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第25卷第4期2004年8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25N o.4

A u g.200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谢璇,丁石梅,徐静,王玉环,戴信刚,王俊宏,吴娟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 L I S A法,同时测定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N C组)血浆TM;并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 A E 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S D 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 D N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C D N组)。结果①与N C组(1.4611±

0.3926)μg·L-1比较,血浆TM水平在S D M组(2.0281±0.5813)μg·L-1、E D N组(2.6632±1.003)μg·L-1、

C D N组(4.5861±2.5291)μg·L-1,均显著升高(P<0.005,P<0.005,P<0.001);与S D M组比较,E D N组和C D N 组血浆TM显著升高(P<0.05,P<0.001),C D 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 D N组(P<0.001)。②血浆TM与U A E R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74,P<0.00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 P G、G H b A c、B U N、C r、T C、L D L、S B P、D B 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3、0.227、0.315、0.228、0.226、0.207、0.296、0.477、0.372,P均小于0.05)。结论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59(2004)04-0379-03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l e v e l s o f p l a s m a t h r o m b o m o d u l i na n d

t y p e2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X i eX u a n,D i n g S h i m e i,X u J i n g,W a n g Y u h u a n,D a iX i n g a n g,W a n g J u n h o n g,W u J u a n j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S e c o n dH o s p i t a l o fX i'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X i'a n710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l e v e l so f p l a s m at h r o m b o m o d u l i n(T M)a n d t y p e2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M 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D N). M e t h o d s T h e l e v e l s o f p l a s m aT M 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u s i n g E L I S A i n69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DM) a n d12n o r m a lc o n t r o l s u b j e c t s(N C).DM p a t i e n t s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S DM g r o u p(s i m p l e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o r n o r m o a l b u m i n u r i a),E D N g r o u p(e a r l y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o r m i c r o a l b u m i n u r i a)a n d C D N g r o u p(c l i n i c a l 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o rm a c r o a l b u m i n u r i a)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i r24-h o u ru r i n a r y a l b u m i ne x c r e t i o nr a t e(U A E R). R e s u I t s①A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a t o fN C g r o u p(1.4611±0.3926)μg·L-1,t h e p l a s m aT Mi n c r e a s e dm a r k e d l y

i nS DM g r o u p(2.0281±0.5813)μg·L-1,E D N g r o u p(2.6632±1.003)μg·L-1a n dC D N g r o u p(4.5861±2.529

1)μg·L-1(P<0.005,P<0.005a n d P<0.001),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w e r ef o u n db e t w e e nS DM

g r o u p a n dE D N g r o u p(P<0.05),a n db e t w e e nC D N g r o u p a n dE D N g r o u p(P<0.001).M o r e o v e r,t h e l e v e l o f p l a s m aT Mi nC D N g r o u p w a s r e m a r k a b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i nE D N g r o u p(P<0.001).②T h e r ew a s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Ma n dU A E R(.=0.574,P<0.001).③P l a s m aT M w a s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

d u r a t i o no fd i s

e a s e(.=

0.433,P<0.001),f a s t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0.227,P<0.05),g l y c o s y l a t e dh e m o g l o b i n(.=0.226,P<0.05),

b l o o du r e an i t r o g e n(.=0.315,P<0.005),

c r e a t i n i n e(.=0.228,P<0.05),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0.207,P<

0.05),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0.296,P<0.001),s y s t o l i c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0.477,P<0.001)a n dd i a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0.372,P<0.005).C o n

c I u s i o n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p l a s m aT Mi su s e f u l f o r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o f t y p e2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K E Y W O R D S:t h r o m b o m o d u l i n;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收稿日期:2003-11-14修回日期:2004-02-17

通讯作者:谢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硕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丁石梅(1977-),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防治.E-m a i l:m e i d s m@y a h o o.c o m.c n;邮

编:710004

糖尿病肾病(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D N)是糖尿病(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D M)常见而难治的慢性并发症,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证实血栓调节蛋白(t h r o m b o m o d-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第25卷

u l i n,TM)为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1,2]。我们对69例2型D M患者血浆TM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血浆内TM与D N的关系及其在D N发病中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组69例2型糖尿病病例均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WH O诊断分型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脏疾病、肺、肝功能不全、心脑等大血管病变(如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三周内未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周内未使用过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肾脏病变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 r i n a r y a l b u m i n e x-c r e t i o n r a t e,U A E R)来确定。根据U A E R将病例分为三组:S D M组(s i m p l e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单纯D M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U A E R<30m g·24h-1;E D N组(e a r l y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早期D N组即微量白蛋白尿组): U A E R:30~300m g·24h-1;C D N组(c l i n i c a l d i a b e t i c n e-p h r o p a t h y,临床期D N组即大量白蛋白尿组):U A E R> 300m g·24h-1。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58±12)岁,病程(6.6±6.6)年。其中S D M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4±10)岁,病程(3.0±3.0)年;E D N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8±12)岁,病程(6.4±6.3)年;C D N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56±9)岁,病程(10.0±5.9)年。

