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二、遗传规律经典例题

专题二、遗传规律经典例题

专题二、遗传规律经典例题
专题二、遗传规律经典例题

专题二、遗传规律

1.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褐色个体杂合子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棕色或黑色的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2.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AABB)黑色

三显一隐(AABb、AaBB)褐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黄色

一显三隐(Aabb、aaBb)深蓝色

四隐基因(aabb)浅蓝色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下列不正确的( )

A.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共有5种

B.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8

C.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D.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眼女儿的概率为1/6

3.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B.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

4.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如表所示。

注:花斑色由灰色与棕色镶嵌而成

请回答:

(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2)据表分析,基因B1对B2、B3为,B2与B3为,毛色的遗传遵循定律。

(3)若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某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个灰色雌性个体交配。如果F1有黑色和灰色个体,则该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判断的根据是。(4)若某雄性个体与某黑色雌性个体交配,F1有棕色、花斑色和黑色三种个体,则该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为。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5.(16分)牛(XY型性别决定,XX为雌性、XY为雄性)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黑毛和棕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控制牛的有角(H A)和无角(H B)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公牛体内H A 对H B为显性,母牛体内H B对H A为显性。

①有角公牛和有角母牛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现有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F1中公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母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用F1中的无角公牛和无角母牛自由交配,则F2中有角牛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已知M与m这对完全显隐性的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牛的黑毛和棕毛,若牛毛色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则该对基因位于________(填“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若多对纯合黑毛母牛与纯合棕毛公牛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一代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l,则由此______(填“能”或“不能“)推出该对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要检测有角黑毛公牛的基因型,可让该公牛与______交配,若子代中均有角且母牛均为黑毛、公牛均为棕毛,则该有角黑毛公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6.(8分)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花色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2)若花色由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下图。

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②该植株花色为,其体细胞内的DNA 1和DNA 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红色植株占。

(3)假设茎的性状由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CcDd 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7.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判定的理由是;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杂合子的概率是,Ⅱ﹣6的基因型为,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患一种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为。

8.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条。

(2)下图为科学家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过程图。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4)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 d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说明理由:。

9.Ⅰ.下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①~④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相关坐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对应图乙的段。

(2)根据图甲推断,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最多有条染色体。

(3)理论上讲,图甲所示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精子,其染色体组成共有种。

(4)若A、a、B、b分别位于①②③④染色体上,而此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 4种精子,其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和HI段都发生了核DNA增倍的现象,其原因分别是。

Ⅱ.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玉米子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丁色素时呈紫色,含有丙色素时呈红色,无丙和丁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玉米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玉米的杂交过程与豌豆杂交过程相比,不需要(步骤)。

(2)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红色子粒植株,开花时发现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由此可知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植株自交所结子粒性状及分离比为,任取其中一粒白色玉米子粒,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现有一株由紫色子粒长成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子粒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1∶0∶3,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4)现已查明,B、b与D、d基因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将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进行测交,如果所结子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红色∶紫色=1∶1∶0,请在下方框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如果它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是如你所画,则测交后植株所结子粒的性状及分离比应为。

10.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其性别类型由a D、a+、a 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2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2)由表2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

(3)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4)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①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填“有”或“无”)生殖隔离。

②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种类型。

③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

④如果所结果皮为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如果所结果皮为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11.人类Y染色体上有编码睾丸决定因子的基因,即SRY基因。该基因可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如图为甲、乙、丙、丁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 B、b表示控制色盲性状的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性别趋向为(填男性或女性)。丁产生的原因是(填甲或乙)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2)有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Y,但其性别却表现为女性,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若甲、乙没有白化病,他们的双亲也没有白化病,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弟弟,则他们再生一个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小孩的概率是。他们生的女孩中正常的概率为(减数分裂正常,均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参考答案

1.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已知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所以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3×2=6种.只要基因A1或基因A1表达就会产生酶1,但无基因2、3或基因2、3不表达,体色就为褐色,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1,为纯合子,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背部的皮毛颜色为棕色的个体基因型只能是A1A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C正确;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为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名师点睛】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

2.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均为AaBb的一对黄眼夫妇,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共有5种,A正确;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为AaBb、AAbb或aaBB,占3/8,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8,B正确;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AABB):黄眼(AAbb、aaBB):浅蓝眼(aabb)=1:2:1,C正确;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眼女儿的概率为1/12,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多基因控制同一性状的现象,本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题干信息进行概率计算的能力。

