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学考试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自学考试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自学考试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自学考试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1大卫生观:是指在现代社会,各种卫生问题的解决和主要疾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协作配合,即为“大卫生观”。

1.2社区护理学:是由护理与公共卫生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公众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3初级卫生保健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务。

1.4社区护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1)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社区健康教育;(3)社区特殊人群的护理保健(4)家庭护理;(5)社区急救护理;(6)社区康复护理;7临终病人社区护理。

1.5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1)从全面的、多维的角度来看待健康与疾病问题。(2)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中,考虑人的生物与社会双重属性。(3)对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1.6初级卫生保健的八项要素:(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

1.7初级卫生保健的四个方面:(1)促进健康: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2)预防保健: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4)社区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及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1.8试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社区护理工作的客观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要求。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健康已开始为人们所关注,而非仅仅治疗疾病。疾病谱、死亡谱以及人口构成正发生着改变,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性慢性退行性疾病、慢性病就会增加,他们不可能都被送往医院甚至大医院去治疗,他们需要社区的基层保健服务。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导致心理、社会因素疾病的增加,医院已不可能把所有患心理障碍性疾病的病人都收进医院来,这些病人需要预防、治疗和康复,需要心理行为的指导,需要陪伴他们的医疗和护理,而不仅仅单纯是医院里的一时性的服务。昂贵的医疗费使一些人对医院望而却步。(2)社区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①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开发潜在的卫生需求,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②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消除就医障碍:24小时昼夜服务消除了就医的时间障碍;心理上的亲密程度可消除患者就医的心理障碍;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有利于消除老年人行动不变引起的就医障碍,并有效地开发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③社区卫生服务能发现潜在的卫生需求,并及时引导其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不单单是前来就诊的患者,患者的家属也有着极大的需求,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查询家庭问题及时发现潜在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

1.9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在发病前期,用增强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1社区(费孝通的定义):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2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2.3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2)以群体为主: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以群体为一整体,而不仅局限于个人与家庭的服务。(3)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社区护理工作由于工作范围广,涉及内容多,经常是一个人做出决定,因此,面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或已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的服务,要具有独立、果断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管案时间长具有连续性。社区护理工作不因服务对象的某一健康问题的解决而中断,而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范围提供连续的、一系列的整体护理(5)与各方面合作具有协调性。协调各级医疗保健部门、本社区政府部门与社区内个人、家庭、团体的相互联系,密切合作,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供有益于健康的服务。

2.4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1)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2)要有丰富的学识、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3)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4)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5)懂得通过反思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

2.5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1)综合分析能力;(2)实际操作能力;(3)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4)健康宣教能力;(5)计划管理能力;(6)领导决策能力;(7科研与运用科技的能力。

2.6社区的主要功能:(1)生产、消费、分配的功能: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要得到满足,必须依赖人们的分工合作,有些人从事生产、再经分配过程,由消费者消费以刺激再生产。(2)社会化功能:人类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过程,社区居民学习文化、知识、社会价值观。居民间互相影响,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价值观。(3)社会控制功能:社区为了能有效地保护居民和维持社会秩序,制定出各种行为规范、法律规章及道德规范,由这些具体或抽象的方式,来防范人们做出越轨的行为。(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内有各种组织、社团,提供社区成员自由参与、彼此交往的机会,人们可以从与其他人交往及参与社会团体的过程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5)相互支援功能:社区邻里间相互帮助,以协助社区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

2.7社区护士的职责:(1)向需要者提供护理。护理服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交及心灵四方面。(2)维持健康环境。健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社区护士要保护居民免受污染的危害及病菌的侵袭。社会环境方面,要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尊重其宗教、文化和政治信仰。(3)提供教育与指导。通过健康教育提供自我保健知识及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使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健康服务。(4)提供信息与资源。在解决健康问题时,社区护士有时要寻找其他社会资源与信息,配合健康计划,来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5)提供协调合作服务。社区护理队伍需要多专业、多技术的参与才能够雏持及促进社区健康。社区护士需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联络及协调不同方面成员的通力合作,达到社区整体健康的目的。(6)提供咨询服务。社区护士应向社区服务对象提供方法和信息,同时也向其他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患者的资料,以协助患者的康复。(7)开展社区护理科研。社区护士应积极参与和进行护理科研。通过对社区护理的科学研究,丰富社区护理理论和推动社区护理实践的发展,提高社区护理水平,促进服务革新。(8)保证服务质量。社区护理服务的成效,有赖其服务质量得以保证,质量保证的手段可包括自我评价、同事间评价及参看病人健康指标。(9记录所提供的服务。社区护士必须记录其所提供的服务,这样一万面可以看到服务对象的反映及其进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工作的责任感。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2.8社区的基本要素:(1)社区是由人组成的(2)社区位于特定的区域范围内(3)社区有其特有的组织和行为规范(4)社区内有其相互沟通的方法(5)社区成员有共同的需要与问题。

2.9简述在社区护理中如何体现“以健康为中心”这一特点: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社区护理虽然也要帮助解决社区内已存在的健康问题。但它的中心任务贝则是提高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2.10试述社区护理工作应包括的范围:(1)社区健康教育:拟定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并评价其效果,(2)社区保健服务:计划免疫、合理膳食、体格检查、运动锻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3)预防控制传染病:落实预防措施,监测控制其流行。(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从事特殊职业的群体,提供防护信息与措施。(5)社区家庭护理:进入家庭,提供护理、技术指导与帮助。(6)社区儿童保健:做好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保健管理。(7)社区妇女保健:开展优生教育及遗传咨询,做好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卫生保健,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8)社区中老年保健:做好身、心卫生保健,合理营养,预防常见病发生。(9)社区心理、精神卫生保健:包括个体和群体心理支持,做好精神保健的教育和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

3.1护理模式: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围绕护理这一核心来进行概括陈述。

3.2护理理论:是指通过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观察,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3.3适应:可以解释为生物体(人体)调整自身以满足环境需求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人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种过程,也就是生物体(人体)所具有的各种保护性的调节能力

3.4危机:当某些预期或非预期中所产生的逆境,使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胁,自我完整性面临挑战或内心中的平衡遭到破坏时,而平时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目前的困境,因而导致情绪障碍、惊惶失措或精神失常,这种情境统称为危机。

3.5正常防御线:指对各种压力源做出适当的调节,维持机体健康的稳定状态。

3.6局部适应综合征:通常是指机体对局部应激源所产生的局部反应。

3.7适应特征:(1)所有的适应都是在维持系统或器官的最佳物理化学情况(人体内环境稳定)。(2)人体是以整个生物体(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技术)去适应改变或应激的(3)适应是有限度的。适应虽有潜能,但不是无限的(4)适应是一能动过程。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于人体内外的应激源,而是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5)适应可把应激源局限到最小的范围内,使之能符合情况的需要(6)适应可使人体对某些应激源较为迟钝,而对其他应激源则较为敏感。

3.8应激反应的规律:(1)多种应激源可以引起同一个应激反应。(2)人们对同一应激源的反应可以是各种各

样的(3)大多数人都能设法避免一般性的生理类应激源(4)几乎所有的人对灾难性应激的反应方式是相同的(5)应激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下列因素有关:以往的经历、儿童时期建立的社会交往形态,以及当时的情况对个体的意义(6)应激源对人体的刺激,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3.9危机的反应过程:(1)前奏期。当突发事件或所感受到的威胁一并出现,使人体内在的焦虑感节节上升,促使人体在惊慌中,竭力使用惯用的应对方式和意图缓解眼前的困境(2)焦虑增高期。当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缓解眼前的困境时,人体内在的焦虑感会继续增高,开始干扰人的思维、情绪表达与行为表现,此时,人体因具体的应对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只能迈入第三阶段,寻求专业上的帮助(3)求助期。是指人体在走投无路之时,不仅会重新评估事件的严重性,还会开始寻求外在的资源与协助,在接受协助与建议中,重新组合本身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内心中的焦虑,以及试图再行解除困境。此时,如新的应对方式无效时,将进入第四阶段(4)危机期。人体在竭尽所能与获得一切帮助后,仍无法脱离困境时,焦虑、,失望、无助与痛苦将会蜂拥而至,迫使人体走向崩溃边缘。

3.10人体的防卫机制:应激源对一个个体的刺激所产生的影响决定于该个体对应激源的承受程度,即感受性和易损性。人体的防卫机制可概括为三道防卫线。(1)第一道防卫线一心身防卫。心身防卫包括生理防卫和心理防卫。(2)第二道防卫线一自我帮助。指人体应用自助性措施以对抗和控制身体出现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降低发展成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3)第三道防卫线一专业性帮助。指人体患病的时候,由专业医护人员针对病人所患疾病所提供的药物治疗、急救、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等。

4.1社区护理程序:是指护士通过评估社区护理对象的身心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确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适合社区护理对象的护理计划,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社区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使社区护理对象恢复健康或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过程。

4.2长期目标:是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通常需要几Al星期或几个月,一年或更长。

