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中牟县三官庙乡中学张朝霞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函授、刊授、网络教学、广播电视等形式和电化教学方法。可是“言传身教”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团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仰头、一弯腰以及一颦一笑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这些动作行为自从体系,几乎象有声语言那样有一定的规律,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人们把用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交流思想,表的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体态语。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啊宾曾制定了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率=7﹪词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进行人际交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师应具备体态语的知识,并且能在教学中正确娴熟的运用,对提高客厅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利用体态语树立教师的讲台形象

教师的讲台吸纳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态,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手势、语调和服饰的综合。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数怀有新奇感,十分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学生对教师以后的言行常常往好的方面解释;第一印象不良,学生往往会感到大失所望,常从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教师的威信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态,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要求。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导引出优良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体态语组织课堂教学

体态语表情达意,具有直观形象性。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是靠体态语表达的。如:上下课学生起立,目光注视教师,表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立正向学生微笑点头或鞠躬表示回礼。学生举手表示要提出或回答问题,教师掌心向上摆动表示叫学生起立,掌心向下摆动表示让学生坐下。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溜号”,为了不打断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采用目光暗示,提醒学生注意。教学中常用环视、对视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等。可见,利用体态语组织教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重复,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维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体态语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善于传递知识、情感、技能和观念的建设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态度安详,表情和蔼可亲,学生就愿意靠近,感情容易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反感,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失败。

当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报之以微笑,轻轻点头,既有肯定之意,又有鼓励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轻轻摇头,学生得到暗示:“不对或不完全对”学生可以再认真思考,查漏补缺。就比教师直接说“错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委婉的多。学生自尊心没有收到伤害,乐于接受这种启示。相反,教师眉头紧锁、怒目相视、大声训斥容易造成学生心情紧张,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药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目标、手势、生生世世,使可讲得有声有色,用惊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区域”,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果象背书一样毫无表情,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缺乏兴趣,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四、利用体态语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是但看教师讲得如何,而主要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怎样。教师讲课学生能否接受,一时无法清楚。有些教师喜欢问“听懂了吗”,学生齐声回答“懂了”,实际上有少部分同学没听懂也不好意思提出来。教师除了询问外,可以利用体态语知识,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洞察学生的心理。

如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听课的时候皱眉头或摇头,证明没听清楚或理解;如果学生注视是教师面带微笑或轻轻点头,那就是听入神了,教师的“导”起了作用。教师应根据观察结果,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是观察学生接受反馈信息的方法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有效的利用口语,书面语,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加强形象感染,就会在教学上如虎添翼,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技能Word版

