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亲密关系中,请学会“非暴力沟通”

亲密关系中,请学会“非暴力沟通”

亲密关系中,请学会“非暴力沟通”
亲密关系中,请学会“非暴力沟通”

关系,是语言创造出来的。好的关系是好的语言创造出来的,不好的语言则会给关系带来伤害和撕裂。

我们见过很多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谈起沟通头头是道,但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却常常对另一半采取回避、暴力的方式。

沟通不是知识,而是婚姻里的必备技能,只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是“暴力沟通”,将自己的婚姻经营得越来越不堪。

暴力沟通三要素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老公爱吃西瓜,妻子晚上下班特意为老公买了半个西瓜,并且很周到的把西瓜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桌子上。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老公还在睡觉,妻子发现西瓜原封不动的放在桌子上。因为没有及时的放入冰箱,西瓜已经坏掉了。

妻子平时比较节俭,一看到已经看到坏掉的西瓜就非常生气的跑到卧室,冲着还在睡觉的丈夫说:“你这个人真是太不负责任了!你不吃也不把它放到冰箱里,现在坏了谁都吃不了了,你不吃也不让别人吃,你这个人简直太自私了!”

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三个“暴力沟通”的特点:指责、批评、评价。

与此相反,“非暴力沟通”的特点则与此相反“不指责、不批评、不评价,表达感受”。感受既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思想、情绪,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即沟通目标。

一个小时候被收养的女孩,被亲生父母抛弃的经历让她一直战战兢兢,担心被收养家庭再次抛弃。后来她遇到一个非常爱她的男朋友,两人进入婚姻之后,恋爱时那种时时刻刻被宠爱的滋味好像再也找不到了,女孩觉得先生不爱自己了,经常通过各种“作”想要重温那种被宠爱和关注的感觉,但却适得其反。

她没有想到,其实真实的爱的状态是:有时爱,有时不爱。正如我们要拿起一支铅笔很容易,但要一年365天时时刻刻都拿着这支铅笔,我们肯定做不到。有时对方也需要留一点空间来照顾自己。

夫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时刻以我们为中心,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型爱人,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奢望进入婚姻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深究这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明白:

首先爱人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

他既没有知识和能力来理解你过往的创伤和现在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通过你们的婚姻来疗愈你的童年创伤,因为咨访关系的本身就已经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来全身心关注你,但是在婚姻如果你要求另一方来放下自己,关注你,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不平等的要求。

其次,你的爱人并一定是一个爱的富有者。

爱就像蓄水池,只有我们的父母往其中注满了水,我们才有能力给予别人爱,但如果对方的池子也是空的,他拿什么给你?

“应该式思维”

当父母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就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觉: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就要满足我所有需求。这样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容易将父母当成满足自身愿望的工具,并将这种模式带入到自己的婚姻中,来理所当然的“使用”爱人。这类人进入婚姻之后,更容易使用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对待另一半。他们常常不知道爱是无条件的,但行为是有限制的。

控制或寄生

控制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压抑型的孩子,为了配合控制型的父母,孩子往往会将自己真实的需求藏起来,去努力适应对方的模式。

有一对高校的教师夫妻,双方都是完美主义性格,妻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丈夫要求更严格,而丈夫则完全压抑自己的模式,同时有这样一种认知:我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和丈夫,怎么可以因为一点点小事和妻子吵架呢?虽然他在和妻子沟通中经常感觉不舒服,却不知道怎么跟妻子沟通,为了避免争吵,很多时候他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后来丈夫遇到一位非常善解人意的女同事,就沦陷了。

既然阻碍“非暴力沟通”的因素这么多,那么,怎么做才是“非暴力沟通”呢?

1、观察。这是自我独立的行为,即遇到问题先不要忙着进入沟通的状态;

2、反馈,将观察到的结果反馈给对方;

3、感受,将结果带给我们的感受反馈给对方;

4、提出请求,希望对方做什么,明确告知。

结合上面夫妻吃西瓜的故事中,我们看看妻子怎么说更符合“非暴力沟通”。

方式1:老公,我看到你没有吃我昨晚为你切好的西瓜,现在它发黑了。(观察结果的反馈)我觉得好可惜(感受的反馈)。你下次能不能帮我把它放进冰箱呢?(沟通的目标,表达委婉良好)