4.3过程评价;是指评价发生在护理活动过程之中。

4.4结果评价:是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的总评价。

4.5社区护理评估的意义: (1)可以使社区护士了解社区的功能状态,找出有利于或有害于社区健康的因素(2)可以帮助社区护士明确社区内的文化差异,社区所具备的能力,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和社区居民对改善社区问题的动机与目的(3)能协助社区护士通过完整的资料分析过程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信念和价值观的变化,进而制定出社区护理工作计划,并完成相关社区护理工作(4)可以帮助社区护士明确社区的健康需求,排列出优先次序,拟定社区护理计划, 并可作为经费预算的依据。

4.6为确定社区护理问题,对收集的资料从几方面分析:(1)社区内与健康有关的问题;(2)社区解决问题的行为意见和建议(3)社区行动的合作伙伴(4)公共设施方面(5)患病率、死亡率(6)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险问题;(7)健康需要方面(8)社区功能方面及环境危险因素方面等。

4.7社区护理问题排序:社区护理问题排列优先次序。可依照社区护理问题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而定。将对社区居民的生命有威胁的、危害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问题列在第一位;将可导致社区居民身心不健康的、但不会直接威胁居民生命的问题列在第二位;将与社区护理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未来可能会遇到的.f司题列在第三位。可依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而定。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论,一般而言,社区居民的生理需要应为最优先满足的,其次依序为安全的需要,爱与有所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8社区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1)文献研究。收集一些现成的有关资料,运用二手资料分析法,整理出一些可能影响社区健康的因素(2)调查。社区护士可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一手资料。一手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较高(3)社区社论会。社区护士通过讨论会,一方面可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获得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5.2观察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任何限制,一般是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

5.3实验性研究: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影响。

5.4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拟研究):是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疾病的流行过程,高度概括,地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流行病学的理论基础及防治方法。

5.5横断面研究: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人群的患病情况或卫生事件的分布情况进行现场状况的调查研究。

5.6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是将观察对象按照可疑的致病因素分为暴露组及非暴露组或者按照不同的暴露程度分为若干组,经过一个阶段的追踪观察,比较各组某病的累积发生率或死亡率有无差别。

5.7卒:也称为频率指标,是统计学中的概率之意,表示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

5.8发病率:是指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5.9患病率:指某个时期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痊愈者)与同期的平均人口之比率。

5.10罹病率:指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在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是发病率的特殊类型。

5.11死亡率: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死亡人数占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5.12感染率:指平均每百名受检者中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数。

5.13病死率:指一定时间内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在同期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中的比率。

5.14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病人能活到桌段时间的生存频率。

5.15治愈率:表明莱病的治愈人数占受治疗的病人数的频率。

5.16出生率:指一年内的活产婴儿数占年平均人口的比率

5.17相对比:是衡量两个因素之间的对比指标。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5.18构成比:是说明某一事件内部组成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的构成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5.19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类方法:(1)观察性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调查研究、队列研究。(2)实验性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3)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模拟研究。

5.20社区护理的流行病学干预:(1)早期发现病例(2)促进患者早期接受治疗(3)提供家庭式的护理服务(4)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5.21决定社区护理需要的先后次序时,考虑的流行病学原则:(1)问题的严重性:受影响的人越多,该问题越严重,越需要紧急处理;如果某一疾病的死亡率高,应优先去处理;如果某种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很大的伤害、负担及损失,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当某一流行性疾病会对国家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时,应及时预防及处理。(2)预防的效果:如果疾病或某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可以预防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去处理.(3)社区对该问题的认识程度及解决该问题的动机与迫切性。(4)有关方面的政策与卫生目标:护理的先后次序的安排应与有关的卫生政策与卫生目标一致,以便能获得有关方面的经费支持,并获得相辅相成的效果。(5)可利用的资源:解决社区问题,采取护理措施时尽可能地应用社区护理资源,以节省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6)社区护士对该问题的认识及对解决该问题的影响能力。5.22社区护士如何用生命统计的方法进行社区护理评估,指导社区护理实践:(1)社区护士要进行科学而准确的社区护理评估及诊断,明确社区中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就必须应用生命统计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护理统计指标及体系,科学而准确地反映社区所存在的健康问题(2)社区护士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卫生保健机构,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最多,在预防、控制及治疗各种流行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区护士如果能将流行病学及生命统计的方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会更好地了解及反映社区所存在的基本健康问题的种类、致病因素、流行季节、特殊的人群。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加其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6.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6.2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6.3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染给子代的过程。

6.4随时消毒: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以迅速杀灭病原体。

6.5国境卫生检疫: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的国际通航地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及可能传染疾病的其他物品等进行卫生检疫及处理。

6.6疫区检疫:是指在国内遇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时所采取的在疫区内防治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6.7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2)水及食物的传播(3)虫媒传播(4)血液、体液性传播(5)接触传播(6)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8)医源性传播。

6.8传染病的日常性预防措施:(1)采取综合措施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进行处理(2)对于易感人群:①增强易感人群的天然抵抗力: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及居住条件;合理的营养;基本的卫生习惯;运动锻炼等以增强人群的天然抵抗力。②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特异免疫力。③采用药物预防。

6.9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爆发和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1)限制或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及交通工具(4)封闭被传染源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5)对发生甲类传染病疫区,由省、市政策决定,可以进行封锁,并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工作。

6.10传染病社区护理特点:(1)强调预防为主(2)人员素质要求高:护士应具有相应的学历,健康的身心,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经验及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3)专科护理技术性强(4)重视病人及相关人群的心理护理(5)开展相应的卫生宣教。

6.11列举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护中的作用:(1)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对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评估传染病流行时疫区的人群健康状况(4)作好社区的预防接种。

6.12预防流感的护理措施:(1)四季尤其是冬春季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2)做好当地、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监测(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社区居民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4)对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体质虚弱的社区人群每年进行流感基础免疫,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流感疫苗接种。

6.13结核病社区的预防性护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社区预防体系(2)对易感人群的卡介苗接种(3)团体卫生教育:以演讲、挂图、电影、幻灯等方式,在社区的相关机构,如学校、居民大会等进行有关结核病的发病原因、病原体、传染途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方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6.14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的预防措施:(1)管理及控制传染源的措施:①对病人的管理措施:对病人采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a.早发现,早诊断:早发现的关键是健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业务水平,普及卫生常识b.旱报告:全面、迅速、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是各级卫生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防疫部门掌握疫情、作出判断、制定控制疫情的策略及采取控制措施的基本依据。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可疑的传染病病人,在城镇应该6小时内,农村应该12小时内报告给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发现乙类传染病或可疑乙类传染病的病人,在城镇应该12小时内’农村应报告给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如果是暴发或流行,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按规定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对疑诊病人需要迅速确诊或排除,及时发出订正报告。c.早隔离、早治疗:隔离及治疗病人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及治疗的时间及种类,根据传染病的病种而定②对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可以按病种在疫区进行有目的的检查、治疗、教育、建立健康登记卡、调整工作岗位及随访观察。③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应分别按照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临床观察、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④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应尽可能地进行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则设法消灭。(2)加强疫区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类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3)注重疫情的监测与研究。各类卫生保健人员,特别是专业卫生防疫人员,要做好疫情的监测与研究,及时核实诊断,并调查传染源的来源、判断疫情的性质及蔓延情况,调查该传染病是在何时、何地、如何传播的。采取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做好疫情的调查处理记录。

6.15社区对病毒性肝炎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包括:(1)管理传染源:①甲型肝炎病人需要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至起病后3周。儿童密切接触者需要观察45天。②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最好隔离到HBsAg转阴,慢性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且有病毒复制的人,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他人,避免从事食品、自来水管理及托幼工作;对饮食行业、水源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调换工作。③其他类型的肝炎管理同乙肝。(2)切断传播途径:①甲型肝炎: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工作,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的意义。②乙型及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及体液的传染,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要保证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食具等个人用品要专用(3)保护易感人群:①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对甲型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在接触后7天内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或注射甲型肝炎减活疫苗。②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注射乙肝疫苗,㈤社区卫生教育:教育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1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7.2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

7.3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7.4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观念的确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_有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世界卫生组织

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明确提出“社区承担卫生保健责任”的构想。1988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健康教育大会将“社区发展,群众参与,同心协力,创造健康世界”作为会议主题,充分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在全球卫生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7.5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社区护士与健康教育对象关系融洽,共同参与(2)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应易理解,易掌握,有科学性⑶社区健康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灵活性和多样性相统一(4)社区健康教育应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和巩固性(5)社区健康教育应依靠社会力量,与他人合作。

7.6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知识程度和态度等(1)人口学资料:人口学资料一般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址、籍贯、民族、职业、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情况等。社区护士可通过人口普查资料或从人口管理部门的资料中获得人口学资料(2)健康知识程度: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知识程度,对拟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及实施计划非常重要。年龄、民族、学历、职业、居住环境等的不同对一个人的健康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健康教育对象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评估一个人所具备的健康知识,可以通过询问健康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方式,对某些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来确定。(3)态度:健康教育对象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完成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社区护士首先应了解健康教育对象对其自身学习需要的看法。