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导入的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1、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2、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3、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4、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5、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语言、图片、故事、游戏等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2、温故导入: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利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4、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5、悬念导入: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6、、观念冲突导入:指针对某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使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导入的运用 1、导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导入要有针对性,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2)启发性原则: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 (3)关联性原则:导入要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4)趣味性原则: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 (5)艺术性原则:导入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 2、导入的基本要求 (1)趣味性:语言风趣、热情开朗、方式新颖、引证生动。 (2)启发性:教学民主、激发思维。 (3)迁移性:以旧引新、对比开讲。 (4)目的性:导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节讲授的技能 一、讲授的作用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方法。 1、讲授的优点与局限 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讲授的局限:(1)是一种单项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3)通常面对全体学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4)讲授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2、讲授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传授知识性的问题; (2)适用于班级教学; (3)适用于低年级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4)适用于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的类型很多,较为常用的有讲述、讲解、讲读和演讲四种。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摘要: 体态语真实、直观、丰富, 但有时又很含糊和膝胧, 正是由于体态语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比语言更耐人寻味, 是语言无法取代的。体态语有共性的东西, 也有许多个性的东西, 有其地区、民族、文化等特点。大童的实例都能说明认知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正、负面效应, 从而使人们对体态语的认知更加具体和真实, 更加重视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功能 一、引言 体态语在英语中有bo d y la n g u a 罗, b o d y m ov e -m e n ts , b o dy b e ha v io r , b o d y a e tio n , g e s tu re , n o nv e th al c o m m u ni e a tio n , s ile nt lan g u a 罗, p a ral a n 即a g e k i- n e s ie s , k in e s io s 等说法。在汉语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川等说法。它指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眼神、面部表情、眉宇间和鼻子的变化、手势、头势所表达的意义。“人体是一个信息发送站, 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人体语言’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通讯手段”t2] 。体态语是在外界的刺激下, 人们的心理和神经对其发生反应, 随之产生的极为复杂的感情。这些感情体现在人们的面部表情、一举一动之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体态表现出来的是最为原始的, 没有修饰的信息, 要比语言更加真实、直观、丰富。但体态语有时又是那样的含糊和朦胧。正是由于体态语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比语言更耐人寻味, 是语言无法取代的。 二、研究体态语的现实意义 体态语原本先于文字语言, 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丰富的手势语, 并用其传递信息。因为口语和书面语都需要经过后天学习, 特别是书面语只有在出现文字记载后才可以学习, 而体态语习得的先天成分较多。如当一个人悲伤时都会哭, 高兴时都会笑,无论男女老少反应都相同。几乎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体态语, 只是使用的频繁程度不同而已。麦克·阿尔奇发现在1 个小时的谈话中芬兰人做手势1次、意大利人做80 次、法国人做12 0 次、墨西哥人做180 次‘3 1’,。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比安也有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二7 % 语言+ 38 % 声音+ 5 % 表情、动作、举止‘4 , 。而Bird w h is te ll 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意义和感情的表达中65 % 以上是依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和姿势等体态语完成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传递信息时体态语远远超出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可见体态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占有额很大。但由于地域和交通的制约, 更广泛地认知和使用体态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特定的体态语长期以来只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和人群等小范围内应用。体态语在跨民族、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不足,其跨文化交际功能长期被忽略。 在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面对面交际日益频繁, 对体态语的认知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对体态语的广泛研究也有其现实意义。 三、体态语离不开文化和语境 有些体态语是约定俗成的, 如聋哑人的手语、体育裁判的手语和交通指挥中的手语都是规范统一的, 使用起来不会引起麻烦。除上述三种外, 世界上许多体态语也有许多共性的特点, 比如高兴时都会笑, 而悲伤时都会哭, 但也有很多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其意义有所差异, 或完全不同。同样是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赞赏, 而在日本则是“老爷子”的意思,在一些英语国家则表示要搭车, 在非洲则表示极大的尊敬。体态语的功能主要是辅助有声语言交际,表情达意, 使理性信息具体化, 调节交际过程, 参与礼仪交往, 在一定的语境中, 还可以代替语言, 甚至否定有声语言的意义。 体态语是复杂的、多变的, 具有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 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 在目光接触这一方面也有许多规定: 看不看对方, 什么时候看, 看多久, 什么人可以看, 什么人不可以看。在一般情况下, 在中国和绝大多数讲英语的国家里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

教师的体态语艺术(DOC)

教师的体态语艺术 人的内心世界是看不到的,人的内心世界又是可以觉察到的。说人的内心世界看不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看不到,摸不着;说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觉察到,是因为人的心理、思想总要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而为人所觉察。人说话当然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绪,可是当人沉默不语的时候,人的脸、身、手也都在时时表露着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情绪与情感,都可以通过脸部、身体、双手的表情显现出来,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因此,班主任老师不可不对体态语做一些研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表现。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体态语言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其约定俗成的一面,比如,摇头,表示否定与不同意;皱眉说明反感与讨厌;坐翘二郎脚常常随意或傲慢等等。同时又因交际场合、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具有灵活多变的一面。比如,脸红常态下表露的是人的害差,而在一个学生说谎时,脸红又表示该学生心虚和害怕的内在心理。 在很多特定的情境下,体态语可以代替言语的作用,甚至起到比言语更有力的效果。例如,班主任教师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班主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停下讲课,大声批评;二是假装没看见,听之任之;三是若如其事地走到该学生座位前,一边讲课一边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从而制止了学生的小动作,使其专心听讲,同时又没有打乱课堂的教学进程。班主任用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影响教学,真可谓"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体态语方的妙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研究者对体态语言表达系统进行研究。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所谓空间语言表达系统,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主动选择,或被动选择的空间位置。空间语言表达系统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班主任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看到教师这样,慢慢地停止了说话,安静下来。这便是班主任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起的作用。 据体态语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面部表情有2万5千种之多。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一)体态语的特点 体态语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辅助性和习惯性。 1、辅助性 这一特点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聋哑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体态语只是支持、辅助有声语言,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换句话说,体态语言经常是伴随有声语

