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梨园戏音乐曲牌

梨园戏音乐曲牌

梨园戏音乐曲牌
梨园戏音乐曲牌

提问:

一、什么叫泉州南音?

特点:1、古泉州方言演唱,古朴风格。

2、工乂谱记谱法。

3、指谱、大谱、散曲,三种形式。

4、独特的润腔唱法执节而击,一般以

洞箫、南琶、三弦、二弦演奏或伴奏。

5、发祥泉州,世代师传口授,传播海内外。

二、诗曰:“指方舟以直上,繞長河而屢回,弦管鐃拍,出沒花柳。”作者是谁?简况?

公元793年,泉州第一个进士欧阳詹作《泉州泛東湖餞裴參知南遊序》诗曰:“指方舟以直上,繞長河而屢回,弦管鐃拍,出沒花柳。”诗人笔下的“弦管”来源于当时泉州人对本地歌乐的称呼,可能就是早期的泉州南音。

三、泉州开元寺?古屋顶下,有二十四尊?

木雕,

?殿南屋顶下,也有二十四尊,统

称?,其中十二尊为?,另十二尊

为?,雅称?。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明朝1389年和1637年先后重修。其中甘露戒坛古屋顶下,有二十四尊立体飞天乐伎木雕,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南屋顶下,也有二十四尊立体飞天木雕,统称妙音鸟,其中十二尊为文房大鹏鸟(执笔墨砚印章水果),另十二尊为南音蝙蝠鸟,雅称“弦管夜燕”。

四、新发现的三部明清南音古文献书名是什么?

《明刊三种》《文焕堂指譜》《琵琶指法》

梨园戏音乐曲牌概述

一、唱腔音乐曲牌

梨园戏唱腔曲牌种类较多,曲调优美,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泉州南音的“散曲”在滚门、曲牌及其曲调进行、唱法、风格特点等方面,基本上相同或相似。在南音的“散曲”中,有大量梨园戏传统剧目中优秀的唱腔。而在梨园戏唱腔中,南音“散曲”绝大部分被吸收运用。尽管有某些差异,也仅仅是因为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运用和处理而已。

泉州南音是保存着古代宫廷雅乐“缓声慢节”的特质,而梨园戏则是继承着这种精致舒缓的风格,但后来它走向民间,为了适应于在室内外演出,特别是在农村广场演出,面对广大农民观众,在音乐处理上应比较明快,接近生活。

南音与梨园戏在演唱同样的滚门、曲牌时,南音是以洞箫定调的洞管,而梨园戏则多采用以品箫(笛子)定调的品管(调高比洞管高小三度)。

在音乐节奏方面,梨园戏一般是将南音的撩拍(即节拍)压紧。南音“散曲”的七撩(8/2)、三撩(4/2)、一撩(2/2)

都压缩一半,成为梨园戏唱腔的七撩(8/4)、三撩(4/4)、一撩(2/4)。

由于梨园戏唱腔的音乐节奏接近生活,广大群众容易接受,所以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后来,南音也大量吸收梨园戏唱腔。两者互相吸收,互相促进。

南音的“散曲”有许多是比较完整的单曲牌单段体循环结构和曲牌联缀的“套曲”体与“集曲”体的结构,而梨园戏唱腔除了与南音“散曲”相同的结构外,还有许多单曲牌单段体的结构。

一些没有撩拍的慢头(即散板)在南曲中只是附属于有撩拍的部分,作为整个唱段的开头或结尾,没有独立使用,而梨园戏则常常作为独立的唱腔。

梨园戏为了加强气氛的衬托剧中各种不同的情绪,还有唱“唠哩嗹”的形式。

梨园戏之戏神(田都元帅)

简单示意路线:

唐·雷海青→安史乱→被安禄山支解→封梨园都总管→戏神田都元帅(相公爷)

安禄山、史思明

南音乐神(郎君大仙)

简单示意路线:

五代·蜀君孟昶→宋灭蜀→绘像祭→被封“郎君大仙”→春秋二祭→泉州→南音乐神

贵妃“花蕊夫人”

梨园戏不同的唱腔均以不同的管门、滚门、曲牌的名称作为标志。

“管门”是指一种调门。

“滚门”是宫调相同、旋律节奏型、基本曲调比较相似的曲牌,归纳为一门类。

“曲牌”是指古时流传下来的小乐曲,可供填词、引用、组合。

每一种管门的下面有若干滚门,每一种滚门的下面有若干曲牌。

梨园戏采用以品箫七个孔位的管门是:小工管(b E宫)、四空管(F宫)、五空管(b G宫)、头尾翘管(b A宫)、小毛弦管(b B宫)、大毛弦管(B宫)、土内爬管(b D宫)。其中常用的管门是:小工管、四空管(亦称品管贝士)、头尾翘管。

梨园戏音乐工作者曾经从其古剧本及有关资料的记载中,查出两百多种唱腔曲牌名称。从这些曲牌名称看,有部分是宋以前的中原名曲,甚至有汉代的乐曲,如[摩诃兜勒](南海观音赞),是汉代张骞出

使西域带回的胡乐。再如[玉树后庭花]、[太子游四门]、[甘州歌]、[梁州序]、[薄媚花]、[啄木儿]、[朝天子]、[催拍]、[杜韦娘]、[长相思]、[普天乐]、[天郎神]、[挠地游]、[子夜歌]、[霓裳羽衣曲]等曲牌,都是出于宋以前的中原名曲,并与隋唐燕乐、唐宋大曲的名目相同或相关。