7.7如何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结果评估:(1)制定标准:①社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②社区健康信念形成率。3社区健康行为形成率4)健康教育对象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率⑤健康教育对象对社区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率⑥社区健康教育覆盖率。(2)评价过程①明确社区健康教育对象、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的目标及措施②决定收集资料的类型和方法,收集资料③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④书写评价报告。(3)评价方法:社区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可采用观察、面谈、问卷、考核及健康教育对象自我评价等方法。

8.1预防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8.2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8.3非计划免疫;一般是在流行季节或针对某些特殊群体进行的预防接种。

8.4预防接种禁忌症:(1) -般禁忌证:发热、活动性肺结核、肝病、溃疡病发作期、急性传染病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待症状消失或恢复健康后即可接种。(2)特殊禁忌证:①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湿疹,化脓性皮肤病,中耳炎及水痘患者不宜接种卡介苗。②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肝、肾脏疾病等小儿,不能进行任何生物制品的接种。

8.5散居儿童家庭保健护理指导的内容。:(1)预防接种指导(2)儿童心理卫生指导(3)口腔、视力、听力保健指导(4)不同年龄期儿童喂养指导(5)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指导(6)儿童意外事故预防指导(7)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指导。

8.6托幼机构儿童卫生及保健重点:托幼机构儿童卫生及保健重点:(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年龄特点安排一日的生活内容,根据季节特点制定作息制度(2)膳食管理制度:制定膳食计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3)体格锻炼制度:每日安排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体操锻炼(4)卫生消毒制度: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培养儿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5)安全制度:制定预防措施和急救措施,定期检查和维修房屋、活动场地、桌椅、门窗、大型玩具等,定期培训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使其掌握简单的意外事故处理技术(6)健康检查制度:内容包括入园前检查、晨间检查、定期检查(7)疾病防治制度:包括传染病防治和常见疾病防治。

8.7儿童肥胖家庭护理及保健指导内容:社区护士应密切观察肥胖儿童的体重,为肥胖儿童合理安排饮食及活动,同时对家长进行宣教指导。①定期测量小儿体重,观察小儿体重变化。②根据小儿体重,适当控制小儿饮食,避免小儿体重下降过快,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增加小儿活动量但避免因运动量过大而增加食欲。

8.8婴儿孤独症家庭护理及保健指导内容:社区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配合,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环境。①强化患儿语言训练,培养患儿与熟人打招呼的礼貌行为。②将患儿送入幼儿园,使他在集体生活中,在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接受帮助,使其精神活动得到发展,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③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8.9散居儿童家庭保健护理措施与管理:(1)新生儿家庭访视:重点是喂养、护理和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以减少发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保证其健康成长。新生儿家庭访视的主要内容为定期上门访视,进行健康检查和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宣传指导。目前,各地区对新生儿家庭访视次数要求基本为3~4次,对顺产新生儿家庭访视为出生后3、7、14和28天;对剖宫产新生儿家庭访视要求为出生后7、14和28天。(2)定期健康检查:对象是6岁以下的儿童,重点是婴幼儿。1岁以内每季度1次较全

面的健康检查,2~3岁每半年1次,以后每年检查1次至7岁。(3)小儿生长监测:通常是利用小儿生长发育图进行记录。通过定期地、连续地测量小儿体重,并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上画出体重曲线,根据体重曲线变化趋势给予评价。

8.10对散居儿童保健护理应重点指导什么:(1)预防接种指导;,(2)儿童心理卫生指导;(3)口腔、视力、听力保健指导;(4)不同年龄期儿童喂养指导;(5)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指导;(6)儿童意外事故预防指导;(7)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指导。

9.1曲线图法;是将当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均值±1个和±2个标准差,分别点在坐标图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或青少年发育的标准。

9.2近视;是指眼睛辩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9.3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及各项发育指标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指数法、离差法、相关法及发育年龄评定法等。

9.4青少年生理卫生保健内容:青少年生理卫生保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营养,体育锻炼,休息与睡眠,青春期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发育。

9.5学校卫生工作内容:学校卫生工作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学校卫生服务,学校环境卫生,学校体育,学校心理卫生与咨询,学校营养卫生与服务,学校与社区卫生相结合等。

9.7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护理: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护理:应以青少年早恋问题,青年的婚恋,伙伴关系和经期卫生为工作重点(I)青少年早恋。早恋对于正处在长知识、树立人生观及道德观关键时期的学生来讲,处理不当会给学习、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为此,社会各界要关注、防范青少年早恋的产生,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2)青年婚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与异性交往的加深,青年人会出现爱情萌动。对于与异性相识、恋爱到建立家庭,以及共同创建幸福美满的家庭,青年人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失恋是青年人在恋爱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及时发现失恋者,指导失恋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尽快摆脱失恋的痛苦,是社区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伙伴关系。青少年伙伴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信任伙伴往往胜过信任老师和家长此时如果能交上好的伙伴,可以互相鼓励、共同成才,若结交了不好的伙伴,会沾染一些不良的嗜好。家长、老师应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把他们吸引到有组织的教育系统中来,帮助他们结交正派的朋友、伙伴,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4)经期卫生。女孩对于月经初潮往往表现出害怕、恐惧,甚至认为是患病,为此,对于10岁以后女孩进行生理卫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多参加些自己爱好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乐观开朗地对待周围的一切。

9.8青少年近视的保健护理指导内容:(1)经医生确诊的儿童单纯性近视及假性近视,一般不需要配镜和治疗,应注意纠正儿童不良用眼的习惯(2)经医生确诊为真性近视、混合近视、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验光配镜,及时治疗(3)加强儿童青少年学习环境的眼保健要求。(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避免视力负荷过重(5)培养儿童青少年用眼卫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书写习惯(6)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7)对家长进行眼保健知识宣传,增强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意识。

10.1计划生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0.2见红;是指正式临产前l—2天,出现少量血性粘液自阴道流出。

10.3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蜕膜组织的血性液体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10.4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

10.5避孕原理主要有:①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②抑制排卵;③改变宫腔内的环境,使其不适于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

10.6孕妇的饮食原则:粗细粮搭配,荤素菜比例适当,克服偏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且不可过咸.,盐的摄入量每日不可超过4g。出现水肿及血压升高时,更应控制盐的摄入量。孕期不宜饮酒。增加糖、脂肪、蛋白、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量。

10.7婴儿家庭访视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预防社区婴幼儿生产过程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内容有如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坚持母乳喂养;婴儿体重在各发展阶段均能维持在标准范围;母亲应了解一般育儿知识。(2)二级预防:利用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婴儿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的行为、能力的测查,对其需求提供护理或及时转院就医,预防疾病的发生。(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目标是使社区中生长发育异常或患有疾病的婴幼儿,能接受正常的治疗,减轻其异常问题或已存在的疾病之恶化,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增加痊愈的机会,社区护士应密切关注其治疗、康复及日常生活的护理状况,不断提供正确的护理知识10.8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和避孕:(1)母乳喂养指导:①注意吸吮的含接及喂养姿势是否正确。哺乳时母

亲和婴儿体位舒适,母亲的身体与婴儿相贴近,母亲的脸应与婴儿脸相对。母亲看着婴儿吃奶,防止婴儿鼻部受压。②母乳喂奶的次数可不固定,应是按需哺乳,多少不限。一般2。3小时喂一次,逐渐延长为3~4小时,夜间仍要坚持喂奶。③母亲乳房有凹陷、损伤、肿胀、硬块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哺乳指导,一旦发生乳腺炎应动员其到医院就医。④指导母亲各种营养素摄取,协助设计食谱,以维护乳汁分泌的量和营养的浓度。(2)避孕指导:产褥期不宜性交,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仍要坚持避孕。避孕工具以阴茎套为好。

10.9新生儿感染的处理:(1)对于局部感染的患儿,无全身症状,精神好,吸吮力强,哭声洪亮,如散在脓疱疹、鹅口疮、单纯性脐炎,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局部处理。(2)对局部感染加重,脓疱疹反复出现并增多;脐部明显红肿,脐轮脓性分泌物增多,并出现轻度全身症状,发热,进奶量少的患儿,除局部对症处理外,应加用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时局部感染未能控制,全身症状加重,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嗜睡,烦躁,拒乳,呕吐,呼吸困难的患儿,应立即送医院诊治,社区护士应追踪观察其转归情况。

10.10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改变:(1)情绪变化,①焦虑,心理反应:肾张、焦虑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②悲观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激动、情感脆弱。③个性及行为改变:个性改变及情绪不稳定,包括多疑、自私、唠叨、急躁甚至有自杀的念头。(2)精神障碍:①偏执状态:常见有嫉妒妄想,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②抑郁症:常表现为情绪忧郁,焦虑,紧张不安,坐卧不宁,终日惶恐不安似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常悲观厌世,感到生活几乎不能忍受,自杀企图严重。