3.B

【解析】

试题分析: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高茎抗病植株为AaBb, 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A正确。AaBb生成卵细胞为1AB:1Ab:1aB:1ab,精子为1aB:1ab,故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B错。亲本Bb杂交,F1为3B_(抗病):1bb (感病),C正确。F1抗病植株为BB(1/3)和Bb(2/3),相互随机传粉,只有Bb(2/3)×Bb(2/3)子代才会出现感病植株,比例为2/3×2/3×1/4=1/9,故抗病植株比例为1-1/9=8/9,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1)多方向性

(2)完全显性共显性分离

(3)B1B2 F1表现型及其比例可反映黑色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4)花斑色

【解析】(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且相互为等位基因,因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B1 B1、B1 B1和B1 B3都为黑色,说明B1对B2、B3为完全显性。B2 B2为灰色,而B2 B3又为花斑色,说明,B2与B3不存在显性关系,属于共显性关系,这些突变来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因此毛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3)要判断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以用灰色基因型为B2B2进行杂交,由于只要当后代中有B1的基因型才表现出黑色,不含有的话,为其他颜色。因此如果F1有黑色和灰色个体,说明后代个体基因型为B2 B2,说明亲代为B1B2。

(4)F1有棕色B3 B3、花斑色B2 B3和黑色三种个体,说明双亲都含有B3基因,因此黑色雌性个体基因为B1 B3

,又要产生花斑色B2 B3,说明另一个亲本中含有B2基因,因此另一亲本基因型为B2 B3,其颜色为花斑色。其遗传图为: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以及应用

5.(1)①H A H A或H A H B H A H A②有角:无角=3:1 有角:无角=1:3 1/6

(2)X染色体不能多只有角棕毛母牛 H A H A X M Y

【解析】(1)①H A表示有角,H B表示无角,且公牛体内H A对H B为显性,所以有角公牛的基因型为H A H A或H A H B。母牛体内H B对H A为显性,所以有角母牛的基因型为H A H A。②现有多对杂合的有角公牛和杂合的无角母牛杂交,即H A H B(♂)×H A H B(♀),F1的公牛H A H A:H A H B:H B H B =1:2:1,即有角公牛:无角公牛=3:1。F1的母牛H A H A:H A H B:H B H B=1:2:1,即有角母牛:无角母牛=1:3。若用F1中的无角公牛和无角母牛自由交配,即H B H B×HH B(2/3 H A H B,1/3H B H B),则F2中H A H的概率为2/3*1/2=1/3,其中有角牛为公牛,概率为1/6。(2)根据题意,M与m是完全显隐性,且基因型有5种,所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若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多对纯合黑毛母牛与纯合棕毛公牛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即X M X M×X m Y→X M X m,X M Y,子代自由交配,则子二代黑毛:棕毛=3:1,所以不能推出该对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能位于X染色体。因为子代均有角,所以亲本公牛的基因型含有H A H A,因为子代母牛均为黑毛,公牛均为棕毛,所以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杂交方式为X M Y×X m X m,可知该有角黑毛公牛的基因型为H A H A X M Y。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综合应用

6.(1)红色:白色=2:1

(2)①分离②红色同源染色体③白色 1/2

(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2分)

【解析】(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Aa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该植株能合成酶A酶B所以表现性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Ab、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性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1/2,纯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d 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粗茎:3中粗茎:4细茎。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应用

7.

(1)A Ⅱ﹣3、Ⅱ﹣4患病,Ⅲ﹣9、Ⅲ﹣11正常,可判定为显性遗传病;Ⅱ﹣3患病,但Ⅲ﹣9正常,可排除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2)1/2 aaX B Y I-1

(3)2/3 1/8 5/8 7/12

【解析】

试题分析:

(1)3和4都患甲病,9和11正常,为显性遗传病,如果为伴X显性遗传病,3父亲患病,女儿9一定患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和2都正常,7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1为aaX B X b,2为AaX B Y,故5为aa X B X b概率为1/2,6为aaX B Y,7乙病基因来自1。(3)关于甲病,10为AA(1/3)或Aa(2/3),13为aa,正常概率为2/3×1/2=1/3,患甲病概率为2/3;关于乙病,10为X B X b概率为1/2×1/2=1/4,为X B X B概率为3/4,13为X b Y,患乙病概率为1/2×1/4=1/8,正常概率为7/8。综上所述,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患乙病的概率是1/8,患一种病的概率是2/3×7/8+1/3×1/8=5/8,不患病的概率为1/3×7/8= 7/24。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8.

