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andPracticeofEducation

第27卷(2007年)第3期第28-30页

Vol.27(2007)No.3P28-P30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沈永江

要:青少年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教育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构建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构建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可以从青少年所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系统中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入手,充分利用心理辅导的相关技术是会心教育生态系统成功构建的保障。

关键词:青少年;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7)03-0028-03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关系

(一)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会心教育生态系统

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接受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刺激,并且对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长期积累形成一些固定的反应模式,直接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桑标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组青少年的家庭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平衡态,而心理问题组青少年的家庭生态系统则处于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

展的消极平衡态

1〕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机、学习结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态度评价有很高的相关;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影响相当深刻。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青少年在同伴系统中的地位、受欢迎程度以及同伴对他的评价也直接会影响自信心等个性因素的形成。

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环境生态系统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化,影响因素更多,交互性更强,许多看不见的因素,如亲师关系、亲伴关系等也确确实实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亲师关系,这是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亲师关系的融洽与否,会影响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又往往会影响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效能;亲师关系的融洽与否,也会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程度,最终影响儿童

的身心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亲师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往往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被教师关心与关注的程度。

构建一个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得到积极的评价、被同伴接纳并尊重的生态系统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需要。

(二)辅导矫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需要从生态系统着手

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正或辅导的时候,仅仅从青少年本身入手,则收效甚微,只有从他的生态系统入手,改造他的生态环境,或改变他与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的模式,才能使他得到有效的改变,否则,即使他本人在接受辅导或矫正的阶段有显著的改变,但因他的生态系统环境依然如故,则他回归原先的系统后,很快又会回复到原先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因此,构建会心的生态系统是问题青少年能够真正改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消除了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土壤,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趋势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2005年10月进行的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林崇德教授就明确指出,心理学的研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问题。青少年儿童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本文系基金项目:沈永江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会心教学研究———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融合”(D/2005/01/08)和江苏省高校人文项目“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05SJB880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永江(1975-),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其心理的发展自然要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是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把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必须要将它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入手,开展工作。

引导家长能够以科学而理性的育儿理念来教育引导青少年,与青少年积极沟通,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生态系统;使教师与学生亲密相处,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感,促进其学业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和谐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心心相通,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等等。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给青少年儿童一个安全的、温暖的、支持的、理解的心理生态环境,也即笔者所谓的会心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二、青少年会心教育生态系统解读

所谓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Bronfenbrenner

(1979)提出了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把青少年的生态系统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

统”、“时代系统”五个层次

2〕

。对青少年影响最为直接的以及

在青少年成长的初期影响最为有效的是微系统(如下图所示)。微系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所构成的一个个子系统,包括家庭子系统、师生子系统和同伴子系统。青少年在这些子系统中与各系统内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根据笔者的理解以及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微系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调控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营造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微系统这个层次上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会心生态系统构建的问题。

在青少年发展的生态系统中,有三类关系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有效进行控制的:师生关系、亲师关系和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生态系统中起着基石的角色,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亲师关系,甚至影响亲子关系,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主体;亲师关系与同伴关系是整个生态系

统的两翼,亲师关系往往决定于师生关系,业已形成的亲师关系也反作用于师生关系,良好的亲师关系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质,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左翼,同伴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发展,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右翼。

三、青少年会心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初探

(一)生成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基石

笔者与合作者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总结出一些促进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的措施。

教师要研究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行为习惯,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即所谓个性化教育。

教师要尊重学生,进行亲情化的教育。

需要层次理论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当满足了学生的尊重与爱的需要时,学生更容易产生求知的需求,学习更具效能。上海协和集团幼儿园明确要求教师每天都要抚摸一下每个学生的头顶,给学生带来了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

教师要欣赏学生,施行激励性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去评价,抓住那些优点或挖掘一些优点对学生进行欣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激发上进心。有人说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

教师要信任学生,奉行宽容性的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常常会听到学生们对他们老师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就让我试试吧。学生也许在做事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但经历了问题的学生往往会更好地成长,对学生的问题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会给学生极大的自信心。笔者的合作老师常常对孩子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有时只要用信任的眼光看他们一眼,他们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

