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

2 让艺术精品成为公共服务产品/戴义德陈顺娥

——“八艺节”湖北剧目市场运作经验启示

创作探讨

9 尚长荣三部曲·新史剧·时代精神/刘厚生

16 “出新”断想/康式昭

——关于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些零星思考

21 想象力与主题形象/刘祯

——人偶剧《八层半》与它的舞台设计

调研之窗

24 歌剧、音乐剧艺术潜在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徐占海王春燕

演出营销

35 国家话剧院2009春节综艺晚会的启示/王弈

43 中国高雅音乐艺术产业发展战略策论/越平

动态信息

(4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拉开帷幕/(50)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即将举办/(47)中国儿艺赴晋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51)2009年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巡回展”启动/(52)中国美术馆“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开幕/(52)版画家晁楣举办从艺60周年回顾展/(53)中国美术馆以主题展览纪念“5·12”/(54)《靳尚谊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23)中国美术馆推出“免费亲子家庭参观周”活动/(56)国家画院向灾区捐建“三孤院”/(56)国家画院举办“以心接物”作品展/(57)国家画院采风团“贵阳印象”作品展出/(8)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57)《京剧艺术大典》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59)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在京举办评剧《我那呼兰河》研讨会/(34)纪念评剧百年:评剧音乐创作研讨会在京举办/(60)新疆加大对基层舞台艺术创作指导力度/(61)新疆“2009年清明音乐会”走进大学/(61)重庆市“五管齐下”引领舞台艺术创作/(62)河南举办舞台美术创作人才培训班/(63)辽宁省举办迎国庆舞台艺术演出周/(64)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王昭君》在汉正式投排

让艺术精品成为公共服务产品

——“八艺节”湖北剧目市场运作经验启示

戴义德陈顺娥

一、承办“八艺节”,有力推进了我省的文艺建设,增强了舞台艺术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

2002年我省申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成功后,经过五年的努力,我省共创作出了50余台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艺术形式新颖精美的大型舞台艺术剧节目。其中,有23台参加了湖北省备战“八艺节”重点剧目选拔赛,7台在全国各种类型的优秀剧节目展演和评比中获得一等奖,8台剧目获得“八艺节”参赛资格。这一批舞台艺术的精品力作,不仅为将“八艺节”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加强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八艺节”圆满闭幕后,它们继续发挥着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公共文化职能。

二、以多种手段开拓演出市场,将艺术精品最大限度地奉献给基层群众

五年间,我省花大气力、大投入狠抓舞台艺术精品生产,始终坚持着一个明确的思路:生产是为了消费。创作舞台艺术精品既要力争获奖,也要进入市场。因此,在备战、迎战“八艺节”和从“八艺节”载誉归来之后的各个阶段,我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努力扩大精品剧目的演出市场。

1.探索剧目生产股份制,预先植入扩大演出市场的激励机制。从2003年起,省直文艺院团对剧目生产的资金投入分别采取了买断经营、合作经营和内部职工入股等不同形式的股份制。例如,省话剧院与武汉伊丽丝影楼以股份制形式复排话剧《七十二家房客》,省歌剧舞剧院与新加坡天顺有限发展公司各出资200万元,共同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华五千年》,省话剧院以内部职工入股形式排演大型话剧《映日长霞》,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通过内部职工入股方式排演《白魔血泪》。剧目生产股份制的探索不仅筹集了资金,而且调动了更多的责任人关注剧目的艺术质量和产出效益。股东们出于对自身最终利益的考虑,在剧目创作和对外演出的全过程中,共同为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努力。2005年,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为主导,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省广电总台为骨干,吸纳省旅游局、武汉烟草(集团)公司、湖北天下文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筹集资金1000万元,联合打造了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通过各股东单位的共同努力,该剧获得巨大成功。它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乐舞元素、昂扬激越的音乐主题旋律、气势磅礴的舞台情景场面,不仅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迄今,该剧已经获得全国主题性歌舞杂技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特别奖,并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演出60余场,票房收入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采取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演出,让普通观众通过票房渠道公开、公平地享受精品剧目。我省在筹办“八艺节”之初,就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办节思路,一方面在筹集剧目生产的投入时尝试了各种股份制形式,同时在剧目的舞台呈现形态基本定型之后及时投放到演出市场。为了实现剧目阶段性演出的效益目标,我省许多备战“八艺节”的精品剧目采取了阶段性演出经营权拍卖的方式,将专职演出经营机构的市场运作优势提前整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3月至5月,我省备战“八艺节”的精品剧目举行了展演、展评、展播三结合的演出季活动,其中部分剧目进行了演出经营权拍卖,全省28家演出经营机构参与竞拍。湖北楚天演出公司、武汉蓝蔚文化传播公司、湖北嘉颐文化传播公司分别以每场8万元、5万元、5万元的价格获得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音

