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贸理论期末整理(DOC)

国贸理论期末整理(DOC)

国贸理论期末整理(DOC)
国贸理论期末整理(DOC)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1 当代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化

三、部门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特征

为什么传统理论解释不了当代国际贸易?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现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资源禀赋相同的国家间的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领域出现大量相似产品贸易的现状。

传统贸易理论与现实相矛盾的状况迫使人们去对贸易现象作出新的解释,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贸易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主要是解释工业部门内贸易状况的,因而被称为部门内(产业内)贸易理论或制成品贸易理论。

§2 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

1951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和比较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提出的,H-O定理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即美国作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对里氏之谜的各种解释

1、自然资源稀缺说:里昂惕夫进行研究时,只局限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影响;

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指投入教育、培训、卫生保健投资等项上的支出,它可以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对外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资本充裕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出口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3、贸易壁垒说:如果各国都对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那么,贸易模式就可能与H-O模型完全相反。

4、需求逆转说:以国内的需求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迷,如果两国消费者都对本国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偏好,那么,贸易模式就可能与H-O模型完全相反。

5、要素密集度逆转说: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3 新要素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仅仅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赋予了生产要素新的内涵,扩展了生产要素的外延。

他们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还应包括技术、人力技能、研究与开发、信息、规模经济与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

至于这些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则完全可以用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导,贸易格局仍然符合H-O定理。

§4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指由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显著的生产效率的改进或生产成本的节约。

规模经济表现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

(1)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由相关产业其他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或生产效率的提高。(2)内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由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显著节约或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5 代表性需求理论

自李嘉图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大多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研究生产成本从而产品的相对价格如何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础。瑞典经济学家斯特凡·林德第一个从需求的角度考察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于1961年提出了代表性需求论(又称为重叠需求理论、偏好相似理论)。

一、基本概念

1、差别产品:基本功能相似、但却存在成本、质量、外观、造型、使用的方法、附带附件的多少、厂家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差异的产品定义为差别产品。

2、需求结构差异与代表性需求

不同国家之间、一国内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会呈现需求结构差异。尽管在每个特定的国家里,由于同时存在着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而产生对同一产品需求上的差异,但就一国总体而言,总会存在需求相对集中的特定消费需求,即该国的代表性需求。

3、贸易的可能性

林德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同另外一个国家有着相似的收入水平,并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那么,它们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度较高,发生潜在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潜在出口同潜在进口相一致的可能性越大。

二、需求结构的国民差别与制成品贸易

假设有两个国家,分别为A与B,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要高于B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A国的需求结构肯定要位于B国之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下图:

可以推定,在A国中由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的需求状况

所决定的该国需求量最大的差别产品将为Q4,而在B

国中则为Q3。然后,两国可以以此为根据进行专业化

生产,即A国专业化生产Q4,B国专业化生产Q3。最

后,两国再通过贸易来完成Q4与Q3的交换。这样做的

结果是,A国将从专业化生产Q4中获得规模经济,而B

国则将从专业化生产Q3中获得规模经济。

§6 协议国际分工理论

这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论》中提出的另一种解释规模经济与自由贸易关系的学说。

小岛清指出,对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完全可以通过国际间政府的协商和调节机制确立国际分工,发展国际贸易,而且,建立在国家协商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会有效地配置两国资源,增进两国利益。

贸易前,两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且均为C1。国

民消费水平由无差异曲线Il表示。

由于两国达成互让市场的贸易协定,本国让出 B产品

市场,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A产品,进口B产品。

这时,本国的生产点变为点T,消费点则变为点C3,

国民消费水平由无差异曲线I3表示。同时,外国完

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B产品,进口A产品,外国的生

产点由C1变为 T1,国民福利水平由无差异曲线I2

表示。两国的贸易条件仍与贸易前的相同,但两国的

国民福利水平均比贸易前提高,尤其是本国提高最多

(UI1>UI2>UI3)。

达成协议国际分工的先决条件

首先,贸易国双方的经济实力接近,它们均有能力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产品。

其次,进行协议国际分工生产的产品应当具备规模经济条件,这样,互让市场会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协议国际分工实现后,两国贸易利益均比自给自足时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彼此接近。

