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第一次

1、孔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错)

2、生活教育论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错)

3、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教育存在。(错)

4、《学记》是孟子的作品(错)

论述题:

1、试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避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该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在唐朝。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科举考试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是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宋代科举比唐代从规模到制度都有了进—步发展,这是由于宋初诸帝看到了科举取士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有重要作用。宋代统治者,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科举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控制思想,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科举盛行对教育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科举的附庸。学者只为追逐名利,希图侥幸登上仕途,因而其读书目的既非振兴国家,对于学业也不求甚解,官学虽设而有名无实,科举之所取,多数并无真才实学。表现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明初之于科举虽很重视,但取仕并非仅赖此一途。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然而其考试办法比较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

2、试析《学记》的教学思想。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村民”、“化民成俗”,《学记》两段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拟订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又以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学记》中还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学记》对于教学工作中违反教学原则,不讲究教学方法以及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着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近两千年前的中国能有如此全面、严整的教育学专著,许多论点和例证,今人读之,仍为之叹服。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吸取营养,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工作服务。

3、试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答: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如下几部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应该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4、试析墨子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作用的主张,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命定论比孔子还要彻底。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否。“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他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有染丝之说。2、关于教育的内容的主张。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

爱”,是“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不仅要“厚乎道行”,还要“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肯于牺牲自己以成人之急。为了培养贤士,在教育内容上,除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和技能、论辩才能的研究和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墨子曾注意到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关于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墨子关于教育、教学的具体经验保留的资料不多,教育、教学原则不够完整,但有许多思想和精神很值得研究借鉴。第一,“强说人”的主动精神,问则答,不问则讲。 第二,“述而又作”的创造精神。第三,“察类明故”,发展理论逻辑思维。第四,“强力而行”的刻苦精神。此外,墨子注意意志锻炼;极力提倡勤劳和简朴,对儒家的厚葬久丧极端不满。但他为了提出节约,而反对音乐,认为音乐消耗民财,又助长淫逸,从而把感情与意志对立起来。总之,墨子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过古代教育思想宝库,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5、试析孔子的教学思想。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不仅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关于教育基本理论的主张,而且有很深刻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总是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建立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即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孔子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都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这种基本认识。概括成四项: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学思并重4、由博返约,这四项主要原则都是侧重在教学方面的,而且是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规律的。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盛赞老师的教学的艺术,“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之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细加品味,正是概括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等四项主要教学原则。

第2次

1、法家没有教育思想。(错)

2、孔子办私学的方针是“有教无类”。(对)

3、《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对)

4、西周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对)

1、试析孟子的教育思想。

答:1、关于教育的作用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人虽有先天的善性,但只是一种端倪,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孟子也看到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孟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确定教育目的为“明人伦”。他说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持志养气;第二,反求诸己;第三,改过迁善。第四,刻苦锻炼。

4、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孟子的教学思想同样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贬低“闻见”之知的意义,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他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下列几点:

自求自得;第二,专心有恒;第三,启发引导;第四,循序渐进。

总之,尽管孟子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在教育和教学方面却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试述书院的办学特点。

答:书院的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关的主要标志。它与官学有很大不同,形成许多显著特点,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一,书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二,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如南宋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观点对立的学派,淳熙八年(1181)朱熹邀请陆九渊赴白鹿洞讲“喻义”章,并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内,首开书院“讲会”之风。这种“讲会”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第三,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第四,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院教学多采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名师讲学常把所讲内容整理为“讲义”,而学者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辑纳为“语录”。第五,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书院教学的方向、方法和程序,多见于书院所订定的“学规”或“教约”之中。学规是书院教学的总方针。

3、试析朱熹的读书法思想

答:朱熹是一个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训导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是:(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 (5)著紧用力 (6)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考究“朱子读书法”,有两点需要注意:一则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其次,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但是,他的读书法,是我国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因此至今仍有研究参考的价值。

4、试析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答:陈鹤琴,中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40年他在江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幼稚示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开展“活教育”实践。

