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发酵中药的历史研究概况,不同发酵物料、不同发酵微生物和发酵基质对发酵中药的影响,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

关键词:发酵;中药;微生物;

中药发酵是借助于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使药物通过发酵过程,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1]。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继承了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及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中药研究也不断地深入,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发酵前后的药物组分进行研究,如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就发现发酵转化的组分及转化的量,从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酵的原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酶工程和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成功,又为中药的新型炮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我国人民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我们现在常用的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也是古人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发酵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发酵中药作为一种炮制、加工工艺,不但改变了煎、煮、熬、炼、蒸、浸的传统工艺,而且使药效提高、药性发生改变。一些传统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豆黄等,也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固体(如霉菌、酵母等)发酵而成的。但是由于当时认知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中药发酵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简单利用,且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又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用来中药发酵[2]。

2、中药发酵的种类

2.1根据发酵物料的状态,中药发酵,也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类型。

2.1.1中药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3]是指微生物在几乎没有游离可流动水的培养基质上的生长过程及生物反应过程。固态发酵的发酵物料含水量较低,一般在40%-60%。因此,中药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含有中药材的因态培养基质上的生长过程及生物反应过程。发酵物料又称基质,既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又是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还是发酵产物的聚集地。基质的成分包含淀粉、蛋白质或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以及一些无机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等。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物的形成以及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某一特定的微生物和产物而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摸索,才能确定一种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又能得到高产优质的产物的理想的基质配方。可用于固态发酵的菌种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药用真菌等。例如传统的半夏曲、神曲等就是采用固态发酵的方式生产的。

2.1.2中药液态发酵

液态发酵起源于抗生素发酵,后发展到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发酵,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过程要复杂。液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液体深层培养基中进行厌氧或需氧发酵的纯种培养方法。根据操作方法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分批发酵、分批补料发酵和连续发酵。中药液态发酵包括药用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及生物反应过程以及其它微生物在含有中药提供物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及生物反应过程。例如三株口服液是选用黑大豆经发芽后的水提取液作为中药发酵药材,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为菌种进行液态罐内发酵生产的[4]以及茯苓多糖的液态发酵生产和灵芝多糖的液态发酵生产等。

2.2根据发酵微生物和发酵基质的特性又可分为药用真菌发酵,微生物与中药材的发酵,药用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发酵。

2.2.1药用真菌发酵

常见的药用真菌有灵芝、冬虫夏草、猴头、茯苓、猪苓、银耳、麦角、竹黄等。目前,药用真菌的来源有野生采集、人工栽培和发酵培养3个途径。野生资源不仅稀少,也不易采集,且受生态环境及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种类如冬虫夏草、麦角等的野生产量已满足不了临床的需要。人工栽培多采用段木栽培或锯木屑瓶栽,灵芝、银耳、茯苓和猴头等都可采用木屑瓶栽。人工栽培能批量生产,较野生采集有一定优越性,但木材消耗量太大。例如,目前茯苓以松材栽

培为主要生产方法,松材消耗量大(以每窖用材10千克计算,全国每年需耗松材50多万立方),而且生产周期长,产量不高[5]。

为进一步扩大药源,改进真菌类药物的生产方法,近年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生产药用真菌已经成为科研院所的研究热点。

2.2.2微生物与中药材的发酵

将有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接种在含有中药材的培养基上发酵(又分固态发酵和液体发酵),研究微生物能否将中药材中的某些物质转化成另一种活性成分,从而达到生产新药、提高药物的药用效果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目的,是目前研究发酵中药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田天丽[6]利用根霉菌发酵虎杖将虎杖苷完全转化为白藜芦醇,同时虎杖中的大黄素8-0-β-D-葡萄糖苷也被转化为大黄素。该法比使用提纯的β-葡萄糖苷酶转化虎杖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相比使用化学水解法微生物本转化法条件温和,不会破坏有效物质的结构。以及徐非一的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将牛蒡子中无活性的牛蒡苷转化为活性成分牛蒡苷元[7]。这样可以将只能口服经消化道内分解才能显效的中药开发成非口服给药剂型,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废渣提高粗蛋白含量近年也有报道。例如王建芳[8]等人利用香菇发酵中药废渣的研究,中药废渣经固体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68.20%,粗纤维含量降低了44.9%,多糖含量提高了150.9%,发酵物饲喂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发酵中药现状研究

