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学案

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第1节共价键模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共价键形成条件和实质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明确共价键的分类依据,会分析共价键的类型

【学习重难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实质、共价键的类型——δ键和π键

1.什么叫化学键、共价键?

2. 比较下列元素电负性大小,并思考电负性有哪些应用?

H O C O N H O S B F

3.阅读选修课本P31-34页,思考下列问题:

(1)氢原子与氢原子如何结合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2)试以HCl为例说明共价键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3)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氯化氢分子时原子个数比为1:1,而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时原子个数比却为1:2,这是为什么?

3.趣味探究:利用橡皮泥、牙签等材料制作s轨道和p轨道的模型,解决下列问题:(1)应用模型模拟H2、N2、HCl、H2O形成过程,了解δ键和π键

(2)结合模型思考:共价键有哪些特征?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2.共价键的本质是指()

A.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的相互作用

B.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C.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原子核之间两原子核之间的吸引作用

D.两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原子核之间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3.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 .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 .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

【问题组1】 阅读教材P31-3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两个H 原子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是如何变化的?

2.当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时,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

3.体系的能量与分子的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

【知识梳理1】

1.定义:原子通过 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2.共价键的本质: ;

3.规律:通常,电负性 或 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4.表示方法--电子式、结构式: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HCl ,Cl 2 ,H 2O ,N 2 ,NH 3

【问题组2】应用自备模型模拟并思考:

1.两个H 在形成H 2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两个N 在形成N 2时,电子云又如何重叠?

2.在HCl 、Cl 2中,电子云如何重叠?

3.氮分子中究竟存在几个共价键?这些共价键是否完全等同?

4.为什么氮气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5.Cl 2与H 2化合时,为什么只生成HCl 而不是H 2Cl ?

【知识梳理2】

1.δ键:原子轨道以 形成的共价键称σ键。种类:S-S δ键 S-P δ键 P-P δ键 例:H 2的形成:

HCl 、Cl 2的形成:

2.π键:原子轨道以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4. 共价键的特征:

1.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

2.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错误的()

A。如果电子云图像是由两个s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sσ键

B。s电子与p电子形成s-pσ键

C。p电子与p电子不能形成σ键

D。HCl分子里含一个s-pσ键

3.σ键与π键是共价键的两种重要类型,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性质也有较大差别,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更稳定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氮气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只有一个π键的是()

A、HC≡CH

B、H2O2

C、CH2=CH2

D、HCl

2.H2分子中的σ键是以下列哪种方式形成的() A。两个原子s轨道重叠

B。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

C。两个原子p轨道重叠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六氟化氙(XeF6) B.次氯酸(HClO)

C.二氯化硫(SCl2) D.三氟化硼(BF3)

4.分析下列各过程的能量,其中所用Q表示键能的是()

A。H++OH-=H2O+Q B。H2+Q→2H

C。H(气)+Q→H+(气)+e D。2H→H2+Q

5.下列各级元素原子序数其中不能组成分子式为xy2型共价化合物是()

A、12和17

B、6和16

C、16和8

D、13和18

6.分析下列化学式中划有横线的元素,选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填空

A、NH3

B、H2O

C、HCl

D、CH4

E、C2H6

F、N2

(1)所有的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

(2)只有一个价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的是

(3)最外层有未参与成键电子对的是

(4)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1节 共价键模型(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2.初步了解键能、键长、键角的概念,能根据其数据认识共价键的强弱 【学习重难点】

共价键的形成和实质、共价键的键参数与共价键强弱的关系

1.多角度分析:H 2和HCl 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共价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常见分子的键角:

(1)CO 2分子中两个碳氧(C —O )键间的夹角为 ,CO2分子空间构型是 。 (2)H 2O 分子中两个氢氧(H —O )键间的夹角为 ,H2O 分子空间构型是 。 (3)NH 3分子中每两个氮氢(N —H )键间的夹角为 ,NH 3分子空间构型是 。

1.指出下列分子中共价键含有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①HCl ②NH 3 ③N 2 ④H 2O 2 ⑤Cl 2 2.已知共价键的键能或键长,如何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例题]已知下列共价键的键能:

H —F 565kJ/mol H —Cl 431kJ/mol H —I 297kJ/mol 试推断HI 、HCl 、HF 稳定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为 。 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A .CH 4

B .NH 3

C .H 2O

D .CO 2

共价键的类型和键参数

【问题组1】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并判断其中共价键的类型:甲烷 乙烯 乙炔 乙醇 甲醛

2、探究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区别及其与电负性的关系。

3、共价键与共价键之间为什么会有键角?