三、教学语言技能

二、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它涉及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总体上,教师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得体、力求艺术性,甚至借鉴和学习各种语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以使教学信息传递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训练中,应特别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注意学习、模仿和积累有用的语言资料,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系统更能吸引、感染学生,追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的类型 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功能性质,可将教学语言分成以下几类 1.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室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向学生做客观介绍的语言,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楚、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或事实。叙述性语言的节奏宜舒缓、形象生动,充分发挥语言的传情达意作用。 2.描绘性语言 描绘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语言。其特点是募态传神,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描绘性语言的语调、语速宜随着内容的变化,高低适度,舒缓得当,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习的兴趣。 3.论证性语言 论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事实或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语言。其基本要求是语言富于逻辑性,论证合乎推理规则,充分说明现象、事物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语言要简练、准确,具有高度概括性。 4.解释性语言 解释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是对事物的成因、功能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演变等做清晰准确的解说、剖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解释性语言要求语言简练,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一针见血地讲出问题的实质。 5.启发性语言 启发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所使用的语言。它常用于启发式讲解、启发式提问中。启发性语言的音量不宜很高,吐词清晰,语速缓慢,语调沉稳平静。启发性语言虽是娓娓到来,却有潜在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把学生带人“困而学之”的境地,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新知。 6.激情性语言 激情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语言。激情性语言的特点是以语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激情,创造情感共鸣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情性语言多选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多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其语速快慢、语调抑扬、节奏的徐疾,视讲述的内容而变化。 7.评价性语言 评价性语言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勉励、鞭策的语言。评价性语言以鼓励为主,对指误性的评价也尽量做到从正面人手给以鞭策性指导。评价内容要中肯,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有很强的分寸感。表扬性评价要热情真诚,充满希望;指误性评价要诚恳耐心,语重心长,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真心爱护的谆谆教导之情。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课堂教学与体态语 中牟县三官庙乡中学张朝霞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函授、刊授、网络教学、广播电视等形式和电化教学方法。可是“言传身教”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团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仰头、一弯腰以及一颦一笑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这些动作行为自从体系,几乎象有声语言那样有一定的规律,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人们把用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交流思想,表的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体态语。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啊宾曾制定了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率=7﹪词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进行人际交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师应具备体态语的知识,并且能在教学中正确娴熟的运用,对提高客厅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利用体态语树立教师的讲台形象

教师的讲台吸纳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态,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手势、语调和服饰的综合。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数怀有新奇感,十分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学生对教师以后的言行常常往好的方面解释;第一印象不良,学生往往会感到大失所望,常从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教师的威信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态,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要求。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导引出优良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体态语组织课堂教学 体态语表情达意,具有直观形象性。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是靠体态语表达的。如:上下课学生起立,目光注视教师,表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立正向学生微笑点头或鞠躬表示回礼。学生举手表示要提出或回答问题,教师掌心向上摆动表示叫学生起立,掌心向下摆动表示让学生坐下。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溜号”,为了不打断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采用目光暗示,提醒学生注意。教学中常用环视、对视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等。可见,利用体态语组织教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重复,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维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体态语创设学习情境