“活教育”理论是他在吸收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借鉴了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与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也是他必胜教育实践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伙计哦阿玉”思想主要反映在三大目标上: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秋进步(方法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史培养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人。做人就应使他能够爱人类、精神崇高;应该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建设和保卫自己的家园;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应当具备五个条件(即要有健全的身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精神、有奉献服务精神)。做现代中国人

的教育目的论,反映了陈鹤琴希望面临民族升息存亡的中国能够通过活教育培养具有强身、才能、服务精神的人,去实现保家卫国、建设民族强盛的美好愿望。它所蕴含的教育民族性、时代性精神则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批评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只能把儿童变成“书呆子”。他指出书本知识是间接知识;大自然、大婶会才是直接的知识来源,才是活的教科书。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希望大家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活教育的课程本质上是活动课程。应该吧儿童所应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名为“物质活动”的新课程方案: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五指活动”的课程设计方案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以儿童为学习的主体,以“活动”为中心,打破了以科目为原则的传统教育课程观。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他把教学法划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实验观察,以获取直接经验;第二:阅读参考,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纠正书本知识的错误;第三:创作发表,通过创作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吧自己学习的收货表达出来;第四,批评检讨。没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都会前进一步。

“活教育”的方法论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儿童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这是他的有点;另一方面,它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这是它的缺点。

5、试析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1、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国力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在奴隶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作为广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就产生了设立专门学校的需要。

3、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佳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学校的出现除了以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外,还有着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等,对这些知识和学问的掌握已不可能通过日常实践活动中的非正规教育来进行,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来传授这些知识。第二,伴随着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经验向知识的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文字。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6、试析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特点。

答: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大致分为三类:

(1)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其中,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的新式学校。是一所培养外语和自然科学人才的综合性新式学堂。

同文馆是我国官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不仅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其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之后,增设了以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重要一步。它在教育史上有一定地位。同文馆就其性质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改变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同其他一批洋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集中体现为:同文馆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控制。

(2)工业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械学堂等。

(3)军事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以天津水师学堂为最早。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第3次

1、原始社会教育具有民主性,是人类教育的巅峰阶段。(错)

2、《学记》是孔子的教育著作。(错)

3、墨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错)

4、“活教育”是黄炎培的教育理论。(错)

5、朱熹是明代著名教育家(错)

6、近代第一个学制是“1922”年学制。(错)

试析近代“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

答:近代"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他认为,中学的作用在于“固其根柢,端其识趣”是必须学好的。中国人若不通中学,就象无姓之人,无辔之骑,无舵之舟。若不通中学,则西学学得越多,其害越深,是万万不可取的。学中学的具体要求,他指出:“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教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西学必先由中学。

试析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异同。

答: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异同: 春秋战国时期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以墨子为首的墨家思想与教育密切相关。孔子继承三代教育思想遗产,六艺传统,具有诗、书、礼、乐的文化素养和私学教育实践经验,这些都使他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儒家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成为我国的宝贵遗产。孟子和荀子又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对孔子思想加以改造、继承,为我国教育增添更为丰富的理论。墨家主张的“兼士”自励甚严,他们力主创造,为封建教育内容独添异彩。

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命定论比孔子还要彻底。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否。墨子主张教育要培“贤士”。墨子注意意志锻炼;极力提倡勤劳和简朴,对儒家的厚葬久丧极端不满。但他为了提出节约,而反对音乐,认为音乐消耗民财,又助长淫逸,从而把感情与意志对立起来。

试析孔子的教师观。

答:孔子在四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到许多有关教师修养的意见,为我们留下不少珍贵的精神财富。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孔子一生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敬佩,而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试析荀子教育思想。

答:荀子的教育思想分为四部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教学的主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在荀子看来,教育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材,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荀子非常重视乐教,认为音乐是表现人的快乐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音乐的教育作用很大。他认为礼的作用是是上下有别,乐的作用是使上下和谐,礼乐并施就能“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善美相乐”。荀子教学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对我们很有启发。第一,积微见著,积善成德;第二,虚壹而静,专心有恒;第三,解蔽救偏,兼陈中衡。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常把师与礼法或礼义并提,认为师是礼法或礼义的化身,因此学生应当无条件地服从教师。

