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前言

到目前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0 种化学元素。由这些元素形成了宇宙世界万万千千种物质,构成了大自然妙趣横生的和谐图案。纵观这些元素的发现过程,我们看到在这个“图案”上谱写了人类认识大自然从“必然王国” 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客观规律,也看到科学事业先驱者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奋斗足迹。本书根据元素周期系,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编写出这些元素最早的发现年代、发现者、发现过程以及命名原义,试图探讨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的渊源,从一个侧面启迪人们去探索“自由王国”的奥秘。也试图从这个探源过程中,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的贡献,恢复元素发现史的本来面目。

本书根据元素周期系,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迄今为止发现

的110 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年代、发现过程、发现方法及其命名的原义。内容新颖,深入浅出,系统完整,既有详尽的史料,又收录了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兼备可读性和学术性。可供高校、中专化学工作者、教师、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大、中学生阅读。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

1.氢H(Hydrogen)

早在16 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P.A.Paracelsus)曾描述过铁屑与醋酸作用时会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17 世纪时,海尔蒙特和波义耳等都曾偶然接触过它。1700 年法国勒梅里曾在一份《报告》里提到过它,并曾论及过这种气体的可燃性。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将这种气体分离出来。

1766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什(H.Cavendish)首先系统地研究了这种气体,他用铁屑和锌等作用盐酸及稀硫酸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而获得这种气体,但他误认为该气体是由金属分解出来的。又由于这种气体在加热时就会燃烧,他就把它叫做“inflammable a ir from metals”,即“来自金属的可燃空气”。并错误地认为氢气就是燃素或燃素和水的化合物。

几年以后,1782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1127062.html,voisier)重复了卡文迪什、普列斯特里等人的实验,明确提出正确的结论: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正确地赋予一个能反映这种可燃气体燃烧后产生水的这种变化特征的名字,把它称作“hydrogene”(英文变为hydrogen),即“氢”。该词源自希腊语中的hydro(意为“水”)和后缀—genes(意为“产生”或“生出”),因此hydrogene 原意为“会产生水的东西”。并确认氢是一种元素。中文名曾为“轻气”。

值得提出,德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喜欢把他们的科学名词变为希腊文或

拉丁文,他们直接用德语命名这种新的“空气”。但他们也很注意上述奇特的变化,因此他们称它为wasserstoff,意为“水物质”。

当氢的同位素发现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提议将

H1 叫做haploge,H2 叫做diplogen。这两个名词分别源自希腊语haploos(意为“单个的”)和diploos(意为“成双的”)。但发现质量为 2 的氢的同位素的美国化学家尤里(H.C.Urey)建议将H2 叫做deuterium,该词源自希腊语deuteros(意为“第二”),汉语译作“氘”。而H1 则称为protium,它源自希腊语protos(意为“第一”),汉语译作“氕”。对于H3,则取名

为tritium,源自希腊语tritos(意为“第三”),汉语译作“氚”。

2.氦He(Helium)

1868 年8 月18 日的日食期间,在地球不同地点有6 个不同观察者,发现日珥光谱

中有一条明亮黄线。法国天文学家简森(P.Janssen)在印度日食期间让太阳大气的光透过棱镜,他注意到在地球物质那些熟悉的光谱线中产生了一条他不能确认的黄色光谱线。后来,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尔

(S.N.Lockyer)将这条谱线的位置和各种不同元素产生的类似谱线位置作了比较,断定这条新线是太阳中的某种元素产生的。1869 年雷伊脱(G.Rayet)指出这条线不是氢的也不是钠的,而是另一个元素的新线。洛克耶尔和弗兰克兰(E.Frankland)把这种当时不为人所知而为太阳所有的元素定名为氦

(helium)。该词源自希腊语中表示太阳的一个词“helios”,因此氦的原意是“太阳元素”。

在地球上找到氦这种元素则是在此之后二十七年的事。1888 年美国化学家赫列布莱德(W.F.Hillebrand)用硫酸处理一种沥青铀矿获得一种不活泼的气体。由于他忽略了当这种气体加热时,它的光谱中的某些谱线并不是氮的谱线,他误认为这种气体就是氮,因而错过了发现新元素的机会。1895 年,苏格兰化学家拉姆赛(S.W.Ramsay)采用钇铀矿重复上述实验,并和洛克耶尔研究了所产生气体的谱线,证明了这种稀有气体正与太阳上的氦相同,从而证明了地球上也存在氦。

3.锂Li(Lithium)

1817 年,瑞典化学家阿尔费德森(J.A.Arfvedson)在分析从攸桃岛

(uto)采集到的一种叶石pelalite(现已证明是被称作透锂长石的硅酸锂

铝LiAlSi2O5)过程中,发现该叶石中含有氧化硅、氧化铝及一种新碱金属。

他把这种碱金属制成硫酸盐,进行试验,并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研究后,发现该碱金属与酸类饱和的量比其它各种固定碱类要大得多,它的溶液不被过量的酒石酸沉淀,又不受氯化铂的影响。证明这种碱金属硫酸盐既不是钾盐、钠盐,也不是镁盐。于是他肯定这种碱金属是一种新元素,并命名为“锂”

(lithium)。该词源自希腊语“岩石”之意,因为之前发现的碱金属钠和钾是从植物里取得的。阿尔费德森曾试图制取金属Li ,但未成功。1818 年布兰德斯

(Brandes)、戴维等人分别用强电流电解锂矿石制得了少量的这种金属。直

到1855 年,本生和马提生(A.Matthiessen)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锂的方法,才制得较多量的锂可供研究之用。

4.铍Be(Beryllium)

1798 年法国矿物学家霍伊(R.J.Haüy)观察到祖母绿和一般矿物绿柱石的光学性质相同,从而发现了铍。根据霍伊的要求,法国化学家沃奎林

(L.N.Vauquelin)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当他把苛性钾溶液加入绿柱石的酸溶液之后,得到一种不溶于过量碱的氢氧化物沉淀。他证明这两种物质具有同一组成,并含有一种新元素。

铍盐有甜味被称为甜土,这种新元素最早被命名为“鋊”,(glucinium),该词来自法语“glucose”,是“葡萄糖”的意思。后来因为发现镱的盐类也同铍盐一样具有甜味,“鋊”被改称为“铍”,希腊语“绿柱石”之意。“铍”

(beryllium)这一名称是德国化学家韦勒(F.Wohler)命名的。1828 年韦勒用金属钾还原铍土得到纯的金属铍粉末。

5.硼B(Boron)

古代埃及制造玻璃时已使用硼砂作熔剂,但是硼酸的化学成分19 世纪初还是个谜。1807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报告了用电解法在两白金面之间电解湿硼酸以及在一个金属管中用钾还原硼酸制得了硼。1809 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J.Gay—Lussac)和锡钠尔德(L.J.Thenard)用金属钾还原无水硼酸B2O3 取得了单质硼。

硼的命名源自阿拉伯文,原意指硼砂“Borax”及相似的化合物“Borate”。

6.碳C(Carbon)

无定形碳、石墨、金刚石是三个已知的同素异形体。认识无定形碳、使用无定形碳最早。古代人类就已知道钻木取火,广泛用木炭来冶炼金属,明了炭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伐薪烧炭便是古代农民的一种副业。在旧石器时代用山火烧成的黑焦炭作为描绘物象的墨色涂料。从埃及出土的古迹装饰品中就见到过金刚石。1772 年法国拉瓦锡把太阳光集光于金刚石时见产生二氧化碳,才知道它的本质是碳。1797 年英国的台耐特确认金刚石是纯碳所组成。

碳的命名原意取自拉丁语“木炭”之意。拉丁语中“煤”称为Carbo(所有格为Carbonis),英语中元素碳(Carbon)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在英语中煤叫coal,它最初用于指任何燃烧着的余烬,如将木材加热但不使其产生火焰,留下一种黑色的残余物,继续加热它会缓慢燃烧,这就是木炭

(Charcoal)。Char 的意思是炭化,Charcoal 的意思是经过炭化形成的煤。煤、木炭和各种形式的煤烟等都是无定形碳,对这类物质称为“amorphous”(无定形的),它源自希腊语a—(意为“无”或“不”)和

morphous(意为“形状”)。

石墨因其每6 个碳原子构成一个六角环形的层状晶体结构,容易写在纸上,因此对于碳的这种同素异形体,又叫做“graphite”(石墨),它源自希腊语graphein,意为“写”。

由于金刚石具有正四面体的晶体结构,因此形成非常坚硬的同素异形

体,人们一度曾用adamant 一词来表示它,该词源自希腊语前缀a—(不可)和希腊语daman(征服),意为“不可征服的”的物质。

7.氮N(Nitrogen)

1772 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J.Black)的学生卢瑟福(D.Rutherfard)把老鼠放进密封的器皿里,及至老鼠闷死后,发现器皿内空气的体积较前减少了十分之一,若器内剩余气体再用碱液吸收,则又继续失去十分之一的体积。用此法除去空气中的O2、CO2,并研究所余气体的性质,他发现它有不能维持动物生命和灭火的性质,且不溶于苛性钾溶液中,因此命名该气体为“蚀气”或“恶气”“Mephitic air”。它源自拉丁词“mephitic”,意为“有毒的气体”,但卢并不承认这种“蚀气”是空气的一种成分。英国牧师兼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也进行了实验,他和卢都称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意为它已“吸足了燃素”,因此失去了助燃能力。

1772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G.W.Scheele)也从事这一研究,他用硫酐吸收大气中的氧气,取得氮气。他把空气中能维持生命的那部分气体称为“火气”(fire air),剩下的部分

则称为“秽气”(foul air)。法国化学家拉瓦锡(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1127062.html,voisier)则把它称作“azote”(非生命气体)。它源自希腊语中的前缀a-(意为“没有”)和zoe(意为“生命”)。因此“azote” 是没有生命的气体。德国人按照同样的原则将它称为Sticksttoff,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窒息物质”。

1790 年,法国化学家查普塔(J.A.Chaptal)把它称作“nitrogen”。

意指它是某种可以构成硝石的东西,因这种气体构成了常见的化学物质“硝石”分子的一部分,法语中的“硝石”叫nitre。当时给新气体命名时都加上词尾“-gen”,来自希腊语中的后缀“-genes”,意为“出生”或“被产生出来”。因此,nitrogen 一词的原意就是“从硝石中产生出来的东西”。现在,汉语中将nitrogen 和azote 都译作“氮”。中文名曾为“淡气”。

8.氧O(Oxygen)

早在公元8 世纪,中国人马和在其著作《平龙认》(看风水的书)中曾谈到:大气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阴的部分可用“阳的变化物”如金属、硫黄及木炭等提取出来。燃烧时,这些物质就与大气中阴体混合而生成此二种元素的混合物。阴气是永不纯净的,但以火热之,可以从青石、火硝、黑炭石中提取。水中亦有阴气,它和阳气紧密地混合在一起,很难分解。因此,有人认为阴气就是氧气,从而认为氧气的最早发现者是中国人。对这一说法存有争论。不过至少可以说,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十分深入的研究。

