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内容提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结合学校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资源搬进课堂;二、结合实地参观访问、图书阅览活动以及热点新闻资料,以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及思考、讨论等方式,开发应用社会生活资源。

三、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例,以提问、案例交流等方式,运用家校生活资源实施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资源,开发,应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反观目前的初中教学,仍然有部分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形成了封闭课堂,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影响了教育与教学效果。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正是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它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的实效,彰显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呢?结合教学实际,粗浅谈谈体会。。

一、开发应用地域文化资源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各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内容学生感同身受,具有深刻的体会,充分利用这类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南宁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观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公民树立“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灿烂的文明之花》一课,首先,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拍摄社区志愿者为五保户打扫房屋、买菜做饭的照片,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录制“红领巾志愿者”和“爸爸妈妈志愿者”团队的视频资料,拍摄南宁乡镇、农村、街道等生活环境照片,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记录和整理南宁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的成果。其次,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在课堂公开展示,对于视频和图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好人好事类的新闻资料让学生大声朗读,鼓励部分学生主动讲述社区环境的变化,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南宁

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气氛,引导学生带着深刻的体验走进课堂。最后,结合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1)结合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谈感悟,引导学生归纳社会主义精神创建活动的形式和根本任务;(2)选取身边发生的典型的小事例深入讨论,比如社区垃圾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悟精神文明要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中优秀人物事迹和典型的做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如何践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师生共同归纳“与老师、同学、父母、周围陌生人”相处时的文明规范以及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下应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引领学生树立文明意识,维护南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开发应用社会生活资源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方式对各类社会现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不同程度地将自身融入社会生活。充分利用这类资源,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社会生活内容结合,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开设“热点新闻讲坛”小活动,让学生每天轮流向集体介绍热点新闻,谈理解与体会,并适时将这类内容引入课堂,实现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接轨。比如,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内容:(1)学生搜集南宁三个瑶族民族乡以及壮族、回族、苗族等民族的生活图片,并根据所见所闻介绍各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从网络中打印中国56个民族的分布图,并在讲述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区域有哪些;查阅图书馆的历史书籍,书写近代各民族共同抗击外侮事迹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通过展示、分析这些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土地上,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2)利用课堂讲坛小活动,引导学生课下搜集十一届全国

人大历次会议各少数民族所占名额比例,整理南宁三个瑶族民族乡政府中瑶族籍干部所占人数比例资料,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意义。(3)20xx年,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乌鲁木齐煽动群众闹事,死亡197人,受伤1080人,放火焚烧面积56850平方米,几百辆汽车被烧被砸,几百家店铺被付之一炬,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这就是“7·5”事件。而汉族干部孔繁森为了支援西藏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累倒并长眠在青藏高原。利用多媒体重新播放这些社会新闻录像,组织学生探讨民族分裂的危害,分析民族团结的意义,指导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4)组织学生到民族乡参观,访问居民,了解居民近几十年来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汇集材料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握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三开发利用家校生活资源。围绕教学目标,收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素材,运用提问,讨论,案例交流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教学中,提问学生:“每天晚上家庭可口的饭菜是谁提供的?拖地、扫地、倒垃圾这些家务主要是谁做的?父母辛辛苦苦为孩子忙前忙后没有怨言,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争做南宁的孝德少年?”通过提问,再现家庭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就是不求回报、不用别人强制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父母有抚养教育孩子责任,孩子有尊敬家长、帮做家务的责任。带领学生重新温习《中学生守则》:“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参与活动,做好卫生”等,然后引申到课本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责任也发生了变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履行责任的体现。就身边“某同学无意中打破了教室的窗户