1.2正常对照组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排除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肝肾等疾病,并在近期无感染和出血性疾病。正常对照组(N C 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3±9)岁。

1.3标本收集及检测指标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6m L,取2m L全血注入内含3.2g·L-1枸橼酸钠的

塑料试管内(9份血:1份抗凝剂),4℃混匀,3000 r·m i n-1离心10m i n,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2m L全血注入普通抗凝管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 H b A c),剩余全血注入普通试管并分离血清,立即测定空腹血糖(F P G)、血尿素氮(B U N)、血肌酐(C r)、总胆固醇(T C H O)、甘油三酯(T G)、高密度脂蛋白(H D L)、低密度脂蛋白(L D L)。餐后两小时血糖(B P G)利用血糖仪测定。

对69例2型D M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 C)、臀围、血压各两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 M I))和腰臀比(WH R)。分别两次留取24h尿,记录尿量,混匀后留取标本5m 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计算出U A E R,取其平均值。

1.4检测方法血浆TM测定用E L I S A法,法国产血浆TM检测试剂盒由苏州医学院出血与血栓研究所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进行。G H b A c采用乳胶凝聚反应法,其余指标均采用常规生化方法。1.5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在方差齐性检验证明为齐性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利用S P S 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各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M水平变化

S D M组、E D N组、C D N组患者血浆TM水平较N C 组显著增高(P<0.005,P<0.005,P<0.001);与S D M组比较,E D N组及C D N组血浆TM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血浆TM 在C D N组显著高于E D N组(P<0.001)。本组D M 患者E D N组与C D N组可合称D N组,D N组血浆TM分别显著高于N C组和S D M组(P<0.001,P< 0.001),即合并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患者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表1)。

表1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M水平

T a b l e1L e v e l s o f p l a s m aTMi n t y p e2D M p a t i e n t s a n d c o n t r o l s(x±s)

I t e m N C g r o u p S D M g r o u p E D N g r o u p C D N g r o u p D N g r o u p

N u m b e r(M/F)8/419/1516/88/324/11

TM/μg·L-11.46±0.392.03±0.58*2.66±1.00*#4.59±2.53**##33.27±1.84**## *P<0.005,**P<0.001v s.N C g r o u p;#P<0.05,##P<0.001v s.S D M g r o u p;3P<0.001,v s.E D N g r o u p

2.2血浆TM与U A E R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TM与U A E R呈显著正相关(r=0.574,P <0.001),即随着24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高,血浆TM水平亦随之增高(表2)。

2.3血浆TM与其他观测指标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血浆TM分别与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即当这些指标分别增高时,血浆TM水平随之升高;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无显著相关性;甘油三酯有随着血浆TM升高而下降趋势,但无显著相关关系(表2)。

0 8 3

4期谢璇,丁石梅,徐静,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表2血浆TM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T a b l e2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l a s m aTMa n do t h e r i t e m s

U A E R D u r a t i o no f d i s e a s e F P G G H b A c B U N C r T C H O L D L S B P D B P r0.5740.4330.2270.2260.3150.2280.2070.2960.4770.372 P<0.001<0.001<0.05<0.05<0.005<0.05<0.05<0.01<0.001<0.005

3讨论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内皮细胞表面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内,尤以肺、肾及胎盘组织中为多[3]。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不分泌和释放TM,TM 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4,5],与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相关。因此,TM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

糖尿病可通过高血糖直接刺激等多种途径的代谢紊乱而损伤内皮。D N发生的过程是以血管增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微血栓形成为特点,必然伴随着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激活。本研究结果显示: S D M组血TM显著高于N C组,提示D M患者内皮损伤是在形成D N倾向时就已存在,是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D N组血TM显著升高,提示血管内皮损伤在糖尿病肾脏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N C 组,S D M组,E D N组,C D N组血浆TM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并且血TM与U A E R呈显著正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6]。提示:血浆TM与2型D M肾脏病变关系密切,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D N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由此说明,糖尿病已经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随着D N严重程度的加重,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亦加重,血浆TM水平随之逐渐增高。因此,血浆TM 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破坏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反映了D M微血管病变,主要是肾小球内皮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文献一致[6]。

本资料显示血浆TM水平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D M病程进展,血管内皮损害等多种因素,使微血管病变进行性加重。有文献报道血浆TM与患者病程无明显相关关系[7]。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 N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发现D N时肾病可能已发展至中晚期。

糖化血红蛋白(G H b A c)为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含量与血糖浓度正相关,可反映取血前2,3月的血糖状况。因此,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指标,对糖尿病的长期监控及并发症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血浆TM与F P G、G H b A c呈显著正相关。提示:D M患者持续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可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因此,预防和治疗D N,控制血糖是尤为关键的。

血浆TM浓度与B U N、C r呈显著正相关,与文献相符[8],说明肾脏功能也能明显影响血浆TM。糖尿病时,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时,随着肾脏病变的进展,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行性加重,肾脏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肾脏清除功能下降,均使血浆TM水平增高。