10.11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护理:(1)提供健康教育:①对病人提供健康教育:社区护士通过家庭访视与病人交谈的机会,建立互相信赖的护患关系,使其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与表达机体的不适,社区护士有针对性地提供保健指导②对家属提供健康教育:社区护士应让病人家属也具备有关围绝经期的知识,使其了解女性围绝经期内分泌改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谅解病人出现急躁、发怒、焦虑、忧郁等消极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并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协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2)指导正确用药:围绝经期补充雌激素是针对病因的预防性措施,护士要让病了解用药目的、药物剂量、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监督长期使用雌激素者接受定期随访,调节用药以寻求适于个体的最佳用量,预防不良反应(3)饮食指导:补充足够蛋白质,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鼓励围绝经期妇女坚持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

10.12预防早产的护理措施:(1)妊娠期生活应规律,工作应适当,避免过累或紧张,防止暴力创伤和精神刺激,节制性生活,对有早产史者,整个孕期应禁止性生活(2)定期产前检查,认真观察血压、体重、尿蛋白的变化,充分重视孕妇主诉,注意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积极治疗原发病(3)注意饮食卫生,防治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肠炎,因多次腹泻肠蠕动亢进可诱发宫缩,引起早产(4)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肾孟肾炎、急性阑尾炎等,有全身症状,高热,或腹膜刺激征容易引起早产(5)子宫畸形、胎盘疾患、双胎、羊水过多等均易发生早产,应提早休息并给以相应的处理(6)妊娠期不可吸烟、饮酒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10.13优生优育的必要条件:(1)配偶的选择:①近亲不相恋: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不能通婚。因为具有共同的遗传基因,从而会影响子代的优生。②健康状况:夫妻双方的健康是优生的根本条件。有些疾病是不宜结婚后生育的,如遗传性精神病;有些疾病在治愈前是不应结婚的,如肝炎、肾炎、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等严重的慢性疾病;有些人自己虽然目前没有临床症状,但其家族或近亲中有严重的遗传性病或遗传致病基因,也会影响子代的优生。因此.青年男女在交朋友时就应首先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③适宜的年龄:未满20岁就做母亲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所生的新生儿体重较轻,易流产'子女染色体异常引起畸形的也较多。因此,结婚的年龄最好稍晚一些,这样不仅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优生。(2)婚前检查:①结婚前男女双方均应进行婚前检查,其目的是及早发现痰病及时治疗。②通过检查发现异常者应经过会诊或遗传咨询,对不宜生育者更需慎重,要争取家长和单位共同劝阻。③婚前检查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对未婚女青年只做直肠腹部双合诊检查,对男女双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应保密。④认真填写婚前检查记录,妥善保密,做好登记,同时帮助男女青年了解性生活的有关知识。(3)最佳生育年龄:青年夫妇结婚后2~3年生育,有利于夫妇健康、学习、工作,在经济与精力上不至过分紧张,对个人和家庭婚后有个缓冲的时间。(4)适宜的受孕时机:①身体状况:首先是身体状况良好,最好是将妊娠安排在双方工作或学习都不紧张的时期,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②避免有害物质:要注意怀孕前工作或生活的环境,是否接触过对胎儿有害的物质,如一些理、化因素(放射线、化学物质)等,应与有害物质隔离一段时间再受孕。③季节的选择:春天万物更新,男女双方精神饱满,这时的精卵细胞发育较好,而且多种多样新鲜瓜果蔬菜可供孕妇选择,多样营养丰富食品对胎儿的发育提供有利的条件。一般冬末春初是各种病毒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风疹、流感、腮腺炎等,一旦孕妇感染后很容易造成胎儿畸形。

10.14孕期常见症状的护理:(1)消化系统:妊娠早期,孕妇出现厌油、恶心、呕吐症状,可对症给予清淡、

少油食品,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自然消失。妊娠28周后,子宫增大,宫底增高压迫胃部,引起烧灼感及消化不良症状。此时饮食宜少量多餐,少吃高脂肪食物及甜食,可加服维生素B1100mg,每日3次。子宫增大压迫结肠与直肠,易造成便秘。痔静脉曲张,可有肛门坠、胀痛感。应鼓励孕妇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每日饮水不少示1500mL,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睡前服缓泻剂。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痔疮局部涂以20%鞣酸软膏,温水坐浴可减轻痔疮疼痛及炎症,但有阴道出血、流水或妊娠末2个月不宜坐浴(2)呼吸系统:妊娠后期,子宫增大,横膈上升,肺基底部受压,孕妇感气短,呼吸较平时稍急促,卧床时可将枕头垫高,避免劳累,禁止吸烟,防止呼吸道感染。(3)循环系统:妊娠末期,仰卧时,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也减少,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突感头晕,胸闷,心慌等。改为侧卧位后,子宫移开受压部位,症状消失。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造成下肢浮肿,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孕妇不宜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稍抬高下肢,用弹性绷带绑紧静脉曲张的下肢,可减轻胀痛不适感,严重浮肿或静脉曲张孕妇应多卧床休息。(4)骨骼、肌肉与韧带:妊娠后,骨盆关节韧带松弛,造成轻微腰背酸痛。耻骨联合分离,造成行走时疼痛。增大的子宫使子宫圆韧带也随之伸展拉长,由于牵拉、承重的影响,使孕妇感觉腹股沟处疼痛不适。孕妇于工作或休息时应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关节及肌肉的疲劳。穿平底鞋可保持身体平衡,用腹带包腹,给增大的腹部及松弛的关节以扶托,以减轻耻骨联合及下腹部的疼痛不适感。

10.15低体重儿、早产儿的护理内容:低体重儿、早产儿因为器官发育欠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差’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其存活率,必须施以科学、细致、正确的护理。(1)访视时间:社区护士得到信息后,应尽量在当天访视,及时采取护理保健措施,体重在2000g以下或体温不正常、生活能力差者,每天访视1次,情况较好者,每周访视1~2次或酌情决定。(2)访视内容:①喂养指导:必须强调母奶喂养。对吸吮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②保温指导:a.定期测体温,每4~6小时测1次,做好记录。b.室温应保持在24,26℃,换尿布时应注意先将尿布加温。c.体重大于2000g 的小儿,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温最好在28℃左右,盆浴水温在40 aC左右为宜,一切浴巾、衣服应预热后使用。③护理指导:a.观察小儿吃奶的精神、面色、呼吸、哭声、皮肤(注意黄疽、硬肿)及大小便性质和次数,并嘱家长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访视护士或到医院诊治。b.注意更换小儿的体位,定时翻身、侧卧,注意保暖,防止受凉。o.哺喂后应将小儿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将吐奶吸入呼吸道中。d.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g者应分析原因,进行指导,转入体弱儿专案管理。

10.16试述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生理卫生指导的主要内容:(1)经常洗澡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感到清洁舒适;(2)阴道出血、妊娠末3个月时,禁止洗盆浴,可淋浴或擦浴;(3)每日清洁外阴,衣着宽松,腰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4)不宜穿高跟鞋,因易引起腰背痛、疲劳及跌倒,穿平底、轻便的鞋;(5)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引起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等意外;(6)睡眠充足,采取侧卧姿势,最好左侧卧位,保证子宫组织和胎盘有充分的血液供给,减轻下肢水肿;(7)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应避免强体力劳动,或接触有害工种;(8)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9)乳房护理:用拇指及食指轻捏住乳头作环形转动;为防止哺乳期发生乳头皲裂,妊娠7个月开始,每日用温水毛巾轻擦乳头,增加皮肤韧性;扁平或凹陷的乳头不利于哺乳,应每日向外牵拉帮助乳头突出。

11.1中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发达国家是45~ 64岁,发展中国家是45。59岁为中年人

11.2高效率有氧运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与活动的关节、肌肉的数量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肌肉。

11.3中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1)常见的心理问题:。①心理疲劳②中年期神经症;③中年期抑郁症(2)心理问题的预防及护理:①适应环境及客观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②善于调节生活,控制自己的情绪及心态。③培养广泛的兴趣,安排一定的放松休息时间。④如果发生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或精神医生的帮助及治疗。

11.4中年期的主要心理变化特点:(1)感知觉呈下降趋势。视力的下降最明显。(2)心理素质较为稳定。情绪及性格的稳定最为突出。(3)智力发展处于最佳阶段。中年期虽然机械性的短期记忆能力比青年期降低’但智力的其他方面发展较快(4)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意志坚强(5)具有心理紧张、矛盾及冲突o ~

11.5中年人的饮食保健护理原则:(1)适当的热量摄入(2)饮食的合理搭配,并注意酸碱平衡(3)注意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4)提倡中年期的健康饮食习惯。

11.6中年人运动锻炼的要求:(1)锻炼的方式:一般要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参加运动(2)运动的地点:一般要在户外,要求空气新鲜,运动中力求自然呼吸(3)运动的速度及强度:应适宜,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太大,心率过快、呼吸急促而产生无氧代谢,不利于身体健康(4)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5)如果中年人肥胖,且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应进行全面体检,证明没有影响运动的因

素后才可以开始运动。

11.7中年期心理健康标准有:(1)认知健全适应(2)情绪稳定而喻快(3)意志坚强可以控制(4)适度的反应状态(5)个性和谐统一,行为符合年龄特点(6)和谐的人际关系。