玻璃却不敢承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南宁和学校开展青少年德育活动,讨论如何争做“五小公民”,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复杂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思路,广泛利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大课堂,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真正培养会生活、会做人、会创新的全面发展个体。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徐贵权,走进初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xx.10)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生活化教学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生活化教学 王海年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提高學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生活教学; 结合 作为一名教授多年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生活,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根据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面对或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好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呢? 一、紧密切合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学效果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从日常生活中开始自己熟知的教学。比如,在《隐私受保护》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谈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学生的兴趣立马就来了,纷纷发言,孩子应该受到隐私保护,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一系列的话题。在这一点上,我顺势导入新课:“每个人的隐私都应该得到保护,家长的很多行为是侵害我们合法权利的……”通过对隐私的简单讨论,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也看到了初中生已经开始有叛逆的举动。通过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同时也让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应该更加理性地分析家长的爱护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这种上课方式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方面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符合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中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意义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 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首先,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尽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第二,

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关照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学习是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得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展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努力。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课程设置都是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和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上面,课堂生活缺乏生气和活力。而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强调“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建构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意义,突现其深刻的内在意蕴。 第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释放与张扬。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生活中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思想品德文化观、利益观、道德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新课程改革以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为基本价值取向,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向生活回归。它立足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去感知、反思、探究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关注个体的现实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以此顺应学生的本性及其自然发展的需要。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动准确思想观点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展开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动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怎样实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呢?本文仅从活动课的备课和教学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实行论述。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备课设计 备课既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又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备好课,教学设计就能够顺利实行,就有针对性性,就能完成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活动课备课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交互作用中实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实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注重、支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5 《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硬塞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

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有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而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品课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认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有132人,占比36.46%,认为生活中有时能用到思品课知识的有226人,占比62.43%,认为很少会用到的只有4人,占比仅1.11%。而学生印象的一课大多填的是《师友结伴同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最后对于思品课的建议一项,大多学生写了希望思品课能更幽默、轻松,加强师生的互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 发表时间:2012-07-31T09:08:53.75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7月供稿作者:杨政[导读]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四川省渠县三汇初级中学杨政【中图分类号】G62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3-01 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新课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孝亲父母”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就是在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验中提升。 比如,在“与挫折同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等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三、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他们产生经验与顿悟,在感情的体验中学习。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学习“谁言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子女的艰辛。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是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保护环境”时,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社区的环境状况,找到存在问题及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运用到课堂上来。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02-26T19:44:38.710Z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李文霞 [导读] 在教育学家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越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山东省青州市西书院初级中学262500 摘要:政治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科目。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政治教学提出更好的要求和标准。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全面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本论文以初中政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应用 在教育学家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越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就越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进而使得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地解决,并积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初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是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积极落实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传统政治教学的弊端。传统的政治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教师把提前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全部理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辅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从而使政治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彻底实现了政治教学科学规范的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上更加活跃,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学到很多实用性的政治知识。 2.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政治教师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对学生发号施令,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工具,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这样的错误思想虽然只存在于小部分教师中,但是必须要及时得到改变。在实施了政治教学生活化以后,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学生活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习惯。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教授学生政治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所以,政治生活化教学极大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同时,由于教师教授的政治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具有知识的人才,而是具有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政治生活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习惯的提高,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教学生活化的开展,既体现了时代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也实现了课程改革目标的推广。 二、政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 1.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传统的教学领域,走向校园和社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联系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或是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小调研”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调研报告”。 2.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行新课的学习。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除了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外,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精心提炼生活实例,切实掌握实例教学的精髓。面对众多事例,不能搞“捡到篮里都是菜”,不分主次,应当根据每节课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事例选准了,事情可谓是成功了一半。但另一半工作还不能忽略,即在具体表述时,不仅求平实,还应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让学生备受感染。有时依靠叙述事实不能充分达意,这就需要点睛的议论及精巧设问的引导。另外,可采取轮流或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新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并从生活中选取一定的素材,全面加强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 长坡中学董春和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以科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爱在屋檐下》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我的中国心》,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爱国之情,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与他人、社会等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并画出自己的“亲情数”。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