乐剧《大三峡》、楚剧《大别山人》在演出季活动中的演出经营权。这3台剧目提前获得了189.5万元的演出收益,超过起拍价104.5万元。随后,武汉市、宜昌市、荆门市也采取这种方法,对舞剧《筑城记》、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楚剧《三月茶香》、舞蹈诗《楚水巴山》、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等剧目的演出经营权进行了拍卖或者签订演出包销合同。演出经营机构获得这些剧目的演出经营权后积极宣传剧目、广泛组织观众、认真操作票务,取得了很好的商业演出效果。

“八艺节”期间的票务工作也一改过去政府办节庆活动按机关团体、部门单位分发入场券的惯例,将票务全部交给演出经营机构操作,面向社会公开销售。这种做法克服了过去那种用福利票、关系票、人情票显示特权地位,而普通基层群众只能望而却步的不公平现象,保障了广大基层群众有公平的机会参与这一百年难遇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同时,通过票房获得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和检验剧目实现社会效益的经济杠杆和价值尺度。据悉,“八艺节”的票务收入达到3500万元,比“七艺节”净增1500万元,增长率为75%。这一组数据不仅表明了我省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这几年努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显示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北人民的文艺消费需求和参与意识。

3.精品剧目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开拓市场,使一次演出三方受益。精品剧目社会影响大,艺术吸引力强,对于一些具有实力基础和进一步开拓市场意愿的企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高雅而强势的文化平台。企事业单位冠名组织专场演出,或者包场演出、赞助演出,首先,使观众大饱眼福,获得了艺术享受,让精品剧目发挥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效益;其次,使出资购买剧目演出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提升了文化品位,联络了客户群体;第三,剧目生产院团也获得了一定的产出效益。因此,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开展演出活动一直是我省各级各类艺术院团开拓演出市场的重要渠道。“八艺节”前后,我省艺术院团更是积极主动地运用这种方式推进演出,为基层群众服务。2007年3月21日至29日,武汉巴山夜雨娱乐有限公司、洪山礼堂、长江职业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冠名演出《家住长江边》,4月18日至24日,武汉洪山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冠名演出音乐剧《大三峡》,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客户、社区居民、农民工、残疾人、大中专学生共2万余人观赏了演出。武汉、宜昌、荆门、襄樊等城市的艺术院团也不失时机地采用这种方式推进了精品剧目的演出,宜昌市歌舞剧团为了实现“把资源转变为财源,把精品转变为产品,把剧目转变为项目”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多项大奖的《楚水巴山》精雕细刻,反复锤炼,一方面加大对剧目的宣传力度,广泛与该市的旅行社、宾馆饭店联系合作,从2008年5月1日起,《楚水巴山》被作为宜昌市的文化名片和旅游产品正式纳入了旅游路线。

4.大力拓展海内外演出市场,将湖北的精品剧目进一步呈现给省外和国外观众。作为文化大省,湖北的舞台艺术实力雄厚,精品迭出,许多剧目及其台前幕后的主创艺术家在省外、乃至国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票房号召力。具有品牌影响的武汉杂技团投资300万元编创的大型主题杂技节目《英雄天地间》近年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推介,先后两次赴欧洲演出500多场,并在国内兄弟省市巡回演出300多场,不仅在跨省跨国的大舞台上展示了久负盛名的武汉杂技艺术,而且还取得了2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2007年5月,省歌剧舞剧院的音乐剧《大三峡》和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的楚剧《大别山人》赴西北五省巡回演出,用艺术的语言转达了湖北人民对广大西部人民的问候和祝福。武汉歌舞剧院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筑城记》2006年5月一上演就创造了在同一座剧场连续商演28场的纪录,2007年又多次为在武汉举办的各种大型会展和高层会议作祝贺慰问演出,被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与会代表视为武汉市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在完成本地演出计划的间隙,武汉歌舞剧院先后到广州、深圳、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演出,截至2008年5月,共演出110场,累计观众15万人次,总收入295万元。省京剧院的《曾侯乙》到深圳演出时,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当地几大主流媒体纷纷以“京剧精品下基层,京剧名家进社区”的通栏标题发表评介赞赏文