梨园戏在历史上也有一小部分唱腔是吸收融化其他戏曲声腔的腔调。如《陈三五娘》中特有的潮调,如长潮、中潮、短潮(即潮叠)。因为这个剧目是描写泉州人陈三与潮州人五娘的恋爱故事,所以剧中有一些唱腔融汇着潮州腔。如《朱弁》中的“长寡·举起金杯”一曲,是吸收弋阳腔的。如《郑元和》中的“寡北·鹅毛雪”一曲,也注明系吸收昆腔,此曲以泉州“兰青官话”演唱。

兰青官话:泉州腔的北方话(泉腔半普通话)。

梨园戏这些唱腔曲牌中,有隋唐燕乐、唐宋大曲、宋词调、诸宫调、元曲、古词曲、道调、佛曲;以及外来的戏曲音乐腔调,如潮调、弋阳腔、昆腔、青阳腔;又有本地和外来的民间小调;甚至有伊朗、阿富汗和印度、阿拉伯一带的音乐;全部融化统一在“泉腔”梨园戏音乐的风韵之中。

由于传统戏曲的传承习惯带有口传身授的特点,所以梨园戏音乐古谱(工尺谱)资料的遗传极少。

梨园戏唱腔工尺谱,其记谱方法与南曲工ㄨ谱大同小异,略有不同的是南音的记谱是琵琶指骨(谱字指法),梨园戏的记谱是不带琵琶弹法的唱腔骨干音。

南音工ㄨ谱谱字:ㄨ、工、六、思、一,相当1=C的1、2、3、5、6。

北方工尺谱谱字:上、尺、工、凢、六、五、乙、亻上,相当“首调唱法”的1、2、3、4、5、6、7、i。

唱法和旋律乐器的奏法,同样是由骨干音和润腔音(润饰音)二部分共同组成。因此,演唱者与伴奏者应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按照唱腔骨干音的润饰规律进行即兴性的润腔(加花),否则,乐曲听起来便干巴巴,没有韵味。

梨园戏(南音)润腔:梨园戏演唱者或伴奏者按记谱骨干音的润饰规律进行即兴性的旋律加花,称作润腔。

(光盘欣赏)

作业与思考

1、梨园戏唱腔与泉州南音基本相同,但速度区别是什么?如何定调?节奏(节拍)特点?

2、简述梨园戏之戏神、南音乐神的故事,或写简单示意路线“…→…→…”。

3、梨园戏的管门、滚门、曲牌是什么?

4、梨园戏七个管门是什么?常用的管门是什么?

5、“兰青官话”是什么?

6、梨园戏汇合了那些音乐统一在“泉腔”梨园戏音乐的风韵之中?

7、梨园戏工尺谱与南曲工ㄨ谱有何同异?

8、请写南音工ㄨ谱谱字、北方工尺谱谱字。

9、梨园戏(南音)润腔是什么?

下课!

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方法

公共广播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一、公共广播系统 1、系统概述 近年来,办公大楼、购物中心和其他大规模建筑工程对于公共广播系统能够具备有呼叫分配、播音、背景音乐及对不断增大的建筑物内的特定区域进行常规讯息播放的功能之要求日益增加。公共广播系统包括一般用途的日常广播(播放背景音乐、话筒寻呼广播)和紧急广播。 疏导的语音。 重放设备( 2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6-92 ????建筑平面图和技术实施纲要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GB4943 ?????《电子产品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和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 ?????《电子产品运输包装总技术条件》SJ3212-89 ??????《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及维护与操作安全要求》GB12641-9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规范》IEC268 ??????《声学名词术语》GB-3947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125-86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SJ2112-82 ??????《厅堂扩声特性的测量方法》GB/T4959-95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5485 ????????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 ??????? 3 并采4 ?? ? ??能够 ??在公共场所播放背景音乐的音源节目由机房选择,不应妨碍消防紧急广播信号的强制切入。 该大楼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分区广播:要求各个区能够同时播放不同的音乐,各个区播放的内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紧急广播:可以在广播中心广播以后,某个特殊的应用可以紧急加入到广播计划中或者进行广播。???消防联动: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后,背景音乐系统能够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进行紧急情况的广播。