3.1植物内生菌的发酵

有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成分来自于植物的内生细菌。学者从南方红豆杉主干韧皮部分离得到1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D62,其紫杉醇产量为148.95 g/L[9];学者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d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多糖量为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10]。

3.2 中药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植株再生、愈伤组织培养等。对人参、西洋参、紫草、红豆杉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是从通过

高产组织或细胞系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的优化等,以达到降低成本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再到更多集中于通过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近来利用植物悬浮培养细胞或不定根、发状根对外源化学成分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也在俏然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1]。从培养的植物组织中就可能得到大量的我们所需的有效成分。

3.3 中药或提取物对真菌药物生长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以一定的量添加在发酵真菌的培养基中,使真菌类药物的生长或者活性发生改变。学者考察了苦荞、山药、天麻、鱼腥草、苦蒜和刺梨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对黑木耳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苦蒜和天麻水提取液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鱼腥草水提取液对黑木耳的作用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一种起伏趋势。而山药和刺梨水提取液则会略微刺激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但足程度并不十分明显。所有原料的水提取液发酵样品中多糖含量都比对照样品高。乙醇提取液结果表明苦蒜、山药和天麻的乙醇提取液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黑木耳的生长。同时鱼腥草和苦荞的乙醇提取液对黑木耳生长未见明显影响。刺梨的乙醇提取液对黑木耳的生长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苦荞的乙醇提取液对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只有略微促进作用。其他五种原料的乙醇提取液对黑木耳胞外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而天麻乙醇提取液的促进效果为最佳[12]。选择适当的中药加入药用真菌深层发酵基质,通过中药中的成分与药用真菌生长代谢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13]。

3.4 中药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及细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

研究发现山药和枸杞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而双歧杆菌能够利用和转化枸杞多糖[14]。学者从土鸡肠道混合菌中选育出一株乳酸菌能发酵黄芪且使发酵液中粗多糖得率显著提高的优良菌株,可使发酵液粗多糖得率最高达到13.04%,比发酵前提高13 1.2%。并且黄芪药液对该菌的增殖作用显著,菌体浓度比空白对照高110%,也即黄芪与优良菌株之间存在良性相互作用[15]。

4 中药发酵应用现状

4.1 发酵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修饰和转化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系对植物有效成分进行修饰或转化。虎杖中主要有效成分虎杖苷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需经肠道微生物酶解转化为苷元白藜芦醇

才能吸收入血,发挥药效。学者筛选到一株适合虎杖发酵的微生物菌种,该菌种在虎杖上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且能高效的将虎杖中虎杖苷转化为更有效的成分白藜芦醇,同时将大黄素8一O-B—D-葡萄糖苷转化为大黄素,大黄素可作为副产物进行开发和利用[6]。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仍然是化学合成雄烯二酮,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生产成本较高;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生产雄烯二酮的方法是以植物甾醇(混合物,包括B一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为原料,利用分枝杆菌将其转化成雄烯二酮,转化率可以达到50 ~70 %[16]。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需经肠道微生物酶解转化为其甙元黄芩素方能吸收入血,发挥药效。学者通过实验拟在体外模拟肠道微生物酶解黄芩甙的过程,获得高生物利用度的黄芩素[17]。地衣芽孢杆菌和红花的联合发酵发现,红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地衣芽孢杆菌菌的生长,而地衣芽孢杆菌能转化红花中的红花素,使其溶血栓能力显著增加[18]。

