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

2000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

长迟福林教授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概念[1]。随后,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把海南省建成“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全省的重点工作之一[2]。2009年底,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3]。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是要把海南建设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与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意见”对海南生态问题的战略定位是: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

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然而,由于海南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1海南热带农业的产业发展基础1.1

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岛

陆地面积3.4万km2,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

42.5%。海南岛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岛上长

夏无冬,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

260C,≥100C的积温为82000C,年光照为1750~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①

彭宗波②

(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海南热带农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生态农业转型的原理及特征,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措施。关键词国际旅游岛;热带农业;农业产业;生态转型

分类号

F327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PENG Zhongbo JIANG Ying

(Hainan State Farms Academy of Sciences,Haikou,Hainan 570206)

Abstract With rich natural resources,Hainan has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in trop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However,the resources are not fully utilized.From ecologic point of view,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tropic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nd principle and featur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was analyzed.The measures for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n the back of Hainn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was discussed.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trop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dustry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①收稿日期:2010-08-20。责任编辑/兰莹;编辑部E-mail:rdnk@163.com。

②彭宗波(1975~),男,博士,海南省农垦科学院科技管理部部长,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及农业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Tel:0898-66556562,E-mail:pengzongbo@163.com。

Vol.30,No.9

2010年9月热带农业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第30卷第9期

Sep .2010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

热带农业科学

2650h,光照率高达50%~60%,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mm,且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得天独厚的光、温、水、热等条件给海南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岛上除种有粮、果、菜等农作物外,还盛产橡胶、胡椒、椰子、油棕、槟榔、咖啡、可可、剑麻、香茅、腰果、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同时,海南作为现代工业文明污染下仅存的“几块净土”之一,森林面积达121.4万hm2,各类植物4200多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是中国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的主产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和橡胶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凭借这样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包括各种热带作物、畜禽产品、林木和水产品等,相对于大陆地区具有很强的稀缺性,这为海南农产品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

1.2正确的政策导向

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省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战略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运销加工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组织农业生产”。1998年底,朱镕基总理考察海南时指出,抓好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省委、省政府更坚定了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针对海南农业的发展特点,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科技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2008年,海南进一步扩大农业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安排农机、生猪、良种、沼气、退耕还林、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10亿元。政策的提出给热带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政策的支持也给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金与技术保障。

1.3稳步的产业发展

农业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海南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8%,超过全国同期农业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台湾在60年代创造的6.2%增长速度的纪录[4]。近年来,农业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成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2009年,海南全省农业总产值664.98亿元,增长7.8%,农业增加值437.61亿元,增长7.7%。

2008年,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5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给海南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建立各种联合体(公司+农户、集体+农户、农村股份合作)、专业户、庄园主、农场主等新型生产经营关系,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企业化、产业化道路。特别是国内外大批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海南从事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运销,他们普遍采用开放型经营模式进行现代农场管理,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树立了榜样。

2发展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资源利用不充分

资源优势是海南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农业设施和农业意识的落后,使海南农业生产至今很大程度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海南省经济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80%,而台湾仅为24%[5]。而且资源的利用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不仅产生了大量的闲置农业资源,还不同程度的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等生态破坏。近年来,北方大棚蔬菜、各地区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海南过去那种凭借热带自然禀赋条件形成的特色农业优势不断弱化,尤其是反季节瓜菜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

2.2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大提高,人们普遍追求健康营养食品和绿色食品,从农产品质量和结构上都对海南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条件的大为宽松给海南农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冲击。海南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海南农业要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海南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劳动力素质较低,产业化程度低

海南全省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农业从业人口的52.3%,文盲半文盲的占17.7%。由于劳动力

彭宗波等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

的素质较低,造成其生产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的意识不强,在生产上往往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稍有市场意识的,却多是小打小闹、以满足家庭或小范围的生活需要为主。由于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格局,生产经营规模过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农产品长期处于初级产品的供需循环上,附加值不高,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降低了海南农业的经营效率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2.4市场网络体系落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一是市场基础设施差,从初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到期货市场,以及包括市场信息体系在内的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十分落后,很难为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及时地提供全面、准确的供求信息。二是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农业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三是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缓慢,近几年来,虽然出现了一批围绕农产品销售形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状态,规模较小,组织松散,功能有限,使供求双方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长期以来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营销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不相适应。

由于没有对市场行情做充分的了解,以及一些领导部门对于农业投资执盲目乐观的态度,往往一个大的政策出台后,就盲目地跟从,而不是因地制宜去考虑问题,在热带农业开发中,农业生产项目重复建设、产品雷同,导致海南的热带农产品出现季节性供过于求,造成产品积压,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卖难”、丰产不丰收的局面,极大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海南农业要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海南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优化海南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加速热带特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是海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3生态农业转型的原理及特征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6]。其中,生态农业是以近代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和逐步加大绿色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克服传统农业的不足及石油农业的弊病,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就业和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来的环境、经济、社会三效益同步发展的生态产业模式[7]。

生态农业转型的宗旨就是要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改革去合理、系统、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育我们宝贵的生态资产,为社会提供高效和谐的生态服务,建立一种整体、和谐、公平、持续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秩序[8]。而不只是急功近利地去追求产量、产值和利润。生态农业的外在目的主要不是生产物品而是为社会提供一条龙的系统服务,对内主要不是物力的开发而是人力的建设。未来的生态产业要在维持生态资产正向积累的前提下为人类及其生命支持系统提供尽可能大的生态服务,包括高的生态效率、强的生态整合力、小的生态足迹、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低的生态风险。

