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最新编写)

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最新编写)

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最新编写)
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最新编写)

考试时间: 1.5小时(90分钟)

19周2009年1月5-9日

一辨析题(共60分)

06级:共6题每题10分

08级:共12题每题5分

答题要求: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二论述题(共1题20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其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

1,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 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意识的概念: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意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可以结合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来阐释

(三)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

动不可分割;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中的相对稳

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

时空观:时间(持续顺序性)和空间(伸展延伸性)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具体物

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

魂。

(四)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内容:1,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

会发展的动力)(人+事=全部内容)

(五)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内在+物物间+整个世界)+多样性(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偶然必然联系)

发展的概念: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发展是一个过程

(六)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相辅相成

2,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统一

3,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质变互相转化

4,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和三个规律

5,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客观性;区别:盲目无意识—有人的意识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主体选择要遵循社会历史趋向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对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唯物、唯心主义区别: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or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辩证唯物、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r被动反应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唯一检验标准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第一次飞跃)回归实践(认识第二次飞跃)以此类推。。。

(四)真理的客观性(内容+检验标准),绝对性(无条件性,无限性)和相对性(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

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

的。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五)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价值的形成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和价值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存在:精神方面(群体意识、社会心理、政治思想、道德、宗教、哲学)

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及其相互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物质力量)、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生产方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3,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双刃剑)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巩固现有制度---部分质变---非对抗性手段---自上而下↘

解放发展生产力

革命---推翻现有制度---根本质变---对抗性手段---自下而商↗

(四) 对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起决定作用)和英雄创造历史(起特殊作用)的

两种观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人类劳动体力脑力消耗)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商品的价值量:价值的多少

变化规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优胜劣汰)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基础;

2,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

(五)资本的本质: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来源)

(六)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效率,提

高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

(七)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利用剩余价值来扩大再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有资本的技术构成(有生产技术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决定并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集中(工厂吞并)

(二)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经济命脉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集团

(三)垄断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不影响平均价格也不否定价值规律,只是对商品价值做了有利于垄

断资本的再分配,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体现)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发展,支配范围扩大+经济波动和危机深化+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的融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作用: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2,国家干预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3,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手段,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国家干预下协调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五)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及其后果:

积极: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带来分工利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和经验带动本国发展。

消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全球化,领导、理念、文化冲击,依赖危险

(六)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分配关系、社会阶层结构、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原因(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的影响、改良主义政党)和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七)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进步性)及其发展趋势(被社会主义替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物相分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3.马克思主义的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立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麦必要基础。③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②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总结 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一、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际行动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哲学概述 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 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哲学的体系性。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 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 的结论来获得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 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 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阴阳五行说 2.西方哲人的回答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 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 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 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 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 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 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 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 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 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 础) 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 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 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p f ≤;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 s≤ 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次生矿物

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 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在工程性质中,粒度不同、矿物成分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而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先粗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三个统称,再细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由曲线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若曲线平缓则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 6030 u d C d =()2 301060c d C d d =? 1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3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30%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 60d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 5,级配良好;5Cu ,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采用单一指标Cu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u 5和13Cu =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级配 不良。 确定土中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① 筛分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粗粒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马克思的总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其后继者对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即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历史条件、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答: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b: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则是马克思理论来源; c:三大工人起义是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思想理论来源,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其他的则是上一题的答案。)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b:哲学基本为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问题;c: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答:a: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c: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d: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义:a: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答:起源: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作用:a: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b: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a: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马克思论述总结

1.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伟大理论结果。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次啊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间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现今时代和时间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4)在新的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解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4.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变化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外因的作用无论大小,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5.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结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欧变形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归纳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 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 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①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观点;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怎样的态度和掌握怎么的科学方法?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什么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④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⑤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意识的(含义)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说的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17、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而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亦称宏观结构。 18、结构的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凝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作者:————————————————————————————————日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 哲学概述 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的世 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哲学的体系性。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 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 论来获得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 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

