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榆林市十一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班级 组号 姓名

【自主学习】

如图,A 、B 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 、B 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 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讨论展示】

讨论1:证明: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讨论2: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如果能请你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它是真命题吗? 如果是, 请你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学 年 2017-2018 科 目 八年级数学(下) 课题 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授课时间 主 备人

张慧

使用人

八年级师生

课型 新授课

审核

张 慧

学案序号

7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3.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重 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 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师寄语 认真阅读教材P22-23页,尝试完成导学案.

N

A

P

B

C M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展示1:如图,已知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E 是AB 上的一点,如果EC=7cm ,那么ED= cm ;如果∠ECD=60°,那么∠EDC=

展示2:已知:线段AB ,点P 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 求证:P 点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检测小结】

一、课堂达标训练:完成课本P23-24页习题

二、课后作业:

1.如图,△ABC 中,AB = AC ,∠A = 40°,DE 为AB 的中垂线,则∠1 = °,∠C = °, ∠3 = °,∠2 = °;若△ABC 的周长为16cm ,BC = 4cm ,则AC = ,△BCE 的周长为 。

2.如图,已知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 = 3cm ,△ABD 的周长是13cm ,求△ABC 的周长.

C

A D

B

E

C B

P

A C

B

A D

E 13

2

C

B

A D

E

班级组号姓名

教(学)后小结: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原卷版)

第一单元 第3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中,∠B=90°,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已知∠BAE=10°,则∠C 的度数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2.如图,在△ABC 中,DE 是边AB 的垂直平分线,BC=8cm ,AC=5cm ,则△ADC 的周长为( ) A .14cm B .13cm C .11cm D .9cm 3.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BC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E ,交BD 于点F ,连接CF .若∠A=60°,∠ABD=24°,则∠ACF 的度数为( ) A .48° B .36° C .30° D .24° 4.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E 为AB 上一点,且CE=EB ,ED ⊥CB 于D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E=BE B .CE=21AB C .∠CEB=2∠A D .AC=2 1AB

5.如图,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 A、80° B、70° C、60° D、50° 6.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A、6 B、5 C、4 D、3 7.如图,直线CP是AB的中垂线且交AB于P,其中AP=2CP.甲、乙两人想在AB上取两点D、E,使得AD=DC=CE=EB,其作法如下: (甲)作∠ACP、∠BCP之角平分线,分别交AB于D、E,则D、E即为所求; (乙)作AC、BC之中垂线,分别交AB于D、E,则D、E即为所求.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A、两人都正确 B、两人都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8.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 求证: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欲证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只需证明DA BD =即可. 证明:∵?=∠90C ,?=∠30A (已知), ∴ ?=∠60ABC (?Rt 的两个锐角互余) 又∵BD 平分ABC ∠(已知) ∴ A ABC DBA ∠=?=∠=∠302 1. ∴AD BD =(等角对等边) ∴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2.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AB =,?=∠120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F 。 求证:BF CF 2=。 分析:由于?=∠120BAC ,AC AB =,可得?=∠=∠30C B ,又因为EF 垂直平分AB ,连结AF ,可得BF AF =. 要证BF CF 2=,只需证AF CF 2=,即证?=∠90FAC 就可以了. 证明:连结AF , ∵EF 垂直平分AB (已知) ∴FB FA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B FAB ∠=∠(等边对等角)

∵AC AB =(已知), ∴C B ∠=∠(等边对等角) 又∵?=∠120BAC (已知), ∴?=∠=∠30C B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0BAF ∴?=∠90FAC ∴FA FC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FB FC 2= 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与逆定理都由三角形的全等证得,初学者往往不习惯直接使用绝无仅有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与逆定理,容易舍近求远,由三角形全等来证题. 例3.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EF 垂直平分AD ,交BC 延长线于F ,连结AF 。 求证:CAF B ∠=∠。 分析:B ∠与CAF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又B ∠,CAF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所以欲证CAF B ∠=∠,不能利用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那么注意到EF 垂直平分AD ,可得FD FA =,因此ADF FAD ∠=∠,又因为CAD FAD CAF ∠-∠=∠,BAD ADF B ∠-∠=∠,而BAD CAD ∠=∠,所以可证明B CAF ∠=∠. 证明:∵EF 垂直平分AD (已知), ∴FD FA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ADF FAD ∠=∠(等边对等角) ∵BAD ADF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AD FAD CAF ∠-∠=∠,