17 世纪,荷兰化学家德莱贝尔(C.J.Drebbel)曾加热硝石制得过氧气,但未进行研究。约1700 年前后,德国化学家斯塔尔(G.E.Stahl)提出一种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加热时会燃烧或生锈。他认为这样的物质含有“phlogiston” (燃素),它源自希腊词phlogistos,原意为“易燃的”。

1756 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M.B.Lomonocol)曾在密闭玻璃器内煅烧金属,作了金属煅烧后重量增加的试验并指出:重量的增加是由于金属在煅烧时吸收了空气的结果。1772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制得纯净的氧气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他用硝酸盐KNO3、Mg(NO3)2、氧化物HgO、碳酸盐Ag2CO3、HgCO3 加热分解

和用软锰矿与浓硫酸或浓砷酸混合蒸馏,从空气中分出了“火气”(Fire air,“维持生命的那部分空气”)。但他的研究成果迟至1775 年才发表。发现氧的荣誉被英国牧师兼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所得。1774 年,普里斯特利利用聚光镜加热汞煅灰(氧化汞HgO),且用水上集气法收集被分解出的气体,研究其性质。他发现这种空气能帮助蜡烛燃烧,使呼吸轻快,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由于燃素学说的禁锢,他把这种新气体称作“dephlogisticated air”,意为“脱去燃素的空气”。

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Sn 和Pb 作了著名的金属煅烧试验,指出

燃烧就是金属与这种被其称作“上等纯空气”的气体化合的结果,从而推翻了人们信奉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拉瓦锡也获得了“现代化学之父”的尊称。

但拉瓦锡错误地认为在所有的酸中都含有这种新物质,因此他把这种气

体命名为“oxygine”,在英语中就是oxygen(氧),它源自希腊词oxys(意为“强烈”的、“锐利的”)和希腊语中的后缀-genes(意为“产生”)。所以oxygen 原意就是“产生某种强烈味道(酸味)的东西”。换句话说,氧这一名称意味着酸的形成者。在日语中把氧称为“酸素”就是这个意思。

德国人也承袭了拉瓦锡的错误,他们用德语将氧气命名为“Sauerstoff”,意为“酸的物质”。

中文曾命名为“养气”,取“养气之质”之意,即人的生命必不可少的东西。

9. 氟F(Fluorine)

氟的发现,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自1768 年马格拉夫发

现HF 以后,到1886 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制得单质F2 经历了

118 年之久。这其中不少科学家为此不屈不挠地辛勤劳动,很多人由此而中剧毒,有的甚至贡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1529 年德国化学家阿格里科尔(G.Agricol)确认萤石的存在,人们开始认识氟的存在。

1670 年德国纽伦堡的艺术家斯瓦恩哈德(Schwanhard)发明用萤石和硫酸作为玻璃工业的刻蚀剂。

1764 年马格拉夫(S.A.Marggraf)研究了硫酸与萤石的反应。

1780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硫酸与萤石作用时,他断言生成的酸是一种无机酸,称之为萤石酸,并预言在这种酸中,含有一种新的活泼元素。当时曾被称为“不可驯服的”“不可捉摸”的元素。从这以后,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分离这个未知元素。但一次一次失败了。先后有德、英、瑞典、比利时、法国的化学家参加了研究工作。仅在法国就经历了四代人,总共106 年。为了征服元素氟,先后有四位化学家由于氟中毒而献出了生命,其中有爱尔兰科学院成员托玛克·洛克斯(Tomac Noks)兄弟俩、比利时化学家路易埃

(P.Louie)、法国化学家杰罗·玛尼克莱(J.malikre);有的化学家如戴

维、莫瓦桑等由于在研制过程中受氟的危害得了重病而过早地去世。

1886 年法国人莫瓦桑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在铂制U 形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

在-23℃下,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终于第一次制得单质氟。这一成果轰动了当时法国科

学院,也是当时世界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莫也因此而被授予1906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但由于有害气体的毒害,长期劳累,莫瓦桑于获奖的次年便去世,年仅55 岁。

关于氟的命名,早在1810 年德国化学家戴维(H.Davy)与安培

(A.M.Aupere)就曾建议用希腊字“Fluo”表示这个未知元素,含“流动” 之意。因含氟矿物称为萤石或氟石,远古时代,人们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就知道用萤石作熔剂。萤石和矿石在一起加热时,会使杂质生成流动性的矿渣而与金属分离,因此将其称为fluores,拉丁语“流动”(fluere)之意。元素氟“Fluorine”,自萤石(fluor)中制得因此而得名。法语从HF 的性质又赋予氟元素“破坏的”原意。

10.氖Ne(Neon)

1898 年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Ramsay)和特拉弗斯(M.W.Travers)在用化学方法(把已经不含有CO2、H2O 和O2 的空气通过灼热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把O2 和N2 从空气中除去后,利用分级蒸馏粗氩的方法发现氖。确定这个新元素氖的存在是由于在残余气体的发射光谱上发现了新的光谱线。

氖的命名,源自希腊词Neos,意为“新的”即从空气中发现的新气体。

11.钠Na(Sodium)

钠很早就用为玻璃的原料,1702 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G.E.Stahl)把“碱”分成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即碱(碳酸钠)和钾灰(碳酸钾)。1807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

用电解苏打的方法(通较大电流将苏打熔化),在阴极得到金属钠。并为它命名。

1806 年戴维在一篇论文中曾预言:“如果化学结合有如我曾大胆设想的那种特性,不管物体的天然电力多强,但总不能没有限度,可是我们人造的仪器的力量似乎能够无限地增大”,所以我们可以“希望新的分解方法使我们能够发现物体的真正元素”。这个预言第二年就实现了。

因为钠存在于天然碱苏打(Soda)中,Na 的取名sodium 一词即源于此,英文原意“苏打”。元素符号“Na”源自医学拉丁文Natrium,意为“头痛药”。

12.镁Mg(Magnesium)

1695 年英国医生用英国东部的含有盐类的湖水作有效的泻剂,同时小亚细亚有人把白色粉末苦土作为泻剂。1755 年英国的卜拉克指出苦土(氧化镁)与石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1808 年,英国人戴维使钾蒸气通过热的白镁氧(即氧化镁),并用汞提取被还原的镁。他还用汞作阴极电解了硫酸镁、苦土(MgO),从而首先发现了镁。但他得到的是一种汞齐形式的镁。

法国科学家布西(A.Bussy)于1828 年用金属钾熔融无水氯化镁,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纯的镁。

1831 年,布西将该金属命名为“镁”(Magnesium)。镁的命名取自希腊文,原意为“美格尼西亚”,因为在希腊的美格尼西亚当时盛产一种名叫苦土的镁矿,古罗马人把这种矿物称为“美格尼西·阿尔巴”(magnesia alba),“alba”的意思是“白色的”。

13.铝Al(Aluminium)

纪元前 5 世纪已有应用明矾作收敛剂、媒染剂的记载。1824 年,丹麦的物理化学家厄斯泰德(H.C.Oeisted)将氯气通入粘土与木炭的炽热混合物,然后将所得的无水氯化铝与钾汞齐一起加热,第一个制备出不纯的金属铝。

1827 年,沃勒(F.Wohler)把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第一个离析了较纯的铝,并描述了它的很多性质。

1854 年,德维尔(H.C.Deville)用钠作还原剂并成功生产了较大量的比较纯的铝。同年第一次用电解法制备了铝。

铝的命名源自拉丁文“明矾”,在英国写作“Aluminium”。

14.硅Si(Silicon)

石英、水晶早为古代人认识,古埃及以石英砂为制造玻璃的原料。1807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J.J.Bertholius)将硅土、铁和碳的混合物烧至高温获得硅化铁,加盐酸,硅化铁分解产生沉淀,此时产生的氢气较纯铁分出的多,于是他证明其中必含有别种元素。十六年后即1823 年,贝采里乌斯用金属还原分离法将四氟化硅与金属钾或氟硅酸钾与钾共热首次制得粉状单质硅。

“燧石”在英语中称为flint(此词派生自盎格鲁—撒克逊语),在拉丁语中则为Silex(所

有格为Silicis),因此,早期化学家把燧石及类似的岩石称为“Silica”(硅石),贝采里乌斯在硅石中发现新元素时,简单地在该词后加上一个供非金属用的后缀on,结果就是Silicon,汉语早年曾音译为“矽”,现在则称为“硅”。

15.磷P(Phosphorus)

17 世纪,德国有位汉堡商人布兰德(H.Brand),是个炼金术士,他曾听传说从尿里可以制得黄金,于是抱着图谋发财的目的,使用尿作了大量实验。大约在1669 年一次实验中,他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然没有得到黄金,却意外地分离出像蜡那样的色白质软的物质,它在黑暗中能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布兰德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即白磷),他称它为Phosphorus。

磷的命名在希腊语中就是“晨星”,这个词来自phos(意为“光”)和phorus(意为“生产”、“诞生”)。晨星是光的“产婆”,因为在它出现之后不久,太阳就要升起了。在早晨,金星比太阳早到达东方地平线,因而在太阳升起之前,它已闪烁在东方的天空,它就是“晨星”。在汉语中称它为“磷”,曾用“燐”。

16.硫S(Sulfur)

由于硫在自然界有天然存在,因此,古代在有历史记载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硫。《本草经》(秦汉)中说:“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说明我国古代学者早已对硫的性质有所研究。

硫的基本性质早在1777 年就为拉瓦锡所认识。硫的命名起源于远古时代,中国《本草纲目》中称“石硫黄”,拉丁文

称“Sulfur”,在英国写作“Sulphur”。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士曾用“ω”符号表示硫。

17.氯Cl(Chlorine)

早在13 世纪,人们就可能注意到氯和它的常见酸衍生物——盐酸,中世纪时已有王水。

1658 年,德国化学家格劳拜尔(J.R.Glauber)用硫酸处理普通的盐,得到一种溶液,该溶液能发出一种窒息性的蒸气,即氯化氢,他把该物质称为“盐精”(spirit of salt)。

由于“盐精”是由盐制得的,且其溶液呈酸性,而盐又最容易从海水中制取,所以这种新物质又被命名为Marineacid 或Muriatic acid,在拉丁语中,maie 意为“海”,而muria 意为“海水”,所以将muriatie acid 直译为“海酸”,即盐酸。现代化学中,muriatic 一词的含义是“氯化物”。所谓“海酸”正好是一种无氧酸,但在18 世纪后期关于酸的理论认为所有的酸一定都含有氧,所以认为“海酸”分子一定是由氧原子和一些被称为murium(意为“海水物质”)的未知元素组成的。这种错误理论导致了一些化学家误入歧途。1774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在用二氧化锰处理“海酸”时,获得一种令人窒息气味难闻的黄绿色气体,同加热后的王水相仿,化学性质活泼,但舍勒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而只是把它看作一种从二氧化锰获得了附加的氧的“海酸”。认为氯是“脱燃素的酸”。1785 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C.L.Berthollet)提议把这种黄绿色气体叫做Oxymuriatic acid 意为“过氧海