2梨园戏

简介 梨园戏,戏曲剧种。孕育于福建省泉州,流行于晋江、龙溪地区及厦门、台湾省闽南方言区域。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也有演出活动。梨园戏历史比较悠久,至今尚保留 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宋时,行省称为路,闽南泉、漳一带人称上头的省份为上路,故“上路”戏系指由浙江传入的戏曲。其剧目较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戏脚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买臣》、《刘文龙》、《孙荣》、《朱文》(即《朱文太平钱》,存有《赠绣箧》、《认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苏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过去成年演员的班社)和小梨园(儿童演员的班社)之分,大梨园本地人俗称“老戏”,又有“上路”与“下南”之别。元代各省设“路”,泉州人把福建以北叫做“上路”,把自己叫做“下南人”。上路老戏就是指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剧种,而下南老戏就是本地戏。小梨园,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早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闽南泉州、漳州一带的民间,就盛行一种“优戏”。这种土生土长的剧种,唱的是闽南土腔土调,后人称之为“下南腔”。演唱内容多是南曲曲牌体的戏文。南宋时期,由于泉州海上交通发达,与浙江温州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温州的杂剧也流传到了泉州,因戏班来自福建的北部,所以俗称之为“上路戏”。(当时各省设“路”,泉州人习俗泛指北方包括江西、浙江等为“上路”,对自己则自称“下南人”)。它们带来了一批大型的南戏剧目,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与当地的“下南戏”同时存在。不久,元兵南下,杭州陷落,宋氏宗室纷纷入闽。由于他们在杭州时过着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所以入闽时往往都随带戏子家班,以供娱乐。这种家班多由童龄男女组成,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被后人称之为“小梨园”。这样,在南宋末年的泉州,便出现了上路戏、下南戏和小梨园的三种戏剧艺术形态。 南宋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入闽,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大杀宋室官员,于是作为官宦人家蓄养的“小梨园”家班便流散民间,开始与下南戏、上路戏既同时存在,又互相影响。由于三者来路不同,所以各自都有自己的传统剧目。 下南戏包含有13个剧目:《苏秦》、《梁灏》、《吕蒙正》、《范雎》、《文武生》、《岳霖》、《刘秀》、《刘永》、《刘大本》、《周德武》、《周怀鲁》、《百里奚》与《郑元和》。上路戏包含有18个剧目:《苏秦》、《苏英》、《程鹏举》、《朱文》、《朱寿昌》、《朱买臣》、《尹弘义》、《刘文龙》、《林招得》、《姜明道》、《曹彬》、《杨六使》、《王魁》、《王祥》、《王十朋》、《赵盾》、《孙荣》与《蔡伯喈》。小梨园有16个剧目:《陈三五娘》、《吕蒙正》、《高文举》、《朱弁》、《韩国华》、《刘知远》、《蒋世隆》、《郭华》、《葛希亮》、《杨文广》、《西祁山》、《宋祁》、《江中立》、《王昭君》、《田淑培》和《崔抒》。 以上三家剧目,上路老戏的剧目比较古老,保留了部分当年传自浙江的南戏剧目;下南老戏的剧目生活气息较浓,插科打诨较多。小梨园剧目则以生、旦戏见长,往往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三派在剧目上各自有其看家戏,称“棚头”,彼此不能互演,就是同一故事题材的剧目,在情节、戏路等方面也不一样;在表演上,有统一的程式,音乐上都唱南曲,与曲艺南音彼此有着密切的渊源与交流关系。三派各有其专用曲牌,风格各有不同,伴奏均以琵琶、洞箫为主,用南鼓指挥。以后,下 南戏,上路戏、小梨园逐渐合流,形成了以“下南腔” (又称“泉腔”)为主体。

贝多芬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元素

贝多芬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元素 贝多芬是跨越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分反映了前辈的成就,诸如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因素与巴赫深邃的哲理性和宏伟的气魄。如果从音乐风格的历史演变来看,他的创作从形式、体裁到风格都承袭了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音乐逻辑感、均衡感和以动机为基础材料构建“宏伟大厦”的方法。由于社会变革和自身的才能,贝多芬极大的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他一共写了七部器乐协奏曲,其中有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在这些作品中除了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属于他早期的作品外,其余都是他在创作成熟时期所写的作品。他的这些协奏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协奏曲为贝多芬提供了一种大众喜爱的形式。最流行的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他的第三、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本文将重点介绍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在西欧古典派前期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给曲调标示题目,它们直接叫作《第×号奏鸣曲》、《第×号弦乐四重奏》、《第×交响乐》等。这种音乐,称“无标题音乐”或称“绝对音乐”,这种音乐并不因为没加“标题”就没有它内在的艺术内容。相反,它们的音乐感情不是用语言(文字)来直接表达的,它是以美的音响组合来使人们得到感受的;它不借助于文字提示,完全由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正如诗人哥德所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指这种“绝对音乐”而言。 西欧音乐作品使用标题来提示、说明曲调内容的,首先是贝多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便是著名典型,它标明《田园》,而且五个乐章又各有文字说明。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被唤起的愉快的心情”;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第三乐章:“农民快乐的聚会”;第四乐章:“雷电、暴风雨”;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感恩的心情”。这部交响乐的艺术内容就与它的标题相符合。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模仿或者是简单的音画。1809年3月贝多芬给出版商的信里说:“F大调交响曲的标题是:田园交响曲或乡村生活回忆,感受的表现多于绘画。”可见,标题音乐和图画不同,它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抒发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从而反对了庸俗的自然主义手法;它是高级的音乐文学化。 总之,音乐的标题有其深刻的、重要的艺术意义,我们对这种音乐的理解,正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各种情景应由听众自己去聆听。”