线段垂直平分线经典练习题

《线段垂直平分线》中一道习题的变式 例1:如图1,在△ABC 中,已知AC=27,AB 的垂直平分线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E 的周长等于50,求BC 的长. 点评:此题是△ABC 中一边AB 的垂直平分线AC 相交;那么当AB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相交时,(如图2),对应的是△ACE 的周长,它的周长也等于AC+BC.图形变化,但结论不变. 变式1:如图1,在△ABC 中,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BEC=70°,则∠A= . 点评:此题变式求角的计算方法,应用了两个定理.按照同样的方法,图2中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AEC=2∠B. 变式2: 如图3,在Rt △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若BE=2,∠B =15°求:AC 的长。 点评:此题为图形变式,由一般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上面我们总结的结论不变,然后再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图1 图2 图3

[变式练习1] 如图4,在Rt△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若BE=2,∠B =°求:AC的长. 图4 例2: 如图5,在△ABC中,AB=AC, BC=12,∠BAC =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 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 求∠EAN的度数. (2) 求△AEN的周长. (3) 判断△AEN的形状. 图5 [变式练习2]:如图6,在△ABC中,AB=AC, BC=12,∠BAC =1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 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 求△AEN的周长. (2) 求∠EAN的度数. (3) 判断△AEN的形状. 图6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第2课时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作出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的对称轴,明确对称轴是直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猜测、动手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某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想出除折叠外其他画出对称轴的方法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典例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则直线DE是() A.∠A的平分线 B.AC边的中线 C.BC边的高线 D.AB边的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则DA=DB,EA=EB,所以点D,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答案]D ()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不确定 [答案]B 探究点2画对称轴 典例2用刻度尺分别画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可以不用刻度尺上的刻度画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所有 [解析]①②③④均可以不用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对称轴. [答案]A ,对称轴条数是四条的图形是() [答案]A 三、板书设计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设计上可以通过给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讨论,归纳出画对称轴的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专题复习精编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专题复习 知识点复习: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1,∵ CD ⊥AB ,且AD =BD ∴ AC =BC. 定理的作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线段关于它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2,∵ AC =BC ∴ 点C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 定理的作用:证明一个点在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关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推论 (1)关于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的作用: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 (2)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 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其斜边的中点; 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反之,也成立。 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 ∵ OE 是∠AOB 的平分线,F 是OE 上一点,且CF ⊥OA 于点C ,DF ⊥OB 于点D , ∴ CF =DF. 图1 图2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5、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5, ∵点P 在∠AOB 的内部,且PC ⊥OA 于C ,PD ⊥OB 于D ,且PC =PD , ∴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定理的作用:用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6、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 (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 、BQ 、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 ∠ABC 、∠ACB 的平分线,那么: ① AP 、BQ 、CR 相交于一点I ; ② 若ID 、IE 、IF 分别垂直于BC 、CA 、AB 于点D 、E 、F ,则DI =EI =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的圆心). 7、关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图: (1)会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会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3)会作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关的简单综合问题的图形. 精品习题: 1.在△ABC 中,∠C=90o,BD 是∠ABC 的平分线.已知,AC=32,且AD :DC=5:3,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 2.如图,在△ABD 中,AD=4,AB=3,AC 平分∠BAD ,则:A B C A C D S S ?? = ( ) A .3:4 B .4:3 C .16:19 D .不能确定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习题及答(精.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的2 1 AB 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7,则△ABC 的周长为( ) A 、7 B 、 14 C 、17 D 、20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在Rt △ACB 中,∠C=90°,BE 平分∠ABC ,ED 垂直平分AB 于D .若AC=9,则AE 的值是( ) A 、6 B 、4 C 、6 D 、4 3、如图,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 的长度为( ) A 、6 B 、5 C 、4 D 、3 4、如图,等腰△ABC 中,AB=AC ,∠A=20°.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 A 、80° B 、70° C 、60° D 、50° 第4题 第 5题 第6题 5、如图,直线CP 是AB 的中垂线且交AB 于P ,其中AP=2CP .甲、乙两人想在AB 上取两点D 、E ,使得AD=DC=CE=EB ,其作法如下: (甲)作∠ACP 、∠BCP 之角平分线,分别交AB 于D 、E ,则D 、E 即为所求; (乙)作AC 、BC 之中垂线,分别交AB 于D 、E ,则D 、E 即为所求.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 A 、两人都正确 B 、两人都错误 C 、甲正确,乙错误 D 、甲错误,乙正确 6、如图,在Rt △ABC 中,∠C=90°,∠B=3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E=BE B 、AC=BE C 、CE=DE D 、∠CAE=∠B 7、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 A 、△ABC 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 、△AB C 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ABC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第7题 第8题 8、如图,AC=AD ,BC=BD ,则有( ) A 、A B 垂直平分CD B 、CD 垂直平分AB C 、AB 与C D 互相垂直平分 D 、CD 平分∠ACB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参考 公开课教案1