体态语言的作用

体态语言的作用 闻名遐尔的世界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在他的一生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有的动人,有的幽默风趣。然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不是紧张复杂的剧情或哗众取宠的台词,而是他对体态语言独具匠心的正确处理。由此可见体态语言的独特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的妙用。 体态语言,或称态势语、身势语,是人们内心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愿望等等,不管你是否有意掩钸,都会在自己的举止上得到表达,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给我们认识他人、了解他人增添了一个途径。 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当有人用有声语言说“我生气了”时,听者却可能发现说者实际上并没有生气,甚至可能很高兴。这一信息听者并不是从有声语言中获得的,而是从说话者说话时非语言行为中得知的,如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和语调等,是体态语言告诉对方“我没生气”或“我很高兴的“。 体态语言常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或只是伴随有声语言行为。人们可以只用点点头表示赞成,只用摇摇头表示反对,只用微微笑表示赞美,只用瞪瞪眼表示责备,而不必使用有声语言。在有些情况下,非言语行为可以替代言语,起指示作用。体态语的这种指示功能表现空出,也很活跃。运用得体,可以圆满地表情达意,而且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当一个人抽烟想向对方借打火机时,他只要用手作出一个使用打火机的动作就可以使对方马上明白意图;当某人将食指和中指叉开,或将双臂叉开,前后晃动或左右摆动,形似英语victory首字母V,以示胜利或预祝成功;一只手的食指向上伸出,放在唇前,紧接着发出“嘘”声,示意安静或小声点,我国学校师生和其他文化人中大多已套用;耸耸肩膀或摇摇头,摇摇头从头部一侧向另一侧持水平转动,肩一耸,两手一摊,掌心向外,意为I don't know或示无奈之意;;一个人在会议开始了才进来,讲话人没有中断,只是将手往空座位处一摆,迟到者就会朝手摆方向就座,如果伴随语言的“请坐这边”,同时伸出一只手掌,掌心向上,往座位处轻轻一摆,就显得更有礼。 体态语言在许多地方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说说足球裁判运用体态语言的作用。足球裁判在比赛中,运用体态语言与运动员进行信息交流,它是对特定哨声、手势过少的必要补充,增加裁判员与运动员交流信息量,以达到更好地调控足球比赛的目的。体态语言较之抽象、概括的口语符号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判罚中裁判员用响亮而有节奏的哨声,正确、果断的手势,以及认真严肃的表情,使运动员感到裁判的判罚是公正、公平的,是有权威的,这些是口语不能表达的。有些运动员对裁判员的某些判罚或不判罚想不通,而感到冤枉委屈时,裁判员可以用微笑、点头等方式向运动员表示理解或安抚,避免其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赛中裁判员对有情绪的运动员通过拍拍其肩膀或身体其它部位向运动员表示“别激动,你的情况我了解”等一些友好的信息。又如当双方运动员冲突时,裁判员可用双手把他们推开,在这推开的同时,可向运动员传递一些友善的信息,如“矛盾别激化了,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这样对双方都好”等等。通过这些拍、推等触摸传达裁判员的友好信息,调节运动员的情绪,以达到比赛的顺利进行。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一、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以及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学语言的种类: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三、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是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要素: (1)语音和吐字: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吐字发音——正确、清晰。 (2)音量和语速:音量——适度、有控制,科学用嗓;语速——一般情况下,200—250字/分钟为宜。 (3)语调和节奏:语调——抑扬顿挫,与教学内容情景相适应;节奏——和谐。张、弛、停顿合理。 (4)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合乎逻辑。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2、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特殊语言技能的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界限标志;点题、集中;指名。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提示;重复;追问;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评价;更正;追问;扩展、延伸。 五、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1. 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2. 语言流畅,语速、节奏恰当 3. 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4. 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5. 语言简明、生动有趣 6. 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7. 语调抑扬顿挫 8. 语言富有启发性 9. 没有不恰当的口头语和废话 10. 体态语配合恰当

