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_一个人的好天气_

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_一个人的好天气_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 nternati onal Relati ons,2009No12

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

《一个人的好天气》

闫晓璐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871)

[摘要]日本当代女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没有波澜不惊的的情节,没有入木三分的刻画,没有曲高和寡的主题。但它却深深打动了众多评委,其后随着它折得芥川奖,也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出生于80后的青山七惠在文学多样化上实现了令人钦佩的跨跃。

[关键词]一个人的好天气;青山七惠;空虚;孤独;真实;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313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489(2009)022*******

青山七惠是日本新锐女作家,1983年出生于埼玉县熊谷市。2005年9月她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随后又写出了2007年度日本“芥川龙之介”文学大奖的折桂之作《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本小说也成为了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其独家版权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获取,中文译本已于近日同中国读者见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日本文学翻译专家的竺家荣,在语言上对这部小说的把握极为准确,正是她在流畅、完全吻合气氛的词语中完成了对这部小说最初的诠释,才让我们有机会读到这样一部纯净、美好,并把哀伤化作一种美的小说。

《一个人的好天气》飘着一股淡雅的香,但是却又淡而有味。拿到这本书之后,首先看到在这本中文版的扉页上画了一只歪着脑袋的小黑猫,下面写了几个字:“难道是我变了吗?”。在纯黄色的扉页上孤零零地蹲着这一只小黑猫让人甚是怜爱,仿佛让人感觉到了主人公知寿的孤独、虚无,甚至让人感觉到了作家那颗真情写作的心,与日渐消瘦又形单影吊的背影。青山七惠以不事雕琢的文风,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名叫知寿的日本现代“飞特族”(自由职业者)在东京生活、工作和恋爱的无数片段,突出显现了较普遍地存在于日本现代青少年身上的心理问题:崇高理想丧失后精神上的隐形疾病。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基本上由三种元素组成:一是知寿与寄宿之所的女主人、她的姨奶吟子两人寡淡无味的生活。这是青山七惠写作的重点,她对这部分的书写,尤其是对话和心理描绘可谓细致入微;一是知寿两次荒唐而短暂的恋爱,吟子与芳介的黄昏恋,以及知寿母亲的再婚。她在这部分展示了三代人完全不同的爱情观,折射出日本现代青年虚无的恋爱观;一是知寿的打工经历。“飞特族”身上那种如浮萍般无所凭依的漂泊感,让人抑或共鸣、抑或怜惜。同时,这三种元素却又都指向了同一个关键词———虚无。而弥漫在整个作品中的氛围都是淡淡的,不管是她对吟子那种没有畏惧亦少有感激淡淡的感情也好,还是她对妈妈的关心的不屑一顾或是对妈妈的嘱咐置若罔闻也好,还是她对藤田淡淡的好感,后来顺理成章的甜蜜热恋以及最后并不觉得伤心的分手也好。

96

一、空虚调皮的知寿和热爱生活的吟子———日本版的《我们俩》

少女知寿因自幼父母离异,导致心理畸形,日常表现为偏激、刻薄、冷漠、自暴自弃。为了逃避上大学,为了所谓的自由,她不顾母亲的苦苦劝导,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到繁华的东京做了一名“打工妹”。远离亲人,寄人篱下的“我”所能做的是什么呢?做一份所谓的叫做“自由职业者”的零工,与孤零老人吃寡淡的饭,和一个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龌龊男孩阳平做爱,然后死样怪气地等待分手时间的到来。也许这就是她的青春,与年轻姑娘这样无聊青春形成对比的是,她的姨奶小老太太吟子回光返照般的黄昏恋———吟子在舞场认识了个老头子,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为老头织好看的围脖,甚至开始化起了妆,还打算去旅行。知寿对吟子的这般举动先是不屑、嘲讽,后是嫉妒。同时也是为了排解虚无感以及由其派生的孤独感,知寿一再地向吟子发难。因为在那个家里,她没有其他可供发泄苦闷的人。她故意在知寿面前展示自己富有弹性的皮肤,但是饱经沧桑的吟子自然明白她这点小计俩,虽然对她的行为看在眼里,但却熟视无睹,佯装不知而不加理喻。这让知寿的挑战、挖苦、诅咒就如同被扔进黑洞里一样,得不到一点儿回应。这也便使得本来针锋相对,话语犀利的知寿再也无力与之置气。