方式2:老公,你昨晚回来太辛苦了吗?怎么没吃我为你留的西瓜,而且也忘了放到冰箱中,太可惜。(表达可以,其中没有批评和指责,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方式3:老公我帮你买了西瓜,你是不是太累了没有看到。早上我看到西瓜都坏了,你都没有享用到,是在太可惜了。(表达也非常不错)

注意:非暴力沟通和我们日常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所以需要多加练习。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严格走完非暴力沟通的每一个步骤,可以灵活应用,有时候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可。

婚姻,合作才有未来

婚姻非亲子,也非从属关系,我们不能控制对方,因为对方不属于我们,只有合作才会有未来。

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时,要学会自我宽恕。很多人经常对别人充满批评指责抱怨,这种人其实对自己常常有很多的批评指责和抱怨,这些更多是源自我们的养育者。如果小时候有一对不能接受我们不完美的父母,长大后我们就很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只有当我们能够自我宽恕时,我们才能接受别人的不完美。

我们和所有人的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和我们自己的关系,只有我们能够爱上自己,才有可能爱上别人。当爱流动时,“非暴力沟通”自然会在你身上涌现。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沟通就是人与人,人与己的联结。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是由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她是一位敏锐的务实工作者,她在家庭治疗工作中发现出的人际沟通技巧广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萨提亚沟通模式有五种常见的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沟通都包含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语言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或是说非语言方面的。某个人在做语言陈述时,同时也会自动地表达出包括表情、姿态、皮肤色泽、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内的多种非语言信息,而且这些的非语言表达往往是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当人们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我们就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 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是一种高自尊的应对方式。它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高自尊和表里一致,是检测一个人是否具有更加完善的机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当我们处于表里一致时,我

们既可以意识、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自身的感觉、解释以及随后对于这些感觉的感受,也能够承认、理解和接纳它们,并且能够表达它们;倾听我们的知觉和期望,并通过觉知我们深层的渴望,将外界和自身条件通过行动转化为满足我们需求的可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使我们的心身保持和谐、平衡状态。 在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中,自我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景的要求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它是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是可以自由流动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一股能量;是对个性的主张;具有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愿意承担风险,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他人的自由;爱自己也爱他人;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因此,选择表里一致的沟通时,我们想到的不是苛求胜利,不是去控制他人或者情景,也没有忽视自我、他人和情景的存在状况,而是意味着我们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但同时也注意兼顾好他人的需要、感受和情景的要求、限制,选择与他人进行接触、沟通和联结。也就是说,我们是站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充分意识到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的语言反映的是现实,体现出对于感受的觉察,语言与身体姿势、语调以及内心感受是相匹配的,即与情感一致,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是流动的、随机应变的;内心的体验是和

知人知心的人际沟通技术-讲师用书

IFP 培训课程之 ------- ~ Changing with you to build our futu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有效沟通 Karen Yang / David Pan Donnelley Bright Sun Printing Co., Ltd. 热身活动: 课程目的: ?认知自我并了解他人 ?与不同风格的人进行有效沟通 ?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内容: ?知人 ?读人 ?了解需求 ?灵活沟通

两个极端 最容易被说服的人 请你想出一个人:同他打交道来最容易,沟通起来最轻松,他也最容易被您说动。换句话说,您感到和他最合得来。请在下面的方框内对他作一描述: 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典型范例 ! 最难被说服的人 再想出一个极为相反的例子。这个人令您感到难缠,沟通或交往起来最难受,您也最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简言之,要想说服他,您必须花最大的精力。请在下面的方框内对此人作一描述: 糟糕的人际关系之典型范例 !

