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0章 消毒

第10章 消毒

第10章 消毒
第10章 消毒

第10章消毒

本章提要:介绍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水消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消毒设备和工艺。消毒分为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大类型。化学消毒是通过消毒剂与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机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灭活的过程。氯消毒是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化学消毒方法,加氯点和余氯是影响氯消毒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氯气溶于水中产生的次氯酸是导致细菌死亡的直接原因。物理消毒法是通过紫外线照射、辐射、加热等方式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效果好但费用高,往往在特定场合或配合化学消毒法使用。

本章重点:水的常用消毒方法、消毒机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氯消毒。

10.1 概述

水中微生物往往会粘附在悬浮颗粒上,给水处理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单元在去除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的同时,也去除了大部分微生物。为了防止饮用水传播疾病,对于生活饮用水,消毒过程必不可少,它是用水安全、卫生的最后保障。消毒并非把水中微生物全部消灭,主要是消除水中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及原生动物胞囊等。

水的消毒方法较多,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消毒等。氯消毒历史悠久、经济有效、使用方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消毒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受污染原水经氯消毒后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有害健康的消毒副产物以来,各国便开始重视其它消毒方法与消毒剂的研发。近年,二氧化氯消毒日益受到重视,但对于不受有机物污染或在消毒前已预先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的水源来说,氯消毒仍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消毒方法。除氯以外,其它各种消毒剂的副产物以及残留于水中的消毒剂本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需要深入研究。

10.2 氯消毒

10.2.1 氯的性质

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色气体,密度为3.2kg/m3,极易被压缩成琥珀色的液氯。液氯密度为1460kg/m3(0℃,0.1MPa),常温常压下,液氯极易汽化,沸点为-34.5℃。1kg液氯可气化成0.31m3氯气。液氯气化时需要吸热(约2900J/kg),常采用淋水管喷水降温处理。

氯气与水接触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在水中能发生离解:

Cl2+H2O→HOCl+HCl

HOCl→H++OCl-

上述反应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HOCl与OCl-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温度和pH值。其平衡常

数为K

K=[H+][OCl-]/[HOCl]

10.2.2 氯的消毒过程

1. 氯消毒机理

一般认为,氯消毒过程中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是次氯酸HOCl,当HOCl分子到达细菌内部时,与机体发生氧化作用而使细菌死亡。虽然OCl-也具有氧化性,由于静电斥力难于接近带负电的细菌,消毒作用有限。生产实践表明,pH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说明HOCl是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

多数受污染的水源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加氯后会发生如下反应:

NH3+HOCl→NH2C1+H2O

NH2C1+HOCl→NHCl2+H2O

NHCl2+HOCl→NCl3+H2O

因此,在水中同时存在次氯酸(HOCl)、一氯胺(NH2C1)、二氯胺(NHCl2)和三氯胺(NCl3),上述反应的平衡状态以及各成分的比例取决于氯与氨的相对浓度、pH值和温度。

在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中,其消毒效果是不同的。或者说,消毒的主要作用来自于次氯酸,氯胺的消毒作用来自于上述反应中维持平衡所不断释放出来的次氯酸。因此,氯胺的消毒效果缓慢而持续。有实验证明,用氯消毒,5min内可灭菌99%以上;相同条件下,用氯胺消毒时,5min 内仅达60%,需要将水与氯胺的接触时间延长到十几小时,才能达到99%的灭菌效果。当水中所含的氯以氯胺的形式存在时,称为化合性氯。氯消毒分为自由性氯消毒和化合性氯消毒两大类。自由性氯的消毒效果比化合性氯高得多,但化合性氯持续消毒效果好。

2. 折点加氯法

加氯量可分为需氯量和余氯两部分。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氯量。当水中余氯为游离性余氯时,消毒过程迅速,并能同时除臭和脱色,但有氯味残留;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消毒作用缓慢而持久,氯味较轻。加氯量与剩余氯量间的关系如下:

1)若水中不存在消耗氯的微生物、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所有加入水中的氯都不被消耗,即加氯量等于剩余氯量。如图10-1中的虚线①。

2)天然水中存在微生物、有机物以及还原性无机物等。加氯后,水中的部分氯被消耗(即需氯量),氯的投加量减去消耗量即得到余氯,如图10-1中的实线②。

在生产实践中,水中往往含有大量可与氯反应的物质,使加氯量、余氯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控制加氯量,在生产中常常需要测量曲线②,特别是当水中含有氨和氮化合物时。

如图10-2,当起始的需氯量OA满足以后,随着加氯量增加,剩余氯也增加(曲线AH段),超过H点加氯量后,虽然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如HB段,H点称为峰

加氯量

图10-1 加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

加氯量(mg/L)

图10-2 折点加氯示意图

点。此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余氯量又上升,如BC段,B点称为折点。AHBC与斜虚线间的纵坐标b值表示需氯量;曲线AHBC的纵坐标值a表示余氯量。曲线可分为四个区域:在第一区域,即OA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耗尽,余氯量为零,需氯量为b1,这时消毒效果不能保证。在第二区域,即曲线AH。加氯后,氯与氨反应,有余氯存在,所以有一定消毒效果,但余氯为化合性氯,其主要成分为一氯胺。在第三区域,即HB段,仍然产生化合性余氯,加氯量继续增加,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2NH2Cl+HO Cl→N2↑+3HCl+H2O

反应结果使氯胺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化合物,余氯反而逐渐减少,最后到达折点B。

第四区域,即曲线BC段。至此,消耗氯的物质已经基本反应完全,余氯基本为游离性余氯,该区消毒效果最好。

从整个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如继续加氯,余氯增加,此时所增加的氯是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时称为折点氯化。

上述曲线的测定,应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考虑到消毒效果和经济性,当水中的氨含量较低时,可以将加氯量控制在折点以后。当水中氨含量较高时,加氯量可控制在折点以前。加氯消毒实践表明,当原水游离氨在0.5mg/L以上时,峰点以前的化合性余氯量已够消毒,加氯量可控制在峰点以前;当原水游离氨含量围范为0.3~0.5mg/L时,加氯量难以掌握,控制在峰点以前,往往化合性余氯减少,有时达不到要求,控制在折点后又不经济。

10.2.3 加氯点的确定

加氯点主要从加氯效果,卫生要求以及设备维护来确定,大致情况如下:

1) 多数情况是在过滤后的清水中加氯,加氯点是在过滤水到清水池的管道上,或清水池的进口处,以保证氯与水的充分接触,这样加氯量少,效果也较好。

2) 过滤之前加氯,或与混凝剂同时加氯,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对污染较严重的原水或色度较高的水,能提高混凝效果,降低色度和去除铁锰等杂质。尤其对采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加氯可促使亚铁氧化为三价铁。还可改善处理构筑物的工作条件,防止沉淀池底部的污泥腐败,防止青苔滋长或微生物在滤料层生长,延长滤池的工作周期。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原水,加氯点放在滤池前为好,也可以采用二次加氯,滤前、滤后各一次。

3) 在配水管网很长的情况下,要在管网中途补加氯,加氯点设在中途加压水泵站内。

4)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氯点通常有两处,一是循环水泵的吸入口,二是冷却塔水池底部。由于冷却塔水池是微生物重要的滋长地,此处加氯,杀菌的效果最好。

10.2.4 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人工操作的加氯设备主要包括加氯机、氯瓶、磅秤等。近年来,水厂的加氯自动化设备发展很快,特别是新建的大、中型水厂,大多数采用自动检测和自动加氯技术。因此,加氯设备除了加氯机(自动)和氯瓶外,还相应设置了自动检测(如余氯自动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装置。一般通过加氯机将氯瓶的氯安全、准确地输送到加氯点。加氯机型号很多,可根据需氯量,操作要求等选用。手动加氯机配相应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能随流量、氯压等变化自动调节加氯