《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增城市荔城中学林树宏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课堂教学技巧》一书,从中我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 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 ●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肢体语言不但可以单独使用,甚至还可以表达出自然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代替自然有声语言。 第一个特点:使用的广泛性 肢体语言的使用简便快捷、灵活自由。只要人们张口说话,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肢体语 言来传情达意,交流信息。有时肢体语言甚至先于自然有声语言在口才表达接受者的心目中形 成第一视觉形象,直接影响自然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说话人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单纯运 用肢体语言,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在人类的交谈活动中,没有只运用自然有声语言而不运用 肢体语言的。它总是与自然有声语言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个特点:表达的直观性 有声语言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不具有视觉的形象可感性;而肢体语言则不同,它以 灵活多变的表情、动作、体姿构成一定的人体图像来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 器官,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形容物体的大小,用手势来比划,对某二事物表示赞成或反 对,采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等,就具有鲜明的形象直观性。 第三个特点:交谈中的对应性 肢体语言不但要与有声语言协调配合,而且交谈双方,要协调配合,双向交流,才能达到 交谈的目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曾指出这种人类交际的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 时,总会望着对方的脸,尤其是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听话者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嗯”、 是的,如果哪句话他深表赞同,点头就点得很深;如果感到怀疑,他就会扬起或皱起眉头来, 或者嘴角向下拉;要是不想再听下去,就会将身子挪一挪,把腿伸一伸,或者移开视线,不再注。视说话人等等。以上说的种种现象,正是对应性的表现。如果某人在说话时运用了各种肢体语 第四个特点:对有声语言的依赖性 肢体语言对有声语言和具体言语环境的依存性决定了它表意的多义性。离开了自然有声 语言,离开了一定的言语环境,肢体语言在当时特定的含义就不明确,就难于辨析和领会。 ●通过你的身体全方位表态 我们与人交谈时,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眼睛、面孔、身体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真正感觉,这就是肢体语言。 握手是一种肢体语言 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感觉,而恰到好处地用力握手对交谈也至关重要。握手 的方式往往在不知不觉向别人透露不少你自身的秘密。

体态语技能 分类教学叙事

体态语技能分类:教学叙事 体态语是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教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演戏不但要唱,而且要配以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才能吸引观众,教师上课也必须讲、演结合,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态语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补充、强化口语的教学信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交流,在无声中表达极为丰富、微妙的感情,还能够控制、调节学生的课堂行为,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下,向学生发出肯定、否定、期待和指导的暗示。 1、体态语技能的构成 体态语技能的构成:手势、表情、姿态、服饰 (1)手势 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是体态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有极强的、极广泛的表达力。从手势的功能而言,可以将教学手势分为四类。 象形手势:这类手势主要用来临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貌。 《中国石拱桥》一课中“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同样形状的弓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指示手势:它是用以向学生发指示,提要求或指明口语中所说的具体对象。 (百余老师听课,一女生声音小,教师便做了一个手势,她的音量一下子大了很多。--------这位教师做了一个扭动电视机音量开关的手势,而这是我们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用来表达教师的情感的。 (例如,当教师讲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无恶不作时,教师双手握拳,加上悲愤的语调和表情,表达教师的情感。) 象征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象征某种意义,表达对事物的态度。虽然手势含义比较抽象,但与口语恰当配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说,表达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意义时,手势多在肩部以上;表示憎恶、鄙夷、不悦的手势多在腰部以下;表示坦诚、平静、和气等中性意义的手势多在肩腹之间) 运用手势语表情达意,应当注意以下要求: 简练鲜明、自然适度、和谐协调。 克服不良手势:不良手势会对教学效果起副作用,应及时发现改正。 (例如:习惯性地搓手,两手一动一动的放在讲台上,经常抓耳挠腮等。一般来说,表扬学生时手势宜稳重,批评学生时最好不用手势,特别不能对学生指指点点。)(2)表情:面部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是最集中表现教师情感的体态语,它是教师通过眼、眉、唇、等器官和面部肌肉的活动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教师的表情可分为两种: 一、常态基本表情 表现为和蔼可亲,热情开朗,常带微笑。在课堂中这种表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创设和谐轻松的交际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随机而变的表情 表现为与教学内容同步,随内容的变化而发生的喜、怒、哀、乐的变化;随教学流程的发展而发展,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宁静安详,时而凝神思虑,时而滑稽可笑,时而严肃不苟,时而故作糊涂。这种表情的变化,使教学生动感人,使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变得浅显而有趣。 目光眼神:是表情的核心,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富于变化,用丰富精明的眼神