(1)290或1或2

(2)易位杂交育种

(3)白色∶黄色=3∶1

(4)不能因为雌蚕只有Z D W基因型,雄蚕有Z D Z D、Z D Z d基因型;杂交组合Z D W×Z D Z D、Z D W×Z D Z d 均可产生Z D W的雌性后代

【解析】

试题分析:

(1)家蚕体细胞中含有56条染色体,包括54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家蚕的基因组应包括27条(常染色体的一半)常染色体和Z、W两条性染色体共29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雌蚕体细胞(卵原细胞)中含有Z、W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分离,所以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有两种,分别是只含Z染色体和只含W染色体,其中含有W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有1条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W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含有2条W染色体,因此,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0或1或2条。

(2)图示一条II号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接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由变异家蚕与普通家蚕2杂交育种方式。

(3)IiYy×iiyy后代的基因型为1IiYy(白色):1Iiyy(白色):iiYy(黄色):1iiyy(白色),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黄色=3︰1。

(4)根据题意可知,雌蚕只有Z D W基因型,雄蚕有Z D Z D、Z D Z d基因型;杂交组合Z D W×Z D Z D,Z D W×Z D Z d均可产生Z D W的雌性后代,所以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与伴性遗传及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

Ⅰ.(1)初级精母细胞 CD

(2)8

(3)2

(4)非姐妹染色单体

(5)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受精作用

Ⅱ.(1)去雄

(2)不同对(两对或非同源) 白色∶红色=7∶93/7

(3)AaBBDD或AABbDD

(4)如图所示白色∶紫色=1∶1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图甲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A~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含量变化,图甲细胞对应于图乙的CD段。

(2)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所

以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最多有8条染色体。

(3)图甲细胞中,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理论上讲,图甲所示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精子,其染色体组成共有2种,分别是①③和②④,或①④和②③。

(4)若A、a、B、b分别位于①②③④染色体上,而此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 4种精子,其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发生核DNA增倍现象的原因是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HI段发生核DNA 增倍现象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Ⅱ.(1)玉米是单性花,豌豆是两性花,所以玉米的杂交过程与豌豆杂交过程相比,不需要去雄。

(2)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红色子粒植株,开花时发现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由此可知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两对或非同源)染色体上;该植株(AaBbdd)自交所结子粒性状及分离比为白色(A_bbdd、aaB_dd、aabbdd)∶红色(A_B_dd)=7∶9;任取其中一粒白色玉米子粒,为纯合子(AAbbdd、aaBBdd和aabbdd)的概率是(1/16+1/16+1/16)÷7/16=3/7。

(3)该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_,由于自交后代有白色:红色:紫色=1∶0∶3,则该植株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对是杂合的,因此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4)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进行测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红色∶紫色=1∶1∶0,由于没发生交叉互换,B、b与D、d基因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因此白色籽粒后代基因型为AabbDd,红色籽粒后代基因型为AaBbdd,由此可以推知,B和d在一条染色体上,b和D在一条染色体上;如果它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是如图所画,即B和D在一条染色体上,b和d在一条染色体上,则亲本玉米AABbDd可产生ABD和Ab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测交后植株所结子粒的性状及分离比应为白色(Aabbdd)∶紫色(AaBbDd)=1∶1。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

(1)不定向性

(2)无基因型为a D的卵细胞;

(3)a D a+;

(4)有;2 ;深;浅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1可知,a+既能突变成a D,又能突变成a d,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两性植株为a+a+和a+a d,又a+能突变成a D,a D也能突变成a+,也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产生的卵细胞为a+或a d,雌性植株a d a d产生的卵细胞为a d,所以不存在为a D的卵细胞。(3)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方式有两种,a D a+×a d a d和a D a d×a d a d,a D a+×a d a d→a D a d、a+a d,雄性:两性=1:1;a D a d×a d a d→a D a d、a d a d;雄性:雌性=1:1,所以了代雄性:两性=1:1的亲本基因型为a D a+。(4)纯合的雌雄同株四倍体浅喷瓜的基因型是bbbb,纯合的雌雄同株二倍体深喷瓜的基因型是BB。BB×bbbb→Bbb。Bbb的个体是三倍体不可育。所以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存在生殖隔离。四倍体植株雌蕊接受的雄蕊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二倍体,一种是四倍体,对应的杂交方式有两种,BB×bbbb→Bbb和bbbb×bbbb→bbbb。所以子代的基因型是Bbb、bbbb共2种类型。如考虑性别决定方式则为Bbba+a+a+、bbbba+a+a+a+。如果植株为三倍体,其基因型为Bbb,则所结果实为深色;如果植株为四倍体,其基因型为bbbb,则所结果实为浅色。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探究性实验设计题