量,保证出水质量。氯瓶内应该保持一定的余压防止潮气进入氯瓶。

但是,实际运行中发现,正压加氯存在漏氯和加氯不稳定的问题,致使加氯机运转不正常,严重影响余氯合格率,且设备腐蚀较快。既污染环境,又威胁人身安全。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真空加氯机,它可以保证系统不产生正压,减轻了漏氯和加氯不稳定的问题。

除加氯机漏氯外,气源间也有可能发生漏氯。如阀门泄漏,气源间大小阀门经长时间使用,杂质沉积关闭不严;真空调节阀前是正压操作,易出现漏点;氯气瓶针形阀慢性泄漏。氯气瓶表体泄漏最为危险,在几分钟内就能使瓶内氯气大量泄出,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图10-3 加氯机及相关阀门

为了解决氯气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可在气源间设置氯气吸收装置。氯气吸收系统是将泄漏至厂房的氯气,用风机送入吸收系统,经化学物质吸收而转化为其它物质,避免氯气直接排入大气,污染环境。碱性吸收剂有NaOH、NaCO3、Ca(OH)2等,但常选用的吸收剂为碱性强、吸收率高的NaOH。NaOH与Cl2的反应如下

2NaOH+Cl2→NaClO+NaCl+H2O

氯气吸收需要备有足够的氢氧化钠,避免氯气过量而逸出到空气中。吸收系统分为正压氯吸收系统和负压氯吸收系统两种。

加氯间是安置加氯设备的操作间,氯库是储备氯瓶的仓库,设计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加氯间、氯库的设计请参阅相关设计规范与手册。

10.3 氯胺消毒和漂白粉消毒

10.3.1 氯胺消毒

从前节可知,氯胺消毒作用缓慢,杀菌能力比自由氯弱。氯胺消毒的优点是当水中含有酚等有机物时,它不会产生氯臭和氯酚臭,同时大大减少THM S产生的可能;能较长时间保持水中余氯,适用于供水管网较长的情况。但因杀菌能力较弱,单独采用氯胺消毒的水厂很少,通常作为辅助消毒剂以抑制管网中细菌繁殖,提高给水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

人工投加的氨可以是液氨、硫酸铵或氯化铵,水中存在的氨也可利用。硫酸铵或氯化铵应先配成溶液,再投加到水中。液氨的投加方法和液氯相似,氯和氨的投加比例视水质而易,一般采用氯:氨=3~6:1。以防止氯臭为主要目的时,氯和氨之比应小些;当以杀菌和维持余氯为主要目的时,氯和氨之比应大些。

采用氯胺消毒时,一般先加氨,待其与水充分混合后再加氯,这样可减少氯臭。特别当水中含酚时,这种投加顺序可避免产生氯酚恶臭。但当管网较长,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管网余氯量时,可先加氯后加氨。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可采用进厂水加氯消毒,出厂水加氨减臭并稳定余氯,氯和氨液也可同时投加。有资料认为,氯和氨同时投加与先加氨后加氯相比可降低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有害副产物的生成。

10.3.2 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由氯气和石灰加工而成,分子式可为CaOCl2,有效氯约30%。漂白精分子式为Ca(OCl)2,有效氯约60%。两者均为白色粉末,有氯的气味,易受光、热和潮气作用而分解使有效氯降低,故必须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反应,生成HOCl

2CaOCl2 +2Cl2 2HOCl +Ca(OH)2+CaCl2

漂白粉消毒一般用于小水厂或临时性给水设施,消毒原理与氯气相同。漂白粉需配成溶液加注,溶解时先调成糊状物,然后再加水配成浓度为1.0%~2.0%(以有效氯计)的溶液。当在过滤后水中投加时,溶液必须经过4~24h澄清,以避免杂质带进清水中;若加入浑水中,则配制后可立即使用。

10.4 二氧化氯消毒

10.4.1 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

二氧化氯是深绿色的气体,臭味与氯相同,比氯更加刺激、更毒。其沸点为11℃,熔点为-59℃,易溶于水,溶解度是氯的5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它在常温条件下既能压缩成液体,又极易挥发,在光线照射下将发生光化学分解。

二氧化氯易爆炸,温度提高、曝露在光线下或与某些有机物接触摩擦,都可能引起爆炸。液体二氧化氯比气体更易爆炸。空气中ClO2含量体积分数大于10%或水中ClO2含量体积分数大于30%时都将发生爆炸。因此,工业上采用空气或惰性气体来冲淡二氧化氯气体,使其含量小于8%~10%;溶于水时,水中的ClO2浓度应小于6~8 mg/L。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易挥发、易爆炸的特性,故不宜贮存,应采取现制现用。

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水中的S2-、SO32-、S2O32-、NO2-和CN-等还原性酸根氧化去除。

水中一些还原状态的金属离子Fe2+、Mn2+、Ni2+等也能被其氧化。对水中残存有机物的氧化,ClO2比C12要优越。ClO2以氧化反应为主,而C12以亲电取代为主。被ClO2氧化的有机物多降解为含氧基团(羧酸)为主的产物,无氯代产物出现。如对水中的酚,ClO2可将其氧化成醌式支链酸;而经C12反应后,则产生臭味很强的氯酚。ClO2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它对稠环化合物的氧化降解上。如ClO2可将致癌物3、4—苯并芘氧化成无致癌作用的醌式结构。此外,灰黄霉素、腐植酸也可被其氧化降解,且其降解产物不以氯仿出现,这是传统的氯消毒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10.4.2 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

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但二氧化氯不与氨氮化合物等耗氯物反应,因此具有较高的余氯,杀菌消毒作用比氯更强。如果二氧化氯合成时不出现自由氯,则二氧化氯加入水中将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当pH=6.5时,氯的灭菌效率比二氧化氯高,但随着pH值的升高,二氧化氯的灭菌效率很快超过氯。而且,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二氧化氯具有氧化能力,氧化能力为自由氯的2倍,能比氯更快地氧化锰、铁,除去氯酚、藻类等引起的臭味,具有强烈的漂白能力,可去除色度等。但在设计与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与原水水质和投加用途有关,约为0.1~1.5 mg/L。仅用作消毒时,一般投加量为0.1~0.3 mg/L;当兼用作除臭时,一般投加量为0.6~1.3 mg/L;当兼用作前处理、氧化有机物和锰、铁时,投加量约为1.0~1.5 mg/L。必须保证管网末端余氯的浓度不小于0.05 mg/L。

2)投加浓度必须控制在防爆浓度以下,二氧化氯水溶液浓度可采用6~8 mg/L。

3)必须设置安全防爆措施。

制取设备要能自动地校正氯水溶液的pH值,使ClO2产量最大。氯和次氯酸离子的残留量最小,制取设备能够调节产量的变化,适应供水量和投加量的变化。凡与氧化剂接触处应使用惰性材料,每种药剂应设置单独的房间,以及监测和报警装置,并要有排除和容纳溢流或渗漏药剂的措施。应设有从C1O2制取过程中析出气体的收集和中和的措施;在工作区内要有通风装置和空气的传感、报警装置;在药剂贮藏室的门外应设置防护用具;要有冲洗药剂贮存池和混合池的措施。

为了观察反应,需在反应器上设置透明的玻璃窗口,在进出管线上设置流量监测设备。采用软水,以免钙积聚在设备上;要有现场测试设备,经常检测药剂溶液的浓度;要定期地停止运转,仔细地检查系统中各部件;避免制成的C1O2溶液与空气接触,以防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

10.4.3 二氧化氯的制取

二氧化氯是高效、低毒的杀菌消毒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产品,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氧化氯用于饮用水处理,除对一般的细菌有杀灭作用外,对孢子、甲型和乙型肝炎