11.8影响中年人心理的各种因素:(1)家庭:在家庭中,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及养育子女的家庭重任要处理家庭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年期需要家庭角色的重新定位,并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而出现了自我意识及自我概念的微妙变化(2)社会:在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不断变化及角色的不断改变,也会使中年人产生很大的社会心理压力(3)生命周期:人生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周期,通常是一种可以预料或期待的过程,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都有一个心理时钟,心理时钟会告诉人什么时候该结婚、生孩子、建立事业基础、何时达到事业的高峰、何时需要退休等。根据这样的心理时钟,人们会判断自己是“准时”还是“误时”(4)心理冲突的焦点:中年期心理冲突的焦点是中年危机。(5)面临社会义务及角色的转换:中年期随着身体功能的减退,健康及疾病方面的困扰,子女的问题,个人兴趣的转换,社会地位的演变,工作环境及人员的变化等,需要进行中年期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要比因年龄增长、躯体变化要求作出的适应与调整更困难,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角色冲突,甚至产生角色危机。

11.9中年期糖尿病病人的社区保健护理:(1)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如注意尿糖、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四肢无力、头痛头晕、轻度口渴、恶心、呕吐、尿量增加、意识障碍、脱水、呼吸深大而快,如发现应及时送医院抢救(2)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脉率快、饥饿感,甚至抽搐、昏迷等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患者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恶心、食欲不振、头昏、腹胀、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以上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送医院诊治(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再按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算出每日总热量。一般休息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给予热量25~ 30kcal;轻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给予热量30~ 35kcal;重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给予热量40kcal以上,营养不良者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饮食中的蛋白质,每日1~ 1.5g/kg,糖类与脂肪的比例为2.5:1,脂肪不应.超过总热量的2/5。三餐热量可根据习惯分配为1/5. 2/5、2/5,或1/3. 1/3、1/3。各种食物应定量称重。白糖、蜂蜜、果酱、马铃薯及加糖的饮料等均应禁忌(4)教会患者与家庭查血糖、尿糖的方法。如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应教给患者与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5)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疾病、所用药物等,以便出现糖尿病昏迷时及时抢救(6)如无心脏病禁忌或严重并发症,每天可进行适量体育锻炼,但切不可过量(7)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11.10高效率有效运动:高效率有氧运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与活动的关节、肌肉的数量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肌肉。

12.1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统计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

12.2为老龄化社会;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 %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

12.3中国老年人口结构的发展特点:(1)我国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3)进入老年期后生活质量低,存活率低(4)我国人口老化在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5)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低,年龄结构轻(6)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例个,文盲的比例高,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平衡(7)老年人口的婚姻关系稳定。

12.4老年人良好的生活质量包括:(1)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2)生活安定(3)和睦的家庭关系(4)良好的自我概念(5)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6)心理上的满意感及幸福感。

12.5老年人孤独的心理护理措施:(1)维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摆脱孤独(2)保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的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减少孤独心理(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区护士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的照顾,经常进行语言交流,调整抑郁情绪(4)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活动(5)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社区护士应教给老人生活调节的方法'如情绪宣泄、转移话题、知足常乐等心理调试,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6)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社区护士应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生活的信心(7)确保老年人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

12.6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1)指导老年人学习掌握心理卫生知识(2)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3)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乐趣(4)树立尊老爱贤的社会风尚,使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发挥社会的支持系统'提供社会保障,如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娱乐场所及老年人服务

事业等,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5)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认真对待疾病;学习有关疾病的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护理;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与锻炼。

12.7老年人抑郁的护理措施:(1)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2)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3)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文娱活动,使精神愉快,减轻衰老的感觉及疾病的负担(4)帮助老人们学会自我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办法,使老年人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

12.8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2)自理而不依赖别人(3)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4)适应环境,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6)对于最平常的事物,都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和人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8)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性观念和幽默感(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的考验(10)有幸福感(Il)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12.9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原则:(1)慢性病是长期的康复过程,需要病人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特别对老年人来说更难以适应,需要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来增加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2)社区护士要熟悉各种社区资源以提供咨询与转诊服务,参加计划筛检等活动以帮助社区老年人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各种慢性疾病(3)协助老年慢性病的病人及家庭进行生活调整以适应因疾病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提供直接的居家护理,并辅导病人的家属为老年病人提供所需的护理( 5)在对慢性病的长期护理方面,社区护士应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6)帮助病人组织支持性团体或自护团体,自助性的病友团体在帮助慢性病人对疾病的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7)向慢性病老年人提供心理情绪的支持或其他的支持网络来帮助病人。

12.10社区护士如何做好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1)经济向老年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老年人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包括相关检查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所采取相应治疗的预期目标,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如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等,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2)帮助老年人及家属找出疾病发作的可能原因与诱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巩固治疗,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与疾病作斗争。(3)在进行治疗前,简单明了地向老年人介绍治疗目的,’服药后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老年人的紧张情绪(4)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具体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5)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地发现异常情况,积极处理,。用药前仔细阅读新药说明书,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如有特殊注意点应及时观察及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发生(6)对于记忆力差,听力及视力下降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必要时做到送药入口,以确保老年人安全用药(7)健康教育应注意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用直观形象教育的方法,抓住病人的注意力,进行少而精的教育,一次不可讲述过多的内容,同时要利用强化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12.11老年人排便困难的护理措施:(1)卫生宣教:饮食、运动、饮水、排便习惯等生活习惯的指导教育(2)饮食中应含较多的粗纤维,以增加食物容积,刺激结肠、直肠产生便意(3)避免久坐久卧,保持运动和活动,每天运动10分钟以上为宜。除全身运动外还应锻炼腹肌、膈肌、提肛肌的肌力(4)多饮水,如无心、肾疾病,每天至少饮水2000ml。(5)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以加强排便反射(6)指导腹部按摩(7)辅助治疗措施:①开塞露通便;②适当口服轻泻剂;③必要时可使用通便灌肠的方法.解除排便困难。

13.1社区康复;是指病、伤、残者经临床治疗阶段后,为减少病、伤、残者身心功能障碍,由社区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13.2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减少残疾的影响,预防继发性残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13.3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13.4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13.5作业疗法为康复患者功能的一种治疗护理方法,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

13.6心理疗法;又称精神疗法,是一种心理调整和干预,以求达到改变人们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方法。13.7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13.8智力低下是指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

13.9具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即为慢性病,其中包括:患病时间是长期的,会成为残疾,起因于不可恢复的病理状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医疗指导

13.10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1)对社区康复状况及康复对象进行全面评估(2)恢复和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依靠社区力量,最大限度地恢复康复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防止继发性残疾。(3)建立和完善各种特殊教育系统,组织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扣特殊教育,对不同的康复护理对象,根据其需求,开展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康复保健意识.以促进康复目标的实现(4)对家庭、社区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工作,确保对病、伤、残者进行照顾,建立完善支持系统,为康复对象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5)开展残疾预防工作,通过预防接种、营养保健及卫生宣教,减少社区中残疾的发生及降低残疾的程度(6)调整康复对象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指导与治疗,使其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

13.11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1)社区康复护理工作面向社区,主要是依靠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工作

(2)社区康复护理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者、伤残人员、老年人、慢性病者。康复护理的对象比较狭窄、局限

(3)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利用康复护理技术,对康复护理对象进行躯体、精神、教育、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4)社区康复护理注重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自我护理方法为主,提高和改善残疾人的功能水平(5)可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取得家庭、康复机构、社区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及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6)社区康复护理具有康复对象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费用少、社会受益面大、康复技术通俗易掌握的特点。

13.12社区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1)遵守医务人员守则,尊重患者。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服务,用鼓励支持的语言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康复训练(2)规范各项康复技术操作,对患者极端负责。在社区康复站或居家环境下,进行康复训练,尤其要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各项康复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3)按整体护理观实施康复护理,应将康复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个体存在(4)充分发挥康复对象的主动性,让其主动参与自我护理、自我照顾(5)定期进行业务活动,研究康复方案,交流康复技巧,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康复疗效,实现康复护理目标。

13.13智力低下者的教育康复措施:(1)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热情、耐心地去接近患者,使智力低下儿童在安宁、喜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2)教学内容要符合智力低下儿童的特点,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巩固记忆,否则患者失去信心会影响效果(3)组织集体游戏,以提高兴趣,强化注意力,扩大丰富语言交流能力并提供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机会(4)引导智力低下儿童树立爱劳动、讲卫生的思维活动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3.14社区残疾人的康复护理措施:(1)改善居住和社会环境,为残疾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以保证残疾人的安全(2)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协调社区有关部门及家庭部门及家庭成员在心理及经济上给予关心和照顾、3)指导残疾人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再训练(4)提供并指导残疾者使用假肢、轮椅等辅助器具装备,以补偿功能的不足(5)给予心理支持、疏导、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6)对残疾者家属以及社区人群进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7)对残疾者、家属及社区人群进行残疾预防的宣传教育。