第4次

1、墨子没有教育思想。(错)

2、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

3、洋务学堂是近代最早新式学堂(对)

4、留学生对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对)

5、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五育并举”。(对)

6、科举制度诞生于唐朝。(错)

试析韩愈的教师观。

答:韩愈提倡师道,写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师说》对于教师的任务、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的关系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1.师与道韩愈认为师是“传道”的,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传道”,那就不能成其为教师。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尊重了师道就可以卫道了。2.道与业韩愈所谓“道”,是指儒家道统;所谓“业”,是指古文六艺之业。“道”是儒家基本思想基本精神;“业”是儒家经书,是载“道”的工具。“道”与“业”二者之中,“道”为重,“业”为次。授书习句读是“小学”,不传道是“大遗”。所以他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次一任务是“授业”。“道”在先,“业”在后,“道”比“业”更重要,而“业”是为“道”服务的。“传道”和“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许多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解惑“就是教师的第三个任务。“解惑”是解释“道”和“业”中的“惑”,并不是离开“道”和“业”去解其它无关的“惑”。 3.师与生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与“授业”。因此,师与生的关系,就以“道”与“业”来衡量的。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什么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总之,韩愈在阐述教师的任务、教师的标准及师生关系的问题中,看到了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包含了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他提出了教师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他暗示了教师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相长、能者为师。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职责、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试析颜之推教育思想。

答:颜之推梁朝金陵人,出身于世代精于儒学的仕宦之家,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其教育思想(一) 家庭教育l、教育要及早进行2、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把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3、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 4、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很重要。教育思想(二) 士大夫教育 1、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 2、主张“实学” 颜之推提出“实学”的教育,以代替士大夫腐朽空泛的教育。 他的“实学”教育内容,除强调读儒家《五经》外,还主张兼及“百家之书”。并要求广泛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应学习农、工、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包括书、画、数、医、琴、棋、射、投壶等,以及农业生产知识。他主张“涉务”,增广生活经验,注重经世致用的知识,他的这种“实学”主张,表现了他的独到的见解,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教育思想(三) 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虚心、惜时、眼学、勤勉、切磋。这些都是他提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值得加以分析研究和批判吸取的。

试析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

答:朱熹的理学教育中心是道德修养或道德教育。朱熹强调教育目的、作用,是要适应宋代以来调整和强化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坚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朱熹用理学思想论述教育目的、作用,就是为了论证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又把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必须遵守;又把违背或反抗封建道德的言行统归于“人欲”,必须禁止和根除。因此“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是朱熹教育目的、作用表述,而且是其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试析六艺教育的特点。

答: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艺”为“艺能”之意。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

“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14、“活教育”是黄炎培的教育理论。(错)

21、孟子教育思想的人性基础是性善论。(对)

22、荀子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对)

23、学习西方是近代教育的主旋律。(对)

24、《颜氏家训》是朱熹的著作(错)

25、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错)

6、试析孟子的教育思想。

答:1、关于教育的作用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人虽有先天的善性,但只是一种端倪,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孟子也看到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孟子根据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确定教育目的为“明人伦”。他说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持志养气;第二,反求诸己;第三,改过迁善。第四,刻苦锻炼。

4、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孟子的教学思想同样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贬低“闻见”之知的意义,从而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他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下列几点:

自求自得;第二,专心有恒;第三,启发引导;第四,循序渐进。

总之,尽管孟子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在教育和教学方面却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7、试析朱熹的读书法思想

答:朱熹是一个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训导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是:(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 (5)著紧用力 (6)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考究“朱子读书法”,有两点需要注意:一则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其次,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但是,他的读书法,是我国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因此至今仍有研究参考的价值。