于是知寿纳闷到:老人怎么能对生活这么充满热情而不觉得空虚,如此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着而没有任何抱怨?吟子的回答是:“我年轻时候,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流了很多眼泪,我把一辈子的爱和恨都用光了。因为用光了爱和恨,现在就能平静了。”但是,对于年轻的知寿而言,她甚至没有真正爱过或恨过。她多么期待降临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或恨,她爱阳平吗?她也许爱过曾经幻想过的藤田,可是当和藤田好了半年再分手的时候,似乎也没那么伤心,也称不上是爱或恨。那些曾经走过的男子,一段时间后,全都消失了个性,从她的心灵中消失、死去,好似那些失却名字,全都名叫“彻罗基”的猫,它们死去后,照片被齐整地挂在墙壁上,没有个性,也并没人回忆过。

这便让知寿更加感到虚无,因为她甚至不曾拥有足以让自己伤心的事情,不曾拥有足够的回忆而且自己也不试图去创造这样的记忆。这也许是更让知寿觉得悲哀的。

在看《一个人的好天气》之前,我原以为它会是一个类似于中国女导演马俪文的电影《我们俩》的故事。《我们俩》是一部让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文艺片,片中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之间由隔膜、冲突走到理解、牵挂的过程,在整部影片灰色背景下的北京四合院中被渲染的很是深刻、很有戏剧张力,也很能牵动人心。但《一个人的好天气》的特别之处在于同样在一老一少两个女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这个框架中,却没有读者预期的冲突以及化解的情节走向,而是从头到尾波澜不惊,两个人共同的淡定和默契使得这个故事走向了探讨生存智慧的方向上去。知寿要搬到公司的宿舍去了,临行前对吟子说,“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的吧?”吟子说,“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像这样一句听似淡淡的对白,却让人不得不去反省思考人生以及世界。

这也许便是中国女导演和日本女作家眼中的两个不同的世界吧。当然,故事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看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与共鸣。《我们俩》是那种让人看过之后为之默默流泪,然后牵挂纠结很久的影片;《一个人的好天气》是那种让人看过去之后为之动容,好像在小说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平时未被人发现,隐藏很深却很真实的自己一样。

二、三代人渐趋渐远的恋爱观

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知寿、吟子、知寿妈妈三个人的爱情。而这三个人的爱情也恰巧反应了这三个不同年代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认识。

女主人公知寿经历了两段荒唐而短暂的恋爱。而且均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又在稀里糊涂中结束。这两次淡淡的恋爱正符合小说中知寿的人物性格,

07

即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感到一种空虚无力。

知寿的第一段恋爱是和自己的学长,正在大学读书的阳平发生的,可是“她虽然和阳平交朋友两年半了,却从不出去约会,甚至有时连生日礼物都忘记互送。从没讨论过任何问题,也没吵过一次像样的架”,只是在阳平想的时候做做爱。知寿甚至说:“比起阳平的事来,想象存折上的数字,更使我兴奋得合不上嘴。”这种彼此的存在犹如空气般的恋爱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厨房炉灶上,开水自沸腾,无人理睬好悲伤”。知寿用类似打油诗般直白的俳句倾吐自己飘零无依、孤独无处不在的心情。很快,在一次探望阳平时,发现了另外的女孩已经代替了自己,走在阳平家附近的樱花树下,“宁愿将全身暴露在仿佛要毫不留情夺走皮肤脂肪的严冬的寒风中,也不要这样的好天气”。恋爱终归要收场,但在收场之时,知寿还是感到了些许的悲伤,今天确是“一个人的好天气”。平淡无奇的恋爱就这样百无聊赖地结束了。

随着夏天的到来,知寿喜欢上了在站台上工作,因为她喜欢上了“穿着十分合体的白色短袖衬衫,英姿飒爽。高高的个子,表情腼腆,蘑菇头,肤色白皙,微微有点溜肩”的藤田。并且很快在一次小卖店事故中,在慌乱的场景下,偷偷把口香糖递给了他。接下来,就开始约他来吟子家吃饭然后水到渠成地发生了关系。但是,在妈妈从中国中途回日本探望知寿之时,“尽管妈妈一个劲儿追问我的近况,我也没有告诉她藤田的事”,这说明知寿对自己这段新恋情也不自信,为了向母亲掩饰自己的懦弱而撒谎。它在后续章节的事实中也得到了证明,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年轻人这种速食般的恋情果然很不可靠。这次是因为车站新来的女协理员丝井当了第三者,而打碎了知寿幻想中的恋爱。于是她做出决定:“作为交往过的男孩子之一,应该将与藤田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埋到记忆的深处。像门楣上那些消除了个性的死去的彻罗基们一样。”但在真正被藤田无情地抛弃之后,当天晚上还是吃着藤田最爱吃的冰激凌,钻进被炉流起了眼泪。第二天辞去了能看到在车站工作的藤田的小卖店的工作,这场恋爱也彻底终结。

