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绪论

古代汉语绪论

古代汉语绪论
古代汉语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古代汉语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经传释词》

3、《词诠》

二、填空题:

1、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这部书收字,是按个部首来编排的。

3、《康熙字典》是等人奉敕编篡的,书成于年(清五十五年,)这部字典用的是排列法,分成个部首,释字体例是,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和张自烈的《》基础上编成的。

4、《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近人,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5、《经籍篡诂》:清代主编,出版于清嘉庆3年(公元1798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在编排上用的是,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三、简答题:

1、请说出《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2、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四、查下列词语的出处,并加以解释(要标出所依据的工具书名称、页码、出版时间)

1、风马牛:2灭此朝食:3翳桑饿人:4亡羊补牢:

五、查阅《汉语大字典》,给下列汉字注音和释义:

1、卐

2、胹

3、巽

4、霤

六、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受、怡、望、平、煎、者、幽、民、攻、胡、郊、限、巡

七、“行”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八、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战国策·楚策四》)

第一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

一、填空题:

1、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之说,“六书”中只有是、、

、是造字之法,、是用字之法。许慎阐述“六书”是以汉字的形体作为分析对象的。“六书”中最能产的造字是。“六书”中本身不是造字法,但能促进汉字产生的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法是。

2、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3、形声字中,声旁兼作表意的现象,一般称之为。

4、形声字有和两个部分组成的,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该字的本义或较原始的意义。

二、查阅《说文解字》,分析下面字的形体构造,写出其小篆写法,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请指出其造字法。女、天、莫、来、及、涉、伐、虎、刃、诗、歌、亦、看、集、取、从、息、修、责、徒、考、册、舟、本、男、旗、解、牛、牢徒、心、颖、豆、秉、题、锦牟、穀、鸟、中、意、析

三、简答题:

1、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各是什么?

2、说说“六书”中的假借和我们通常说的通假有什么区别?

3、形声字的意符和我们通常的部首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

4、

四、分析题:

1、《说文解字》“问:,讯也,从口,门声”。说明问是什么造字法?

2、《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古文自。”

这说明“自”是什么造字法?说说《说文》的释字体系。

五、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逺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逺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

第二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名词解释

1、古今字

2、异体字

二、填容题

1、繁简字的绝大部分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少数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获”对应的繁体字是、。

2、异体字是。如涙和,邨和就是两组异体字。

3、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历时现象,而异体字则是时现象。

三、简答题

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关系如何?

2、请举例说明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四、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

獻興揀療兿囉纔礙壩幚衝鬬徹櫃護關亂廳術審慶藥膚黴晝憂竈, 灑歡襯讓叢態勳驚總躍講墳體韆衆礬憲蘭劇匯蘇幟樁靈奮雙濕嚴獵斎撲竅壇審瓊殱構颳勸檯劑猶膠釁鑿業窮蔭醜摺鬰聖擾襪廟擬薑滅瀋竊釋確聲夥釀嚇艶憑獲五、请写出与加点字相应的繁体字:

稻谷经历猎获发射

寿命面粉签押征求

冲撞饥荒丑恶腊月

钟表争斗保护仆人

六、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灋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灋削灋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资治通鉴》卷五)

《左传》文选

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虢叔死焉。

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无生民心。

6.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8.其是之谓乎?

9.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10.师进,次于陉。

11.宰夫胹熊蹯不孰。

12.三进及溜

13.吾知所过矣

1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5.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16.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17.韩厥俛定其右

18.骖絓于木而止

19.晋侯饮赵盾酒

20.従左右皆肘之

21.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

22.举其偏,不为党。

23.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24.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二、请说出下列句子的语法现象。

1.姜氏何厌之有?