酸”。而另一些人则提议将它命名

为murium oxide,意为“海水物质的氧化物”。

以后的许多化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诸如利用金属、红热木炭、磷,或任何一种著名的吸氧剂,都没有能从“过氧海酸”中分解出氧来,在这一系列失败之后,直至1810 年英国的年轻化学家戴维(H.Davy)曾企图分解氯气制取氧的实验也告失败,这时他认识到只有认为“过氧海酸”是一种元素,那么所有有关的试验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此他大胆得出结论:“海酸”中不含氧,且断定那种黄绿色的令人窒息的气体是一种新元素,推翻了所有以前采用过的容易使人误入岐途的名称,开始称它为Chlorine 即“氯”。以后的化学发展新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那种关于“一切酸中皆含有氧”的见解也得到了纠正。而“海酸”现在通常称为“盐酸”或“氢氯酸”。Chlorine 一词源自希腊语Chloros,原意为“绿色”。我国清末翻译家

徐寿,最初把它译为“绿气”。

18.氩Ar(Argon)

1785 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H.Cavendish)曾将一份大气氮试样在氧存在下经过反复放电,由此生成的氮的氧化物以水溶出,仍有占总体积1%的气泡不能被水溶解。此后100 多年,这方面的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92 年在剑桥Cavendish 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物理学教授瑞利(J.W.Rayleigh)发现,由空气除去氧后制备的氮的密度要比通过亚硝酸铵(NH4NO2)分解而制备的氮的密度高约0.5%。

1894 年,苏格兰化学家拉姆赛(W.Ramsay)把空气通入热的铜而除氧,再用烧红的镁将空气中的氮除去,将余下的这种较重的杂质从大气氮中分离出来。从这种杂质的发射光谱研究中,他发现有红色、绿色的200 多条是已知的谱线中未见到的。他鉴定出这是一种新元素,并命名为Argon,即氩。

“Argon”一词源自希腊语中a—(意为“不”)和ergon(意为“工作”),其原意为“懒惰”、“不活泼”。氩有着某种比金还要冷淡的气质,因此它被称为“贵重气体”(noblegas),直译为“贵族气体”,现代化学中称它为“惰性气体”。

19.钾K(Potassium)

纪元前16 世纪,埃及人用钾与苏打制造玻璃,又把植物灰的浸出液(为不纯的碳酸钾)用作有效的洗涤剂。

1807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爵士(H.Davy)用电解熔融的钾碱K2CO3 的方法

制得金属钾。他电解熔融钾碱(碳酸钾),发现在阴极有强光发生,在其表面出现高度金属光泽的似水银滴的粒状物,有的颗粒一经形成即燃烧,把这些小颗粒放到水中发出刺刺声音,并产生紫色火光,这种新金属从水中放出氢气。

钾碱从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可以得到,古代人类将草木灰放入水中搅拌,将溶有钾碱的水溶液注入一口大锅中蒸发至干,剩下的残渣形成粉末状物质,该物质在英语中称为Potash,其意思是由pot(意为“锅”)和ash(意为“灰”)合起来形成的,可译作为“锅灰”,汉语一般译作“钾碱”。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将该物质称作“阿尔基利”(alquili)意思是“植物灰”。由于钾出现在钾碱(potash)中,所以戴维赋于它一个具有拉丁语发音的名称:potassium(“钾”),意思是含在植物灰中。而德国人也从同一种物质的阿拉伯名称,派生出一个具有拉丁语发音

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新金属,那就是Kalium,因此钾的元素符号是“K”。即使在称它为Potassium 那些

国家中,也同样使用“K”这个符号。

20.钙Ca(Calcium)

钙的化合物如碳酸盐、石灰石、石膏等都为古代所用的建筑材料。

1808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取得钾、钠之后,继续用电解方法分解石灰,得到钙。在此之前,18 世纪,大多数化学家都认为石灰(CaO)和重土(BaO)是元素,但拉瓦锡却相信这两种物质是氧化物。戴维同意这种见解,他先后采用了强力电解法、用钾还原法、用石灰与碳酸钾混合熔化再电解的方法、用石灰与氧化物混合再电解的方法等,但都未制得钙。后来,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写信告诉他,瑞典医生蓬丁(M.M.Pontin)曾将石灰和水银的混合物加以电解成功地分解了石灰。戴维受到极大启发,他将潮湿的石灰与氧化汞按3:1 混合,放在白金片上,并且在混合物中央挖个洞,放入水银,再用石脑油将混合物盖上,以白金为阳极,以汞为阴极进行电解,成功地制得了

钙汞齐。再蒸出其中的汞,就得到银白色的金属钙。在拉丁语中,用来表示“石头”的词之一为Calx(其所有格形式为

calcis),英语中称为Chalk(即“白垩”,源自拉丁语“Calx”“石灰” 的意思)。这种石头的最美丽的形式称为“大理石”(marble),该词源自希腊词marmaros,意为“闪光的石头”。盎格鲁—撒克逊语中大理石的名称

为limestone,即“石灰石”。当它加热时会放出CO2,剩下的部分叫做“石

灰”(Lime)。但当戴维首次从石灰中取得钙时,他重新采用了拉丁语为它命名。他在“Calx”词后加上通常用于金属的后缀“-ium”,而将新元素命名为“钙”(Calcium),意为“从石灰中得到的金属”。

21.钪Sc(Scandium)

1869 年,门捷列夫曾预言“类硼”元素的存在。

1879 年瑞典化学家尼尔逊(L.F.Nilson)分析出一种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采集来的矿样——硅铍钇矿和黑稀金矿时,发现一种新的土质氧化物,进一步研究这种氧化物时,发现其中含有一种新元素,它的特征几乎与门捷列夫预言的第21 号元素——“类硼”完全符合。

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尼尔逊将“类硼”命名为“钪”(Scandium),用来纪念矿产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22.钛Ti(Titanium)

1791 年英国牧师格列高尔(W.Gregur)在研究黑色磁性砂(一种钛铁矿,当时把它叫作“默纳兴”——menachanite)时,他用分析方法得到一种棕红色矿灰,溶解于硫酸后成黄色溶液。用锌、锡或铁还原变成紫色,将粉末矿灰与炭粉共熔得紫色的熔渣。他根据这种矿物具有的特性认为它一定含有一种新的金属。但是他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四年后即1795 年,德国分析化学家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在分析匈牙利产的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这种元素,并证明格列高尔发现的是同一种元素。根据产地,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希腊神

“ 泰坦” (Titan )的名字将钛命名为19 “Titanium”,意思是神话中的“地球的儿子”。

这里要顺便指出,从钛的发现到1910 年亨脱尔(M.A.Hunter)用钠还原四氯化钛,第一次制得纯度达99.9%的金属钛(1910 年全世界钛的年产量仅

0.2 克),大约经过了120 年。而到工业生产可锻性钛,则又经历了40 年之久,可见其提炼之难。

23.钒V(Vanadium)

1801 年,墨西哥矿物学家德里奥(A.M.del Rio)由铅矿中发现了黄色的钒的化合物,从而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且命名为“erythronium”,但是他未能把它和铬区别开来,他甚至怀疑这是不纯的铬酸铅。

1830 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勒姆(Sefstrom)在研究考察一种特别柔软而富有韧性名叫马兰铁矿的铁渣时,发现一种“特异的物质”,其性质与已知的各种物质完全不同,他将铁渣溶解到盐酸里,发现其溶解较快。仔细研究后,知道其中含有氧化硅、铁、氧化铝、石灰、铜和铀等物质。然后经多次实验,用比较分析法证明“特异的物质”既不是铬,也不是铀,而是从氧化程度低的氧化物中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其化合物液体色泽很美。从而肯定了钒作为一个新元素的存在,他给这个元素命名为钒(Vanadium),意思是瑞典斯堪的纳维亚的美丽女神“Vandis”,因为钒盐有各种美丽的颜色。同年,德国人沃勒(Wóhler)证明erythronium 和钒是同一个元素。

1867 年,英国化学家罗斯特第一次制得纯净的金属钒。

24.铬Cr(Chromium)

1797 年,法国分析化学家沃奎林(L.N.Vauquelin)在分析俄国出产的“西伯利亚红铅矿”(即铬酸铅矿石)时,首先分离出来一种像银似的金属,从而发现了铬。当时,他为了解决同俄国矿物学家宾特海姆(Bindheim)在分析同一种矿石时所得出的不同结论,重新分析了该矿石标本。分析时,他用这种矿物粉末和K2CO3 溶液同煮,结果除获得PbCO3 以外,还生成一种黄色的溶液,其中含有一种性质不明的酸类的钾盐。当往这种黄色溶液加入高汞盐的溶液时,就有一种美丽的红色沉淀物发生。如加入铅盐溶液,即有黄色的沉淀物出现。后来,沃奎林又把这种新酸分出,加入SnCl2,则此溶液又复为绿色(即铬酸还原为三价铬盐)。第二年,沃奎林果然从这种矿石中分出一种金属。他的实验方法是:将盐酸加入矿石粉末中,把铝沉淀为氯化铝,然后过滤,蒸干后就得到新金属的氧化物Cr2O3,再加入木炭粉,放入碳制坩埚中加高温,冷却后得到一种灰色针状的金属。

因为这种新金属能够形成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化合物,根据这种特性,法国化学家孚克劳(A.F.de Fourcroy)和霍伊(R.J.Haüy)把它取名为“铬”(Chromium)。该词源自希腊词Chroma,意为“颜色”,因此Chromium 的本意是“颜色的元素”。汉语译为“铬”。

应该指出,在我国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秦俑所佩带的兵刃和剑上,

就镀有金属铬。说明我国在2000 年前就掌握了镀铬的工艺,而美国人发明镀铬的工艺则是1937 年。

25.锰Mn(Manganese)

古代炼金术常用黑锰矿(即软锰矿)做漂白玻璃的材料。当时人们分不清黑苦土与黑锰矿的区别。18 世纪70 年代以后,冶金工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各种矿物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软锰矿(MnO2)。瑞典著名化学家、矿物学家贝格曼(T.Bergman)曾对软锰矿进行研究,他认为锰不是存在于碱土族化合物的苦土矿中,并指出软锰矿中含有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但未把这种新金属还原出来。继后,舍勒(C.W.Scheele)化了三年功夫,做了种种试验,

于1774 年确定软锰矿中含有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并为该新金属定名为“锰”(Manganese)。这些试验资料为后来的甘恩从软锰矿中制取金属锰打下了基础。

1774 年瑞典矿物学家甘恩(J.G.Gahn),将一只坩埚盛满潮湿的木炭粉,再把油调过的软锰矿放在木炭正中,用泥密封加热一小时,发现一钮扣大的锰粒。

古希腊思想家泰利斯(Thales)从美格尼西亚(Magnesia,小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名)获得了一种能吸铁的黑色矿物样品,把它叫做“美格尼斯”

(magnes,“磁铁石”magnetite 一词由此而来)。罗马博物学家普利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把泰利斯称做的“美格尼斯”(磁铁石)与另一种矿物

(软铁锰)搞混了,他把后者也称做“美格尼斯”。在中世纪,人们又把普利尼搞错了的“美格尼斯”进一步曲解,错拼为“孟戈尼斯”(Manganese)。舍勒为当时被称为“脱燃素的新金属”命名时,就沿用了这个被错拼的名字“孟戈尼斯”(Manganese,软锰矿的通称),汉语中译为“锰”。