一则动物寓言 ——献给上学的人们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面对“新世界”带来的种种问题决定采取一些壮举。于是他们兴办了一所学校。 学校制定的活动课程包括跑步,爬高,游泳,飞行。为便于管理,学校规定所有动物都必须接受同样的课程。 鸭子擅长游泳,水平比老师还高,可飞行只过及格线,跑步则是劣等。因为跑得慢,他只得利用放学后和游泳课的时间练习跑步,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鸭掌被磨得不成样子,在游泳方面也成了平庸之辈。在学校里,平庸是无所谓的,除了鸭子自己,没人担心。 兔子原本在跑步方面是独占鳖头,可由于总要补游泳课,精神受了极大刺激。 松鼠爬高有术,却在飞行课上栽了跟头。老师非要他从地面往上飞,而不准他从树顶上飞下来,由于劳累过度使手足僵硬,爬高也只得了个“中”,跑步则只得了个差。 鹰是个淘气包,重点管教对象,在爬高课上,他没听老师那一套,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爬树第一名。 地老鼠因学校不设刨坑挖洞的课程而拒不入学和缴纳税款,他让子女从师于獾,后来又联合其他的老鼠成功地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 辛辛那提公立学校 G.H.Reavis 助理督学 启示: 人有所长,我有所短。 扬长避短,削长适短。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关系干货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关系干货 大家还记得“斯坦福监狱实验”吗?今年是这个实验做成45周年了,经典是不朽的,至今广受争议也广为称赞,争议的是其伦理道德部分,称赞的是其发现了路西法效应。2016年4月12日,菲利普·津 巴多在北京大学演讲,主题是“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一票难求。由于津巴多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博仁老师今天奉献给大家《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方面的干货,心理学考研的你,好好地学习社会心理学对你之后的工作和人生都有很大裨益,庆幸我们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位活着的传奇。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关系一章的详细内容,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一)人际关系 1.含义 广义: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均为人际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情感关系等)。 狭义: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之间的区别 人际关系并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能,不受外在的力量强迫。任何外加的力量,都不能左右已经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感。而社会角色关系则是一种人的类与类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1)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过程或互动过程中建立的,而且它并不能脱离社会关系的制约 (2)人际关系的交往双方可以实际感受到其存在 社会心理学思维导图

(3)人际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体现了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吸引或排斥 3.人际关系的建立原则 (1)交互原则: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的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关系得到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作出一个友好行动时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回答 (2)功利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它不仅有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如情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换。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关系也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3)增值交互:情感卷入较多,重情谊轻物质,因此回报时倾向于超出别人的期望,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4)减值交换:重外在物质利益,对交换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低于交往行动的发起者,总觉得自己吃亏,是个恶性循环过程。 (5)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因此应该注重保护他人的自我价值。 (6)增减原则:人们倾向于对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变好的人有好感,而对于态度逐渐变差的人,即便是起初极其赞扬,也会导致关系的淡化。 4.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1)定向阶段——对可能的交往对象进行注意、选择、初步沟通 (2)情感探索——仍属非正式交往,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仍避免涉及个人隐密; (3)感情交流——信任感、安全感确立,较深的情感卷入,自我暴露程度较高,正式交往的压力已趋于消失,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稳定交往——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 (5)冲突阶段(衰退阶段) (6)疏离阶段——关系结束 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熟悉可以增加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程度 (2)个人特征 ①才能:才能与被人喜欢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②犯错误效应: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武装分子在古巴猪湾登陆,试图从事武装颠覆活动,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假设与理论 (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二 ( J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三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_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 ( J如何提出问题 — ( J如何阅读文献 二 ( J研究方法选择 三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 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1.讨好型

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3.超理智型

萨提亚的沟通模式

萨提亚的沟通模式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蔡敏莉说,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详情请看身心灵在线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对于学员提出的疑问“我为什么有时讨好有时指责”,蔡敏莉解释说,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人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弹性调节:对这些人讨好,对那些人指责,一些时候讨好,另一些时候指责。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类型,主要是依据他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姿态占了优势。

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及标准答案

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及答案

————————————————————————————————作者:————————————————————————————————日期: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 ●掌握寒暄的禁忌和要领; ●了解赞美的方法; ●迅速建立同理心; ●熟悉同理心沟通的不同语言类型。 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 一、如何运用心理和情绪 1.心理和情绪影响沟通 沟通不仅是要准确地传达信息,还要传递情感,达成心理、感受、感觉方面的交流。此外,人只把话讲明白、说清楚是不够的,讲话中间还要包含很多的情绪和情感,要恰当地表达出来。在和对方解释事情时,要兼顾对方的心理感受,在服务行业的沟通中,人们常说:“不在于你说的对不对,也不在于你做的对不对,而在于客户的感觉好不好,只要感觉对了一切都好。”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会存在心理因素、态度因素和感觉因素,不能只注重信息类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 情景扮演对比分析 【案例】 同一情景两个不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对比 某顾客想买到非常急需的零配件,但目前这个配件已经缺货,以下为服务员和顾客的两个对话。 情景1: 客:“我想今天得到那个小配件/那批货。” 服:“对不起,星期二我们就会有这些小配件/这批货。” 客:“我很急,我今天就需要它。” 服:“对不起,我们的库存里已经没货了。” 客:“我今天就要它。” 服:“我很愿意在星期二为你找一个。” 情景2: 客:“我想今天得到那个小配件/那批货。” 服:“对不起,星期二我们才会有这些小配件/这批货,你觉得星期二来得及吗?” 客:“星期二太迟了,那台设备得停工几天。” 服:“真对不起,我们的库存里已经没货了,但我可以打电话问一下其它的维修处,麻烦你等一下好吗?”