目,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男性甲

(2)SRY基因发生突变(或答Y染色体结构变异,SRY基因片段丢失;或SRY基因没有正常表达)

(3)1 /18 8/9

【解析】

试题分析:(1)丙的性染色体虽然为XX,但丙个体含有SRY基因,可以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所以丙个体的性别趋向为男性,丙的SRY基因来自甲(父亲)的Y染色体。

(2)人类Y染色体上有编码睾丸决定因子SRY基因,该基因可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若性染色体为XY的个体表现为女性,说明SRY基因发生突变;或Y染色体结构变异,SRY基因片段丢失;或SRY基因没有正常表达。(5)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甲、乙没有白化病,他们的双亲也没有白化病,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弟弟,因此甲和乙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1/3AA、21/3Aa,所以他们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2/3×1/4=1/9,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1/9=8/9,就色盲而言,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Y、X b X b,他们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正常的概率为1/2,其中女孩均正常.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小孩的概率是1/9×1/2=1/18,他们生的女孩中正常的概率为8/9×1=8/9。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01 遗传平衡定律概念 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vbrium)是英国数学家Godfrey Hardy 和德国医生Welhelm Weinberg于1908年各自独立提出的关于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所以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它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1.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可代代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可根据亲代基因频率按下列二项展开式计算: [p(A)+q(a)]2=p2(AA)+2pq(Aa)+q2(aa)。 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称为平衡群体,它所处的状态就是Hardy-Weinberg 平衡。 2.遗传平衡定律的生物学例证 满足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是有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在自然界中是否有接近这种平衡状态的群体呢?人类的MN血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人类的MN血型这一性状,满足了定律的前提条件: (1)因为基因L M和L N是共显性,这个性状的基因型与表型是一致的,所以容易从表型来辨别不同的基因型; (2)一般在婚配时对于这个性状是不加选择的,因此,它是符合随机交配原则的; (3)人类的群体一般都很大,进行调查时,可以有充足的数据; (4)L M和L N基因构成的三种基因型与适应性无关,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因此 在实际统计中,预期的和观察的基因型频率无差异。 02 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数电课程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报告

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血型遗传分析电路 年 月曰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院 系: 指导教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目录

第一章设计目的 .................... 第二章设计要求 .................... 第三章总体方案 .................... 第四章仿真分析 .................... 第五章具体实现 .................... 第六章心得体会 .................... 参考文献

第一章设计目的 1.本实验设计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 法,培养学习专业知识能力。 2.通过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的设计,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参数 选择、电路制作、系统调试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具有进一步发挥的余地。 3.根据遗传学中血型遗传规律,设计一种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使用时, 只要按钮输入一组父母的血型,仪器能立即显示出子女可能的血型

第二章设计要求 1、根据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本次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考虑由常用的TTL集成电路设计,由译码电路、按钮控制输入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等组成,用探针作为显示指示灯,显示子女的可能的血型。 图1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设计方框图 方案: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由两片74LS138译码器,若干与非门完成; 2、方案要经济实惠,还要更加直观方便的实现电路的功能,元件尽量少, 连线布置更简单,维修方便。