2.不如早为之所。

3.谓之京城大叔。

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6.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7.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2.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5.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7.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8.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9.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11.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12.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13.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第二章词汇

通论(一、二、三节)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以词为主,古代汉语以词为主。

2、一个字作为词使用时,其词义可分为、、三类。

3、“江汉以濯之”中的“江”指的是,现在泛指,这属于词义的现象。

4、“仿佛”是联绵词,“逡巡”是联绵词。

二、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偏义复词

三、辨析下列同义词

1、盗、贼、窃、偷

2、哭、泣、号、啼

3、征、伐、侵、袭、攻

4、之、去、如、往、适

5、饥、饿

6、疾、病

7、危、险

8、行、步、走、趋、奔

四、请找出下列加点词用的是本义的句子,并说出其本义。

1.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巳。《左传·隐公元年》

4.赐我先君履。《左传·僖公四年》

5.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6.若晋取虞而明徳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8.宣子骤谏。《左传·宣公二年》

9.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0.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

11.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12.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年一》

五、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词还是词组。

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四》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

4.是以君子逺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6.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文帝纪》

7.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8.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9.岂不榖是为?《左传·僖公四年》

10.若舎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11.襄王闻之,颜色变作。《战国策·楚策》

12.我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13.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六、简答题

1、请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

2、举例说明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3、请举例说明什么叫直接引申义,什么叫间接引申义。

4、请举例说明什么叫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复合式引申。

七、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杀之昔先君唐公射兕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战国策》文选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贫乏不能自存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4.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6.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7.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8.君王卒幸四子不衰。

9.封书谢孟尝君曰。

10.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11.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1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13.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14.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15.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16.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17.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18.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

19.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20.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3.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4.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5.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6.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第三章语法(上)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晋侯饮赵盾酒。

2、庄公寤生,惊姜氏

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4、师还,馆于虞。

5、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晋灵公不君。

8、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9、从左右,皆肘之。

10、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1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14、项伯杀人,臣活之。

15、孟尝君客我。

16、冯谖客孟尝君。

17、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18、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19、天帝使我长百兽。

20、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2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2、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2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26、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2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8、(云)友风而子雨。

2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0、邑从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33、吾见申叔,夫子何谓生死而肉骨也。

34、其后秦稍蚕食魏。

35、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36、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37、许子衣褐。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0、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41、且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42、浴乎沂,风乎舞雩。

43、夫子式而听之。

44、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洁驾,故人重之。

45、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6、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也。

47、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48、渔人甚异之。

49、豕人立而啼。

50、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51、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5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54、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55、范增数目项王。

56、左右欲刃相如。

57、驴不用胜怒,蹄之。

5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9、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60、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61、大月氏王复西走。

62、范雎至秦,王庭迎。

6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4、失期,法当斩。

65、彼秦者,…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6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7、东向坐,, 西向对,师事之。

68、嫂蛇行匍伏。

69、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7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72、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7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年尊也。

74、秦师遂东。

75、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76、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州我也。

77、既臣大夏而君之。

78、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7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80、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8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82、夫以相如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8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二、简答题

1.请举例说明名词作状语表达的意义情况

2.请举例说明如何判断名词的活用。

3.请举例说明使动和意动的区别。

三、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聴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母乃非徳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左传·成公二年》)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词序

第三节被动句、判断句

一、说出下列句子中“见”的意义和作用。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尽心下》

2.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3.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信于友。韩愈《进学解》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5.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江淹传》

7.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二、请找出“为”作表示被动的介词的句子。

1.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3.不者,吾属皆且为所戮。《史记·项羽本纪》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5.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6.媪之爱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战国策·赵策》

7.饥者易为食,渇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三、指出下列句子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

1.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2.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3.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4.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5.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三》

6.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

7.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庄子·达生》

8.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

9.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10.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

1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四、请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1.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2.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传·隐公元年》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4.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5.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6.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五、问答题:

1.请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基本形式。

2.请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3.请举例说明古汉语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表达形式。

4.请举例说明古汉中动量的表示法。

5、请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表示方式。

六、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既不得用於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於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湏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扵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孟子》文选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2.愿无伐善,无施劳。

3.黙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7.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8.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9.子适卫,冉有仆。

1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1.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12.邻国之民不加少。

1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4.然则废衅钟与

1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6.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1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8.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

19.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已忧者,农夫也

20.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21.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22.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23.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4.五谷不登。(《孟子·许行》)

2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26.后稷教人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8.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9.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10.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4.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15.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16.徳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17.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18.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19.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20.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第四章语法(下)

一、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的词性、意义或用法。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之二虫又何知?