背景音乐系统

某大楼是一栋商务酒店,考虑到了大楼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而设计背景音乐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一个幽雅的环境,让人们在大楼内欣赏到悠扬的音乐,轻松愉快的工作和休息。系统可以承担有线广播的功能,播放非紧急通知等,发生紧急情况时候,自动切换并播放消防紧急广播。 第一章设计概述 本次设计的背景音乐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系统由音源、前置放大器、消防紧急面板、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等构成。该系统用于整个大厦,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所有背景音乐自动循环播放,发生火灾时,兼作事故广播使用,指挥疏散。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场所的特性、噪音水平、空间大小高度,并根据扬声器的扩散角度、声压等级和额定输入功率,确定扬声器的数量。根据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要求,播放背景音乐时是以听音乐的人意识不到声源的位置,具有刺激性小的使人快感的音质;进行公共广播时,是以听音的人能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为目标;火灾事故紧急广播时是以听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作为设计目标。 背景音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 谐的听觉气氛,要求扬声器分散均匀布置,无明显声源方向性,且音量适宜,不影响人群正常交谈。背景音乐的音量应高于现场噪音3dB。声场强度的确定与某环境下的背景噪声密切相关。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噪声声强不同,除

停车场声场强度较高(55~65dB)外,其他功能的建筑环境一般均为25~45dB。声场强度的确定应与各区的背景噪音密切相关,但背景音乐的播放应能超过本底噪声3dB为宜,语言的广播应超过本底噪声6-10dB方能保证清晰度。声压级均匀,变化范围在±3dB左右为好。公共广播系统还可以起到宣传、播放通知、找人、紧急情况下广播疏散作用。该功能要求扩声系统的声场强度略高于背景音乐,以不影响两人对面讲话为原则。火灾事故广播功能作为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在紧急状态下用以指挥、疏散人群的广播设施,要求扩声系统能达到需要的声场强度,以保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其提供足以使建筑物内可能涉及的区域的人群能清晰的听到警报、疏散的语音。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广播与火灾事故广播共用一套扬声器。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目标 1、正常情况下系统播放背景音乐,系统以后可实现区域选择播放背景音乐及区域音量调节; 2、话筒具有广播、讲话功能; 3、火灾事故报警广播:在消防紧急状态下,强行打开各扬声器进行广播,具有绝对优先权; 4、多套播放节目音源; 5、分别控制不同区域广播功能; 6、利用火灾事故广播切换器实现紧急消防广播优先使用功能;

观陈三五娘(梨园戏)有感

观陈三五娘(梨园戏)有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熊文鑫《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是古老的民间传说,属于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大闽南地区的潮州及泉州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内文词语用潮州话及泉州话混合著写,可谓最早的一部闽南语出版品,故事内容在叙述陈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爱情故事曲折之过程。 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 2014年11月11日,陈三五娘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该故事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 “走花灯”为元宵节营造出浪漫的气氛,增加了青年交往的机会。旧时那些平日足不出户的深闺淑女,只有这天才被允许出门赏灯,她们往往乘机与意中人谈情相会,所以这一天也造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诗句和“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的遂溪县元宵雷歌,便是见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陈三与五娘互生情愫的具象

写照。到时候看看我们中间是不是也有人能因“闹元宵、走花灯”而闹出一段佳话,成就无数美好姻缘…… “陈三五娘”是一个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和东南亚潮人聚居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1993年,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刘美芳发表其硕士论文《陈三五娘研究》,这是台湾继陈香的《陈三五娘研究》、林艳枝的《嘉靖本荔枝记研究》等重要著述之后对陈三五娘故事进行较全面研究的论著。 一个民间爱情故事,经历几百年的流播,无论其深度与广度,都远超全国的同类题材。时至当代,其故事仍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仅我市就先后创作潮剧《益春夜遇》、《荔镜外传》、《益春》、《荔镜后传》和近期获奖的《益春外传》,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刘美芳在《陈三五娘研究》中,对该故事的发展及各版本、各门类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陈三五娘》较之《莺莺传》中的张拱与莺莺,《花舫缘》的唐寅与秋香,更具有“人本主义的浪漫精神”和“人的觉醒”,“在意识上有反叛时代束缚的价值”。且“借由语言的共通性,它流行于泉州、漳州、莆仙、潮州,借移民扩及台湾、东南亚”。 文化一般有雅俗之分,雅文化多存在于殿堂,俗文化则存在于民间,但这二种文化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线,所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被喻为“大俗大雅”的潮州文化,其载体多数存在于民间,即通常所谓的俗文化,而恰恰这部分文化很少见之史籍记载,主要是民间

(完整版)秦腔唱腔音乐节奏课件资料

秦腔唱腔音乐节奏 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类腔调。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特别是苦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爽朗的感情。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依其发声方法可分为“真嗓”和“假嗓”。依其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依其节拍形态可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板板板板”、“无板无眼”、“散板”等类别。依其同一板式唱腔旋律的变化分有“生腔”、“旦腔”、“净腔”、“丑腔”。生腔包括幼生、小生、须生、老生、红生各腔。旦腔包括小旦、正旦、老旦各腔。净腔包括大净、二净各腔。 唱腔是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或在同一种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作各种板式的转换,或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点。板式则是不同节拍、节奏型以及和旋律的有机结合。根据剧情的发展、各种板式皆有不同速度的变化,其中[慢板]、[二六板]、[带板]还可以歇板(游弦),借以说白或表演。 各类板式中的“彩腔”是唱腔中的特殊腔调,其有独特的个性特色,以慢板中居多。彩腔有慢板腔,二倒板腔,箭板腔,带板腔,