谈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

谈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 摘要 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应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学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要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 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应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学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要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的,以此来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政治课程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政治课程学习积极性 对政治课程教学来讲,只有学生对政治课堂产生浓厚兴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政治教学能否成功有效的基本前提。为此,就可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政治课程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政治课堂学习当中来。比如,在讲解《亲情之爱》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列举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生活实例,以此让学生感受家庭和亲人之间的情感,继而让学生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起到有效启迪学生心灵和强化思想情感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实现深刻理解和体会。"亲人对我的成长有哪些意义?";"在亲人那里我们获得了哪些爱?";"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亲人?";等等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展开探讨和表达,同学们通过表达自己父母的职业以及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爱,更加的理解、尊重和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并深刻懂得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孝顺和感恩。 2.依据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实践活动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政治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走到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在实际生活活动当中感受政治知识的存在和价值,在条件和环境允许下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以外社会的其他场所,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活动当中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政治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政治知识去思考、理解并解决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在政治教学中在讲到某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与社会当中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现象真实事件紧密结合,提出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调动起学生讨论和探究的兴趣。比如,在讲解《遵守社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爱学生 爱学生,用心爱他们,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不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和老师的心灵差距很大,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不好。所以作为老师来讲,就应该真正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他们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 二、贴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设计,应该把那些枯燥的语言变化为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常见的生活事例……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更形象,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课堂。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 三、经常变换教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珍爱生命”这一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王春玲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取得成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王春玲(1973 ),女,任丘市出岸镇王务中学教师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教材的重组、师生关系的重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建立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贴近现实的生活世界。让课堂回到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那么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向“生活化”目标转变。因此,贯彻教学目标生活化的理念,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怎样做到目标的生活化?课前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必要的。现有的教材本身就是生活的诠释,教材中的案例、活动等等都紧贴学生生活,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合理设计,便能促进教学的生活化。比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一家人对话的活动,爸爸开了一个个体餐饮店,妈妈在一个乡镇企业工作,大儿子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技术员,二儿子在某私营企业担任部门主管。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让同学们很快地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由什么决定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 型、可选项、正确答案、题目所属的课程ID。 四、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 (一)教师模块的实现。在教师模块中包括信息管理子模块和考试管理子模块两个独立的子模块。在信息管理子模块中显示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上传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后试题及一些范例供学生学习使用,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更改操作,并且可以和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交流和答复。在考试管理子模块中主要显示的是考试课程管理,考试计划管理,试题档案管理和考生管理四部分。教师通过此模块中对学生在线考试进行管理。这样在简化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使工作内容一目了然。 (二)学生模块的实现。学生模块是通过学生在线点击学习,考试等操作进行相应学习来实现的。在此模块中教师事先把选择好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资料按照教学资源类型分别上传到相应子模块,并且可以随时更新内容以便学生学习使用;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在相应模块中查找所需资料来完成在线学习,在线练习或者在线考试等操作。 五、应用效果 该系统试用一年,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辅助教学反应良好,普遍认为在过去一年里因为学习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具体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显著效果,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在教师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减少教学资料冗余的烦恼,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一是通过在线学习功能,学生可以反复温习或者根据个人情况就某些问题加深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既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间,又最大程度上调节了学生因个体差异问题带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系统使学生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通过在线考试功能,学生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上机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更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土壤。三是通过在线答疑功能,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进而使关系更融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结语 本系统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本系统的使用使学生们获得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大提高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兴元.基于Web的数学辅助教学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俞晓妮.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1 · 281 ·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分析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7T18:35:05.3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胡海花[导读]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政治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而且也是有效落实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以借鉴。 (新余四中,江西新余 338000)摘要: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政治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而且也是有效落实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以借鉴。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引言 政治生活化是主要的教学对策,这种教学对策可以促使政治学科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学习课本当中的知识点以及相关技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学以致用,并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1试析初中政治生活化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初中生在生活当中会遇到诸多难题,不但要妥善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取舍。