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寿山石

寿山石

□寿山石真有三大坑类吗?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概将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及山坑等三大坑类。其中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后来也常被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及书籍拿来引用。
但严格说来,寿山石应该仅略分为掘性及洞产石二种。因为所谓的田坑,是指矿体受到外力崩落,沿寿山溪流埋在溪二旁水田中的零散独石,无脉可寻,多为当地农人农闲时挖掘偶得,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坑洞」;而水坑石并不产于水中,它和其他山坑石一样,也是矿洞采石,只因矿层地下水丰富,矿层稀薄,凝结莹澈,稀罕珍贵,特别将它列为一种坑类。因此,寿山石有三种坑类,其实只是对于寿山石质地一种概括性的区分。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
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由于寿山石的开采有相当长的历史,有一些石种已绝产无法再一睹真面目,如无佛头坑;有一些则产量极为稀少,即使玩石数十年也无法拥有一方,如鸭雄绿;有一些则因绝产或产量太少,致无法判别徒惹争议,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芦荫;月尾的回龙岗;金狮峰的鬼洞、野竹桁;吊笕的鸡角岭;柳坪的黄洞岗;虎岗的栲栳山、狮头石;老岭的豆叶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鸡母孵、马头岗、水洞湾、大洞黄等,均徒有名称而不曾见石。
如果仅将田黄、水坑石各类为一种品种,山坑石仅以质性相差不多的矿脉,不依矿洞、亦不考虑色泽及质地色象来分,则仅有十八、九种品种而已;如果以较常见且知名的品种来分,则仅有高山石、荔枝、鸡母窝、太极头、四股四、水洞、玛瑙洞、鲎箕田、杜陵、尼姑楼、迷翠寮、蛇匏、鹿目格、碓下黄、花坑、月尾、善伯、虎岗石、房栊岩、吊笕、连江黄、山仔濑、柳坪、猴柴南、旗降、焓红、老岭、大山、文洋石、三界黄、牛蛋黄、墩洋绿(二号矿)、鸭雄绿、松柏岭、黄巢洞、寺坪石、山秀圆、芙蓉石、峨嵋石、半山、溪蛋、寺坪石、煨乌等约四十几种品类而已。

□何谓「石中之王」?
田黄石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自

清以来,极负盛名,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相传清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
陈伯亮《说田石》载:旧藏清怡贤亲王有对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又说:尚古斋有怡邸田黄六方,其中二方成对,大如皇帝之玺,上刻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清乾隆皇帝有一套御用的田黄石三链章,工精艺巧,上刻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这套田黄三链章,历经战火,至今仍完好无损的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

□田黄石何时始被发现而成名?
寿山石开采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南宋。淳熙九年梁克家《三山志》记载:距寿山十数里,有五花石坑,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明崇祯布政谢在杭收藏寿山石甚丰,曾亲往产地考察,认为:「艾叶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可见明朝之前仍视艾绿为首,并未提及「石中之王」田黄石。
直至施鸿保《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着于时。证明田黄石在明朝才被发现,成名更是在明末之后。

□田黄石一定有萝卜丝纹吗?
鉴别田黄石有句格言: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也就是绝大部分的田黄石都具有石皮、萝卜丝纹及红筋等三个要件,但总有少数例外,例如溪管田长期在水中滚动,石皮极薄,也少有萝卜丝纹;有少部分透明度高、晶化比较完全的田黄,也没有萝卜丝纹。所以鉴别田黄石除了三个要件外,还要从质地是否够温润,是否够灵性、韵味方面来判定,才不会有失之交臂之憾。

(1)
回复
1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多大的田黄石方具保值的功能?
田黄石因竭产日易稀罕,年来价格都能稳定上扬,但要品评田黄石的价值条件很复杂,除了要考虑质地的纯净度、润度、透度、石形及色泽外,还要考量块度的大小。
单就块度大小来考量,盈两(大陆50克为一两,T*37.5克为一两)以上的田石方俱收藏的价值。至于小田石,只要价格还好,买几个来玩玩倒也无妨,但不要以收藏小田黄仔为目标,若经济情况许可,宁可花50万收藏一个比较大的田黄,也不要以50万元收集一堆小田石。
因为田黄石愈大的愈难寻,和等同重量黄金的计算方式自然不同。盈两(50~100g)田黄石的行情,假设每克是五、六仟元,100~250g的说不定每克变成一万元,更大的(250g以上)可能每克就变成一万五至二万元

了。而小田黄石却相反,50~30g田黄石的价格,说不定每克只有三至五仟元,30g~10g的仅及一至二仟元了。当然这仅从重量大小方面来假设,品评田黄石的价格还要从其他条件来配合。

□水坑石有可能继田黄后被炒作的目标吗?
市门或石商炒作寿山石的主要条件有几个:第一质色要好。第二产量要少或已经绝产。第三特徵要明显。第四东西除了产量要少,但也要有一定的数量。
虽说水坑石的产量比田黄石还少,品质也很优,但犯了第三与第四点的忌讳。鉴别困难,容易与山坑杜陵、太极头、水洞、鸡母窝、嫩嫩洞等优质石混淆,虽说田黄石也有被混充的困扰,但其特徵相对比较明显,也较容易辨识。产量太少,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很难引起有心人士的共鸣。
优质水坑石往后的价格稳定上扬是一定的,但要成为「田黄石」第二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而目前绝产的石种,例如产期短的「荔枝冻」,符合了以上这几种的条件。

□水坑石的透明度比山坑石强吗?
不一定!虽然水坑石矿层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凝腻莹澈,大多数呈透明状。但高山产出的「山坑石」,有许多矿洞产石透明度极强,例如鸡母窝、荔枝洞、水洞、嫩嫩洞等,透度不逊水坑石,有些甚至更胜于水坑石。只是水坑石的质性比高山产石脂润而硬结。

□洞产石色泽以何者为胜?
明朝之前有「艾叶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的文字记载,而目前不管水坑或山坑石,除了浪漫醉人的桃花冻外,通常以黄为贵,红色、白色次之,青、灰黑色更次。可见人们对于寿山石石色的喜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喜好及转变。
但个人以为,以珍罕度来说,通灵莹澈的红色冻产量更少,红色冻色泽红艳、晃朗摄人心魄,比起黄色冻的明媚可爱,不遑多让。

