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

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方法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

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互动

探索

四、课堂活动

五、课堂小结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教学后记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基本练习

二、发展练习

三、游戏活动。四、课堂小结。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连线。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练习一第5题。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

同桌活动。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5×4 4×5

教学后记

课题 1.2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1 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

2、引入新课

1、学生操作填表。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

板书:2+2= 4

2+2+2= 6

……

2+2+2+2+2+2+2+2+2=18

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

如:2+2=2×2=4

……

2+2+2+2+2+2+2+2+2=2×9=18

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 2的乘法口诀

5、学习编口诀。

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

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 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

②小组活动。说说2×3 2×4 2×5 …… 2×9乘法算

三、学习例2

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活动式的结果,再说说2×3 2×4 2×5 …… 2×9的口诀。

③反馈,板书口诀。教师:从2×5 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后面几句编一编。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 用哪句口诀?4×2呢?

3、教师小结:2×4 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1、教材7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教材8页第2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例3

三、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说算式,对口诀。1×3————一三得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

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基本练习

二、巩固练习

三、发展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练习二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二第4题。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②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练习二第6题。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例1

三、学习例2

四、课堂活动。五、课堂小结: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填表。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板书:3×3=9 3×4=12 …… 3×9=27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3的乘法口诀吗?

板书: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

③提问:“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1、教材12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2、分别把3乘1、2、3……9的积涂上颜色。教材12页第2题。

3、游戏。12页第3题。同桌活动,对口令。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基本练习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作业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3根,摆5次。

每次摆3根,摆7次。……

2、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

②3×4———三四十二

③三五十五———3×5 5×3

1、看图填表。

练习三第1题①学生独立填表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算一算。

练习三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3、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3题。①学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列出算式,填在书上。

2×3=3×5=5×4=7×2=

3×7=9×3=8×2=3×3=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巩固练习

二、发展练习

三、完成思考题四、课堂作业

1、对口令。①三七———二十一②3×4———三四十二③三五十五———3×5 5×3

2、练习三第4题。把3乘1——9各数的积填在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的颜色,看谁的孔雀最漂亮。学生填在书上。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练习三第5题。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①独立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③在学过的口诀中,有哪几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算式?2、练习三第6题。把同样重的鱼涂上相同的颜色。

①学生先算得数再涂色。

②反馈。选择一组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练习三第7题。看图填空。

①教师指导看图,知道12分成2个6,也可以分成4个3。

②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练习三第9题。

①分组讨论

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练习三第8题。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4的乘法口诀。

3、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例1

学习例2 三、课堂活动。五、课堂小结: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小汽车吗?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算一算,填一填。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4两车、5两车……9两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板书:4×4=16 4×5=20 ……4×9=36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九三十六

③提问:“四四”表示什么?“十六”表示什么?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1、教材17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教材12页第2题第⑴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说算式——说口诀说口诀——说算式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熟记4的乘法口诀。

2、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基本练习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作业

四、思考题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4根,摆5次。每次摆4根,摆7次。……

2、对口令。①四七———二十八②4×4———四四十六③四六二十四———4× 6 6×4

3、游戏。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2题第⑵小题

⑴先填在书上。你是怎样想的?⑵同桌对口令。

1、填空。练习四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口诀填写完整。练习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过河。连线练习四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全班交流。

4、解决问题练习四第4题。

①分组讨论②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5、圈一圈,涂一涂。

①分别把3乘1,2,3……9积圈起来。②分别把4乘1,2,3……9积涂上红色。

2×3=4×5=7×4=7×2=

4×6=6×3=8×3=4×9=

教材19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备注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例1

三、学习例2

四、课堂活动。

五、课堂小结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这是奥运会会旗“五环旗”,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1、一面旗子有5个圆环,2面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面呢?……

2、5面旗子有几个圆环,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根据前面编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5的乘法口诀吗?