【知识梳理1】

按不同的方式共价键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问题组2】

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表2-1,了解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并思考下列问题:

1.键能是共价键强度的一种标度,键能的大小与键的强度有什么关系?

2.利用键能数据解释HF、HCl、HBr、HI的稳定性为何越来越差?

3.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4.怎样知道多原子分子如NH3、H2O、CO2的形状?

【友情提示】化学反应是一个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过程,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说明断开N≡N键比断开F—F键困难。

【知识梳理2】键参数与共价键的关系:

结合有关数据和原子结构知识比较并解释:

1.NH3、 H2O、 HF 三者的热稳定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怎样的?你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NH3、 H2O、 HF三者的空间构型相同吗?为什么?

【问题组3】请结合键长、键能与σ键、π键的稳定性的关系,解释乙烯的某些性质【课堂小结】

多角度分析乙烯中的共价键类型,并结合其结构解释性质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3.下列事实能用键能大小来解释的是()

A.H2O的沸点比H2S的高 B.HF的稳定性比HCl强

C.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化学反应 D.通常情况下,Br2为液态,I2为固态

4.将四种卤化氢HF、HCl、HBr、HI按由强到弱的顺序填写:

①键长;

②键能;

③分子的稳定性。

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模型习题训练

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高,键长越大,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3KJ/mol,即18克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KJ 2.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是()

A.6和8 B.16和8 C.14和8 D.19和17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晶体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4.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Cl易溶于水 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 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5.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共价键的是()

A.PBr3 B.IBr C.HBr D.NaBr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2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总键能是单个键能的三倍。

B.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C.N2分子中有两个个σ键、一个π键

D.N2分子中存在一个σ键、一个π键

7.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是()

A.H2 B.CO2 C.H2O D.C2H4

8.下列化合物中价键极性最小是()

A.MgCl2 B.AlCl3 C.SiCl4 D.PCl5

9.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观点,下列不属于化学反应的() A.白磷在260℃时可转化成红磷

B.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成金刚石

C.单质碘发生升华现象

D.硫晶体(S8)加热到一定温度可转变成硫蒸气(S2)

10.下列分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HF B.HCl C.HBr D.HI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牢固

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牢固

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牢固

D.在同一分子中,σ键要比π键的分子轨道重叠程度一样多,只是重叠的方向不同12.CH4、NH3、H2O、HF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H4、NH3、H2O、HF B.HF、H2O、NH3、CH4

C.H2O、HF、CH4、NH3 D.HF、H2O、CH4、NH3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A.CO2 B.H2O C.Br2 D.H2O2

14.下列单质分子中,键长最长,键能最小的是()A.H2 B.Cl2 C.Br2 D.I2

1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Cl2(2)N2(3)H2O

(4)NH3 (5)CH4(6)CCl4

16.水分子是H2O而不是H3O,是因为共价键具有性;水分子的键角接近900是因为共价键具有性。

17.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含有极性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00

18.乙烯分子中C-C之间有个σ键,个π键。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分子中C-C之间的一个键易断裂。

19.在HCl分子中,由H原子的一个轨道与Cl原子的一个轨道形成一个键;

在Cl2分子中两个Cl原子以轨道形成一个键。

20.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的氢化物X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Y和Z。若已知:

①反应前的X与反应后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之比3:2

(n

X

)Z

:)

(n

②单质Y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Y是___________,单质Z是___________(填写名称或分子式)。

(2)Y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个共价键。

(3)X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节 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认识三种杂化类型,会分析杂化轨道与原子轨道的关系

3.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学习重难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利用该理论解释典型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与空间构型。

1.写出碳原子轨道排布式,指出单电子的个数及对应的轨道。结合共价键

的形成和饱和性,

判断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可与几个氢原子结合?写出的化学式与事实相符吗? 思考出现差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s 轨道与p 轨道的杂化的形式主要有哪三种?,它们的空间的构型分别是什么样的?