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太后盛气而揖之

6、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7、乃臣所以为君市义耳

8、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9、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11、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1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1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5、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16、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17、太后之色少解。

18、公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9、信阴使人至豕希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20、彼且奚适也?

21、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2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3、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4、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

28、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0、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3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32、彼且恶乎待哉。

33、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3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SPAN>

3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6、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7、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以”的词性和作用。

1.许子以斧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左传·宣公二年》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汉书·苏武传》

5.治国之音安以乐;乱国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礼记·乐记》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

7.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柳子厚墓志铭》

10.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五年》

1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2.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

三、说出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

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陈胜项籍传》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3.亟请于武公。《左传·隐公元年》

4.郄克伤于矢。《左传·宣公二年》

5.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左传·隐公三年》

6.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7.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季氏》

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四、请说出下列句子中“其”的词性和用法。

1.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君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4.王若隠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5.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隐公四年》

6.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左传·宣公二年》

7.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逺而无所至极耶?《庄子·逍遥游》

8.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9.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効其款款之愚。《报任安书》

10.八月其获,十月陨萚。《诗经·豳风·七月》

五、说出下列句子中“夫”的词性、意义或作用。

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论语·季氏》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韩非子·有度》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5.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8.苖而不秀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六、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介词“为”的主要用法。

2.举例说明连词“而”的主要用法。

3.举例说明连词“以”的主要用法。

七、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史记·信陵君列传》)

《老子》《庄子》文选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说明词性用法:

1.于是鸱得腐鼠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听而斲之

4.臣之质死久矣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7.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10.小年不及大年。

11.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13.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14.凡闻言必熟论

15.有读史记者曰

16.民食果蓏蜯蛤。

17.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18.是故服事者简其业

19.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欲以子之梁过而吓我邪?

2.夫处穷闾阸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今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商之所长也。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5.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7.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9.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0.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

11.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12.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13.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14.坚甲历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士。

15.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第五章音韵

一、填空题:

1.韵母包括、、三个部分,而韵则只指和。

2.《诗经》的用韵情况,从一章用韵的数量看,可分为和。

3.韵脚是指。

4.从《诗经》韵脚相互举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5.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前综合各家的观点,把上古韵部分为部。

6.上古三十韵部中,属于入声韵有。

7.三十二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属于牙音的有。

8.从发音部位看,“日”为音。

9.《广韵》的作者是宋代的等,这部韵书分为韵。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10.古汉语的四声指的是、、、。

11.《切韵》的作者是隋代的

12.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到现代汉语已全部清化,其规律是。

二、名词解释

1、古无轻唇音

2、古无舌上音

3、叶韵

4、阴声韵

5、阳声韵

6、入声韵

7、反切8、五音9.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三、问答题

1.什么叫连绵词?按语音特征,连绵词可分为哪几类?请举例说明。

2.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和方法是什么?

3.默写上古三十韵部。

4.默写中古的三十字母。

5.请你说说中古汉语中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有怎样的对应规律。

四、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鼔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诗经》《楚辞》文选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左右流之

2.寤昧思服

3.终窭且贫。

4.陟彼崔嵬

5.我马虺隤

6.我仆庯矣

7.有蕡其实

8.之子于归

9.七月亨葵及菽。

10.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1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12.涉渭为乱,取砺取锻

13.九月叔苴

14.陟则在巚,忽降在原

15.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17.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18.四月秀,五月鸣蜩。

1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20.朋酒斯,曰杀羔羊。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23.乃造其曹,执豕于牢。

24.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七月》

25.背绳墨以追曲兮,兢周容以为度。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2.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3.我自外入,室人交徧谪我。

4.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5.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6.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7.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8.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9.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乗屋,其始播百谷。

10.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第六章诗词格律

一、填空题

1、律诗对仗的一般要求是联联规定要用对仗

2、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又叫)

和(又叫)

3、旧说,南宋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韵,这就是著名的“平水韵”,一般就叫“诗韵”。