§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扩展和一般化。与技术差距模型强调模仿过程中的时间滞后性不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强调的是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所需投入要素比例的规律性变化。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弗农在熊彼特的产品创新周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以解释部门内部贸易现象。

他认为产品从问世到最终退出市场,构成产品的生命周期。从技术创新角度,产品生命周期存在三个阶段:导入期、成熟期和高度标准化期。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所需要的条件不同,因而在不同阶段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的国家就不同。

1、新产品的导入期

条件:新产品创新要求有较高的研发能力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

抗风险的能力要强;

要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条件;

要有有效的法律社会环境;

需要高收入支撑的社会购买力。

结果:新产品在导入期,属知识密集型产品,其生产及出口者是创新的发达国家。

2、产品的成熟期

条件:产品本身以及生产工艺变得日益标准化;

专利的到期;

其他国家的生产者更具有成本优势;

生产过程中仍需高技术的劳动投入;

产品仍相当昂贵,高收入消费者才能购买。

结果:在其他发达国家生产。随着直接投资分公司的设立,发明国对其他发达国的直接出口下降、甚至消失,但它仍对发展中国家出口。

3、产品高度标准化阶段

条件: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完全标准化;

能够用相对不熟练的工人从事生产操作;

生产技术已经广为人知,很容易得到。

结果:劳动充裕的欠发达国生产并出口该产品。创新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该产品的出口将会下降,甚至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产品在标准化初期,即技术扩散期,由资本充裕型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在标准化晚期,即技术停止期,由欠发达国出口该产品。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几何图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麦吉和罗宾在1978年提出原料周期说,发展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原料的显著特点是原料的需求弹性小,即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其价格波动幅度。 原料生命周期三阶段

原料的生命周期较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1)派生需求繁荣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的发展使原料需求迅速增长,原料价格以较大幅度上升。此时,原料处于生命力旺盛的成长期。

(2)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阶段。价格上涨迫使消费者(进口国)去寻找替代品;又促使更多的国家开发、出口该原料。于是价格上涨的势头逐步减弱,最终出现下降趋势。 (3)合成或研究与发展的介入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发明了能够替代初级原料的合成制品,把初级原料推向生命末期。

小结:原料周期说认为,科学技术的新突破是原料生命周期阶段转变的关键。

按照原料周期说理论,原料贸易优势存在着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这恰恰和弗农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优势的变化相反。该理论承认,初级原料的贸易条件随其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而恶化,但这是就某一种原料而言,而作为总体,原料平均价格水平与制成品相比较基本上是稳定的。

第六章 关税 §1 关税概述

一、关税的含义及其作用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国境(进了国境也不一定是进口) 关境>国境(欧盟) 关境<国境(中国)

关税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关税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因而是当代各国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 。

??

?财政性关税

保护性关税

目的(作用) 征收关税的目的:1.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性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保护本国生产和市场。以这种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成为保护关税。

二、进口关税的种类

??

??

???

????

?

?

????????????????????

???????反倾销税反补贴税进口附加税普通税协定税

最惠国税普惠税特惠税进口正税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关税 进口关税可分为进口正税和进口附加税两种。

进口正税是指进口商品进入关境时根据海关税则征收的正常关税。

进口附加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了正常关税后,出于某种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一)进口正税

进口正税又称正常进口税。依据各国海关税则的不同,各国的进口正税分为两种、三种、四种,甚至五种。分述如下:1、特惠税

是指对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

起源于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

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是目前仍在起作用且影响最广泛的特惠税。欧盟对全部工业品和96%的农产品免税。

2、普惠税

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非歧视、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3、最惠国税

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国民待遇原则: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诺,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原则: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4、协定税

是指相互签定贸易协定国家之间开展贸易活动时互相对等给予的优惠关税待遇。

5、普通税(又称国定税,自主税)

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二)进口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主要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两种。

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津贴或补贴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所谓倾销,是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价格,向国外抛售商品,从而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三、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

各国征收关税的依据是海关税则。

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口、出口的应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

一部分是关税税率表。关税税率表的内容主要包括税则号列、商品名称、计算单位、税率等项目。

海关税则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

单式税则又称一栏税则。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适用于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没有差别待遇。

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一个项目下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使用不同的税率。其中,普通税率(或称一般税率)是最高税率,特惠税率是最低税率。在这些税率之间,还有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普惠制税率等。