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及答案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 ●掌握寒暄的禁忌和要领; ●了解赞美的方法; ●迅速建立同理心; ●熟悉同理心沟通的不同语言类型。 如何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 一、如何运用心理和情绪 1.心理和情绪影响沟通 沟通不仅是要准确地传达信息,还要传递情感,达成心理、感受、感觉方面的交流。此外,人只把话讲明白、说清楚是不够的,讲话中间还要包含很多的情绪和情感,要恰当地表达出来。在和对方解释事情时,要兼顾对方的心理感受,在服务行业的沟通中,人们常说:“不在于你说的对不对,也不在于你做的对不对,而在于客户的感觉好不好,只要感觉对了一切都好。”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会存在心理因素、态度因素和感觉因素,不能只注重信息类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 情景扮演对比分析 【案例】 同一情景两个不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对比 某顾客想买到非常急需的零配件,但目前这个配件已经缺货,以下为服务员和顾客的两个对话。 情景1: 客:“我想今天得到那个小配件/那批货。” 服:“对不起,星期二我们就会有这些小配件/这批货。” 客:“我很急,我今天就需要它。” 服:“对不起,我们的库存里已经没货了。”

客:“我今天就要它。” 服:“我很愿意在星期二为你找一个。” 情景2: 客:“我想今天得到那个小配件/那批货。” 服:“对不起,星期二我们才会有这些小配件/这批货,你觉得星期二来得及吗?” 客:“星期二太迟了,那台设备得停工几天。” 服:“真对不起,我们的库存里已经没货了,但我可以打电话问一下其它的维修处,麻烦你等一下好吗?” 客:“嗯,没问题。” 服:“真不好意思,别的地方也没有了。我去申请一下,安排一个工程师跟你去检查一下那台设备,看看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你认为好吗?” 客:“也好,麻烦你了。” 对比两个情景发现,第一个情景中的服务员一直在反复道歉,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非常明确地告诉客户星期二会有货,值得表扬的是他再三道歉,并且解释原因。第二个情景中的服务员尽管也没有解决客户的问题,但服务员的话语让顾客感觉更舒服,因为服务员尽可能地提供多个方案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回答的语言充分照顾到了顾客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规定和理由,兼顾到了对方的心理感觉。 沟通中的“二八定律” 沟通中的“二八定律”是指影响沟通80%效果的因素是只占整个沟通20%的心理感受和感觉。可见,心理沟通能够对整个沟通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涉及心理经济学。 所谓心理经济学,就是产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不仅与产品的内在品质、质量和价值有关,而且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很大关系。例如,金融投资学中有一个心理学定律——佐证定律,就是人们越认为股票将会出现涨或跌的情形,那么不久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也称为预期验证,但这种预期验证和事实往往是相反的,人们做事应该逆行。所以,当人们都认为股票要涨时,最好不要买进,而要抛出;当人们都认为股票要跌时,最好应该买进。正如巴菲特所说:“当别人疯狂的时候我要恐惧,当所有人恐惧的时候我要疯狂。” 2.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影响沟通障碍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心理、情绪、态度和感受。对待沟通,有句话很重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所以,沟通高手能够把自身的情绪、感受处理地非常好,拥有良好的心理态度和必要的沟通技巧。通常来说,把能够建立同理心,能够有效沟通、表达,并能够很好倾听的这类人群称为具有高情绪智商(EQ)。