4、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

5、律诗讲究“黏对”,“对”指的是;“黏”指的是。不符合就叫失黏、失对。

6、首联出句是“平平平仄仄”,颔联对句是。

二、名词解释

1、流水对

2、借对

3、工对

4、近体诗

5、柏梁体

三、指出下面这些近体诗的平仄(平用“—”,仄用“|”),如有拗救,用﹏指出。

1.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平。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天末怀李白》)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

4.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家偶书》)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江南春》)

10.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苏轼《新城道中》)

11.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12.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杜甫《天末怀李白》)

1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1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15.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言,此生随所愿。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杜甫《避地》)

三、分析下面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四、下面几首诗句散乱,按近体诗格式予以复原。

1、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阳》

天涯此别恨无穷,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十年多难与君同。

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

汉水楚云千万里,归马萧萧向北风

2、赵师秀《雁荡宝冠寺》

流来桥下水,清寒不可云。

行向石栏立,一雁未曾闻。

荡阴当绝顶,因吟过夜分。

欲住逢年尽,半是洞中云。

3、杜牧《旅宿》

凝情自悄然,门系钓鱼船。

寒灯思旧事,旅馆无良伴。

湘江好烟月,家书到隔年。

远梦归侵晓,断雁警愁眠。

五、简答题:

1、近体诗押韵有什么要求?

2、近体诗押韵和古体诗押韵有什么不同?

3、五言律诗平仄交互规则有哪几个类型?

六、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第七章古书的注解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书注解的工作始于汉代,当是著名的注解家有、、、等

2.《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由作注,由作疏。《仪礼》由作注,由作疏。

3.一部作品注解的人很多,后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并加上自己的注解,称作或。

4.“章句”体的注解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就是。

5.《三国志》裴松之注的最大特点是。

6.唐代《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的特点是。

7、《史家》三家注是

二、名词解释

1、十三经

2、衍文

3、脱文

4、如字

三、问答题

1.“章句”与一般的“传”、“注”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

2.“音义”的特点是什么?

3.“疏”与“传”、“注”的旨趣有什么不同?

4.请举例说明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5.请举例说明训诂术语“犹”的使用情况。

6.训诂术语“貌”、“之貌”的主要功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举例说明古书注解中“词也”、“辞也”的术语主要用来说明什么。

8.“之言”(之为言)与“言”在用法和旨趣上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之。

9.“读曰”“读为”与“读若”“读如”这两组术语在使用旨趣上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10.请举例说明古书校勘术语及其用法。

四、指出下列各例中的训诂术语,并说明其作用或用法。

1.《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葡匐救之。”郑笺:“葡匐,言尽力也。”

2.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3.《诗·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毛传:“豕一岁曰豜,三岁曰豜。”

4.《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传:“迟迟,舒行貌。”

5.《诗, ·邶风·谷风》:“何有何无,黾勉求之。”毛传:“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6.《礼记·丧大记》:“君之丧,大胥是敛,从胥佐之。”郑玄注:“胥,乐官也,不掌丧事。胥当为祝,字之误也。”

7.《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

8.《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歧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9.《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朱熹注:“学之为言效也。

10.《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毛传:“一家之人尽以为宜。”“《释文》:“尽,津忍反。或如

字。”

11.《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闽本、明监本、毛本同。案…犹妇?上当脱…人?字。”

五、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楚威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邪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寛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引商刻角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其曲弥髙者其和弥寡故鸟有鳯而鱼有鲸鳯鸟上击于九千里絶浮云负苍天翱翔乎窈?之上夫粪田之鴳岂能与天地之髙哉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鳯而鱼有鲸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竒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新序·杂事一》)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二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二单元 文选 臯陶謨《尚書》 【尚書介紹】《尚書》,儒家經典著作,保存了虞、夏、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尚”即“上”,指上古。西漢時期,《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由秦博士伏生傳授,共二十九篇(或说为二十八篇,是将其中的《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计)因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故稱今文《尚書》;另一種是漢武帝末年在孔子的舊宅壁中發現的,共四十九篇(据《汉书·艺文志》),由孔子的十一代孫孔安國獻給朝廷,其中二十九篇與伏生的傳本基本相同,因用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寫成,故稱古文《尚書》。西晉永嘉之亂(西元311年)後,今、古文《尚書》相繼失傳。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出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一般稱作《孔傳古文尚書》,後收入《十三經注疏》。其中三十三篇的內容與伏生傳本基本相同,多出的二十五篇叫做“晚書”。經宋代以來特別是清代學者的研究,學界一致認為《孔傳古文尚書》中有三十三篇確屬伏生所傳,另外二十五篇則是後人的偽作,稱作《偽古文尚書》。 《尚書》集中反映了上古帝王的統治思想和經驗,歷代封建統治者多將它作為統治人民的教科書,但其文字比較難懂,所謂“詰屈聱牙”。古代注釋家為閱讀《尚書》作了許多工作,最早為《尚書》作注的學者是孔安國,其注稱作《傳》。唐時孔穎達在孔氏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尚書》作了注,其注稱作《正義》。唐以後的注本主要有清人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等。 【題解】本文時是臯陶和大禹一次談話的的記錄。臯陶在談話中提出了一整套修身、用