本研究显示血浆TM水平与T C H O、L D L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血脂紊乱与血管并发症有关。糖尿病时,脂代谢异常,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肾小球血流变异常,引起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有研究表明,脂质可能直接或通过某些细胞因子间接作用于肾小球,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基质合成增加,导致和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9]。T C H O可加重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损害,降脂治疗可减轻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及减轻肾功恶化[10]。因此,纠正血脂紊乱对防止和延缓D N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血浆TM水平与S B P、D B P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压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和加重了血管壁的损伤、内皮功能紊乱。高血压对肾小球病变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血压与D N有关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传递到入球小动脉的压力增高,加重了肾小球内的高灌注和高滤过,而且高血压使肾脏中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在肾小球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降压对于D N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 I)作为早期D N控制血压及肾脏保护性治疗的首选药,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能有效降低全身血压,还能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从而减轻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有助于纠正已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尿蛋白水平并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强化血糖控制,纠正血脂紊乱,控制血压是减轻肾脏损害的重要措施,对防止和延缓D N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D M患者尤其是D N患者,测定血浆TM水平,能较好的反映血管内皮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可能有助于监测病情及指导治疗。

(下转第387页)

1

8

3

4期蒋红利,薛武军,尹爱萍,等.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

2.4滤出液及透出液中炎症介质的变化C V VH 组滤出液中可持续检测到I L-6(341±128)n g·L-1及E T-1(19.4±4.9)n g·L-1,未检测到T N F-α。透出液中未检测到上述炎症介质。

3讨论

已有资料表明,H F R S从发热期到多尿期均有炎症介质T N F-α、I L-1、I L-6、I L-8及E T-1等水平升高[1,2],这些炎症介质对血管张力及通透性产生明显影响,引起微循环紊乱,全身内皮细胞及实质细胞损伤,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介质的反应失控,进入不可逆性休克及MO D S期。H F R S患者血浆E T-1升高,在H F R S少尿期E T与B U N呈正相关[3]。E 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2.5k u的多肽,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也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肾衰的重要因子。有报道T N F-α、I L-6亦可引起急性肾衰或加重急性肾衰患者的病情[4],对这些炎症介质清除作用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也是近年来血液净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我们的结果显示,C V VH组血中T N F-α、I L-6及E T-1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患者少尿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H D组,说明C V VH的疗效优于H D。提示C V VH清除了T N F-α、I L-6、E T-1及其他未检测的炎症介质,改善了H F R S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改善了预后。

C V VH清除炎症介质的机制为对流及吸附。本实验中滤出液中可持续检测到I L-6及E T-1,说明对流清除了部分炎症介质。与K e l l u m等[5]的报道类似。血中T N F-α水平下降而滤出液中未被检测到,说明滤膜的吸附在起作用。T N F-α为分子质量54k u 的三聚体,大于滤膜的截流量,不能通过对流清除[6]。本组资料还显示两组治疗前后B U N、C r均显著下降。说明C V VH不仅对中大分子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小分子物质亦有良好的清除效果。C V VH靠对流清除B U N、C r等小分子物质,置换液量越大,滤出液越多,带出的B U N、C r就越多[7]。

C V VH不仅可以清除炎症介质,还因为它的对流作用,使清除水分时血中渗透压变化不大,与H

D 比较,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清除液体且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的平衡。

C V VH是持续性治疗,治疗的同时可给足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本组C V VH采用体外抗凝技术,将枸橼酸钠作为置换液的碱基,使一些有出血倾向的H F R S患者亦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些也是C V VH 组并发症较少及病死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C V VH主要通过清除炎症介质改善H F R S的病理生理过程,改善肾功及预后。它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清除液体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并达到足够的代谢控制,是治疗H F R S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樊万虎,岳金声,张帆,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白细胞介素-8

的动态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3):184-185. [2]郑曲波,李灼量,罗瑞得,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及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1):44 -45.

[3]朱会文,王义平,张式其,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与内皮素检测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

(2):93-96.

[4]H a q M,N o r m a n J,S a b aS R,e t a l.R o l eo f I L-1i nr e n a l i s c h e-

m i c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J].JA mS o cN e p h r a l,1998,9(4):614 -619.

[5]K e l l u mJ A,J o h n s o n J R,K r a m e rD,e t a l.D i f f u s i v e v e r s u s c o n-

v e c t i v e t h e r a p y:e f f e c t s o n m e d i a t o r s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w i t h s e v e r e 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s y n d r o m e[J].C r i t i c

C a r eM e d,1998,26:1995-2000.

[6]L o n n e m a n nG,L i n n e n w e b e rS,B u r g M,e t a l.T r a n s f e ro f e n-

d o g

e n o u s p y r o g e n s a c r o s s a r t i

f i c i a lm e m b r a n e s[J]?K i d n e y I n t,

1998,53(s u p p l66):s43-s46.