4.2 发酵对减小中药毒性的作用

学者利用真菌发酵雷公藤,使得雷公藤中的免疫抑制和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对雷公藤含量持续下降,特别在发酵0—15 d的雷公藤,而总生物碱成分变化不大,保留了其药理活性[19]。马钱子生品的LD50为119.1 mg/kg,与马钱子菌质的ID50为91.8 mg/kg相比,前者的LD50上升率为29.7%。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但发酵品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与生品没有根本区别,提示利用发酵手段可达到对有毒药材马钱子“去毒”与“存效”并重的目的[20]。

4.3 发酵对提高中药有效成分量的作用

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在细胞内,但是植物细胞具有坚韧的细胞壁结构,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提取,而微生物的发酵可能产生纤维素酶能够破坏细胞壁结构,是有效成分更易于得到。学者研究发现五倍子经酵母菌发酵后其没食子酸的含量增高8.35倍,五倍子经发酵后其鞣质的含量减少34.86%,使其活性成分发生较大变化[21]。亮菌发酵川芎的实验中,作者发现,10:1的亮菌川芎,能促进亮菌菌丝体的生长,控制时间在80h左右,胞外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川芎的发酵组,亮菌川芎发酵能显著增加小鼠耐缺氧时间[22]。

4.4 发酵发现并获得新的药性

中药的发酵由于微生物或者真菌的作用可以使得中药的成分发生变化,或者中药的成分会使得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增加或种类改变,从而得到新的活性成分,发现新的药性。云南大学与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国红等人,联合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七根进行发酵后,在对其中的皂苷成分的研究中发现,从发酵后的三七中分离到了人参皂苷RH。这种化合物未在发酵前检测到,说明这种化合物是通过发酵产生的,可能是在发酵的过程中,三七须根的某些皂苷被微生物转化为人

[23]。

参皂苷RH

4

结语及展望

随着中药资源的大量开采应用,鉴于中药资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限,所以很多种类的中药资源显现出匮乏的情况,而通过育苗或现代的促生长手段得到的中药有效成分累积不够,使之药效下降,因此积极研究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和通过先进的发酵手段获得中药的相同活性物,必然成为中药现代化的有力手段。发酵中药可以对现存的中药传统制剂进行补充,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如,经肠道菌群转化的有效成分就可以直接做成注射剂,而产生疗效。

目前中药的发酵研究主要集中于将中药或者其总提取物添加在细菌或者真菌的培养基中,通过中药的作用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如获得更多的菌丝体,或者利用微生物或真菌的酶系得到更多的提取产物。在双向发酵,即发酵两相兼顾的研究还比较少。

发酵中药的研究还多限于发酵或得产物追综,而对其发酵的本质,也就是酶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如果能进一步研究到酶系的机制,中药发酵就能突破现存发酵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而更具活力。发酵中药和中药一样其成分复杂,对于其质量的的控制仍然是阻碍其推广绊脚石。

参考文献:

[1] 丁安伟援.中药炮制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8.

[2] 杨海龙,陈高洪,章克昌.利用药用真菌深层发酵加工中药[J].中国中药杂

志,2005,30(21):1717-1720.

[3] 许赣荣.固态发酵原理、设备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10.

[4] 吴炳新,牛纪江,孙筱林等.中药发酵制药技术[M].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79-182.

[5] 杨天星,张学莉.茯苓沿革及现代化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

26(70):289-291.

[6] 田天丽.微生物发酵转化虎杖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7] 徐非一.微生物转化牛蒡子机理及应用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8] 王建芳,徐春,徐萌萌等.利用香菇发酵中药废渣提高利用价值的研究[J].四

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2):451-454.

[9] 卢陆洋,秦竹,徐金库,李新松.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

的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0,5(3):202-207.

[10] 张岩春,李盛钰,张春红等,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杆菌C88发酵条件优化[J].中

国乳品工业,2010,7:18-21.

[11]王文兰,黄贤荣,张丽萍.药用植物细胞发酵培养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

志,2007,24(7).

[12] 赵亮.以中药为基质的灰树花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08.

[13] 杨海龙,唐华.中药对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4).