§6.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与逆定理及其的应用 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的理解和证明 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和性质。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猜想:我们看看上面我们所作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想一想书本P 24上面 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写出证明过程。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点都具有某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这一思想方法应让学生理解。 3)符号语言 ∵ 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 ∴ PA = PB 4)定理解释: P为CD上的任意一点,只要P在CD上,总有PA = PB。 5)此定理应用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直线A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AB A B C C B A D P

= 。 2)如图,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AB = 5,BD = 4,则AC = ,CD = ,AD = 。 3)如图,在△ABC 中,AB = AC ,∠AED = 50°,则∠B 的度数为 。 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1)想一想 书本P 24 想一想 困为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式,所以学生说出或写出它的逆命题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帮助学生分析它的条件和结论,再写出其逆命题,最后应要求学生按证明的格式将证明过程书写出来。 猜想:我们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符号语言 ∵ PA = PB ∴ 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3)定理解释 只要有PA = PB ,则P 为CD 上的任意一点 4)此定理应用于证明一点在某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巩固练习 1)已知点A 和线段BC ,且AB = AC ,则点A 在 。 2)如果平面内的点C 、D 、E 到线段AB 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则C 、D 、E 均在线段AB 的 。 3)设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且CA = CB ,则点C 一定 。 3、 讲解例题 例1 填空: 1、 如图,在△ABC 中,∠C = 90°,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C B A D P E D A B C A B C D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应用类型》专题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系列(附解析

专训2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应用类型名师点金:本章内容除了等腰三角形之外,还有两类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线段和角,灵活运用它们的轴对称的性质可以求线段的长度、角的度数,说明数量关系等,还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1.如图,AB比AC长3 cm,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CD的周长是14 cm,求AB和AC的长. (第1题) 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2.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AD,AD将∠CAB分成两个角,且∠1∶∠2=2∶5,求∠ADC的度数. (第2题)

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如图,某城市规划局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第3题)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面积问题 4.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0 cm,BO,CO分别平分∠ABC 和∠ACB,OD⊥BC于点D,且OD=3 cm,求△ABC的面积. (第4题)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说明线段的数量关系 5.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试说明:PC=PD. (第5题)