13.15以偏瘫病人为例说出三个护理诊断/问题,并制定出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1)护理诊断/问题:①自理能力缺陷:多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多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③语言交流障碍:多与大脑功能障碍有关(2)护理目标:通过康复训练,达到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整心理状态、学习使用辅助器具的目的。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并尽可能改善患者周围条件以适应残疾,同时进行职业训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3)护理措施:①肢体功能训练:包括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按摩患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和上肢及手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进食、排泄、更衣、个人卫生、家务劳动训练等③语言训练:对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④心理护理:由于偏瘫失语对患者打击很大,病人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因此,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解释,减轻或消除不良的心理,并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⑤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知识、康复训练的意义,在功能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促进康复护理目标的实现。

13.16患慢性疾病病人的特征及自我康复措施:(1)慢性疾病病人的特征:①潜伏期与患病时间长,至少数年,甚至终身。②一般在发病初期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已到疾病后期,医治因难。③逐渐将病人折磨成残疾,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④不易根治或治愈,只能减少残疾发生或阻止恶化。⑤需要长期的医疗指导,给予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协助使病人能自我照顾(2)自我康复措施:①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获取相关资料。②采取直接行动,改变压力环境。③学会避免对自己有害的行动,如饮食限制。④采取心理防卫机

制与策略,如否认、逃避、放松⑤寻求社会支持,期望家人、病友、医护人员支持帮助

14.1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已经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前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照护。

14.2临终护理的哲理:(1)接纳死亡:凡是生命都存在着死亡的必然性。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临终阶段(2)生命不仅具有数量,而且具有质量,生命的质量比生命的数量更为重要。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在已成为临终护理服务的根本宗旨(3)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生命的两端即“出生”和“临终”两个阶段特别需要护士和他人的照顾与关怀。“出生”象征着希望,代表着未来,因此我们的社会对新生儿倍加关怀照顾。临终病人的生命与其他人的生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基本需求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在某些方面更为突出、强烈。因此,社会应当努力为临终患者创造一种环境,使他们在这种环境中,生命、权利和尊严都能备受尊重。

14.3WHO建议的三阶梯止痛方法:第一阶段止痛,对于轻度疼痛一般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及辅助药。第二阶段止痛,针对中度持续性疼痛或逐渐加重的疼痛,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强痛定、可待因等。第三阶段止痛,针对强烈持续性疼痛,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其代表药为吗啡14.4对临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的方法:(1)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与患者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2)安排临终患者家属与患者主管医生见面,使他们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以及治疗方案(3)与临终患者家属共同讨论患者身心状况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4)积极争取临终患者家属对护理计划的支持和参与(5)向临终患者家属教授有关护理知识与方法,鼓励他们为临终患者做适当的护理,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6)倾听临终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感情,引导他们在患者面前控制悲伤的情绪(7)向临终患者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14.5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1)否认期心理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在这一阶段,护士与患者沟通,既不要戳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应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当时的心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以维持临终患者适度的希望,缓解其心灵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异,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2)愤怒期心理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做是一种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不应把患者的攻击看做是针对某个人并予以反击。对于患者的不礼貌行为应保持忍让和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其能发泄愤怒,宣泄情感,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必要时辅以小剂量的药物稳定其情绪(3)协议期心理关怀。处于此阶段的临终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社区护士应理解处在此阶段的患者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紧时机,主动关心患者,使其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4)抑郁期心理护理。抑郁和悲伤对临终患者而言是正常的,社区护士允许患者用认为适当的方式表达悲伤,尽量安抚和帮助他们,建议其家属在周围陪伴,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和亲人在一起,尽量帮助患者完成他们未尽事宜(5)接受期心理护理。在此时期,社区护士应让患者宁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不应过多地打扰患者,不要勉强与其交谈,但要保持适度的陪伴和支持,应尊重临终患者的信仰,保证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

14.6临终护理的意义:(1)临终护理工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终护理要做到在临终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满足患者各种生理需要。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可能地获得安宁和舒适,并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精神需求,给予有效的支持,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维护生命的尊严’提高生命质量。临终护理工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社区护士通过对临终患者的关怀,使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人道主义的精神。(2)临终护理工作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自我完善。临终护理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诸多科学,临终护理工作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已成为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的情况下,临终护理工作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临终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医务工作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等各方面人员的参加,因而是需要整个社会集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现代医学人道主义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

14.7为丧亲者提供的心理护理内容:(1)陪伴与聆听:社区护士能专心地听他们说出其内心的悲伤和痛苦是至关重要的,成为一位好的听众比成为一名好的劝导者在临终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2)协助表达内心的悲痛情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协助哭出来。②协助表达愤怒的情绪。③协助表达罪恶感。在这方面既要给予丧亲者表达罪恶感的机会,又要适当澄清丧亲者非理性的不实际的想法。

15.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15.2家庭访视;简称家访,是为了促进和维持个体和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里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它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手段。

15.3家庭对个人健康的影响:(1)遗传的影响。每个人都是其父母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有些疾病就是受到家庭遗传因素和母亲孕期各种因素(理、化因素,病毒感染等)的影响而产生的。(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成熟的必要条件,大量的研究和证据表明,家庭病态和儿童的躯体、行为方面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丧失父母照顾与自杀、抑郁和社会病态人格三种精神障碍有关。

(3)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疾病在家庭中的传播多见于感染和神经官能症。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与急、慢性家庭压力有关。病毒感染在家庭中有很强的传播性。(4)对发病和死亡的影响。很多疾病发生前都伴有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家庭因素不仅影响了发病和死亡,还影响到病人及家庭对医疗服务的使用程度(5)对康复的影响。家庭的支持对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和残疾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15.4家庭访视的目的:护士通过家庭访视,能实地了解家庭环境、设备、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从而发现家庭的健康问题,运用家庭的内在、外在资源,执行护理活动,解决家庭的健康问题。

15.5社区护士与服务家庭关系的特点:(1)家庭对家访有较多的控制力。家庭成员可以明显地拒绝合作,设立访视时间或决定是否同意护士进入他们的家。同样,护士对访视新的家庭有时也存在焦虑,担心被拒绝,担心家庭不配合。(2)护理目标多为长期。家庭中的护理有的需要很长时间,通过长时间的护理,加深对家庭的了解,与家庭分享经验,更好地观察了解护理效果。(3)护士的服务活动与家庭成员的行为相互依赖。家庭成员对他们的健康有更大的控制力,如果护士和家庭要获得长期的成功,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并相互配合。特别是在家庭遭遇紧急情况,护士应考虑家庭承受的压力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利用的资源等,为这个家庭做出合理的安排,提供适当的帮助,以加强护士与家庭的关系。

15.6护士在服务家庭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社区护士的服务强调的是整个家庭(2)健康服务应包括整个健康范围的需求和三级预防(3)家庭在有关他们的健康决策时有自主性(4)护士在服务家庭中是个客人。

15.7社区护士在家庭护理中的职责:(1)提供直接护理者。直接护理活动可包括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执行护理操作和健康指导(2)协调、合作、咨询者。协调其他专业或跨专业的与服务对象护理有关的服务,这个角色的重点就是: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否得到实际的满足,制定有关计划,针对每个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3)个案发现者/流行病学者。社区护士因深入家庭,所以有机会找出家庭中的个案,并可评估对家人和社区的危险性,同时应负起传染病管理者的责任。(4)环境改变者。社区护士在评估家庭环境后,对不适之处应促使家庭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5)健康教育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教育,适应父母角色的技巧,促进家庭内部有效交流方式等。

15.8社区护士如何做好访视阶段工作:(1)与家庭成员进行交谈,首先讨论一些轻松的话题,这样可以使双方都放松:然后谈论有关家访的目的。(2)访视过程应按护理程序进行,先做家庭成员个别评估,然后再做家庭评估’最后制定护理计划。(3)准备实施护理计划,安排好设备,注意保持护理包的清洁,避免污染'并使它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4)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操作,也可借助家里的某些物品配合操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5)整理用物,洗手后简要记录访视情况。(6)根据访视对象健康问题轻重缓急,预约下次访视时间。

15.9社区护士在家访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做好自我保护?(1)在家访前尽可能用电话与家庭取得联系,询问好地址、方向及如何到达。(2)穿着合适、得体或按单位规定穿制服,穿舒适的鞋子,必要时能够跑动。不要佩戴贵重的首饰(3)随身带身份证、工作证及少量零用钱,以备打电话等急用。(4)家访前与该机构其他人员一道准备好行程计划,包括家访的时间、走访家庭的姓名、地址、电话及交通工具等。(5)尽量避免去一些偏僻的场所或偏远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就需要一个陪同人员。(6)护士对家访有斟酌决定的自由,如果觉得不安全就可以不去。(7)在家访前,如有必要,护士有权要求陪同人员同行。例如,访视家庭是一个单独的异性。(8)护士在服务对象的家中看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打架、酗酒、吸毒、有武器等,可立即离开。(9)护理箱应放在护士的视野内,不用时盖好,以免小孩或宠物好奇玩弄。(10)只在计划好的时间内进行访视,如有例外应得到机构的同意。