26.铁Fe(Iron)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的陨石(Fe、Ni、CO 等金属的混合物)。在埃及、西南亚等一些文明古国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在埃及的第四王朝(纪元前2900 年)的齐奥普斯(Cheops)大金字塔中发现有不含镍的铁器。在我国也曾发现约公元前1400 年商代的铁刃青铜钺。该铁刃就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钺体嵌锻在一起的。

冶铁技术发明于原始社会的末期(约公元前2000 年),即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是从“铁矿的冶炼”开始。

早期的冶铁技术,大多采用“固体还原法”,即冶铁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在650~1000℃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CO,遂使铁矿中

的氧化铁被还原成铁。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居住在亚美尼亚山地的基兹温达部落在公元前2000 年时,就发明了一种冶铁的有效方法。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400 年左右也掌握了冶铁技术。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在公元前

1300 年已进入铁器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铸铁的国家。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公元前

5 世纪的铁器。从许多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我国劳动人民早在近3000 年前

的周代,已会冶炼铸铁了。到了公元前3~4 世纪,我国铁器的使用便普遍起来。这说明我国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比欧洲早出1600 年。

在西亚古苏美尔语中,铁被叫做“安巴尔”,意思是“天降之火”(陨

石)。古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在古人类发现铁时,由于其坚硬的特性,被命名为Iron(“铁”),该

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坚固”、“刚强”的意思。

铁的元素符号“Fe”,源自拉丁文“Ferrum”,意指“铁”,系该词的缩写。

27.钴Co (Cobalt)

1735 年,瑞典矿物学家布朗特(G.Brandt)在锻烧钴矿时发现了新元素钴。

早在约16 世纪时,萨克森的矿工们发现德国的银矿山有一种和普通矿石的性质不同的矿石(钴矿),它不能用通常的方法去冶炼,因而糟踏了大批的普通矿石。很长时间,这种矿石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此矿石与铜相似,遇酸变为深兰色溶液。而矿工们就认为这是地里的妖精为了迷惑人们施展的魔法。因此称这种矿石为“精灵”(Kobald)。“科波尔得”(Kobald)一词源自原始的日耳曼神话,在希腊语中表示“淘气的人”(Kobalos),英语中的koblin(意为“妖魔”)也源于此。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矿石可使玻璃具有深绿色。1735 年,瑞典的化学家布朗特确认钴矿里含有一种遇酸可变成兰色溶液的新金属,用高温煅烧后提出金属钴。布朗特采用了过去矿工们的称呼,把新元素命名为Cobalt,意为“精灵”。汉语译为“钴”,而在德语中就叫做“Kobalt”。

28.镍Ni(Nickel)

镍的历史和钴的历史相似,古人早已知道使用镍的合金——白铜。1751 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A.F.Cronstedt)取“尼客尔铜”(Kupfer

-nickel)即“假铜”(现名镍的砷化物矿,又叫红砷镍矿)表面风化后的晶粒与木炭共热,还原出一种白色金属,其性质与铜不同,后来他仔细研究了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后,确认是一种新元素。

与钴的命名类似,矿工们对德国的银矿山上另一种同类矿石也很讨厌,它曾使矿工们长期受累,他们称它为Kupfer-nickel(“假铜”、“魔鬼的铜”之意)。克朗斯塔特采用缩略词“Nickel”(即“小鬼”之意)命名新金属,汉语译名称为“镍”。

值得提出的是,据考证,我国早在克朗斯塔特前1800 多年的西汉(公元

前 1 世纪),便已经懂得用镍与铜来制造合金——白铜,并将白铜器件销于国内外,说明我国是最早知道镍的国家。至今,波斯语、阿拉伯语中还把白铜称为“中国石”。

29.铜Cu(Copper)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 年~

5000 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就是“红铜”(即“纯铜”)。红铜起初多来源于天然铜。在石器作为主要工具的时代,人们在拣取石器材料时,偶而遇到天然铜。当人们有了长期用火,特别是制陶的丰富经验后,为铜的冶铸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在发掘出的公元前5000 年的中东遗迹中,就有铜打制成的最早的铜器。公元前4000 年左右,铜的铸造技术已普及。公元前3000 年左右,传到印度,后来传到中国。到公元前1600 年左右的殷朝,青铜(Cu、Sn 合金)器制造业已很发达。

上有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铅、汞,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就把地上

的记号又表示金星。古代人们把铜取名为Copper,该词源自拉丁语Cuprum,与从前在“塞浦路”找到铜矿有关。德语叫Kupfer。

30.锌Zn(Zinc)

黄铜即铜锌合金,在公元前4000 年大概就已经出现了。在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史前废墟中发现的一种合金含锌量高达87%。据考证,我国在汉初(公元前1 世纪)就已经知道炼制黄铜(章鸿钊,“中国用锌的起源”,《科学》,第八卷,1923 年。及“再论中国用锌之起源”,《科学》,第九卷,1925 年)。我国古代称黄铜为“鍮石”,在唐朝一些文献中,则记载着用“炉甘石”(碳酸锌,也有人认为是氧化锌)炼制黄铜。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载了炼制方法:“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这里所说的“红铜”即“铜”,“倭铅”即锌。

金属锌究竟始自何时、由何人首先制备,尚不清楚。但在13 世纪甚至可能更早以前,印度炼金术士就用羊毛一类的有机物还原异极矿(亦称菱锌矿或杂硅锌矿)的方法生产锌。在我国,据考证,最迟在明朝就已经开始炼制锌了。1637 年,明《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如何用“炉甘石”升炼“倭铅”

(即锌),即用碳酸锌炼制金属锌。书中写道:“凡倭铅,古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果(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

瑞士人帕拉赛尔苏斯(P.A.Paracelsus)是把锌作为单独的金属元素来

认识的第一个欧洲人,他于1538 年在其著作中将菱锌矿称为“Zinek”或“Zinken”,而把锌称为“Zinckum”。1668 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把氧化锌与脂肪在砂盆上加热6~7 天,将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少量灰色物质,再将这灰色物质混入水银中进行蒸馏,则得到金属锌。欧洲到18 世纪才开始炼锌。英国的钱皮恩(W.Champion)在1743 年用焦炭还原碳酸锌的方法生产锌。西方也承认,“中国生产金属锌早于欧洲近四百年”。

必须指出,西方国家文献(德国文献)中记载的“首先发现锌元素”的

德国人马格拉夫迟至1746 年才发现锌元素。因此锌元素首先发现者应为中国的化学家(或炼丹家),时间为15 世纪。

锌的命名拉丁文原指白色或白色沉淀物,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源于德文

“Zinek”,“Zinken”,意指“铅”或“菱锌矿”。

31.镓Ga(Gallium)

1875 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L.de.Boisbaudran)在用光谱分析法分析从比利牛斯山的闪锌矿得到的提取物时,发现了门捷列夫在周期表中预言的“类铝”——镓。他先把矿石溶解,再加入金属锌于溶液中,即在锌上有沉淀生成,此沉淀用氢氧焰燃烧,再用分光镜检查,发现两条从未见过的新谱线,其波长为417nm(纳米)的地方,进一步研究后确定为一新元素。当年,他用电解方法制得这种金属。

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法兰西,布瓦博德朗把新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镓”

(Gallium),即法国的古名“家里亚”。它源自于法国的拉丁名称:Gallia。但是,也有人指出,他本人的名字Lecoq 在法语中意为“雄鸡”,也就是拉丁语中的“Gallus”,因此,有人怀

疑布瓦博德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新元素。

32.锗Ge(Germanium)

1871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预言“类硅”的元素存在。

1885 年德国矿物学家威斯巴克在一矿山发现了一种以硫化银为主的新矿石——弗赖堡矿石即硫化银锗矿(4Ag2S·GeS2)。

1886 年,德国化学家温克勒(C.A.Winkler)分析这一新矿物,八个全分析结果均差7%左右,因此他断定矿石中一定含有一种未知的新元素。他认为这新元素必定同砷、锑、锡三者同属于一分析组,将矿物与碳酸钠和硫共熔,然后溶于水中,过滤,溶液中加入大量盐酸即得到大量片状的白色沉淀,把这沉淀烘干后于氢气流中加热还原,就分离出这种新元素。

温克勒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德意志,把新元素命名为Germanium,即“锗”,源自德国的拉丁名称“Germania”。

33.砷As(Arsenic)

古代,人类就知道元素砷。一方面它可作为一种贵重药物,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毒性。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雄黄(As4S4)酒杀菌、驱虫的功效,炼丹家用雄黄作炼制“长生丹”的原料。早在5 世纪齐梁人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我国古代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一书中,明确记述了制取单质砷的方法:“又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如白冰。”这里所述的炼砷原理即以氧化剂将含硫化砷的雄黄转变成氧化砷,再以富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生成砷。

隋末唐初的医药家、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太清丹经要诀》一书中,也有一段炼砷的记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出之,入皮袋中揉使碎。入坩埚中火之,其坩埚中安药了,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埚同火色,寒之,开,其色似金。”

几个世纪以后,1250 年,罗马的马格努斯(A.Magnus)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才得到纯净的砷。但比中国炼丹家发现砷晚了约600 年。

因此,在世界上首先发现砷元素的应是中国炼丹家,时间为6—7 世纪。

但提制纯砷的方法,究竟是谁先发现的已考查不出。1649 年,什罗德刊行《药典》说制砷有两种方法。1725 年到1774 年经韩克尔等人研究才彻底确定砷。到了1909 年,德国生物学家埃利希(P.Ehrlich)第一次合成了有机砷

化合物“666”,用以治疗梅毒。

在古代,炼金家们用毒蛇作为代表砷的符号。砷的英语名称“Arsenic” 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Azzernikh”,意指砷的矿石——石黄(As2S3),该

矿石的拉丁文名称是auriPigmentum,意为“金色的染料”,英语中的Orpiment

(雌黄)一词就是由这个字转化来的。

34.硒Se(Selenium)

1817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用法龙镇产的黄铁矿制取硫酸,在铅室的底部发现有红色粉末状的物质。用王水溶解、过滤,滤液加氨水产生沉淀。沉淀经水洗

干燥后,放入玻璃管中,加入少许钾加热,沉淀物即燃烧分解,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则部分溶解于水,溶液呈橘黄色,其色与钾的氢碲化合物所呈的红酒一般的色泽绝不相同,数小时后,液体变浑浊,具有红色羽毛状沉淀出现,再加硝酸,此沉淀物增多,过滤后,将沉淀物置蜡烛火焰燃烧,放出臭白菜的臭味,与碲大不一样。进一步研究,确定红色物质是与碲性质相似的一种新元素。

硒的命名Selenium,源自希腊语“月亮”之意。因为硒是继碲之后发现的,且性质和碲很相似。而碲的希文原意是“地球”的意思。因此硒与碲呈姊妹元素。

35.溴Br(Bromine)

1824 年,年轻的法国化学家巴拉德(A.J.Balard)在研究海藻和废海盐母液时,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通入氯气,这时除得到紫黑色的晶体碘以外,他还发现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有刺鼻的臭味,最后他证明这种深褐色的液体,就是尚未被人们发现的新元素。1826 年巴拉德发表了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另外,他把氯气通到从地中海盐场中获得的废海盐的母液里,第一次获得了溴。