3.甲烷、乙烯、乙炔、氨气、苯分子的的结构式、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以及中心碳原子 的杂化方式。

1.下列对sp 3

、sp 2

、sp 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 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 2

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 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 3

、sp 2

、sp 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2.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 —H 和1个C=C 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 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每个C 原子的2s 轨道与2p 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 杂化轨道

B 。每个

C 原子的1个2s 轨道与2个2p 轨道杂化,形成3个sp 2

杂化轨道 C 。每个C 原子的2s 轨道与3个2p 轨道杂化,形成4个sp 3

杂化轨道

D 。每个C 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 轨道 杂化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问题组1】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

通过分析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构型形成过程,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请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1、通过观察示意图描述碳原子杂化的过程,以及杂化前后轨道能量大小的比较。

2、结合示意图思考杂化后轨道的空间构型为什么是正四面体?

3、通过观察示意图描述甲烷中各个键的形成过程及键的类型。

【问题组2】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空间构型

通过探究乙烯、乙炔、苯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及分子空间构型,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并请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1、三分子的结构式、空间构型及键角。

2、通过观察示意图描述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及杂化过程。

3、通过观察示意图描述各个键的形成过程及键的类型。

sp2杂化:

sp1杂化:

杂化后的空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sp2杂化)(sp1杂化)

乙烯、乙炔中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在形成共价键时,优先形成“头碰头”的σ键,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肩并肩”的 键。

(乙烯) (乙炔)

【问题组3】

事实验证:氨气中氮原子采用sp 3

杂化,但是氨气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 键角为107.30

,为什么?讨论分析氨分子的形成过程。回答: ①氮原子的杂化过程及各个杂化轨道中电子的数目。 ②各个键的形成过程。

③键角为107.30

而非109.50

的原因。

【课堂小结】

1:杂化类型与杂化轨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杂化轨道的数量与轨道构型及夹角的关系。 3:杂化轨道构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1、用鲍林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C 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 原子的sp 3

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 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 3

杂化轨道

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2、在乙烯(CH2=CH2)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3、有关乙炔(CH≡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

B、分子中的价电子对之间趋向于彼此远离

C、分子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D、当杂化轨道数目分别是2、3、4时,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分别为直线型、平面三角型、

正四面体型

5、苯分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原因是()

A.分子中不存在π键 B.分子中存在6电子大π键,结构稳定

C.分子是平面结构 D.分子中只存在σ键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C、CCl4

D、NO2

3、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 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 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 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4、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B 、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C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D 、每个C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轨道

5、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

A、XeO4

B、BeCl2

C、CH4

D、PCl3

6、写出你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

(1)直线形

(2)平面三角形

(3)三角锥形

(4)正四面体

7、通过复习和阅读参考资料,总结“杂化轨道理论”,并用典型分子去验证你的“总结”,

如有缺陷,请分析原因并完善你的“总结”。

①然后利用你的“总结”判断BeCl2、BF3、CO2分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及空间构型。

②解释水分子中各个键的形成过程及空间构型。

8、苯分子的形成过程及空间构型

①指出苯的分子构型、键角,利用“结论”判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②杂化后每个碳原子都剩余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不可以两两之间形成 键?并利

用苯的化学性质来验证。

9、苯能否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0、根据苯的结构体会苯所具有的性质,并与乙烯、乙炔结构和性质进行比较,有何异同?

第2节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能据此分析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2.能根据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3.了解分子构型与分子的极性等性质的关系.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的价层电子对数如何计算?

3.价层电子对数与杂化类型的对应关系是?

4.观察甲烷、乙烷、乙烯、苯分子模型,体会分子的对称性。

5.自制CHBrClF的球棍模型,再想象制作它在镜中的镜像分子模型,观察它们能否重合。

理解分子的“手性”及“手性分子”的概念。

6.共价键根据共用电子对能否偏移怎样分类?

7.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 、 PBr3 B、 CH4 C、 BF3 D、 H2O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 3

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 、CH 4分子中的sp 3

杂化轨道是由4个H 原子的1s 轨道和C 原子的2p 轨道混合起来而

形成的

C 、sp 3

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 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 、凡AB 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 均采用sp 3

杂化轨道成键 3.下列物质中,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 ( ) A .H 2S B .CO 2 C .SO 2 D .H 2O 4.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①Na 2O 2 ②CCl 4 ③FeS 2 ④NH 4Cl ⑤H —O —O —H ⑥Ca (OH )2 A .①②③④ B .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构型与分子的极性等性质的关系.