①独立编出口诀。②小组交流。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5×5=25 五五二十五5×6=30 五六三十

…… 5×9=45 五九四十五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5、提问:①五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1、教材21页第1题。

2、游戏。教材21页第2题。小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个性修改

一、基本练习

二、巩固练习

三、课堂作业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5根,摆5次。

每次摆5根,摆7次。……

2、对口令。师——生生——生

①五七———三十五

②5×6———五六三十

③五八四十———5× 8 8×5

1、填空。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练习五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填>,<或=练习五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过河。谁先回家?练习五第3题。

①竞赛活动。小组开火车,教师记时。

4、解决问题练习五第4题。算一算。

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怎样想的?

5×3=7×5=5×8=7×2=

5×6=6×5=8×3=5×9=

教后感

课题5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3 课时教学设计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会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熟记1——5的乘法口诀。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个性修改

一、归纳整理

二、综合练习1——5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5题

1、请把口诀补充完整。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填的情况。

2、读口诀。①横着读。②竖着读。

3、观察:这些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背一背。①横着背。②竖着背。

1、找新家。连线练习五第6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2、算一算。练习五第7题

三、思考题

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作业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练习五第8题。

①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怎样想的?

③完成书上的空。

4、解决问题练习五第9题。算一算。

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怎样想的?

1、小组活动。讨论填空。

2、反馈情况。

5×3=7×5=5×8=7×3=3×4=6×5=8×3=4×9=

自由熟记口诀。

教后感

课题5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4 课时教学设计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4、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活动

四、课堂作业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这些小朋友从小就这么爱科学,你也想参加吗?

1、学习例3

⑴瞧!小红也参加气象小组了。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搞小实验?谁能列算式?为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②板示5×4=20

⑵小红有事走了,科技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还有4个5人吗?哪该怎么算呢?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5+5+4=19

5×3+4=19……比3个5多4

5×4-1=19……比4个5少1

4×4+3=19……比4个4多3

⑷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计算

⑸看书,看一看你的算法和书中的哪一种方法一样?其它算法你知道吗?

⑹小结:对于乘加、乘减计算,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就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来。

1、摆一摆,说一说。教材第27页1题。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用最喜欢的方法写出算式。

⑴独立操作。⑵小组合作⑶反馈

板书3×3+2=11 5×4+3=23

3×4-1=11 5×5-2=23

2、猜数游戏。

⑴小组活动交流。

⑵汇报结果。

⑶仔细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果是比几个4多1的数。

3、练习六第2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看图。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六第3题,连线。

⑴独立完成。⑵反馈。

练习六第1题,计算。

五、课堂

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

课题6、7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设计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6、7的乘法口诀。

3、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个性修改

一、创情境

二、学习例1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星期有7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㈠学习编六的口诀

1、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本、4本、5本呢?

学生口答结果或算式,教师板书:6×5=30

2、6本台历多少元,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本台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

①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②小组交流。

三、学习例2

四、课堂活动

五、课堂小结

③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

6×9=54 六九五十四

㈡学习编7的口诀

1、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师生共同数。

2、5个星期多少天?6星期呢、7个星期呢?……9个星期呢?

3、学生写出7 的算式和口诀。

4、你能写出8——9个星期的算式和口诀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教师板书: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6、7的乘法口诀。

5、提问:①分别说说

6、7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③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1、教材30页第1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六七——四十二七八五十六——7×8=56 8×7=56

2、游戏。教材21页第2题。摆一摆,算一算。小组活动。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教后感

课题6、7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2 课时教学设计执教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

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6、7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

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6、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图(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

个性修改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探究练习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1、练习七第1题。⑴同桌对口令

⑵在口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口诀的积。

2、练习七第2题。看口诀,写算式。独立完成。

3、练习七第3题。课件出示

老师这里有两朵花,小朋友将花心和花瓣上的两个数相乘,积填在大花瓣上,就能看到两朵智慧花。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1、练习七第4题。⑴出示第一排,生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⑵独立完成第二排。

⑶小组讨论第三排。

⑷反馈

1、练习七第7题。出示第7题的对话。

⑴学生提问解答。

⑵选择“两个货架上各有几个热水瓶”解后对算式进行对比。

2、练习七第8题。

2018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作业设计:

整理一下数学表格教案

第一单元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执笔教师:赵敏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单元内容分析: 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20以内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得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单元学情分析: 20 以内退位减法本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单元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本单元计划用 8 课时完成教学(总课时) 课题名称:十几减9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表格式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 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三 年 级 下 册 教

案 执教者:胡利文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 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 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教学课时:6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方,左边是(),右边是()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左边是()方,右边是()方。 3、看图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表格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

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设 计 由班里的一名同学照片进行导入,以学生的妈妈送学生钟表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同学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钟面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钟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2.汇报结果使学生了解到钟面上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2 个数。 (观看课件:钟表的自述) 三、认识整时,几时半 1.观看课件,说说xxx 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2.教师把六个钟面帖在黑板上,让有能力的同学认一认,引导学生分类并整理六个钟面。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并结合学过的分类'整理的相关知识把钟面分成两类: 一类:整时另一类:是几时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3.小组讨论:整时和几时半时针与分针的特点。

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四、活动 1.游戏:装钟表。 (以竞赛'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 2.老师还知道他喜欢看的几个电视节目的时间,它们是: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大风车)每天下午 5 时30 分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 5 时30 分来,相互检查。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动画城)每天下午 6 时准时收看动画城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时来,相互检查。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天下午7 时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你们手中的钟拨播出7 时来,相互检查。 4.刚才我们了解了xxx的一些生活情况,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的一些情况。谁来说说你每天起床,上学,睡觉的时间,到前面来拨一拨,其他同在下面拨。 五、结束 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主备课人:副备课人: 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 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 教学难点 的长度。 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师生活动补充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课题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 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课桌有5扎那么长,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扎 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课桌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课桌的长,但是大人和小孩的手指的长 度不一样长,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课桌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尺子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 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 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 的长度就是1厘米。 - 1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

计划课时+机动课时+节假活动课时=课时 学情分析及全册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地

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分析 全班学风比较浓厚,同学之间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基本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大胆质疑,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不少同学对学习不够重视,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课堂上养成了做小动作的不良习惯,作业总是拖拉、字迹模糊、个别有抄袭现象。这学期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三)学生分层情况: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中的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层,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层,目前较差的学生编为C层。具体分层如下: A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喜欢动脑思考,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有了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相对稳定优秀。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认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还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 B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较一般,智力因素偏中下水平,学习态度较端正的,成绩良好。但学习兴趣有差异,注意力不持久,参与学习意识不强,成绩还不太稳定,如果他们能克服缺点,加强自身管理,那他们的学习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C层学生:这几位学生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或接受能力差,或反应慢,难以融入课堂,有的则是懒惰,习惯养成差,久而久之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就对学习产生了倦怠,造成了成绩偏差,成为了学习困难生。 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并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加强本班促中间抓两头的落实,以优扶差,优差共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标要求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等。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苏教版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表格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 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 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 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单元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四、单元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措施: 1.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做出示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2.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六、教具准备:小棒、桃子贴图,圆片、教学挂图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课时 2.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1课时 3.练习一………………………………………2课时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 三 年 级 下 册 教

案 执教者:胡利文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 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 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 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 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 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 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

整理一下数学表格教案

整理一下数学表格教案 单元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执笔教师:赵敏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单元内容分析: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20以内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得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单元学情分析:20 以内退位减法本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

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单元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本单元计划用8 课时完成教学(总课时)课题名称: 几减9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几减9的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分析(含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含多媒体设备)学生:小棒、圆片;教师:ppt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教人调整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你是怎样知

2018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1.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乘法表

表内乘法(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做准备。 例1从学生用小棒拼摆各种图形的活动中,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让学生认识乘号,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2.3,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体会“写乘法算式真简便”。 练习九中安排了12道练习题。主要用以巩固乘法的意义与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形式多样。其中第1题、第9题、第10题是情境题,以增加练习的趣味,第12题是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乘法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格教案2

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 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 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 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 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 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 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 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一一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 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岀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 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完美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电子完美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表格教案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