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石灰吟》

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石灰吟》

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石灰吟》
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石灰吟》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竹石》:

郑燮(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自读此诗,引导发现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出示《题菊花》,与《竹石》比较,找出相同点。

二、疏通课文

1、出示两首诗,按自读要求自学: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2、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愿意把这首古诗读一读?

(指名边读边评议,力争达到自读要求,适当时师可范读。)

三、明诗题

指名说说对“吟”的理解,再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吟”:吟诵石灰吟:吟诵石灰

四、解诗意

1、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

2、提出不理解,师生交流解决。

2、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

五、悟诗情,知诗人

1、齐读《石灰吟》:

2、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交流于谦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爱民忠国的于谦竟被佞臣所害!人虽去,声音犹在耳畔。齐读全诗。)

4、补充于谦拒收礼物的故事快速浏览。

师:在我国文化长廊中,有一个成语就是因于谦而产生、传扬----两袖清风。于谦(完成板书:一生清白,至死不渝)

5、迁移训练:现在你读懂了这些词的双关语了吗?

千锤万击、粉身碎骨:写出了石灰的(),表达了诗人的();

清白:写出了石灰的(),表达了诗人的()。

六、诵读积累

(师: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的追求。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指名背、齐背。

七、读写结合

1、这首诗写了石灰煅烧的过程,如果赋予石灰以生命的话,想象石灰石由石成灰要经历怎样的痛苦,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先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构思一下,再动笔写下来。注意要有条理。

(生写文,师巡视,辅导。)

2、交流反馈。

八、作业布置

1、试着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2、读读背背下列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也可以自己课外找些托物言志的诗背背。

〈〈咏菊〉〉〔唐〕黄巢、〈〈画眉鸟〉〉〔宋〕欧阳修。

附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石灰吟

一生清白至死不渝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过程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体会到一幅万紫千红的,繁华花似锦的春景图。记得诗人杜甫这样写《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诵出这样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

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2、进入意境 (1).引导交流: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模仿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 3、显象:再现物我的形象

《石灰吟》《竹石》诵读教学设计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胜利二小吴锦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生字“锤”“凿”“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体会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会边读边想象,知人论诗的阅读方法,诵读并积累咏物类古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诵读并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古诗韵律的美。 课前准备 (1)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诗人于谦、郑燮的资料,制作阅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3.板书:石灰吟 4.师小结:这是一首写(石灰)的诗。 二、“四读”《石灰吟》 (一)字字落实地读 1.学生试读 2.生字教学:锤(笔顺)、凿(易错字) 3. 介绍:石灰的形成及特点 4.字字落实地读

(二)琅琅上口地读 1.给古诗断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言绝句断句:二二三) 2.认识文体——吟 理解“吟”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2,叹息,痛苦的声音,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4鸣,叫。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呻吟()、吟诵()、猿吟()、石灰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抓住“出深山.”“若等闲.”“在人间.”,感悟古诗的押韵。 4.琅琅上口地读 5.师生或邻桌之间对读、接读。 (三)历历在目地读 1.读一二句诗句,标出诗中描写到的事物(深山、烈火) 2.展示深山、烈火的图片,体会石灰经历的磨难。 3.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4. 引导学生表达想象中的情景 5.齐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 6.教师小结:诗人于谦仅用了14个字,简练地向我们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四)津津有味地读 1.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投影: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我被开采出来放入石灰窑中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是对应的?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出深山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挖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磨难吗?(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若等闲、浑不怕) 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浑不怕”。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培新学校李艳红 【教学目标】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 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出示相应的图片)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