[7]B e l l o m oR,B a l d w i n N,C o l eL,e ta l.P r e l i m i n a r y e x p e r i e n c e

w i t hh i g hv o l u m eh e m o f i l t r a t i o n i nh u m a n s e p t i c s h o c k[J].K i d-n e y I n t,1998,53(s u p p l66):s182-s188.

(编辑邱芬

**************************************************

)

(上接第381页)

参考文献:

[1]G a l a j d aP,M a r t i n k aE,M o k a n M,e t a l.E n d o t h e l i a lm a r k e r s

i n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T h r o m bR e s,1997,85(1):63-65

[2]华燕吟.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J].国外医学内分

泌学分册,2000,20(3):123-125.

[3]Y a n o Y,K i t a g a w a N,G a b a z z aE C,e ta l.I n c r e a s e d p l a s m a

t h r o m b i n-a c t i v a t a b l ef i b r i n o l y s i s i n h i b i t o r l e v e l s i nn o r m o t e n-s i v e t y p e2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i c r o a l b u m i n u r i a[J].C 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03,88(2):736-741.

[4]T a n a k a A.T h r o m b o m o d u l i ni n b l o o d[J].N i p p o n R i n s h o,

2002,60(s u p p l8):469-474.

[5]S a d l e r J E.T h r o m b o m o d u l i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J].

T h r o m bH a e m o s t,1997,78(1):392-395.

[6]华燕吟,刘秀珍,王涟明,等.血栓调节蛋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中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1):44-46. [7]徐进,江蓓,朱蕾,等.糖尿病肾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12(9):253-255.

[8]H o f m a n n MA,K o h lB,Z u m b a c h M S,e ta l.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i n e m i aa n de n d o t h e l i a l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I D DM[J].D i a b e t e s

c a r e,1998,21(5):841-848.

[9]李娅,陈楠,刘章锁.血脂与肾间质纤维化[J].国外医学内科学

分册,2001,28(10):429-430.

[10]王海燕.肾脏病咨询[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21-130.

(编辑韩维栋)

7

8

3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填写要求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本表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随访服务时由医生填写。每年的综合评估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体检表。 2.体征: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体重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到的目标。 3.生活方式指导:询问患者生活方式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下次随访目标。 日吸烟量: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烟量“××支”,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 日饮酒量:斜线前填写目前饮酒量,不饮酒填“0”,饮酒者写出每天的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斜线后填写饮酒者下次随访目标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白酒1两相当于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运动:填写每周几次,每次多少分钟。即“××次/周,××分钟/次”。横线上填写目前情况,横线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达到的目标。 主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估算主食(米饭、面食、饼干等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为每天各餐的合计量。 心理调整:根据医生印象选择对应的选项。 遵医行为:指患者是否遵照医生的指导去改善生活方式。 4.辅助检查:为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若患者在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之间到各医疗机构进行过糖化血红蛋白或其他辅助检查,应如实记录。 5.服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6.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何种不良反应。 7.低血糖反应:根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之间患者出现的低血糖反应情况。 8.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4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控制满意”意为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控制不满意”意为血糖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不良反应”意为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意为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出现异常。如果患者并存几种情况,填写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同时结合上次随访情况,决定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 9.用药情况:根据患者整体情况,为患者开具处方,填写患者即将服用的降糖药物名称,写明用法。胰岛素具体写明胰岛素的种类、时间、剂量。 10.转诊:如果转诊要写明转诊的医疗机构及科室类别,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在原因一栏写明转诊原因。 11.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

