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手语研究 2 前苏联聋人教育的形式与模式

中国手语研究 2 前苏联聋人教育的形式与模式

中国手语研究

前苏联聋人教育的形式和模式

L/O/G/O

前苏联特殊教育的背景

4彼得大帝——“缺陷学”理论基础

1

2 3

51908年成立最早的补救班级

1910年开办补救学校

俄国十月革命后真正开展特殊教育1917年11月11日——《告人民书》

前苏联特殊教育的建立

新政府对帝俄时代留下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对“缺陷”一词做了新的定义,扩大了其定义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盲、聋、弱智、流浪儿童为国家“儿童保护”的对象。

–明确指出用怎样得态度去看待残疾儿童的教育和采取怎样的福利制度来对待残疾人,是表明一个社会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部

保健部功能调整布局合理

特教机构

探索自己

特教理论推行残障

儿童的

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的建立

?发展残障儿童寄宿制学校、实习工厂

?出版适合他们的的教科书

?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的理解支持

?教育机构类别的进一步分化

?重听或语后聋儿、聋生寄宿制学校

?职业教育

战后苏联聋人教育的发展

战后聋人教育的

恢复

五六十年代的发

七十年代后的特

殊教育

1944年——1945年度人民委员会议中提出:聋哑、盲人及有其他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应该在7岁入学接受特殊的教育服务。

七十年代以后的聋人教育

职业教育和就业

听力障碍儿童

学前教育

对婴幼儿时期的

聋人进行早期听力恢

复训练。

?聋生寄宿制学校

?重听或语后聋学校?在特殊学校开办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

?全国聋人协会

●苏联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大力发展寄宿制特殊教育机构●苏联特殊教育的另一主要特色就是劳动技能培养

Thank you!

L/O/G/O

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天生聋

和语前聋残存听力开发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

学时12年

后两年主要

是就业技能聋生寄宿制学校

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

不会说话儿童部会说话儿童部

教育年限10—12年文化知识

教育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达到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重听或语后聋学校

学时12

年文化知识教育语音训练、唇读训练、文法构造

(完整word版)外国教育史 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 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 (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 (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 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 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 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 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 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 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5、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5、答:“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7、古代希腊教育中的“四艺” 7、答: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简称“四艺”。 10、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 10、答:中世纪学校科目的“七种自由艺术”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11、答:在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全被取缔,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苏联时期的学前教育