11、试述书院的办学特点。

答:书院的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关的主要标志。它与官学有很大不同,形成许多显著特点,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一,书院是教学机构,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二,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如南宋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观点对立的学派,淳熙八年(1181)朱熹邀请陆九渊赴白鹿洞讲“喻义”章,并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内,首开书院“讲会”之风。这种“讲会”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第三,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第四,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院教学多采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名师讲学常把所

讲内容整理为“讲义”,而学者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辑纳为“语录”。第五,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书院教学的方向、方法和程序,多见于书院所订定的“学规”或“教约”之中。学规是书院教学的总方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试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除了年龄、性别和初步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的界限。第二,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包括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图腾、鬼神、祖先的崇拜)、原始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绘饰、雕刻等)、体格武力训练等。第三,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2、试析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王守仁教育思想中,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值得重视。王守仁从他的良知说出发,认为乐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他要求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他把教学比作时雨春风盎然生意,情意舒畅,在启发诱导、默化潜移中,得到成长。王守仁的这些主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有其积极意义。王守仁对当时儿童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批判,他要求教师切实按照他的所说的意见去教儿童。

23、试析蔡元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答: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人。蔡元培在哲学思想上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成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他把教育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蔡元培提出来的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级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而已。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他一贯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他反对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钳制思想,独尊儒术,造成多年思想界一片死寂的现象,他主张“思想自由”,这种主张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正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的,进步的。按照这个原则,他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造。经过整顿,北京大学教师队伍面貌一新,确实成了一个网罗众家的学府。

在学生中,他努力改变封建腐朽学风,提倡并亲自发起很多学术团体.也本着学术自由原则,进行学术研究,举行讲演会,辩论会,办各种刊物,允许学生参加政治活动,不干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在学生中宣传新思想。所以北京大学能成为马列主义最初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和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

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他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儿童个性,要学生自动、自学、自助,教师的责任只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去帮助他们。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它有其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成效。这一切都对近现代中国教育做了伟大的贡献。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中国教育简史形成性考核作业》简答题 广州电大从化分校黄海燕 作业一 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3 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有的可教;三是 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和方式。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积累增多,这样就 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去专门从事教和学。随着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那些难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和机构来从事。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单纯以口耳相传和行为仿效的最初教学形式,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是成为了必然。 我国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2.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17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但是独尊儒术也压抑了其他学术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 的人才培养。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22 北宋中叶,宋朝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第一次兴学,是范仲 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大学,在太学实 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 在各地方学校也实行三舍法。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 4.汉代太学的主要制度有哪些?-32 ①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②御定统一的经学教材。③经学教学必须讲究师法 家法,不得自行改动或客串到其他学派,门户之见极强。④建立定期的考试制度。初时一岁一试,通过者委以官职,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考试的办法是策试,策试合格,按 甲乙科授予不同的官职。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下次再考。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5.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64 明中叶后,只有府、州、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 了学校的地位,也使地方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统治者对地方官学生员严加管制, 明太祖向全国各地学校颁布禁例十二条,刻在卧碑上,其要点是严禁师生议论国是,干预地方政务。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潜心治学,以求得到朝廷重用。清代又颁行了新卧 碑,共七条,内容与明代大同小异。康熙、雍正时又颁布“圣谕”,也主要是告戒训示读书人的。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控制知识分子。 6.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77 第一,书院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藏书设施。第二,书院有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第三, 学生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第四,书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7.简述蒙学读书教学的通常程序?-89 蒙学的读书教学,往往是塾师先读,学童跟读,读若干遍后,就由学童自己读,塾师予 以纠正。读熟后就背诵,一定要达到熟练地背诵无误,最终还要能默写。每日学新课之前, 又必须将前面所读的书轮流背诵,称“温书”。学习告一阶段时要进行阶段复习,将所学的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地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地地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地原则. __.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地色块,称为“ 9. 现存最早地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地__ __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地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地建筑手册叫做《__》,据传它地作者是著名地木匠__ __. 11. 北宋地皇家园林有很高地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地画作中均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10×3=3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均为单檐),屋脊数最多地是______. A庑殿顶 B悬山顶 C硬山顶 D歇山顶 2. 下列哪个最不属于中国古代院落格局地特点:(_____) A利于轴线组织 B利于私密性 C利于造型 D利于多种功能 E利于与自然交流 3. 云冈石窟地特点是_________. A保留大量完好地建筑形象 B保存大量地壁画 C保留大量地大佛造像 D保留大量地中心塔柱式石窟 4. 西汉长安城中,占城市面积最大地功能是:(_____) A祭祀 B宫殿 C官署 D住宅 5. 唐长安大明宫地主殿是:(_____) A乾元殿 B含元殿 C麟德殿 D太极殿 6. 城市中第一次取消坊墙,沿街开店地现象是在:(___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北宋东京 D金中都 7. 下图哪一个是佛光寺东大殿地正立面图?(_____)