病毒等也有很好的灭活效果,杀菌效果不受pH值的影响,特别适于碱性水处理系统,如浓度为2×10~6mol/L 稳定性二氧化氯在30s 内能够全部杀死水中的大肠杆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有机氯致癌物。

二氧化氯的氧化性强于氯气,能除去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酚类、硫化物和恶臭物质,二氧化氯还可除臭、除味、脱色、除铁、除锰等。对于工业冷却水,二氧化氯的日投加量约为氯气投加量的几十至几百分之一,总的成本二氧化氯较氯气更经济。二氧化氯取代氯气作为合成氨厂冷却水的杀生剂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氯都不稳定,易挥发、爆炸,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二氧化氯的新型产品——稳定性二氧化氯,它无色、味、毒,无腐蚀性,难燃、不挥发。近年还相继开发了固体稳定性二氧化氯。稳定性二氧化氯投加方式和测试系统与氯相同。

10.4.3.2 ClO2的制备

ClO2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电解法和化学法两大类。在规模的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化学法。电解法以低廉的食盐为原料在隔膜电解槽装置内电解获得ClO2混合液,但由于电解法生产的ClO2纯度低,产气量不稳定,一次性设备投资大,对电极隔膜的材质要求较高、电耗高,推广使用困难。在饮用水消毒中,也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溶液制取二氧化氯,但反应中产生氯气、臭氧、氢气等。

化学法是以氯酸钠或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lO2,根据反应原料和工艺特点不同,化学法生产ClO2有十几种方法。化学法也存在氯酸盐还原法工艺较复杂、亚氯酸钠氧化法使用费用较高,所生成的气体中大多含有氯气,难以直接用稳定液吸收等问题,目前以甲醇为还原剂的ClO2制备过程在工业上应用最广泛,其商品主要有R8、SVP-甲醇、SVP-LITE和Solvay。

化学氧化法主要集中在以NaClO2为原料发生ClO2。包括酸化法、Cl2氧化法、过硫酸根离子(S2O82-)氧化法、电化学法和有机物或过渡金属(如Fe3+)氧化法等,其中大多数利用氧化过程,以氯氧化法居多。

用氧化剂Cl2或HClO氧化NaClO2或在酸性介质中使NaCl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氯氧化法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少,操作简便,易控制,制取的ClO2纯度高,副产物少。但反应速度慢、耗酸量大、成本较高,对设备条件要求苛刻,只适于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NaClO2昂贵,决定了ClO2的生产成本一般为氯酸盐法的3倍左右。国外多数水厂采用此法产生ClO2,反应式为:

Cl2+2NaClO2→2ClO2↑+2NaCl

或2NaClO2+H ClO+HCl→2ClO2↑+2NaCl+H2O

酸化法。酸化法主要采用盐酸或硫酸/NaClO2体系发生ClO2。NaClO2在酸性条件下,ClO2-

以可测量的速率稳定地分解成ClO2、ClO3-和Cl-,反应式为:

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

让盐酸或硫酸与亚氯酸钠NaClO2溶液在空气(或氯气)流下反应并吹出,由水射器将生成的ClO2送至消毒系统。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反应速率慢,产生的废酸多,产生定量的Cl2,影响ClO2的纯度,给ClO2的应用带来了麻烦。但可通过催化剂增加ClO2的产率,也有用苯、四氯化碳有机溶剂提取ClO2,提取率比传统方法高15%。用NaClO2与强酸性及还原性有机酸制取ClO2,在90~95℃下反应30min,产率>90%,产品质量分数达98%~99%。

过硫酸盐氧化法。采用过硫酸钠/NaClO2体系发生ClO2,用过硫酸钠和亚氯酸钠为原料已生产出液体的和固体片剂及粉状产品。过硫酸钠与亚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lO2:

2NaClO2+Na2S2O8→2ClO2↑+2Na2SO4

用片剂和粉剂现场配制或发生ClO2操作容易,片剂只要溶于水即可。由于片剂等效比率,无需测定剂量。在实际消毒系统中,只要用定量的片剂溶于定体积的水中,可获得目的浓度的ClO2溶液。

10.4.3.2 稳定性ClO2产品的制备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成功开发了无色、无味、无腐蚀性的稳定性ClO2。它便于储存和运输,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安全氧化剂,使用遍及欧美和亚洲。利用氯酸盐或亚氯酸盐经酸化生产高纯度的二氧化氯气体,经空气或惰性气体稀释后,通入稳定剂溶液中吸收,可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是在ClO2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其工艺流程:原料混合→酸化→ClO2吸收→成品→储存。

常见的稳定性ClO2产品有液态和固态两种。液态稳定ClO2是用硫酸钠或过碳酸钠、硼酸盐、过硼酸盐等惰性溶液为吸收剂直接吸收制得,含ClO2质量分数>2%。用于固态稳定性ClO2产品的吸附剂,要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较大的比表面和较小的粒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硅酸钙、硅藻土、滑石粉、分子筛、活性炭等。吸附剂的pH最好在8.5~9.0,以避免吸附的溶液过早分解,释放出ClO2。pH 对二氧化氯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pH 越大,溶液的稳定性越好。液态稳定性二氧化氯可分碱性和中性两种制剂。

1. 碱性条件下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

碱性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的主要制备原料均为氯酸钠。以甲醇为还原剂制备稳定性ClO2溶液。其生产装置包括反应器、冷凝器、吸收和负压产生装置。以氯酸钠为氧化剂,甲醇为还原剂,在浓度为26%~33%的硫酸介质中进行反应,连续滴加甲醇,生成的二氧化氯用1%~3%的NaOH溶液(5%~8%的Na2CO3溶液)与0.5%~1.5%的H2O2进行稳定和吸收。该装置由水力喷射器产生99.3~100.5 kPa的负压,保证反应器和吸收装置在负压条件下运行,控制吸收液温度在30℃以下,可制成pH为8.2~9.2、ClO2含量在2.0%以上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

以盐酸为还原剂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生产装置包括发生器、纯化器、吸收塔、水射器和残留罐。以氯酸钠为氧化剂,亚氯酸钠为纯化剂。将氯酸钠配制成25%~40%的水溶液,并与盐酸(NaClO3/HCl=1/0.7~1.4)在负压条件下向二氧化氯反应器中加料,将发生器中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负压条件下通过浓度为20%~40%的NaClO2水溶液进行纯化。将纯化的二氧化氯气体用NaOH 溶液或Na2CO3溶液与H2O2混合溶液进行吸收。在残液罐和纯化器顶部设有防爆塞,保证生产安全。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残液罐和纯化器与ClO2的发生器的连接采用二级并联方式。该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无残留液排放、不污染环境、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少和二氧化氯浓度高等优点。

2.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

使用碱性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时,需加酸化剂进行激活,获得高效杀菌、除臭和漂白效能。中性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稳定性略差,但可直接使用,无需活化。根据生产原料其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种。

以亚氯酸盐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将NaOAc 和适量的HOAc、NaClO2

溶于水中,充分混合均匀即可获得中性长效型二氧化氯水溶液。使用时,可用水将本品稀释到所需浓度(pH控制在6~8,ClO2含量控制在10-5~10-1mg/L,产品稳定性一年以上),用于浸泡、淋洗、泼洒等需要消毒、除臭、防霉、保鲜的对象,还可用于口腔含漱、消炎、除臭以及通过喷雾方式对空气和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和除臭。

以氯酸盐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的原料包括主剂氯酸盐(4%~6%)、乙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和硼酸等酸化剂(2%~3%)、亚硫酸盐还原剂(3%~10%)和可溶性弱酸强碱盐、过氧酸盐等复合控制剂(5%~16%)及水。