苏联时期的学前教育: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 (一)20世纪20年代学前教育的奠基工作 1、明确机构性质(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任务(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任务:解放妇女) 十月革命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 2、大力建设学前教育机构网 3、培养学前教育干部和教师 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二)30至40年代幼儿园教育的正规化 1、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前者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后者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 2、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性质,任务,内容,方式,开设等问题一一作了规定 这个规定的制定表明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定基本形成 (三)战后苏联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1、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体化改革:出现第三种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 2、60年代末开始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 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发展;1970年修订后的《大纲》加强了婴儿期的护理和教育,加强了入学准备班的教育内容的知识性;1978年,把学前儿童分成4个年龄阶段,并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统一要求 3、1989年“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改革 标志: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的公布 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以“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模式”取代以往的“教学——训导相互作用模式” 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其利弊 1.苏联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 保证教育的质量但管得太死,缺乏灵活性,国家力量有限,导致幼儿园发展供不应求 2、教育工作与保育工作机密结合 3、“教学——训导相互作用模式”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 师生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学组织:按小学上课形式进行,游戏除了受时间上的限制还被成人严格加以规定 主要后果:形式主义泛滥,成人与儿童关系疏远,儿童消极性增加,主动性丧失 苏联幼小衔接举措及问题“ 1、20世纪50年代:采取有组织的作业教学 2、20世纪80年代:小学设置零点班 3、存在的问题:都把重点放在学前教育去适应小学的要求和变化上,是学前教育的自 身价值被贬低,阻碍儿童健康发展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五、信息服务发展模式 许多计算中心在最初的5至20年中,有一个标准的发展模式,但是,后来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信息服务发展模式一般遵循由吉布森和诺伦最先提出的“S”型曲线。他们最初认为有四个发展阶段,后来诺伦又提出有六个发展阶段。阶段的个数仅仅与理论研究有关,重要的是,用户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要认识到信息服务发展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在每个周期中都出现了“S”型曲线。实际上,“S”型发展模式是各从属发展模式的累积形式。它可以说明随时间的推移整个信息服务的发展情况。每个从属发展模式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些从属发展模式表示了下列方面的发展: 1.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的数量 2.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3.管理技术 4.对信息服务的态度 组织方式的发展可能落后于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反之亦可能。由于“S”型发展模式在各个周期内会重复出现,又由于它是各从属发展模式的累积形式,所以各从属发展模式的差别会影响信息服务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时间。 □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的发展 在最初使用计算机时,要给对利润有明显潜力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以最高的优先权。一个公司应该首先在诸如工资发放、收账和总账管理等这样的应用领域实现计算机化。具有专门职能的那些单位,比如饮料批发中心,可以建立一个路径计算系统;而在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病人账单系统。只要计算机系统获得效益,还没有使用计算机的其他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就一定会看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这样计算机的应用就会逐步发展起来。第二个发展高潮通常是实现包括如存货管理控制、订货单登记和处理以及市场分析这样的系统。在此阶段中,许多部门安装了各种基本的、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一旦这些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 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对传统教 育教学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促使教育行业的服务理念、工作方式、以 及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备课电子化、手段信息化、资源云端化、管理 智能化是今后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的“互联网+教育教学” 应 实现四大功能:一是利用云端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二是利用 平台的互联互通的便利优势,打造功能集约的综合性网络学习空间。三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四是利用互联 网的便利、快捷,构建覆盖面广、功能多样化的智能教学模式。 一、中小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至今,教育革新深入人心。致力于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人才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但受限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部分地区教育教学的观念陈旧、手段落后,对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存在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生源分布不均衡。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地理位置的偏僻 导致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偏弱;消息不灵通,政策平均化使教师发展成 长受限,导致真正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教师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公 办学校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差别较大。师资力量强、升学率高的学校 吸纳优质生源的能力愈来愈强,导致强者越强,弱者恒弱。 二是学校分布不均衡。学校分布的不均衡,更多的体现在学区范

围的不合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在经济建设和人口涌入的推动下,大城市急剧膨胀,一、二城市逐渐成为超级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得到了人口和地域的扩张。问题随之而来,目前的学校的分布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布局,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地区生源减少明显;新开发地区的教育发展空白,未能及时办学。愈发凸显教学需求的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来,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走进校园,发散思维培养和自主、探究式教学也逐渐应用于课堂。促进了培养多样性人才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升学率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家长群体,也广泛存在于教师队伍中。高考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人生十字路口,成绩就是选择的筹码。无论拥有再多的素质教育加分项,理论知识的成绩是占了巨大的比重的。所以,在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意愿,素质教育也不得不“让步”。这就导致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上补习班、请家教很有市场,教学工作中针对考点的“猜题”、“压题”更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介绍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对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我们近年来不断地听到一些新名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互联网、互联网+等,感觉很新鲜、好高端。其实不然,也许你并不了解它的意义,但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张龙 (单选和判断) 于继勇 (多选) 一、单选题 1、(A)的颁布是30年代后期形成的苏联教育学思想体系的更为完善的表述 ( P724 ) A.《教育学》B.《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C.《论小学教学》D.《把整个心灵交给孩子》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A)版是作为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P725) A.一B.二C.三D.四 3、(B)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论述了教育的起源和教育的社会性质与社会作用。 (P726) A.《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B .《教育学》 C.《论小学教学》D.《把整个心灵交给孩子》4、《教育学》中讲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A)的角度提出的。(p732) A.教师如何教B.学生如何学 C.教师和学生如何合作D.课程如何设置 5、《教育学》教学方法中讨论的重点是(A) (P732) A.教师的口头讲授B.参观C.学生阅读书籍D.实验室作业6、以下哪一个在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中最为重要( A )(P742) A.教学原则 B.教学大纲 C.教学法 D.教学技巧