关税的征收方法也称征收标准。

主要有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在这两种主要征收方法的基础上,又有混合税和选择税。

从价税是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

1、从量税(Specific Duties)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单位征收的关税。

征收从量税大部分是以商品的重量为单位来征收的。

缺点:在征收从量税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跌时,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关税,因而关税的保护作用增大;反之,保护作

用下降。

2、从价税(Ad Values Duties)

从价税是按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一定百分率。

缺点:在征收从价税时,各国所采用的完税价格标准很不一致,大体上有3种:F0B、CIF、进口国的官定价格。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正常价格”为完税价格。

正常价格是指正常贸易中,充分竞争条件下某一商品或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

从价税优点:对国内的保护力度稳定

从价税缺点:完税价格难以确定

3、混合税(Compound or Mixed Duties)

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它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方法。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另一种是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例如:美国对钨砂的进口税普通税率为每磅征60美分,加征50%的从价税(优惠税率为每磅征21美分,加征12.5%的从价税)。日本对每只价格在6000日元下的进口手表,协定税率征收从价税15%,加征每只150日元的从量税。

进口1万磅 0.21×1万+1×12.5%×1万=2100+1250=3350美元

1美元/磅

4、选择税(Alternative Duties)

选择税是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

比如,日本对进口坯布规定:基本税率10%,或7.5%加每平方米2.6日元,征收其高者;协定税率7%,或5.5%加每平方米1.9日元征其高者。但有时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进口,也有选择其中税额较低者征收的。

进口1万平方米 100×7%×10000=70000日元

100日元/平方米100×5.5%×10000+1.9×10000=55000+19000=74000日元

向日本海关缴纳74000日元的关税

§2 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小国关税效应

1.价格上升效应。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

上涨到P1。

2.消费下降效应。征收关税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消

费者造成直接损害。一方面,如果该进口产品的进口需求

弹性比较小,那消费者就要支付较高的价格。如果进口产

品是具有需求刚性的资本品,将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

导致价格上涨,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另一方面,如果该进

口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比较大,那么国内消费者将减少需

求量,从而降低了物质福利水平。本国征收t税率的关税

后,国内价格上涨到P(P=P*+P*t),国内市场消费量由原

来的OQ4下降到OQ3;

2、生产扩张效应。对于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说,显然是可以从保护关税中获得利益的。人们知道,外国商品之所以输入,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市场价格低,或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国外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如果自由进口,进口竞争厂商会被迫降低价格,并把自己的产品调整到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水平。征收关税提高了该商品的国内价格(国际价格则保持不变),使得国内生产者

得以根据上涨了的价格扩大生产量,增加利润。国内生产由保护前的OQ1上升到OQ2。

3、贸易收缩效应。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导致进口减少,从而使经营进口商品的公司和个人损失了部分市场,减少了收入。造成贸易量下降的原因由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生产商的替代效应;二是价格效应,即国内价格上升引起的消费需求下降。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Q1Q4,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Q2Q3。

4、财政收入增加效应。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

5、收入再分配效应。关税还会造成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的再分配。总的来说,本国政府和厂商共同参与对本国消费者福利的再分配。如图所示,由于征收关税,本国消费者福利损失了a+b+c+d面积的福利,其中,c由本国政府获得(关税收入),a由本本国厂商获得(由于关税引起国内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的利润),b+d则是本国的净福利损失。

6、贸易条件不变效应。由于贸易国是小国,其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市场的价格,既不能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也不能影响本国出口商品价格,因而其贸易条件不会发生变化。