A1 B2 C3 D4 8. 下列剖面图哪一个是独乐寺观音阁?(_____)

19春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启蒙思想家是()。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 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B: 修已以安人 C: 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 D: 学而优则仕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梁漱溟认为乡村教育的重点是____。 A: 发展农村经济 B: 帮助农民扫盲 C: 恢复农村伦理 D: 改造乡村政权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____。 A: 《学记》 B: 《孔子世家》 C: 《颜氏家训》 D: 《朱子读书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 “生活即教育” 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C: “主动”、“习行” D: “教学做合一”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 B: 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 C: 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D: 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 A: 大都授 B: 苏湖教法 C: 分斋教学法 D: “三舍法”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明代在各省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为____。 A: 学务处 B: 儒学提举司 C: 提学使司 D: 劝学所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孔子 标准解答: (单选题)11: 北宋的熙宁、元丰兴学的主持人是()。A: 范仲淹 B: 胡瑗 C: 王安石 D: 蔡京 标准解答: (单选题)12: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A: 自强学堂 B: 广东同文馆 C: 京师同文馆 D: 上海广方言馆 标准解答: (单选题)13: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____。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第一次 1、孔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错) 2、生活教育论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错) 3、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教育存在。(错) 4、《学记》是孟子的作品(错) 论述题: 1、试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避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该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在唐朝。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的确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科举考试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是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宋代科举比唐代从规模到制度都有了进—步发展,这是由于宋初诸帝看到了科举取士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有重要作用。宋代统治者,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科举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控制思想,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科举盛行对教育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成了科举的附庸。学者只为追逐名利,希图侥幸登上仕途,因而其读书目的既非振兴国家,对于学业也不求甚解,官学虽设而有名无实,科举之所取,多数并无真才实学。表现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明初之于科举虽很重视,但取仕并非仅赖此一途。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然而其考试办法比较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 2、试析《学记》的教学思想。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村民”、“化民成俗”,《学记》两段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阐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拟订了一个从地方到中央的理想的学制系统,又以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还记录了古代学校管理和行政领导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学记》中还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类比法等;《学记》对于教学工作中违反教学原则,不讲究教学方法以及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着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近两千年前的中国能有如此全面、严整的教育学专著,许多论点和例证,今人读之,仍为之叹服。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吸取营养,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工作服务。 3、试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答: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如下几部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应该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4、试析墨子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作用的主张,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命定论比孔子还要彻底。他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否。“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他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有染丝之说。2、关于教育的内容的主张。 墨子主张教育要培“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军事史期末作业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军事史的意义及作用 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军事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利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任重道远。所以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可用他说的四个字概括:() A. 有教无类 B. 学以致用 C. 循序渐进 D. 因材施教 2、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A. 梁启超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蔡元培 3、汉武帝时“三大文教政策建议”是由( )提出的。 A. 董仲舒 B. 公孙弘 C. 贾谊 D. 王充 4、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 A. 独尊儒术 B. 多向发展 C. 漫无目的 D. 学 风不正 5、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 )。 A. 帖经 B. 墨义 C. 策问 D. 诗赋 6、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特征是( )。 A. 存天理 B. 灭人欲 C. 穷其理 D. 学其事 7、“庆历兴学”的主持人是( ) A. 范仲淹 B. 王安石 C. 蔡京 D. 朱熹 8、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 A. 林则徐 B. 阮元 C. 龚自珍 D. 魏源 9、(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新学制。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10、京师同文馆建立于( ) A. 1862年 B. 1917年 C. 1916年 D. 1840年

