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该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中心展开的。怎样看待近代中国深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掠夺与控制破坏,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有五次侵华战争)。并且分析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的内在含义。本章有许多重大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与讲述的。

V 重点:

1、了解1840年至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V 难点:

1、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2、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

3、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

V 热点:

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V 基本概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租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狂潮;三元里抗英;义和团

V 基本线索

1、资本—帝国主义的历次侵华战争起因与结果及其不平等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途径及其特征与社会恶果;

3、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内容;

4、资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渗透主要方法;

5、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6、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7、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所留下经验教训(从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层面来分析);

8、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历程与伟大意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革命反满与振兴中华思想)。

V 讨论题、思考题:

1、西方列强是如何一步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即“中国何处去”来展开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艰难探索,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原因,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尝试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与抹杀的。本讲尚有许多

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V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V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V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路,认识中国走社会

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V 基本概念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洪秀全;洋务运动;洋务派;官督商办;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V 基本线索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起因与结果,背景和进程;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与评价;

3、天京事变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

4、农民斗争的意义、局限与失败原因;

5、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与指导思想及其性质与发展阶段;

6、洋务运动的内容与失败原因及其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历史地位与意义;

7、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与维新变法活动;

8、维新派与守旧顽固派的论战;

9、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V 讨论题、思考题:

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例,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结合史实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

4、比较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讲主要仍然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中的部分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之情势有了崭新的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与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划清界限,转向革命排满,最后埋葬了清王朝,并做了短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它

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V 重点: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V 难点: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3、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V 热点:

关于革命,在社会与课堂上,存在不少否定或批判革命的错误言论,青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与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摆事实,讲道理,释疑解惑。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选择;正确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及其教训,深入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V 基本概念

清末“新政”;三民主义;保路风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袁世凯;国会请愿运动;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中国同盟会;兴

中会;北洋军阀;“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V 基本线索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清末新政的性质与内容;

3、清末关于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4、资产阶级革命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V 讨论题、思考题:

1、革命派与维新派是怎样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大变化?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及其怎样掀开中国革命的新一页,使学生懂得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忠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在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及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的基础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对

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了解国共合作对推动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并从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中认识革命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V 重点:

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

V 难点:

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的基础与方式(党内合作)。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V 热点:

国共合作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决议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历史证明,革命政党之间,为了共同的历史使命,是可以进行联合奋斗的。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

作已经表明,两个革命的政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

量团结起来,保障和实现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愿望。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这是56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接触,这对于消除国共两党多年隔阂,

共同面向未来,共同促进两岸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国共两党应以宏大的气魄和眼光,平等理性地交换意见,推动全世界华人大团结,遏制台独

势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V 基本概念

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V 基本线索

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意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形与特点);

3、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序幕(五四运动的意义);

4、马克思主义形成强大思想运动;

5、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7、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8、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9、国共合作和中国革命高潮的出现;

10、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V 讨论题、思考题:

1、谈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6、试论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此推动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从整体上感知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

有完成;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

设三位一体的思想,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V 重点:

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4、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及其根源。

5、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

V 难点:

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

据何在?

V 热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频发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认清这一错误倾向产生的深刻根源,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具有关键意义。

V 基本概念

南京国民政府;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V 基本线索

1、国民党建立起对全国的事独裁统治及其统治的性质;

2、白色恐怖和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3、“八七”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4、三大起义及意义;

5、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7、路线偏差和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8、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9、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V 讨论题、思考题:

1、谈谈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革命道路的?

3、谈谈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犯的“左”倾错误及其原因。

4、论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5、红军长征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6、试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英勇抵抗,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深远历史意义。

把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的两个过程,一是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二是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

抗日战争胜利的。

进一步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性质及其取得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缘由及其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罪行,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事迹,正确领会国共两党的抗日主张及其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和世界主义观念。

V 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逐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V 难点:

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客观公正评价国民党的抗战。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表现,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

肯定。

3、不能忘却的历史:正确对待日本侵华罪行。

4、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V 热点:

当今日本国内有着很强的右翼势力,他们粉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任意歪曲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质疑东京大审判。通过学习本章,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日本帝国主

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事实,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清楚日本帝国主义反人道的非正义性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从而认识清楚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真面目。

V 基本概念

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福建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国民参政会;《论持久战》;百团大战;整风运动

V 基本线索

1、日本帝国主义从发动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逐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原因;

2、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实行的残暴殖民统治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

3、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4、国民党政府在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及其走向消极抗战的表现和原因;

5、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坚持的原则和实行的策略总方针,及其为维护团结、坚持抗战所做的斗争;

8、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0、中国人民遭受的沉重伤害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11、抗日战争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2、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伟大历史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V 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