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 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郭风玲董巧荣吴艳青胡桂才黄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1]。既往研究[2-4]均已证实,高血压既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收缩性高血压和舒张性高血压均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加速肾功能减退恶化;而糖尿病肾病亦可进一步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由此可见,明确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确定降压目标,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进展。笔者将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降压目标及降压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血压节律性特征 昼夜动态血压节律呈双峰一谷或一峰一谷。正常人和早期高血压无并发症人群血压在夜间睡眠时降至最低值呈夜间低谷(2∶00~3∶00),清晨睡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第一个高峰出现于早8∶00~10∶00,上述时间后血压缓慢下降,12∶00~14∶00降至白昼最低值,16∶00~18∶00血压再次升高出现白昼第二个高峰。夜间血压水平是心、脑、肾疾病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因子。根据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通常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两类。正常人睡眠时,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使夜间血压在正常情况下比白昼下降约15~20 mm Hg。当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幅度为10%~20%时,为杓型血压;降低幅度>20%,为超杓型血压;降低幅度<10%为非杓型血压。 有资料显示[5-7],24 h平均血压升高,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小,昼夜收缩压差值减少,此为1型糖尿病血压变化的特点,1型糖尿病的患者即便无临床高血压发生,其动态血压节律性亦发生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亦同样存在此种问题,其血压节律紊乱达79%,一旦伴有肾病,血压将呈进行性升高。有研究显示[8],糖尿病肾病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此外,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减小,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减小。有研究发现[9],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40%血压节律紊乱;72%少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节律紊乱;82%呈现临床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节律性紊乱;由此看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具有血压均值高、昼夜节律紊乱和晨峰现象明显的临床特点,且糖尿病肾脏越重血压节律异常程度越大。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存在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律异常,其可导致夜间血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21.075 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承德,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 通讯作者:黄兰,Email: lan.hh@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14205123.html, 压变化幅度减少,我们分析导致糖尿病肾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另外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中正确选择降压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优化治疗从而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关键作用。 二、糖尿病肾病降压药物治疗 (一)降压目标 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合并高血压,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将会成倍上升。UKPDS-38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作为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发现平均随访8年后,实施严格降压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较常规降压治疗患者收缩压每下降10 mm Hg,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均可以下降10%以上、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危险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危险下降32%[10]。因此,糖尿病患者除降糖治疗之外,务必尽早降压综合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WHC/ISH)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 Hg,若能耐受,部分患者还可进一步降到120/80 mm Hg;若同时伴有肾病蛋白尿>1 g/d,应严格控制血压<125/75 mm Hg;对正常血压(120~139/80~89 mm Hg)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进行适度降压治疗[11]。 (二)药物治疗原则 目前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是肥胖和血脂异常等遗传因素的共同内在联系、高胰岛素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等[12-14]。因此,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是:(1)首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如ACEI类和ARB 类;(2)RAS系统阻断剂降压疗效不佳,可考虑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3)一般从小剂量、长效降压药物开始,逐渐增加剂量;(4)尽量选择对血糖、血脂及对糖尿病并发症负面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5)应合理选择联合用药、优化降压治疗,以达到最大疗效。 (三)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赖诺普利、依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是RAS系统中活性最强的成分,具有促进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和促细胞生长的特性,而ACEI可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发挥作用,并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ACEI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压,而且对肾脏也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血流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文/沙香丽 说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运动的方法] (1).运动疗法的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2).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3-4次/周),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为宜,避免空腹及感觉不适时运动。(3).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后的心率以不超过(170-年龄)次/min为宜。(4).最好运动时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5).糖尿病患者宜选择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健身操、太极拳、散步等。

(6).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是阻力为轻或中度。(7).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合理的制定运动方案,克服懒惰情绪。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1).为防发生低血糖,不要在空腹时运动,运动时要随时携带糖果,发生低血糖时立即进食。 (2).运动前先做低强度的热身运动5-10分钟,即将结束时再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 (3).带足够的水,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夏天,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体液,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4).穿着鞋袜柔软舒适,透气性强,每次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异常情况。 (5).防寒防暑,看天行事,注意增减衣服;适可而止,心肺异常者,出现气促、心悸时,应停止运动。 (6).日常生活中,要多步行,减少乘车,或提早下车,步行一段路去上班或回家;少乘电梯,多爬楼梯;减少看电视或打电脑的时间,多进行散步、打球等活动;尽量控制连续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两个小时。 北区内分泌科 2016年7月18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八段锦运动疗法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八段锦运动疗法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发表时间:2018-01-19T14:14:32.2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唐月琴何珂朱立萍陆晶晶费莺莺[导读] 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八段锦,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其降糖作用与中强度步行运动相当. 无锡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步行运动组及对照组,运动组早餐后1h起分别行30min八段锦或步行运动,观察患者空腹、运动前、运动后、中餐前血糖,及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脉率,计算不同运动下的最大耗氧量(VO2max)。结果八段锦组及步行组运动后及中餐前血糖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八段锦组运动后血糖尽管略高于步行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组运动中及运动后脉率(P<0.05)、VO2max(P<0.01)低于步行组。结论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八段锦,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其降糖作用与中强度步行运动相当,八段锦为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经济、简便的运动治疗方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八段锦;运动疗法;餐后血糖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而有效的运动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2]。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功法,其通过舒缓伸展、动静相兼的动作,有效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各脏腑功能[3-5]。相比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影响更大。本研究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观察餐后30min有氧运动八段锦对患者血糖、心率及最大耗氧量的影响,寻找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运动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6.06-2016.12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30-70周岁;③病程≥0.5年;④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或并发症;⑤应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或目前未用降糖药。生活习惯规律,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饮食,目前血糖控制均相对稳定,入组前三天及入组期间无降糖药物种类或剂量调整。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糖尿病急性或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糖尿病足或肢体残疾;严重心、肝、脑、肾、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急性感染;合并认知障碍;不能耐受运动者。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步行运动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八段锦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9.65±9.00)岁,病程(5.70±0.95)年;步行运动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9.36±11.54)岁,病程(4.48±1.11)年;空白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0.09±10.41)岁,病程(6.88±1.08)年。3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运动方案 八段锦运动: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八段锦培训,通过考核的患者正式进入试验。八段锦主要分为8个步骤: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顾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步行运动:先快速步行(120-150步/min)5min,然后慢速步行(80-100步/min)5min,交替进行。 1.2.2 评估指标 试验期间,患者规律进食早餐,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餐后1h、餐后2h及中餐前血糖。八段锦组及步行运动组分别于早餐后1h 起八段锦或步行运动30min。测量患者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半小时的脉率。并计算患者不同运动下的最大耗氧量(VO2max)。VO2max(%)=(运动中脉率-安静时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安静时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八段锦及步行运动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3组患者入组时空腹血糖、运动前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八段锦及步行运动后,运动后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8.81±1.10 vs. 11.23±1.84,P<0.05;7.52±1.11 vs. 11.23±1.84,P<0.01),而八段锦组运动后血糖尽管略高于步行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八段锦及步行运动后的中餐前血糖较对照组均有下降(6.89±0.87 vs. 9.74±1.85,P<0.01;5.93±0.74 vs. 9.74±1.85,P<0.01),而八段锦与步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5:07:4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娄书华薛书峰张伊辉刘辉曹玉娥王晓菲 [导读]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 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VPT,分析VPT异常情况,并进行其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329例)患者VPT在正常范围(双脚VPT<15V),30.4%(166例)患者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9.3%(51例)患者重度异常(任意一脚 VPT>25V)。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SBP、DBP水平差异明显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危险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坏疽、致残的主要原因。震动感觉阈值(VPT)是一种有效监测周围神经病变的工具[1,2],本研究利用VPT评估2型糖尿病患下肢神经病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引起VPT异常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以期预防或减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住的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546例,男288例,女258例,年龄36~85岁,平均58±14.3岁。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且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 1.2方法 1.2.1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用为Backman LX12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 血压、腹围于入院时根据标准方法测定。 1.2.2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所用为北京澳尔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PT-1震动感觉阈值监测仪,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重复2次,取平均值。 1.2.3 分组: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双脚VPT<15V),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重度异常(任意一脚VPT>25V)。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评价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46名患者中329例(60.3%)患者VPT在正常范围,166例(30.4%)患者轻度异常,51例(9.3%)患者重度异常。 2.2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和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Logistic多元回归评估随访VPT的影响因素:以VPT异常为自变量,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以及FBG、TG、LDL—C、HbA1c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床报道DPN患病率由20%到90%不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糖尿病10年内常有明显的DPN发生,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患者无症状[3]。 针对糖尿病DPN的早期诊断,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比较传统的方法单丝检查、音叉振动觉及足底压力测定等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缺乏精准性,重复性很差。神经电生理检查虽然准确,但因其价格昂贵,要求条件高,难以广泛开展。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简便、易行、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能较准确和稳定地评价DNP的程度【4~5】。近年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证明VPT在诊断DNP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6~9】。本研究检测了546例糖尿病患者的VPT,发现39.7%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其结果与国内报道的发病率偏低,可能是本研究收录了大量初发和病程较短的患者。 DPN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足部溃疡,往往经久不愈,严重时甚至需截肢。研究显示合并DPN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高达7.2%,是普通糖尿病患者的3倍多【10】,DPN的早期筛查固然重要,针对发病机制进行预防,即从上游阻断DNP发病的链条应该是重中之重。 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通过对众多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给我们的提示:对于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一方面要更加重视DPN的筛查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控制血糖、血