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阴阳五行说 2.西方哲人的回答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 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 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 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统一; 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均匀系数:反映土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的系数定义为限制粒径d60与有效粒径d10之比 塑限: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 液限:指粘性土从流塑状态过度到可塑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 基底附加应力:由于建筑物产生的基底压力与基础底面处原来的自重应力之差 称为附加应力,也就是在原有的自重应力的基础上新增的应力。 渗透固结:饱和土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孔隙水从空隙中排除,同时土体中的 孔隙水压减小,有效应力增大,土体发生压缩变形,这一时间过程称为渗透固结。 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固结度:指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产生的沉降量St与基础的最终沉降 量S的比值。 库伦定律:在一般的荷载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呈直线关系,即 τf=c+tanυ式中c,υ分别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粒径级配:各粒组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物在土压力作用下无任何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由于墙背 的侧限作用而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若挡土墙受墙后填土作用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 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 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液性指数: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符号IL表示。 基础埋深: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角点法:角点法的实质是利用角点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和应力叠加原理推求地基中任意 点的附加应力的方法 压缩系数: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 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土的极限状态:土体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之为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软弱下卧层: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有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土层。 持力层: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一定厚度的地基土层。 1.土的三相实测指标是什么?其余指标的导出思路主要是什么? 答案:三相实测指标是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和含水量。 换算指标包括土的干密度(干重度)、饱和密度(饱和重度)、有效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换算指标可以从其基本定义出发通过三相组成的体积、重量关系导出。 2.地基中自重应力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自重应力沿深度方向为线性分布(三角形分布)在土层的分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处有转折。 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答案:1)在集中荷载作用线上(r=0),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r>0的竖直线上, 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在同一水平面上(z=常数),竖直向集中力作用线 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 简述均布矩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答案:①附加应力σz自基底起算,随深度呈曲线衰减;②σz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它不仅分布在 基底范围内,而且分布在基底荷载面积以外相当大的范围之下;③基底下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σz ,在基底中轴线上最大,随距中轴线距离越远而越小。 3. 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案:相同点:两种土压力理论都是极限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挡土墙是的土压力,都属于极限平衡理论。不同点:朗肯是从一点的应力状态出发,先求出土压力强度,再求总土压力,属于极限应力法;库 仑考虑整个滑动楔体静力平衡,直接求出总土压力,需要时在求解土压力强度,属于滑动楔体法。 4. 土压力计算中,朗肯理论和库仑理论的假设及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答:朗肯理论假定挡土墙的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且延伸到无限远处,适用于粘性土 和无粘性土。库仑理论假定滑裂面为一通过墙踵的平面,滑动土楔体是由墙背和滑裂面两个平面 所夹的土体所组成,墙后填土为砂土。适用于各类工程形成的不同的挡土墙,应用面较广,但只适 用于填土为无粘性土的情况 5.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进行了哪些假设? ①计算土中应力时,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②地基土在压缩变形时不允许侧向膨胀 ,计算时采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③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量。 6. 简述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答:试验条件不同:土的变形模量E0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而土的压缩模量Es是土体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二者同为土的压缩性指标,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 相互换算的。 7. 地基最终沉降量通常是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瞬时沉降;次固结沉降;固结沉降。 8. 请问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上部结构情况:如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及荷载的大小和性质;(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质;(3)当地冻结深度及河流的冲刷深度;(4)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 9. 固结沉降是指什么? 答:地基受荷后产生的附加应力,使土体的孔隙减小而产生的沉降称为固结沉降,通常这部分沉降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 10. . 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如何根据地基土排水条件的不同,选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答: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和固结排水剪三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而施工速度较快时,可选用不固结不排水剪 切试验指标;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较好而施工速度较慢时,可选用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指 标;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及施工速度界于两者之间时,可选用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指标。11.地基破坏形式有那几种?各自发生在何种土类地基? 有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 第一章 1.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物质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 试验指标:通过试验测得的指标有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和含水量。换算指标:包括土的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重度,空隙比,空隙率,饱和度。 2.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不均匀系数C u反应了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u<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u>10的土级配良 好且C s=1~3 3.土结构的三种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4.界限含水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点称为分界含水量,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 含水量称为液限ωL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ωP 塑性指标I P=ωL-ωP 液性指标I L = 5.砂土密度判别方法:根据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可以将砂土划分为密实,中密,松散三种密实度。 但由于测定砂土的最大空隙率和最小空隙比试验方法的缺陷,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出入,同时由于 很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中取得原状砂样,砂土的天然空隙比很难准确的测定,相对密实度的 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通常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砂土的密实度。 6.地基分类原则: 第三章 1.自重应力: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应力。附加应力:外荷载作用下,在土中产生的应力增量。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基底附加应力:上部结构和基础传递到基底 的地基反力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对地基变形的影响: 第四章 1.土压缩性:我们把这种在外力作用下土的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原因: 2.分层综合假定(p82) 3.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包括主固结或 次固结。 固结度:饱和土层或试样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值(或压缩量)与初始 孔隙水压力(或最终压缩量)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第五章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法 按排水条件:直剪p109,三轴剪切使用条件p111 压缩系数a:表示土体压缩性大小的指标,是压缩试验所得e-p曲线上某一压力段割线的斜率;一般 采用压力间隔P1=100kPa至P2=200kPa时对应的压缩系数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 压缩模量Es: 土的压缩模量指在侧限条件下土的垂直向应力与应变之比,是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得到 的,是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压缩变形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变形模量E0: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其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 变增量的比值。能较真实地反映天然土层的变形特性。 2、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包括主固结或次固结。 固结度:饱和土层或试样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值(或压缩量)与初始孔 隙水压力(或最终压缩量)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分层法假定,Zn的确定;规范法假定,Zn的确定;固结度计算。 分层总和法是指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 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这是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且常用的方法。 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 1、土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包括内摩擦力和内聚力。抗剪强度可通过剪切试 验测定。 土抗剪强度构成:由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可以看出,砂土的抗剪强度是由内摩阻力构成,而粘性土 的抗剪强度则由内摩阻力和粘聚力两个部分所构成。 内摩阻力包括土粒之间的表面摩擦力和由于土粒之间的连锁作用而产生的咬合力。咬合力是指当土体相对滑动时,将嵌在其它颗粒之间的土粒拔出所需的力,土越密实。连锁作用则越强。 粘聚力包括原始粘聚力、固化粘聚力和毛细粘聚力。 2、土的极限平衡条件——由莫尔圆抗剪强度相切几何关系确定。当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土的抗剪强 度指标C、&与土的应力1,3的关系。 第六章土压力计算 1、静止土压力: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其本身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 时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挡土结构物向离开土体的方向移动,致使侧压力逐渐减小至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它 是侧压力的最小值。 被动土压力:挡土结构物向土体推移,致使侧压力逐渐增大至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它是侧压 力的最大值。 三者辨析: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按照墙的位移情况可分为静止、主动和被动三种。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 不发生任何方向的位移,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土体作用下向前发 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 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墙后土体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 上的土压力。这里应该注意是三种土压力在量值上的关系为P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