制备步骤:将主剂和还原剂及部分水按计量投入混合槽,升温至50~55℃,启动搅拌,进行混合溶解15~20min,降至室温,获得混溶物A;将复合控制剂和部分水按计量投入另一混合槽,升温50~55℃,启动搅拌,进行混合溶解15~20min,降至室温,获得混溶物B;将酸化剂和部分水按计量投入溶解槽中,升温40~60℃,启动搅拌,进行混合溶解15~20min,降至室温,获得混溶物C;将混溶物A 和按计量剩余水投入反应器内,搅拌,在维持25~30℃的情况下,投入混溶物B,反应20min,缓慢地加入混溶物C,将C 加完后,继续搅拌10~30min,卸料、包装,即获得稳定二氧化氯的缓释水溶液产品,使用时不需添加任何助剂。工艺简便、反应温和、容易控制和操作、无三废排放、工艺清洁。

以氯化钠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由15~60份的氯化钠溶液,0.1~0.5 份pH为3.3~4.0 的盐酸溶液,0.1~1.0 份Na2CO3和0.1~0.5 份Na2HPO4的混合溶液三部分组成。三种组分混合即得到pH为6.5~7.5 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效果好。

3. 固体型稳定性二氧化氯

固态稳定性二氧化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二氧化氯气体的固体制品,它可以是胶体、膏体、片剂、粉状以及其它各种形状的固体。根据二氧化氯的释放原理,固态二氧化氯可分为反应型和吸附型两种类型。反应型是将不同的固体反应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使之直接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氯气体;或直接生成比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浓度高出很多倍的固体二氧化氯,使用时加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也可直接加水使用。吸附型是把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吸附到固体吸附载体上(如硅酸钙、二氧化硅微粒、活性炭、硅藻土、琼脂、火山灰、高岭土、分子筛、聚合物和无机多孔型材料等),再加入其它辅助助剂制备成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固态的二氧化氯可缓慢释放出二氧化氯气体,有效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气味,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它分解出的原子态的氧还能清新空气,并对人体无害,因此成为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剂。

在ClO2的生产发展中,显著降低ClO2生产成本,提高ClO2收率、纯度是加快和促进ClO2在水处理等领域应用的基础。ClO2的制备方面,可以设计更合理的单室法反应器,使反应、蒸发和结晶一体化。通过降低硫酸消耗,减少废液的排放,简化工艺流程。氯酸盐法制备ClO2系统中的酸性芒硝处理问题,组合工艺制备ClO2系统几乎无芒硝产生。单室法(SVP)是在SVP-GLS 工艺的基础上,将产生的芒硝电解为硫酸和烧碱,硫酸可循环回发生器重复使用。如以糖类为还原剂发生ClO2的HJL法,利用蔗糖与氯酸钠和硫酸,使用廉价的还原剂,在适当条件下发生ClO2。

10.5 臭氧消毒

10.5.1 臭氧的理化性质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呈三角形排列,其夹角为116049′±30″,两个O–O 键长为127.8pm±0.3pm,其结构如图10-4。纯净的O3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液体呈深蓝色,密度为2.143kg/m3(0℃,760mmHg),与空气的密度比为1.657。浓度低时

氧原子

图10-4 臭氧分子结构示意图

有清新气味,高浓度时则有强烈的漂白粉味,有毒、有腐蚀性。在标准压力下和温度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大10倍,比空气大25倍。臭氧极不稳定,常温常压下会缓慢地分解成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当浓度在25%以上时,很容易爆炸。

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常温常压下,当水中O3浓度为3 mg/L时,其半衰期仅为5~10 min。在水中臭氧分解反应式为

O3+3H2O → H3O++3OH-H3O++3OH- →2 H2O+O2

O3+OH-→ HO2-+O2O3+HO2- → OH-+2O2

10.5.2 臭氧消毒

臭氧既是消毒剂,也是很强的氧化剂。在水中投加臭氧进行消毒或氧化称为臭氧化。它可迅速杀灭细菌、病毒等。作为消毒剂,由于臭氧在水中很不稳定,易消失,故在臭氧消毒后,往往仍需投加少量氯、二氧化氯或氯胺以维持水中剩余消毒剂。臭氧单独作为消毒剂的极少。当前,臭氧作为氧化剂以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应用较多。

臭氧的氧化作用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臭氧直接与水中物质反应有选择性,且反应较慢。间接作用是指臭氧在水中先分解产生氢氧自由基·OH(表示OH带有未配对电子,活性极大),·OH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强氧化剂(E0=3.06V),可以使许多有机物彻底氧化,且反应速度很快。不过,仅由臭氧产生的·OH量很少,需要与其它物理化学方法配合产生较多·OH。有人认为,水中OH-及某些有机物是臭氧分解的引发剂或促进剂,臭氧消毒机理实际上仍是氧化作用。

臭氧作为消毒剂或氧化剂的主要优点是不产生三卤甲烷等副产物,其杀菌和氧化能力均比氯强。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的副作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水中有机物经臭氧化后,有可

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分子较小的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中,可能存在毒性物质或致突变物。或者有些中间产物与氯作用后致突变反而增强。因此,当前通常把臭氧与粒状活性炭联用,一方面可避免上述副作用产生,同时也改善了活性炭吸附条件。

10.5.3 臭氧的制备

臭氧是在现场用空气或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发生器是生产臭氧的核心设备。以空气作气源,臭氧生产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和干燥装置,以及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等,所产生的臭氧化空气中臭氧含量一般在2%~3%(重量比)。如果以纯氧作为气源,臭氧生产系统应包括纯氧制取设备,所生产的是纯氧/臭氧混合气体,其中臭氧含量约6%(重量比)。由臭氧发生器出来的臭氧化空气(或纯氧)进入接触池与待处理水充分混和。为提高传质效率,臭氧化空气(或纯氧)可以通过微孔扩散器形成微小气泡均匀分散于水中。

图10-5 臭氧生产设备

臭氧生产设备较复杂,投资较大,电耗也较高,目前我国应用很少,欧洲一些国家应用较多。随着臭氧发生系统的技术进步,设备投资及生产臭氧的电耗均会有所下降,臭氧在国内水处理中应用也将逐渐增多。

10.6 物理消毒法

10.6.1 紫外线消毒法

水银灯发出的紫外光,能穿透细胞壁并与细胞质反应达到消毒的目的。波长为250~360 nm 的紫外光杀菌能力最强。紫外光需照射透过水层才能起消毒作用,而污水中的悬浮物、浊度、有机物和氨氮都会干扰紫外光的传播。因此,处理水水质越好,光传播系数越高,紫外线消毒的效果也就越好。

紫外线光源是高压石英水银灯,杀菌设备主要有浸水式和水面式两种。浸水式是把石英灯管置于水中,其特点是紫外线利用率较高,杀菌效能好,但设备的构造较复杂。水面式的构造简单,但由于反光罩吸收紫外线以及光线散射,杀菌效能不如前者。紫外线消毒的照射强度为0.19~0.25

W?s/cm2,浅水层深度为0.65~1.0 m。

紫外线消毒与液氯消毒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消毒速度快,效率高,不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增加水的臭和味。生产实践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几十秒钟即能杀菌。一般大肠杆菌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8%,细菌总数的平均去除率达96.6%。并能去除液氯难以杀死的芽孢和病毒。

2)操作简单,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但紫外线消毒不能解决消毒后在管网中二次污染问题,电耗较大,水中悬浮杂质妨碍光线投射等。紫外线消毒一般仅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小水量处理厂。