开始,巴拉德建议把发现的新元素取名为“muride”,即“卤”,它源自拉丁词muria,意为“盐水”。巴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称为“Bromine”,源自希腊词“bromos”,意为“恶臭”。因为它具有恶臭味,且是唯一的在常温下处于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中文名“溴”。

值得一提的是,当巴拉德的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发表后,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利比希(J.Von Liebig)仔细阅读了该文,非常懊悔。因为在几年前他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也看到过这一奇怪的现象,只不过当时他仅凭臆想就断定这种红褐色的液体是氯化碘(ICl),因此他只是往瓶上贴一个“ICl” 的标签就完了,错过了发现一种新元素的机会。后来,利比希把那张标签取下来挂在床头,以作教训,并在自传中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36.氪Kr(Krypton)

1898 年,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Ramsay)和特拉弗斯(M.W.Travers)用化学方法以红热的铜和镁从空气样品中除去氧和氮后,将剩余的25ml 残余气体混合物(惰性气体)转入一个与感应圈相联的普律克管里去观察它的光谱,只见一条黄色明线,比氦线略带绿色,另一条光辉的绿线,也不和氩、氦等气体的谱线位置重合,作新气体的密度测定发现在周期表上它位于溴和铷之间,从而确定了存在一种新的元素。这就是氪(Krypton)。

氪(Krypton)的命名源自希腊语“Kryptos”,原意是“隐藏”、“隐匿的”,即隐藏于空气中多年才被发现。

37.铷Rb(Rubidium)

1861 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Bunsen )和德国的基尔霍夫

(G.R.Kirchhoff)处理锂云母,制成溶液,该溶液中除碱金属外,不含其它元素。然后加入少许氯化铂即得到大量沉淀,在分光镜上检查沉淀物时,发现在钾元素(K)两条线之间出现两条深紫色的线。该沉淀不断用热水洗涤,终于在灼烧沉淀的火焰中,发现钾线消失,而

出现了红、黄和绿色等新明线数条,这些明线都不属于当时已知的元素。特别是一条深红的明线,位置正在太阳光谱最红一端,于是他们断定分离出了一种新元素,同时命名新元素为“铷”。同年,本生又用电解法首次制备出游离的金属铷。

铷的命名“Rubidium”,源自拉丁语,意为“最红的红色”或“暗红”。

38.锶Sr(Strontium)

1790 年英国爱丁堡的克劳福德(A.Crawford)在苏格兰的斯特朗廷

(Strontian)利用已开采出的铅矿样品,第一个区别了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锶和碳酸钡,经研究后,确定为一种新“土质”,并指出这新土质的氯化物的溶解度和结晶形状都不同于氯化钡,定名为锶土。后于1792 年为霍普

(T.Hope)所证实。

1808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在用电解法电解钾碱和钠碱获得钾和钠以后,继续用电解方法分解苦土(MgO)、石灰(CaO)、锶土(SrO)、重土(BaO),经过多次失败,终于获得金属钙、镁、锶、钡。他利用汞弧阴极电解氧化锶和氧化汞的混合物,然后从生成的汞齐上蒸出汞来,留下银球状的纯金属锶。

锶(Strontium)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初始发现地的地名斯特朗廷

39.钇Y(Yttrium)

早期的化学家把任何不溶于水而且不受加热影响的物质都称为“土”。

1794 年,34 岁的芬兰化学家兼矿物学家加多林(J.Gadolin)从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镇“意忒耳比”(Ytterby)的一个采石场所产的黑色矿物(硅铍钇矿)中,采用分级结晶法分离该矿时发现里面含有38%的“新土”,(即“钇土”,实为钇的氧化物),后经其他人重复分析,证实了该矿石里的确存在一种新元素。到1843 年,莫桑德尔(C.G.Mosander,瑞典化学家)分析这种新土时,发现其中至少含有三种土质:无色氧化物为“钇土”、黄色的“铒土”、玫瑰色的“铽土”。并首次获得高纯度钇。

新元素被命名为Yttria,意为“意忒耳比”村镇发现的。汉译名称“钇”。而把首先发现其中含有钇的矿石命名为加多林(Gadotinite)矿。以纪念它的发现者加多林。尽管加多林当时得到的钇元素还不纯,但至今认为他是首先发现稀土元素的学者。

40.锆Zr(Zirconium)

1789 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鲁特(M.H.Klaproth)在分析锡兰岛上一种锆英石矿(ZrSiO4)时发现了其中一种不溶于过量的NaOH 或KOH 的黄褐色氢氧化物沉淀物,并发现以前一切分析锆矿的结果都是错误的,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锆。

1824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首先用钾还原K2ZrF6

时制得金属锆。勒利(Lely)和汉勃罗格尔(Hambruger)于1914 年用无水氯化锆(Ⅳ)

与过量金属钠加热到500℃,制得足够纯净的有展延性的锆。锆的命名Zirconium 源自希腊文一种锆矿的名称“风信子石”。

41.铌Nb(Niobium)

1801 年英国化学家哈切特(C.Hatchett)分析北美一种铌铁矿石时发现了铌。1864 年,布朗斯登用强烈的氢气火焰使氯化铌还原为铌。

铌的命名颇有一段趣味故事。因为当时哈切特研究的矿石是在美国发现的,美国又称为哥伦比亚,为纪念哥伦比亚(Columbia)将新元素取名为“钶”。但是,1802 年瑞典化学家埃克伯格(G.Ekeberg)又发现了与“钶”性质非常相似的“钽”(两者原子半径仅差 4.2%)。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曾将该两者认为是同一种元素,包括当时许多有名的化学家如贝采利乌斯等人都

是这样判断的,且只采用“钽”这个名称。

直到1845 年德国化学家罗泽(H.Rose)才指出“钶”和“钽”是两种不同元素,由于两元素性质非常相似,罗泽就把“钽”(实为“钶”)叫成“铌”

(Niobium)。1907 年才制得纯金属铌。铌的取名是以古希腊神话中吕底亚国王坦塔罗斯(Tantalus)的女儿尼

奥勃(Niobe)的名字来命名的。多年来,铌这个元素保留了两个名称,在美国用“钶”,在欧洲用“铌”,

直到1951 年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协会命名委员会正式决定统一采用“铌” 作为该元素的正式名称。现在美国化学家已改用“铌”这个名称,但冶金学家和金属实业界有时仍用“钶”这个名称。

2.钼Mo(Molybdenum)

天然产的硫化钼在外表上很像石墨,是一种黑色的柔软的矿物。在18 世纪末叶以前欧洲市场上将辉钼矿和石墨混称。1778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明确指出辉钼矿(MoS)和石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并将辉钼矿与硝酸混合,制得一种特殊的白色物质——钼酸。断定该矿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从而首先发现钼。贝格曼曾向舍勒指出这种物质是一种新金属氧化物。但由于没有适当的高温熔炉使钼酸还原,因此舍勒将该问题委托其朋友埃尔姆(P.J.Hjelm)去研究。

1782 年瑞典的埃尔姆用亚麻子油调过的木炭和钼酸混合物密闭灼烧,首次制得金属钼并将该元素定名为“Molybdenum”,汉译名为“钼”。

钼的取名是从希腊文“Molybdos”得来的,意思是“似铅”,因为辉钼矿是铅灰色的,和铅在外表上很相似。因此,人们曾误把钼当作“铅”。

43.锝Tc(T echnetium)

1914 年,当发现元素的X 射线光谱与它的原子序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后,曾有人预言43 号“类锰”元素的存在。1937 年意大利人佩若尔(C.Perrier)和西格雷(E.G.Segre),在劳伦斯

(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1127062.html,wrence)回旋加速器里,用中子或氘核轰击钼42 Mo而分离出锝染

的一些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发现了锝。并用放射方法证明它的存在。由于锝是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被命名为“Technetium”,它

源自希腊词technetos,意为“人工制造”。

在此之前的1925 年,曾有三位德国化学家报导过称他们探测到了第43 号元素,并将其命名为“masurium”(■)。该名称源自东普鲁士的一个名叫马祖里(Masuria,今属波兰)的特区名字。在长达15 年的时间内,元素周期表中43 号位置被“■”占据。而实际上是这几位化学家搞错了。第43 号元素在地球上并不天然存在,它应是放射性元素,正确的名称是“锝”。自然界中的锝主要是铀的自裂变或钼钌铌受强宇宙射线作用下活化的结果。因此美国肯纳和科洛特曾从非洲的沥青铀矿中提取了微量Tc99,还有人

用光镨质谱、中子活化分析在辉钼矿中发现了锝。

44.钌Ru(Ruthenium)

1828 年,俄国学者奥桑研究乌拉尔山的铂矿成份时,将粗制铂溶于王水,研究其残余物,指出其中含有新元素。1844 年俄国化学家克劳斯

(K.K.Klayc)分析锇铱矿时,提取了金属钌。他将锇铱矿粉与碳酸钾和硝酸钾混合在一起,放入银坩埚,上面加一层氧化镁,加热熔融,一个半小时后,倾入铁器中,再加入大量水,取出熔化物质,装入瓶中,在黑暗处放置四昼

夜,将所得橙黄色溶液加入硝酸,即有柔软的黑色沉淀物(其中含OsO4 及Ru

(OH)2)发生,将黑色沉淀物与王水一同蒸馏分离出锇,所余残渣即为Ru2O3

和OsO4,再在其中加入NH4Cl,将制得的氯钌化铵[(NH4)RuCl6]煅烧,即

得海绵状金属钌。

为了纪念俄罗斯(俄文Po ccИЯ,拉丁文Ruthenia)克劳斯将新发现的元素命名为Ruthenium,汉译名称为“钌”。

45.铑Rh(Rhodium)

1803 年英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武拉斯顿(W.H.Wollaston)在处理铂矿时,将粗铂溶于王水中并加入NaOH 溶液,然后加入氯化铵使沉淀转为铂氯化铵,再加入氰化亚汞,使粗铂中的钯变成氰化亚钯黄色沉淀。分离这两种沉淀后加盐酸于滤液中,使多余的氰化亚汞分解,加热蒸发干,用酒精洗涤残留物,其它物质溶解,结果得到一种玫瑰色的复盐(Na2RhCl6·9H2O)结晶。用氢气流还原该氯化物,从而制得了金属铑。

由于制得铑的复盐具有玫瑰色,因此武拉斯顿将它取名为Rhodium

(铑),源自希腊词玫瑰花“??? ??”。

46.钯Pd(Palladium)

1803 年英国的武拉斯顿在处理铂矿时,与铑一起发现钯。(参见《45. “铑”》条),他用王水溶解粗铂,蒸去多余的酸以后,添加氰化亚汞,得黄色沉淀[Pd(CN)2],灼烧该沉淀后得白色金属钯。

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当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武女星(Pallas)。

银的发现和金、铜等金属一样,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 年。远古时代,银就被认为是一种金属。

银常以纯银的单质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古埃及人就从大自然里采集到银,制成饰物。约在公元前3600 年,在埃及王梅内斯(Menes)的书中曾提到银。他将银的价值定为金的五分之二。巴比仑在公元前3000 年,从矿石提炼了铁、铜、银、铅。据称人们曾找到过一块重达13.5 吨的纯银。到了公元