[14] 张火云.枸杞及其它中药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增殖和发酵影响的

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15] 朱新术.发酵黄芪的乳酸菌选育与发酵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6] Llanes N,Fernandes P,Leon R,et a1.Conversion of lsi—tosterol by M

ycobacterium sp.NRRL B-3805 cells immobi—lized on Celite supports[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B:Enzymatic,2001,11:523~53O

[17] 薛惠铃.微生物转化发酵黄芩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8] 陈智.微生物发酵转化红花增效及其物质基础探索[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9] 张普照,杨丽娟,侯志帆.雷公藤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60-62.

[20] 刘亮镜,曹亮,蒋亚平.马钱子经朱红栓茵发酵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

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5,25(3):205-209.

[21] 瞿燕.五倍子发酵工艺及药理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22] 石珏.亮菌与川芎共同发酵转化的耐缺氧药物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3] 李国红,沈月毛,王启方等.发酵三七中的皂作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

36(4):499-500.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发酵中药的历史研究概况,不同发酵物料、不同发酵微生物和发酵基质对发酵中药的影响,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 关键词:发酵;中药;微生物; 中药发酵是借助于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使药物通过发酵过程,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1]。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继承了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及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中药研究也不断地深入,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发酵前后的药物组分进行研究,如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就发现发酵转化的组分及转化的量,从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酵的原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酶工程和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成功,又为中药的新型炮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1、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我国人民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我们现在常用的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也是古人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发酵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发酵中药作为一种炮制、加工工艺,不但改变了煎、煮、熬、炼、蒸、浸的传统工艺,而且使药效提高、药性发生改变。一些传统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豆黄等,也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固体(如霉菌、酵母等)发酵而成的。但是由于当时认知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中药发酵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简单利用,且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又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用来中药发酵[2]。 2、中药发酵的种类 2.1根据发酵物料的状态,中药发酵,也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类型。 2.1.1中药固态发酵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对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 速增长,以传统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健康产品 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国际医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和医药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点。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系 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虽然面临着天然药 物市场强劲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国际化步伐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药现代化水平仍较低。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 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 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我国人民远在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本草经疏》曰: “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 腑风冷。”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 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 的各类曲剂。《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 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 药炮制。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直到现在,临床 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 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 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 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 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 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 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 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 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 海粉曲、覆天曲等 !# 种药曲。 " !" # 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 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 &# 余种,利用 潜力巨大。国内 &# 世纪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中药发酵炮制分析论文