萨提亚沟通模型

一、人生幸福的三要素 决定一个人幸福的三个要素是健康、关系和财富,人生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同学和同事等关系,其实我们一生中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也就那么30-50个人,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好了,基本上我们的人生就幸福了,而事实上我们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于和我们最亲近的这30-50个人。如何使这些关系和谐、融洽,就需要我们学习良好而有效的沟通。 二、什么是沟通 沟通,顾名思义,沟被堵了,需要疏通。 其实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或者情感的一种传递,反馈的过程。汉语是非常有艺术的语言,我们看到“沟通”这两个字,所谓沟通就是水沟如果堵塞了,水就流不过去,所以水流就不畅通了。所以沟通就是水要流过去,当中畅通无阻,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交流跟沟通意思差不多,就是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水沟要通了,水流才能够顺利的通过去,然后才能彼此交换信息。所以汉语的字词真的很美很有艺术性,看到这个字词就知道沟通一定要通,水流才能够一定的流过去,然后才能够彼此交换信息。 提到关于言语还有沟通的经文,在箴言15章23节说:“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如果我们口里面说出的话是对人有造就,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我们自己就觉得很高兴。所以我们常常说好话,不只是让别人觉得受用,其实也会觉得让自己心里觉得很舒服。箴言25章11节记载另外一段名言就是:“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三、萨提亚沟通模式 萨提亚是美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年)。她创新的家庭治疗流派在当今世界极负盛名,为了纪念这位家庭治疗的先驱,该模式被命名为“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四、萨提亚模式沟通三个要素 萨提亚模式沟通三个要素:自我、他人、情境 (1)“我自己”:内在和谐、做自己的主人; (2)“我”与“另一个人”:关系和睦; (3)“我”所处的人际系统(家庭或组织):社会和谐、家庭或组织成员之间和谐、协作、有凝聚力等。 萨提亚模式把深邃广博的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建立起一座桥梁,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萨提亚温暖而有力的心理支持,达致全新的生命境界 五、压力状态下沟通的四种模式 人们并非生来就会沟通,沟通是学来的,而且多半还是模仿他人的结果,我们主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沟通,然后变成我们习惯的模式。通常我们在压力状态下的沟通有以下四种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1.讨好型 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

知人之心沟通技巧

知人知心沟通技巧 In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world,No one can win on technology alone. 在日益技术化的当今世界,光靠技术已不足以取胜。 Program Objectives 培训目标 观察和发现为什么有的人能有效地与其他人沟通,而有的人则做不到。 建立一个既实际又系统的方法来观察他人的行为,以了解他们的需求。 站在他人看我们的角度,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学会如何建立信任,并在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如何运用设身处地和灵活性。 To fully benefit from this program 想充分取得这次培训的效果 积极参与。 实际为本 ------不要寻求所有问题的答案。 ------不要将概念复杂化,而要看重在工作中的运用。 ------不要在语义上钻牛角尖。 专心听讲,避免干扰。 我们的目的是要求简易和有实效,使您回到工作中去时更加有效率。 事实2 我们的大脑努力对程序和预见进行加工。 事实3 我们的大脑试图建立一个程序,根据我们心中的样板解释我们的生活经历。因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样板的的作用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反复得到强化。 事实4 我们常常又会忽略那些明显与我们的信仰和样板相矛盾的信息。这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认知失调”。 交流的巨大障碍 对于程序和预见的需要,力图看到所期望了解的信息和忽略矛盾信息的趋向,以及习惯的思维方式混合在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坚固的沟通障碍。 有意识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确认你在沟通中的障碍,认清它们,并逐步克服它们和减弱它们的影响 当您还没有与人交流就有了对别人的印象,您要思考一下,什么思维定势影响了您?有什么心理偏见吗?是不是落入了陈规老套中?您的假设是否有效?检查一下你的假设和先入之见,依据您所具有的逻辑判断和经历再来一次。 克服彼此间的不协调 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造成与别人沟通的困难,笨拙或者不自在,年龄、性别以及种族差异,背景、教育程度、个性的差异,这些都会形成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而这些不协调的方面在交流中都会形成障碍。 认识这些障碍将会帮助我们克服它们,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变换信息、调整我们的语速和音量来获得理解。

社会心理学 经典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以怎样的方式受到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影响 一、定义 指的是他人的言辞、行动或仅仅是其在场对我们思想、情感、态度或行为所 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二、方式有:(1)劝说(2)广告(3)从众(4)群体行为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有哪些? 答:(1)社会思维(感知自己与他人、信念、决策、态度) (2)社会影响(文化、生物压力、从众、群体) (3)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关系、助人) 第四节、了解社会影响的其他方法有? 答:(1)询问 (2)记者、时事专家、社会评论家 (3)民间智慧 (4)哲学 第五节、社会性解读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主要关心的不是客观的社会情境,而是人们如何受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诠释或解读的影响。了解人们如何知觉、理解或解释社会环境比了解客观社会环境本身更为重要。 解读(Construal):是指人们认知、理解、解释社会世界的方式 第六节、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一、与人格心理学的区别 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之间的共性,而人格心理学在解释社会行为时, 重视个体差异-致使一个人异于其他人的人格层面。 二、与社会学的区别 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微观方面的内容,也就说个体的心理,而社会学研究的范围是宏观方面的内容,比如政策、经济、历史等。 第七节、社会影响的威力有哪些? 答、(1)人们会低估社会影响的力量(当人们低估社会影响力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误性的安全感) (2)社会情境的主观性 第八节、人性的基本动机有? 答、(1)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需要) (2)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3)其他动机(饥饿、口渴、生物驱力、恐惧、爱等) 第九节、名词解释 1、解读(Construal):是指人们认知、理解、解释社会世界的方式 2、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是指高估内在性情因素对行为