浅析教师语言中的体态语

浅析教师语言中的体态语 【摘要】: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是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交际工具,例如文字、体态等等。体态语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本文将从体态语的定义、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浅显的分析,以便深层次了解体态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态语定义特点功能 【正文】:体态语定义 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具体来说,体态语又叫势态语、人体语言、行为语言、无声语言等,是指通过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语言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例如,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等都属于体态语,再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等都是体态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体态语与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体态语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中具有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体态语言的特点 1.体态语言具有差异性和约定俗成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存在许多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比如外国人喜欢用摊开两手,耸耸双肩来表示一种意思,而中国人就不会习惯这个动作,如果执意模仿也会显得很滑稽。1957年,伏罗希洛夫访华,临别时,他向到机场送行的宋庆龄夫人施以俄罗斯与欧美通行的对尊贵妇女的吻手礼。在场的记者纷纷拍下这个镜头,送走贵宾后,宋庆龄的秘书和记者们纷纷商量,照片不能登报,消息中也不要提及此事。宋庆龄同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吻手礼,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考虑到体态语的民族性,她明智的做出了决定。体态语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所以,离开特定的对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就很难理解体态语言的含义。而这恰恰又体现了体态语言约定俗成的一方面。它是某些特定群体共同认可、形成习惯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领会、接受、掌握并运用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特定非言语行为。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除口头和书面语言之外,教师的肢体动作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运用得当的话,同样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 一、拍肩膀或后背 肩膀的一项内在含义就是承担重量,因此,拍肩膀不但可以传达教师亲近、友好的善意,尤其可以传递一种“老师相信你”的精神力量,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殷切期待,激发学生向上的渴望和动力。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可以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二、抚摩头顶 对于低幼龄孩子来说,抚摩头顶是成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怜爱、喜欢的动作。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能从大人这样的动作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这种动作用在师生之间,可以唤起学生享受父爱和母爱般亲昵的潜意识,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点头 点头是一种最直观的肯定。教师真诚的点头所传达出的赞赏、期待,能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实践的欲望与勇气,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充分地爆发潜力,并在成就感中累积信心,树立雄心;如果再辅以口头语言,向学生阐明老师点头赞许的原因,会使点头的作用锦上添花。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点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每

一点滴上进的渴望和尝试都始终毫不吝惜施予的“夸”。 四、揽住肩膀 揽住肩膀暗含着保护之义,对于平日缺少关爱、性格胆怯或在某个具体事件中受了委屈的学生,都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温暖。教师的臂膀既可传送呵护和关爱,更可以暗示一种理解和支持,能够较快地稳定并化解孩子的恐慌、支撑起孩子的无助,安抚孩子的委屈。 五、轻轻拥抱 对于低幼龄的孩子来说,老师的拥抱有比来自父母的拥抱更丰富的含义和更有力的热度。对于遭遇了挫折,面临着困难的孩子,老师轻轻的拥抱,常常能使正感觉孤单害怕的孩子溢出泪水,而孩子这时的泪水,常常是他们信任老师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的第一步。敞开的心扉,才能更充分地接受教育阳光的注入,教师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却可能捧出一颗纯真的心灵,像一株幼苗般如饥似渴地吸吮教师播撒的雨露——而这,正是每一个教师都梦寐以求的教育教学情景。 六、轻拍脸庞 每一张幼小的脸庞,都像是一枝含露绽放的花朵。蹲下身子,轻拍孩子的小脸,告诉他(她)回家的路上围上围巾,别让寒风把小脸冻伤,告诉他(她)回家后把小脸洗干净,顺便也告诉他(她)洗干净的小脸,老师有多喜欢;——哪一个孩子会对老师这样细致入微的关爱无动于衷呢?谁又会怀疑一颗感激的心会迸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呢,即使那是一颗还幼小的心灵?

