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6)必修3第2单元评估测试 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6)必修3第2单元评估测试 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6)必修3第2单元评估测试 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6)必修3第2单元评估测试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第二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北京丰台)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据考证,该墓主人生前曾担任过县的令吏。出土竹简上的文字篆隶混杂,经专家研究整理,归纳为《编年纪》、《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等8种。这次考古发现有利于研究()

①汉字的发展演变②秦朝的官僚制度

③秦朝的治国思想④秦朝的公文格式

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013·北京四中)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3.(2013·湛江)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中应填入()

A.小篆B.隶书

C.行书D.甲骨文

4.(2013·唐山)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B.隶书

C.草书D.楷书

5.(2013·佛山)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6.(2013·临沂)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下列关于“德”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③④D.①③⑤④②

7.(2013·中山)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8.(2013·北京四中)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宋代《货郎图》,此图可用于直接研究的主题是()

A.活跃的商品经济

B.风俗画盛行

C.丰富多彩的民俗

D.生动的市井生活

9.(2013·福州)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画家创作要追求()

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

C.社会教化的功能 D.绘画技法的创新

10.(2012·汕头)下图说明()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11.(2013·济南)下图是马远的《雪滩双鹭图》,该作品构图突兀奇崛,笔调洗练刚劲,画面冷峻疏朗,右下角的一泓山泉,蕴含着朦胧的生机。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12.(2013·芜湖)新安画派在十七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已囊括了当时在徽州区城(古称新安,今黄山市一带)的画家群和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气度,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综观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应隶属于()

A.山水画B.白描画

C.写意画D.工笔画

13.(2013·广饶)中国传统的艺术充满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有学生在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中要选择材料来论证这一点。下列各项中,他可以选择的材料为()

①唐代山水诗②楷书

③宋代文人画④京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4.(2013·温州)“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B.柳永

C.苏轼D.辛弃疾

15.(2013·聊城)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这部著作应是()

A.《诗经》B.《离骚》

C.《逍遥游》D.《庄子》

16.(2013·广西联考)赵壹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汉赋作家,他在《刺世疾邪赋》中写道:“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主要反映了作者()

A.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B.厚古薄今的思想意识

C.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D.对尧舜之世的歌颂赞扬

17.(2013·广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D.王维

18.(2013·广西联考)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苏轼强调()

A.唐代不注重科学、没有科技成就

B.唐代注重创新、兼收并蓄

C.唐代名家辈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唐代文化全面繁荣、达到顶峰

19.(2013·宜宾)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这一时期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念奴娇》等词牌

B.继承了唐代以来词的发展

C.出现女词人李清照

D.苏轼是南宋豪放派代表

20.(2013·北京朝阳)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21.(2013·湛江)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来作历史研究

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22.(2013·泰安)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23.(2013·济宁)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

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所说的“读者”主要是指()

A.官僚阶层B.知识分子

C.城镇居民D.手工业者

24.(2013·湛江)瓦肆又称“瓦舍”,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据此得出“瓦舍”()

①取名与建筑无关

②数量多,规模大

③标志着市民阶层的形成

④是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5.(2013·安徽师大附中)2012年12月,网友“胖不墩儿”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系列漫画,将京剧与美食巧妙地“混搭”在一起。《霸王别姬》里的虞姬自刎,躺下变成一条红烧鱼……如此混搭,引来网友热议。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京剧的传承发展需要创新

②京剧的流行从地方到北京

③京剧的表演注重歌舞并重

④在清朝道光年间走向成熟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4分)(2013·无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

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918年钱玄同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请回答:

第一节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2分)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什么特点?(2分)

第二节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1分)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4分)

第三节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汉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3分)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

27.(12分)(2013·北京丰台)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通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第四节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4分)

第五节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4分)

第六节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4分)

28.(12分)(2013·日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代白话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成化年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看见别人经商图利,时常获利几倍,就也想做些生意。初时很不走运,落得倾家荡产,幸得朋友去海外经商,就要把他捎带了去。无意之间,他在街上走,看到游街的红灿灿的名为“洞庭红”的蜜桔,就用朋友赠送的银子买了百十斤蜜桔抬上船去,被朋友们嘲笑一番,没想到,到了南洋,当地人不识,均以一个大钱一个抢购,无意之中获利千倍。在返回途中,他捡到一个巨大的“乌龟壳”,又被取笑一番,岂知船到福建,被一个“波斯商人”看到,以五万银子买下。遂逐步发展成大户人家。