(二)形成密切合作的亲师关系———搭建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左翼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网络被许多学校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在一些学校甚至成为一种特色。但大多数学校的这个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青少年在学校学习成绩的交流,很少有个性发展等其他内容;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主要是关于青少年的交流,很少有自身情感的交流;教师向家长通报情况通常是单向交流,很少

有双向交流;交流也仅停留在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上,家长与家长的交流则很少;甚至有些家长委员会成了少数人交流的平

台,或者把它变成了家长告状委员会,对教师也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阻碍了亲师的交流;也有许多学校的这个机制索性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因此,要形成密切的亲师合作关系,不仅要建立一些家校沟通机制,关键还在于机制的有效运行。无论采用哪种沟通交

!!第3

期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29

会心教育生态系统模型

流机制,我们需要做到,既沟通学生学校学习情况,也交流身心状况与品行发展;既有关于青少年情况的交流,也有亲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师关系;同时还必须是亲师双向甚至可以是多向的交流,使教师与家长们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的关爱,教师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能给青少年一个具有积极情感氛围的系统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亲师交流机制所发挥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三)促成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

—搭建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右翼

学生自从入学以后,就一直存在于同伴的包围之中,同学同伴渐渐成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班级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班级群体是全班同学共同成长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不分等级、不分种群、没有歧视、没有压抑,充满理解与尊重,充满温情与关爱,处处平等,人人成才。这样理想的班级群体氛围在于营造与推动,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活动来进行推动,如通过“我来帮帮你”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别人,学会真诚地帮助别人;通过“撕纸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善于理解别人;通过“帮我找缺点”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要心胸宽广,善于包容别人;通过“穿上赞美衣”等活动引导学生要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善于欣赏别人。在授课中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课程,均可引导学生对别人尊重、理解与关爱,如欣赏别人的观点、允许别人不同观点的存在等。通过努力积极营造与推动班级群体氛围的形成,使学生都感受到和谐的同伴共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同伴微生态子系统。

(四)心理辅导技术的创造性运用——

—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的保障

构建一个和谐的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不仅需要教师努力,也需要学生以及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当然,也需要进行积极的运作,教师可以积极并创造性地运用心理辅导技术,促进系统

的形成。

教师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把家长与教师共同组成教育沙龙,促进家长与老师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促进亲师合作关系的形成;班级中团体游戏的使用,对于形成和谐的群体氛围、形成和谐的同伴共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强化技术也能够对一个系统内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星星榜”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也可以调节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实验表明,暗示能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暗示能够改变人的认知和行为。把暗示积极地运用在学生教育中,可以使青少年的心灵得到呵护,需要得到满足,喜欢老师、喜爱学习,使学生感觉自己是被人重视的好青少年,能够真正地好起来;也能够使其他学生对一个原本表现不是很好的青少年的评价好起来,可以使那些原本得不到关心关注的青少年受别人重视起来;也还可以使家长对青少年的态度发生变化和与老师的交往发生改变,这些对于青少年的生态微系统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辅导技术应该运用在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融合在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融合,所有老师自觉使用;不仅老师使用,家长也会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桑标等.家庭生态系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2〕BronfenbrennerU.Theecologyofhumandevelopment:Exper-imentsbynatureanddesign.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转引自雷雳,陈猛.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 ̄177.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邮编226007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30

DevelopmentofTeenagerPsychologicalHealth&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ystemofKnowingEducation

SHENYong-Jiang

(Educational-ScienceCollegeofNantongUniversity)

Abstract:Th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teenagersneedhasbecomeaconsensus.Itwillbecomeatrendtotakeintoconsiderationth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ofteenagersfromtheviewpointofecologicalsystem.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teenagerpsychologicalhealthtoconstructtheknowing-educatione-cologicalsystemwhichcanstartfrominterpersonalrelationthatteenagersdependonmicroecologicalsystem.Itistheguaranteeofsuccessfulconstructionofthesystemtomakefulluseoftechnologiesrelatedtopsychologicalcoaching.