章。

5.争取行政手段支持,履行公益服务责任。舞台艺术精品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我省在采用市场运作机制组织剧目生产、开拓演出市场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公益服务的责任。“八艺节”期间,省委书记、省长请农民工看戏,让远离家乡进城打工的弱势群体不仅享受了艺术盛会的欢乐,还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举措的温暖。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把送戏下乡、下基层作为长项工作,常抓不懈。此外,各艺术院团还主动争取其他党政部门的支持和资助,共同开展主题性公益演出。荆门市艺术剧院的花鼓戏《十二月等郎》2005年立于舞台之后,便积极争取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冠名、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让农民群众免费看戏。三年来,他们不仅邀请城区工地的1000多名农民工免费进剧场看戏,还将舞台搭建到远离城区的建设工地上去,他们不仅到省会武汉为农民工举办专场演出,还远赴首都北京深入奥运建设工地和昌平区郑各庄为农民工和农民演出,他们配合“建构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主题,克服困难把戏送到街头巷尾、田间垄上、学校军营和建设工地。到2008年6月,该剧共演出260多场,观众累计达30余万人次。武汉市的精品剧目不仅在市场运作的商业演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推进公益性演出方面也是新招迭出,成绩斐然。民族舞剧《筑城记》在江城掀起“舞蹈风暴”后,为满足弱势群体的欣赏需求,他们在自己的小剧场连演数场,专门把农民工、下岗职工、残疾人和中小学生请进来享受这一视觉盛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柠檬黄的味道》不仅连续两年参加本市有关机构组织的“快乐暑期”社区演出活动,取得了演出200场的佳绩,而且积极参加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教育局、文明办组织的优秀儿童剧演出活动。他们还参加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优秀话剧进乡村活动,先后到黄陂、新洲、蔡甸、东西湖、江夏等7个远城区的学校为孩子们演出,并且连续两年与武汉团市委合作,免费为农民工子女演出。由于剧院热切关注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多方争取行政手段的支持和资助,《柠檬黄的味道》从2005年8月到2008年5月,在不足三年的时间内共演出700余场,观众近80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700多场演出中有90%以上是在农村、远城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武汉市的楚剧《三月茶香》、京剧《贵妇还乡》、话剧《张之洞》也都在有关行政部门倡导组织的精品剧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等活动中积极为基层群众演出,取得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适应基层演出场馆的设施状况,同时降低演出成本,给普通观众以更多的实惠,《家住长江边》、《楚水巴山》等精品剧目通过修改舞美道具、精简灯光设备、压缩演职人员等多种途径制作简装版本,《十二月等郎》和《三月茶香》还设计制作了散装版,使剧目不论是在农村的田间场院还是在城镇的街头公园,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表演。

三、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

几年来,我省的舞台艺术精品和文化场馆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由于在艺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上,依然存在一些思想认识和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诸如艺术与艺术产品、经济效益与社会公益等矛盾时往往只能被动应对任务,顾此失彼。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三贴近”的现实题材剧目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从各级文化宣传部门到业内有识之士一直鼓励现实题材的剧目创作,但由于在艺术本体上存在着戏曲程式化动作与现实生活样态的矛盾,更由于编导人员在熟悉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设置矛盾冲突、提炼思想主题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虑或缺陷,因而创作人员更热衷于创作新编古装戏,或者改编经典著作。在这些作品中,虽然不乏既包含厚重的历史内容又彰显现代精神的上乘之作,但确实有一部分作品极力回避现实,试图从地域文化风情中以猎奇志怪取胜,在基层观众看来恍如隔世,既不能受到思想启迪也难引起情感共鸣。其实,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的剧目,在基层群众中才具有久演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比如,湖北省豫剧团创作的现代豫剧《山