答案 1.解:因为△ACD的周长是14 cm, 所以AD+CD+AC=14 cm. 又因为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BD=CD.所以AD+CD=AD+BD=AB. 所以AB+AC=14 cm. 因为AB-AC=3 cm,所以AB=8.5 cm,AC=5.5 cm. 2.解:因为∠1∶∠2=2∶5, 所以设∠1=2x,则∠2=5x. 因为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AD=BD. 所以∠B=∠2=5x. 所以∠ADC=180°-∠ADB=∠2+∠B=10x. 因为在△ADC中,2x+10x=90°, 解得x=7.5°,所以∠ADC=10x=75°. (第3题) 3.解:如图,连接AB,BC,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DE,GF,两直线交于点M,则点M就是所要确定的购物中心的位置.点拨:解决作图选点类问题,若要找到某两个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经典习题及答案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例1:(1)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N ,交BC 的延长线于M ,∠A =0 40,求∠NMB 的大小 (2)如果将(1)中∠A 的度数改为0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 的大小 (3)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之. (4)将(1)中的∠A 改为钝角,对这个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 例2:在△ABC 中,AB 的中垂线DE 交AC 于F ,垂足为D ,若AC=6,BC=4,求△BCF 的周长。 例3:如图所示,AC=AD ,BC=B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求证:直线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 例4: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BAC=1200,D 、F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AB FG AC ⊥⊥,,E 、G 在BC 上,BC=15cm ,求EG 的长度。 例5::如图所示,Rt △ABC 中,,D 是AB 上一点,BD=BC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C 于点E ,CD 交BE 于点F 。求证:BE 垂直平分CD 。 例6::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一动点,过点O 作直线M N ∥BC ,与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 ,求证:OE=OF D ,自D 作D E AB ⊥于M=20°;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BC 则有∠B= 1/2(180°-α),∠M=90°- 1/2(180°-α)= 1/2α. (4)改为钝角后规律成立.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例2:解:连接BF ,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FB =FA 又因为AC =AF+CF =6,所以BF+CF =6△BCF 的周长=BC+CF+BF =4+6=10 例3:证明:因为AC=AD 所以A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因为BC=BD 所以B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直线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 例4:解:作AH ⊥BC 于H ,HC=15/2 ∵等腰 A B C N M A B C N M A B C N M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说课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把我的理解与认识说一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今后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画线段垂直平分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证明。 过程与方法: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知识的乐趣与运用美。 3、教学重点 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并给出证明。 4、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这为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提供了知识准备;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的性质,这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努力程度不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掌握存在较大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采用引导发现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猜想、探究、总结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新课,忆一忆;第二环节:新课探究,找一找;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做一做;第四环节:定理小结,说一说;第五环节:讲练结合,思路活;第六环节:课堂小结,谈收获;第七环节:作业布置,练一练。 第一环节:忆一忆 (1)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3)怎样做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找一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有哪些?你会用尺规作图吗?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端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F. (2)作直线EF. 则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思考:直线EF是不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呢?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 第三环节:做一做 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一量:PA、P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规律?你会证明这一结论吗? 1、让学生大胆猜测发现的结论是什么。但是,我们仅仅凭观察就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2、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交流讨论,如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综合提高测试带答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A、7 B、14 C、17 D、20 2、如图,在Rt△ACB中,∠C=90°,BE平分∠ABC,ED垂直平分AB于D.若AC=9,则AE的值是() A、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6 D、4 3、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A、6 B、5 C、4 D、3 4、如图,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 A、80° B、70° C、60° D、50° 5、如图,直线CP是AB的中垂线且交AB于P,其中AP=2CP.甲、乙两人想在AB上取两点D、E,使得AD=DC=CE=EB,其作法如下:(甲)作∠ACP、∠BCP之角平分线,分别交AB于D、E,则D、E即为所求;(乙)作AC、BC之中垂线,分别交AB于D、E,则D、E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6、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E=BE B、AC=BE C、CE=DE D、∠CAE=∠B 7、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8、如图,AC=AD,BC=BD,则有()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ACB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9、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ED=3.则CE长为_________. 10、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则∠BCE=_________度. 1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CBD的度数为_________°. 12、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应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 一、基础知识归纳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说明:它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在证明线段相等时,不要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了,方便了证明的过程. 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逆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说明:(1)关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实际就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区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的关键在于区分它们的题设和结论;(2)要想证明一条直线是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即可; (3)关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有多种思路,如①过点P 作已知线段AB 的垂线PC ,再证明PC 平分AB ;②取AB 的中点C ,证明PC⊥AB;③作∠APC 的平分线PC ,证明PC⊥AB,且AC=AB. 3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说明:(1)上面的定理是由实践操作(折纸)发现猜想,然后又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它是由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该定理综合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两个定理的升华; (3)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内部的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外部的一点,但无论这个点在什么位置,它到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二、典型例题剖析 典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 ,∠A=120°,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交BC 、AB 于点M 、N. 求证:CM=2BM. 【研析】:由于MN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如果连接MA ,就可以得到MA=MB ,然后通过△M AC 把CM 和MA 联系起来。 证明:连接AM ,∵AB =AC ,∠BAC =120°,∴∠B =∠C =30°,∵MN 垂直平分AB , ∴MB =MA ,∴∠B =∠MAB =30°,∴∠MAC =90°,∴AM =2 1CM , ∴CM =2BM 典例2:城A 和城B 相距24千米,如今政府为便利两城居民生活, 决定修建一个仓库,使得仓库到两城距离相等,请问这样的 仓库位应该修建在什么位置?仓库的位置惟一吗? 若要求仓库到两城距离均为15千米,则仓库的位置惟一吗? 【研析】:这是一个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找一个点到线段AB 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因此仓库的位置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的点有无数个,所以仓库的位置不惟一;若仓库到两城距离均为15千米,则AM=BM=15,AC=BC=12,所以 图1 图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各种证明