Keywords:teenagers;knowingeducation;ecologicalsystem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主要借鉴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把教育放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究这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学还揭示了教育的生态结构、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生态原理、教育生态的规律、教育的行为生态、教育生态的演替、教育生态的检测与评估等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有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交叉和联系,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科名称首先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书中提出的,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目前,国际上对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讨和逐步形成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分岐。L·克雷明等人认为应以教育为主体,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台湾学者方炳林在他所撰《生态环境与教育》一书中则提出以生态环境因子为主,研究各种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及对教育的影响的体系。我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所撰《教育生态学》一书则认为,应把上述两种体系统一起来,从教育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以教育系统为主轴,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以教育的生态系统为横断面,然后扩展开去,建立起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结构,从而集中地阐述其原理,揭示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一般认为,后者的统一论的思想体系是较为可取的。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教育生态当然首先需要搞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范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是七年级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中的第四节。这一节是对前面“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节的总结和深化,又是学习后面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因此在第二章中起到了归纳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2、应用所学生态平衡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起环境

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所以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探究性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2011年08月02日星期二11:16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 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由生态和系统两个理论结合产生的。 一、生态理论 生态学(Ecology),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1869年定义的:生态学是研 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为: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亚里士多德的公元前4世纪到14世纪):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代表人物:公元前4世纪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 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6 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 形成期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 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19世纪,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开 展了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促使了生态学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 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 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世界上的 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 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有关生态组织:国际联合会(IUBS)制定了"国际生物计划"(IBP),对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系进行生态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了人与生物圈(MAB)国际组织,制定"人与生物圈"规划,组织各参加国开展森林、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5篇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心得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 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 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 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 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 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 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 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 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 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 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2020继续教育生态系统题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 1.0 分) A.绿色信贷 B.绿色债券 C.绿色发展基金 D.碳金融 我的答案: B √答对 2.()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1.0 分) A.2014 年 8 月 B.2015 年 6 月 C.2015 年 10 月 D.2018 年 6 月 我的答案: C √答对 3.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 分) A.5 B.6 C.7 D.8

我的答案: B √答对 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 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 B √答对 5.()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 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1.0 分) A. 《“互联网 +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 2020 年)》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 我的答案: C √答对 6.全球每年 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1.0分) A.10%

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 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 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 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 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 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植被的恢复。 3、自我设计理论和人为设计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于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尺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可能是多种结果(MNdleton,1999;Van der Valk.1999)o 第三章 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在哪里?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于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问相互关系改变(Ch叩删,1992;Daily,1995;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当然,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退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例如,湖泊由于宫营养化会退化,外来种入侵、在人为干扰下本地非优势种取代历史上的优势种等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等,往往这种情况下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生 产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会卜升(Berser.1993)。 2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 Hobbs和N盯ton(1996)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7岁至11-12岁为儿童期,11-12岁至14-15岁为少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社会成熟的主要内容是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掌握社会的一般规范与准则,一般地说,一个人的社会成熟(与此相应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较迟的,因为要受到必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需要较多的时间,还要看这种教育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和对学生在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而且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先后不能颠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发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会出现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资料为网络流传经典笔记,并非勤思考研辅导的内部讲义。如果需要详细的资料,和完整的解答,以及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咨询我们在线的各专业在线老师!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少年时期:少年时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四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的加速时期,个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其生理的发展,这就造成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这阶段的儿童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2)青年期:这一阶段是14,15岁到18,19岁这段时间,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都已基本成熟,当此阶段结束的时候,个体已都满18岁,可以获得公民资格,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及期末作业答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答案、及期末作业答案: 一、平时作业: 1.0 得分题目 1 of 10 抑郁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 A.食欲不振 B.缺乏快感√ C.睡眠不良 D.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题目 2 of 10 1.0 得分社会学习论是()的观点 A.布郎芬布伦纳 B.华生 C.斯金纳 D.班图拉√ 1.0 得分 题目 3 of 10 影响青少年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A.学校因素√ B.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C.学生的生理成熟水平和学生的性格特点 D.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学生的气质类型 1.0 得分 题目 4 of 10 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称为(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相似冲突 D.趋避冲突√ 1.0 得分 题目 5 of 10 青少年怯懦的形成主要与()有关。 A.自我意识的觉醒 B.个体幼年时期的创伤经验 C.家庭的教养方式√ D.社会的不良影响 1.0 得分 题目 6 of 10 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对异性敬而远之,这属于( )问题。 A.性恐惧 B.性压抑√ C.性罪错 D.早恋 1.0 得分 题目7 of 10 关于“发展的心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在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 B.一切发展都和时间相联系的, 心理年龄特征和个体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无关。 C.一切发展是与时间无关的,与心理年龄特征和个体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有关。