【问题组1】杂化轨道理论

1.结合杂化理论解释:CH 4、NH 3 H 2O 的键角依次减小的原因?

(1)同种中心原子形成的不同分子或离子中,其杂化类型相同吗? (2)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时,其分子的空间构型就相同吗?为什么?

(3)有人说:若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时,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肯定是sp 3

杂化;若为直线型,肯定是sp 1杂化;若为角型是sp 2杂化或sp 3

杂化,你觉得他说的对

吗?原因是?

3.指出下列结构相似的微粒,并观察它们的原子数和价电子总数有何异同,体会等电子体 SO 2 、O 3 、 NO 2-

、PO 43-

、 SO 42- 、N 3-

、 N 2O 、 CH 4 、、 NH 4+

【知识梳理1】

应用杂化理论可以解释CO2是直线形,那么直线型的N2O是哪种类型的杂化呢?请总结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及杂化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问题组2】分子构型与分子的极性等性质的关系.

1.阅读P46,通过一些例子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小组内简单交流

2.手性分子有什么特点?

3.分子的极性

(1)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2)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3)以Cl2、HCl为例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的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知识梳理2】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

性分子。如:。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

【课堂小结】

一般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1.下列分子中键角不是1200的是()

A.C2H2 B.C6H6 C.BF3 D.NH3

2.苯分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原因是()A.分子中不存在π键 B.分子中存在6电子大π键,结构稳定

C.分子是平面结构 D.分子中只存在σ键

3.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4.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CO2, CO32-

H2S , PH3

5. 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6. 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由此可判断BeCl2 A.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1.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

A.苯 B.二硫化碳 C.溴水 D.四氯化碳

2.下列物质中,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

A.H2S B.CO2 C.SO2 D.H2O

3.下列分子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A.PH3 B.H2S C.HCl D.HI

4.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①Na2O2②CCl4③FeS2④NH4Cl ⑤H—O—O—H ⑥Ca(OH)2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B.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C.非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含有非极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6.下列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1)CCl4(2)NH3(3)CH4(4)CO2(5)N2(6)H2S (7)SO2

(8)CS2(9)H2O (10)HF

A.(2)(3)(4)(5)(8) B.(1)(3)(4)(5)(8)

C.(1)(3)(4)(8) D.以上均不对

7.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形成sp2杂化轨道的是()

A.H2O B.NH3 C.C2H4 D.CH4

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9.CO、BF3、CCl4、CH4都是非极性分子,而NH3、H2S、H2O都是极性分子。由此推出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分子中不含氢原子

C.A的原子量小于B

D.在ABn分子中A原子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形成共价键中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中的键角一定是109°28′

D.不同的原子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

1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为什么BF3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是三角锥形的?

12.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H—S键的夹角接近90°,说明H2S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二氧化碳(CO2)分子中,两个C=O键的夹角是180°,说明C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甲烷(CH4)分子中,两个相邻C—H键的夹角是109°28′,说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13.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素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溴化碘的电子式是,它是由键形成的分子。(2)溴化碘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三原子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为。1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B位于A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而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 ;B ;C ;BC2是由键组成的(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第三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第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共价键和离子键特征的区分

1、请尝试判断下列那些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Cs Mg K H F Cl S O

2、以NaCl为例讨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特征。

【问题组1】

1、镁原子与氧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氧化镁的?

2、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有哪些?

3、哪些因素能够影响离子键的强弱?(请从成键微粒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元素的电负性两方

面来思考)

4、根据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差异,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5、为什么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知识梳理1】列表区分离子键、共价键.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

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 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8. 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 S2-: 1s22s22p63s23p6 B. N: 1s22s22p3 C. Si: 1s22s22p63s23p2 D. Na: 1s22s22p53s2 9.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C,Si,Ge B.N, P, As C.Si, P, Cl D. F, S, Cl 10.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3 B.1 C. 2 D.0 11,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 ( )。 A.金属晶体 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原子晶体 12,下列关于物质熔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的 是 ( )。 A.HI>HBr>HCl>HF B.CI4>CBr4>CCl4>CF4 C.KCl>KBr>KI D.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13、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Na2O Na AlF3AlCl3Al2O3BCl3CO2SiO2 920℃97.8℃1291℃190℃2073℃-107℃-57℃1723℃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在上述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

三河一中高三物质结构系列导学案(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必修2)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导学】 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 式。 锂:氦: 钠:氖: 钾:氩: 铷:氪: 銫:氙: 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来?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 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可见,元素周期 系的形成是 [讨论与探究]请运用构造原理解释为什么周期系中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 多(分别是多少)?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请认真思考课本14~15页的6个科学探究!