人、安民、治國的主張,反映了儒家勤政愛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倫理道德禮儀等級觀念。其中“知人則哲”“安民則惠”的思想對後代一些帝王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篇選自《尚書·虞夏書》。注釋分前後两部分,〇之前是孔安國的《注》,〇之後是本书編者的《注》。 曰若稽古①。臯陶(yáo)曰:“允迪厥德,謨(mó)明弼諧②。”禹曰:“俞,如何③?”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惇(dūn)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⑤。”禹拜昌言曰:“俞⑥!” 【注釋】 ①亦順考古道以言之。夫典、謨,聖帝所以立治之本,皆師法古道以成不易之則。○曰若:句首語氣詞,可譯為“關於”“至於”,或不譯,又寫作“越若、粵若”等。稽古:考察古代。 ②迪:蹈。厥:其也。其:古人也。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臯陶:或作“咎繇”。傳說爲虞舜的大臣,掌刑獄。允:信實,誠信。迪:實行,推行。謨:謀略。弼:輔佐,這裏指大臣。諧:團結。 ③然其言,問所以行。○禹:即大禹,舜的大臣。俞:《史記·夏本紀》引作“然”,表應答的歎詞。 ④歎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爲長久之道。○都:歎詞,表肯定,可譯為“應該如此”。 ⑤言慎修其身,厚次敘九族,則衆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勵翼戴上命,近可推而遠者,在此道。○惇敘三句:使九族真正合乎等級順序,大家都明確勤勉效命的職責,這樣可以由近及遠地治理天下。惇,敦厚。敘:《夏本紀》引作“序”。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孫九代古時合稱九族。庶:衆。翼:輔佐。邇可句:《夏本紀》作“近可遠在已”。 ⑥以臯陶言爲當,故拜受而然之。○昌:《夏本紀》引作“美”。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①。”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②。知人則哲,能官人③。安民則惠,黎民懷之④。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huāndōu)⑤?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⑥?” 【注釋】 ①歎修身親親之道在知人所信任,在能安民。○人:指官員。 ②言帝堯亦以知人安民爲難,故曰:“吁!”○吁:嘆詞,可譯為“對啊”。咸若是:都感覺是這樣。時,通“是”,代詞。惟:連詞,可譯為“即使是”。 ③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能官人:善於任用人。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第一讲绪论 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