第七节这则故事提供了哪些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和生活观念的信息?(3分)

第八节上述材料出自文学作品。你对学者利用这类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有何看法?(4分)

材料二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他指出:“日本人能窥知西洋富强之由来,竭全力以振兴工业。中国但知西洋有坚甲利兵,而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至今犹陷于困境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摘自《张季子九录》)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想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1895年,张謇宣布放弃仕途,转而经商,先后创办纱厂、面粉厂、电厂,建码头,修公路,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第九节依据材料,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1分)联系该思想主张的目的和实践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所代表的这一社会心潮。(4分)

29.(12分)(2013·南京、盐城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请回答:

第十节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分)

第十一节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第十二节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

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 解析: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 试题

定阳高二第二学期 期中历史考试题 (说明: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 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1卷选择题 1、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 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3.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 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6.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 的官员( )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 出身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 A.简化了决策过程 B.降低了监察效能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确立了三权分立 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课标要求: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和特点 一、分封制 内容西周实行,又称封邦建国; 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主体:同姓亲族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周王一一诸侯二—卿、大夫二二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 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在当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 ②有禾U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一、始皇帝的来历 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 二、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表现 皇帝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三、秦朝中央官制一一三公九卿 内容: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查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四、郡县制 内容:秦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 五、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明朝内阁 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过程:①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后来,内阁地位上升,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成为“批红”,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

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过渡到社会主义 B.集中人力、物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 实现工业国有化 D.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重大的意义是() A.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解决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D.确立了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3.下列各项不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表现的是() A.单一的公有制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D.轻工业布局不合理 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 8.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 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 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扩大政府采购 10.“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普通职工已经拥有了企业的所有股票 B.企业职工控制企业所有权 C.人民大众成为资本的拥有者之一 D.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11.“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是()A.“人民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C.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 D.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1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3.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 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14.赫鲁晓夫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 A.农民得到自留地,生活有所改善 B.“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C.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的提高 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15.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给企业调整工资的权利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16.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17.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1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9.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 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7.15亿千克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人民公社的撤销 2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2.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四大上 C.中共十五大上D.中共八大上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B.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试题

齐市六中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2分×30=60分) 1、之所以说夏朝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 A有了公共权力 B有了阶级 C有了疆域范围 D有了贫富分化 2、商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A封邦建国制度 B商王垄断神权 C内服与外服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4、下列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庭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5、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①魏②赵③韩④楚⑤燕⑥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②①⑤④⑥ 6、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错误的是D A三公九卿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行政体制 B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D沿袭了分封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7、秦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B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8、西汉初年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中央机构 B.地方建制 C.皇帝权力 D.独尊儒术

9、汉武帝在位时巩固统一的活动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③实行推恩令④酎金夺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假设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政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11、军机处的设立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2、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春秋、元朝 B、战国、清朝 C、西汉、清朝 D、秦朝、明朝 13、“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这句话中“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罗马 D.爱琴海 14、假如让你编写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史,你应按照哪一顺序 ①克里特文明②黑暗时代③迈锡尼文明④城邦政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5、古希腊最流行的政体类型: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君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16、通过改革在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制的是 A、梭伦 B、克里期提尼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17、元首制的实质是 A、贵族制 B、共和制 C、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8、雅典贵族制的特点不包括: A、与君主制并存 B、实行集体领导的任期和选举制 C、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D、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19、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存在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20、罗马共和国的某平民利益受损,他可诉诸于哪一机构: A、民众法庭 B、执政官 C、平民保民官 D、元老院 21、不是罗马共和制主要机构的是: A、民众法庭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执政官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帝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4.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5.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的官员()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出身 C.大多出身于农民 D.依据的标准相对客观 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7.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A.居住在雅典的全体国民 B.罗马城的全体成年国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二、商朝: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 行宗法制; 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 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控制, 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 扩大统治 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 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 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 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 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 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 2 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 控制,绝对 服从中央。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