□何谓「印石三宝」?
早期印石三宝为:田黄、鸡血石及芙蓉石。后来因种种因素,例如田黄石绝产,价格暴涨到「一两田黄数两金」,收藏家大都已经舍不得拿来做印;鸡血石基本不太适刀,也不适合经常把玩及在强光下照射,否则会变紫黑沦为熟血。因此,后期的印石三宝才更改为:荔枝、善伯及优质旗降。
但目前荔枝也绝产了,柔美善伯、优质旗降的价格也非比寻常,质美的新、旧「印石三宝」俨然成为高贵的收藏品,所以除非是早期价格低时所刻制好的印石,否则目前一般金石家、文人拿来治印的,反而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图书石或外(他)省石居多。

□何谓「色象」?
冻石仅依其色泽、外观形似来命名,谓之「色象」。目前寿山石仍有许多彩石是以色象来命名的;例如:环冻、水

晶冻、鱼脑冻、桃花冻、牛角冻、天蓝冻、蜜杨梅、虎皮冻、金砂地、艾叶绿等等。
为补「色象」命名之不足,通常还要冠予产地矿洞名,例如水坑桃花冻、杜陵桃花、芙蓉桃花、荔枝桃花;水坑环冻、杜陵环冻、荔枝环冻;水坑鱼脑冻、太极鱼脑冻;红花芙蓉、红花善伯等等。

□何谓「巧色」?
寿山石色彩瑰丽,变化万千,每一块石都不一样,因此石雕艺人在创作之前,会通过长时间的「相石」,巧妙利用石材原有颜色,巧雕成与石色类近的作品,谓之「巧色」。例如常将一块石的红色部分雕成脸部、仙桃、龙珠、小花等,将黄色部分雕成脸部、瓜果、树枝、蔓藤等,将黑色部分雕成蝙蝠、蛤蟆、飞鸟、螃蟹、山型等。不过还是要根据石料总体的色泽、形状来调配,不一定要和实际物品的颜色相同。这些巧色比起不顾色泽加以雕刻的作品,往往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故价值也较高。

回复 2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何谓「相石」?
寿山石种类繁多,色泽纹理各有千秋,有时又难免会渗杂一些砂团及裂纹,石雕艺人在创作动刀之前,总会对着石料反覆推敲、仔细揣摩,观察色泽及纹理走向,取色、避格、除砂,按其特点选择适当的题材,突显石料本身的洁净面或特色,对于珍贵的石料,有时会考虑再三,很长的时间不动一刀,这种审慎的创作态度,谓之「相石」或「审石」。

□「冻」与「晶」的分野?
寿山石中不透明或在强光下仅边缘略微透光者称为「石」,微透明至半透明或石中有大部份含半透明晶体者称为「冻」,半透明以上或透明感极强者称为「晶」。这些界定常使用于透明度较高的坑头冻及高山坑类,但对一些通常不甚透明的石材,诸如善伯、芙蓉、文洋、大山或旗降石等,如果透明度感达到高山石「冻」的等级时,因比较稀罕珍贵,就有可能被称为善伯晶、芙蓉晶及大山晶了。

□「萝卜丝纹」是什麼色状?
冻石石肌中所含的萝卜丝纹,在强光下通常呈白色网眼状细纹,似刚切开白萝卜内所含之细肌纹,故名;但也有极少数是呈黄或黑色网眼的丝纹。寿山石种中只有高山系石才有这种纹路,诸如田黄、水坑石、荔枝、鸡母窝、水洞高山、杜陵、迷翠寮、芦荫等等,只是纹路粗细疏密略有不同,鉴藏家再依其石质、色状、结度、纹路的粗细、曲直来判定所属石种。
在金石刻印家的眼中,一块石下刀处若含有浓密萝卜丝纹的地方,质地通常较软。

□「棉花纹」是什麼色状?
棉花纹色状如被压扁的棉花,连结成团丝状,这种纹常见於坑头冻、杜陵及迷翠寮,黑田则偶见。这种纹

很类似萝卜丝纹,但比较紧密杂乱而没有条理,仅少数偶呈网眼状。

□「云纹」是什麼色状?
云纹又称为云丝纹或云根纹,色状如天上的云丝,连结成平行状的丝状,这种纹常见於坑头冻、杜陵、昌化石及巴林石。这种纹很类似棉花纹,但比较平行而有条理,偶呈圈状或水流状。

□「牛毛纹」是什麼色状?
寿山石中有些石种,诸如连江黄、高山石、坑头牛角冻、鲎箕石、昌化田等多少含有牛毛纹,这种纹大多数色淡灰白,少数黑或其他色,细直平行如牛毛,有时状如霏雨,比起云纹稀疏很多,俗称「牛毛纹」,与萝卜丝纹所呈交叉编织成疏密不一的网眼状纹理不同。

□「水流纹」是什麼色状?
寿山石中有些石种有水流纹,诸如田黄石、坑头石、杜陵、高山石、巴林石及昌化田等,虽然也有些平行,但呈弯曲状,如线状水草在水中之流动状,故俗称「水流纹」,这种纹介於萝卜丝纹与牛毛纹之间。

□「甘蔗纹」是什麼色状?
寿山石中有些石种有甘蔗渣纹,诸如鲎箕石、水洞高山、不纯的荔枝萃等,纹稍粗且直,类似甘蔗肌内所含之直纹,这种纹有些是石肌内的白色结晶砂纹,有时连石面也可以摸得到。

□「九重粿纹」是什麼色状?
寿山石中的连江黄、山仔濑常含有条状直纹,纹粗且直,类似民间小吃九重粿,故称「九重粿纹」。这种纹有时呈排状色纹,有点近似杜陵的脉状纹理,只是杜陵的脉状纹通常弯曲并夹有清晰的透明晶纹,而连江黄、山仔濑的九重粿纹直而无透明晶纹。

□「糕纹」是什麼色状?
蒙古巴林石、昌化石中多含这种纹,其色状如粟米研磨成的白糕,浓稠且呈斜流动状,俗称「糕纹」。这种纹在寿山芙蓉石、墩洋(二号矿)、旗降石也含有,只是糕纹面较模糊,通常呈静止状态。