古代汉语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古代汉语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经传释词》 3、《词诠》 二、填空题: 1、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这部书收字,是按个部首来编排的。 3、《康熙字典》是等人奉敕编篡的,书成于年(清五十五年,)这部字典用的是排列法,分成个部首,释字体例是,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和张自烈的《》基础上编成的。 4、《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近人,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5、《经籍篡诂》:清代主编,出版于清嘉庆3年(公元1798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在编排上用的是,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三、简答题: 1、请说出《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2、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四、查下列词语的出处,并加以解释(要标出所依据的工具书名称、页码、出版时间) 1、风马牛:2灭此朝食:3翳桑饿人:4亡羊补牢: 五、查阅《汉语大字典》,给下列汉字注音和释义: 1、卐 2、胹 3、巽 4、霤 六、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受、怡、望、平、煎、者、幽、民、攻、胡、郊、限、巡 七、“行”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八、给下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战国策·楚策四》) 第一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 一、填空题: 1、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之说,“六书”中只有是、、 、是造字之法,、是用字之法。许慎阐述“六书”是以汉字的形体作为分析对象的。“六书”中最能产的造字是。“六书”中本身不是造字法,但能促进汉字产生的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法是。 2、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3、形声字中,声旁兼作表意的现象,一般称之为。 4、形声字有和两个部分组成的,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该字的本义或较原始的意义。 二、查阅《说文解字》,分析下面字的形体构造,写出其小篆写法,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请指出其造字法。女、天、莫、来、及、涉、伐、虎、刃、诗、歌、亦、看、集、取、从、息、修、责、徒、考、册、舟、本、男、旗、解、牛、牢徒、心、颖、豆、秉、题、锦牟、穀、鸟、中、意、析 三、简答题: 1、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各是什么? 2、说说“六书”中的假借和我们通常说的通假有什么区别? 3、形声字的意符和我们通常的部首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 4、 四、分析题: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 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 “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10分) 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 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15分) 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5分) 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5分 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5分) 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15分) 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5分)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 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 1.“十三经”的名称 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 1. 传 2. 正义 3. 之为言 4. 拗救 5. 破读 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B.求解乎楚、。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古代汉语 绪论

第一讲绪论 任务设置:(语-汉语-古代汉语) 1.从幼儿学说话或你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说一下,什么事语言或者语言的要素? 2.说一下什么是汉语? 3.古代汉语的“古代”指什么时候? 4.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角度说一下“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引申问题“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是指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确切地说是古代文献语言)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前一种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学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 二、汉语的历史发展阶段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汉语的发展变化,汉语的历史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时期。但对于汉语史的分期,各个学者不尽相同。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 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

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吕叔湘 什么是近代汉语?这涉及汉语史的分期问题。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可是语言的演变只有通过书面记录才得以观察,而这又必然要受到用以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影响。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难以如实的反映口语。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所说的“文言”。虽然在某些类型的文章中会出现少量口语成分,但是以口语为主的“白话”篇章,如敦煌文献和禅宗语录,却要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并且一直要到不久之前才取代“文言”的书面汉语的地位。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又说: 我们的看法是,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它的语法是近代汉语的语法,它的常用词汇是近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已。(《近代汉语读本〃序》) 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40~44页。 上古期:商、周、秦、汉为上古期; 中古期:六朝、唐、宋为中古期; 近代期:元、明、清为近代期; 现代期:五四运动至今为现代期。 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绪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 远古汉语(或前期上古汉语):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上古汉语:周秦两汉;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到鸦片战争; 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到“五四”是一个过渡阶段。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

古代汉语教案文选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一部地理着作。作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汉代桑钦着,有说是晋代郭璞着,但无可靠依据,据明、清人考证,着者可能是三国时人,姓名不可考。 《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共三卷,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到北魏时郦道元给《水经》作注,名义是“注”,实际上是以北魏以前的地理着作进行了新的创作。 2.作者介绍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家善长,范阳涿鹿人(今河北涿县)。曾任尚书省主客郎(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占,中占,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占,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尚书占总领长官为“尚书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统属其下)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尉、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时赵设中尉,职掌“选练举贤,后官,能”,秦汉为武职,掌京师治安)等职,他执法严峻后为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被企图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地理现象,故能撰写出《水经注》。 3.《水经注》的价值: ①《水经注》共四十卷,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了全国水道1252条,它不仅大大扩充了原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记述这些河流的名称,而是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支流及所经地,还有每个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物产,工程建设都作了较详细的记叙。专家们认为《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好的水文地理,河流地理名着而且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着。 ②《水经注》还用“因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记载了各条河流沿岸城市的建设沿革各流域,近的风士人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并且用优美的文笔对这些地区优美的风光,山川形貌作了生动描写,远远超出了“水”的范围。“地理书”的范围,其中许多篇章也是优秀的游记体散文,语言简洁,文笔深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水经注》在保存资料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书中引用着作437种之多(不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古代汉语教案古代汉语教案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我讲我们讲了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 我们在前两周讲了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说明有许多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语言发展变化引起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是要来探讨词义变化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大家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系,掌握词义变化的脉洛,深刻地理解、掌握词义。 这一讲我们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三、考察、推求本义的方法 四、如何分析引申义 五、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有好几个意义,其中有较原始的,有后来发展,变化来的,还有借假义,一般人说词的本义是指它最初的意义。 ①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一个词由形式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是它的读音,内容是它表达的概念。不包括形体、字义同词义。②词的产生就是语言的产生,语言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产生的几十万年前,我们如果说研究词的最初产生的意义,那么研究工作是无从作起的。我们研究词的本