(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通式开头元素电子排布式 结尾元素电子排布式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能级,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列, ①价电子层: ②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知道) (3)s区有个纵列,d区有个纵列,P区有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 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及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 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序数; 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序数。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族、族、族和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区和区。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元素)和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元素向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s区p 区 d 区ds 区 f 区分区原则 纵列数 是否都是金属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主族主要含区,

(全国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学案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9·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晶体的常识和常见四种晶体性质 (频数:★★★难度:★★☆) 1.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 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性质特征 自范性有无 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晶胞 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格能 ①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②影响因素 a.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b .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③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 ②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 2.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比较 类型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构成粒子分子原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阴、阳 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 (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 硬度较小很大有的很大, 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较低很高有的很高, 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 何溶剂 常见溶剂 难溶 大多易溶于水等 极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 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 电性,个别为半 导体 电和热的良导 体 晶体不导电,水 溶液或熔融态导 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大多数非金属单 质、气态氢化物、 酸、非金属氧化 物(SiO2除外)、绝 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金刚石、 硅、晶体硼), 部分非金属化 金属单质与合 金(如Na、Al、 Fe、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 K2O、Na2O)、强 碱(如KOH、 NaOH)、绝大部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重难点专题突破 3

3 元素推断题的主要类型与解题方法 解答原子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间的推断试题的思路一般可用下面的框线关系表示: 推断题大体有下列三种类型: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性质。方法为 要注意一些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殊性(短周期元素)。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4)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素:Li。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2.已知元素的特殊性质推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下是元素具有的特殊性质: (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2)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3)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4)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5)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s(放射性元素除外)。 (6)电负性最小的元素:Cs(0.7);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4.0)。

3.已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的特殊性推断元素的结构。 有些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等具有特殊性,可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通常氢化物呈液态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有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常见氧化物、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无氧酸)可腐蚀玻璃或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Cs。 (7)焰色反应呈黄色、紫色的元素:Na、K。 (8)最轻的单质元素:H;最轻的金属元素:Li。 (9)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化合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10)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11)单质易溶于CS2的元素:P、S。 (12)单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Br、Hg。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相互推断 (1)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①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l-、S2-、P3-、K+、Ca2+。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①阳离子:Na+、Mg2+、Al3+、NH+4、H3O+;②阴离子:N3-、O2-、F-、NH-2、OH-;③分子:Ne、HF、H2O、NH3、CH4。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①阳离子:K+、Ca2+;②阴离子:P3-、S2-、HS-、Cl-; ③分子:Ar、HCl、H2S、F2、H2O2、PH3、SiH4、C2H6、CH3OH、N2H4。 (4)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粒子 ①Na+、NH+4、H3O+;②F-、OH-、NH-2;③Cl-、HS-;④N2、CO、C2H2。 【典例6】元素A、B、C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为A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 1、氮原子间能形成氮氮叁键,而砷原子间不易形成叁键的原因是砷原子半径较大,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As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91.80°,小于氨分子键角107°,AsH3分子键角较小的原因是 砷原子电负性小于氮原子,其共用电子对离砷核距离较远,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2、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C—C 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5、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________,该结构中S—O键 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 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相当于一心两用) 6、碳元素可形成多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的熔点为3550 ℃,C60的熔点约为28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前者原子间是靠强烈的共价键结合的,后者分子间是靠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的 7、Mn2+的稳定性强于Mn3+,其原因是:Mn2+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而Mn3+不是 8、已知常温下,H2CrO4的K1=4.1、K2=1×10-5,从结构的角度上看,K2<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5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分值: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是() A.道尔顿 B.卢瑟福 C.汤姆生 D.波尔 2.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 A +1 B +2 C +3 D -1 3. 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 ...的是() A.3s B.3p C .3d D.3f 4. 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 A.F B.Cl C.Br D.I 5.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 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易形成-1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7. 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 晶体硅 B .食盐 C .干冰 D .金属钾 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 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 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9. 关于CO2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采取sp杂化。 B. CO2是正四面体型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word

高考化学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点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高频考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样题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题指导】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

