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分封制:含义、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和先代帝王后代。侯在封国

内有世袭统治权,对

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目的:为巩固奴隶制统治

③对象:A、同姓王族 B、异姓功臣 C、先代王族之后

④主要诸侯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主要有鲁、齐、燕、晋、宋等。

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⑥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⑦分封制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分封制崩溃的原因: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旧的分封制度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⑨标志: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实质、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②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简单地说,就是维系封建统治。(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③最大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④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⑤宗法等级体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⑥影响:当时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A、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B、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重点、难点破解】

(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 分封制是古代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影响之下古代君王的权力反而可以集中加强,而且还将统治阶级的一些矛盾进行缓解,这样一来便更有利于君王对各个分封地实行统治和管理。本文是汉朝分封制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汉朝是秦朝战争之后而形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将周朝和秦朝的失败教训结合在一起,最终沿袭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制。汉朝分封制和之前有些不同,因为包括分封王国和诸侯国所以又可以成为封国制,和郡县制结合之后就统称为郡国制,其实这就是汉朝分封制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若是分析起来就会发现汉朝分封制的地位已经处在郡县制之下了。 那么汉朝分封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汉朝开始面对的是秦国和其他六个国家都灭亡的现象,必须尽快的稳定住局面,但是当时异姓诸侯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所以为了使矛盾不再几乎,汉朝分封制中分别封赏了王国,可以这样的方式却无意中使矛盾更加突出,于是只好同时将郡县制实行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分封制只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可是尽管如此限制汉朝分封制度的发展,最终的结局依旧是诸侯国打乱,汉朝的王国几乎名存实亡。 分封制最早的年代分封制的起源可以说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

了,那个时代的分封制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也就是说分封制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慢慢发展了,而在之后的时间中才最终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那么分封制最早的朝代是什么时候呢? 分封制最早的时代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被完善之后,在哪个朝代才以最完整的姿态出现,如果这个问题想要这样问的话,那么分封制最早出现的朝代就是周朝。在西周时期当时刚刚推翻商纣的残暴统治,本国刚刚建立的政权也不太稳定,而前朝的残留势力还是有少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君主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将政局稳定下来,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分封制最早的朝代。而作为分封制实行最早的朝代周朝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华,同时分封制也给国家和君主带来了许多的利益。 在分封制最早出现的朝代周朝,这种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君主将除了嫡长子以外的所有儿子都封为诸侯分封到国家的各个地区,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封赏少量异姓的诸侯,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掌握一定的统治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君主治理土地和人民,也就是说在分封制最早的朝代中这种制度完全是为了君主而设立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可以加强君主的统治和地位,所以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受到了重视,并且也实行的比较成功,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屈居在君主之下,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 西周分封制介绍分封制是古代一种常见的政治制度,在许多王朝的君王都会用分封制赏赐自己的功臣或者亲属,这个词汇不知从多久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再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演变之后,西周分封制可以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 内容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 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 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 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 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 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 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 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 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 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众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 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 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 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 姓封国。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 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 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 志着分封制极致灭亡。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2]。 井田制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 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 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一、考情分析 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 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2.分封制xx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西周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分封制:含义、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和先代帝王后代。侯在封国 内有世袭统治权,对 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目的:为巩固奴隶制统治 ③对象:A、同姓王族 B、异姓功臣 C、先代王族之后 ④主要诸侯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主要有鲁、齐、燕、晋、宋等。 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⑥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⑦分封制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分封制崩溃的原因: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旧的分封制度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⑨标志: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实质、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②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简单地说,就是维系封建统治。(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③最大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④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⑤宗法等级体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⑥影响:当时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A、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B、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重点、难点破解】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编写人:贾成鹏审核人:徐春松时间:2010年8月31日 【江苏高考10考试说明】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 1、了解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考点梳理:(教学过程) Ⅰ、必背材料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建立者:周武王;主要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政权灭亡。 2、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3、宗法制: ①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内容:核心(或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兄弟关系)与政治关系(君臣)相结合;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④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卷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2018.0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保留试卷方便讲解,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距今6000年至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一论断来自 A .史诗 B .神话 C .文献 D .考古 2.右图是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A .商周牧野之战 B .西周分封世袭 C .春秋礼崩乐坏 D .战国军功授爵 3.“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首倡此说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程灏 4. 以下是小明同学为某历史单元设计的朝代演变示意图,适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5.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6.下列城市中因皇帝年号而得名的是 A .长安 B .成都 C .开封 D .绍兴 7.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 .西藏 B .新疆 C .东北 D .台湾 8.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是 A .庄园农场 B .手工作坊 C .手工工场 D .机器工厂 9.以“圈地运动”“王朝复辟”“光荣革命”“议会至上”等关键词所描述的历史专题是 A .文艺复兴 B .英国革命 C .法国革命 D .工业革命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印刷術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一:分封制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 (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分封制和宗法制──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北京田子刚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分封制是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实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的含义指的就是将国家的一些地区土地用分封的手段分别赐予臣子或者宗室,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自己的统治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必须时刻听从君主的命令和号召,将君主作为唯一可以主宰的权力,其实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的含义,那么分封制实质是什么呢? 分封制在赋予诸侯藩王们一定权力的同时,依旧将最高的统治权放在君主的手中,不管诸侯国如何的出色始终要受到君主的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还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尽管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让诸侯更加自由和独立,可是分封制实质已经限制住了诸侯的地位,毕竟分封制的实质是为了巩固这宗奴隶君主制度的一种手段。 同时分封制的实质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制只能在君主强大的时候使用,否则一旦君主没办法掌控诸侯,这种奴隶制度会产生很大的反弹,甚至可以致使中央集权全部瘫痪,就犹如齐桓公上位之后,诸侯之间战乱不断的现象一样。分封制的实质已经将统治阶级的主要目的说了个清清楚楚,其实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然后将一些小的权利富裕各个诸侯,这样一来既可以将政权控制的更加稳