大起板腔。其它各板式的彩腔皆是散板和散唱,唱句少,也不常用。 秦腔板式有[二六板]、[慢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六种。 【二六板】二六板是秦腔唱腔中变化较多,表现力较强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种基本板式。可单独在一出戏中应用。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上下句唱腔各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二六板]有紧(快),慢之分;[快二六板]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加快速度而来。[慢二六]长于叙述、对话和抒情之情绪。均属“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节拍)。 一、叫板与挂号“叫板”和“挂号”是秦腔演唱时的一种独有的传统程式。 “叫板”是指演员用一定规范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随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动作铜器。叫板多用于[慢板],[二六板],[箭板]氵[滚板]等;动作铜器前的叫板如[豹子头]、匚倒八棰]等。 “挂号”属叫板的另一形式。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一定的手势或身段向司鼓暗示所需板式或动作铜器。如用大拇指示意起[浪头带板];食指示意起[箭板];单手下摇示意起[摇板]等。建国后这些挂号在舞台上均被逐渐淘汰。 “叫板”除叫起板式的意义外,又有戏剧和音乐上的意义,从而用来达刭一定的戏剧效果。叫板的曲调皆为“散板”。有时只有语调

最新-浅析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 精品

浅析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至今,以独特的表现内容、结构形式以及抒情手法,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歌曲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正是由于这些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使中国艺术歌曲拥有了民族音乐艺术魅力。 文章分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掘优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 中国艺术歌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民族曲调;调式与和声;伴奏艺术歌曲作为一种从欧洲传入中国的外来音乐体裁,以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形态以及高雅的音乐内容,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艺术歌曲在借鉴和吸收外国艺术歌曲精华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对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从由青主创作的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到萧友梅创作的《问》《南飞之雁语》以及黄自的《花非花》《玫瑰三愿》等,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中国艺术歌曲不断发展,出现了一批以反帝反封建,要求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许多优秀的作曲理论与音乐书籍被引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 与此同时,作曲家在创作中积极运用中国民族性音乐元素,从而创作出许多民族风格鲜明的艺术佳作。 如由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尚德义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富有才华的作曲家与优秀的歌曲作品,如改革开放初期,由罗忠镕创作的《涉江采芙蓉》《黄昏》,进入21世纪后由印青创作的《江山》《走进新时代》等。 作曲家将多样化的作曲理论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使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法和题材内容等在表现手段上更加多元化。 中国艺术歌曲永恒的民族魅力与作曲家对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有着必然

背景音乐系统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需求分析 整体划分为四个区域,从南向北依次为A、B、C、D区域;其中A区域的功能用房作为背景音乐系统的主控制室,除了控制本分区内的背景音乐系统外还可以控制其它分控制室的各个分区,决定是播放主控制室的音源。B、C、D区做为分控制室既可以进行独立的系统操作控制,还可以通过原有的局域网接受中心设备的控制。 二、系统结构的选择 日本TOA产品线丰富,拥有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包括传统模拟结构、模块式数字化结构、网络化结构,广泛的应用于大型公园、剧院、体育场馆、大型展馆、工厂、大厦、学校、机场、高铁、地铁等各类场所。不同的场所对公共广播的要求各异,规模大小不一,TOA总能为使用方提供完美的系统解决方案和视听效果。 我们将采用TOA的VX-2000集成语音疏导系统与FS-9000系统结合,主控制室采用VX-2000系统,分控制室采用FS-9000系统,通过网络音频适配器NX-100S系统充分利用的原有局域网来实现主控制室与控制室的有机统一,既保证各个控制室的独立控制,又可以在主控室对各分控室设备的控制, 系统采用4路音频总线的音频结构框架,可使4路不同的音源信号同时传输到不同的扬声器回路中。VX-2000系列由矩阵系统管理器、监察机框(也叫矩阵系统扩展机箱)、各类输入输出模块、功率放大器、供电单元、以及用户定义的遥控话筒(紧急用或业务用)构成。 严格遵循欧洲EN-60849和国际IEC-60849的有关标准规定而设计,除一般广播音频矩阵的特点外,其复杂的故障检测电路的不间断动作,可时刻检查系统各个组件和喇叭线路的状态。 可以通过个人电脑联机实时控制广播,也可脱机按设定的播放模式和运行程序运转。 可以实现从音频工作站、DVD唱机、收音头等几套背景音乐节目之间的选择、切换,选择一路输出,可对节目音量的输出进行控制。 业务广播功能:本系统可为呼叫站按键的优先权编程,可将每个按键设定与相应广播区域对应,在广播控制中心呼叫时,只需按下相应广播区域的按键,即可对想要寻呼的广播区域广播,或可对全部区域寻呼。在每次寻呼前,都有一个悦耳长醒讯号。设置在广播控制室的呼叫站可对任意区域进行来人、通知、广播讲话等业务广播。 利用LAN和IP国际互联网,来传送实时的高品质声音信号和连续的数据等各种控制信号。总控室的广播和控制信号可以通过音频适配器完成传输。 系统实现的功能: ●具备日常业务广播、紧急广播、背景音乐功能。 ●强行插入的紧急性广播使用。 ●多音源的背景音乐广播。 ●背景音乐功能:能够按不同的分区,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能够独立控制不同分区音 量及其启动和停止; ●系统要求适合室外多个控制室的要求,每个控制室具备本地广播、总控广播,采用远 距离多地点广播系统。●在进行远距离传送时,应可以利用TCP/IP协议传送,与利用传统的专用线路相比,可降 低通信运营成本。 ●每个控制室均能在各自区域内进行分区广播。 ●总控室能对整个系统范围内进行分区广播。 三、设计原则与规范 1、设计原则 从设计规范、外观美观、安全稳定、投资合理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