7.净福利效应。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

二、大国征收关税及其经济效应

§3 关税结构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试题总结

国贸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c)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能确定 2、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B)创立。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托马斯·孟 3、里昂惕夫之谜论说明了(C)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比较优势论理论结论 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 A、规模经济论 B、技术差距论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论 5、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是(C) A、自然资源要素的优势 B、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C、资本优势 D、技术优势 6、世界贸易组织于(C)正式建立。 A、1993.12.15 B、1994.4.15 C、1995.1.1 D、1996.1.1 7、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8.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一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B)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而通过每年的贸易顺差来增加货币流入量。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等于 9、按照商品价值总额征收关税的方法是(B)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10、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D) A、协议配额 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 D、绝对配额 11、国际贸易额是指(D) A、一国进出口额之和 B、各国进出口额之和 C、各国进口额之和 D、各国出口额之和 12、一国拥有的资本要素充裕,故应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D) A、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D、赫-俄的要素禀赋论 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 B )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滞后,模仿滞后 B、需求滞后,反应滞后 C、反应滞后,掌握滞后 D.需求滞后,模仿滞后 14、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A、禁止货币出口 B、保持贸易顺差 C、保护幼稚工业 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15、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C) A、总理事会 B、专门委员会 C、部长会议 D、秘书处 16、目前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D ) A、共同市场 B、经济同盟 C、关税同盟 D、完全经济一体化 17、《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 ( A) A、特惠税 B、差价税 C、最惠国税 D、普惠税 18、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日元。则征收的税额为(D)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复习整理资料

国贸 第一章: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 又称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 进出口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 输出入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也是各国(或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趋势。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值、进出口贸易总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总量。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是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量。 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不等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的差额。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或贸易黑字 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入超或贸易赤字 贸易平衡: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时,则称为贸易平衡 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类商品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可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水平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又称为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的对外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该指标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区域结构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国、各个国家集团、世界各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一、本课程主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定义、特点、基本类型和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P1、2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它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P1、3 国际贸易特点 基本特点:贸易主体的两重性。 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信用风险 汇率风险 具体特点情况复杂,风险很大价格风险 运输风险 政治风险 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影响 地区制约,需求多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影响 文化传统对市场影响 出口贸易 商品流向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商品形态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直接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类型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专门贸易 现汇贸易 记帐贸易 易货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贸易量;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惯例。 2、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比较成本理论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自由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试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 2、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3、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 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5、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6、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7、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8、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9、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价格。(√) 10、如果一国的人口比较多,那么该国一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2、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B ) A. 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 B.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C. 制定某些经济社会政策

D.货物的自由流动 5、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 ) A. 10% B. 11% C. 12% D. 9% 6、经济同盟与共同市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C ) A.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 B.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C.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D.政策完全一致 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保护作用的税收是(B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选择税 D.混合税 8、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为(A ) A. 1.2 B. 0.83 C. 1.1 D. 1.3 10、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1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12、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日期为(C )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原理期末复习题

国际贸易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通常以来表示。 学说。___________》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2、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著作《、影响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因素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国家的政策等。_____________4、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晚期重商主义也称为、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主要内容包括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性_________性、6、关税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7、出口补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8、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 __________。、普遍优惠制的特点是普遍的、___________和 9________四、、 ________________、10、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要实现成员国内部_________大要素的自由流动。__________型两种。11、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12、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___。13、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所组成的一体化称为___________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即支付协定。14、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共同构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__________、关贸总协定与和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16、签订贸易条约所依据的法律原则主要有两个,即:、按照一体化程度的不同,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大致有优惠贸易安排、17、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跨、从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18国公司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 19、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界定,国际服务贸易具体有四种提供方式,即、。、、 二、单项选择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1社会生产力国际生产关系B C D各国的政策自然条件A 2、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确切地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是.进口额B.对外贸易量A.对外贸易额C D.出口额 3、发展中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产品, 1. 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 D.出口替代C.出口导向A.初级产品出 B.进口替代 )来表明。4、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D.贸易差额A.对外贸易B.贸易顺差C.有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名词解释题(4×3’=12’)一、单选题(22×1.5’=33’) 二、单选题(15×2’=30’)二、判断题(5×2’=10’) 三、多选题(6×3’=18’)三、计算题(1×7’=7’) 四、判断题(5×2’=10’)四、问答题(5×10’=50’) 五、计算题(3×6’=18’) 六、问答题(2×6’=12’) 一、名词解释题(其中▲表示只需要了解、理解,划线和黑体字部分 为重点) 1.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3.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通常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代替世界货物贸易额) 4.对外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7.▲世界市场: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8.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 9.▲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10.▲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