义,往往要借助文字记录的语言材料来考察词较原始的意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是为了记录表现语言、解决语言时空问题而产生的,是语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词和字它们产生的时间差异,如果人类使用语言是一年的时间,那么文字则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小时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借助文字资料来研究的词的本义并不是汉语最原始的意义,而是指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的最古老的意义。 引申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词的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关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例如: 引:小篆写作,指事字,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开,形状变长,所以引申为长,延长,(还有拉、导领、后退等义)在“引申”这一词中用的是延长这一义 申:甲文作,籀文作昌,小篆作,从甲文看象闪电形,申是古电字,后来假借为地支名和陈述义,作为伸展一义,有人认为是引申义,闪电光延申状 由“引申”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义的“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的主要方式,词义不断地引申就可以克服词和语言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语言更好地完成帮助人们交际的任务,但从另一方面说,一词多义现家太纷繁,又给学习掌握选成了困难,为了学习古汉语的需要,我们有必要来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分析本义,引申义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会加深对词义的理解。例如: 绥:有安抚的意思

古代汉语:绪论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按传统的观点,汉语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呢?顾明思义,就是古代(上自商周,下至“五四”以前)的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书面语)。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尚书》、《左传》、《诗经》等,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包括后代模仿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文言文。它源远流长,文献资料极为丰富。它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 二是《水浒》、《三国》、《经楼梦》等,指魏晋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另一种书面语言,即古白话。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它产生的时代比文言文晚,在古代又一直没有上升到全民书面语的地位,因此这一类文献资料在数量上大大少于文言文。 我们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

要是前者,即文言文。 今天,学术界把古白话分出来,成为近代汉语。这样,汉语就分为三门课程了。 二、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工具课,目的是培养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看得比别人远些,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很有哲理,道出了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我们要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而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如:《诗·黄鸟》(秦风)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下画线的三个句子如何理解? 三、怎样学古代汉语 四、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 1、文字:许慎《说文解字》、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2、音韵:王力《汉语音韵》、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3、训诂、词汇:陆宗达《训诂学简论》、陈绂《训诂学基础》、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4、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5、综合: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代汉语纲要》 6、工具书:《王力古汉语字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社科院语研所古汉语研究室《古汉语虚词词典》、《辞源》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33760教案资料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共15卷,后世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意的文字学著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根据形体结构分为540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其确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对古形音义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还记载了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料。 2.说文四大家 清代是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对《说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峻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其中,前三位文字学家及作品都是注疏《说文》的,旨在探索、阐发许慎的原意,以阐明字的本义为目的,紧扣许书,为许声张,代许立言;而朱俊声则专从假借和引申来研究《说文》,他打破了许慎的540部首的顺序,按照古韵18部排列,全书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另辟稀径。 3.许叔重 许叔重即许慎,许慎字叔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有“五金无双许叔重”之誉。历经21年写成《说文解字》,15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推究六经之义,十分紧密,是研究上古语言汉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另著有《五金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现已失传。4.《经传释词》 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全书共释虚词160个,以单音虚词为主;在编排上用音序法中的古声母排列法,按36字母编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不限形体;该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5.《尔雅》 《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全书分19篇,是我国第一部通释词义的训诂专著。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词语和名物的释义汇编,是用当代通用的语言来解释古语词和方言词。其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后来的“雅书”都仿照这个体例;是一部故训汇编,保存了很多先秦古训,为阅读古树和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历来对其评价很高,被纳入《十三经》中,但其释义采用多义单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往往是不明确的。 6.《方言》 西汉扬雄所著,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13卷,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专著。该书用当代通用的语词来解释当代或前代的方言词;从词的地域性来研究汉语词义,对词的解释更精细;在以通语释方言的同时还注重以今语释古语,从词的时代性来研究汉语词汇的演变;使用“转语”记载了某些方言同义词的语音联系,为方音研究、古音研究和语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采用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汉代词汇语音提供了资料。 7.《释名》 东汉刘熙著,8卷27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该书用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事物得名的由来;全书的名物语词都采用声训来解释,这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古代韵书的产生;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字,不侧重文言语词而侧重于日常生活名物类,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解释很精当。但是,解释错了的占据多数,此外,这部书对研究汉代的词汇、语音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六书 六书是研究汉字结构的理论,是后人研究大量汉字后得出的制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六书”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内容最初见于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的解说,清代以后“六书”理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尽管六书理论也有缺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汉字,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权威的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种理论体系。 9.形符和声符