这两段没有感情的爱情,发生在一个80后身上好像也无可厚非。在速食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爱情被速食化、信息化,这些似乎已完全可以让人理解。但是从知寿对恋爱的憧憬中,我们感觉到的并不是对爱情的泛滥是否认可抑或接受,而是苦苦寻找而未果的那种无奈、心酸。

相反,同是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而且已年届七旬的姨奶吟子却拥有让她自己沉醉其中的黄昏恋。而这段恋情根本未受到所谓现代社会的一点点蚕食。也许这和吟子说的她“已经把这辈子的泪水都已经流尽了”有关,但不管怎么说她和知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自然也就会拥有不同的结果。

吟子在知寿刚来到这个家里就说:“不好意思,让你和我这老太婆一起过”。同时,她已经很长时间过着独居生活,也许知寿的到来能让其不那么孤独。每当知寿有烦心事抑或困惑时,吟子一般会对之充耳不闻或者答非所问。其实,吟子的用意是隐藏很深的,她是善意地默默引导知寿而并非直接地教训。当知寿第一次失恋时,知寿说:“他跟别人上床。”“什么?”吟子似乎对这点事不值得特意提起。于是,“我也闷头吃起芋头来。”吟子是知寿唯一的倾诉对象,而这唯一的对象又是这样对她不置可否,知寿似乎再也没有了出口,生气便也作罢。当知寿第二次失恋之时,吟子在屋里听到了知寿与送来归还书和CD的藤田所说的话。而当知寿说:“你都听见了?”“听见什么?”“净装傻。”“人早晚要走的。”她总是用这样似是而非的态度,在不伤害知寿的情感的基础上,用她那充满智慧而又简短的话语来引导知寿。

在这样一种都市特有的爱人和住所等不停的流转中,唯一静止不动地支持着她的,是房主老太太,和同样风烛残年的老太太的恋人,他们邂逅在舞场之后,吟子再也不穿她那终日不离身的大围裙,换上了短袖花上衣,甚至哪儿也不去也会把自己化妆的漂漂亮亮的。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就像热恋中的年轻情侣。这让知寿很是看不惯甚至用行动伤

17

害吟子,而吟子还是用她那一如既往的态度对待知寿。

关于妈妈的爱情,在小说中着墨并不多,首先爸爸和妈妈在她五岁的时候就离了婚。然后又在她第二次回日本时,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看她对象王先生的照片。同时,也就是通知知寿她要和一个有小孩子的男人再婚。妈妈的再婚让知寿觉得“连接自己和妈妈的线‘噗啪’一声断了”。“在知寿的眼里,妈妈经常偏离自己的轨道;同时,自己恐怕也跟妈妈理想中的女儿形象有着相同程度的偏差吧。”妈妈也许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这可能意味着另外一个家在妈妈心中的分量会逐渐加重,她所占的分量就会越来越轻,直至消失。

纵观这三个不同年代的女人,知寿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同时又对现实中的爱情充满了失望;吟子因饱经沧桑反而对爱情倍加珍爱;知寿妈妈在经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未有停下她那寻找真爱的脚步。

三、“飞特族”虚张声势的

独立与漂泊孤独的无奈

在入住吟子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寄人篱下的知寿发现这个老太太有点冷酷。“虽说让金泽来的姑娘们在她家寄宿,可现在她又记得她们中的几人呢?一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她们中的一个被遗忘,就不由感到人生很虚无”偶而知寿也会这样想,怕自己会被吟子忘掉。像全都名叫“彻罗基”的猫,它们死去后,照片被齐整地挂在墙壁上,没有个性,也并没人回忆过一样。可是紧随其后,“转念一想,我才无所谓呢,于是又把叹息憋了回去”。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这说明了知寿虽然在表面上宣称自己够独立,但这种独立是虚张声势的,是盲目自信的,她并不能完全脱离世人营造的圈子。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能彻底脱离才让她欲盖弥彰般的想表现自己的“无所谓”。也许,她所说的那种被忘记并非只是被吟子忘记,而是被世人忘记。她怕自己会孤独地在这个社会里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然后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被埋没掉。