10.6.2 辐射消毒法

辐射是利用电子射线、γ射线、x射线、β射线等高能射线来实现对微生物的灭菌消毒。由于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瞬时完成灭菌作用,一般不受温度、压力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认为,采用辐射法对污水灭菌消毒是有效的。控制照射剂量,可以任意程度地杀死微生物,且效果稳定。但是一次投资大,还必须获得辐照源,建设繁琐的安全防护设施。目前此法在污水或废水消毒处理过程中,还未见有应用。

10.6.3 加热消毒

它是通过加热来达到消毒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实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但若把此法应用于污水消毒处理,费用太高。对于处理医院污水量为400 m3/d的建造费与运行费,对比不同消毒方法对医院污水进行消毒的费用,以液氯法、次氯酸钠法为最低,臭氧法、紫外线法次之,加热消毒法(采用蒸汽加热)为最高。它们的费用比值大致为1:4:20。可见,对污水加热消毒虽然有效,但很不经济。因此,加热消毒仅适用于水量很小特殊场合的消毒。

水的消毒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消毒方法以外,还有高锰酸钾法、重金属离子(如银)消毒以及微电解消毒等。综合以上的几种消毒方法,并不是每种方法都完美无缺,不同的消毒的方法配合使用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安全消毒板

银基简介 U.S. Silver Protection Systems, Inc.(美国银基防护系统公司) 近20年来在抗菌解决方案方面,一直致力于追求卓越的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内以维护健康为使命,为实现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而奋斗。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抗菌材料公司,银基产品以SafePlus TM为品牌行销全球,我们在美洲、欧洲拥有5个加工工厂,美国银基防护系统公司通过提供多种选择的抗菌产品、服务、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可依赖的长期合作关系得到广大客户的信任。我们的商业销售团队随时准备好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标准的产品与服务。 我们的SafePlus TM系列产品是具有尖端科技的抗菌产品,且获得了美国NSF和EPA认证及美国FDA检测认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制药、食品加工、餐饮、公共服务等领域。我们制造各类抗菌产品,包括:安全消毒板保护系统,PVC塑胶地板系统,抗菌纺织面料,抗菌涂层处理,当然还有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整体抗菌防护服务。我们已经为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医院、血库、药厂、学校、政府办事大厅等要求抗菌防护的客户定制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最佳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研发实验室始终致力于不断的创新并改善现有产品,以确保我们的客户受益于现代最先进的抗菌技术。我们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以满足当今日益严格的卫生标准。 安全消毒板防护系统 安全消毒板是美国银基公司最新研制的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新型材质,具有优异、长效的消毒抗菌功能。

产品通过日本JIS Z 2801:2000 检测标准,培养实验结果:安全消毒板的抗菌率为99.99%(测试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小时菌种浓度为 2.9×105cfu/ml ,24小时后细菌数为<20,对照空白样在0小时的菌种浓度为2.9×105cfu/ml ,24小时后菌种浓度为6.8×106 cfu/ml ),安全消毒板的抗菌有效性已通过全球多家医学机构及专业测试机构检测,在欧美和日本很多医院、药厂和顶级实验室得到广泛使用,现在已经成为最成熟的手术室、洁净室墙面及台面的装饰材料之一。 【SafePlus TM 安全消毒板特点】 ☆自动消除细菌、霉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抗生素细菌(如MRSA 、VGE 等),其灭菌效果已获得国际多家权威实验室认证

日常防控消毒工作方案

主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雨污管网分流工程施工方案 幼儿园卫生清洁消毒手册 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室内场所如办公室、食堂、图书馆、活动室、宿舍等应每天开窗通风 2 次以上,每次30 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教室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 2 次,每次30 分钟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56℃30分钟),75%乙醇、苯扎溴铵、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开学前一周内学校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消毒;开学后在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室内公共场所的日常预防性消毒。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属地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

主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雨污管网分流工程施工方案少于l 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 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 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 至60 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可用有效氯250mg/L -500mg/L 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 喷湿为度,作用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 一次。 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 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薰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常用的环境消毒药

中国家禽业专家高级咨询系统 常用的环境消毒药 一、酚类 酚类是以羟基取代苯核上的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苯核上含有羟基的多少分为一元酚、二元酚、三元酚等。其药理作用的强弱与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一般随着羟基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变弱,所以现在多用一元酚。如在酚分子苯环上引入加甲基或卤原子(如氯原子)时,其消毒力强,所以现在多用甲酚及衍生物等。 1.苯酚(酚、石炭酸)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红色针状结晶,有特臭,可溶于水,易溶于醇、甘油。作用与用途:本品是酚类化合物中最早的消毒剂,它对组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故已被更有效且毒性低的酚类衍生物所代替。虽然本品已失去它在消毒药中的位置,但仍用它作为石炭酸系数来表示杀菌强度,如酚的石炭酸系数为1,当甲酚对伤寒杆菌的石炭酸系数为2时,则表示甲酚的杀菌能力是酚的两倍。苯酚能溶解胞浆膜类脂层,而使胞浆膜损伤,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此外,也有人证明酚类消毒杀菌作用是由于酚与蛋白质发生缔合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酚上的羟基与蛋白质游离氨基通过氢键形成而发生的,这样就使细菌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质由于高度变性而死亡。 本品在0.5%~1%的浓度可抑制一般细胞,1%的浓度能杀死一般细菌。但要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需3%的浓度,杀死霉菌需1.3%的浓度。本品对芽孢和病毒无效。 本品多用于运输车辆、墙壁、运动场及禽舍内的消毒。因有特臭味,肉、蛋的运输车辆及贮藏肉、蛋品仓库不宜用本品消毒。

不良反应:本品的腐蚀作用大,而且被机体吸收后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制剂、用量:本品的水溶液抗菌作用最强,所以用其水溶液消毒。但由于本品的杀菌力不强,一般消毒都需用3%~5%浓度。 2.煤酚皂溶液(甲酚皂溶液、来苏儿)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粘稠液体,有甲酚的臭味,能溶于水或醇中。本品含甲酚50%。 作用与用途:本品的杀菌力强于苯酚,而腐蚀性与毒性则较低。对于一般繁殖型病原菌作用良好,但对芽孢和病毒作用不可靠。主要用于禽舍、用具与排泄物消毒。由于有臭味,不用于肉品、蛋品的消毒。 制剂、用量:常用水溶液。禽舍、用具的浓度为3%~5%,排泄物消毒的浓度为5%~10%。 3.克辽林(臭药水) 性状:本品是粗制煤酚中加入肥皂、树脂和氢氧化钠少许,加温制成。为暗褐色液体,以水稀释时即成乳白色。 作用与用途:本品杀菌作用同来苏儿,可用于禽舍、用具和排泄物的消毒,还可治疗鸡的石灰脚病。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低。 制剂、用量:常用水溶液消毒,以3%~5%浓度消毒禽舍、用具及处理排泄物,以10%浓度浸浴鸡脚治疗石灰脚。 4.复合酚 性状:本品含酚41%~49%、醋酸22%~26%。为深红褐色粘稠液,有特

安全消毒板介绍

安全消毒板介绍 ●什么是安全消毒板 美国银基防护系统公司推出的一种采用纳米银离子作为抗菌因子的新型材料,具有主动杀灭和抑制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安全消毒板用在什么地方 安全消毒板可以应用于医院、制药、食品加工、餐饮、公共服务等领域,目前主要用作细菌重点防护区域的墙面和办公台面材料,如手术室墙面、病房、血库、过道等。 安全消毒板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消毒方式存在的腐蚀性大、生理致毒性、时效性短等缺陷,大大减少人工消毒作业的次数和强度,并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的卫生安全标准。 小贴士:传统消毒方式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主要通过喷洒化学物质消毒,消毒的同时也存着腐蚀性强、气味难闻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等缺点;物理消毒主要指紫外线、高温等物理方式的消毒,物理消毒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无论是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都有一定时效性,必须不断地重复操作才能保证效果,这对消毒实施单位来说是很大的人力负担。 SafePlusTM抗菌产品本身消毒杀菌的作用,能有效规避传统化学和物理消毒的弱点 应用举例(见下图)