而在初中政治课堂当中,有诸多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如果想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就要进行政治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灵活应用教学生活化的同时,就可以帮助学生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部编版(道德与法制)的政治教材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实践的现状,进而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育,因此实施政治生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析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1重视政治生活化活动的有效落实 在初中生涯中,学生通常将很多的时间都用到了学校和课堂教学中,周而复始的在教室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更容易对课堂外的事物充满好奇,迫切需要课外实践活动,而政治生活化活动的有效落实正好符合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来看,他们渴望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去社会生活当中做一些调查、访问等感受生活中的政治,结合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情况开展相应的辩论赛,比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调查的前期阶段,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呢?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找寻答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人生阅历。显然学生亲自尝试走到社会生活中,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时事问题,才能深刻体会到政治和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更好的去理解政治、感受政治。 2.2在生活中寻找榜样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政治生活化教学,并主动在生活中寻找榜样,显然这一举动是最真实、最贴切的教育,将会使学生念念不忘。比如在学习《发现自己》这节内容时,笔者实现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说出喜欢该同学的理由,然后我邀请受学生最喜欢的学生来到讲台和这名学生互动,让他说这名学生的优点,这些话语说出以后让学生很是感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下定决心继续保持这些优点,做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我又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学生在看到他人的行为得到表扬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强自身的性外。显然这种方式显得更加生活化,学生也会深刻体会到人活着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素材,这样就要求政治教师不断去挖掘这些潜在的素材,进而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3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情境 由于政治教育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常情况下,创建生活化场景的方式有很多,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于该技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憧憬美好集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考虑到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难免会养成自私、嚣张跋扈的性格。因此,我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事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这样做可以潜移默化的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接着导入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集体当中?你们为什么希望生活在这样的集体当中?……一连串的问题提出以后就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认为美好集体应当有着良好的氛围”,还有的说:“美好集体就是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充满活力的”……最后笔者做出了总结:“美好集体是靠我们每一个共同经营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都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众人抬柴火焰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显然这种教学情景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精神,而且也获得了相应的启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政治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都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对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生活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使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贴近生活,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学生可以感悟到思想道德的潜在价值,进而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4-06-24T16:17:09.43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5期作者:张全英[导读] 在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了“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吉林省通榆县八面学校(137200)张全英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新看法、新要求,在小学教育中,要加强对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生活,同时,生活也是教育,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引入社会现实,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出有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课堂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1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在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了“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2 教学方法生活化 2.1 “游戏活动”多一些。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活动”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游戏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游戏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一种活动通过游戏能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理,效果是很好的。 2.2 “自我表现”多一些。唱唱跳跳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也是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上学生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必定涉及到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并使人的习惯于真正的愉快。一段轻快的音乐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 2.3 “自主活动”多一些。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活动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如《拥抱秋天》,上课时,我减少对学生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动动手。贴贴画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动手形式。我就让学生在卡纸上画一画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捡片树叶,让孩子们合作做树叶贴画,一枝独秀也好,繁“叶”似锦也罢,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我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获奖,这些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动手能力的培养。 2.4 “激励措施”多一些。《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的内在潜力的激发,有赖于一定的激励。 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始终处于积极定势,必须坚持激励性评价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品德课上,我对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不同见解,尤其是不同的学习习惯都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使每位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也能从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师生、生生间和谐、愉快的心态,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如“你真棒!”“连这你都知道,真不错!”“慢慢说,你行的!”同时,一些体态上的评价:如:点点头,拍拍肩,竖竖大拇指,拍手鼓鼓掌等也能起到口头语言难于表达的效果;还有通过适当的物化评价。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不仅推动了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发现自我的价值,去“寻找最佳最美的我”,相信“好学生”定然会越来越好。 总之,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才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3-12-12T11:35:11.29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1月供稿作者:董秀[导读] 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 “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董秀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 “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地灌输,教育效果不理想。 1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2 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的素材,但需要我们不辞辛劳,细心积累,最好是随身携带素材记录本,随时准备记录有用素材。 3 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3.1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3.2 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3.3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三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3.4 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4 “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4.1 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下来却发现根本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无法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 “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不然“快乐”不但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要所谓的“快乐”教学。 4.2 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4.3 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省曹县郑庄镇中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