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十八 《论语》评析课案 《论语》(选读)的理解与评价

专题十八 《论语》评析课案 《论语》(选读)的理解与评价

专题十八 《论语》评析课案 《论语》(选读)的理解与评价
专题十八 《论语》评析课案 《论语》(选读)的理解与评价

第五部分自选模块

专题十八《论语》评析

课案《论语》(选读)的理解与评价

1.(2014浙江五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

解析:本题三段材料均选自课内,所以如果熟悉课文,解答起来就容易了。第(1)问考察对“礼”的认识,只要熟悉课文就能轻松回答。至于“仁”和“礼”的关系,课内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本题提醒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注重课内基础知识的巩固。

答案:(1)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恰成辩证统一关系。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解析:“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句话其实已经包含了第一问的答案,“好”与“恶”其实就是“对人的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答题时不能只是翻译这句话,而是要把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明白了孔子如何评价一个人,就知道他为什么对“乡原”之人如此厌恶了。

答案:(1)不笼统地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而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

(2)原因:①“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乡

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乡原”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④“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材料选自课文《仁者爱人》。关于孔子的“忠恕”思想,教材的注释中已经作了解释;前一章谈的是“忠”,后两章自然说的是“恕”。第(2)问中“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回答时只要把孔子的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答案:(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瞽者和冕衣裳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解析:第一则材料选自《中庸之道》这一章,所体现的重要思想自然是“中庸”了。第(2)题要求分析的是“礼”的作用,而不是分析什么是“礼”,材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谈它的作用的,关键是能读懂。

答案:(1)中庸

(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②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由以上两则材料看,孔子是如何学习的?

(2)从孔子的学习途径中,你有何启示,请简要阐述。

解析:材料②选自课文《诲人不倦》。从“好古,敏以求之”可知孔子是如何学习的,所以答题时要能读懂一些课外的材料;“天”即是自然,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这是自然的规律,对此,孔子显然是很清楚的。孔子的学习途径是“好古”,即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这固然有道理,但不是唯一途径。思考时千万不要以为孔子说的就是唯一,全部都是对的。

答案:(1)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学习文化知识,从自然万物中悟得规律、道理。

(2)学习不仅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知识,更应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去体会、感悟自然,从中获取经验、真理。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

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材料选自课文《高山仰止》。熟悉课文内容,平时复习时注意总结归纳课内出现的成语,解答第(1)小题就很容易了;第(2)小题属于“文学欣赏式评析题”,所谓的“趣”,体现在孔子这一人物形象身上。

答案:(1)杀鸡焉用牛刀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一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做,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等都跃然纸上,意趣横生。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解析:两则材料出自《克己复礼》。考生要熟悉课文所出现的成语。“是”指代的就是前面的一句,很好理解,而孔子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季氏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礼”。

答案:(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

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认识。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

解析:第一章,说宰予白天卧寝在那里,孔子对他加以批评。这件事并不如此简单而已,结合后面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不同思想,所以常受到孔子斥责。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为什么宰予昼寝会受到孔子如此严厉的批评呢?儒家讲究凡事要依礼而行,这个宰予,在大白天卧寝,可能还并不一定是真的困得不行要睡觉,而是一种懒散的表现,像有些人,不管有人没人,东倒西歪,二郎腿翘起来,还要摇啊摇的,这都是无礼的表现。

答案:(1)略。(提示:可从宰我行为习惯、言语能力、怀疑精神、礼乐认识

等角度来谈,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即可。)

(2)略。(提示:可针对孔子认为对宰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译文:宰予白天卧寝。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的墙壁不能涂抹。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怎么责备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改变了原来考察人的方法。”

宰我问道:“一个仁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一位仁人’,他会照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能自己也陷进去。人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已经很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废弛。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钻火改用木料经过了一个轮回,一周年可以结束它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就吃白米饭,穿锦衣,对于你来说能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味不觉得甘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都不觉得安适,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孩子生下来长到三岁,然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不也是在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抚吗?”

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

路。文学:子游,子夏。

②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

解析:材料①选自《诲人不倦》。学生各有所长,除了先天因素外,则来于后天的教育,答题时自然就应该想到作为老师的孔子的教育方法。回答第二问只要能读懂选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孔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就可以了。答案:(1)因为孔子善于因材施教。

(2)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参考译文:②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从中国古代史中找出一个符合儒家“君子”定义的人,并简述理由。

人物:

理由:

(2)结合以上语段内容,对孔子的君子观作简要评析。

解析:材料①②选自课文《君子之风》。三段材料指出了君子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重义轻利、守信、谦逊等等,只要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点,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古代人物,然后针对性的分析理由就可以了,本题基本属于送分题。所谓的“君子观”,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是君子,或者说君子身上有什么特点,这在材料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只要找出来,并稍加分析就可以了。答案:(1)海瑞。为了维护正义不怕得罪权势,不惜丢弃官位甚至生命。(2)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要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行动等。君子,作为一个品德标杆,成为封建时代有道之士追求的理想。当今社会,很多人对自己要求很低,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而对外在的物质利益孜孜以求,所以孔子的君子观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慎重,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①人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②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左传》) 【注】①取:同“聚”。②萑苻: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子产的为政观。

孔子:

子产: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解析: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特别重视要取信于民,而子产虽然也指出以宽服民,但同时也强调要以“猛”让民畏惧,这从太叔后来的做法可以看出。明白二人的为政观后,再来评析就简单了。而所谓的“猛”,其实指的就是法治,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二人的做法都有道理,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回答时不能简单地否定一方,支持另一方。

答案:(1)(孔子)取信于民(子产)以“猛”畏民

(2)两人都提到了治国和治民的关系。孔子认为,食、兵、信这三个治理国家的必备条件中,“信”更重要。取信于民,才是国家立足的基本前提。子产认为,只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还是采取“以猛畏民”比较恰当,因为猛

政如烈火,让人望而生畏,自然就“鲜死焉”。子产的观点可能容易取得短期效应,孔子的观点更立足于根本和长远,要深刻和高远得多。(在此基础上,如果答“德治法制应兼而有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效”,也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在孔子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

(2)孔子认为颜渊的死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他为什么这么说?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言行一致”的看法。

解析:(1)(2)小题很简单,一看便知;第(3)小题的材料都是课本上没有的,

但是只要能读懂大概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也是容易回答的。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脱离材料来谈。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而且,君子不轻易说,但是说了后一定马上去做。这一思想是可取的。答案:(1)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

(2)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君子的典型代表。

(3)做人必须言行一致。做事敏捷,言谈慎重,把重心放在行动上,放在切实的道德学问修养上,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并避免因为夸夸其谈而失信于人,避免沉溺于浮夸的言辞中。

参考译文:(乙)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8.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材料选自课文《为政以德》。一提到治国思想,就要想到“为政以德”,“民信之”即为取信于民,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则是“礼治”。几个人问的问题虽然相同,但是问的主体不一样,孔子的回答自然就不一样了。

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名著阅读《论语》考试必备

名著阅读《论语》考试必备 名著导读《论语》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三、模拟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答案:1、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论语》名著导读

一《论语》 导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可误解 为孔子所编纂)。它以对话文体语录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理思想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共二十篇。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的言论千古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平时抽时间了解《论语》,解读孔圣人,熟悉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国千年古典文化,更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修养。 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 年~前479 年)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fù)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编撰(zhuàn)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 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收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 人。孔子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

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逝世时,享年73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态度上。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乐学,这是关键。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在学习的内容上。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 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的目的上。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他还 强调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后世评价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先驱,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 开的门缝间挤进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

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 《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君子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习题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与》) 翻译: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 翻译: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做。 10、“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 翻译:为仁完全由自己,哪能依靠外人呢? 1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论语》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 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 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论语》——名著导读教案完美版

《论语》——名著导读教案 山西原平一中张锦丽sxypyzj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12402715.html,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一论语素材(含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素材: 一《论语》 导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可误解 为孔子所编纂)。它以对话文体语录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理思想等。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共二十篇。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 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 的言论千古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指路明灯,希望同学们平时抽时间了解《论语》, 解读孔圣人,熟悉儒家思想,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国千年古典文化,

更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 的修养。 走进孔子 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春秋时期鲁国陬 (zōu)邑(今山东曲阜 fù)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编撰(zhuàn)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 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收的学生不分贫 富贵贱,据说有 3000 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 人。孔子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逝世时,享年 73 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治学态度 在学习的态度上。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乐学,这是关键。子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新: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七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

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6年11月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截至2006年12月底,全世界已经有123所孔子学院。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导语: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每个领域、每个时期都产生过具有巨大影响的世界名著。世界名著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在名著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个伟人,他们和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然而,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普遍存在对名人名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而名著,是人类进步的阶石,它在与物质世界的比照中,体现了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这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也是最深层的素质培养。 今天,我们提倡阅读名著,是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通过通俗、生动、简明的导读,使青少年对于中外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有更加切实的了解,对于曾经并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名著有一定的领会,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下面请随我们一起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人看孔子: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论语》名著导读(答案版)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 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一共出现了104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7、《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 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二、判断题: 1、《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V) 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X孔子死后) 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X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 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V) 5、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居儒、道、墨、名、法五显学之首,立于一尊的地位,从 创立起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X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立于一尊的地位,自汉朝汉武帝时期 起,才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6、《论语》只有12700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对后人的启发主要体现在治国理念、教育主张 以及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等方面。(V) 三、对联题: 1、下面这副对联概括了孔子的一生,请补全下联: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2、下面四个词语可以组成有关孔子的上下联,但是顺序被打乱,请你根据对联知识重新排序,使其合理。 A.万世师表 B.德配天地 C.道贯古今 D.百代馨香 正确顺序是:(上联: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下联: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四、补写题: 1、从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他的学生经常问道孝、仁、政、君子等问题,孔子总是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 2、孔子经常谈到自己的理想,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正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表现。但孔子不 只有积极用世的一面,有时他也向往超脱的生活。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也就是说他也渴望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吾与点”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仰慕的精神境界。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給“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他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① 礼”)为根本。而(“② 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③ 礼”)的施行。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④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⑤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① 仁者爱

高中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高中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着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

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已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孔子及《论语》的影响?展示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完美版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现实和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感悟联想 (投影反灯片) 1、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论语名著导读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 《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 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 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门巴,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 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 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高中语文论语——名著导读语文版

《论语》——名著导读 山西原平一中张锦丽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孔子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