中药发酵炮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关键词】发酵;炮制;传统中药;本草考证 Abstract:Themechanismandthefermentedtechniqu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ered iscussedinthispaper,thefermentedtechniqu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wascomparedwithmordenChinesemedicine.Theherbalogicaltextualresearchon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chasShenQu,HongQu,DanDou-chiandsoonwhichw ereprocessedbyfermentationweredone.Moreover,theoriginofname,themethod sofproduction,theeffectivenesswerediscussedrespectivelyinherbalogical textualresearch. Keywords:fermentation;processofrefiningherbalmedicine;traditionalChin esemedicine;herbalogicaltextualresearch 我国远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其后又相继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对天然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国家之一。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药炮制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炮制工艺和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进行了论述。 1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概述 古代医药典籍将中药炮制又称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中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发展的宝贵结晶,但由于其药物组成较复杂、药效作用机制较难测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鉴定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也就成了一道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色谱检测、血清成分分析等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神秘面纱得以揭露,也使得中医药向着科学化、微观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中医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而稳健的基础。 标签: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鉴定方法 中药复方是指处方中含有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中药材,一般来讲中药复方均有固定的搭配方法和治疗方向,甚至连如何制药和服药都有相关要求。一直一来中药复方都以其显著的药效、稳健的治疗机制、低伤害性的治疗手段受到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中药复方一般均为经验用药,药材中含数几种甚至十几种有效成分,为了确切地掌握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科学、合理、有效地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要。本文就以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的药用机制和检测方法为论点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 中药材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并非都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一些药物是含量较高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而一些药物则是含量较低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所以明确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可以优化中药复方的组药结构,减少非必要成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炼、制药、使用指明了方向。单体药材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基础,所以了解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是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基础。如根据梁鑫淼[1]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四逆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四逆汤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心急缺血,有强心、止休、回阳的功效,主要因为其中所含有的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附子生物碱。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的作用效果附子生物碱强于干姜挥发油强于甘草酸粗品,三种成分的最佳用药比例为1:1:1。附子生物碱是附子单体的主要成分,干姜挥发油是干姜单体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粗品是炙甘草单体的主要成分,以附子生物碱为主要治疗机制,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起到辅助、增进功效,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单体中主要有效成分对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影响。 2复方合制后药物作用 除了上述四逆汤以主要单体药材的主含量成分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一些中药复方在制药过程生成新成分进而可起到治疗作用。如武孔云[2]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生脉散为研究对象,主含人参、麦冬、五味子,采用标准制药过程,并对生脉散汤做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汤剂中含有大量5-HMF(5-羟甲基-2-糠醛),这是原单体药物中所没有的,5-HMF具有软化血管、提升血压流速、清理血质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广东药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胡立勇 摘要:目的:认识中药发酵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策略。方法:分析中药发酵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意义、研究策略、应用意义。结论: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有重大创新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发酵微生物研究策略应用意义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创新领域。本文采用“中药发酵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的思维方式,思考中药发酵的基本性质、重要方面和应用意义。思考结果如下: 一、中药发酵是什么? 1、中药发酵是中药生产新技术 顾名思义中药发酵就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中药。在传统的中药生产中的中药炮制就利用了天然微生物中药发酵以提高中药药效、消除中药毒副作用、改变中药药性。例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等传统中药均由天然微生物发酵而成。传统的中药发酵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菌种不纯,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产可控性差。现代的中药发酵采用了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有目的地选择微生物和中药搭配进行中药发酵,其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中药发酵,生产可控性好。例如:虫草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发酵、三株口服液的液体发酵、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槲皮素、芝芪药性菌质发酵等等中药发酵新技术的研究。 2、中药发酵是中药现代化的创新领域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如上所说的某些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微生物种类和代谢特性多种多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种多样;中药多种多样,中药成分多种多样;微生物和中药的新搭配多种多样;中药发酵的新技术方法多种多样;中药发酵产品的新药效多种多样;那么可供中药发酵新技术和中药发酵新产品的创新研究开发领域非常广阔是顺理成章的。 中药发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 按照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水平,中药发酵较为专业的概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为什么中药发酵可以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以下简要介绍一些实例和解释。 (1)药效更高:肠道益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小分子化,易于吸收;药用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提高;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酵牛蒡子,将牛蒡子苷转变成牛蒡子苷元;微生物的酶使植物细胞中的中药成分溶出。 (2)药效更好:中药炮制改变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等。 (3)药效更新:微生物的菌体和代谢物;中药成分的微生物转化作用;中药成分的代谢调控作用;微生物成分与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等等。以上的种种因素均可以产生新药效成分或为中药活性成分修饰提供新途径。 二、中药发酵有什么? 中药发酵的方方面面很多,择其要点叙述如下: 1、中药发酵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1)符合社会需求:中药发酵技术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来自社会需求。国情要求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时代发展要求中药现代化,人类健康需要毒副作用小、功效显著的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民众的健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本文综述了中成药国内外情况和常用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重点介绍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将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未来。 关键词: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发展 目录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情况 5 (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5 (二)国内中成药情况 5 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 6 (一)化学定量法 6 (二)比色法 6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6 (四)红外光谱法7 (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7 (六)气相色谱法7 (七)薄层扫描法7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7 三、薄层扫描法。8 (一)薄层扫描法原理和特点8 (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8 (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8 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发展9 五、结束语9 六、参考文献9 引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近年来,全世界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开始重视,这表明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当前,中药要进入世界市场,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当其冲是其质量的控制,而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共收载中成药标准1069个品种,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其中显微鉴别259项、簿层色谱鉴别1818项、液相色谱鉴别25项、气相色谱鉴别9项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收载品种和检测项目,能多药物多成分检测,更标准科学有效等等。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精品