第三章总体方案 本设计用两片74LS138 3.8线译码器以及逻辑门设计了一种血型遗 传分析电路,电路中用单刀双掷开关控制输入端的高低电平来表示父母 的血型情况,用灯泡的亮灭代表子女的可能的血型。 实现了输入父母 血型就可以实现子女可能血型的设计。通过用 multisim 的逻辑电路的仿 真成功完成了电路测试。 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总原理图如图所示: 图2 血型遗传电路原理图 VCC 5V o o — Key = Space VCC VCC U3S 74LSOOO X4 LED 11 Key = Space J3- Key = S ;|>ace J4 U1 74LS138M I 74LS13aiJ 12 U4C 74L51DO U3C 74LSOOD X6 咤 LED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黄书尧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遗传学,称为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 ,A 的频率为60%,则a 的频率为40%,自交F 2代结果如下: ♀ ♂ 0.6A 0.4a 0.6A 0.36AA 0.24Aa 0.4a 0.24Aa 0.16aa 0.36AA 0.48Aa 0.16aa 设A=p a=q AA=D Aa=H aa=R 则D=p 2 H=2pq R=q 2 p+q=1 D+H+R=1 p=D+21H=p 2+2 1×2pq=p (p+q ) q=R+21H=q 2+2 1×2pq= q (p+q ) 总结:D= p 2 H=2pq R=q 2 p=D+21H q=R+2 1H 2.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p 2 H=2pq R=q 2 例1:已知人类中白化病(cc )发生率为4/10000,问:携带者占多少? 解:∵R=4/10000 ∴q=R =0.02 p=0.98 ∴H=2pq=0.0392 即携带者占3.92% 例2:人类中,右癖占84%(RR 、Rr ),问:其中Rr 占? 解:∵R=1-84%=0.16 ∴q=0.4 p=0.6 ∴H=2pq=0.48 0.48/0.84=57.1% 即右癖中携带者占57.1%

数电课程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报告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设计题目:血型遗传分析电路 院系: 指导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目的.................................... 第二章设计要求................................... 第三章总体方案................................... 第四章仿真分析................................... 第五章具体实现................................... 第六章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第一章设计目的

1.本实验设计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 计算方法,培养学习专业知识能力。 2.通过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的设计,使学生在查阅资料、设计方案、 参数选择、电路制作、系统调试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具有进一步发挥的余地。 3.根据遗传学中血型遗传规律,设计一种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使 用时,只要按钮输入一组父母的血型,仪器能立即显示出子女可能的血型

第二章设计要求 1、根据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本次设计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考虑由常用的TTL集成电路设计,由译码电路、按钮控制输入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等组成,用探针作为显示指示灯,显示子女的可能的血型。 图1 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设计方框图 方案:血型遗传规律分析电路由两片74LS138译码器,若干与非门完成; 方案材料表 2、方案要经济实惠,还要更加直观方便的实现电路的功能,元件尽量少,连线布置更简单,维修方便。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计算例析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计算例析 一、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即Hardy-Weinberg定律),是英国Hardy和德国Weinberg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条件是:(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 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假设在一个理想的群体中,某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 Y和y,若基因Y 的频率为 p,基因y的频率为q,则p+q=1,基因型YY的频率为p2,基因型yy 的频率为 q2,基因型Yy的频率为2pq,且p2+2pq+q2 = 1。 二、计算例析

【例1】已知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求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和携带者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患者为致病基因的纯合子,白化病aa的频率q2=1/10000,则致病基因a的频率q==1/100;基因A 的频率p=1-q=1-1/100=99/100,故携带者的基因型频率为2pq=2×99/100× 1/100=198/10000≈1/50。 【答案】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携带者基因型频率1/50。 【例2】ABO血型系统由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I A、I B、i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通过调查一个由4000人组成的某群体,A型血1800人,B型血520人,AB型血240人,O型血1440人,求I A、I B和i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知:I A+I B+i=1,即(I A+I B+i)2=12,可得到:I A I A+2I A i+2I B I B+2I Bi+2I A I B+ii =1,上式中A型血(I A I A+2I A i )1800人,B型血(I B I B+2I Bi)520人,AB型血(2I A I B)240人,O型血(ii)1440人,又由于该群体总人数为4000人,所以O型血基因型频率 ii =1440/4000,即i2 =1440/4000,得基因i的频率i=12/20=3/5,而A型血基因型频率 I A I A+2I A i=1800/4000,。把i=3/5代入可得基因I A的频率I A=3/10,从而基因I B 的频率I B=1-3/5-3/10=1/10。 【答案】I A、I B和i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10、1/10、3/5。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用遗传平衡理论计算基因频率