16.1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性反应,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引起的体温升高。一般当腋下温度超过370,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o C以上时,即为发热。

16.2社区急救护理;是指在社区,当病人突然发生急症或遭受到意外伤害时,护理急救人员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利用所携带的医疗器械、设备及救护物品对病人立即救治,以达到保护病人的生命、缓解疼痛及防止病情恶化的目的。社区急救护理同时也包括对各种急性事件的预防性护理。

16.3疼痛;是躯体有实际或潜在性的损伤时产生的不适等情绪性及情感性的体验。

16.4咯血;人体下呼吸道及肺部的出血经口咳出者称为咯血。

16.5休克;是机体受到外来或内在有害刺激的强烈侵袭,使机体内环境失调,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出现的

以细胞及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

16.6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部发生的暴力和虐待事件。

16.7社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治生命,处理疾病或创伤的急性阶段,而不是治疗护理疾病的全过程。要求社区护理人员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症状,同时对病人进行生命救治性的体检,及时观察病人的生命征象。然后将病人转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16.8社区急救的主要护理措施:(1)迅速进行准确的全身性评估,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2)及时清理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3)如病人的循环功能停止,必须立刻实施胸外心脏按压(4)检查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采取止血措施(5)让病人安静,并注意保持适当的体位(6)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送到医院救治。

16.9社区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2)全面地掌握生命抢救知识及技术(3)掌握社区急诊病人抢救的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的应用及观察技术,各种创伤抢救技术等,

16.10自然灾害的社区护理预防措施:(1)与有关部门合作,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测(2)采取预防自然灾害措施,协助设立自然灾害预防及处理机构(3)进行火灾、地震、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知识教育及模拟训练,使社区居民了解自救及互救的方法一(4)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自然灾害对人的生命及健康的威胁的计划。

16.11自然灾害的社区护理急救措施:(1)及时组织进行社区的现场急救,并做好自然灾害事件的评估工作(2)社区护士对大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按照病人的轻重缓急给予及时的救治,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3)建立自然灾害事故救治小组,从容处理自然灾害情况(4)及时做好各种伤员的转诊工作。并对整个现场的急救过程做好详细的记录,在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后写出书面的自然灾害现场救治报告。

16.12休克病人的社区护理急救措施:(1)病人去枕平卧,必要时可以将病人的双下肢抬高约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2)尽快处理活动性出血(3)松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疼痛,并注意保暖(4)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瞳孔等情况,并及时观察病人的出血、尿量、皮肤、肢体温度及意识情况(5)在抢救的同时,询问家属病人的发病原因,及时针对原发病因采取急救措施(6)待病人病情稳定后,立刻送医院抢救。

16.13出血病人的社区急救护理措施:(1)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给予机械及药物性止血,保证病人安全(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3)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病人的恐惧感,使病人安静(4)如病情允许,迅速将病人送入院。

16.14鼻出血的社区急救护理的措施包括:鼻腔内用敷料紧实填塞,压迫止血。病人取半坐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误吸,必要时吸氧,并尽量确定原因,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16.15昏迷病人的社区护理急救措施:(1)对昏迷者,首先应呼唤病人(2)让病人采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去掉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3)及时评估及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急救措施(4)及时处理病人的症状,同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5)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送医院。

16.16儿童意外事故的社区急救护理:(l)根据意外事故的原因,做好现场急救(2)及时评估儿童生命体征等情况的变化(3)如需要,进行必要的转诊服务。

16.17影响老年人安全的有关因素:(1)与老年人健康有关的个人因素:①视力下降导致意外,如易跌倒;②听力降低导致意外,如易发生交通事故;③老人的其他变化导致意外,如老人呼吸急促,易疲劳,导致跌倒;嗅觉降低,短期记忆能力降低,烹调食物时忘记而引起火灾;④老年性疾病导致意外(2)与老人意外事故有关的环境因素:①光线问题;②地面问题;③室内布局问题。

16.18如何进行社区老人意外事故的预防:(1)室内增加夜间照明(2)室内布置安全舒适无障碍(3)使用报警装置(4)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及帮助。

16.19社区中的家庭暴力事件及护理措施:(1)家庭暴力事件:①儿童受虐待及被忽视;②婚姻暴力;③老人受虐待(2)家庭暴力的护理措施:①增加家庭的访视次数;②联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共同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16.20疼痛病人的社区急救护理:(1)疼痛的评估。社区护士在处理头痛病人时首先要采用PQRs'r评估模式确定病人的头痛类型及性质。P代表头痛的诱因;Q代表头痛的性质;R代表头痛的位置及有无放射;S代表头痛的严重程度;T代表头痛的出现及持续时间。及时评估病人疼痛的发生时间、部位、范围、性质,有无压痛、反射痛、持续的时间及频率,是突发性,还是周期性的,有无发生规律、原因及诱因,哪些因素会改变疼痛的发生。病人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是什么,分级等数是多少,病人的疼痛反应是什么,有无伴随症状如脸色苍白、皮肤的改变等。(2)根据病人疼痛的性质及原因采用适当的非药物性止痛方式(3)药物止

痛,采用适当的止痛药物(4)必要时,及时将病人转诊。

16.21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和社区现场急救方法:(1) -氧化碳中毒的原因:①家庭中煤气使用装置不当或破损,使煤气泄露。②煤矿中的通风不良,造成矿工中毒③汽车内的通风不良。(2)社区现场急救方法:①疏散其他人员,首先将中毒者移开现场,以脱离中毒环境,置于空气流通处②解开衣扣、腰带、胸罩、减轻胸部的压迫③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给予吸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④必要时立即送医院急救。

16.22影响疼痛的因素有哪些:(1)人们过去的经验(2)个人对疼痛的知觉反应(3)疾病的病因不同(4)人格特性、情绪(5)他人的理解和关心程度(6)情绪的暗示(7)社会文化因素

17.1褥疮;是由于短时间较强的局部压迫或持续长时间地压迫,使承受压力最大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破溃等形成的。

17.2灭菌;不单纯指消灭所有致病菌及其芽孢,还包括消灭病毒等其他致病微生物。

17.3严密隔离;是对经空气和接触进行传播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

17.4异常呼吸的护理:(1)休息与环境:使病人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保持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刺激性气体(2)调整体位:根据病情需要,让病人取半坐或端坐卧位(3)心理安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稳定情绪缓解症状(4)保持口鼻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张口呼吸者每日清洁口腔2~3次,协助病人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5)根据病情给予适宜的氧疗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17.5异常血压的护理:(1)发现血压异常时,检查者应保持神态镇静,与病人的基础血压值对照,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劝慰(2)病人血压较高,应让其卧位休息,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3)测量发现病人血压过低,应迅速让病人取平卧位,并及时作相应处理。

17.6移动卧床病人的注意事项:(1)如果病人尚有部分活动能力,应鼓励病人在帮助下尽量自己去做(2)帮助病人移动时,拉动比推动好。移动病人要遵从力学的原则,尽量减少损伤,以免除意外(3)多人协力移动病人时必须协调,注意摆正病人身体。移动近期脊柱外伤和手术后的病人至少应两人以上,要强调动作划一,身体摆直,以免引起病人疼痛和/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几个人共同移动病人,要协调好动作和行动口令(4)几个帮助者的身高最好不要相差很大,力量最大的人移动男性病人时负责头肩部,移动女性病人时要负责髋部。移动病人要把床头放平。尽量给病人以遮盖,注意避免病人受凉。

17.7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1)按压时能扪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2)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3)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17.8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①口对口呼吸法;②仰卧压胸法;③俯卧压背法;④应用简易人工呼吸机法。

17.9人工呼吸的有效指标和注意事项:(1)有效指标:吹气时,胸部扩张上抬;在吹气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2)注意事项:①肺部充气的速度,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②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配合。如有两个抢救者进行心肺复苏,最有效的方法是,1 次胸部充气和5次胸部按压相交替。如果只有1个抢救者可在12~15次按压中插入2次人工呼吸⑧呼吸复苏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道阻塞和口对口接触不严密。

17.10褥疮的预防措施:(1)自发的和被动的翻身活动是预防褥疮发生的关键(2)注意褥疮好发部位的皮肤变化。保持皮肤清洁、润滑、避免过度干燥,不要使用酒精等涂擦皮肤,以免加重干燥,使皮肤易于损伤(3)为减少皮肤摩擦,可以撒布氧化锌、硼酸粉、滑石粉等4)经常用温水擦浴、擦背或用热水行局部按摩,经常检查受压部位(5)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6)使用压力可调式床垫(7)至少每2小时应将病人自仰卧位翻转为俯卧位,然后侧位一次,并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翻身和活动的重要性(8)尽量减少和避免使用镇痛剂、止痛剂。另外要注意增加病人营养尤其是增加经胃肠道的营养供应。