3、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4、评1939年至1942年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5、为什么说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6、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为新中国为奋斗

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把握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从而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不懈努力;了解国民党破坏和平,压制民主,一步步挑起

、发动全面内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清楚其反共反人民的独裁本质,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解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了解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

张及其历史命运,进一步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历史特点的一种必然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在此基础上,牢牢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新

中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振兴、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V 重点: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清楚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

2、了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从而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3、了解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以及在全面内战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从而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4、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从而认识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原因。

V 难点:

1、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V 热点:

主张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中间路线”及其历史命运。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企图在国共两党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主张中国走“中间路线”

,实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随着国民党当局加重对民主党派的迫害,民盟被迫解散,“中间路线”也随之破产。这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以此结合改革开

放以来,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正确认识这种主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不符合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的。

V 基本概念

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二条战线;“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二二八起义;三大战役;《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

《共同纲领》;“三大法宝”

V 基本线索

1、抗战胜利后,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这种形势对中国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所进行的斗争;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加强一党独裁而反和平、反民主、反人民的反动行径;

4、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5、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6、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及其意义;

7、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及政治经济的大崩溃;

8、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与历史命运;

9、战略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以及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

11、《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及其历史意;

12、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1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V 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

4、试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对今天有何指导作用?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通商口岸中,属于在《天津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是(D )。

A. 宁波

B. 杭州

C. 汉口

D. 天津

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经世派代表魏源撰写了一部( A)。

A.《海国图志》

B.《康遒纪行》

C.《朔方备乘》

D.《瀛环志略》

3.下列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是(A)。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厦门条约》

4.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C. 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D.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策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D)。

A. 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B. 防止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 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 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6.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 C)。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战争

7.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于黄海战役的清军将领有( A)。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林永升

D. 方伯谦

8.将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 B )。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9.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D)。

A.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0.规定割去中国澎湖列岛的条约是(A)。

A.《马关条约》

B.《烟台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1.首开列强可以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先例的条约是(A)。

A.《五口通商章程》

B.《烟台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提出《局外旁观论》的外国人是(A)。

A. 赫德

B. 李提摩太

C. 马礼逊

D. 金登干

13.开了协定关税的先例的条约是(C)。

A.《五口通商章程》

B.《烟台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4.使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中国各地城乡租买土地和盖房的特权的条约是(B)。

A.《五口通商章程》

B.《黄埔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统帅是(A)。

A. 瓦德西

B. 华尔

C. 戈登

D. 威廉二世

1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B)。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

B.《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

1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B)。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 外国使节入京

D. 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8.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C)。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日本政府巨额赔款

19.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A)。

A. 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 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使它走向近代化

D. 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关条约》签订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这三国是( B、CD)。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E. 美国

2.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C、D)。

A. 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 已经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 仍然需要扶持清朝政府以华制华

D. 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E. 愿意联手武力征服中国

3.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A、B、C、D)。

A. 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B.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C. 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E. 扶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4.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借口是(C 、D)。

A. 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

B. 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亚罗”号事件

D. 马神甫事件

E. 在中国增设通商口岸

5.最先取得领事裁判权和开办工厂权利的国家是(A、D)。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E. 奥地利

6.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B、C、D)。

A.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 清朝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 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 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E. 中国不败而败

7.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A、B、C、D)。

A. 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 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C. 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 表明了中国人巨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E. 对清政府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

8.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有(A、 B、C)。

A.《中国丛报》

B.《字林西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E.《中华日报》

9.19世纪70至80年代,侵略中国边疆地区的国家有(A、 B、C 、D)。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美国

E. 意大利

10.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A、 B、C 、D)。

A. 王韬

B. 郑观应

C. 马建忠

D. 薛福成

E. 曾国藩

(三)辨析题

1.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因而值得肯定。

答案要点:

(1)这是一种错误理解。有一部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是,他们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在进行侵略中国的活动。而西方传教士的的文化活动,带有鲜明的侵略中国的特征。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西方传教士不仅协助列强的侵略活动,而且还为列强的侵略活动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西方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担任着文化侵略的任务。

2.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和今天的引进外资本质上相同。

答案要点:

(1)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在近代的资本输出、商品倾销中,是没有主权约束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而今天中国的开放市场、引进外资,是有主权约束的。外国人必须要服从中国的法律,必须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理。而近代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2)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投资产矿、修建铁路,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今天中国政府引进外资是在本国民族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3)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商品的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四)论述题

1.论述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怎样的侵略?