用遗传平衡理论计算基因频率 哈代-温伯格定律 Hardy-Weinberg Law 1908年提出,数学家哈迪(G.H. 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 Weinberg)分别提出关于基因频率稳定性的见解。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1,种群大;2,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就是(p+q)2=p2+2pq+q2 其中p、q分别是等位基因P、Q的频率,p平方是指纯合子PP的频率,2pq是指杂合子PQ的频率,q平方是指纯合子QQ的频率。注,2表示平方 事实上,这5个条件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因为基因频率总要变化。 在去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和今年的模拟体中,有一些试题要用到该知识,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09广东卷)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假设该病的基因A,则正常的基因为a,正常人的基因型则为aa,患病者基因型为AA和Aa,由题干中知道:正常人占81%,由遗传平衡理论可知,a2=81%,则a的基因频率为90%,进一步知道A的基因频率为10%,AA的频率为1%,Aa的基因频率为18%,所以在19%的患病者中,AA占1∕19,Aa占18∕19。因此可得如下遗传图: AA 1∕19 ⅹ aa Aa 18∕19 ⅹ aa ♀患者↓♂正常♀患者↓♂正常 Aa 1∕19 Aa 9∕19aa 9∕19 所以患病者的概率为10∕19. 2.(10成都七中)小鼠的黑身和灰身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小鼠种群中黑身占51%,取一只黑身小鼠与灰身小鼠交配,则其后代为黑身的概率是(30 ∕51 )。 解析:该题与上题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由题干知:黑身为显性,EE和Ee共占51%,则ee占49%。E的基因频率=70%,e的基因频率=30%。EE的频率=9%,Ee的频率=42%。则黑身群体中,EE占9∕51,Ee占42∕51,故可得如下遗传图: EE 9∕51 ⅹ ee Ee 42∕51 ⅹ ee ↓↓ Ee 9∕51 Ee 21∕51 ee 21∕51 所以黑身在后代中占:9∕51+ 21∕51 = 30∕51 3.(09四川卷)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

典型遗传题

典型遗传题班级姓名 1.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的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花、红花和白花,用这3个品系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紫花和红花性状受_______对基因控制,甲组杂交亲本的表现 型是__________。 (2)将乙组和丙组F1代紫花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3)从丙组F1植株上收获共3200粒种子,将所有种子单独种植(自 交),理论上有_______植株能产生红花后代。 (4)请从题干的三个纯合品系中选择亲本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 交实验鉴别出丙组F2中的杂合白花植株。 ①实验步骤: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②结果分析:若子代____________ ______,则为杂合白花植株。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 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 ___种。 (2)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F1代雌蝇基因型为。(3)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3. 某二倍体蛾类,性染色体组成雌、雄分别为ZZ、ZW。其茧的颜色白色和黄色 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 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 D基因的表达。请据图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原因是。结黄茧的基因型有__ _种。 (2)若要确定结黄茧雄蛾的基因型是否为杂合子,最好应该选择基因型为__ _的个体与之交配。其杂交结果若,则结黄茧雄蛾为杂合子。若,则结黄茧雄蛾为纯合子。 (3)若基因型分别为BbZ D W和BbZ D Z 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4.某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雌雄同株的二倍体。请分析回答: (l)该植物的种皮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 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AA和Aa效应相同, 基因B控制颜色的深度(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 使色素颜色淡化)。下图1表示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子代表现型情况。①A与a、B与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 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___。F2 代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 ____。 ②若用F1代植株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所得子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表现型比例为黑色:黄褐色:白色=______。 (2)该种植物的普通植株因抗旱能力弱致使产量低下,为了提高抗旱性,有人利用从近缘物种得到的抗旱基因(R)成功培育出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实验者从具有高抗旱性的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体细胞含有两个R基因

重难点3.1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解析版)

重难点03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历来是高考的必考重点和难点,而且常考常新,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即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作为高考中生物部分的“压轴”大题,一般会在不同小题中设置层层递进的难度,作为选拔尖子生的手段。 【满分技巧】 1.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足够的练习量,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2.回归课本,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把握遗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向。 3.注意答题规范,学会正确运用各种遗传符合和图解。 【必备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2.判断或验证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方法(杂交、自交、测交的适用生物和应 用范围) 3.各种异常分离比的产生原因、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特点、判断方法 【限时检测】 1.(2019全国卷II·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2.(2020福建省检·6)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 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 B X b ×X B 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 b X b 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 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 C.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 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 【答案】D 【解析】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男孩的基因型为X b X b Y,是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A选项错误;X b X b Y 个体长大后若有生育能力,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3 条性染色体任意两条移向一极,另外一条性染色体移向另一极,理论上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种类及比例为X b ﹕X b X b ﹕X b Y﹕Y=2﹕1﹕2﹕1,含Y 精子包括“X b Y”和“Y”两种类型,因此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B选项错误;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 和X B Y,可判断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X b 的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离导致的,C 选项错误;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 来自母亲,母亲的X b 可能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故D选项正确。 3.(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26).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绿色条纹,F2的表现型比例为7:1:3:1,研究得知