16秋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洋务派开设了以培养制造和驾驶等技术人才为主的学堂,代表性的是()。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水师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天津武备学堂 正确答案: 2. 湖南时务学堂是1897年在长沙创办的维新学校,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对推动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 万木草堂 B. 湖南时务学堂 C. 北洋西学堂 D. 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 3.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A. 子夏 B. 子贡 C. 子路 D. 子游 正确答案: 4. ( )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张之洞 正确答案: 5. 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 A. 《论衡》 B. 《颜氏家训》 C. 《白虎通义》 D. 《对贤良策》 正确答案: 6. 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A. 国子学 B. 宫邸学 C. 四门学 D. 鸿都门学 正确答案: 7. “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隋朝 D. 宋朝 正确答案: 8. 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A. 《千字文》 B. 《史籀篇》 C. 《三字经》 D. 《急就篇》 正确答案: 9. 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 A. 礼 B. 序 C. 书 D. 射 正确答案: 10. ()于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蔡元培 正确答案: 北航《中国教育史》在线作业三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以下属于北宋发起的兴学运动的是()。 A. “文翁兴学” B. “庆历兴学” C. “熙宁兴学”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 . 进士科 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 .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填空-每空2分(23 X 2=4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 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图),这 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_________ ,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 __________ ”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 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属于______ 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 5.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___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___ 。 6.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____ 。 五姑各長 [lOJOj[imio㈣步 r f (如 下的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铺作 8.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 ____________ ”。 9.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 _____ 。 10.《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 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____ 。 11.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 有记载的_______ 。 12.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__________ ■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___ ,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 层之间有_____ ,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__ 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棋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一_造,

中国教育史湖师大期末试卷整理

填空题 《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庶富教”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社会作用思想。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材和重选举以尽天下之材三大文教政策建议。 北宋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矛山书院。 科举制创设于606年,废止于1906年。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校主要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和经正女学。 东汉末年镌刻的熹平石经,是太学的标准教科书。 国子学是西晋咸宁二年年创立的,是门阀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放映。 唐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算学。 宋代三次兴学分别是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兴学、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兴学和蔡京领导的崇宁兴学。 “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地方官学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的制度。 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我国官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教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宁波女塾,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经正女学。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近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中体西用。 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和官师合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中庸》提出的为学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 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科举考试的类型是常科和制科。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两所最著名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 名词解释 墨子 我国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重视科技教育。 六艺 稷下学宫 义学 清代创建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一所招收贫寒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孩子进行简单基础知识教育的学校。 文翁兴学 王守仁 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明其心致良知”的教育作用思想。 四书 东林书院 京师同文馆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的原则。 2. 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 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__ __ __ __”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 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 __ __塔(塔名),属于__ __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 __ __塔(塔名)。 5. 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 __ 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 __。 6. 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 __。

7.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__ __铺作。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__ __ __ __”。 9.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__ __寺。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_ _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 __。 11. 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有记载的__ __ __。 12. 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 __ __ __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 __,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层之间有__ __,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 __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 《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栱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 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__ __造,其典型代表是五台山佛光寺的__ __殿。

中国教育史作业

中国教育史作业 16033015 李岱芸 孔子 观念:1、重视教育 (1) 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通过教育治理国家,改变百姓的思想。 (2) 人的发展,教育条件是很重要的。教育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居住的环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交往的环境。 (3) 人性论,把人性分为三等,上智,中人,下愚。 2、提倡“有教无类” 广泛吸收学生,不论阶级和阶层,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3、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1) 贤才并非天生而就,而是平民之中的士经过教育提高。 (2)对君子的品格,特别重视。即对己要能“修己” ,对人要能“安人” (3)提出“学而优责仕”的教育观念。 4、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立志(2)克己(3)力行(4)中庸(5)内省(6)改过 5、树立教师的典范 (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5)