(完整版)萨提亚家庭沟通模式讲座

前言: 孩子是我们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而父母真正需要做到的是: 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在不同的时期给他们当时所需要的爱, 相信他们,陪伴他们, 并在必要的时候示范,一个成熟的人可以怎样运用自身内在的力量来驾驭自己的生命! ——萨提亚 国际知名的家庭治疗大师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萨提亚家庭沟通理念 讲座目标: 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懂得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学会一些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方法和技能。 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失分寸,爱得糊涂。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用爱换回了爱,也可能用爱换回了恨。因此,要做好父母,管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改变这些现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不

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行为模式以及独特的细想和观念。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作为父母,不应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个有心的父母,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 一、作一个有心人,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1、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完成依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在心理上不能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他只是在自己的心灵中,类似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持续两个月,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孩子进行拥抱、亲吻、爱抚,给孩子接纳、温暖和爱,让孩子与你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 2、少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寻求认同 进入少儿期,孩子长大了,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变复杂,他们不仅要完成与父母的亲密分离,还开始把目光投向外界,试图从社会、学校、同伴那里寻求认同,同时,他们的自信、自尊等自我认同感也开始建立起来,实际上孩子已走向初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不顺利、弱小无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时家长要及时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同时

舌尖上的艺术--知人知心的沟通技巧

《舌尖上的艺术--知人知心的沟通技巧》 【课程背景】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抱着美好的愿望,却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是什么原因我们沟通的出发点是要解决问题,却引发出坏结果? 是什么原因尽管我们表达的很清楚,但对方仍然误解我们的意思? 到底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如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控制自己在沟通中的情绪?化解对方的情绪?通过提问的方式达到自己沟通的目的? 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样不同的沟通方式? 知人知心沟通技巧将结合心理学和NLP语言神经学的知识,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切入沟通的要害,彰显沟通的流程与全貌,系统掌握沟通的方法,解决沟通在企业及我们人际当中的难题 【课程受众】中基层管理人员、需提升沟通能力的员工 【课程时间】1—2天 【授课方式】案例体验+实战方法+录像观赏+角色扮演+提问互动+分组讨论+精彩点评【知识体系】 NLP语言神经学+CP教练技术+MP管理心理学+DISC性格分析 【课程收益】 1:通过展现沟通的全貌系统掌握沟通的方法 2:描述沟通中的三大原则,理解沟通中的深层原理与精髓 3:运用5W2H的方法做好沟通前的准备,运用情感表达建立沟通氛围 4:做好沟通中自我的情绪管理,并且通过深度倾听化解对方的情绪 5:运用金字塔结构的表达技巧有效传递沟通信息 6:运用心理学及NLP语言神经学的知识掌握基于人性沟通的技巧方法 7:运用有力提问的技术启发对方在沟通中的思考 8:针对不同性格的人有效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课程特色】准--理论精确训--实操演练思---深度分析效---下课即用 【课程大纲】 一:沟通的定义及心态