前2000 年,人类对金银加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除了镀、包、镶以外,还能拉成细丝来刺锈。我国《禹贡》一书曾记载着“唯金三品”(即银、金、铜),可见我国至少在距今2000 多年前就已认识了银。

银的取名源自梵文“明亮”的意思。其元素符号来源于银的拉丁字

银,对应月亮。

48.镉Cd(Cadmium)

1817 年,德国哥廷根(Gottingen)的斯特罗迈耶(Strohmeyer)从作为碳酸锌样品中的杂质发现镉。他在加热碳酸锌(不纯)时发现呈黄色、而不变为白色的“氧化锌”。经研究认为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氧化物。将其溶于硫酸后,通入硫化氢气体,即析出硫化物沉淀。将沉淀取出溶于浓盐酸中,加热蒸干,所得残渣用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碳酸铵溶液使沉淀中可能出现的锌、铜重新溶解,过滤,残渣洗涤后再灼烧,得到一种褐色氧化物。此物放入玻璃曲颈甑与木炭共热,待冷后将甑口打开发现制得带有光泽的兰灰色金属,命名为“镉(Cd)”。几乎与此同时,霍曼(K.Hermann)也发现用硫酸溶解不纯氧化锌后残留的针状结晶就是镉。

因为镉常包含在氧化锌中,所以其希腊文取名为“Ka? ????”(Cadmia

——卡多曼)。词意为希腊语“锌华”之意。在古希腊神话中,腓尼基国王的女儿爱罗巴(欧罗巴的词源)的兄弟名字就叫加多姆斯。

49.铟In(Indium)

1863 年,德国化学家赖希(F.Reich)在研究闪锌矿寻找金属铊时,当将该矿石燃烧后,除去S、As 再用盐酸溶解时,却剩下一种草黄色的沉淀,他断定这是一种新元素的硫化物。因为他有色盲,就请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里希特(H.T.Richter)帮助他作分光镜观察灼烧该硫化物沉淀的光谱线,结果发现一条和铯的两条兰色明线不相吻合的靛青色的新谱线。于是他们肯定有新元素的存在,这就是铟。

他们把新元素取名为“Indium”(铟),该词源自“靛青”(indrgo),一种天然染料的颜色。最早该染料是从一种印度植物中获得的,罗马人把这种植物称为indicum,即“印度”。通过西班牙语该词又变成英语“indrgo”

(靛青)。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 年以前。古代人不仅使用锡制作一些锡器,而且发现锡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铜和锡形成合金青铜。据考证,我国商代,已能冶炼锡,并能将锡和铅分辨开。周朝时,就普遍使用锡器。在埃及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用品。

古代,人类将锡石与木炭放在一起烧,锡即被还原析出。锡的元素符号“Sn”源于拉丁文Stannum“坚硬”的意思。有人认为最

早的锡来自不列颠—卡西特里特群岛或者英国的康瓦尔海岸,而Kassiteros

51.锑Sb(Antimony)

锑的发现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 年。古埃及人曾使用过锑青铜和金属锑。中国早在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就已知道应用锑和锑化物。公元8 世纪,阿拉伯的扎比尔·伊本·赫杨(J.I.Hayyan)首先使用锑的化学术语。古希腊人用“硫化锑矿”作描眉的黑色颜料。1546 年用木炭将硫化锑还原成功。1604 年,巴西尔·波兰亭在《锑的凯旋车》一书中极力称赞锑和锑盐的药用价值。17 世纪,德国邵尔德将金属铁与辉锑矿共熔制得锑。

锑的命名希腊文为antinmonium 有几种解释。原意为非单独存在的金属,说明锑总是和别的矿物一起存在。其元素符号源于stibnite(含锑矿物名)。

52.碲Te(T ellurium)

1782 年奥地利人缪勒(F.J.Müller)从含金的白色矿石中,提取出一种貌似“金属”的物质,经仔细研究后,断定是一种新元素。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他曾请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帮助鉴定,但因样品少,未能确定是什么元素,只能证明它不是已发现过的锑。

由于上面的情况,使得这一重要发现被人们忽视了十六年之久。直至

1798 年才由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从金矿中分离出这种新元素。他用的方法是:先用王水溶解金矿粉,残渣(H2T eO4)用水溶解后,加过量苛性钠,将褐色沉淀物滤去后,再加盐酸于滤液中,这时就有H2TeO4

沉淀产生。取沉淀用水冲洗,烘干,并用油调至油状装入玻瓶中,加热至全部红炽,冷却后在接受器中和玻璃瓶壁上发现金属状颗粒,这就是“碲”。克拉普罗特把这一新元素取名为Tellurium(碲),该词源自拉丁语“地

球”的意思。

53.碘I(Iodine)

1811 年,法国一位药剂师库特瓦(B.Courtois)从海藻灰母液中发现碘。库特瓦将硫酸加入被烧过的海藻灰母液中,分离出一种黑色粉末。他将这种粉末加热时,会形成紫色蒸气,并有一股和氯气相仿的气味,这种蒸气遇冷又变成暗黑灰色晶体,光泽与金属体无异。

神奇的化学物质

神奇的化学物质 ——足球烯【C60】 一.感兴趣的材料 接触化学以来,我对碳这种化学元素很感兴趣,它可以组成柔软顺滑的石墨,也可组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还可以组成足球形状的C60.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C60,足球烯。 二.文献查找 基本介绍: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或巴基球。 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 形,20个为正六边形。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C60是80年代中期新发现的一种碳原 子簇,它是单质,是石墨、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来源:1985年,Rice大学的H.W.Kroto和R.E.Smalley等发现用激光束使石墨蒸发, 用10大气压的氦气产生超声波,在喷咀上能生成性质十分稳定的一种新的碳的同素异 形体。经过飞行时间质谱证实,它的确不含其它元素,其组成主要是C60。Kroto等为了纪念前驱研究者Buckminster Fuller,将这个球形分子称为Buckminsterfullerene或者简称为“布克球”(Buckyball) 详细介绍:们认为这种碳单质既然具有确定的组成,显然就不会像石墨或金刚石一样构成无限庞大的分子。按照碳原子价键的要求,它可能具有球形结构。它以60个碳原子作为顶点,组成一个32面体。其中12个面是正边形,20个面是六边形。正好是一个削20面体的每个顶点,像足球一样的多边形体,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满足sp2杂化轨道的要求:与其它三个碳原子相连,等价地组成一个五员环和两个六员环。由于它具有这种特殊结构,因此现在更形象地称它为足球烯(footballene soccerballene)。 按照正常的碳—碳键的键长计算,C60构成的球体直径大约为7 A0,它的内腔至少可以容纳一个直径为5A0的客体原子。根据这种思想,Smalley又设计将石墨板浸泡在沸腾的三氯化镧饱和溶液中,干燥后将它作为靶子,用激光蒸发,使镧原子嵌入球体内部。从而发现了一系列分别由44个到76个碳原子和一个镧原子组成的碳—镧化合物。显然这是一种包合物。 事实上,12个正五边形不仅只能和20个六边形构成C60的封闭壳,还可以和其它若干个六边形组成蛋形的多面体,而镧原子的存在,使其它形式的多面体也趋于稳定。 和C60分子有关的“碗烯”(corranulene)分子,C20H10,具有一个由五个正六边形环绕的正五边形结构,如图2所示。这个化合物早已于1966年由Michigan大学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1127062.html,wton合成成功。它的分子构型像一个碗,有芳香性,而且很稳定。而足球烯分子的表面,就存在着这样的12个正五角形单元。C60分子具有Ih点群的对称性,是一个“非交替烃”(non-alternant hydrocarbon)。 曾经有好几位学者对C60作过HMO计算,并将C60和其它芳香烃的离域能(delocalization energy)和共振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共振稳定性大约是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平均共振能的两倍。虽然在这个分子中碳原子并不都是完全共平面的,因此会出现一些张力,但是它的共振结构数高达12500,因而可以使体系稳定化。如果考虑到C60多面体分子中π键与σ键的交角大约是11.60,用0.877校正其共振积分,按POAV1/3D HMO法计算,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它具有较高的π电子能。 C60的超导型:1991年,赫巴德(Hebard)等首先提出掺钾C60具有超导性,超导起始温度为18 K,打破了有机超导体(Et)2Cu[N(CN)2]Cl超导起始温度为12.8 K的纪录。不久又制备出Rb3C60的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为29 K。表6-1列出了已合成的各种掺杂C60的超导体和超导起始温度,说明掺杂C60的超导体已进入高温超导体的行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成就,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成功地合成了K3C60和Rb3C60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分别为8 K和28 K。有科学工作者预言,如果掺杂C240和掺杂C540,有可能合成出具有更高超导起始温度的超导体。

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 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

9.连续反应关系 (1)Ca系列: Ca→CaO→Ca(OH)2→CaCO3→CaO (2)C系列: C→CO2→H2CO3→Na2CO3→CO2 (3)Cu系列: 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 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 ②灭火器简介; ③水的物理性质; ④铁的物理性质; ⑤浓硫酸的性质; 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 ⑦生铁和钢; 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③O2的工业制法; ④C、CO的化学性质; 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