梨园戏感悟

梨园戏感悟 AfewReflectionsonLiYuanOpera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撰文/王晓燕 中国戏曲自宋元始发展到今天其面貌随着时代的变化 而不断地改变着,戏曲的样式和种类也在这种变化中不断 地发展,直到今天戏曲艺术已发展得非常的完美并且种类 繁多. 我因热爱戏曲艺术,故在一次机缘中投身到了京剧艺术 的怀抱中,如今更是从事着京剧艺术的教育事业.又在一次 机缘中我看到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便被梨园戏的典雅, 灵动,细腻的古典韵律表演风格所吸引,更被其表演者与艺 术浑然合一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不由得引发了我要了解梨 园戏并要向其表演者学习梨园戏的念头.于是我来到了福 建泉州梨园戏剧团,找到了《董生与李氏》的李氏的扮演者曾静萍老师,向她学习了梨园戏的表演科步和大旦的基础 戏《玉真行》以及观看她排练《节妇吟》.这段的学习不仅使我在表演知识方面受益匪浅,对艺术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 ,梨园戏给我的感悟 戏曲艺术虽然种类繁多但就如王国维先生所讲:戏曲是 以歌舞演故事,这是对戏曲艺术特点的总体概括,而各剧种 的不同是在这共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以及观众的审美取向而又产生了个性.戏曲艺术的发展就在这个性与共 性的交融中成长和发展着.梨园戏和京剧也会在这种交融 中得到发展. (一)梨园戏与京剧不同的对比 梨园戏不同于京剧的端庄大方和高亢,而是唯美,典雅

和细腻的,充满了古典的韵律.虽然这两个剧种都是用"唱, 念,做,打"四功来表演的,但各有侧重,梨园戏侧重在"做, 念"上,京剧虽是"唱"为首,但"做"也非常的重要.而这两 个剧种的"做"功却有很大的区别. 1,"做"功方面的不同 "做"功是由"手,眼,身,步"四法而组成,梨园戏的 "做"功主要是借助各种手姿,科步的表演来体现的,而且是" 一 句曲一步科",要求非常严格规范.梨园戏"手姿"的表 演特别丰富多姿,并且大部分的手姿来源于宗教的雕塑及绘画等造型艺术.例如:"螃蟹手…'姜母手…'观音手"等等, 都与敦煌壁画上佛教人物的手姿相似.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戏曲最早的起源是娱神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才演变成娱人,而在娱神初期主要是巫舞,便模仿神佛的样子.梨园 戏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称,它起源于唐朝,形成于宋朝,发展到今天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故此在这方面还保持着古老戏曲的样式.京剧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戏曲样式,在手势方面是以"兰花"为基调, 分为掌,指,拳以及剑诀指,柳叶掌,佛手掌等.另外梨园戏 注重手姿是因为,梨园戏不像京剧有长袖遮手,而是始终露着双手表演,而手的运动在舞台上是非常的醒目的. 另外梨园戏的身体基本造型和京剧完全不同,也可以说 与很多剧种都不相同,京剧的身体基本造型是"子午式",脚是丁字步也就是一,三方位头,也在一方位,身体则在其间也鼠嚼AA囝■福建艺术 就是二方位,腰部拧转头顶上空,此种造型显得身姿很挺拔; 而梨园戏的基本造型是"糕人身",双脚同向三方位,外脚盖

论爱乐之城电影音乐的戏剧性功能

论爱乐之城电影音乐的戏剧性功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优秀的电影音乐可以最凝练的传递出电影的主题与气质。本文以第第89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爱乐之城》为例,探析电影主题曲及其配乐对影片戏剧性叙事的影响。总结出电影音乐的四个戏剧性叙事功能,主要表现为:为影片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作为剧作元素,推动剧情发展;控制影片节奏,形成独特声画蒙太奇;连接时空,连贯画面,展现电影梦幻之境。以期为当代电影音乐加强电影结构叙事能力的良性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结构;戏剧性叙事功能 电影从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完全“无声”过。早在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在英国上映时,在放映的现场就有钢琴演奏流行歌曲作为配乐。那时欧洲和美国的主要电影院里都配有乐师或乐队,影片在发行时都要附上配乐说明。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存在,与视觉画面共同构筑成无限广阔的视听空间和丰富多彩的视听形象。它有效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了视听语言的传达手段,使

电影创作能够自由的处理真实与虚拟的关系,充分发掘各种题材的内涵意蕴,灵活表达人类各种思想感情,使“形美以感目,声美以感耳”的美学理想得以实现。电影中的声音元素有多种不同形态,主要分为音乐、音响和人声三个部分。音响基于纪实和再现的需要,营造氛围、展示环境空间,以表真为主;人声是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以表意为主;而音乐则提供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最直接而强烈的激发情绪及想象,以表情为主。因此,音响与人声可以说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逼真性,音乐则提供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可能性。因此,电影音乐可以被视为电影“灵魂的伴生物”,它与电影画面紧密结合,成为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它即保持着自身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丰富的情感表现形式,又服从于电影情节的总体构思,配合视觉语言完成表意的功能。同时,音乐充沛的情感因素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深层心理,形成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从此而言,“电影音乐是一种功能性音乐”1。研究电影音乐的功能性,使它更好的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才能使电影艺术更完美,更具感染力。在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歌舞片《爱乐之城》一举斩获六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配乐及最佳原创歌曲。整部电影将复古元素融入了一个钢琴乐手与怀揣梦想的女