国贸理论简答题

1、试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主要因素:①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②国家经济规模的大小;③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④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加工贸易的层次;⑤汇率的变化等。 2、为什么说仅考察商品贸易条件还无法判断一国贸易得益的变动情况? ①因为商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收入贸易条件发生同方向变化;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引起贸易条件指数下降,这不妨碍贸易得益增加;③需求弹性高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引起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这将增加出口国的得益。 3、试分析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贸相对有利,出口产品竞争力强,有充足的国际支付手段,币值稳定;而逆差则对国际收支构成压力,缺乏国际支付手段,威胁宏观经济稳定;②但长期、巨额顺差不一定有利,因大量资源闲置国外,增加本币升值压力,诱发贸易争端;③逆差也许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国外资源运用得好有利于经济发展,还可为今后的顺差奠定基础。 4、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映一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反映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②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5、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为什么?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在很多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例如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市场完全竞争,没有贸易障碍等。但事实上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各国间存在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这些因素阻碍了各国相同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以解释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的特点。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7、简述并评价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2)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3)要素禀赋理论通过对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贸易的最优格局和利益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好处。 (4)但是要素禀赋理论是短期、静态分析方法,以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数量既定为分析基础,另外这个理论忽视了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简述并评价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 (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知识点.docx

(一)了解 1.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 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 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 分工中获得利益;( 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3)通过国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 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 一种静态分析;( 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新要素理论( 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76)弗农提出。( 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 4)销售下降期( 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 p79)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 要素投入。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 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 穆勒提出结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即两国两种商品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内,实际的、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 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相反,如果本国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8.非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口的有效性 9:“自动”出口配额制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己规定在某一时期

《国际贸易原理》期末复习题

《国际贸易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原始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早期 2.与复式税则相比,单式税则( ) A.又称二栏税则 B.只适用于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 C.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 D.不利于实行差别待遇 3.世界市场集团化趋势的表现之一是国家间的集团化,国家集团化的特点是( ) A.技术转让外部化 B.内部市场垄断而对外加强竞争 C.内部贸易自由化而对外统一贸易壁垒 D.交易市场外部化 4.买方信贷是指( ) A.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C.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D.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5.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 ) A.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D.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6.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 A.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7.如果区域内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均纳入一体化的范畴之内,这种一体化形式称为( )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8.资源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应选择( ) A.进口替代型组合 B.出口导向型组合 C.自由贸易型组合 D.混合型组合 9.出口直接补贴的形式是( ) A.提供给厂商比其在国内销售货物时更优惠的运费 B.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 C.超额退还间接税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名词解释题(4×3’=12’)一、单选题(22×1.5’=33’) 二、单选题(15×2’=30’)二、判断题(5×2’=10’) 三、多选题(6×3’=18’)三、计算题(1×7’=7’) 四、判断题(5×2’=10’)四、问答题(5×10’=50’) 五、计算题(3×6’=18’) 六、问答题(2×6’=12’) 一、名词解释题(其中▲表示只需要了解、理解,划线和黑体字部分 为重点) 1.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3.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通常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代替世界货物贸易额) 4.对外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7.▲世界市场: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8.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 9.▲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10.▲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是WTO确立与发展的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与表现形式。又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该国GDP 的比重,反映对外贸 易在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贸易依存度与进口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 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产品使用密集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下降。 里昂剔夫之谜:1953 年里昂剔夫利用投入- 产出表对美国1947 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发现其实际的情况与H-O 理论的结论相反,即美国作为资本丰富、劳动短缺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贸易: 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 或者说一国在同一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 重叠需求: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幼稚产业:指该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放任自由竞争则亏损,保护则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竞争力提升。保护、扶植幼稚产业的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带来的利润。 对外贸易乘数:出口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顺差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保护贸易政策: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使之免受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产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新贸易保护主义:指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普惠制: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关税或取消关税的一种优惠。 反倾销税: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为抵消进口商品出现禁止性补贴或因可诉补贴对进口国同类产业构成损害而征收的关税。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关税税率表。 混合税:指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个税目的商品同时使用从价和从量两种计税标准计税,以两者之和合并征收关税。该方法综合了两种计税方法的优点,更有利于发挥关税的保护作用。但对两者的比例难以确定。 绝对配额: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 指对商品进口的一定数额以内的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多用于农产品的贸易(美国对“脱脂奶粉”的规定:配额内2.2%, 配额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B)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分,共30分) 1.就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而言() A.E组术语风险最小,C组其次,风险最大的是F组和D组 B.D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E组术语风险最大 C.D组术语风险最大,E组术语其次,F级和C组风险最小 D.E组术语风险最小,F组和C组其次,D组风险最大 2.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国家,凡进入国境的货物都列为() A专门进口B总进口C专门出口D总出口 3.欧盟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A普惠税B最惠国税C特惠税D差价税 4.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 A凭说明买卖B凭样品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规格买卖 5.下列有关仲裁协议作用的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A约束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向法院起诉 B排除了当事人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的可能 C排除了法院对有争议案的管辖权 D使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的管辖权 6.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前属于() A代理人B寄售人 C代销人D包销人 7.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 C凯恩斯D俄林 8.假定某国规定200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超过2000万双,它是()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 C关税配额D自愿出口限额