7、“可教育性”的概念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A) (P753) 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赞科夫D.巴班斯基8、赞科夫在实验进程中,引进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并坚持对传统教学体系和(B)的做法和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P739) A.现代教学体系B.实验教学体系 C.古典教学体系D.活动教学体系 9、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哪些(D) (P729) (1).直观性原则 (2).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4).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 (5)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 A.(1)(2)(3)(4) B.(1) C.(1)(2) D.(1)(2)(3)(4)(5) 10、.赞科夫所谓的“一般发展”指(D) (P740) (1).智力发展 (2).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 (3).儿童个性的发展 (4).所有方面的发展 (5).身体的发展 A.(1)(2)(3)(4) B.(1) C.(1)(2) D.(1)(2)(3)(4)(5) 1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以(D)为主导的和谐的教育工作可以为每个学生打开通往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 (P734) A.智育B.体育C.美育D.德育 12、苏霍姆林斯基在(D)中非常细致感人的论述了自己对儿童进行美育的理论和经验。 (P757) A.《教育学》B.《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模板

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信息服务是横跨信息管理领域、产业经济领域及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分析为基础,运用模式方法,探讨了旨在描述信息服务各要素间基本关系的基本模式、信息服务在实践中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作用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生成模式以及由络技术引发的络信息服务模式,并对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摘要题】信息服务 20年前,传播学领域出版了英国社会学家麦奎尔(Denis McQuail)与他人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并于1987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几乎与此同时,情报学领域发表了英国情报学家威尔逊()与他人合写的论文“信息用户模式:研究进展与前景”。他们用模式方法回顾了各自领域30年来的研究进展。此后,情报学领域经常有人用模式方法回顾历史或描述研究对象,并在介绍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时大量引用大众传播模式。确实,模式方法因其简洁、直观和所具的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功能,有其独到的用处。当我们对信息服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抽象概括时,以图像、文字或数学模型为基本工具的模式方法也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对信息服务活动的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就可以构成一种模式。本文拟对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和生成模式、络信息服务模式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以推进信息服务研究的深入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服务模式与信息服务项目是不同的概念。信息服务模式所要描述的是用户、服务者、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信息服务项目是指某种模式下的具体活动。 一、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及其生成模式 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指对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基本关系的描述。也许是认为简单或其他什么原因,人们似乎对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热情并不高。虽然会提到某些组成部分,但缺乏依据和论证。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策略等四个要素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信息服务活动都存在的组成部分,只是彼此的关系程度和作用方式不尽相同。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成了区别不同模式的主要依据。

教育服务供给的契约模式 类型研究和国际案例分析

教育服务供给的契约模式 ——类型研究和国际案例分析 诺尔曼?拉洛奎译者何金辉 2013-01-29 15:18:56 来源:《国际教育快讯》(沪)2007年3期 1. 导言 全世界的教育部门正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层面的各种观点的挑战。许多政府正应对学校领域里的挑战,通过市场导向的政策强调家长选择、管理自治和对结果负责等内容。最近的一个教育政策趋势是使用“契约学校”,政府将公立学校托转给私人组织进行管理。 政府部门已经广泛应用各种契约,以提供如交通、卫生、废物回收、消防等服务。尽管由私人提供的契约社会服务尚不普遍,但私人(特别是非营利组织)在儿童照料、健康、就业和福利服务等方面已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部门,政府在提供非核心教育服务方面,如学生接送、食物供应、清洁卫生等方面利用契约的方式由来已久。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内利用契约获取服务的范围在进一步扩大。在世界各地,类型截然不同的国家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美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和英国等,由政府部门提供契约式服务。在新西兰的“选择性教育项目”中,学校可以与私人机构签约,由他们在非学校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与一般教育系统完全不同的教育服务。在一些案例中,如密尔沃基,这些改革也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但是在另一些案例中,例如荷兰的类似改革可以追溯到1917年。