□何谓「花生糕」?
花生糕色状如捣碎的花生米,呈大小不一的细碎小块状,呈静止状态。常见于善伯石,至于月尾、墩洋冻(二号矿)也常见,杜陵、尼姑楼、迷翠寮、大山、旗降石则偶见;它虽然也属于一种石病,但其质大多数非常细密、不像芙蓉的结晶砂屎那样难以抛光,无损其姿,因此较为一般收藏家所接受,也成为鉴别这些石的特徵之一。

□「糜乳纹」是什么色状?
糜乳纹色状是一种细而膨松的乳白点,有些像沈底的味噌汤细点,不连结成丝状,这种纹也常见于坑头冻、杜陵及墩洋石(二号矿)。

回复 3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何谓「芙蓉屎」?
「芙蓉屎」又称为「卧虎砂」,常见于月洋矿区的芙蓉石中,这种团状的白色砂块,经常穿插、夹杂于质地纯洁腻润的芙蓉石

中,是一种细密的结晶砂成团组成,硬度高非常难以抛光,相当令人头疼,因此在取材时,一般都会小心的闪避或予以挖除。
有时这种结晶砂会分布比较稀疏离散,时有粒点粟起,大致无损其姿,这种芙蓉石的结度也较高。芙蓉屎属于天然的一种石病,也成为鉴别芙蓉石的特徵之一。

□何谓「金砂地」?
金砂地一般常见于善伯洞、迷翠寮、尼姑楼、巴林石、昌化石及江西石等,这种细碎的反光点,应是一种细密的云母矿物;至于坑头、高山石、月尾紫、金狮峰、吊笕石,所含的黑色金属砂点如果相当细密,同样也近似金砂地有反光细点的效果,但所谓的「金砂地」,是否就与坑头、高山石所含的黑色金属砂相同,很有疑问,因为善伯、芙蓉石、高山石、巴林石、江西石中偶有反光性的朱砂点,但它并非是黑色金属细砂,由此可得到证明。

□「虱卵」是什么色状?
《寿山石全书》中对坑头水晶冻描述:通体呈白色透明状,肌里含棉花状细纹,时有粒点粟起,俗呼『虱卵』。虱卵一般常见于透明度较强的坑头占所产水坑石,透明度强的石材含硅质较高,多少含有石英砂粒,例如杜陵坑、芙蓉石也常有类似现象。
早期的水坑石质色较纯,后期重新开采则色多数灰黑,但也都隐含有金属砂的特性。因此有些人认为「虱卵」即浮突于石表的金属砂粒,或者是碓下黄、牛蛋黄肌里含的细白点,但虱卵应是石肌中含白色或半透明的石英砂粒,比碓下、牛蛋黄所含的细白点稍粗,亦非黑色金属砂粒。

□何谓「乌鸦皮」?
在掘性石种中,诸如田黄石、鹿目格、牛蛋黄等,有一种外皮挂着黑色的石皮,厚薄不均、厚淡变幻,状似乌鸦背颈之羽毛,俗称「乌鸦皮」。通常这种石埋在黑色田土中,因受到周围田土的浸渍,故产生黑色皮,拥有这种皮的掘性石,除非块度太小,否则肌里仍保持原来的黄或红色色泽。
目前伪造乌鸦皮的方法,通常以稻谷煨烧,使其外皮变黑,再以刀雕刻,仿冒掘性石,但因这种黑色外层极薄,其质亦变得硬脆易崩,故也很容易区别。

□何谓「蛤蟆皮」?
在掘性石中,诸如白田、银包金田黄石、溪管田、溪蛋田、鲎箕田等,有一种外皮极薄而微粗糙如癞蛤蟆的肤皮,俗称「蛤蟆皮」。这种薄而微粗糙的「蛤蟆皮」在田石中属最好,只有少数田黄才拥有。其他的田黄石因受到周围田土的浸渍,大多数会产生一或多层不透明的厚皮,石雕艺人须将这层厚皮削薄后再进行雕刻,以维田黄石之美质。

□何谓「掘性」?
通常脱离母矿埋於砂土之中,过一段时间后被挖掘出来的石,称为掘性。掘性石依埋藏

时间的长短、土质环境,内肌色泽的变化亦有所不同,埋藏的时间愈久,内肌愈黄也愈温润。它的共同特徵是有厚薄不一的石皮、沁有红格、色格或土格,至於有丝纹或无丝纹,是取决於母矿本身的特徵,跟是否为掘性无关。

□何谓「鸽眼砂」?
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记载:「通体荔枝红色,而谛视其中,如白水滤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爱,一云『鹁鸽眼』,铢铢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鸽眼砂』。旧录亦以此诩为神品。」
其实含「鸽眼砂」的石材并不仅限于鹿目格,高山石、杜陵、善伯、芙蓉石都可能含有,只是不多见,因此许多鉴藏家的看法相当分歧,有人为认为鸽眼砂应为红色圆点,亦有人为认为只要石中分布有红色或黑色圆点,即可称为「鸽眼砂」。其实,文中提到「如白水滤丹砂」,丹砂即朱砂,亦即白圈中含有红色点较无疑义,但又不似桃花冻的红点那么细密,应是较粗的圆点。

□何谓「李红」?
在寿山石鉴赏、收藏界经常听到的有「李红善伯、」「李红旗降」、「李红芙蓉」等,所谓「李红」应该是接近红李子的颜色。这种颜色并非明艳的红色,也非粗粒点的朱砂红,有人认为是咖啡红或比芋红色稍红,也有人认为是接近浅橘红。

回复 4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或许是这种色泽以少而见珍,因此石商巧立名目,藉以抬高其价格,跟石质的好坏及价值无任何关系。早先有人仅听过这个名称,以讹传讹,所以有里红、梨红、鲤红、荔红等名称出现。

□何谓「醉红」?
月洋矿区的芙蓉石中,有一种色泽若美人醉酒般酡红,近肉脂红、美人红的稀有石种,称为「醉芙蓉」。清《后观石录》称「本羊脂玉,而略翳红影于其间,望之
罩荧荧,如时世宫妆,预施胭脂于颊,而尚以胡粉彷佛。」是一种比肉脂略红,较桃红略淡的红。
这种红偶见于善伯、月尾石与巴林石。

□何谓「藕尖白」?
芙蓉石早期出产以白色居多,有玉白、藕尖白、猪油白、瓷白等。其中有一种白,嫩如莲藕尖,隐约(似有似无)含着一种青气。清·高兆《观石录》称「如莫愁湖中新藕」,俗称「藕尖白」,但见过莫愁湖新藕者几何?其实它就是一种较为透明而淡雅的白,因透度较高而显得细嫩高雅。
后来,这种嫩白也被引用于其他类石种,例如藕尖白善伯、藕尖白旗降、藕尖白汶洋石等。