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试卷(十套) 加答案

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试卷(十套)第一套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回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导入方法是()C A.直观导入 B.事例导入 C.经验导入 D.直接导入 2、在教学《谈笑》一文时,教师叫了四位笑的表情不一,但乐于表演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要求其他的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这种导入方法称为()B A.事例导入 B.表演导入 C.实验导入 D.经验导入 3、教师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或设问,直接把新旧知识的冲突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起学习动机。这种导入方法是()A A.直接导入 B.设疑导入 C.悬念导入 D.旧知识导入 4、下列导入方法中,不能预先进行设计的是()B A.悬念导入 B.随机事件的导入 C.事例导入 D.表演导入 5、关于直观导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适合于自然科学类内容的教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内容的教学则不适合 B.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生成疑问 C.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蕴涵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D.观察实物、模型、电视片等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导入的功能的是()B A.激发学习兴趣 B.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C.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D.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7、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这要求课堂导入需发挥()的功能。A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8、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意趣,引导学生不断去研究。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B A.针对性 B.趣味 C.新颖性 D.规范性 9、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A A.针对性 B.趣味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10、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事物,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C A.针对性 B.趣味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11、有效导入的基本原则是()D A.趣味性新颖性规范性 B.规范性针对性新颖性 C.趣味性针对性规范性 D.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12、关于课堂导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 B.避免使用直接导入法 C.形式要多种多样 D.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13、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与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却因为熟悉故事而提不起兴趣。这种导入误区属于()C A.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B.未考虑到具体学科的特点 C.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D.千篇一律,生搬硬套14、关于导入与情境创设,错误的说法是()D A.导入是课堂教学之初的教学行为,情境创设则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B.导入方式有情境化的,也有非情境化的 C.现代教学观强调知识的情境化,因此情境创设是导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D.导入的方式虽多,但都属于情境创设 15、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描绘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这是讲授方式中的()A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是指借助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的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它主要包括表情语、微笑语、目光语、首语、手语、姿态语、界域语等。体态语是一种独立性的副语言,可以不用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也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或者防止因语言表达而带来的误解。 体态语的使用和不同体态语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因交际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一个人的坐姿、站姿和说话时的动作都包含着他的修养、性格、社会地位等隐形信息。例如,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可以从他们的坐姿和站姿推测出来。在中国,下级与上级、年幼者与年长者面对面交谈时,前者往往是欠身前坐或站着,以示礼貌.而后者通 常是坐着,有时身体往后仰,以示地位和尊严。 体态语还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体态语经长年累月的使用世代相传,该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甚至思维方式都会反映在体态语当中。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民族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跟外国文化交流的时候,这需要我们运用好体态语。如美国人常伸出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中国藏族人则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貌,而中国汉族人则以此表示惊愕。又如一些文化中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体态语的民族性还表现在: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例如, 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而英美国家人士则喜欢耸肩。 生活中身体为了迎合当时的情景而不自觉地发出的体态语言。如遇到尴尬的场面拉拉衣角,东张西望以掩饰心理的不安,谈话时身体尽力前倾以求听得更清楚。有些心理学家把人类体态语的适应性行为分为三种:A自我适应性:这类动作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情绪不稳时搓手、抓挠,想问题时用手拍脑门和摸下巴等。B 变换适应性:如进攻、退避、侵犯和攻击。C客体适应性:这类动作涉及到物体的运用,如抽烟、喝酒、书法等,适应性动并不总是有意用于交际,但在交际场景中会有语言行为诱发。 在日常生活中体态语往往能强势功能,伴随言语行为通过手势身势以及表情来衬托话语的内容,加强表达的力量,起着补充、强调或确定的辅助功能。例如在演讲中,演讲人必须配合以各种各样的动作来强调、描述、暗示和刻画,以增强演讲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效果。再如老师在课堂上纠正你的拼写错误时,一边说“Mind your spelling”,一边用手敲打着讲台。当我们给别人指路时,虽然口中说着“请沿这条路走”,但“这”的指示信息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手势所指的信息便强化、补充了言语信息。