本报告主要关注近期发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即政府通过契约形式提供教育服务的改革。本报告概括了这种契约形式的不同类型,包括公校私营、公—私协办教育设施,政府与私人机构签约以购买教育以及私人机构提供的行政管理与课程支持等方面。 通过契约形式获得教育服务有许多优势。比较明显的是,契约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让政府部门有机会获得平时不大可能获得的专业技能。契约也可以让政府突破经费不足和国民服务范围带来的种种限制。成功运用契约形式可以迅速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更加便利地推进教育改革。利用契约形式也可以激发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扩大教育服务的规模。其他的优势还体现在教育质量推进,政府更富效率与职能集中,财政支出更切合服务供给目标,教育渠道更加宽阔(尤其是对那些尚未得到很好服务的群体),政策透明度加大等方面。但是如果契约改革没有很好的规划与实施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弊端。因此,需要特别设计一些因素以及相关的责任条款在契约的实施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教育服务的契约是清楚、明确的,即相关操作是可明确监察的,相应的权利与处罚是明确规定的,契约是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的。当然制定契约需要重新定义公共部门的角色,以及一整套鉴别教育服务提供者责任的特定方法。从政治的观点来看,在这一切已经到位的时候,契约式教育服务是最容易实施的。 在过去几年里,私人提供教育服务的经验已有不少,与此同时,也及时总结了重要的教训,其中的关键政策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私立学校招收公共财政支付费用的学生是否提供了一条迅速扩张教育渠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 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 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价值借鉴

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价值借鉴[内容摘要] 前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先河。在执政70多年的道路上,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失误及教训为我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警醒,我国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积极因素,以史为鉴,不断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借鉴价值 一、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及教训 (一)前苏联在意识形态建设上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苏联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现实条件的预见,牢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将本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时,俄国无产阶级面临着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从党内扩展到党外,从无产阶级扩展到全体人民,从局部范围扩展到全国范围这一迫切任务。这一任务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关键就要看苏共领导否能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理论贯穿革命的始终。在今后长达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改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显得尤为的突出。所谓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用以进行阶级统治并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工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会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意识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斯大林执政期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落后的动荡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规模的成就,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也是相当严重的。由于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对权力的过分集中,党内出现了诸多歪风邪气,比如盲目的个人崇拜,思想的极度僵化,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广泛盛行。这些意识形态的非正常化直接危害了国家的建设和全面发展,成为苏联社会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高墙壁垒。到赫鲁晓夫执政时,情况并未向好的事态发展,反而愈演愈烈。他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功绩,并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和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很多人思想上陷入混乱,动摇了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念、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以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确切的说,苏联的演变就是从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开始的,到了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共领导人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戈尔巴乔夫以改革家自居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民主化、人道化”、推行“政治新思维”,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标志着苏联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彻底背叛。这种脱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错误行为无疑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苏联肆意进行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和传播铺平了道路,以“民主、平等、自由”为资本主义口号的西方价值观念迅速在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国家泛滥,严重冲击了民众的思想价值观,使得共产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苏联名存实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早就警告过:“尽管我们与苏联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竞争,但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