所谓“飞特族”,就意味辛苦的工作与微薄的薪水的反差,也即意味着是一个最没有保障的群体。这让知寿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担忧。她在做着一份比较稳定的事务工作的同时,“一边想象着以后会遇到的最坏的情况。大地震,大火灾,瓦斯泄露。吟子死了,妈妈死了。没钱了。无家可归了。没有恋人、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身体,可就连这些也不能完全相信了。即使如此,也得自己一个人想办法活下去”。这是知寿在寒冷冬季里想到的事情,是在思考自己如何储备“过冬的粮食”,这也是“飞特族的悲哀”。“飞特族”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同时,在中国也有大量这样的年轻人存在,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没有什么特殊技能,没有什么关系背景,也只能打零工、做体力活,同时,也就等于给社会增加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

知寿常常久久遥望门前的车站,设想有一天乘着电车向美好之地进发这一场面的反复出现,显示出这个少女向上的明亮的一面。在小说的结尾,经历了一番世事后的知寿,终于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梦想成真地跻身于公司正社员之列,“电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她是去“迎接春天”,充斥全书的虚无感,也就此一扫而光。青山七惠在这里寄托了她对“飞特族”的愿望,也即她后来向媒体披露的那句话:“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

四、“芥川奖”评委眼中的

《一个人的好天气》

村上龙评价青山七惠的小说时说:“在读这部小说时,我竟然忘记了这是候选的作品,而进入其中,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那些

27

对话很真实,渐渐地又为作者的观察力,或者说是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所是这样设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小说一开始就很不经意地介绍了这个小站。之后它又多次出现在与主人公心情相对应的各种场合,就连在给人留下印象的结尾也出现了。这个车站的站台,是作者一举自己的眼光和观察力‘构筑’的,而且它在整个作品中还具有标志性建筑般的象征意义。主人公以这一场所为媒介,眺望世界,描绘别人眼里的自己。我想作者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一场所及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凭借直觉捕捉了无意中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

笔者认为,青山七惠作品的真实感是无可争议的,且也正因其真实感和独创性才让人很难用其他任何派别的文学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笔者也只好就事论事地对其做了文本分析。而村上龙所说的贯穿小说始终的“小站”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点就显得有点夸张。让人感觉真实的小说是要用很自然的手法和感受来创作,但我想这么重要的主线索还不至于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再高明的作家我想也要一定的构思才能下笔吧。小说中知寿所寄宿的家就在小站的三角地带,而第二个恋人也是在车站工作,文中知寿也不止一次地设想有一天乘着电车向美好之地进发。甚至在小说的最后也是用“电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这样一句来结束全篇的。

同时,向来以严厉著称的“芥川奖”评委石原慎太郎称,《一个人的好天气》以一种都市的轻快笔触,刻画出了主人公表现为某种虚无感的孤独,堪与村上龙的代表作相媲美。

五、结语

日本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在人人都急功近利、事事都纷扰多变的现代社会里创作出这样如清泉般滋润人心灵的作品来实属不易。她用她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笔触真实再现了一个80后“飞特族”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文中以春、夏、秋、冬来断章,实则意在象征一个完整的人生。“飞特族”在艰难而真实地生活着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对爱情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最后,作者以“迎接春天”为题,意在表示对“飞特族”们的鼓励。鼓励他们走出第一步,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不再蜷缩在自己营造的壳子里。

最后,如果把青山七惠和中国同龄女作家来做对比的话,就我看过的一些不错的中国80后女作家作品来说,如果她们能摆脱自怨自艾的抒情化倾向和过于自我的毛病,那么,也许会像青山七惠一样,更多地给予读者一种带有智慧色彩而非一味的情绪色彩的阅读乐趣。当然,这也许是青山七惠所特有的文学气质,不是能够随意模仿和复制的。

[参考文献]

[1] [日]青山七惠1一个人的好天气[Z]1竺家荣1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

[2] 杨伟1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Z]1银川:宁夏

人民出版社,20051[3] 叶渭渠,唐月梅120世纪日本文学史[M]1青岛:青

岛出版社,20041

[4] 施军1叙事的诗意[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

(责任编辑 如月)

3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