答案要点:

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它的表现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个是直接夺占中国领土;第二个是设立租界和租借地;第三个是直接驻兵;第四个是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除了战争赔款外,列强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列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派贵族大臣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清王朝统治集团中不少权贵大臣仍对外国侵略者抱有疑虑、恐惧乃至敌对的态度。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组织并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3),扶植、收买代理人。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驯服工具,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欣、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中外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又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经济掠夺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与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之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产阶级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

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这些都是在中国丧失了独立主权因而处于与外国不平等地位情况下进行的。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大量投资办厂,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利润。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列强还通过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控制了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可以说,近代西方列强为了侵略中国,使用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手段,以期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该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试论述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要点: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康有为、严复、梁启超提出了变法图强的号召,认为只有进行变法才能挽救中国。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B)。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2.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A)。

A.京师大学堂

B.两江师范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宋教仁

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B)。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5.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B)。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6.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请回想,当时云南被划为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B)。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7.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的农民运动是(A)。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8.近代史上割让台湾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B)。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0.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B)。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1.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B)。

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成立

D.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1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D)。

A.乡官制度

B.国库制度

C.厘金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D)。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大同书》

D.《应诏统筹全局折》

14.对洋务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达的是(D)。

A.张之洞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冯桂芬

1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B)。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16.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文化因素为(B)。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7.顽固派和洋务派在反对维新派上的相同之处是(B)。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反对提倡民权

C.反对提倡西学

D.反对创办新式学堂

18.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D)。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19.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C )。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抗外国侵略

20.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③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

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A、B、C)。

A.阶级矛盾的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传教士的煽动

E.洪秀全科举落第

2.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是 (A、B、C)。

A.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方案

C.它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

D.它反映了当时农民最迫切的希望和要求

E.它是适合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

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大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E.两者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B、C、D)。

A.引导人民重新认识孔子

B.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C.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

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E.他希望回到孔子时代

5.维新派和守旧派论争的焦点在(A、B、C、D)。

A.要不要变法

B.是否要兴民权

C.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

D.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E.要不要建立共和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

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制度

C.设立商会组织

D.裁汰旧式绿营兵

E.设立议院

7.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有(A、B、D)。

A.《时务报》

B.《国闻报》

C.《国民日报》D .《湘报》E.《晨报》

8.下列属于洋务运动的为(A、B、C、D)。

A.崇厚在天津设立天津机器局

B.兴办福建水师

C.设立福州船政学堂

D.设立轮船招商局

E.设立洋行

9下列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具有封建性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首次把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入中国社会

D.具有腐朽性

E.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10.洋务运动中建成的海军有(A、B)。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浙江水师

D.北海舰队

E.江苏水师

(三)辨析题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和洋枪队的联合绞杀。

答案要点:

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最后在清政府和洋枪队的围攻下失败。但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并不是清政府和洋枪队的绞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军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未能有效地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农民阶级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发展中国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1)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编练新式军队、兴办近代文教事业,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举办洋务事业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反对外来侵略。他们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洋务派兴办洋务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但他们的初衷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维护封建统治。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答案要点:

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著书立说、设立学会、政治改革等方式宣传变法、推进政治改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论述题

1.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答案要点: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近代中国人寻求国家发展的两次政治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戊戌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期,洋务派和维新派二者存在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了一系列军用和民用工业,希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1890年以前,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洋务派还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洋务派建立了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维新派也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在戊戌变法期间,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光绪皇帝下令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都希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富国强兵,从而有效抵制列强的侵略,这是两派的共同点。

(2)在是否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而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提倡民权思想。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利用报刊杂志宣传民权思想,希望走立宪的道路。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主张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这些都表明了双方在中国政治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

答案要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民对西方列强侵略时,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但是,两次改革的结局迥然不同,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而明治维新则使得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较之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变法运动所依靠的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在军政大权都操纵在地主阶级守旧派手中的情况下,颁布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必然成为一纸空文。日本则不同,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开明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了倒幕联盟。

(2)日本倒幕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的手段取得政权的。而中国的维新派,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子里面。他们害怕革命,甚至仇视农民革命,除谭嗣同外,维新派的领袖们差不多都仇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因此,他们以革命去恫吓、打动封建统治者,刺激封建统治者实行变法的决心,把防止革命作为变法的推动力。维新派在不根本否定封建制度,甚至主要依靠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来推行资本主义一套主张,这当然是南其辕北其辙,所以也就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3)国际环境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是高明之举。当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东顾,英法为了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扩张它们在中国的势力,抽不出力量去对付日本。中国鸦片战争后,

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维新派渴望要求国家独立,反对外来侵略,但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又缺少深刻认识,甚至对帝国主义者抱有幻想。

据上所述,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必然成功,而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两千多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阻碍发展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让中国实行政治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结成强大的反动联盟,反对维新运动。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要点: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

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项法令中,对其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D)。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4.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6.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9.20世纪初立宪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实质在于(C )。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B.资本主义革命与改良之争

C.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

D.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权之争

10.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

A.反对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B.主张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