□「红花」与「花红」的分野?
芙蓉石中有一种「红花冻芙蓉」,肌里如同一朵朵红花浮沈其间,是一簇簇红色晕点组成,于是「红花」成为一种色象的称谓,诸如「红花善伯」等。但坊间又有一种色象称为「花红

」,字面容易与「红花」混淆,但色状却大不相同,「花红」是一种较花杂的红,或红点聚集近似粗条或粗网状的纹络。

□「鱼脑冻」是什么色状?
鱼脑冻又称为羊脂类,粗分水坑及高山二种,有人认为鱼脑冻并非一定是雪白色,是石肌隐含团状细纹,不十分透明,凝腻如脂的石材而言。以水坑所产为珍贵,而高山鱼脑冻也不限定是那个坑所产,例如有荔枝萃鱼脑冻、太极鱼脑冻等,甚至也有巴林鱼脑冻、昌化鱼脑冻等等。
由于水坑石产量极少,真正见过鱼脑冻的人也不多,很多鉴藏家仍将透明的冻石中含白色团块或团纹者当成「鱼脑冻」,其实除了外观纹路的类似外,应注重在质地是否凝腻如膏,有鱼脑的感觉;若仅有色纹相像,而质地普通,并不能增加石品的价值。

□「天蓝冻」是什么色状?
天蓝冻亦粗分水坑及高山二种。天蓝冻与鱼脑冻是寿山石种中最容易引起争论的石种,因为以「色象」命名的石种,即是依其色泽、外观的形似来论定,自然是有人认为相像,有人认为不像了。
寿山石石色中独缺蓝色,所谓「天蓝冻」只不过是灰中带蓝而已,因此,坊间所有的寿山石书籍对于「天蓝冻」也都语多形容,含混其辞。清·高兆在《观石录》中形容:「对之有酒旗歌板之思」,现代人能看得懂的才奇怪。《寿山石全书》云:「色蔚蓝,质明净,如雨后晴空,愈淡愈佳。肌里有蓝点及棉花细纹,若云霞朵朵。」还稍可理解。
如果仅从石头本身的颜色来看,像雨后的天空,那种要灰不灰,要蓝不蓝的石头是有的,像蔚蓝天的颜色却从未见过;但如果单纯从石头反射出来的蓝光来看,倒是有几分接近蔚蓝色。
「天蓝冻」肌地以愈乾净、透灵,色愈偏蓝色者贵。

□「虾背青」是什么色状?
虾背青是以石材的色象命名,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称:「通体浅墨如虾背,明空映澈,时有厚淡,如米家(米芾)山水。旧品所称春雨初足,水田明灭,有小米积墨点苍之形是也。」这种描述有点类近乌地高山冻。
其实,虾背青只是一种色象的形容词,无关石材的珍贵与否,因此是虾背青也好,是乌地高山也好,都应讲求质地的润腻结净、色泽的清丽及材品的高雅。

□「笋玉」或「象玉」是什么色状?
在水洞高山石或鲎箕石中有一种色白含较直且淡黄色不透明直丝纹的石种,因含类似竹笋或甘蔗的直丝纹及象牙的直纤维纹,故名「笋玉」或「象玉」。这种石也是以色象命名,以愈相似竹笋或象牙者贵。《观石录》云:「超脱高雅,若象牙,不辨为石。」

□「蜜杨梅」是什么色状?
蜜杨梅的色状有点像红色的酸

梅粉撒落石面,是一种细碎的红絮点,一般常见于旗降石,至于芙蓉、善伯、马背、文洋石则偶见;这种细碎的红絮点,色泽通常略近暗紫红色,粗细不一,不像桃花冻的桃色点那么红艳、细密而均匀。

回复 5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朱砂」与「桃花」的分野?
红色的寿山石,肌理几乎是一种极细或稍粗的红色点所凝聚而成,这些红点通称为「朱砂点」,有人认为寿山石「朱砂」与「桃花」两者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底色偏红,后者底色偏白。其实并非全然如此,一般玩家大都将「朱砂点」密集结成团块者称为「朱砂」,而朱砂红点大面积分散且疏离到不相连结者,称为「桃花」。
而「朱砂」中尚可分为「朱砂冻」与「朱砂红」二种;「桃花」亦可分为「桃花冻」与「桃花红」二种。

□「朱砂冻」与「朱砂红」的分野?
「朱砂冻」是通体朱砂中石肌含有透明冻质,红点似浮于清水中的石材而言;「朱砂红」则是指通体含细或粗点的朱砂点,石肌不含冻质,几近不透明的石材而言。

□「桃花冻」与「桃花红」的分野?
「桃花冻」是指冻质透明色地白,含有疏离状红点的石材而言;「桃花红」是指透明冻地色红或浅红,但仍可看出石肌内含有疏离状红点的石材而言。

□何谓「新坑荔枝」?
荔枝洞位于高山矿区,开采于1984年,分有「红妹洞」、「老人帮洞」、「光在洞」及「依亮洞」,盛产期在1987~1989年间,至1991年终于开采殆尽。1993年有所谓「新坑荔枝」出现,原来这个洞已挖到后面鸡母窝矿区,其石性及色泽较接近鸡母窝石,因为「荔枝洞」石较出名,价格高,石农就称之为「新坑荔枝」,其实应属鸡母窝石,这种情况与月尾善伯产石状况类同。

□「老性」与「新性」芙蓉的分野?
新、老性芙蓉的分别,和「新坑荔枝」那种已经挖到后面鸡母窝矿区的情况不同,人们将传世芙蓉称为旧芙蓉,现代出产的为新芙蓉,新坑芙蓉又按石性分「老性」与「新性」,石性润腻成熟而格纹少的谓之「老性」,质性较稚而格纹多的谓之「新性」或「嫩性」。有人认为旧芙蓉比新芙蓉好,其实只是稳定性的差别而已,新芙蓉若把玩日久,也和旧芙蓉一样可人。