石灰吟竹石教学实录

古诗《石灰吟》《竹石》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石灰吟》《竹石》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这两首诗是咏物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三首古诗《夏日绝句》运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所以把这两首古诗的学习安排在一个课时里。 《石灰吟》是明朝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诗歌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形象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写的。“竹石”指长在岩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本诗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抒发自己了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难。本课这两首咏物诗,学生在读文字本身并结合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知道古诗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距离。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因而对古诗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所以教学时我多方面的去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性品质,带领学生步入作者的那个时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所托的“物”而言的”志”,以求深刻的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诵、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崇高的志向和节操。 3.初步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类古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教法与学法: 教法: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预习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课前我们看一段视频放松放松。(播放老外学习汉语拼音的小视频) 师:当今的中国已是世界大国,许多外国人对咱中国的一切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学习汉语。S.H.E不是有一首歌《中国话》嘛,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而最能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非古诗莫属,古诗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背诵古诗《游子吟》、《暮江吟》。 (生齐背诵古诗) 师:我们已学过的这两首古诗题目中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中就有这种体裁。请大家打开课本看到16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板书课题)师:《石灰吟》的“吟”是“吟颂”的意思,他吟颂什么呀? 生:石灰。 师:对。石灰是一种矿物,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我们教室墙壁粉刷的就是石灰,它是什么颜色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一教案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 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四、李贺生平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词背诵《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行写石灰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竹石》。 (2)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有节奏地诵读三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2)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背诵古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一、解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读题导入,了解“吟”这种诗歌形式。 2.回顾学过的“吟”这种诗歌形式的诗。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板书:字音)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指导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粉骨碎身”一词,比较“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 的异同,举一反三,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

3.齐读古诗,检查纠正字音。 (二)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读出节奏。(板书:节奏) 1.学生边读边划分古诗节奏。 2.根据划分的节奏自由朗读。 3.总结七言绝句的一般节奏。 4.指导学生按节奏齐读古诗。 (三)学生欣赏并尝试吟唱《石灰吟》。(播放课件) 三、体味诗意,初识“托物言志”。 (一)揭示学习古诗的第三步:读懂诗意。(板书:诗意) 想象画面、交流诗句的大意。 (二)图物结合,了解石灰。 (三)抓关键词,体味诗意。 集体交流:重点理解概括石灰产生过程的三个词语(预设) 1.千锤万凿 (1)理解“千锤万凿”,体会石灰被开采时经受的考验。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石灰被开采时经受的考验。 (3)词语拓展积累:你学过哪些带有“千、万”的四字词语? 2.烈火焚烧 (1)对比:(师补充内容)煅烧石灰的温度有900~1100℃,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温度才100℃,体会煅烧石灰的烈火之猛。 (2)紧扣“等闲”一词,与“烈火焚烧”形成鲜明对照,体会石灰面对严峻的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的心境。 (3)诗句拓展积累:万水千山只等闲 (4)小结石灰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坚强不屈。 3.粉骨碎身 (1)紧扣“全不怕”一词,再次体会石灰的顽强。 (2)想象:粉骨碎身是一种怎样的磨难。 (3)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来夸奖石灰。 (4)小结石灰的高尚品质:洁身自好、要留清白。(板书:清白)(四)初识“托物言志”。 这首诗吟的是石灰,石灰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有志向,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哪句话让你感觉到了? 四、由物及人,感悟诗人情怀。 (一)联系生平,了解诗人。 过渡:这首诗是作者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你能根据诗歌猜测于谦是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 背诵《石灰吟》。 2. 学会 2 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凭借诗歌内容, 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指名读题, 问: 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 释题: 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指吟诵, 赞颂, 赞扬的意思。 3. 简介作者: 作者于谦,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 不畏强暴, 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 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二)初读课文。 1. 录音范读课文,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 借助汉语拼音, 学生自读课文。 3. 了解石灰的烧制形成过程, 对石灰的初步感

知。 (1)指名读, 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 节奏读好诗句。石灰吟 千锤/ 万击//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粉身/碎骨//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在人间。 (2)正音: 焚fen, 是前鼻音, 不是后鼻音。锤chui, 是卷舌音, 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 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浑不怕”等词语的意思。 2. 学习第1、2句 (1)逐字逐句理解, 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 敲打。击: 撞击。若: 好像。等闲: 平常事。 (2)同桌之间交流, 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 调整词语顺序, 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3)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句诗赞颂了石灰什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3. 学习第3、4句 (1)同桌交流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2)这两句诗中, 哪几个字可以看出石灰不怕艰辛?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3)读到这, 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

古诗两首(《竹石》《 石灰吟》)