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_谢蓉

谢 蓉: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 Xie Rong: E-Lending Service Model for Libraries 77 电子书是活字印刷以来冲击图书业的一项最大发明[1]。近年来,电子书的读者人数在蓬勃增长。2013年1月,亚马逊通告称“历经五年时间,电子书正成为我们十亿元级别的业务,并还在快速增长——去年增长了70%。相比之下,我们的实体书销售出现了我们作为图书销售商17年以来最低的月增长率,仅有5%的增长”。[2];2013年6月,普华永道(PWC)则预测,美国电子书在2017年的销售规模将达到82亿美元,超过纸质书[3]。 与此同时,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的服务也在迅猛发展,图书馆行业加大了电子书的购买和服务规模。2012年的美国大学图书馆,95%都提供了电子书服务,其电子书馆藏增长了93%[4] 。而美国公共图书馆,76%开展了免费的电子书借阅服务,自2009年以来涨逾20%[5]。此外,全美第一座没有纸本书,仅提供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也悄然出现[6] 。 而出版界对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却心存恐惧。他们通常认为:读者能够从图书馆借到图书,就不会去买书;读者读了电子书,就不会买纸本书。这观点显然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借书多的读者,往往是买书多的用户。电子书与纸本书的此消彼长,并不会造成总量的减少。相反,电子书由于其方便性、可获得性和性价比,而扩大了销售。 且不说图书馆的存在天然拥有“公共出借权(PLR: Public Lending Rights)”,从逻辑上来说,图书馆也应该如同出借传统纸质图书一样,提供电子书的借阅。然而,在实践中,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受到诸多限制,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传统的产业链已被打破,新的 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谢 蓉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展了电子书借阅服务,但却遭遇诸多限制。本文分析了电子书服务的产业链困境,对图书馆行业开展电子书服务所遭遇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归纳了当前崭露头角的几种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参考IFLA和ALA有关电子书服务的指南性文件,阐述了电子书服务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并努力构建理想的电子书借阅模式,为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开展阅读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电子书 电子书服务 借阅模式 服务模式 数字馆藏建设 E-Lending Service Model for Libraries Xie R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libraries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restrictions while they were providing e-lending services. The paper analyzed ebook ecology and summarized the dif ? culties met by libraries which struggled to expand their eBooks services. It focused on several emerging and existing business models within ebook industry, and concluded with some basic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some related documents released by IFLA and ALA. It can be referenced by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balanced business model for libraries eBook lending services. Key words Ebook, Ebook service, Lending model, Service Model, Digita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 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大学生新媒体阅读及图书馆服务研究”(项目编号: B13042)成果之一。 * DOI:10.136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1646310.html,ki.lj.2013.11.006

[VIP专享]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当每个孩子亲身感受到是许多教师在影响他,而且是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注入给他的情况下,教师集体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率,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状态又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快速成长时期,教师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这就需要不断研究了解学生,探讨和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民主型师生关系,以最高的效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全新理念。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坚持不懈,促进学生一步步的成长。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1、尊重学生 是人就会有自尊心,特别是中小学生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老师批评学生,虽然是师爱的 一种体现。但如果老师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不能理解这种方式的爱。 2、主动沟通,增进了解 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地与同学保持接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8-05-25T14:55:29.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孟范龙[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发展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如戴雪枫有关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的思考、裴雷等提出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工作注重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贺德方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的思考等,但对于“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还略有不足。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转型和发展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如戴雪枫有关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的思考、裴雷等提出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工作注重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贺德方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的思考等,但对于“互联网+”时代,这一新时期新背景下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还略有不足。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和信息需求,笔者探索构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科技信息服务新模式,以期更好地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1“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1.1服务内涵 在“双创”环境与“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科技服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简单来说,“互联网+”科技服务并不是互联网与科技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互联网覆盖和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服务业态。因此,“双创”时代,“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内涵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对接及协同服务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和网络互动社区等虚拟空间为服务依托载体,通过建立集科技创新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体系,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和创新服务的融合,满足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群体对技术、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服务的需求,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和开放式的资源共享。 1.2服务特征 “互联网+”科技服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较为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①服务方式的在线化。“互联网+”带来众多创业机会的同时,也加速了服务方式的在线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对接与协同作业平台、网络交流社区等多形式的虚拟网络空间将逐步成为服务的主要依托载体;②服务资源的集成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下,服务资源将趋向于集成化管理,围绕“双创”的科技信息资源依托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及移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可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解析、集成与应用管理,形成“互联网+”的集成化创新创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应用;③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在“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下,以协同作业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将成为发展的主流,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集成需要更多地强调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基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各类服务资源对接、匹配和共享都需要以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为前提。 2传统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共享率低 无论是较为被动的资源导向型服务模式,还是相对主动的任务导向型服务模式,都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已经拥有的信息资源,纸质图刊资源、商业数据库资源、特色数据库资源均存在低频次使用的现象,导致大量科技信息资源存在长期浪费的现象。此外,不同科技信息机构之间很少有资源的共享,并且零散存在于普通用户手中的科技信息资源更是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有效的共享利用。传统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下信息资源的共享率非常低下。 2.2信息服务时效性差 传统服务模式下,科技信息服务的响应周期较长,从信息需求的产生,到信息需求的满足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新时期各个领域所需信息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很难做到信息需求的及时满足,造成用户满意度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信息用户面临信息需求时,宁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而不再诉诸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致使信息用户大量流失。 2.3信息用户参与度小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商业数据库、信息资源平台的大量涌现,普通用户在科技活动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普通用户有条件和能力参与到信息服务过程中来。而传统服务模式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在整个信息服务的流程中只能承担被动接受服务的角色,很难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 3“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3.1“UtoU”服务模式的构建 3.1.1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资源库由科技信息机构已有资源库、用户上传共享信息资源库、信息服务产生的产品库3个部分组成。在省级科技信息机构已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他地级科技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另一方面也能够接受和容纳其他科技信息用户个人的信息资源上传共享,并通过后期搜集、购买、积累等方式不断扩大资源库。在此过程中,科技信息机构要对所有信息资源库做一定的审核检查,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可靠性。 3.1.2任务发布机制 所有信息共享平台的参与者都可以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以需求任务的方式在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发布,需求任务须清晰描述需求内容、需求时限、成果形式等方面信息,其他平台参与者可以接受并去完成任务,成为信息服务提供者,以此获得一定的名誉和奖励,需求用户根据自身期望来选择最终满意的答复。 3.1.3反馈评价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内置双向的评价反馈机制,一方面,科技信息机构能够对信息用户的共享信息进行审核与评价;另一方面,信息用户也能够利用信息平台对信息服务进行打分与评价,实现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反馈,不仅有助于信息服务的改进与提高,也有助于其自身信息需求的精确满足。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 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 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 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 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 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 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 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作者:————————————————————————————————日期:

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社会科学论文技术服务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 李冬芳1 王倩2 1.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不同领域的技术服务模式具有不同的运作效果,本文针对在不同行业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综述,通过多视角的综合分析,理清不同领域的技术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并得出相应的主题经营方应该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等有利于创新的技术服务模式。 [ 关键词]技术;服务模式;创新 引言 鉴于经营类别的差异,不同的经营主体选择的技术服务模式不尽相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经营者选择的战略都在受到技术服务模式的影响,面对的竞争环境和竞争需求也迫切的需要选择一条独特的、适合企业的技术服务模式,并保持创新动力十足的状态。针对技术服务模式的不同运作效果,不少研究学者已经针对不同的行业选择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如图1所示,技术服务模式对企业相应选择的关系呈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综合多个视角对相关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总结,理清技术服务模式的应用现状,提出有利技术服务模式的改进、创新、服务范围更广等相应的建议。

1、技术服务模式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技术服务模式和战略选择反面进行的研究有:Goh等(2014)通过对船舶行业的的技术服务模式和战略选择进行调查,综合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讨论了服务行业分类业务的增长与总体战略和技术服务模式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1]。Kizim等(2014)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组织的技术服务和相关修复问题,并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技术服务的组织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技术问题的维护和修复组织(MRO) 的解决方案[2]。 戴勇等(2013)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数据,探索可以提升工程服务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服务模式,包括主导型一体化服务模式和协作型一体化服务模式,经过分析表明推进此两种服务模式,可以解决工程服务企业成本过高、效率低等问题,并有利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3]。薛强等(2013)通过分析是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规模最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服务模式,提出技术服务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并基于其功能定位分析技术服务的现状,设计了虚拟的网络服务机制等技术服务模式[4]。 不同的技术服务模式有各自的服务标准和对象,政府推动企业技术服务的创新,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的同时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创新力度[5]。张海彬等(2009)通过分析高校在农业的技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技术应用性弱等诸多问题,探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综合体系中的不同模式,提出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