↑↑↑(上图手术室米黄色墙壁为 SafePlus TM抗菌消毒板,医疗机构:佛罗里达Aventura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手术室) ↑↑↑(上图化验室白色台面为SafePlus TM抗菌消毒板,医疗机构:天津疾控中心实验室) ●与其他墙面、台面材料相比,安全消毒板具有以下特点: ☆自动消除细菌、霉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抗生素细菌(如MRSA,VGE等),其灭菌效果已获得国际多家权威实验室认证 ☆灭菌效果长期有效,灭菌能力长达20年,而且在整个时效期限内,灭菌能力不衰减 ☆抵抗多种化学腐蚀(对酒精、乙二醇、胺、苯酚、矿物酸、碱金属等有良好抗性) ☆高防火性能,能满足大多数国家的材料防火要求 ☆高温、日照、洗涤、磨损情况下不影响产品品质

二氧化氯的杀菌性能与消毒作用

二氧化氯的杀菌性能与消毒作用 自1911年问世,1944年首次作为消毒剂用于处理美国纽约州尼加拉大瀑布城的饮用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二氧化氯稳定剂后,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纸浆的漂白、食品加工领域的杀菌消毒及水净化处理等领域以来,经过漫长的各领域的开发与研究,二氧化氯的如下特点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1,二氧化氯在含有机物较少的水中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

2,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消毒效果同属于一个数量级,但是它比次氯酸根、一氯胺、二氯胺要强的多; 3,在不同的PH值与不同的接触时间时,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比较情况见表1所示(表中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均为99%); 4,二氧化氯能灭活细菌和同速同效的灭活病毒。对灭活病毒而言,比液氯、臭氧更有效。它也不受PH值升高的影响。但是在浊度较高的水中,病毒被灭活量会明显下降,

这与浊度较高悬浮物固体保护了病毒有关; 5,当水温从20摄氏度降低至5摄氏度时,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也随之下降。它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所示(二氧化氯投量在表中的条件下,投入0.25mg/l时大肠菌的灭活率99%); 6,二氧化氯杀灭内生孢子的能力比氯强。在含氨水中,杀灭芽孢杆菌孢子所需二氧化氯量低于液氨量,并且须行折点投氨时才能杀灭孢子;

7,二氧化氯对水路系统中的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它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透过性,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巯基的酶,很快地抑制了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8,二氧化氯对饮用水中肉毒杆菌毒素的去除是卫生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投入0.20~0.25 mg/l的二氧化氯,在数分钟内可将肉毒杆菌杀灭,它远胜过液氯的杀灭效果; 9,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卫生行政许可改革、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企业自律,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和个人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不需要取得产品卫生许可的消毒产品首次上市前的卫生安全评价: (一)紫外线杀菌灯。 (二)食具消毒柜(限于符合GB17988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产品)。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 (四)75%单方乙醇消毒液。 (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产品。 (六)抗(抑)菌制剂。 (七)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不需要进行产品卫生许可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第三条产品责任单位应对符合本规定适用范围的消毒产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负责。卫生安全评价合格的消毒产品方可上市销售。产品上市前、后,产品责任单位无需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的责任单位是指依法承担因产品缺陷而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的法人单位。委托生产加工时,特指委托方。 第四条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包括产品标签、说明书、检验报告、执行标准,其中,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还包括产品配方、原料,消毒器械还应包括产品结构图。 第五条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的产品配方、原料的卫生安全评价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75%单方乙醇消毒液中的乙醇应符合《药典》或GB 10343《食用酒精》的规定,水应符合《药典》中纯化水的要求。 (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配方、原料的级别、含量等质量要求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其中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含量波动范围应在±15%内。 (三)抗(抑)菌制剂配方、原料应符合GB 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等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要求,禁、限用物质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生部关于发布皮肤粘膜消毒剂中部分成分限量值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214号)及卫生部发布的其他相关规定,不得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激素。 第六条消毒产品的标签、说明书的卫生安全评价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二)食具消毒柜的标签/铭牌、说明书还应符合GB 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要求,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的标签、说明书还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产品责任单位应在产品首次上市前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本规定中附件1的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产品重新进行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必须使用相同批次产品完成)。 (一)实际生产地址迁移、另设分厂或车间、转委托生产加工的,消毒剂应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原液稳定性试验,pH值测定(戊二醛类消毒剂应测定加入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消毒器械应进行主要杀菌因子强度和电气安全性能的测定。 (二)消毒剂变更产品有效期的,应进行有效成分含量和稳定性指标的检验。 (三)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增加使用范围的(限于《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使用范围),应进行理化指标和相应微生物的杀灭检验。

预防性消毒工作程序

预防性消毒工作程序 一、了解现场情况 消毒人员到达灾区现场后,首先进行现场调查,可根据当地灾情具体情况、污染程度、范围以及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待消毒对象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及消毒方法。 二、现场操作准备 消毒前应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手套,备好防护用具,进行现场观察,估计污染情况,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种类、数量多少,正确选择消毒剂种类和拟采取的消毒方法,计算所需配制的消毒剂的用量,并注意所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制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三、消毒前样品采集 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由检验人员先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验,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 四、室内消毒前准备 室内消毒前,应先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取出食物、厨具等,并将不需消毒食品、食饮具及衣被等物储藏好。喷雾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戴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五、实施消毒 消毒时应主要对被洪水污染的门、地面、墙壁、家具等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消毒。以表面湿润为度。室内消毒完毕后,对室外其他可能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表面、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对室外大环境进行消毒时,应注意让消毒液覆盖需要消毒的部位,以达到润湿为度。 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吸烟、饮食,以防止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与病菌感染。 六、消毒后工作 消毒工作完毕后,应将所有的消毒工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脱下工作衣、帽、口罩(或其他防护用具),衣服打叠好,将工作服外层表面卷在里面,放入消毒专用袋中以备清洗。最后,消毒员应彻底清洗双手,并可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也可使用符合GB27950《手消毒剂卫生要求》要求的其他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填写好工作记录表。必要时,消毒结束60min后,检验人员再次采样。消毒人员应向住家交待消毒有关注意事项后再撤离现场。 七、注意事项 (一)根据拟消毒处理的对象不同、消毒现场的特点不同,选用恰当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二)消毒人员在消毒时不宜吸烟、饮水、吃食物,并劝阻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三)消毒人员应谨慎细心,不得损坏灾民物品,凡需消毒的物品切勿遗漏。

消毒安全管理

厂区公共区域消毒管理制度 目的: 响应政府关联部门的复工防疫日常管控要求,确保厂区内的公共区域的卫生安全; 2. 范围:适用于厂内的公共区域(宿舍、食堂、工场外围、车间、办公区域、洗手间、休息区、电梯间等位置) 3、一般管理制度: 3.1 防疫组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每个区域安排专人负责(消毒者、担当者、确认者) 3.2 制定并明确各区域消毒确认表(明确消毒项目、人员、频度、消毒时间) 3.3 各办公区域由区域负责人担当监督,查看消毒措施是否按要求落实到位 3.4 宿舍区域由人事担当监管,并指定消毒专员,及传达最新的要求 3.5 食堂区域由食堂管理员担当监管,并指定消毒专员,及传达最新要求 3.6 车间区域由各部长担当监管,并指定消毒专员,及传达最新要求 3.7 工场外围(包含废弃物置场)由总务组担当监管,并指定消毒专员,及传达最新要求 3.8 电梯间由总务组担当监管,并指定消毒专员,及传达最新要求 4. 其它注意事项 4.1 消毒人员需要作业前需学习了解消毒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领取消毒液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4.2 各区域要做好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车间内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少开口 4.3 废弃的口罩、防护物资必须丢到指定收集桶内,不可随意废弃,并每日定点消毒 4.4 注意一定勤洗手,(更换口罩时,用餐前后),保护自己,保护大家; 5.物资管控及监督 5.1 消毒物资、防护物资由消毒负责人与防疫组长联络获取 5.2消毒负责人应严格监督执行消毒措施,如实填写消毒登记表并存档 6、消毒人员组织 6.1消毒组组长:XXX 6.2消毒组成员:XXX、XXX XXXXXXXXXX防控组 XXXX年XX月XX日