17.11褥疮的护理措施:(1)对渗出多的创面可暴露,用自然或人工光源烤干。破溃者用生理盐水换药,表面用鱼肝油纱布敷盖。在创面上擦碘酊,既有益于干燥、杀菌和腐败组织脱落,又能促进组织修复。在创面滴敷普通胰岛素10单位,每日2次促进愈合(2)用覆盖泡沫的橡胶,海绵垫等架桥,使褥疮部位悬空(3)利用蛋白同化激素改变蛋白质代谢的负氮平衡,促进肌肉、皮肤的蛋白合成,有益于褥疮的修复(4)对难以愈合的慢性褥疮,可以进行扩创、换药和植皮(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活动能力促进褥疮的愈合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2010-06-27 17:131.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又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2. 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3. 弛张热体温在39C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C 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4.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高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5. 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6. 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 7.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病人自感空气不足,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并有烦躁,张口耸肩,口唇、指甲紫绀,鼻翼扇动等体征。 8.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9. 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压。正常值为4?5.3kPa 10. 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 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 12.6kPa或以上。 1. 休息是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并使精力恢复。 2.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一种休息形式。 3. 异相睡眠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其脑电图是去同步的低振幅脑波,又称去同步睡眠。表现为肌张力进一步降低,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但眼肌例外,出现快速的眼球转动故又称快动眼睡眠。 5. 失眠是睡眠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早醒。 6. 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限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潜在性致死性疾病。 7.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扩张,从而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信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情绪稳定。 1. 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由专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 2. 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应激:是个体对需求做出反应的过程,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的反应,且此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完全解脱应激就总味道着死亡。 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气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Vt)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的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高导致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作口腔排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喉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2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症状轻微是是其临床特点。 急性器官_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器官-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呼吸系统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 流受限不完全1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 纤维化。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颗粒细胞、肥 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 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在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 不存在、也不出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 炎。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肺部感染性 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 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 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肺厚,伴或不伴有右心 衰竭的心脏病。 脑血栓栓塞征: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 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 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 特点。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 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 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 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CO2潴留而引 起的神经、精神障碍。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时患者感到空气不足、憋气、 呼气费力。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主要见 于左心功能不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肺淤血。 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 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 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 心悸:是指圜则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 感。 晕厥: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 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阿—斯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的晕 厥。

护理学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总)

《护理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2. 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3. 亚文化 4. 悲哀 5. 工作疲惫感 6. 医疗事故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工作任务及活动为中心进行岗位分工的一种集权式的护理方式是指:()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责任制护理 2. 护理计划中目标的制定应该是() A.从病人出发且可以测量 B.以护士为中心C.标准要高 D.由护士决定,不考虑病人的意见 3. 综合护理出现在护理理念的() A.禁欲主义阶段 B.浪漫主义阶段C.实用主义阶段 D.人本存在主义阶段 4. 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下列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A.人院介绍及健康教育 B.提 供良好的住院环境C.关心、重视病人的特性及个人习惯 D.过硬的护理技术 5. 一位患者有强迫性的人格, 根据佛罗依德的观点, 其性心理发展障碍主要在:( )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6. 临终关怀所关注的是( ) A.生存质量 B.药物治疗 C.延长生命 D.手术治疗 7. 保健教育过程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霍克巴姆B.格林及克鲁特 C.潘德D.贝克 8.某人为了实现当一名作家的梦想而坚持勤学苦练,体现了希望的( ) A.行为特征 B.依附特征 C.认知特征 D.情景特征 9. 沟通交流的最高层次是:() A.事务性沟通 B.分享性沟通 C.共鸣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10. 指导过度肥胖的人群合理安排饮食属于() A.临床前期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三、多项选择题 1. 发生医疗事故后,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E.违宪责任 2. 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有:() A.名称 B.症状 C.诊断依据 D.相关因素 E.定义 3.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包括( ) A.悲观失望 B. 孤独 C.恐惧 D.焦虑 E. 信仰不同 4.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人 B.环境 C.文化 D.护理 E.健康 5.ROY 认为,刺激分为:() A.表面刺激 B.主要刺激 C.内在刺激 D.相关刺激 E.固有刺激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适应反应都力图最大限度的维持机体的内稳态B.适应是一种被动的动态过程C.适应是有限度的D.适应能力因人而异E.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及行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24分) 1.简述心理防卫机转的特点及意义。 2. 简要回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人格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3. 病人角色的特点是什么? 4. 简要介绍健康信念模式。 五、论述题(其余每题10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护理程序的基本过程。

护理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WHO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韩德森护理定义: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病人或健康人进行有益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与治疗程序,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表。 健康(1946):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存的标准、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满意程度。健康行为:指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角色行为强化:不仅接受“患病”角色,安于患者角色,同时过分寻求他人帮助,依赖性增强。 成长:个体在生理量性增长。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是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成熟的象征。包括生理,理,社会方面的适应及改变。 生长: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成熟: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内源性应激源和外源性应激源。 应激: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 全身适应综合征:认为是人体对应激所做出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防御性的生理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应激产生的反应,无论何种类型的应激源引起,都会导致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适应:是指人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或外环境的的平衡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应对: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护理学名词解释

7.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0.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1.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2.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3.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5.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0.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4.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5: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26: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27.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保护性隔离。 10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1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1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20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缓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21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常在临终前发生。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急救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分诊 SOAP公式 PQRST公式 动态评估 CVP 生理无效腔 BE MODS SIRS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ALF ARDS 心源性休克 首剂综合征 SCA BLS CPCR ACLS 休克 中毒 毒物 中毒后反跳 中间型综合征 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 中毒后迟发脑病 中暑(heat injury) 淹溺(drowning) 触电 热衰竭 热痉挛 热射病 创伤 多发伤

多处伤 复合伤 联合伤 二、简答题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 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8、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 9、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 10、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 11、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 12、MODS在发病中具有哪些特点? 13、MODS 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14、如何处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15、简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护原则。 16、简述急性肝衰竭的救护原则。 17、简述急性肾衰竭的救护原则。 18、MODS的护理重点在哪几个方面? 19、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20、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21、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2、应用人工复苏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23、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气道管理? 24、CPCR用药的途径有哪些?常用复苏药物有哪些? 25、机械通气设置参数一般有哪几项? 26、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应进行哪些方面的临床观察? 27、简述休克的救治原则。 28、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9、休克按病因分类,有哪些类型? 30、简述急性心梗的紧急处理措施。 31、如何对昏迷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32、对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硝普钠时候应注意什么/ 33、什么是急腹症处理的五禁四抗原则? 34、简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 35、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36、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紧急救护? 37、如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紧急救护? 38、简述中毒患者洗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 1、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5分)一般所指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0.5分) 2、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1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任高于正常水平(1分)。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胧性疾病等。(1分)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这样一侧臀部被划分为4个象限(1分),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1分) 5、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1分),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1分)。 6、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张碍。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后又很快入睡。(1分) 7、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1分)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分)。 8、隔离:是将传染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0、无菌技术:是指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征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13、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 14、内源性感染:各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 的医院感染。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 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 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 第三章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第五章儿童营养 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 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 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 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 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2累积损失量: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3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4生理需要量: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 第八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2围生期: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我国的围生期: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1周。 3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天~293天)的新生儿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word版本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 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一) 2010-06-27 17:131.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又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2.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4.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高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5.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6.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断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 7.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病人自感空气不足,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并有烦躁,张口耸肩,口唇、指甲紫绀,鼻翼扇动等体征。

8.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9.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压。正常值为4~5.3kPa 10.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12.6kPa或以上。 1.休息是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并使精力恢复。 2.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是由不同时相组成的一种休息形式。 3.异相睡眠是睡眠的一种状态,其脑电图是去同步的低振幅脑波,又称去同步睡眠。表现为肌张力进一步降低,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但眼肌例外,出现快速的眼球转动故又称快动眼睡眠。 5.失眠是睡眠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早醒。 6.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期间发生自我限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潜在性致死性疾病。 7.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扩张,从而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信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情绪稳定。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24.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 三凹征:见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3 . 慢阻肺: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 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4.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 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5.原发综合征: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血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称。 。。。。 6.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主支气管的病灶约占 3/4 ,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多见。 7.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 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并有头痛、头昏或眩晕。 8. Horner 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 (Pancoast 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 缩小, 眼球内陷, 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肩关节、 上肢内侧疼痛和感觉异常, 夜间尤甚。 9. ARDS :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 DIC 和大手 术)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征。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10.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 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11.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12 .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博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13. 预激综合征 ( WPW ):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14 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末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15. . 心脏骤停:指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 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高血压危象 :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达 260mmHg ( 34.7Kpa )以上,舒张压 20mmHg (16Kpa ) 以 上,病人出现头痛,烦燥,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PTCA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一特定大小的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 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 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 况。正常值为 5-12cmH2O. 大量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 3.5g/1.73m2 或者 50mg/kg 体重。 自控镇痛( PCA ):应用特制泵,连续性输注止痛药,病人可自行控制,采取间歇性投药。给药途径包括静 脉,皮下,椎管内。该方式用药灵活,可克服投药的不及时性,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的要求,减少病人对止痛 药物的总需要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病人自我照顾和自主能力以及对疼痛控制的能力。 肝性脑病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是意识障 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急性胰腺炎 :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 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 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