【关键字】化学、生物、设计、指南、建议、方法、条件、进展、空间、效益、质量、增长、传统、问题、矛盾、系统、机制、有效、大力、深入、继续、现代、合理、优良、公开、健康、持续、合作、保持、发展、建立、提出、发现、研究、突出、关键、热点、成果、根本、基础、需要、素质、环境、工程、途径、资源、能力、需求、方式、作用、规模、结构、水平、形势、速度、增强、检验、分析、借鉴、调控、形成、拓展、丰富、保护、推广、满足、服务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传统发酵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中药发酵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发酵工艺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进行初步概述、总结,着重介绍当前发酵技术中的热点——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而后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发酵;双向性发酵 Research survey on ferment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provides a broad spa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M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r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liminarily summarize the modern medic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CMM, and emphasizes the hotspot in the curren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medicinal fungi bidirectional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he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ermentation; bidirectional fermentation 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 疾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 康的日益关注,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以及传统药物 的需求正迅速上升 [1-2]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中药资 源,但是中药成分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量低,且 人工不易合成,而中药的人工培植又面临成本高、 周期长的问题,因而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 。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我国中药现代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中药 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益发 展,其与中药发酵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矛盾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1558750.html,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琳陆军叶松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 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北半球,我 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 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因此认为较高的锌含量可能对抗肺结核患者由于锌的降低致机体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受抑制、免疫应答减弱、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等的治疗有所帮助。 1.4 张凡等[4]认为蒲公英叶提取物的成分随着提取溶剂和提取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25℃、35℃、45℃、55℃和65℃这五个温度下,二氯甲烷共可提取出60种不同的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1-叔丁基-3-(1-甲基环乙-己基)-2-氮丙啶酮、2-噻吩醋酸-2-十三烷、9-甲基十九烷。乙酸乙酯共可提取出57种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甲氧基乙酸-2-十四烷酯、2-噻吩醋酸-2-十三烷、三甘醇单十二醚。蒲公英叶提取物成分中烷类、酸类和酯类物质种类较多。二氯甲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中药发酵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 曾庆文(综述) 曹 军(审校) 【摘要】 生物转化,是指运用生物工程方法,通过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及其酶体系,将一种外源化合物转化成另一种结构上相关的化合物。其实质上是应用生物体内的酶体系,催化外源物质进行结构改造的有机化学反应。发酵法是生物转化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在中药的研究开发中,越来越重视生物转化技术,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生物转化 发酵 中药 生物转化在我国很早的古代就有应用,如酿酒和制醋。生物转化中的发酵工艺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2级研究生 邮 编 150000 收稿日期 2004-11-01床仍在应用的发酵中药制品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能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1]。