食品生产安全卫生及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安全卫生及消毒管理制度 一、个人卫生管理 1、注意身体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服和被褥 2、上班前严禁喝酒,上班时严禁在车间或更衣室吸烟、饮食, 或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3、不要把个人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要佩戴手表、项链、饰 针和其他装饰品,不得化妆。 4、在车间内(包括车间周围)严禁吐痰、对着食品或食品接触 面打喷嚏或咳嗽。 5、不得穿工作服、鞋外出车间、入厕等。入厕严格按照规定的 程序进行,换下工作服、鞋→入厕→洗手消毒→换工作服。 6、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各工序的生产要求,带好口罩、 工作帽,更换工作服,穿好工作靴。具有的更衣程序标准为:戴口罩→戴工作帽→穿上衣→穿下衣→换胶靴。入车间前洗 手后进车间前,水鞋要在300ppm次氯酸钠中浸泡消毒。 7、个人着装要穿戴整齐,更衣程序不得颠倒,头发不得外漏, 更换的衣鞋要整齐的放置在自己的衣鞋柜中,不得随意乱扔。 8、着装结束后要用卫生刷将衣帽等上面附着的杂物、异物清理 干净。

9、手清洗消毒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水清洗→皂液清洗→ 清水清洗→50ppm消毒液消毒1分钟→清水清洗→干手。清洗过程中不能用手触碰水龙头等其他物体。保证整个清洗过程的无接触性。(消毒液采用次氯酸钠。1ppm=1/1000000) 10、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的和 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1、凡患有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 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工作服的卫生管理 1、工人进入车间要穿着干净的工作 2、工人工作服和便衣分开放置。脏的工作服和干净的工作服分 开放置 3、工人工作服至少每周更换两次,夏季每周至少更换三次。 4、按照指定的方法佩戴工作帽、口罩、工作服和水靴。 5、水鞋要保持清洁,并放更衣室中指定的鞋架上。 三、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不要在车间内追逐、跑动、打闹,保证车间内的清洁。

各类消毒剂的安全使用

各类消毒剂的安全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针对近期公众对消毒剂使用需求的急剧上升,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各类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消毒剂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过度使用会带来其他风险。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轻易地将微生物杀灭,常用于衣物、地面、墙壁、房屋空间等的消毒,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灭菌效果大大降低。为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可以轮换使用不同消毒剂。部分消毒剂一定程度可以在功能上相互替代,但各类消毒剂消毒原理不同,使用和禁忌事项也各不相同,必须慎重选用,才能做到安全消毒、有效消毒、绿色消毒。 常见化学消毒剂 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醇类消毒剂 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因此,WHO推荐含量70%-75%的乙醇作为手消毒剂。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消毒。

学校日常预防性消毒指南

附件二:学校日常预防性消毒指南 一、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一)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二)空气消毒机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二、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手的消毒 学校应在校园内配置足量的洗手设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洗手液,督促学生、幼儿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乙醇快速手消毒液。 七、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填空题(2分/空)共计30分 1.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 专用运送工具。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 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选择题(单项)每题4分,共计20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3、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5、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A、10 B、20 C、30 D、40 答案:1、AB 2、B 3、C 4、B 5、B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何为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产品安全评价规定解答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第18期在线访谈。近年来,国务院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职能转变,2013年,取消和下放了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其中一项是取消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之外的消毒产品的行政审批。为了让广大网友对这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相关的领导和专家,主要就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及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进行解答,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接下来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何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张流波、江苏省卫生监督所监督三处主任顾健,欢迎你们。首先请何翔局长介绍一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取消消毒产品行政审批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 2014-08-29 15:27:29.0 ] [何翔]谢谢主持人。按照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推动消毒产品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13年我们取消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之外的消毒产品的行政审批,为了确保后续的监管能够到位,防止“一放就乱”,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完善进一步相关的监管制度,在进一步规范仍保留的消毒产品的行政审批的同时,对取消行政审批的消毒产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一方面严格了新消毒产品的行政审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发布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判定依据的通告》和《新消毒产品和新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管理规定》,为严格做好新消毒产品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 2014-08-29 15:30:02.0 ] [何翔]二是加强取消行政审批消毒产品管理。印发了《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建立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制度,强化企业责任。将消毒产品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要求企业对不需要审批的第一、第二类消毒产品在首次上市前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负责。三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还印发了《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规范了卫生监督的执法行为。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开展了重点消毒产品的抽检,共抽检了用于医疗机构消毒和消毒器械等消毒产品共1200余件,近期这次抽检的结果就会公布。同时,地方也加强了日常的监督执法力度,查处了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的案件1000余件。四是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消毒产品监管相关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消毒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和使用单位。近期我们印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好相关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同时近期举办全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相关领导和人员的培训班,指导各地按照新的监管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消毒产品的相关监管工作。 [ 2014-08-29 15:33:01.0 ] [主持人]为了做好政策衔接,对取得卫生许可批件等产品有什么新规定? [ 2014-08-29 15:33:46.0 ] [何翔]一是已获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批件在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有效期满应按照《评价规定》的要求将其相关资料转换为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并备案。二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通告》中列出已通过技术审查的消毒产品,于2014年9月30日前按照《评价规定》要求将其相关资料转换为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并备案。三是按照2009版《评价规定》进行卫生安全评价的消毒产品,并对符合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应按本《评价规定》要求将相关资料转换为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并备案。 [ 2014-08-29 15:36:11.0 ]

学校预防性消毒措施

学校预防性消毒措施 1、室内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采用风扇加强通风换气,尽量不使用空调。 2、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对教室、宿舍、教室办公室、学生实验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浴室、卫生室和厕所等公共区域的地面、墙壁、电梯、门窗、讲台、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性清扫,必要时用%——%过氧乙酸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或500mg/L的消毒溶液消毒,每天至少1次。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体育运动设施消毒:有效氯含量为250mg/L或500mg/L的消毒溶液消毒,每天至少1次。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办公设施消毒: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其他表面必要时用%——%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250mg/L或500mg/L的消毒溶液消毒,每天至少1次。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液。 5、诊疗用品消毒:体温计用%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水冲洗,保洁备用。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用%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然后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清水冲洗,干净抹布擦干备用,镊子、剪刀等金属器械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 6、卫生洁具消毒: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7、手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如双手被呼吸系统的分泌物弄污后,如厕后,从外面回家后,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然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用共用毛巾。备注:1000ppm=1000mg/l=1片+500mg/l水一般情况下用于口表消毒 500mg/l=1片+1000mg/l水一般情况下用于预防性消毒 250 mg/l=1片+2000 mg/l水一般情况下用于预防性消毒

各类消毒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各类消毒剂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目录 序言 (1) 关于化学消毒剂 (2) 常见化学消毒剂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4) 1.醇类消毒剂 (5)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6) 2.84消毒液 (8)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9) 3.过氧乙酸 (11)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3) 4.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15) 5.含碘消毒剂 (17) 6.醛类消毒剂 (19) 7.酚类消毒剂 (20) 8.环氧乙烷 (22)

