它与各级政府之间或职能机构之间的职权划分相联系,体现了国家在既定时期之内管理社会经济工作的需要。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接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 3、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行政管理的费用已经接近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文教支出。在现阶段情况下,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事业上来,而不是应该以行政建设费的形式支援政府公款购车、公款购房以及干部的所谓的出国考察学习。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不合理的原因。 1、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 行政支出之所以不好控制,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在公务消费中存在典型的“无主消费”和“炫耀消费”意识。所谓“无主消费”,就是“花公家的钱不心疼”,在日常消费中大手大脚。社会上流传的“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屁股底下一栋楼”等民谣就是“无主消费”的形象写照。此外,地方财政实力的持续增长,也让一些政府部门有了讲排场、比阔气的物质基础,出现了“炫耀消费”的攀比心理。如办公楼越建越豪华,车越买越高级,公费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更是愈演愈烈不胜枚举。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

行政管理支出分析比较

行政管理支出的国际比较分析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1101班梁博 2011314020103 一、引言 行政管理费用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国家的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检察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锁需的经费开支,它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的安排是否合理,是社会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的重要表现。但是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政府的职能、任务和经济发展需要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国家的政府行政管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较各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大大高于各国,巨大的行政管理费影响了财政支出发挥的职能,阻碍了财政在公共建设方面的步伐。我国膨胀的行政管理成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瘦身”,是我国政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各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对我国行政管理成本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二、行政管理费用的国际比较分析 1.行政支出增长率 从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行政支出费用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表1的数据,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行政支出费用的平均增长率大都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其中印度在17.46%、中国在18.69%,可见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的速率比发达国家要快些,发达国家行政支出增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 2.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从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来看,根据表2的数据,除了我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10%以下,但是我国2000年就在25.7%。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入3.9万亿,占GDP的19.5%,虽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社会保障尤扬 2011162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费支出的占比不断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而财政逐渐减少对经济建设领域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来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后又有所回升。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国防支出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 (4)行政管理费支出呈迅猛增长趋势。至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其快速增长,暴露了我国政府机构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构重复设置、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致力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行政管理支出。 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 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 下降到2005 年的27.5%, )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SARS 疫情。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 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表3 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摘要 行政管理费用是社会管理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支出,对社会生产需求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现今行政支出的不断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消费,引起了社会人民的关注。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的恶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用预算三公

一.行政管理费用的含义和构成 行政管理费用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形式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其中,行政支出包括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等。公安支出包括各级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及其他公安经费等。国家安全支出包括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经费等。司法检察支出包括司法检察机关经费、司法检察业务费、司法学校与司法检察干部训练经费及其他司法检查费等。外交支出包括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和国际组织会议费。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费用中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置购费和业务费。[1] 二.行政管理费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从国际横向来看,据有关资料,拿上述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2]而上面的数据也只是预算内的数字,而实际的数据并没有透明。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居高不下的,更是远远高出于国际水平。 三.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原因分析 (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外国的频繁交往,各种社会秩序和经济问题会日趋增多,而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管理费用也不可避免的快速增长。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

行政管理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定义: 行政管理费用是一种社会消费性费用,它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这些行政机关提供的服务是为了全体公民共同享受,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用。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 1.行政管理支出总量规模逐年递增。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趋势明显,总量上,从1978年的4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35.4亿元,增长了97.5倍;从相对比重看,行政管理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37%增加到2005年的14.25% ,增加了9.88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35%,增长到2005年的 2.64%,增加了1.29个百分点。按当年价格计算,行政管理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3%。这一速度要高于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迅速。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说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地增长。不过,由于行政经费属于纯消耗性支出,因而其增长速度应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样才有利于政府把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如此。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这一指标可以从动态角度反映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为: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它表明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相应的行政管理支出增加的百分点数。该指标的理想取值范围应在0~1之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行政经费支出弹性情况为:1980—1996年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上,最低时(1993年)达到1.09,最高时(1980年)则达到了 3.79,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最少也要增加1.09个百分点,最多时甚至要增长3.79个百分点。这说明财政支出增长的相当部分都被用于应付不断膨胀的行政管理支出。显然,这种财政分配格局是极不合理的。1997年以后,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的实际值在1以下,说明行政经费膨胀的趋势得到了控制,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更多地用在了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其改革建议

广东金融学院 财政学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其改革建议学生姓名冯汉坤学号091511147 专业班级金融学一班 2011年5月15 日

摘要 行政支出即行政管理费,作为公共支出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占我国公共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挤占了其他公共职能支出的费用,导致对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为此,要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的监督与管理,改革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分配职能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公共分配建议

目录 一、行政管理支出含义及其内容 (1) 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情况 (1)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急剧增长原因分析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 (1) (一)原因分析 (1) (二)产生的不良后果 (2) 四、行政事业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 (2)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关机构改革 (2) (二)对行政管理支出中不合理支出坚决予以清理 (2) (三)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2) (四)建立行政事业支出管理约束机制 (3) 参考文献 (4)

一、行政管理支出含义及其内容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安排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经费。其主要分为两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具体内容分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经费支出,对外支出。由于其经费花销内容及其性质人为因素作用巨大,而且我国近年来公共经费持续增加,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情况 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8~2002年均超过14 % ,高于市场经济国家,近两年又有所上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 71%,到2003年上升到19. 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 38%、英国的4. 19%、韩国的5. 06%、法国的6. 5%、加拿大的7. 1%、美国的9. 9%分别高出16. 65、14. 84、13. 97、12. 53、11. 93和9. 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急剧增长原因分析及不良后果 (一)原因分析 1. 缺乏有效的相应监督机制:因为这些费用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人为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很大,其弹性空间很大,如不加以科学管理与监督,就会导致其急剧增长。 2.不合理的政绩审核标准,导致地方行政经费大量用于“面子工程”建设:地方财政透明度上要比中央低的多,而且不合理的征集审核标准导致地方政府将大量的财政经费用于“面子工程”以及政府公示的数据模糊更滋生了公款浪费等现象的泛滥。 3.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约束力有限:现行的财政制度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制度,有很多行政性的制度安排,“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改革措施,也并没有真正落实,对收支的控制很不严格。政府部门到底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财政部门并不清楚。正是这种制度漏洞,使得“小金库”林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