由于其疗效确切,至今对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豉等仍在进行工艺改进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现代生物转化研究一般认 能力,常处于惊骇之中,因此,病人对生命安全担忧成为焦虑的主要来源,并随着病情的反复进一步加重焦虑症状[12]。1.8 SAS与其他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SAS尚与胆石症、抑郁症、肥胖症、哮喘、痴呆关系密切[4]。有关报道显示SAS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阳痿、肢端肥大症等有关[12]。SAS患者反复低氧血症可使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调节功能紊乱,促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从而使甲状腺功能下降。也有部分患者是先有甲状腺功能降低后有SAS,甲状腺机能下降患者中约有半数可发生SAS。另外SAS常伴发肥胖,而肥胖者容易伴发SAS,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因素,特别是内分泌改变,如体内含有较多的雄性激素和游离雄性激素及游离雌激素E2时,可引起上身肥胖,上身肥胖者易患SAS。另外,有关报道指出,胰岛素代谢紊乱和血中瘦素浓度增高在肥胖与SAS关系中可能起某种作用。 综上所述,SAS与老年人常见疾病关系密切,常互为因果,故预防和及时治疗本病,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预防要点 2.1 预防和控制肥胖 有关报道指出,SAS伴有肥胖者,如降低体重5%~10%,对改善症状、减少呼吸暂停、提高血氧饱和度有肯定疗效[14]。故应预防肥胖,对肥胖者应协助其改善饮食,加强运动指导,以达到减肥目的。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酒精和镇静剂可降低上呼吸道周围肌肉的运动,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故SAS患者睡前必须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剂。另外平卧睡眠时,因舌根后坠造成气道阻塞,故应劝告病人采取侧卧位睡眠,以缓解症状。同时应重视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甲低、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等。 2.3 重视对本病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性,如老年人反应性差,主诉不确切;本病常见症状常被自己(包括家属)或医师误认为是衰老表现,而不作进一步检查,造成长期漏诊;本病常与多种疾病并存,症状相互掩盖,病情复杂,而一般临床医生仅注意各系统疾病诊治,忽略了SAS的诊断以及本病与各系统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本病的危害性,临床医生及老年人家属应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故有下列任何一点均应建议老年人做多导睡眠图检查,以求早期诊断。1)肥胖、打鼾重,并有鼻咽口腔解剖异常。2)白天严重嗜睡,认知障碍明显,晨起肢体活动不灵活;夜尿多与泌尿系统疾病程度不平行。3)夜间心律失常多于白天,血压早起高、波动大、不易控制。4)肺动脉高压,红细胞增多原因未明。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Y oung T,Palea M,Drmpsry J,et al.The occurrence of sleep disordered breat hing among middle-aged adult s[J].N EngI J Med,1993,328:1230-1235 [2] 朱汉民.全科医学常见健康问题(老年问题分册)[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9:62 [3] 陈文彬.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4] 慈书平,许圣宣,郭俊武,等.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多 器官疾病关系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6):304 [5] 黄席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授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 [J].老化老年医学杂志,2002,21(1):10 [6] 慈书平,江时森.睡眠呼吸暂停与多系统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J].中华结核和呼吸,1997,20(1):39 [7] 吕冬青,陈名峰.脑梗塞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1):39 [8] 慈书平,周子其.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漏诊误诊 [J].中国实用内科学,1998,18(4):199 [9] 张希龙,殷凯生,苏梅,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栓形成 的高危因素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1):52 [10] 肖高辉.糖尿病与睡眠呼吸障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 21(1):12 [11] 蔡柏蔷.睡眠呼吸障碍疾患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华老年 医学杂志,2002,21(1):8 [12] 成守珍,严英硕,周燕斌,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焦虑程 度的调查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3,2(3):28 [13] Findlley L,V vnverzagt M,Guohu R,et al.vigilance and auto2 mibile accident s in patient s wit h sleep or narcolepsy[J].Chest, 1995,108:619 [14] 白碧荣,焦春丽,黄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健康教育 [J].激光杂志,2003,24(6):60 ? 5 4 5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5期