《竹石》《石灰吟》 一、欣赏图片,揭题。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到图片中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曾赋诗作画赞美它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除了赞美以外,他们还时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些美好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画家郑燮题写在他自己画的竹石图上的诗——《竹石》。 二、初读古诗。 1.了解作者。---作者郑燮,他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号——板桥。说说你的了解。 2.理解题意。--这首诗的题目是竹石,同学们怎么理解?(板书:竹子) 3. 初读古诗。 师:先请大家自由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的韵味。 4. 指名读,评议。 ---谁先来读读《竹石》?( 3个)(正音:坚劲) 5.齐读。 --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如果读的时候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注意停顿,一定会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一遍,齐—— 三、品读赏析《竹石》 ----下面再请每位同学小声地读读、品品,诗中的哪个字、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可以圈一圈,简单地写写批注。 (请说清楚第几句中哪个字哪个词,以及你是怎么理解的) ●“咬”——指名说,补充 -这个“咬”字把竹子当作人来写,表现竹子牢牢地(拼了劲地)扎根在山石间。 那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的情景吗? ●“破岩”是什么?(岩石裂开的缝隙。)这样的缝隙对竹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营养、 水分缺失----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联系前一句,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牢牢扎根在山石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坚强不屈),指导朗读。 ●“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 A---千磨万击---磨难、打击多。那会有哪些磨难、哪些打击?(风霜雨雪……)

诗词理解《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万出深山,烈火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字词注释】 ①等闲:平常。②浑:全,全然。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阅读指南】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诗,作者明代诗人于谦(1398-1457),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享有廉洁、正直的声誉,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抒发作者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石灰采自深山,经历了千万次的锤打和熊熊烈火的楚烧。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问。 全诗用词通风俗,比喻形象。诗人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骨碎身”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实战演练】 1.诗中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的诗句是“千锤句” 2.不仅是写烧炼石灰石,还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无所畏惧的诗句是烈火句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牺牲,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的志向。 4.《石灰吟》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中“浑不怕”三字又可看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 5.石灰吟”中的“吟”是吟颂的意思,在这里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6.这首诗前三句表面上叙写了从采石灰石、烧炼石灰石、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整个过程。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若等闲”象征着志士仁人面临任何考验都从容不迫的气质。 B.“粉骨碎身”具体写出了志士仁人勇于奋进不怕牺牲的精神。 C.“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作者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D.这首诗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8.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B.次句“若等闲”三字,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浑不怕”三字体现了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 D.“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作者委婉表达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次句“烈火焚烧”指的是锤炼石灰石,“若等闲”又使人明白这里其实象征着志士们面临严峻考验从容不迫。 D.三、四两句作者间接含蓄地表明了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决心。 10.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从而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暗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16.古诗三首 《石灰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指吟诵,赞颂,赞扬的意思。 3.简介作者: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了解石灰的烧制形成过程,对石灰的初步感知。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浑不怕”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第1、2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同桌之间交流,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3)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中你读懂了什么?(4)这两句诗赞颂了石灰什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3.学习第3、4句 (1)同桌交流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2)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可以看出石灰不怕艰辛?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3)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四)、品读 1.朗读诗句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4)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20、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所选两首七言绝句均为咏物言志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全诗通过写石灰的生成过程,寄托自己不畏权势、一生清白,一身正气的为人志向;《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一首题画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言志,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7) 寒食《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7) 寒食《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 3.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灰留下了清白,于谦也要向石灰一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立志做一个清白的人。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板书:托物言志)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过渡:我们要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 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回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

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石灰吟、墨梅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石灰吟、墨梅 The teaching plan of "two ancient poems"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sixth grade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石灰吟、墨梅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 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 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石灰吟 [明] 于谦qi ān 千qi ān 锤chu í万w àn 凿z áo 出ch ū深sh ēn 山sh ān ,烈li è火hu ǒ焚f én 烧sh āo 若ru ò等d ěn ɡ闲xi án 。 粉f ěn 骨ɡǔ碎su ì身sh ēn 全qu án 不b ú怕p à,要y ào 留li ú清q īn ɡ白b ái 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诗词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诗词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爱国古诗词:《石灰吟》阅读

爱国古诗词:《石灰吟》阅读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 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 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仅仅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 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 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 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但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 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 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 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 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 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能够说是于谦生 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 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 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 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 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

石灰吟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20、古诗两首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2、 1 2 3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3、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 检查生字“焚”的读音,并根据字形说说意思。 4、指名读古诗。老师也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5、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6、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7、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 的。 2 3 了心,掏出了肚) 过渡:但这一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⑵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 生:不怕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于谦《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于谦《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