□「老性」与「新性」善伯的分野?
以往善伯洞开采的规模都很小,至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海内外「寿山石热」,石农开采出产了一批体积不大、质地良好的善伯洞石,将石材置于阳光或灯光下观察,可发现肌理中有细小的金砂点,金星闪闪,俗称「金砂地」,因这个时期出产的善伯洞石质地与色泽最好,石农称之为「老性善伯」。80年

代后期,善伯洞陆续出石,块度较大,但质色都略逊老性善伯,没有老性善伯的金砂地,质性较松且多格纹,多白糕点,为了与老性善伯区别,石农称之为「新性善伯」或「油性善伯」。至于其他如「新性旗降」、「新性XX」的分野,大都与善伯洞类同。

□「芙蓉冻」与「结晶性芙蓉」如何分野?
芙蓉冻一般泛指透明度较高的芙蓉石而言,这种石大部分出自竹头窝及绿箬通矿洞,色泽淡雅,含结晶纹,在强光下显现较高的透明度。而结晶性芙蓉出产于上洞附近,色泽通常比较为厚艳,红者厚艳如朱,黄者如蜜、白者灵透或润如白玉,结度、透度颇强,偶呈鼻涕清玻璃质,与一般芙蓉冻淡雅的细嫩感不太相同,故仍可分辨。

□如何鉴别芙蓉石与汶洋石?
芙蓉石与汶洋石质色非常相近,但一般来说,汶洋石的结度接近老岭及大山石,硬度略高于芙蓉石,肌里多含结晶性条纹或水痕,无芙蓉屎(但偶有白色渣斑)、少黑细点。
若二者相仿难以鉴别时,要从色泽方面来着手,由于汶洋石产出的矿体较大,大都通体一色,它的白多呈滞粉白,是一种比较新的白,经过油养日久,方有芙蓉石的油润感,偶有黄色皮层,极少带青色或少有青红二色相混的情况;而芙蓉石很少通体纯色,多含青气或有青黄、红白等多色相混的情况,有黑点及芙蓉屎。

□哪种石不能油养,甚至要少把玩?
芙蓉与高山石中有一种不透明的鸡骨白及磁白的石种,这种石带粉质而略松,经适度抛光后,会散发出类近磁器的光泽。这种石把玩前要洗手,但千万不要油养或浸油,否则整个分子结构会改变,反而容易显露出裂纹,轻微的可以泡水数日逼出油质来改善,严重的则永远无法回复旧观。

回复 6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白芙蓉石要尽少油养,白色汶洋石呢?
白色的汶洋石,因石性较接近老岭及大山石,质性略硬燥,异于月洋矿区的芙蓉石,不油养容易产生细裂纹,故建议适度予以油养。
至于寿山石书说的:白色的芙蓉石不宜油养,以免色泽变黯或变牙黄。其实芙蓉石质地十分细结,以目前收藏家使用的婴儿油或白茶油,应不致于使石变黯或牙黄。不宜油养这种说法,应该是指磁白芙蓉而言,或者是指以前的人使用花生油、发油等不良油脂,才容易使白芙蓉石产生变色。

□水坑石有红、黄色的吗?
据一位长居福州的石商表示,他曾访问过当年开采水坑的老石农,说水坑所产冻石,从来只有白、灰蓝及灰赭色,并无所谓红、黄或桃花色;也就是说水坑石,除了白水晶冻、鱼脑冻、环冻、天蓝冻、牛角冻、鳝草冻和灰黑色的坑

头冻外,并无真正的黄、红水晶冻、黄冻、桃花冻或玛瑙冻。但个人以为,坑头占在高山东北侧的一座小山麓,虽说质地较高山石脂润凝结,但地理环境相接近,差异应不致太大,只是坑头产石产量本来就少,红、黄或桃花等色相对更稀罕少见罢了。

□高山石有青绿色的吗?
在南面高山产石中青绿色者极为少见,以知名的水洞、嫩嫩洞、新洞、太极头、荔枝、鸡母窝、四股四来说,未曾见闻有青绿色的。倒是坑头出过一批少量的坑头青,是微青绿色的;东南面杜陵坑石中,杜陵、鹿目及尼姑楼偶见,善伯、月尾石常见;北面矿系老岭、大山、猴柴
、松柏岭、墩洋等青绿色石的产量就多了。

□那些石种会有「银包金」的现象?
一般掘性石种石皮的色泽,受到流埋田土色泽浸渍的影响,黑色田土产生黑色皮,白色田土产生白色皮。银包金(或金包银)的田黄石、牛蛋黄,因受埋藏于地底白色砂土沁渍及抽离的作用,石皮产生外白内黄这种特别而罕有的现象。 山坑石因有许多色层较分明的石种,例如旗降、杜陵、善伯、马背、芙蓉、山秀圆等,会利用色层分明的巧妙关系,巧雕成局部银包金或金包银,但这和掘性石因环境的沁渍及抽离作用,而产生整个石皮泛白的现象不同。不过,利用这种色层巧雕的银包金(或金包银)山坑石,因产量较少,取材不易的缘故,所以价格在亦相同石种之上。

□为何会有「水痕」?
寿山石形成过程中,熔融的矿体,受到火山热胀喷出的压力,同时接触到不同的矿物元素,流动沉积于坚硬岩石间隙,因此产生了交杂的色纹,同时也决定了质地的松结度。
蜡化纯洁的矿体在凝固形成后,矿床若再度受到地壳变动的挤压或错位,则产生裂纹,这种裂纹时间一久,大部分会再受到周围矿质的填补。如果填充物为玻璃般的透明质,即成为所谓的「水痕」,这种格痕看起来很像裂痕,其实不算是,因为它已经受到二次生成相同硬度质地充填,且无损于石材的强度;如果填充物为氧化铁,则产生「红筋」;如果填充物为其他物,则可能成为「黑色格」或「粉土格」等。

□「结晶性条纹」与「水痕」有何异同?
一般汶洋石、坑头石、杜陵坑、芙蓉石肌里多含结晶性条纹,这种条纹在石肌中透明度较高,且宽窄、数量不一,界限也比较模糊;而所谓的「水痕」,是地底中的矿体受到地壳变动的挤压或错位,所产生一条宽窄一致的细裂纹,这种裂纹时间日久,再受到周围透明玻璃质矿质的填补,因此形成一条极似细裂纹的透明玻璃质线,界限相当明显,应可区别。

□「石纹」与「裂纹」有何不同?