D.“发展心理特征”本质不是典型的心理特征 题目8 of 10 1.0 得 分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 )典型的例子。 A.攻击行为 B.固执 C.补偿√ D.幻想 题目9 of 10 1.0 得分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所制约,其中( )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A.环境事件 B.生理状态 C.认知过程√ 题目10 of 10 1.0 得分 下列除( )之外,都属于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 A.信息沟通 B.相互认识 C.相互作用 D.相互利用√ 二、期末作业: 题目 1 of 20 1.0 得分不属于四种环境系统的是() A.微观系统

教育生态理论的背景及其研究价值

教育生态理论的背景及其研究价值 摘要:这是《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序言,介绍教育生态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笔者所知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说明《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大致内容和业已取得的成果,并真诚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引。 关键词:教育生态理论;《教育生态理论研究》;教育著作;序言 Abstract: it is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the preface to the book.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background and I know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research a book roughly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and sincerely thank the support of leaders of all levels and mentor of the guidelines. Key words: edu cation ecology; ecological theo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works; preface 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自然、社会与教育生态危机的凸现,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也日渐彰显。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生态问题,这是人类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明智选择。可以说,当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方兴未艾的生态范式将是开拓视野看教育的新范式,或许它的思维模式本身更切近于教育的形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交织,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资深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敏锐地觉察到,当时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不能把教育失败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学校,必须看到学校以外的种种教育现象,对教育问题应当有新的思考。在新史学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克雷明尝试将生态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着重考察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美国教育史研究,开辟了教育史研究的新时代。他把教育界定为“审慎的、系统的和通过不断努力去唤起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的过程。”指出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即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考察教育问题时,就必须坚持生态学思考方式,即全面地、有联系地、公开地思考。 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就笔者所知,迟至2007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首次对多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回溯,从理论体系的视角提出了“教育生态理论”的概念: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因此,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必考知识点

1.教师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因素包括 外部因素:社会风气、人际关系 内部因素:教育观、自信心 2.皮亚杰 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顺应: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平衡: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成熟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决定性条件)。但儿童是否能承担某些任务,还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负担。比如,一个5岁的儿童可能不能形成计算2+2=4的演绎推理能力。 (2)经验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抽象经验(即逻辑数学经验)。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

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发展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既为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提供机遇,也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挑战。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承担着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的责任。 一、青少年的定义 从时间上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也叫青春期,它正是生理、心里和社会发展的第二高峰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度,并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 身体的急速成长,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这就是成人感。具有了成人感,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个平等相待;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信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青少年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

《生态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鸡泽县毛遂中学 王荣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理解、认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示:在观看的同时要留意影片中出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成分?)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二、学习新知 (一)、前置学习:(学生自学书本,独立完成生物练习册36页的填空) ? 1、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叫___。它的重要研究对象是_____。 ? 2、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__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

?3、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前者包括___、___、___和___等类群;后者包括___、___、___、___和___等因素。 ?4、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以及___等制造___,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___和___,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 ?5、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__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6、各种细菌和真菌能___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___和___,使生态系统中的___变为___,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7、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前者又包括植物(___者),动物(___者)各细菌、真菌等(___者)。(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展示“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蒙古大草原的构成及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总结,教师展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①、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③、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 ④、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长着的苔藓,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总结】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两部分:一个是生物部分,另一个是非生物部分。 【过渡】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知道生态系统的有哪些类型呢? 3)、视频展示“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展示几种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判断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各属于什么类型。 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学校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过渡】那么,生态系统都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活动“分析草原上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