定,同时也让诸侯国之间不再发生矛盾。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设想,但是可惜的是分封制的实质已经暗示了最后的结局。分封制的实质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的。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从很早之前古代君主就实行了分封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延伸,分封制一直在古代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分封制不仅可以巩固国家君主手中的统治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统治阶级由于利益和权力等原因产生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政治制度。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 分封制的内容体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或者宗室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这些人在享有权利时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分封制的内容是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从分封制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诸侯和藩王虽然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统治权,但是这种权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才显示出来的,归根结底这一切最终还是集中到君主的身上。也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主要内容:⑴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 有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⑵受封者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向周天子交纳贡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他民族。作用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对后世哪些朝代产生了影响所有朝代。。。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1.分封制 目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防止商代遗族叛乱 (3)适应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 (4)根本:巩固西周的统治 主要内容:1.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遗族 2.受封诸侯国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受封诸侯在其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西周的分封》教案

《西周的分封》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商、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商纣的残暴统治;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平王东迁 ①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单的《西周分封示意图》,提高阅读历史课本、了解历史现象和运用不同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结合具体史实,思考、讨论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提高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③识读《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增强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课本、绘制简单的《西周分封示意图》,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统治的。 ②搜集、讲述商纣王、周幽王荒淫残暴统治的故事,讨论商朝、西周灭亡的原因。 ③识读《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了解西周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西周的疆域,并注意古今地名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西周分封制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利用亲情(血缘)、藩属的关系,编织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网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通过商、西周、东周的更替,懂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爱护民力、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初步树立亲和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 ③在课中问题的讨论中,培养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客观地分析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四、教育方法 问题讨论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与学互动设计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或幻灯显示出《商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让学生说出商朝的统治区域,并提示学生注意商的都城,及周、淮夷、氐、犬戎等周边方国、部族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出,商朝的统治维持了600多年,到商纣王时被它西边的小邦国周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武王伐纣”一目,回顾整理搜集的有关材料,再分组进行讨论。 【探究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作业: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①世袭制②禅让制③等级制④分封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 A. 商朝甲骨文记载 B. 西周分封制 C.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D. 秦朝郡县制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品②交纳田租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 A. ①②③④ B. ② C. ②③ D. ①③④ 4、西周的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5、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6、《荀子》载:西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7、西周时,周王通过()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8、“授民授疆土”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9、有这么一种制度它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种制度就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县制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候,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下,诸候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3)你如何看待这一制度? 1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左转》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 材料二:《荀子? 儒效》说:周公……兼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⑵从材料中看出在西周,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⑶西周的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⑷分封制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中你又怎样的认识?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含答案

(一)复习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单项选择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二、综合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知识坊: 周朝诸侯国的类型

西周分封制的新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的新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分封制不是西周的独创。分封诸侯在夏代就有,商朝进一步推行,不过商代外服的君长虽有受封,但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而商王的宗亲多封授在内服区域。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出新的时代特征。成为周代巩固政权的一种重要政治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行,并加以完备,对西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西周分封制的新特点 1.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封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义务更加明确 例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有时,诸侯大国可在周王授意下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从事征伐战争。由于大国成为一方之长,所以又称之为方伯,有的方伯还被召入朝廷任职,辅佐周王。 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级爵位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虽然从金文内容上看,尚未有等级差别具体如何不同的记载,但已经分类定等级是可以确定的。 6.监国制度出现 周王为了防范诸侯叛乱,派人作为监官去监视他们。例如周灭商后,周武王令商纣王之子武庚仍居殷故地,管理殷民,同时又分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围进行监视,称为“三监"。出土的铜器铭文证实,西周还派有一些监官到其他诸侯国去。这是周王对地方诸侯加强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确立监察制度的先声。 7.周公制礼作乐,从制度上规范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秩序。 二、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1.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麒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

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含义、概况、受封对象、诸侯义务、主要封国、意义及兴衰。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疆域。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5.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7.意义: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8.兴衰:西周前期,达到了扩大疆域,巩固西周统治的目的。但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更是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3 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考点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深度解读: 西周的分封制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以至于明王朝时期, 太祖朱元璋还进行过分封番王。这种既赋予诸侯的权利,又规定诸侯的义务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天子的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当时来说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诸侯的强大与诸侯位的世袭制,最终是削弱了天子的统治集权,与当初实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简述层次(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直击中考:在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多以选择题行事出现。主要考 制。(1)分封的目的: 。 (2)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 和 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 的命令;向天子 ;平时 ,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 , (2010年·佛山)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 关系是 A .王都与封国都邑 B .均为封国都邑 C .王都与郡府 D .均为郡府 【解析】这一题考察的是分封制,镐京是当 时的西周天子所在地属于中央政权所在地,而曲阜是诸侯国的府地。 【答案】A

、 (07·连云港)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 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8·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4、(09·汕头)《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5、(09·恩施)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6、(08·汕头)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10·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10·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10·滨州)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10·扬州)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反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西周为加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B .分封制赋予诸侯的权利也规定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 C .分封制没有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 D .分封制也是最终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徒有虚名的原因之一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 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