遗传系谱图典型例题

伴性遗传例题 例1: 某家庭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 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II6不携带致病基因 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因型 Ⅲ8__________Ⅲ9__________。 答案:aaXBXB或aaXBXb AA XbY或AaXbY 例2.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 ,Ⅲ10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及发病的概率是。 答案:(1)aaXBXB 或aaXBXb AAXbY 或AaXbY (2)5/12 1/12 (3)只患色盲1/12 只患白化7/24 两病兼发1/24 例3.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系谱图(设甲病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由B、b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基因。 (2)写出第Ⅰ世代个体1和第Ⅱ世代个体5可能的基因型是Ⅰ1__________________,Ⅱ5______________(看2、5、10)_

(3)若Ⅲ8和Ⅲ10结婚生下一个女孩,该女孩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 隐常显(2)BBXaY或BbXaY BbXAXa (3)1/8 例4:(2010年江苏卷29)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问题(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伴X显性遗传(3)①1/1296 ②1/36 0 ;

弹力胡克定律典型例题

弹力胡克定律典型例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弹力、胡克定律典型例题[例1]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2);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解](1)A,B两处弹力方向如图4所示; (2)C,D两处弹力方向如图5所示; (3)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如图6所示. [说明]有些学生常把(1)、(2)两题中A点与C点的弹力画成沿着棒的方向(图7),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弹力是被动力,它是在受到外力作用形变后产生的.在图中A,C两处使它形变的压力分别是垂直向下压向地面和沿半径方向压向槽壁的. [例2]一根弹簧原长L0=10cm,若在下面挂重为G1=4N的物体时,弹簧长 L1=12cm,则在它下面挂重为G2=3N的物体时,弹簧长多少?

[分析]弹簧挂上重物后,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等于物重.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即可得解. [解]当弹力f1=G1=4N时,弹簧伸长x1=L1-L0=(12-10)cm=2cm,据胡克定律有: 所以挂上重为3N的物体时,弹簧长为: L2=L0+x2=(10+1.5)cm=11.5cm. [说明]课本中没有介绍劲度系数k的单位,只需用比例法求解.若熟悉劲度系数单位后,也可先由弹力f1=G1=4N和伸长x1=2cm算出k值,即 当弹力为f2=G2=3N时,弹簧伸长 同样得弹簧长L2=L0+x2=11.5cm. [例3]健身用的拉力器弹簧,设每根长0.5m,把它拉至1.0m长时需拉力 100N.若在拉力器上并列装了5根这样的弹簧,把它拉到1.7m长时需要多少拉力?假设弹簧在弹性限度内. [分析]根据一根弹簧从0.5m伸长到1.0m时所需要的拉力,利用胡克定律,可求出使一根弹簧从0.5m伸长到1.7m时的拉力,从而也就可求得使5根弹簧一齐伸长到1.7m时的拉力. [解]设L0=0.5m,L1=1.0m,L2=1.7m,因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外加拉力相等,由胡克定律 得第二次的拉力 所以将5根并列的弹簧同时伸长到1.7m时所需拉力 F=5F2=5×240N=1200N. [说明]如果把5根并列的弹簧等效成一根弹簧,只需求出这根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k,在已知伸长量的情况下,立即可求出总的拉力.