谓「石纹」又称「石泐」,就是二种不同透明度或不同色泽的熔岩相接合处,这二种熔岩所含的元素有时不尽相同,故透明度与色泽会有极为明显差别,看似裂纹而实非裂纹,因为这二种熔岩冷却后通常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时强度比较差,受到撞击时容易由此处纹理散裂。而「裂纹」又称「震格」,通常指在同一种质色、透度的矿块,受到外力强烈撞击后,所产生近白色的断裂纹路。

□何种石面有「凝痕」?

回复 7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寿山石考》云:险峻高出的冻石,面多「凝痕」,若水合处,必出五色石,或波光云影状,是高山、都灵产物,非寻常山脉能致者。所谓「凝痕」,就是将印石平面的反射光引入眼内(迎光面),即可发现已切平磨光的石面,仍有些微凝结成凹凸不平的面,或蜿蜒而隐约的突出线纹产生,这种石通常含微晶石英量较高,透明度也较高。至于是否一定出自高而险峻的山脉也不一定,因为这种「凝痕」除了高山、都灵之外,坑头、芙蓉、巴林石也都含有。

□同一种石有质性熟与稚(未熟)之分别吗?
有的,例如田黄、芙蓉石中就较明显有熟与未熟之分,一般田黄石的熟透,是指通体油润而灵透的感觉,若一块石中仍含有不透明的浅色块,则会被指为未完全熟透;芙蓉石中若某部分质地不太润透,感觉尚未蜡化完成的,也被称之为幼稚(未熟)。这种石即使出产的年代再早,也无法改变其质地稚而未熟的感觉。

□石质透明度愈高,润(Q)度愈低吗?
目前虽然没有科学证明这二种的必然关系,但相信有不少玩家或收藏家有相同的感受,除了田黄石外,高山石及坑头等透明度较高的石种,总感觉没有透度较低的善伯、旗降及芙蓉石那么油润。笔者曾见过二个透灵如水晶冻的白色芙蓉石,色泽明灵可爱,上手后果然没有一般芙蓉石那么油润,以相同的石种来说,是不是石头所含微量石英(或硅、铝元素)增加后,相对的含蜡质量反而降低?实在值得研究。

□寿山石油养不够会出现「裂纹」吗?
因为古时寿山石的开采,是用敲凿的方式采矿,近代甚至还有一段时期采用爆破的方式采矿,因此纯洁的矿体中,难免会隐夹着大小不一的震裂纹。寿山石绝大多数的裂纹,都是在采矿及运送过程产生的,只是被油质掩盖住了,相当不易发现,仅有少部分质地较松的高山石是因过分乾燥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买来比较结性的寿山石如果没有裂,以后即使不太油养也不太会产生新裂纹。

□应如何看待寿山石的「裂纹」?
一块质地纯净、色泽瑰丽的寿山石,如有裂纹,其价值必然降低,

因此中间商开料时,无不想尽办法予以闪避及切除,但总有部分石料、章件无法完全做到,因此还要请石雕艺人发挥功力来遮掩,或以抹油、上蜡方式来掩盖。至目前为止,有人将裂纹雕刻遮掩、制造成假红筋、抹油注蜡填补等方法,但尚无其他有效的方法,使裂纹永远消失不见。
如果您玩寿山石,一定会碰到这个令人心痛又扰人的问题。如果裂纹大又深、又在石头的重点上,例如人物的脸部、雕件的连结或支撑处及印材的中段部分等,即使它的质地如何洁净、色泽如何美艳,价值也会因此降低;如果裂纹短小、又在石头的背部、底部或边缘,应该无损其姿,所以如果您喜欢寿山石,最好学习如何包容石上的小裂纹。

□中国四大名石为何?
以往只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较为知名,近来蒙古巴林石窜起,产量及质地都不逊三种名石,故已挤入四大名石的行列。至于江西石、河南石、青海石、广东绿及东北各省所产的冻石,因成名较晚,或因质地稍逊、产量少,都尚未进入名石之列。

□何谓「冻石」?
冻石一般泛指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及他省所产的叶蜡石种,摩式硬度约二至三度,非常容易下刀治印。因为这类石,质地细腻温润、色彩瑰丽、晶莹华滋、凝灵如冻,故也被人称为「冻石」,这种名称也被认定为是这种叶蜡石的另一种称谓。至于其他宝石、玉石或雅石类,即使透度再高,亦无人以此号名。

□什么是「四姊妹石」?
杜陵矿脉产石中,杜陵、迷翠寮、尼姑楼与蛇匏,因产地、质性接近,被人称为「四姊妹石」。
其中以杜陵的质色最佳,被誉为「山坑之首」,琪源洞杜陵温色泽柔妩媚、质结色美,黄者似田黄,产量犹比田黄少,更是被誉称为「杜陵坑之首」;优质掘性杜陵与田黄石亦极为相似,鉴别困难。

□什么是「财主石」?

回复 8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山坑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瑰丽多彩,但石质稍松,每遇严夏酷热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渣点及裂纹,色彩也会变得稍显暗淡,必须经常抹油以泯润泽,需要人家伺候,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外号,称为「财主石」。

□什么是「样品石」?
「样品石」主要是买来认识、了解或做比对及鉴别,而不是真正拿来收藏之用。因此不管是小田黄石或冷门的吊笕冻、房栊岩、红心牛蛋、鸡脚岭及其他外省石等,老练的寿山石玩家,必定会买几个这类的「样品石」,做为日后不管是收藏、同好讨论或买卖时的参考。由于这类石,比较冷门,所以价格通常也比较低。

□何谓

「图书石」?
一般泛指其他产地所出质地尚可但仍适合治印的杂石。青田、福清、巴林、东北等均有这类石产出,品质较低下,质滞不透明、色泽呆板、纹理花杂,价格低廉,经常被文人拿来做篆刻练习之用。

□什么是「外省石」?
虽然大陆其他省份也少数出产和寿山石质色相当的叶蜡石,但由于福建寿山石成名最早,被收藏的数量最多、品种分类也最完备,故市门一些寿山石玩家认定,凡出产自福建省以外的彩石,诸如蒙古巴林石、青海石、湖广石、广东绿、江西石、河南石及东北石等,均统称为「外省石」,多少有点轻篾的意味。但对于知名的浙江青田石、昌化石等,因已知名自立门号,则不被称为是「外省石」。