糖尿病随访记录 2

附件3 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说明 1.本表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随访服务时由医生填写。每年的综合评估填写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体检表。 2.体征: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体重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到的目标。 3.生活方式指导:询问患者生活方式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下次随访目标。 日吸烟量:斜线前填写目前吸烟量,不吸烟填“0”,吸烟者写出每天的吸烟量“××支”,斜线后填写吸烟者下次随访目标吸烟量“××支”。 日饮酒量:斜线前填写目前饮酒量,不饮酒填“0”,饮酒者写出每天的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斜线后填写饮酒者下次随访目标饮酒量相当于白酒“××两”。白酒1两相当于葡萄酒4两,黄酒半斤,啤酒1瓶,果酒4两。 运动:填写每周几次,每次多少分钟。即“××次/周,××分钟/次”。横线上填写目前情况,横线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达到的目标。 主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估算主食(米饭、面食、饼干等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为每天各餐的合计量。 心理调整:根据医生印象选择对应的选项。 遵医行为:指患者是否遵照医生的指导去改善生活方式。 4.辅助检查:为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若患者在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之间到各医疗机构进行过糖化血红蛋白或其他辅助检查,应如实记录。 5.服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6.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何种不良反应。 7.低血糖反应:根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之间患者出现的低血糖反应情况。 8.此次随访分类:根据此次随访时的分类结果,由随访医生在4种分类结果中选择一项在“□”中填上相应的数字。“控制满意”意为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控制不满意”意为血糖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不良反应”意为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意为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出现异常。如果患者并存几种情况,填写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同时结合上次随访情况,决定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 9.用药情况:根据患者整体情况,为患者开具处方,填写患者即将服用的降糖药物名称,写明用法。胰岛素具体写明胰岛素的种类、时间、剂量。 10.转诊:如果转诊要写明转诊的医疗机构及科室类别,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在原因一栏写明转诊原因。 11.随访医生签名:随访完毕,核查无误后随访医生签署其姓名。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 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时 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 (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 医药方法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五、工作指标 (一)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 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二)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内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年内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