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对于掌握定理以及定理的证明并不存在多大得困难,这是因为在七年级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里和判定定理. ②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难点是两者的应用上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究新课;第三环节:想一想;第四环节:做一做;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时小结第七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其中“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要强调这几个字在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时研究过线段的性质,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说明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重点) 2.探索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运用其性质解答简单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作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 于D,交AB于E,量得△BDC的周长为17m,你能帮测量人员计算BC的长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类型一】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线段的长 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 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A.5cm B.10cm C.15cm D.17.5cm 解析:∵△DBC的周长=BC+BD+CD =35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35cm.∵AC=AD+DC=20,∴BC=35-20=15cm.故选C. 方法总结: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解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 证明:(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 (2)∵△ADE≌△FCE,∴AE=EF,AD =CF.∵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考题含答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考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小题) 1.(2011?长春)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ED=3.则CE长为_________ . 2.(2011?莱芜)如图,在△ABC中,AB=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C=6cm,则AD= _________ cm. 3.如图,等边△DEF的顶点分别在等边△ABC各边上,且DE⊥BC于E,若AB=1,则DB= _________ . 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AC上分别取点D、E,使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为_________ °. 5.如图,D是等边△ABC的AC边上的中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DE=DB,△ABC的周长是9,则∠E= _________ °,CE= _________ . 6.如图,△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8cm,则CD= _________ .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2011?香洲区一模)△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 (1)利用尺规作B的角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判断△DBC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7小题) 1.(2011?长春)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ED=3.则CE长为 6 .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由ED垂直平分BC,即可得BE=CE,∠EDB=90°,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其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BE的长,则问题得解. 解答:解:∵ED垂直平分BC, ∴BE=CE,∠EDB=90°, ∵∠B=30°,ED=3, ∴BE=2DE=6, ∴CE=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2011?莱芜)如图,在△ABC中,AB=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若AC=6cm,则AD= 2 cm.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C=2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D=BD,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连接BD. ∵AB=BC,∠ABC=120°, ∴∠A=∠C=(180°﹣∠ABC)=30°, ∴DC=2BD, ∵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 ∴AD=BD, ∴DC=2AD, ∵AC=6, ∴AD=×6=2, 故答案为:2.

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1.2《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型:新授课时: 1 主备人:张艳峰修订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2.能够用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提高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作图,理解作图原理,通过类比角的平分线学习本节内容,体会类比学习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作图和折叠,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难 点 尺规作图后的证明理解类比的学习方法。 环 节主备备注 复习巩固(1)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你会画出它吗?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2页。并思考:有时候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是轴对称的,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准确的作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么? 精讲点拨1.如果找到了一组对应点,如何做它们的对称轴呢? 2.前面学了角平分线的画法,是到角的两个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什么特征呢? 3.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如何画图? 4.两个交点可以在线段的一侧,也可以在两侧,引导学生发现交点在两侧的时候方便作图,所以选用两侧。 5.交点能不能在线上呢?引导学生得到“找线段中点的办法” 合作探究如何证明以上作法得到的就是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 学生思考使用三角形全等,教师可以用“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课堂练习 1.课本64页练习1 2.如图,A 、B 、C 三点表示3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计划新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3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在图中有尺规 确定学校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画法) 3.如图,电信部门要在S 区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 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 ,B 的距离必须相等, 到两条高速公路m 和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应该修 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困惑? 学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作业部置 课本66页第10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Q P B A

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专题复习

m 图1 D A B C m 图2 D A B C j i k 图3O B C A 图5C D O A B P E F I R Q A 图4C D O A B F E 角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专题复习 一、知识梳理: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1)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1,已知直线m 与线段AB 垂直相交于点D ,且AD =BD , 若点C 在直线m 上,则AC =BC. 定理的作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线段关于它的垂直平分线对称. 2、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2,已知直线m 与线段AB 垂直相交于点D , 且AD =BD ,若AC =BC ,则点C 在直线m 上. 定理的作用:证明一个点在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关于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1)关于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3,若直线,,i j k 分别是△ABC 三边AB 、BC 、CA 的垂 直平分线,则直线,,i j k 相交于一点O ,且OA =OB =OC. 定理的作用: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 (2)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其斜边的中点;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则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反之,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则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边上,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则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已知OE 是∠AOB 的平分线,F 是OE 上一点, 若CF ⊥OA 于点C ,DF ⊥OB 于点D ,则CF =DF.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在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5,已知点P 在∠AOB 的内部,且PC ⊥OA 于C ,PD ⊥OB 于D , 若PC =PD ,则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定理的作用:用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 (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 、BQ 、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ACB 的平分线,那么: ① AP 、BQ 、CR 相交于一点I ; ② 若ID 、IE 、IF 分别垂直于BC 、CA 、AB 于点D 、E 、F ,则DI =EI =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