□福建其他县份产石亦称「寿山石」吗?
寿山石一般泛指寿山村方圆数公里矿脉所产之冻石,虽然福建省其他县份也少数出产这种叶蜡石,诸如福清、莆田、闽清、罗源、长乐、仙游、寿宁----等,这些石虽然不算「外省产石」,但也不归于寿山石的任何品类。目前寿山石竭产,福州一些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居于爱屋及乌的心理,也逐渐在收编这些石,以沾寿山石的高知名度。惟,这些石的质地、产量逊于寿山石,日后能否受到玩家、收藏家的青睐,不得而知。

□什么是「开门」货?
这是石商与玩家间的行话,一般指特徵明显,没有什么争议的石种,称为「开门」,有开门见山之意。但有时这句话,是双方买卖或微有争论时,用来消除对方疑虑的,不见得百分之百就是真的。

□什么是「高档品」?
由于每个玩家、收藏家个人喜好不同,对于「高档」的定义也都不一样,例如有人对掘性石种特别有兴趣、有人专买透明度高的、有人讲求名家雕工、有人偏爱老古章件、有人认为愈大材愈好等等。但市门对于「高档」还是有一定的标准,这套标准不外乎:石种要稀罕珍贵、质性要润结、色泽要明艳或柔美、肌地要洁净透亮、材形要方高大、雕工要精美或名家所刻、没有不正常的裂纹等。愈无法符合上述各点要求,就愈相对「低档」。

□寿山石雕艺有派别之分吗?
寿山石的雕艺,可追溯到清康熙时的杨玉璇和周彬为最早的宗师,到了清同治年间,才分为二个派流,一为东门派流,在福州东门后屿乡一带授徒传艺,风格精巧玲珑、矫健华丽;一为西门派流,在福州西郊凤尾乡一带传播石雕技艺,风格浑厚纯朴、清雅逸致。
但,现在二个派流因互相学习观摩,有些后期作品也很难分辨是那一个派流了。

□印章有那几种特殊的型制?
一般印章的形制,是以印面的长宽做为认定的标准,除了正方章、

日章、扁章、圆章、椭圆章比较制式外,比较特殊的形制有随意章、对章、兄弟章、母子章、套章等、连体章及链章等。
随意章:石料未经裁切成型,仅将原石的一面磨平做为印面,以致印面呈现不规则形状的印章。
对章:将同一块材质的石料对切,长宽、高矮相同,但纹路走向相反而对称的二个印章。
兄弟章:裁切方式如同对章,但因另一方印脚可能因杂质或瑕疵予以切除,以致高矮不一的印章。
母子章:材质、雕工外观造型相同,但尺寸大小不同的二个印章。
套章:将同一大材的石料切成数个印章,长宽相同,但高矮不一定相同的印章。

回复 9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连体章:将同一扁的石料中间挖空、搭桥,做成二个印身相连,但印面不相连的印章。
链章:将同一材质的石料雕成以链条环环相接,二个到数个相链的印章。

□何谓「浮雕」?
浮雕是寿山石传统的表现法之一,乃由圆雕技法演进而来。最早可从石窟与汉代的画像砖中找到渊源关系,亦可经常在庙宇的雕梁画栋及壁雕装饰上,看到各种精巧的浮雕技艺。
浮雕技法,一般先在木板或石材上画上故事题材,再动刀由浅而深雕刻出各层景物,具有强烈的层次及立体感,可充分配挥艺术装饰效果,适合色层分明及较扁薄的石材,按石面景物雕刻的厚度又可分高浮雕及浅浮雕二种。

□何谓「薄意」?
薄意乃由浮雕技法演进而来,即石面雕刻极浅薄的浮雕,刻划细微且富有画意,最适用于质佳而材小的珍贵石料,备受金石书画家的推崇。
薄意雕可充分配挥艺术装饰效果,又可适度遮掩石料中的裂纹,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林清卿,他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养分,将薄意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据闻他也最喜欢向裂纹多的石料挑战。薄意另一个后起之秀为林子伯,寿山石雕艺人众多,他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但他的薄意书画味厚、雕风俊逸,功力直逼林清卿,颇值推崇。

□何谓「博古钮」?
寿山印章石钮饰中,有一种「博古钮」,多用于比较完整的平顶印章,在印章顶部刻划线纹,以模仿古代西周铜器的夔纹最为普遍,有时将首部刻成龙形或凤首,谓之「夔龙」或「夔凤」,亦有鸟纹、兽纹、雷纹、云纹、环纹等。所以所谓「博古钮」,有些并不明显有个「钮」头,只有类近薄意的方块线纹而已,这些薄意方块又分浮雕、阴刻及线刻(麻花)三种技法。

□何谓「把件」?
简单的说,「把件」就是「把玩品」,也是小的圆雕作品,大小以手掌能掌握为度,讲求浑朴不刺手,可随身携带,可观、可赏、可玩,最能让人感受到寿山

石的质性与脂润感,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消除现代人内心的不安及紧张感,极受企业家、玩家及文人雅士的锺爱。
这种小玩意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是寿山石雕传统艺术的精华,把玩日久,可使石面产生包浆,宝光内蕴,增添温润古雅。现在,海外已有愈来愈多的人锺情于这种一把抓的「把玩品」,不仅可以拿来观赏把玩,亦可将它做成链坠,或佩挂于腰际当装饰。

□何谓「包浆」?
寿山石经长期抚玩,棱角会磨蚀微钝化、燥气渐退,宝光内蕴,呈现一种难以形容的温润及古气。经久摩挲,亦会在石面产生一层近似树脂乾了以后的硬透明层,肌理尽露,谓之「包浆」。这种现象非长期把玩不能形成,亦可用来判定是否为「老石」的依据。

□何种石较容易产生「包浆」?
一般说来,较结性的石种,诸如田黄、水坑石、芙蓉、杜陵、尼姑楼、旗降、大山、墩洋石及结性高山石等石种,经把玩较容易产生包浆。而普通的高山石通常比较松软,要形成包浆的时间可能须要比较久。

□石件为何要「上蜡」处理?
一般寿山石上蜡的主要功用有二:1.彰显石料的色泽纹理,增加石面光泽。2.填补粗糙面、遮掩裂纹的效果比抹油的时间长,适合长时间存放。
上蜡处理较适合如旗降、焓红、牛蛋黄、峨嵋、吊笕石、柳坪、老岭、山秀圆等粗质石料,这种石较为坚硬,抛光比较费功夫,上蜡可以填补若干粗糙面,增加石面光泽及稳定性。但上蜡处理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高温往往会使石失其温润、变得硬脆,对珍贵的石料有损害,而且把玩时有阻隔手感的缺点,因此并非所有石料都适合上蜡处理。