浅谈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工作十年,好多的学生在回忆我的时候,往往还是会回忆到我的表情和体态,学生们说,老师的手势,姿势,动作甚至眼神都在向我们传递课堂信息,这些都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除了运用正规的语言渠道外,体态语言的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体态语言的表达,可以调动、发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举止神态,涉及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诸如头、脸、手、腿、脚,等等,都可用以表情达意。 在人体各部位中,脸部是传情达意的主要部分,其中眼睛是尤为重要的。眼睛是心灵的天窗,一个人的神态、情感、内心活动,常从眼色、眼神中显示出来。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讲授课文,还是组织教学,如能发挥眼睛的作用,让眼睛说话,自然能提高传情达意、增强感染的教学效果。比如,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眼睛起着中介的作用。师生之间,往往通过目光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教师对学生目视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对学生好恶的情感倾向。学生很关心教师是否注视他。这就提醒教师,对于自己偏爱的学生,不宜过多的顾盼、提问,以免引起其它学生的失落感。当然如果不顾及也是不可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体态语言―眼睛来传情达意了。体态语言的表达,可以调动、发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举止神态,涉及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诸如头、脸、手、臂、腿、脚,等等,都可用以表情达意。在人体各部位中,脸部是传情达意的

主要部分,其中眼睛是尤为重要的。眼睛是心灵的天窗,一个人的神态、情感、内心活动,常从眼色、眼神中显示出来。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讲授课文,还是组织教学,如能发挥眼睛的作用,让眼睛说话,自然能提高传情达意、增强感染的教学效果。 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与口头语言,均为传情达意的手段。当然体态语是一个大范围,平时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属于体态语,但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教学时,应要用体现自己身份的体态语――教师体态语。在我运用教师体态语的时候,我觉得它有独特之处。 体态语言的功能发挥有其整体性,要提高其表达效果,就需身体各部分活动的协力配合。例如,要表达一个人的欢乐情绪,不仅要着力从眼神中显示出飞扬的神采,而且还可以通过眉毛、胡子、脸面部位来显示,必要时可辅之以拍手等动作。人体的各部位,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在运用时,就应促使它们相互作用,以收得相得益彰的效用。 记得有一次去上课,我刚走进教室,学生马上哄堂大笑,我敏感的四周扫一眼,原来黑板上画一张漫画,是一只唐老鸭,而且旁边还附了一些不文雅的对白。当时我怒气十足,真想把画画的同学找出来批评一通,但瞬间我压住了怒火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轻轻擦干净黑板,平静的说了句:“画得还不错”,接着就上课了。我的平静反而使同学们的嬉笑声很快安静下来,而且我注意到同学们很快进入听课的状态,整体上这节课效果还不错。到下课时,我只是很惋惜的说了声:“时间真快,还有一点内容没讨论结束,有点事情耽误了”。结果同学们转过头来看了画画的那同学一眼,画画的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 第一节教学语言表达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教学感染力的基础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三种基本功是:语言表达艺术、文字表达艺术、情态表达艺术。 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考核指标(权重15%): A级: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强;语言干净利索,无废话,无赘语,语言连贯流畅;嗓音宏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语调变化有序;语音准确。 C级:基本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语言表达基本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无语病,逻辑性较强;语言较干净利索;嗓音较响亮,吐字较清晰,语流较连贯,节奏感较好,注意语调的变化;语音较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主要训练吐字、节奏,强调语调的作用,避免粘、拖、弱、错。 一、研究教学语言表达的意义 教学语言是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1、教学语言表达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通过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这样说,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师全部教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严密度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教师的讲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教学语言清晰度指的是语言表达得是否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的严密度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