背景音乐设计方案

背景音乐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系统概况 (3) 二、系统需求 (3) 三、设计依据 (3) 四、设计原则 (3) 五、设计说明 (4) 5.1 背景音乐 (4) 5.2 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 (4) 六、设计方案 (4) 6.1 系统的组成 (4) 6.2 系统设计目的 (5) 6.3 系统设计功能 (6) 6.3.1日常广播 (6) 6.3.2 紧急广播 (6) 6.4背景音乐系统设计要求 (7) 6.4.1 传输方式: (7) 6.4.2 对线路衰耗的要求: (7) 6.4.3 扬声器的设置 (8) 6.4.4 线路敷设的方式 (8) 6.4.5 公共消防/广播设计指标 (8) 七、设备选型及说明 (8)

一、系统概况 本系统方案采用XX背景广播系统对XX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轻松、方便的工作环境和休闲环境,为每层的公共区域提供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消防紧急广播功能,或发布寻呼和新闻信息,并根据需要向某些功能区域提供背景音乐广播服务。 二、系统需求 近年来,办公大楼、购物中心和其他大规模建筑工程对于公共广播系统能够具备有呼叫分配、播音、背景音乐及对不断增大的建筑物内的特定区域进行常规讯息播放的功能之要求日益增加。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而设计背景音乐系统及紧急广播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一个幽雅的环境,让人们在XX 内欣赏到悠扬的音乐,轻松愉快的工作和休息。本系统可以具有广播的功能,播放非紧急通知等,发生紧急情况时候,自动切换并播放消防紧急广播。 三、设计依据 IEC 268 《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B14050-93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15485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J16-37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GBJ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JGB/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四、设计原则 从投资合理、外观美观、设计规范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采用智能的联动和自动火灾报警广播方案。设有音量调节器的扬声器,平时在接收日常广播时可以调节音量或关闭,紧急广播时扬声器不受音量调节器控制,都将处于紧急广播状态。

(完整版)秦腔唱腔音乐节奏课件资料

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类腔调。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特别 是苦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爽朗的感情。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依其发声方法可分为真嗓”和假嗓”依其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 齐唱”等形式。依其节拍形态可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 板板板板”、无板无眼”、散板”等类别。依其同一板式唱腔旋律的变化分有生腔” 旦腔” 净腔” 丑腔”。生腔包括幼生、小生、须生、老生、红生各腔。旦腔包括小旦、正旦、老旦各腔。净腔包括大净、二净各腔。 唱腔是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或在同一种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作各种板式的转换,或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点。板式则是不同节拍、节奏型以及和旋律的有机结合。根据剧情的发展、各种板式皆有不同速度的变化,其中[慢板]、[二六板]、[带板]还可以歇板(游弦),借以说白或表演。 各类板式中的彩腔”是唱腔中的特殊腔调,其有独特的个性特色,以慢板中居多。彩腔有慢板腔,二倒板腔,箭板腔,带板腔,大起板腔。其它各板式的彩腔皆是散板和散唱,唱句少,也不常用。秦腔板式有[二六板]、[慢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六种。

【二六板】二六板是秦腔唱腔中变化较多,表现力较强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种基本板式。可单独在一出戏中应用。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上下句唱腔各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二六板]有紧(快),慢之分;[快二六板]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加快速度而来。[慢二六]长于叙述、对话和抒情之情绪。均属“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 节拍)。 一、叫板与挂号“叫板”和“挂号”是秦腔演唱时的一种独有的传统程式。 “叫板”是指演员用一定规范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随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动作铜器。叫板多用于[慢板],[二六板],[箭板]氵[滚板]等;动作铜器前的叫板如[豹子头]、匚倒八棰]等。 “挂号”属叫板的另一形式。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用一定的手势或身段向司鼓暗示所需板式或动作铜器。如用大拇指示意起[浪头带板];食指示意起[箭板];单手下摇示意起[摇板]等。建国后这些挂号在舞台上均被逐渐淘汰。 “叫板”除叫起板式的意义外,又有戏剧和音乐上的意义,从而用来达刭一定的戏剧效果。叫板的曲调皆为“散板”。有时只有语调而无曲调。一般可分“虚字叫法”和“有字叫法”,二者各有腔调和字调的不同。 虚字叫法,多为语气词,并有感叹意义。 二、起板和起板过门因二六板式速度的变化及其与节奏的联系,起板铜器中许多是用带板之名。其起板类别名目甚多,其中用牙子起板的有[摇板],[原板];用小铜器(小三件)起板的有[二六小带板],[三棰