1: 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发现沟通当中的盲点 2:沟通的定义及评价的标准 3:沟通心态之受害者模式及掌控者模式,表达需求而不是看到的问题 4:沟通心态之跳出自我有效接纳,探寻动机而非关注问题的本身 课程产出:沟通中运用关注自己需求,聚焦目标,建立同理心的方法,保持积极沟通心态二:沟通的流程 1:沟通前先做准备准备的5W2H法 2:创造良好氛围:情感表达四部曲 3:探寻与引导:发问问题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聚焦问题的本身 4;有效表达I-message 案例练习:同样一句话,换下说法,如此不同 有效表达的结论与内容案例练习:如何能清晰地向上司汇报工作? 5:抗拒消除法案例练习:如何让拒绝你的人变得同意你? 6:达成共识及行动安排沟通后的再确认及行动计划 课程产出: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沟通的流程与方法降低沟通成本,增加沟通效率 三:沟通的艺术及心理学的应用 1:人性5层次在沟通当中的运用 2:基于人性5层次的积极性赞美与发展性反馈技巧 3:心理学在团队沟通中的有效应用 4:罗森塔尔效应、期望理论、踢猫效应、吸引力法则在沟通中的运用 5:沟通心态之受害者模式与掌控者模式,表达需求而不是问题 6:沟通中同理心建立技巧与方法 7:批评只能对事不能对人,表扬既可以对事又可以对人 8:表扬如何往上说,批评如何到行为 四:沟通需要了解的6点人性 1:人都希望被肯定和赞同 2:人都希望被认为出发点是好的 3:人都希望对方和自己同频道 4:共同点越多,感觉关系越近 5:要想处理好事情,先处理好心情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 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这些行为越相似,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因为,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是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没有人际交往,就无所谓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建立之后,也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加以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现实客观的生活活动是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的。 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对人的各种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不但有利于优化人们的工作和心理环境,丰富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扮演好相应的社会角色;也有利于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个体的幸福生活,为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社会和各种组织的有机性增加,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促进人们团结统一,协调工作,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先前发展。 (补,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个体的社会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交往中形成的良好社会关系使社会成为一个网络状的有机整体,这又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良好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第四,有利于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之,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更是现实的需要。)没有郑雪的好,可不看。 二、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研究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的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 近期在身心灵成长方面做了一些研习,多次听到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的概念,凭借个人的领悟和觉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进步,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唯愿能引起有缘人的共鸣并共同进步! 认识萨提亚 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 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 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在学习九型和教练技术的过种中,我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此时,在心里面向大海,深深地鞠躬,感谢这一年多来的机缘,让我能够领悟到这些。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 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与自我的不一致。 “不一致”的危害 然而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成长概念:自我价值。一个自我价值低落的人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任何人只要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或行为,他们都觉得此人对他充满敌意,否定他的价值。他们害怕犯错误,不敢创新,只希望墨守成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他们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正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 以上四种典型的“不一致”沟通的问题在于,我们都在掩饰、压抑或扭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1.讨好型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 ,"我想要让你高兴";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 "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极端客观: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长的解释; "什么事都与学术有关"; "我只关心事情合不合乎规定或正不正确"; "人一定要有理智";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 "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4.打岔型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

萨提亚一致性的沟通

萨提亚一致性的沟通by STD 2014-07-28杭州斯坦德教育 近期在身心灵成长方面做了一些研习,多次听到冰山模型与一致性沟通的概念,凭借个人的领悟和觉察,感觉到自己有一些进步,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唯愿能引起有缘人的共鸣并共同进步! 认识萨提亚 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

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在学习九型和教练技术的过种中,我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此时,在心里面向大海,

深深地鞠躬,感谢这一年多来的机缘,让我能够领悟到这些。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 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与自我的不一致。 “不一致”的危害 然而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成长概念:自我价值。一个自我价值低落的人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任何人只要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或行为,他们都觉得此人对他充满敌意,否定他的价值。他们害怕犯错误,不敢创新,只希望墨守成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他们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正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 以上四种典型的“不一致”沟通的问题在于,我们都在掩饰、压抑或扭曲自己的情感,不愿担露自己的感受,而是用自以为高明的办法去掩饰它。例如,当一个做了一件让你愤怒的事,你无法直接说“你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愤怒”,却要转成一个指责者说:“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种不一致的沟通让人很压抑,长期下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头痛、胃溃疡...因为许多人已经如此习惯于不一致的沟通,以致于他们甚至察觉不到有任何问题,例如一个超理智者认为自己就是“毫无情感”的,甚至以此自豪。 恋爱过的人可能都有过“爱屋及乌”的想法,我们装作喜欢实际上不喜欢的歌手,只为了博取对方的欢心。然而这只是一时和表层的,激情之后的不久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让对方感受到“你变了”或者“原来你还在那里”。不一致的沟通事实上伤害了我们和别人建立情感连结的能力,我们试图掩盖真相,我们装作对不喜欢的事情若无其事,将情绪累积在心中,然而不幸的是,这种累积迟早会爆发。 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的沟通意味着承认自己所有的情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且考虑到情境。在表里一致的行为和关系中,我们可以不带任何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