爱护学生(6)教学相长 目的:1、通过教育实施德政,立国治国。 2、转变人民的思想,,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 3、培养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4、通过培养人才,消除苛政,避免贫富两级分化,改变动乱的社会现状。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要内容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偏重社会人事 2、偏重文事 3、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育方法:1、学、思、行 (1)提出博学于文,学习是求知的唯一途径 (2) 学而时习之,要时常复习练习学过的知识 (3)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4) 学以致用,能实际应用到政治上,社交上。 2、启发诱导 (1)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 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 (3) 提出“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明辨是非,进而解决问题。

中国教育史-作业

完成原创作品,并按时提交。您可以选择以下二种形式的任意一种方式,作为本门研修课程的作业。 1)撰写研修心得:写一篇心得总结您参加研修的收获。如您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何新的体会或下一步的行 动设想,或您切身感受到的其它方面收获和意见。 2)提交教学设计:针对你收获最大的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写一份教案(word文档)。说明你经过本次培训 之后你有什么新的处理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听了张传燧教授的《中国教育史》,让我受益良多,非常全面和立体的了解了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兴衰。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新入职教师,肩上担负着复兴中国地质学事业的重任!作为一名从地质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从中科院地质所获得硕博学位的我来说,对于中国地质学教育的现状,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地质教育界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程实习和野外实习两方面来实施。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课程实习主要通过学生围绕课程讲授进入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亲自动手,直接观察,借助有关图件、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测试、模拟等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地学实践能力。一般在课程后期安排一次综合实习或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在课间,若干课程还安排学校就近典型地质现象的参观考察,认知地质现象的野外特征,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察、描述方法,并作初步分析。野外实习在本科四年培养中进行四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依次是一年级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专业技能实习,三年级科研生产实习,四年级毕业实习。地质认识性实习在河北省北戴河地区及其周边;专业技能主要围绕地质路线踏勘、地层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等专业技能培养展开,实习地点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科研生产实习结合学院教师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通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及相关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收集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地点随教师科研生产任务而定。 实践证明这种重视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安排是合理的、成功的。很多地质院校加大力度改善地学专业基础实验室的观测条件,并且逐步把数字化信息化地质工具、仪器和设备投入野外实习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的作法虽然在提高地学教学质量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明显体会到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实习相对简单,探索性不够。表现在课程实习的内容、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每次实习一个内容,教师先讲解实习内容和方法,提出要求,再加上实习材料(图件/片、标本、薄片、光片等)上的标签和说明,使学生感到实习简单易作。而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深入细致观察分析实习对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地质未知精神而设计的课程实习显得不足。 2.野外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难保证。很多地质院校师生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导致实习时间相对计划学时缩短。高年级实习还可依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费补充实习经费的不足,保证实习教学质量,而一、二年级的两次实习和科研项目少或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指导的高年级实习就受到经费的明显制约。这些均影响到实习教学的效果。 在当前地质教育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形势下,针对目前地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地学实践教学工作,应在认识上、物质上、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在地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的认识,充分考虑地学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完善地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装备供应(“3大件”、野外记录本、测绳、卷尺、地质包、蚊帐、登山鞋、工作服等),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实践教学设备(手持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及野外工作软件)的装备,以适应现代地学和地质教育的要求;加大投入,保证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时间和质量,进一步落实本科培养计划。围绕课程实习,本着保证基础,尊重个性,以人为本,鼓励质疑,提倡探索的原则,在现有课程实习基础上,优化实习体系,丰富实习内容,灵活实习方式。保证认知性内容,增加发挥学生个性的探索性内容、学科发展的前缘性内容、选择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和可视化演示内容,激发学生的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