化学元素中英文对照

第 01 号元素: 氢 H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 02 号元素: 氦 He [英文名称]Helium 第 03 号元素: 锂 Li [英文名称]Lithium 第 04 号元素: 铍 Be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 05 号元素: 硼 B [英文名称]Boron 第 06 号元素: 碳 C [英文名称]Carbon 第 07 号元素: 氮 N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 08 号元素: 氧 O [英文名称]Oxygen 第 09 号元素: 氟 F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 10 号元素: 氖 Ne [英文名称]Neon 第 11 号元素: 钠 Na [英文名称]Sodium 第 12 号元素: 镁 Mg [英文名称]Magnesium 第 13 号元素: 铝 Al [英文名称]Aluminum 第 14 号元素: 硅 Si [英文名称]Silicon 第 15 号元素: 磷 P [英文名称]Phosphorus 第 16 号元素: 硫 S [英文名称]Sulfur 第 17 号元素: 氯 Cl [英文名称]Chlorine 第 18 号元素: 氩 Ar [英文名称]Argon 第 19 号元素: 钾 K [英文名称]Potassium 第 20 号元素: 钙 Ca [英文名称]Calcium 第 21 号元素: 钪 Sc [英文名称]Scandium 第 22 号元素: 钛 Ti [英文名称]Titanium 第 23 号元素: 钒 V [英文名称]Vanadium 第 24 号元素: 铬 Cr [英文名称]Chromium 第 25 号元素: 锰 Mn [英文名称]Manganese 第 26 号元素: 铁 Fe [英文名称]Iron 第 27 号元素: 钴 Co [英文名称]Cobalt 第 28 号元素: 镍 Ni [英文名称]Nickel 第 29 号元素: 铜 Cu [英文名称]Copper 第 30 号元素: 锌 Zn [英文名称]Zinc 第 31 号元素: 镓 Ga [英文名称]Gallium 第 32 号元素: 锗 Ge [英文名称]Germanium 第 33 号元素: 砷 As [英文名称]Arsenic 第 34 号元素: 硒 Se [英文名称]Selenium 第 35 号元素: 溴 Br [英文名称]Bromine 第 36 号元素: 氪 Kr [英文名称]Krypton 第 37 号元素: 铷 Rb [英文名称]Rubidium 第 38 号元素: 锶 Sr [英文名称]Strontium 第 39 号元素: 钇 Y [英文名称]Yttrium 第 40 号元素: 锆 Zr [英文名称]Zirconium 第 41 号元素: 铌 Nb [英文名称]Niobium 第 42 号元素: 钼 Mo [英文名称]Molybdenum 第 43 号元素: 锝 Tc [英文名称]Technetium 第 44 号元素: 钌 Ru [英文名称]Ruthenium 第 45 号元素: 铑 Rh [英文名称]Rhodium 第 46 号元素: 钯 Pd [英文名称]Palladium 第 47 号元素: 银 Ag [英文名称]Silver 第 48 号元素: 镉 Cd [英文名称]Cadmium 第 49 号元素: 铟 In [英文名称]Indium 第 50 号元素: 锡 Sn [英文名称]Tin 第 51 号元素: 锑 Sb [英文名称]Antimony 第 52 号元素: 碲 Te [英文名称]Tellurium 第 53 号元素: 碘 I [英文名称]Iodine 第 54 号元素: 氙 Xe [英文名称]Xenon 第 55 号元素: 铯 Cs [英文名称]Cesium 第 56 号元素: 钡 Ba [英文名称]Barium 第 57 号元素: 镧 La [英文名称]Lanthanum 第 58 号元素: 铈 Ce [英文名称]Cerium 第 59 号元素: 镨 Pr [英文名称]Praseodymium 第 60 号元素: 钕 Nd [英文名称]Neodymium 第 61 号元素: 钷 Pm [英文名称]Promethium 第 62 号元素: 钐 Sm [英文名称]Samarium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则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不经医生诊断,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本教案设计时,主要以Na、Ca、I元素为例,介绍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Fe、Zn、F、Mg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在《备课资料》中分别说明,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以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教学重点 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电视上大家经常看到补充“钙、铁、锌、硒”等广告。大家知道这钙、铁、锌、硒指的是什么?单质?原子?离子?元素? [生]回答:元素。 [问]大家是否知道,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钙、铁、锌、硒等化学元素呢? [答](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知识可能回答出一部分) 补锌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补钙可以防止得软骨病(或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补碘可预防得大脖子病(或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病。 [注:也可给学生阅读保健药剂的说明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引入]以上事实证明,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但是这些元素从哪来呢?是否人体摄入这些元素越多越好呢?学习完今天的课同学们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了。 [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讲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我们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板书]一、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引导学生看课本P95资料(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 [设问]人体内的这50多种元素在人体内怎样分布?它们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回答内容有:1.人体中,除碳、氢、氧、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都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微量元素小于0.01%)。 3.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小,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很大。它们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问]在人体常见的元素中哪些是常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呢?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摘要: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人类研究化学的一个里程碑,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本文就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归路,意义,以及发展历史等角度全面的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史上重要的成就,同时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元素的本质联系。 1.起源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周期表中101位元素“钔”由此而来)。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经过多年 元素周期表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纵列称为一个族,最后有两个系。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见的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后,随着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日益精确和原子价(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就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性质(包括化合价)之间的联系显露出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就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他把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是钙和钡的相对原子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无论你是否学过化学,这本书是我最难忘的 一堂化学课。里面将用有史以来最华丽的视觉盛 宴带你踏上美丽的化学之旅。这本书就是《神奇的化学元素》,它是作者花费了7年的时间精心完成的,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还有把化学元 素的容貌拍摄成的美丽照片,让我们能目睹化学 元素的真容! 书里面有许许多多令我赞叹不已的科学知识。例如:绿宝石里有铍,高尔夫球杆里也有铍;氧 是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竟然占地球总质 量的一半;氧化硼居然比钻石还要硬其中最让我 感触最深的就是碘的知识。你们可能觉得会很奇怪,碘神奇在哪里呢?通过这本书我了解碘在常 温下是固体,但它也只是勉强的坚持住固体的状态,稍微加热就会熔化,并立即蒸发成浓密而美 丽的紫色蒸气。书中描述碘元素蒸气的照片非常 的绚丽,这可是作者花了很长的时间拍摄到的。 碘是个相当温和的元素,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 用来治疗马蹄上的真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 肿大,所以我们在盐里面加了碘,有了碘盐甲状

腺肿大现在就不多见了;还可以把含有百分之几碘的酒精用作消毒剂,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 带着对书中碘元素的好奇,爸爸带着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很简单,只见爸爸拿了几粒米饭,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和了一点水,用筷子把米饭捣碎,然后拿来了我们消毒用的碘酒,往乘有米饭的容器里滴了几滴橙色的碘酒,只见容器里的溶液顿时变成了深蓝色。这让我非常惊讶!爸爸告诉我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和碘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就变成了深蓝色。碘元素化学反应产生的视觉变化,原来也可以这样啊! 这本书一共有118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直观,形象,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和谐与美妙,化学元素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我要立志从小就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为探究更广阔的科学领域而努力!

九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第一周期:氢氦---- 侵害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给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 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 如此一告你 钼锝钌---- 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 老爸银哥印西提碲碘氙---- 地点仙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钨铼锇---- 但(见)乌(鸦)(引)来鹅铱铂金汞砣铅---- 一白巾供它牵铋钋砹氡---- 必不爱冬(天)第七周期:钫镭锕---- 防雷啊! 下面是竖着按族背: 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 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累硼铝镓铟铊碰女嫁音他 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 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

化合价可以这样记忆: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家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名称的读音 第01 号元素: 氢[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02 号元素: 氦[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 第03 号元素: 锂[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 第04 号元素: 铍[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05 号元素: 硼[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 第06 号元素: 碳[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第07 号元素: 氮[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08 号元素: 氧[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 第09 号元素: 氟[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10 号元素: 氖[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 的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氢HHydrogenium(Hydrogen)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氦HeHelium 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锂LiLithium 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铍BeBeryllium 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硼BBoracium(Boron) 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 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5. 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 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 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 s 意思是绿色。? 18. 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 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 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 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 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 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英文读音对照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编号符号中文中文读音英文英文读音 1 H 氢轻Hydrogen ['haidr?ud??n] 2 He 氦亥Helium ['hi:lj?m,-li?m] 3 Li 锂里Lithium ['liθi?m] 4 Be 铍皮Beryllium [be'rilj?m,b?'r-] 5 B 硼朋Boron ['b?:r?n] 6 C 碳炭Carbon ['kɑ:b?n] 7 N 氮淡Nitrogen ['naitr?d??n] 8 O 氧养Oxygen ['?ksid??n] 9 F 氟弗Fluorine ['flu(:)?ri:n] 10 Ne 氖乃Neon ['ni:?n] 11 Na 钠纳Sodium ['s?udj?m,-di?m] 12 Mg 镁美Magnesium [m?g'ni:zj?m] 13 Al 铝吕Aluminum [?lju'mini?m] 14 Si 硅归Silicon ['silik?n] 15 P 磷邻Phosphorus ['f?sf?r?s] 16 S 硫流Sulfur ['s?lf?] 17 Cl 氯绿Chlorine ['kl?:ri:n] 18 Ar 氩亚Argon ['ɑ:g?n] 19 K 钾甲Potassium [p?'t?sj?m] 20 Ca 钙丐Calcium ['k?lsi?m] 21 Sc 钪亢Scandium [s'k?ndi?m] 22 Ti 钛太Titanium [tai'teinj?m,ti-] 23 V 钒凡Vanadium [v?'neidi?m,-dj?m] 24 Cr 铬各Chromium ['kr?umj?m] 25 Mn 锰猛Manganese [m??g?'ni:z] 26 Fe 铁铁Iron ['ai?n] 27 Co 钴古Cobalt [k?'b?:lt,'k?ub?:lt] 28 Ni 镍臬Nickel ['nikl] 29 Cu 铜同copper ['k?p?] 30 Zn 锌辛Zinc [zi?k] 31 Ga 镓家Gallium ['g?li?m] 32 Ge 锗者Germanium [d??:'meini?m] 33 As 砷申Arsenic ['ɑ:s?nik] 34 Se 硒西Selenium [si'li:ni?m,-nj?m] 35 Br 溴秀Bromine ['br?umi:n] 36 Kr 氪克Krypton ['kript?n] 37 Rb 铷如Rubidium [ru:'bidi?m] 38 Sr 锶思Strontium ['str?n?i?m] 39 Y 钇乙Yttrium [i'ridi?m] 40 Zr 锆告Zirconium [z?:'k?uni?m] 41 Nb 铌尼Niobium [nai'?ubi?m]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发现史——卤素

个性鲜明的卤族元素 一、氟,一段悲壮的发现史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氟的发现被认为是19世纪最困难的事情之一。1529年,德国化学家阿里科尔证实了萤石的存在,人们从此开始认识氟的漫漫征程。 1768年马格拉夫研究萤石,发现它与石膏 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1771年化 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发现 玻璃瓶内壁腐剂。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培, 萤石 根据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 化学家戴维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看法。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金和铂做容器,都被腐蚀了。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他则因患病而停止了实验。 接着乔治·诺克斯(Knox,G.)和托马斯·诺克斯(Knox,R.T.)两弟兄先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然后把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瓶顶部。实验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可见反应产生了氟而未得到氟。在实验中,弟兄二人都严重中毒。继诺克斯弟兄之后,鲁耶特(Louyet,P.)对氟作了长期的研究,最后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生命。 法国化学家尼克雷(Nickles,J.)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法国的弗雷米(Fremy,E.1814-1894)是一位研究氟的化学家,曾电解无水的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阴极能析出金属,阳级上也产生了少量的气体,但始终未能收集到。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Gore,D.G.1826-1908)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在实

验的时候发生爆炸,显然产生的少量氟与氢发生了反应。他以碳、金、钯、铂作电极,在电解时碳被粉碎,金、钯、铂被腐蚀。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宝贵的,为后来制取氟创造了有利条件。莫瓦桑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因家境贫穷,中学未毕业就当了药剂师的助手。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常去旁听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演。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弗雷米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获得理学士学位。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任高等药学院实验室主任。1886年成为药物学院的毒物学教授。18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2月20日在巴黎逝世。他在化学上的创造发明很多,现在主要介绍他在氟方面的研究。 1872年莫瓦桑当上弗雷米教授的学生,开始在真正的化学实验室工作了。弗雷米教授是当时研究氟化物的化学家,莫瓦桑在他的门下不仅学到了化学物质一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学到了有关氟的化学知识和研究过程。他知道早在60年代安培和戴维就已证明,盐酸和氢酸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后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氟,由于这种元素反应能力特别强,甚至和玻璃也能发生反应,以致人们无法分离出游离的氟。弗雷米反复做了多种实验,都没有找到一种与氟不起作用的东西。虽然他知道制单质氟这个课题难着了许多化学家,可是莫瓦桑对氟的研究却非常感兴趣,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由于工作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及时进行,所以在10年以后,才集中精力开展研究。 莫瓦桑先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查阅科学文献,研究了几乎全部有关氟及其化合物的著作。他认为已知的方法都不能把氟单独分离出来只有戴维设想的方法还没有试验过。戴维认为:磷和氢的亲合力极强,如果能制氟化磷,再使氟化