古代汉语教案[1]

古代汉语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代汉语》教案 学年学期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主讲教师 张居三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 第一次课绪论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重点及难点: 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如:说明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三、教材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

《谏逐客书》·李斯 一、李斯其人 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 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 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谋反而被腰斩。 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学作品,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贵贱穷通,所在自处”——李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通过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他倾慕富贵荣华,认为自己该身居高位,不甘沦落下层的心理。

师从荀子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认为楚王不足成事,而秦王恰好是能的天下的帝王,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白衣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机会,李斯还说“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最大的耻辱和悲哀莫过于卑贱和贫困,而人们一旦卑贱贫困便非难社会,说自己与世无争,厌恶功名利禄,这不是李斯这种人的本愿。于是李斯西入秦国,奔向他的大好前程去了。 吕不韦门下客到客卿 至秦,会庄襄王(异人)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犹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李斯去到秦国,正好赶上庄襄王死了,李斯于是去找当时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很赏识他,于是他得到了见到嬴政的机会,就对嬴政说现在的局势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互相兼并,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现在诸侯臣服秦国就像郡县服从朝廷,您凭借秦国目前的强大还有您的贤德去征服六国,容易的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土一样,如果现在再不动手,等六国缓过劲合起伙来,到时候纵使像黄帝的才能也吞并不了了。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计划讲授144课时。 二、课程内容 数学计划和安排 古代汉语课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以文选为纲,常用词、通论与之密切配合,共七个单元,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文选,第二学期讲授第四单元的

古代汉语教学计划

古代汉语教学计划 王逸群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质目标 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三)能力目标 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课程性质与任务 古代汉语是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古汉语中有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面貌和汉语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借助古注和工具书,自行阅读古文。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分前后两个学期。每周3学时,共108学时。 两册内容穿插进行。讲授内容:第一学期上册的通论部分,涉及

古汉语文字、词汇和语法等;下册文选部分,涉及《左传》、《战国策》、《论语》、《礼记》及《孟子》等。这是学生接触古汉语知识的初始阶段,教学进度宜慢,讲解宜细,对典范的名篇更要精讲详讲、细嚼慢咽,做到字词句“三落实”,形音义“三落实”。使学生在中学获得的古汉语知识得到深化强化,同时也为第二学期更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学期学期讲授内容:通论部分涉及古汉语语法、音韵、训诂、修辞;文选部分涉及《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等。要求学生在掌握先秦散文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韵文、骈文和两汉以后各种文体的作品,了解其语言风格,掌握其语言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阅读古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接触了一定数量的文言选文,也了解了一些古汉语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古汉语很有益处,不至于产生陌生感。此外,在大专阶段,学生还学习中国通史、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也有利于古汉语的学习。不过,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这一客观事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将最基本最有用的古汉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措施 1、文选是古代汉语学习的起点和归宿。教学安排必须以文选为纲,要用百分之六十的时间讲授文选,百分之四十的时间讲授通论。常用词的教学则应有机地穿插于文选和通论的教学之中。 2、加强作业落实与指导。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文,掌握文言语感。 4、提倡学生尝试文言写作,做到学以致用。 5、结合当地方言民俗学习古汉语。 6、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遗址等,认识古代文物,增进对古汉语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考核方案 本课程评价由日常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作业是日常考核的主要形式。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样是本课程考试体系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