中药炮制学 (2)

名词解释枫Оo偞12:39:03 a62353485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反制:反制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热制寒。抢水洗:风选:连刀:饮片:看水头:伤水:药物吸水过多。泛油:泛油又称“走油”,是指药物中所含挥发油、脂肪、糖类等,因受受热或受潮而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对抗同贮法:是采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贮存方法。炒黄:逢子必炒:火候:炒炭存性:炒焦法:土炒法:麸炒法:提净法: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制霜法:燀法:将药物置于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简答题 1炮制对四气五味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炮制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来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炮制对药物性味的影响大致包括: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二是通过炮制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味,扩大药用的用途。 2简述中药炮制品贮藏过程中变现象 炮制品常见的变异现象包括:虫蛀即被虫蛀蚀;发霉即表面或内部寄生或繁殖了霉菌;泛油即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发出油败气味等;变色即炮制品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气味散失即炮制品固有的气味散失或变淡薄;风化即含结晶水的矿物药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潮解熔化即固体药物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黏连即树脂类或胶类药物黏结成块;挥发即药物的挥发成分挥散,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腐烂即鲜活药材发生败坏现象。 3简述净选加工的目的及常用的方法 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是1.分开药用部位,使作用不同的部位分别应用,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2.将药物进行分档,使其在水处理和加热过程中分别处理,达到均匀一致;3.除去非药用部用,使用药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的副作用;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保证药物符合用药的净度。采用的方法有:挑选、筛选、风选和水选四种方法。4甘草作为炮制辅料时,为什么能起解毒作用 甘草汁制药的作用是缓和药性和降低毒性。其机理是:甘草中的甘草酸能解毒,它能吸附毒物,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醛酸,能和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生成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从尿中排出;甘草酸还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5简述炒黄法的炮制目的 炒黄的方法是将药物置锅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和/或发泡鼓起,和/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气味为止。炮制目的是:1.缓和药性或降低毒性2.破坏酶保存苷,利于贮存3.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疗效 6清炒法包括哪些?其炮制目的是什么? 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炮制目的是:1.增强疗效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3.缓和或改变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利于贮存 7楂、焦山椒、山楂炭的功效有何区别? 8苍耳子炒后为什么能去毒? 苍耳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毒性蛋白和苍耳子苷,其中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其毒性常损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 一.发酵中药的定义 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或其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式,在体外模拟畜禽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对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二.发酵中药理论依据 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物质传递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胞外扩散的阻力减少,可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 微生物发酵中药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能提高药效,缩短疗程。 三.产品研发背景 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如“瘦肉精”事件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给畜牧行业人员敲响了警钟。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畜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作为畜牧工作者和兽药生产企业的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102.中药淡豆豉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江玲玲

中药淡豆豉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 江玲玲1马丹宁1胡波1王哲2包辉2王延年1* (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110016;2.鞍山市永安医药零售有限公司,鞍山114000) 摘要:文章综述了常用传统中药淡豆豉的流源、炮制工艺、化学成分、临床作用及现代发酵工艺;同时也列举了本实验室近期对淡豆豉发酵过程中的成分转化研究,表明发酵对淡豆豉中多种化学成分有影响。 关键字:淡豆豉;发酵;化学成分 淡豆豉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收录于《中国药典》。本品由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和青蒿、桑叶经发酵加工而成的炮制品。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本文就淡豆豉的本草流源、炮制工艺、主要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和现在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淡豆豉发酵炮制的本草考证 淡豆豉一名载于《本草汇言》,称:“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历史上淡豆豉也有许多别称,在《伤寒论》中称为香豉,《本草纲目》中称为淡豉和淡豆豉,《范王方》中称为豉,《本事方》中成为豆豉(1)。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悠久,加工方法以蒸制和发酵为主,在《伤寒论》中已有记载。《本草纲目》和《本草求真》等一些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方法类似,均经过水浸、蒸制、药覆盖出黄衣、在以水拌入翁反复七次,最后蒸干备用。《本草求真》所载:按古制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覆,侯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日,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收用(2)。而在《本经逢原》中所载“淡豆豉,用黑豆淘净,伏天水浸一宿,蒸熟摊干,蒿覆三日,候黄色取晒,下瓮筑实,桑叶浓盖,泥封七日取出,又晒,酒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如前即是。(3)” 对于淡豆豉的功效,味辛、甘、微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解表除烦的功能。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或胸中烦闷,虚烦不眠。最早记载的是《名医别录》书云:“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而孙思邀在《药性论》中也讲到:“味苦、甘、寒、涩。”《千金·食治》:和《要药分剂》也有记载(1)。《本草汇言》中王绍隆语曰:“此药乃宣郁之上剂也。凡病一切有形无形,雍胀满闷, 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通讯作者:王延年,E-mail: ynwang3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1558750.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