初中学作文-观后感读后感-《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无论你是否学过化学,这本书是我最难忘的一堂化学课。里面将用有 史以来最华丽的视觉盛宴带你踏上美丽的化学之旅。这本书就是《神 奇的化学元素》,它是作者花费了7年的时间精心完成的,里面不仅 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还有把化学元素的容貌拍摄成的美丽照片,让我 们能目睹化学元素的真容! 书里面有许许多多令我赞叹不已的科学知识。例如:绿宝石里有铍, 高尔夫球杆里也有铍;氧是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竟然占地球 总质量的一半;氧化硼居然比钻石还要硬……其中最让我感触最深的 就是碘的知识。你们可能觉得会很奇怪,碘神奇在哪里呢?通过这本 书我了解碘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它也只是勉强的坚持住固体的状态, 稍微加热就会熔化,并立即蒸发成浓密而美丽的紫色蒸气。书中描述 碘元素蒸气的照片非常的绚丽,这可是作者花了很长的时间拍摄到的。碘是个相当温和的元素,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用来治疗马蹄上的真 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所以我们在盐里面加了碘,有了碘 盐甲状腺肿大现在就不多见了;还可以把含有百分之几碘的酒精用作 消毒剂,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 带着对书中碘元素的好奇,爸爸带着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很简单,只见爸爸拿了几粒米饭,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和了一点水,用筷子把 米饭捣碎,然后拿来了我们消毒用的碘酒,往乘有米饭的容器里滴了 几滴橙色的碘酒,只见容器里的溶液顿时变成了深蓝色。这让我非常 惊讶!爸爸告诉我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和碘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就变成了深蓝色。碘元素化学反应产生的视觉变化,原来也可以 这样啊! 这本书一共有118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直观,形象,让我对科 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和谐与美妙,化学

常见化学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1)

1.TheIdeal-GasEquation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PartialPressures分压 3.RealGases:DeviationfromIdealBehavior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离 4.ThevanderWaalsEquation范德华方程 5.SystemandSurroundings系统与环境 6.StateandStateFunctions状态与状态函数 7.Process过程 8.Phase相 9.TheFirstLawofThermodynamics热力学第一定律 10.HeatandWork热与功 11.EndothermicandExothermicProcesses吸热与发热过程 12.EnthalpiesofReactions反应热 13.Hess’sLaw盖斯定律 14.EnthalpiesofFormation生成焓 15.ReactionRates反应速率 16.ReactionOrder反应级数 17.RateConstants速率常数 18.ActivationEnergy活化能 19.TheArrheniusEquation阿累尼乌斯方程20.ReactionMechanisms反应机理 21.HomogeneousCatalysis均相催化剂 22.HeterogeneousCatalysis非均相催化剂 23.Enzymes酶 24.TheEquilibriumConstant平衡常数 25.theDirectionofReaction反应方向 26.LeChatelier’sPrinciple列·沙特列原理 27.EffectsofV olume,Pressure,TemperatureCha ngesandCatalysts 体积,压力,温度变化以及催化剂的影响 28.SpontaneousProcesses自发过程 29.EntropyStandardEntropy熵标准熵 30.TheSecondLawofThermodynamics热力学第二定律 31.EntropyChanges熵变 32.StandardFree-EnergyChanges标准自由能变 33.Acid酸 34.Bases碱 35.TheProtoninWater水合质子 36.ThepHScalespH值 37.TheDissociationofWater水离解

趣味化学元素[整理]

趣味元素目录 “不中用的铜”——镍 “大显神通”的金属——钛 “烈火金刚”和“抗蚀冠军”——铌和钽“死亡元素”——氟 “小太阳”里的“居民”——氙 爱生锈的金属——锰 半导体工业的“粮食”——锗 被人类忽视的元素——碲 变化多端的元素——碘 不怕火的金属——黄金 才能出众的金属——钒 长“眼睛”的金属——铷 大理石中的金属——钙 地球上最多的金属——铝 典型的半导体——硒 电气工业的主角——铜 毒药中的元素——砷 对光线敏感的金属——镉 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 放在手中能熔化的金属——镓 古老的非金属元素——硫 核燃料的原料——钍 会哭的金属——锡 活泼的元素——氧 金属的“维生素”——硼 金属中的“贵族之家” 金属中的“硬汉”——铬 能在水中燃烧的金属——钾 霓虹灯的“主人”——氖和氩 脾气古怪的气体——氮 奇妙的晴雨花——钴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元素-镁 砂中之宝——硅 身轻如燕的金属——锂 神奇的金属——钡 生活和思维的元素——磷 生命元素——锌 水一样的银子——汞 太阳上的元素——氦 脱发元素——铊 唯一的非金属液体——溴 为原子能服务的“仆人”——锆

无形杀手——氡 现代工业的基础——铁 蓄电池的“主角”——铅 夜光粉里的元素——镭 月亮般的金属——银 战争金属——钼 住在绿宝石里的金属——铍 最轻的气体——氢 最软的金属——铯 姗姗来迟的金属——铼 “不中用的铜”——镍 镍也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十分坚硬,它的熔点比号称“不怕火”的黄金还要高出几百度。镍的本领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铜。可是,镍的拉丁文原意竟是“不中用的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最初人炼出的镍不纯,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影响了镍的性能,人们却误以为镍没有多大用处,因而给它取了个不雅的名称:“不中用的铜”。 古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蕴藏镍矿的国家。有趣的是,“天外来客”——陨石中也含有镍。人们估计,地心也有很多的镍。纯净的镍银光闪闪,不易锈蚀,主要用于电镀工业。 刚笔插、外科手术器械等银光闪闪,就是因为表面镀了一层镍,既美观、干净,又能防止 生锈。 在世界上,人们一直认为镍是瑞典科学家克朗斯塔特在1751年首先发现的。然而,实际上我国才是最早知道镍的国家。历史学家们发现,我国早在克朗斯塔特发现镍前一千八百年的西汉(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知道用镍和铜来制造合金——白铜。那时人们主要用白铜来作马具、烛台、盘子等。我国古代制造的白铜器件,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国 外。秦汉时,在新疆西边有一个大夏国,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国家使用的货币,是用白铜 做的,而用来铸造货币的白铜,就是从我国运过去的。至今,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中,还 把白铜叫做“中国石”。 到了近代,东印度公司从我国广东购买了大量的白铜制品,运送到德国。一些不明真情的欧洲人以为这些东西是德国制造的,把白铜叫做“德银”,这完全是弄错了。那是德国人从中国学会了炼白铜的技术,大量进行仿造生产出来的。同样,中国炼制白铜的技术在当时也传入了瑞典,这样就使一些人以为镍是瑞典人克朗斯塔特首先发明的。 对一般人来说,合金是一种异常坚硬的、能传热善导电的物质。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镍和钛的合金居然跟人一样,具有记忆功能。而且它的记忆力很强,经过很长时间,重复上万次都准确无误。 人们是怎么发现镍钛合金的这个“特异功能”的呢?在1958年时,美国的海军军需实验室要进行一次实验,实验中需要一种镍钛合金材料;于是秤学家们找到了一根弯弯曲曲的镍钛缆绳,他们先把缆绳加热,然后冷却下来,把它拉成直线,做成需要的合金材料。然而,奇怪的是,在实验中,当人们给这种镍钛合金材料加热时,它又变得弯弯曲曲 的,跟它原来的形状一模一样。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次人们先把缆绳弯成了圆形,变冷后又把它拉成直线,再次加热,它又自动地变成了圆形。人们这才知道镍钛合金还有这么好的记忆功能。 镍钛合金的这种记忆功能有很多用途。比如,用它制成的机器人的胳膊会随着温度的

化学元素中英文对照

化学元素周期表英文 第 01 号元素: 氢 [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 02 号元素: 氦 [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 第 03 号元素: 锂 [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 第 04 号元素: 铍 [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 05 号元素: 硼 [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 第 06 号元素: 碳 [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第 07 号元素: 氮 [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 08 号元素: 氧 [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 第 09 号元素: 氟 [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 10 号元素: 氖 [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 第 11 号元素: 钠 [化学符号]Na, 读“纳”, [英文名称]Sodium 第 12 号元素: 镁 [化学符号]Mg, 读“美”, [英文名称]Magnesium 第 13 号元素: 铝 [化学符号]Al, 读“吕”, [英文名称]Aluminum 第 14 号元素: 硅 [化学符号]Si, 读“归”, [英文名称]Silicon 第 15 号元素: 磷 [化学符号]P, 读“邻”, [英文名称]Phosphorus 第 16 号元素: 硫 [化学符号]S, 读“流”, [英文名称]Sulfur 第 17 号元素: 氯 [化学符号]Cl, 读“绿”, [英文名称]Chlorine 第 18 号元素: 氩 [化学符号]Ar,A, 读“亚”, [英文名称]Argon 第 19 号元素: 钾 [化学符号]K, 读“甲”, [英文名称]Potassium 第 20 号元素: 钙 [化学符号]Ca, 读“丐”, [英文名称]Calcium 第 21 号元素: 钪 [化学符号]Sc, 读“亢”, [英文名称]Scandium 第 22 号元素: 钛 [化学符号]Ti, 读“太”, [英文名称]Titanium 第 23 号元素: 钒 [化学符号]V, 读“凡”, [英文名称]Vanadium 第 24 号元素: 铬 [化学符号]Cr, 读“各”, [英文名称]Chromium 第 25 号元素: 锰 [化学符号]Mn, 读“猛”, [英文名称]Manganese 第 26 号元素: 铁 [化学符号]Fe, 读“铁”, [英文名称]Iron 第 27 号元素: 钴 [化学符号]Co, 读“古”, [英文名称]Cobalt 第 28 号元素: 镍 [化学符号]Ni, 读“臬”, [英文名称]Nickel 第 29 号元素: 铜 [化学符号]Cu, 读“同”, [英文名称]Copper 第 30 号元素: 锌 [化学符号]Zn, 读“辛”, [英文名称]Zinc 第 31 号元素: 镓 [化学符号]Ga, 读“家”, [英文名称]Gallium 第 32 号元素: 锗 [化学符号]Ge, 读“者”, [英文名称]Germanium 第 33 号元素: 砷 [化学符号]As, 读“申”, [英文名称]Arsenic 第 34 号元素: 硒 [化学符号]Se, 读“西”, [英文名称]Selenium 第 35 号元素: 溴 [化学符号]Br, 读“秀”, [英文名称]Bromine 第 36 号元素: 氪 [化学符号]Kr, 读“克”, [英文名称]Krypton 第 37 号元素: 铷 [化学符号]Rb, 读“如”, [英文名称]Rubidium 第 38 号元素: 锶 [化学符号]Sr, 读“思”, [英文名称]Strontium 第 39 号元素: 钇 [化学符号]Y, 读“乙”, [英文名称]Yttrium 第 40 号元素: 锆 [化学符号]Zr, 读“告”, [英文名称]Zirconium 第 41 号元素: 铌 [化学符号]Nb, 读“尼”, [英文名称]Niobium 第 42 号元素: 钼 [化学符号]Mo, 读“目”, [英文名称]Molybdenu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