2型糖尿病人应该怎样运动

2型糖尿病人应该怎样运动? 运动对 2型糖尿病人的辅助康复作用已经被公认。西医对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运动疗法是其中一驾马车。 西医认为,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加快2型糖尿病人体内聚集的糖、脂肪消耗掉,改善血糖、血脂水平。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2型糖尿病人四肢末端血液循环障碍。 国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按照计划运动之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西医对2型糖尿病人运动要求主要是强调有氧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全身大多数的肌肉都参与,运动强度在低、中等之间,以心跳和呼吸不出现明显改变为度,持续时间为15-40 分钟或更长。快走是西医推荐给2型糖尿病人最主要的运动形式。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体内的糖和脂肪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充分氧化,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酮体、乳酸等酸性物质,运动后肌肉没有酸痛感。 但是,从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2型糖尿病人运动后精力增加,血糖下降,有的人运动后却更加疲劳,状态更差。 这是因为没有根据2型糖尿病人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运动”。 传统的运动养生学认为,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对机体产生“补”或“泻”的作用。如果运动方式不当,不但对健康没有帮助,还会对身体产生损害。西门子公司的前中国区总裁就是因为没有根据身体状态的具体情况,盲目运动而猝死在健身房里的。因此,2型糖尿病人想通过运动来辅助康复,首先必须分清运动的补泻。 缓慢的匀速的松和的运动,运动后感觉不到呼吸和心跳的异常,周身微微有温热感,不出汗,为补; 速度较快,运动后感觉呼吸和心跳比平时加速,大量出汗,为泻。适合做泻性运动的2 型糖尿病人,做泻性运动时,最快速度不要超过慢跑,可以快走,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不要比平时超过10%。 功能衰退的2型糖尿病人适合补性运动;负担过重的2型糖尿病人适合泻性运动。 2型糖尿病人散步运动注意事项: ①最好是进餐完毕 30分钟以后开始慢走,太饱太饿都不要进行。 ②天气太冷太热都不要到户外慢走,以免感冒或者中暑,户内的锻炼效果也一样。 ③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补泻运动,掌握好运动量。如果身上有汗出,应及时在避风处用干毛巾把汗擦干,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内衣干爽。无论补、泻,每次运动后四肢末端没有达到温热感,就不能起到锻炼效果。每天运动的时间累计应该能达到1-2个小时左右。体重超标者最好能到达2个小时。 ④严重下肢血管病变者、行动不便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传统运动养生学认为,用匀速松柔的方式,做特定的运动姿势,可以带动体内气血的运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2型糖尿病人是脾功能出了问题。下面的运动,有利于脾功能的恢复。 方法: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微弯曲,全身放松站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双臂于身前交叉,缓慢由内向上划弧,高过头顶,再向外向下划弧,双手下落到起始状态,为1圈。全身一定要放松,动作一定要舒缓,才能带动内部气血的运行。 运动量:闲暇时间均可进行,每次锻炼应累计不少于100圈,才能起到锻炼效果,如果体力限制不能一次连续完成100圈,可以分组完成,每组20圈或者30圈,休息几分钟做下一组。 养生作用:此锻炼方法能调畅三焦,通顺胃肠,促进脾肺之气的宣发,促进营养成分在机体的运化输送,对肩周炎、颈椎病的康复也有好处。2型糖尿病患者每顿饭餐后用此锻炼方法,能改善糖耐量。运动后出现打嗝、排气增多,是达到养生效果的表现。 注意事项: ①全身放松,动作缓慢舒展,胸腹尽量扩展。 ②吃饭后稍事休息即可进行,太饿的时候不要进行。 ③疲劳或者下肢行动不便者可以坐着进行锻炼,一样能起到锻炼效果。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营养护理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营养护理 目录 一、引言 (2) 二、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2) 三、糖尿病护理难度分析 (3) 四、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具体营养护理 (3) 1.血压观察 (4) 2.血糖观察 (5) 3.营养护理 (5) 3.1合理控制能量摄入 (5) 3.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6) 3.3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6) 3.4 适量的蛋白质 (6) 3.5 充足的维生素 (7) 3.6 合适的矿物质 (7) 3.7 丰富的膳食纤维 (7) 3.8 合理的餐次与营养分型治疗 (7) 五、对营养护理发展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任何时代医学都是处于最前沿同时又与人类自身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不仅对维持人类生老病死过程的正常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必须对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身体进行不懈的探索,如人类基因谱的完整破译并重整、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并不断发展等。 采纳营养护理建议,可以让患者尽快康复。采不采用营养护理对疾病康复效果大不一样。研究发现,约有50%的住院病人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这样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并发症增加等不良后果。兴起于70年代的临床营养护理革命有效地解决了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医学难题。每年由糖尿病致死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尿毒症或致残包括失明、下肢坏死等的人数以百万计。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五种疾病之一,是一个主要的死亡和伤残原因之一。以下要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进行分析。 二、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营养师介绍,住院患者特别是跟饮食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脏病以及脂肪肝等,在饮食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临床医生在病人入院时一般会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意见,营养部再根据医生意见制定相应的膳食标准。目前这项服务已成为评选三甲医院的标准之一,无疑是重要的。 据专家介绍,在饮食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注意营养平衡,粗粮细粮相结合,肉类青菜相搭 配,做到种类多,每日尽量不重复,又要注意烹调,用各种调味品做成糖醋、麻辣、辣咸、醋滑等 各种风味。而不同病症患者的饮食要求也是不同的,如食道瘤、肾炎、肾及十二指肠溃烂等与糖尿病、痛风、肥胖症、营养不良所要求的营养膳食是不同的,与坏血病,维生素B1、B2缺乏症,佝偻病等膳食要求也不一样。 营养护士会根据每一个人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和平时习惯来计算病人每餐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2017版)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随访日期 随访方式1门诊2家庭3电话□1门诊2家庭3电话□1门诊2家庭3电话□1门诊2家庭3电话□ 症状1无症状 2多饮 3多食 4多尿 5视力模糊 6感染 7手脚麻木 8下肢浮肿 9体重明显下降 □/□/□/□/□/□/ □/□ □/□/□/□/□/□/ □/□ □/□/□/□/□/□/ □/□ □/□/□/□/□/□/ □/□ 其他其他其他其他 体征 血压(mmHg) 体重(kg)/ / / / 体质指数(kg/㎡)/ / / / 足背动脉搏动 1触及正常□ 2减弱(双侧左侧右侧) 3消失(双侧左侧右侧) 1触及正常□ 2减弱(双侧左侧右侧) 3消失(双侧左侧右侧) 1触及正常□ 2减弱(双侧左侧右侧) 3消失(双侧左侧右侧) 1触及正常□ 2减弱(双侧左侧右侧) 3消失(双侧左侧右侧)其他 生活方式指导 日吸烟量 / 支 / 支 / 支 / 支日饮酒量 / 两 / 两 / 两 / 两 运动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次/周分钟/次 主食(克/天)/ / / / 心理调整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 2一般 3差□遵医行为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2一般 3差□1良好 2一般 3差□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值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其他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检查日期:月日 糖化血红蛋白% 检查日期:月日 糖化血红蛋白% 检查日期:月日 糖化血红蛋白% 检查日期:月日 服药依从性1规律2间断3不服药□1规律2间断3不服药□1规律2间断3不服药□1规律2间断3不服药□药物不良反应1无 2 有□1无 2有□1无 2有□1无 2有□低血糖反应1无2 偶尔3频繁□1无2 偶尔3频繁□1无 2 偶尔3频繁□1无2 偶尔 3频繁□此次随访分类 1控制满意2控制不满意 3不良反应4并发症□ 1控制满意2控制不满意 3不良反应 4并发症□ 1控制满意2控制不满意 3不良反应 4并发症□ 1控制满意2控制不满意 3不良反应4并发症□ 用药情况药物名称1 用法用量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药物名称2 用法用量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药物名称3 用法用量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每日次每次 mg 胰岛素 种类: 用法和用量: 种类: 用法和用量: 种类: 用法和用量: 种类: 用法和用量: 转诊 原因机构及科别