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育“人”的关系

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谈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育“人”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11-21T11:45:48.1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作者:张静 [导读] 也就是各个方面学习素养的培养。每一节音乐课培育的也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但我们音乐教师终归是要通过音乐来好好地育“人”。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400700 摘要: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单一为了音乐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功能更应该从艺术审美中辐射出去,是培养“人”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包含音乐元素与育“人”这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之间是紧密相连联系的,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技能也对应着奥尔夫“原本性”中的音乐元素,学习素养就对应奥尔夫“原本性”中的“人”——即育“人”。 关键词: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元素育人 “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全世界最为著名、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然而“原本性”又称“元素性”,奥尔夫他将“原本性”比喻成一个火种,并且这个火种能够延绵不断地传递下去。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 奥尔夫在“学校活动之原本性的音乐与舞蹈教学方法”中提到,“schoolwork”,也就是学校工作,“music and dance”音乐和舞蹈,其核心——就是原本性,它将原本性分为音乐元素和人,人特指育人,包括人的情感。 简单来讲,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育的,这是音乐学科所独有的目标和要求,任何音乐课程都要有音乐元素上的教学目标,如:感知节奏、旋律变化、音乐知识了解等,也就是说一定要抓住并凸显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知晓当他们理解和掌握了这些“音乐元素”后,能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理解、自信展示对音乐的表现、对音乐的创造。而除了音乐方面的能力,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关注的极其重要的原本性中关乎于“育人”的方面,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单一为了音乐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功能应该从艺术审美中辐射出去,是培养“人”的教育,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也是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所在,现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来谈谈奥尔夫原本性中的育“人”。 二、奥尔夫“原本性”中音乐元素与“人”的关系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笔者尝试过以律动、节奏图谱、编创节奏儿歌、填入歌词、声势动作感知乐曲节奏、打击乐器合乐演奏、情境游戏等方式进行欣赏教学,在教学后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变化做了一个统计和梳理,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称之为学习素养,好的学习品质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 三、结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通常会更加关注教学中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或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奥尔夫原本性中所提出的“音乐元素”,因为它是显性的,是学生能够从欣赏音乐中可以直接获得的技能,以此来作为评价欣赏教学好坏的依据。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它的显性正对应着“育”人的隐性,它与“人”的素养、“人”品质、“人”的情感是有着很大的联系。 1.音乐元素“律动”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奥尔夫提出: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原来是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游戏任务意识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性,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先是对老师的律动动作进行模仿,再通过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对律动动作的记忆,随乐而动,接受了游戏的挑战,不难发现仅在律动上,学生在模仿、音乐能力、记忆力、倾听、坚持性、专注程度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音乐元素“主题旋律的模唱、感受乐曲情绪风格”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感受作品,这也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中的育人的本质,也是音乐教育应该传递的东西。 3.音乐元素“打击乐合乐演奏”对应“育”人中的学习素养。学生合乐演奏所欣赏的作品,在欣赏教学中是比较受学生喜爱的形式,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而且参与面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体会感受音乐,特别是分组分乐段进行演奏的时候,是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发展,就像乐队演奏时需要大家的协作配合才能让音乐更美一样。学生们通过相互观察、相互聆听、相互交流和相互配合来表现和表达音乐,生生之间的配合,能促成学生相互的激励,感情也会在这种交流中更为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也是优化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音乐学科中的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润物细无声,把育“人”缩小到课堂之中,也就是学习素养的培养。而在每一节音乐欣赏课中都能体现出音乐教师是如何思考将课程内容中的音乐元素与育“人”的联系,也就是各个方面学习素养的培养。每一节音乐课培育的也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但我们音乐教师终归是要通过音乐来好好地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66—103。 [2] 王丽新钟恩富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47—56,110—113。

背景音乐系统技术方案

十、背景音乐系统 10.1、系统概述 数字网络背景音乐系统采用IPAudio?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是一套纯数字网络传输的双向音频扩声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缺乏互动性等问题。该系统设备使用简单,安装扩展方便,只需将数字音频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背景音乐系统,每个接入点无需单独布线,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背景音乐的多网合一。 神农城商业圈南区背景音乐系统采用数字背景音乐系统,实现集中式及分布式控制功能;可控制每个区域节目播放;定时播放功能,设定每天、每周、每月自动播放程序;广播寻呼及本地音频扩声功能; 10.2、系统分析 10.2.1需求分析 神农城商业圈南区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了配合商业运作和日常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先进适用的背景音乐系统。根据南区的要求,设计成一套设备先进、格调高雅、音质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背景音乐播系统。运用我们从事背景音乐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精心搭配组合,确保性能优异,质量可靠。

集中式及分布式控制功能 系统架构采用TCP/IP网络模式,终端设备可集中放置于机房也可以分布放置于前端弱电井,终端受控设备接入商场局域网即可,使系统布线简单,施工成本降低,系统更具性价比。 广播寻呼功能 广播机房配置寻呼话筒,供管理人员在正常作息时间为不同功能区作友情问候,紧急情况可作为诱导楼人员避难,协助有预转移。大楼大厅前台管理处配置IP网络寻呼话筒,大厅前台管理人员可以视情况,通过网络寻呼话筒快速有效的广播通告。 自动音乐播放 根据南区安排和管理的需要,系统可预排一天和一周播放表,每天的播放表可任意设定,不受时段和时间长短的限制,一周的播放表编排好后,每天计算机开机后,系统将自动判断星期几,然后按照排好的播放表自动播放。可存储、修改、编辑播放表。 本地音频扩声及寻呼功能 在南区运营机房配置有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具有音频接入与话筒接入功能,管理人员可以将外置音源接入网络适配器的音频接口进行对本地播放,如果要使用本地寻呼,接上普通寻呼话筒即可。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调节该分区的音量大小等。

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6264学校管玲丽摘要通过听觉、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