农业的生态转型或生态农业是清洁农业生产技术的系统组装和延伸。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生态农业萌芽的外在压力,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则是这一过程的内在动力[9]。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10]。通过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柔性结构、功能导向、软硬结合、自我调节、增加就业、人类生态和信息网络[6],用系统和整体的观点来组合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布置产业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使得物质在系统中实现生命周期全循环,资源永续循环利用。在生态产业中,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将传统经济的“资源——

—产品——

—废物(末端治理)”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回用)”的反馈式流动的经济模式。通过产业调整,调整代谢过程与其支持系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达到生态整体优化。所有物质能在不断进行的再生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促使生产过程的废物污染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

热带农业科学

物资源化,达到最小甚至零排放,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加快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措施

王如松等从各方面论证了当前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转型”,认为这是中国农村任何地区都可以从不同起点起步的发展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转型的主流[6]。海南农业由于其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从而决定了海南农业不能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或一般的生态农业”的模式,而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来发展海南热带农业。

依据生态转型的特点、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以及海南农业的发展现状,海南热带农业的转型应该是农业经营理念的转型;农业发展目标的转型;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开展。

4.1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要是以具体规划国家、地区的经济为主。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常常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带入产业化过程中,便往往会出现:“口号化倾向、推动不足和推动过度”等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减弱了政府在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上的真正作用。

因此,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的作用时,要特别强调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工作重点和方式。第一,应当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要引导市场体系的加速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第三,要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与发展,通过利益的诱导,促使农业开发企业和农户结成主导产业的培育主体。第四,要引导金融系统对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支持,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掌握足够的产业政策信息的基础上,选准选好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杠杆支点。

4.2统筹进行农业产业布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实现全省统筹就应该改变以往市县主导的“零散布局”,在管理体制上做到整体有效的“区域布局”。规划不同功能区域,在全省范围内设定重点支持的产业群,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引导,促成各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趋于合理,减轻环境压力。从海南发展的现状看,应着力发展环岛及中线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完整旅游线路和配套服务产业。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以时尚推动本土文化发展,充分整合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11]。在西部发展节能低碳型工业项目,加强环境治理,划定区域引进各种新兴产业,增强政府支持力度,统筹农业区域布局,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12]。

4.3充分运用农业生态工程

农业生态工程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诊断、规划、设计、改造和建设的工程。评价是对系统的总体状况给予一个定量的考核。诊断是寻找系统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寻找问题和结症所在,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新建一个农业项目,或改进一个现有系统,都要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先做背景调查,再做定性设计,最后做定量设计。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定量化设计阶段,可以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也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模型进行。

4.4增强农业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产业的目的是要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赢的局面。而农业有社会经济服务和自然生态服务三大类功能,不仅要满足社会对食物、衣物等的物质产品需要,还要为城市和区域社会的生产、消费、还原和调控提供环境公益和生态保障。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必然进一步拓宽服务层面,提高服务质量。

生态产业是以一、二、三产业连结,城乡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工、农、贸相结合,产、销、研一体化为主要模式的产业结构。从海南的实际出发,把农业、加工业、旅游业及科研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型产业将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旅游岛建设把海南旅游业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旅游业的发展往往能促进农村交通运输

(下转第101页)

周一中等湛江农垦剑麻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产品开发专项资金,通过科技含量的提高,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实现“以科技推动生产,以生产促进科研”的良好互动。3.3引入资本,共同开发

充分利用垦区土地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组织优势和品牌优势,按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引入投资者,共同组建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体制的企业,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监管体制。积极引导市场开发,引入对方高新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和优越资本,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剑麻新产品,延伸剑麻产业链,增加产业整体附加值,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利用资本运作手段,积极向外扩大原料基地,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形式实现规模扩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稳定市场供需的能力和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本领。最终达到改变市场供求关系,提高剑麻产品价格,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

3.4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稳固剑麻产业基础

首先要从制度上保障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决策有落实、行动有约束、进度有监督、效果有验收的经营管理局面。按技术规范育好麻、种好麻、管好麻、收好麻,积极推进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技术,使更多的劳动力能够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在叶片价格实现双联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麻价或直接补贴到具体承包者和种植户,按市场规律去调节和发展农业生产。第三,加大行政引力和调控能力,不断优化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以剑麻为主,其他作物为辅,“一本多元”的生产格局。构建稳固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接第92页)

业、商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丰富的绿色食品、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为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加工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海南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旅游业制度创新.新东方,2009(6):20-23.

[2]周智雄.加快海南中部山区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保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海南金融,2009(2):31-3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国发(2009)44.

[4]夏鲁平.海南农业勃兴的三大要素与未来前景的展望.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7(1):1-5.

[5]蓝盛芳.生态经济能值分析(生态.环境与生态工程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0.

[6]王如松,蒋菊生.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

—论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5):7-12.[7]刘清,吕航.末端处理与清洁生产的比较评述.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4):34-36.

[8]符子良.试论海南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新东方,2000(7):47-49.

[9]彭宗波,陶忠良,蒋菊生.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1):45-50.[10]陈为毅.加入WTO与海南农业的发展.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4):69-72.

[11]雷凯华.论海南地方民俗文化与海南旅游业发展.经营管理者,2009(11):349.

[12]陈为毅,杨英姿.建设国际旅游岛思考之七: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可持续发展.今日海南,2009(7):8-9.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