9.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 A美国纽约B瑞士日内瓦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 10.支付给中间商的酬金叫() A预付款B折扣C佣金D订金 11.经贸集团成员之间实现了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这样的 地区经贸集团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12.共同海损属于() A全部损失B部分损失 C单独海损D有时是全部损失,有时是部分损失 13.即期汇票是指()的汇票。 A见票即付B在规定的日期付款 C出票后定期付款D见票后定期付款 14.()是含佣价。 A FOBS B FOBT C FOBC D FOB 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商品单价的组成部分?() A计价货币B单位价格金额 C贸易术语D运输方式 16.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就必须做到() A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信用证的规定相符 B提交的单据必须与买卖合同相符 C当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的规定不一致时,提交的单据必须以买卖合同的规定为标准,同时参考信用证的规定 D提交的单据要符合进口商的要求 17.班轮运输的运费中包括了() A装货费B滞期费C速遣费D装货费和卸货费 18.“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运输责任起讫的条款B承保人保险责任起讫的条款 C出口人交货责任起讫的条款D进口人收货责任起讫的条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资本流动 D.上层建筑 2.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可称为中国对美国的()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直接出口 3.对外贸易量是指() A.以公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B.以美吨计量的对外贸易数量 C.以当前美元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D.以不变价格计量的对外贸易额 4.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5.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克歇尔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 A.趋于上升 B.趋于下降 C.保持不变 D.升降不定 7.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 A.高于其进口商品 B.低于其进口商品 C.低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D.高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8.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是() A.土地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

9.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A.对进口品既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10.目前,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体化水平最高的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美洲共同市场 11.在中国的某些宾馆,外国旅游者的住宿价格高于国内旅游者,这种政策不符合() A.普惠制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最惠国待遇原则 D.特惠制原则 12.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部长会议 B.总理事会 C.秘书处 D.总干事处 13.由于国外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我国出口,国外某种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使本国的生产商大受损失。为限制其进口增加,我国可引用世界贸易组织的() A.反补贴规定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 (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 (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5)跨国公司的发展 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 (1)能源危机的爆发 (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 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限制进口,绝对禁止金银输出;尽量出口商品,增加金银输入。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2)后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总体出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 2)重商主义的理论概述: 金银是唯一财富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增加金银的数量 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金银的数量 对外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 2.绝对优势理论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2)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富。 政府不要干预对外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理论评价: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 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 都获得利益。分工模式: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哈伯勒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 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 比较劣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 (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 4.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认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 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 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对本国 就越有利。 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 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 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 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煞了国家和 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 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 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 首先,只保护幼稚工业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其次,根据比较落后国家在它对比较先进国家所处关系 中的特有情况以及相对情况来决定保护程度。 再次,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期限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 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 (3)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 ①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②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 6.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 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 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优势。那么, 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 口的应是该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 流向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 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 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缺乏的国家去。 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Model)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将 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丰裕要素)的需求,使 该要素的报酬提高;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随着 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 国稀缺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赫-俄-萨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 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8.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由于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 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却说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 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完全相 反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9.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 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2)规模经济与贸易 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 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3)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 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 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 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 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 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4)需求相似性与国际贸易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 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 制成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量就越大。 10.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 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的 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 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1.贸易条件的含义 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 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 1.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经济力量的强弱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利益集团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2.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 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 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 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 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 限入的措施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贸易自 由化不等于自由贸易) 1)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1)美国的倡导和推动。 (2)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 (2)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 (3)普遍优惠制的实施; (4)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 (5)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 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 围内进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