哈迪温伯格定律

概述 哈迪-温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Law)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 AA+Aa+aa=p2+2pq+q2=1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2满足条件 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3适用范围 遗传平衡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达到的,但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且没有明显的自然选择话,我们往往近似地看作符合遗传平衡。如人类种群、果蝇种群等比较大的群体中,一些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是可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的。 如题:某地区每100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求该地区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小孩的几率。该题就必须应用遗传平衡公式,否则无法求解。解答过程如下:由题意可知白化病的基因型频率aa=q2=0.0001,得q=0.01,则p=0.99 ,AA的基因型频率p2=0.9801,Aa的基因型频率2pq=0.0198 ,正常夫妇中是携带者概率为: 2pq/( p2+2pq)=2/101 ,则后代为aa的概率为:2/101×2/101×1/4=1/10201。解毕。 此外,一些不符合遗传平衡的种群,在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即可达到遗传平衡,此时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来求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例如:某种群中AA 个体占20%,Aa个体占40%,aa个体占40%,aa个体不能进行交配,其它个体可自由交配,求下一代个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此题中亲代个体明显不符合遗传平衡,所以大家往往选择直接求解。那样需要分析四种交配方式再进行归纳综合(AA与Aa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有四种组合方式),显得比较繁琐。其实本题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解答及理由如下:在AA与Aa个体中两种基因频率是确定的,A=2/3,a=1/3 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子代即可达到遗传平衡,则AA=4/9Aa=4/9,aa=1/9。解毕。 在复等位基因传中的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即law of genetic eauilibriam。 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呢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1862—1937)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定律条件 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 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定律推导 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 那么,这个种群中的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都是0.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种群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精子的比例是 0.5:0.5,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卵细胞的比例也是0.5:0.5。 因此,子一代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不变,仍然是0.50:0.50。如果继续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将永远保持0.50:0.50,而基因型YY、Yy、yy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0.25、0.50和0.25。 如果用p代表基因Y的频率,q代表基因y的频率。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 (p+q)^2=p^2+2pq+q^2=1 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Yy)的频率。如果一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当符合YY:Yy:yy=p^2:2pq:q^2。 遗传平衡所指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计算基因型频率可以先计算出基因频率,用配子法计算。 [例1]一个种群中AA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10%。计算A、a基因的频率。 [剖析]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 [答案]60% 40% 相关结论: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变迁,所以说,生物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2](2006河北高考)在豚鼠中,黑色对白色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A81% 18% 1% B45% 40% 15% C18% 81% 1% D45% 45% 10% [解题思路]BB频率为(90%)^2=81%,bb频率为(10%)^2=1%,Bb频率为2×90%×10%=18%, 故选A [答案] A

遗传平衡

配子频率与基因频率概念等同下的计算 (2014-04-26 12:57:00) 转载▼ 分类:生物教学 标签: 小强大生物 教育 配子频率与基因频率概念等同下的计算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胡香荣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配子频率是指某种配子占所有配子的比率。教学发现,在种群达到遗传平衡条件下,基因频率可以等同于配子频率。 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计算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P45页“思考与讨论”中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就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结果如下: Aa(60%)aa(10%)亲代基因型频率AA(30% ) 配子的比率A(30%)A(30%)a(30%)a(10%) Aa(48%)aa(16%)子代基因型频率AA(36% ) 子代基因频率A(60%)a(40%)上述计算建立在:①是个无限大的群体,②雌雄个体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没有迁移。满足这五个条件的种群就是达到遗传平衡的理想种群,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即基因频率保持世代不变。 有关配子的比率是否等同亲代基因频率,刘祖洞老师的解释是:因为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而且又没有自然选择,那就是说每个个体都为下代贡献了同样数目的配子,所以两性个体的随机交配可以归结为两性配子的随机结合,而且各种配子的频率就是基因频率[1]。详细分析如下: 假定Y和 y的基因频率分别是p和q。遗传平衡种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数学关系如下: YY Yy yy P22pq q2这里p q=1,群体已经平衡。因为3种基因型所产生的两种配子的频率是: Y=P2 1/2(2pq)=P2 pq=p(p q)=p; y=1/2(2pq) q2=pq q2=q(p q)=q。 根据假定,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所以配子间的结合也是随机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就得出下面的结果: 卵子pY qy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 推导及应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遗传平衡定律中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黄书尧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中学 271118)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遗传学,称为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选择和突变等因素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a ,A 的频率为60%,则a 的频率为40%,自交F 2代结果如下: ♀ ♂ 设A=p a=q AA=D Aa=H aa=R 则D=p 2 H=2pq R=q 2 p+q=1 D+H+R=1 p=D+21H=p 2+2 1×2pq=p (p+q ) q=R+21H=q 2+2 1×2pq= q (p+q ) 总结:D= p 2 H=2pq R=q 2 p=D+21H q=R+2 1H 2.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 (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 p 2 H=2pq R=q 2 例1:已知人类中白化病(cc )发生率为4/10000,问:携带者占多少 解:∵R=4/10000 ∴q=R = p= ∴H=2pq= 即携带者占% 例2:人类中,右癖占84%(RR 、Rr ),问:其中Rr 占 解:∵R=1-84%= ∴q= p= ∴H=2pq= =% 即右癖中携带者占%

高中物理公式并附有例题详解(超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 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 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 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 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22 1 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