序言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针对近期公众对消毒剂使用需求的急剧上升,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各类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消毒剂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过度使用会带来其他风险。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轻易地将微生物杀灭,常用于衣物、地面、墙壁、房屋空间等的消毒,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同时,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灭菌效果大大降低。为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可以轮换使用不同消毒剂。部分消毒剂一定程度可以在功能上相互替代,但各类消毒剂消毒原理不同,使用和禁忌事项也各不相同,必须慎重选用,才能做到安全消毒、有效消毒、绿色消毒。

卫生消毒、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大拇指幼儿园卫生消毒、健康及安全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制度 一、建立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全园各个区域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保育员负责本 班清洁责任区每天两小扫;教师参加周五的一大扫;清洁员负责环境责任区的清洁卫生; 各部门人员负责本室的清洁卫生。 二、保持环境卫生。室内地面、桌面、柜架、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擦洗;椅子、睡床、 枕巾、门窗、吊扇、灯管墙面灰尘每周清扫擦洗一次;幼儿园教玩具每周洗晒消毒一次、床上用品、窗帘每月清洗一次。 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天早上开窗通风。冬天幼儿午睡前关闭睡房窗户、 入睡后将窗户轮流打开1~2扇使空气流通。每天室内紫外线消毒一次、厕所保持清洁、通风、无污迹、无臭味。 四、保持环境整齐清爽。物品摆放整齐美观、不乱堆放。教玩具用后摆放整齐、有规则; 床单、被子每日午睡后整理;生活用具柜每周整理一次。 五、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消毒。 个人卫生制度 一、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每天洗刷、消毒。日常生活用品固定使用、做好消毒工作。 二、幼儿饭前便后活动后用流动水、肥皂洗手;餐后擦嘴;保持手脸清洁卫生。 三、餐后漱口、午睡后为幼儿梳理头发。每周为幼儿剪指甲一次、半月剪脚趾甲一次。 夏季午睡前组织幼儿洗脚。 四、保持幼儿园衣着干净整齐。不穿湿衣湿裤、不反穿衣、裤、鞋袜和吊带裤。被褥勤 晒、床单每月清洗一次。 五、培养幼儿坐、立、行用眼、进餐、睡眠等良好习惯。白痴室内采光充足、用笔注意 “三个一”。每月调换一次座位、看电视高度要适中、距离3米以上、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保护幼儿视力。 饮食卫生制度 一、要保持厨房的清洁、经常清扫。 二、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菜板、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 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 三、不买、不加工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 染疾病的发生。 四、水果要洗净、削皮或消毒后再吃。 五、搞好幼儿进食卫生、饭前工作人员及幼儿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桌要消毒。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

安全消毒的方法

安全消毒的方法 ——注意合理采光 阳光能够杀死病毒病菌,净化室内空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了维护人体健康和儿童正常发育,居室全天光照时间不应低于3个小时。有的家庭为了遮光防晒,把窗帘做成双层的,几乎全天遮盖的严严实实,这是完全不对的。 ——坚持及时保洁 “洁癖”是褒义词,有点“洁癖”完全应当作为优点。眼里有活,手脚勤快,衣服勤洗勤换,地面常擦常扫,垃圾日洁日清。天天小清扫,周日大扫除。家里藏污纳垢,疾病不请自到。屋里清爽,人也精神。干干净净,一生没病。 ——减少电磁辐射 微波炉运转时人体至少要离开1米以上,停机时要过一会儿再开启微波炉,怀孕妇女尤其不要靠近微波炉,还应正确使用微波炉防护罩。电吹风是高辐射家电,开启和关闭时功率最大,且功率越大辐射越大,使用时一定离开头部远一点,特别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吹风。不要长时间呆在电脑前,每隔一小时必须暂时离开休息一会儿。如果你是一个办公室电脑一族,那回家后尽量不要再长时间使用电脑。即使中午趴在计算机前睡觉,也要完全关闭计算机,仅把屏幕关掉无法彻底杜绝辐射电波的危害。为了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你可购买安装新一代电脑辐射消除器,即能成功消除高达96%以上的电脑辐射率。当然,最好购买通过了诸如EMI、FCC、3C等相关防辐射认证的“绿色电脑”。操作电脑后,及时用清水洗脸,可使辐射减轻70%以上。每天喝2~3杯绿茶或菊花茶,也能减轻辐射的危害。每次看电视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不要关灯看电视,看电视距离要适中(安全距离=荧光屏对角线尺寸乘以6),看完电视要洗脸。避免在电冰箱工作时靠近它,平时也不要在它附近逗留。消毒柜工作时一定不要打开它,消毒完毕后过20分钟再开门。 ——学会安全消毒 ①阳光消毒法。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和自然热力的杀菌作用,适用于被褥、毛毯、床垫、皮毛外衣、厚重织物、书报等物品。一般说来,在阳光直射条件下,6个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洗涤消毒法。通常使用清水或温水,加洗涤剂进行机械地清洗,可消除吸附在物体表面的细菌、尘埃、污渍。加药物洗涤,可增强杀菌消毒效果。 ③蒸煮消毒法。蒸煮能使细菌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大多数病原

消毒间安全管理制度.

加氯消毒间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一、加氯工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人员进入消毒间后,必须着工作服、工作鞋、配戴防护镜及橡胶手套,做好个人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工作。加氯消毒间内严禁吸烟,不准饮食。 二、交接班时,工作人员应填写加药记录,做好钥匙及其它物品移交工作。 三、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加氯消毒间参观。启动加药设备前,非加氯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加氯消毒间。 四、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加氯消毒间的安全巡视,发现门窗被破坏等异常情况,应妥善保护现场,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 五、二氧化氯消毒剂应与活化剂应置于避光,防潮,阴凉干燥处密封分别贮存,严禁混堆、混装、分装,如使用固体产品时,必须按说明书先将固体用水溶解后才能加入活化剂,以免发生炸裂。 六、化学药剂应在使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应按说明化学药剂应置于避光、防火、防水、防潮贮存活化后的药剂应在24小时内使用。 七、加氯消毒化学药剂使用必须做到专人管理、专账登记,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八、加氯消毒化学药剂不得用于食用、药用或用于与加氯消毒工作无关的用途。 九、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将化学药剂转送、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 十、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设备维护使用说明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严禁违章操作,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氧化氯自动加药机操作规程

一、加氯消毒间外接电源电压必须与设备要求电压相符(230V,尽量不使用明线。若一定使用明线,必须定期检查,确保不得漏电、短路;外接水压不应大于 0.3MPa,必须设排水沟。消毒间必须安装排气扇,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二、严禁使用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在启动设备前非加氯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工作现场。 三、严禁未经溶解的固体消毒粉与活化剂接触,更不允许将活化剂加到固体上。 四、配料时,先在1号料桶投配固体消毒粉,等消毒粉完全溶解后,再在2号料桶投配活化剂。等配好料,先进消毒剂或同时进料,严禁先进活化剂后进消毒剂,严禁将活化剂直接加到消毒粉内,进料时应均匀缓慢。 五、设备排气管必须外排或排入水池,排气管阀门必须处于常开状态。 六、使用量不得大于设计量,最好做到多配料或勤配料,以满足加氯消毒工作需要。 七、运行前准备: 1.运行前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和护目镜及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具。 2.开启引风机或换气扇,使室内空气流通,让非加氯人员离开工作现场。 3.开机前检查所有进出料口、阀门、接头、电源是否正常。 4.将使用的消毒剂和活化剂从库房领出,放置在制定的地方封口保存,不得乱放、乱加或混加。 八、设备运行 1.开启消毒粉料桶进水阀门(1号阀门,等水加至规定刻度,加进固体消毒粉,把大块状捏成粉末加进料桶搅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