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简单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包括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糖及严防并发症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肌酐、尿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本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血脂等指标,也更被患者所认可。 标签: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临床较为常见,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1-2]。本病常伴发很多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感觉丧失和肌无力等外周神经病变[3]。当合并血压升高时,存在非常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病情发展到终末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对抑制本病进展具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依据简单随机法按门诊号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进行。实验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35.2±5.6)岁,平均病程(6.7±1.3)年。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齡(33~75)岁,平均年龄(37.4±6.3)岁,平均病程(7.2±1.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健康宣传教育,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向患者宣传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性,血透期间严防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心理护理等,具体方法如下。①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膳食护理方案,总体原则为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控制。嘱患者少食腌制食品,每日摄入食盐总量0.05);实验组血肌酐、尿蛋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糖尿病运动疗法

糖尿病运动疗法 【关键词】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3个方面。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对正常人和糖尿患者都有益处,如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动还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然而运动也存在着潜在危险,在指导患者运动时应该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及其他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1 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的辅助措施,早已被承认和推广。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调整体重,防治并发症,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 1.1 有利于控制血糖 体育锻炼能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上升及受体后作用增强,糖利用改善,因而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葡萄糖转运子(GLUT2)以及决定其转率的转运蛋白信

息核糖核酸(GLUT2 mRNA)的减少,运动锻炼可使葡萄糖转运子及转运蛋白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加,这是运动疗法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主要机制。

1.2 改善脂质代谢 运动能提高肌肉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使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 1.3 调整体重 过多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就称为肥胖。运动锻炼可消耗热量,饮食控制可限制热量摄入,均可减肥。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或单纯性肥胖者采取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相结合,较单纯饮食疗法减肥和控制血糖的效果更好,也较易为患者接受。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加运动疗法使病情好转后,可增加体重,增强体质。 1.4 防治与糖尿病相关联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