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 【命题解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原子轨能级是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和构型的重要因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周期性变化又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元素排布称元素周期表。 考点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导学案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 一、电负性 1.有关概念与意义 (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2.递变规律 (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合物的类型

如H的电负性为2.1,Cl的电负性为3.0,Cl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3.0-2.1=0.9<1.7,故HCl为共价化合物;如Al的电负性为1.5,Cl的电负性与Al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因此AlCl3为共价化合物;同理,BeCl2也是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 电负性之差大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F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1.9,但HF为共价化合物。 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3:3.1认识晶体

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第1节认识晶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重要特征。 2.通过等径圆球与非等径圆球的堆积模型认识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3.了解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与晶体的关系,会用“切割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目(或粒子数目比)和晶体的化学式。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概念 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2.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自范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2)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晶体的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微粒的种类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晶体分为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思考交流 1.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 2.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及对称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知识点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

思考交流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探究学习 探究一晶体的特征与分类 【问题导思】 ①晶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见1。 ②晶体分几类? 【提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1.晶体的特征 2.分类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内部粒子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依据构成微粒的作用力不同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知识点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 [基础·初探]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 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 特性 解释 导电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热性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 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 温度 延展性 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 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 保持金属键的作用 [核心·突破] 1.金属键????? 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 的静电作用 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

2.金属晶体的性质 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 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2020年最新]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 【例题1】K2Cr2O7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剂还原成Cr3+。 (1) Cr3+能与OH-、CN-形成配合物[Cr(OH)4]-、[Cr(CN)6]3-。 ① Cr3+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 ②不考虑空间构型,[Cr(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________。 ③ CN-与N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CN-的电子式:________。 (2) K2Cr2O7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直至乙酸。 ①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酸的沸点是117.9 ℃,甲酸甲酯的沸点是31.5 ℃,乙酸的沸点高于甲酸甲酯的沸 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 (3) 一种新型阳极材料LaCrO3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距离每个Cr原子最近的原子有6个,则图中________原子代表的是Cr原子。 【自我归纳】 题中设计到哪些考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案】(1) ①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② (2) ①sp2sp3②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 (3) C 【变式训练】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 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测试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核磁共振(NMR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种原子不能..产生NMR 现象 A .13 6C B .147N C .168O D .31 15P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l -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 B.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3. 膦(PH 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有磷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 3是非极性分子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的P -H 键是非极性键 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定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2n p 6(若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5.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ls 22s 22p 63s 23p 3 B .1s 22s 22p 3 C .1s 22s 22p 4 D .1s 22s 22p 63s 23p 4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A .六氟化硫 B .光气(COCl 2)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 2表示3p 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 、3p 、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8.下列关于丙烯(CH 3—CH =C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2 8 6 +16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

原子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 一、原子及其核外电子排布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①玻尔1913年提出;②汤姆生1904年提出;③20世纪20年代中期提出;④1803年提出;⑤卢瑟福1911年提出。 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 B.仅有① C.①和③ D.①和② 答案 C 解析任何原子核中均有质子,为使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故核外必须有与质子带相反电荷的电子,所以原子中必定存在质子和电子,可以不存在中子,如11H,它的核内只有1个质子。 3.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 (1)此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原子轨道。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33(2)4818 (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解析根据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判断。其中4p能级上的三个原子轨道中都有电子,且原子中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 4.有X、Y、Z、Q、T五种元素,X原子的M层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试写出: (1)X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Y的元素符号________。 (2)Z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Q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T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的单质在Q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Si或S Fe(2)1s22s22p2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1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子层中,原子轨道数目为4的是() A.K层B.L层C.M层D.N层2.p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的是() A.球形对称B.对顶对称 C.极大值在x、y、z轴上的纺锤形D.互相垂直的花瓣形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A.310B.3d10C.3s23p63d2D.3s23p64s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5.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对应于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3s23p1 B.3s23p2C.3s23p3D.3s23p4 6.下列各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的是() A.H、Li、Na、K B.Na、Mg、Al、Si C.I、Br、Cl、F D.F、O、N、C 7.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B.1s22s22p5 C.1s22s22p63s23p63d44s2D.1s22s22p63s23p63d34s2 8.若将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 x23p y1,它违背了()A.能量守恒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 C.能量最低原理D.洪特规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的元素中,F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10.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根据下表所列数 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