□何谓「抛光」处理?
一般寿山石裁切成印章或雕刻成品,都会进行精心的「抛光」处理,让作品充分彰显出质地细润及色泽纹理的特质。但仍难免有部分作品抛光不佳或仅做粗略的「抛光」,就直接抹油上市,虽然抹油会得到一时的光润,但日久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粗晃含白粉的状态,所以通常由石商或收藏者买回来后,再做进一步的抛光处理。

回复 10楼2012-04-28 08:18举报 |

寿山石虫
吧主12
目前市门品相稍佳的鸡血石价格并不算高,以往不逊于田黄石的鸡血石价格,也已远不及田黄及荔枝冻,仅剩一些优质材美及大型精美雕件的鸡血石,尚能维持在某些高价位。

□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鉴别鸡血石,一般可从血色四周连接是否自然,迎光面是否可见细密的水银斑方面着手,水银斑是一种极细密的晕点状斑或条状斑,闪着银灰色的暗光。但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有红色的地方就有水银斑,有时候一些水银斑反而是堆挤在某些无血

红的角落。
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在含有鸡血的四个边角,以金属物轻刮,除非它外层涂抹了很厚的透明漆,否则假鸡血石的火漆会被刮落,露出石头底色,但通常石商是不太可能给你样弄的,所以只能趁他不注意时,千万不要冒然为之,以免发生争端,徒惹不快。

□巴林鸡血石有水银斑吗?
昌化所产鸡血石,除了玻璃地外,多数质地较不通透,血色比较凝聚艳红,多数含有水银斑,仅有少数不含或少含水银斑;而巴林所产鸡血石,质地绝大部分比昌化鸡血石通透,但血色比较稀散,常有血、地相混的情况,约近三成也含有水银斑,但多数几乎不见水银斑。

□寿山石有造假的情况吗?
鸡血石经常有假冒的情况,但通常是石材是真,血色为假;寿山石造假的情况就比较复杂,目前发现的有:
1.以石粉灌制成印材和雕件:通常灌制品材形、质地、比例比较完美,色泽比较明艳,没有石头应有的纹理、红筋、渣斑及金属砂等石病,硬物刮不动、抛也抛不光,比重也比较轻。目前还有一种灌制品技术颇佳,透明度不错,有灰蓝纹,比重近似寿山石,以硬物刮亦有石粉脱落,但却抛不光。
2.假造石皮:通常有煨黑成乌鸦皮、刨粗成蛤蟆皮、漂白成白色皮,以及以石粉胶合成黄皮等,以假冒成田黄石等掘性石种。
3.黏贴或接合:将二块质地比较洁净的石,黏接成一块印石,于印身接合处再雕刻薄意予以遮掩,以小充大,或黏贴成巧色。这种黏接的情况,在强光下即可发现接合的痕迹。
4.染色或造色:以藤黄水煮染成黄色石,或以硝酸铁溶液涂抹再
烧成橘红色,或直接以红色料涂抹成朱砂巧色。

□青田灯光冻是什么颜色的?
曾有些书籍指出:最上品的灯光冻(灯明石),凝灵而质纯,表面为黑色,灯照下呈黑红色。致使一般人总认为真正的灯光冻应该是黑地冻(黑色地)。
其实,青田石虽然质地细致、行刀爽脆,但大多数不太透明,仅有极少数质地通灵如冻,灯光下显现出强烈通明感,有淡青、青黄、黄、红及黑等色。所以只要是质地通灵如冻的青田石,就可以称为「灯光冻」了。

□不论那种坑类石都有「掘性」的吗?
应该是的,因为大陆叶蜡石已有近千年的采矿历史,除了新开不久的矿洞无法产生掘性石外,旧矿洞在采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矿块被敲除淘汰、遗落、掩埋在矿坑附近的砂土中,直到被挖掘出土。不过这些掘性石种,大部分被掩埋于乾燥的砂土中,酸化程度不够,仅能染上一些零星的黄色或薄石皮,虽然质性比洞产石稍好,但其温润感始终无法与久埋在水田中的田黄石相比。
据目前所知已有掘性

坑头、掘性高山、掘性杜陵、掘性善伯、掘性鹿目、掘性旗降、掘性碓下黄、掘性大山、掘性芙蓉,甚至他省的掘性昌化、掘性江西石、掘性巴林石等等。

□哪些石种较易混淆?
目前最易混淆的石种,大约有如下几种:
1.掘性独石类。2.水坑石与高山晶冻。3.荔枝冻与青海冻石。4.汶洋石与芙蓉石。5.墩洋冻与善伯洞。6.巴林石与杜陵、善伯坑类。

□什么是爱石人心中永远的痛?
1.田黄石温润细结凝腻,可谓六德兼具,盈两以上的田黄石,是收藏家心目中的最爱,但因产量少,经有心人的炒作,价格已经贵得让人下不了手,只能望石兴叹。
2.收藏者花了大把金钱,买了一颗自认不错的田黄石,自我藏玩一段时日,拿出与同好友人共享喜悦时,友人却怀疑这颗并非是真的田黄石,问过他人也证实是他种掘性石,那种感觉又呕又痛。
3.当收藏者看上一方自认品相良好的佳石,喜孜孜的捧回家,没想到过了几天,油退了,却发现石面重要的部位,出现一、二道不该有的裂痕,那种感觉都让人心痛。

□选购寿山石应以何者为优先?
寿山石界常说「首德次符」,也就是首重石质的洁净及润结,色泽及雕工为次,但因为每个人喜好的角度不同,总喜欢以色泽、雕工做为选购要件。凡石质润结者,表面细致晶莹,摸起来滑腻不滞手,愈盘愈发宝光;石质粗松者,表面必无光泽。除了质地外,个人以为石材的「品相」很重要,印材要尽量符合方、高、大的原则,雕件则色、工的配合要精巧,块度必须圆厚或端正,以小见大,符合「远观有气势,近看有内容」的标准。如果摆放起来,歪斜不正、扁平如覆、摇摇欲坠、形态不佳、裂纹明显,都不算是好的「品相」,收藏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