野秀才》表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通过努力学习,自我充实,奋力追赶知识经济的时代步伐,从而改变自身命运和家乡面貌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讲诚信、说真话、办实事的当代青年农民形象,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生动,主题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正面导向性,受到广大观众热烈赞赏。该剧2004年8月公演以来,至今已经演出600多场。荆门市长期坚持抓农村现代题材剧目创作,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荷花洲头》、《闹龙舟》、《十二月等郎》等一系列作品不论是在评奖汇演中还是在演出市场上,不论是在业内领导专家的笔头,还是在基层农民的心里,都是有口皆碑的艺术精品。为此,我们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现实题材剧目建设,不仅要在政策导向、激励机制、评选标准上对现实题材给予倾斜,更要鼓励编导人员深入生活,解放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勇于直面现实矛盾,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出能够震撼观众心灵、激励群众奋发向上的精品力作。

2.大投入大制作的剧目下基层演出困难重重。现在的精品剧目一般都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阵容,装台需要两三天,单场成本四五万,演职员工一百多,剧组出动便是辎重庞大,浩浩荡荡,区县以下的演出场馆根本无法接待。按成本收费,基层群众无力承担,没有额外补贴,剧团也难以为继。尽管我省有几个精品剧目为了适应基层条件,制作了简装版乃至散装版,但多数剧目难以照此办理。在我们调研的对象中,投资数百万、至今演出只有数十场的剧目不乏其例。抛开改版需要追加经费的困难,院团还有更深层次的顾虑:如果说简装版并不降低艺术品位和艺术质量,那么当初为什么要多余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制作豪华版?如果说只有大投入、大制作的豪华包装才算是高质量的艺术精品,那么改制成简装版为基层群众演出,岂不是上层吃精粮下层吃粗粮,为群众服务打折扣?事实上,无论是从经济规律还是从艺术规律看问题,不计成本的大投入,不顾戏剧情景需要的大堆砌,都是不可取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艺术院团终将以独立的经济实体面对市场,那时他们决不会不顾投入产出比例,一味铺张豪华场面,只会在剧目的思想内容和表演技艺上精雕细琢,吸引观众。我国近代的戏曲艺术大师和经典剧目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锤炼出来的,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就在于它符合“以方寸之地表现大千世界”的舞台艺术规律,是在充分肯定舞台假定性的前提下,通过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在空灵简约的舞台空间中营造丰富多彩的意象化戏剧情景,这才是中国戏曲的“国粹”精髓。正当西方摩象戏剧走入困境,纷纷到中国意象化戏曲中吸取营养以图新生的时候,我们的戏曲舞台却反其道而行,大肆堆砌具象场景,追求逼真效果,这不仅湮没了中国戏曲本体的美学特征,还有可能成为西方戏剧界的笑柄。为此,我们建议,在组织戏曲理论家和深谙戏曲真味的老艺术家深入研究,加强宣传中国戏曲美学特征的同时,抵制各种铺张奢靡的贵族艺术遗风,防止借大投入中饱私囊的不良行为,将那些对中国戏曲一知半解却敢于颐指气使的隔行导演拒之门外,在当下的风气之外独标一帜,生产出几台空灵简约、以虚带实、意象生动、以情寓景的戏曲精品来。

3.外聘主要演职人员,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生产力。现在,许多艺术院团为了向精品冲击往往相信“外来和尚好念经”,到全国各地聘请主创人员。有的是信赖其艺术造诣,有的则是盲从其虚名,更有甚者,则是看好某人手眼通天,能够摆平评委的本领。这几年,我省外聘的主创人员中固然有许多是德艺双馨、成就斐然的艺术家,但技艺平庸、令人失望者也不乏其例。如果说对于编导、舞美、音乐这些幕后主创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外聘,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艺术优势,那么对前台的主要演员和演奏员也进行外聘,则有可能挫伤本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阻碍自身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我省一个颇有潜力的剧团,排演了一部基础很好的剧目,由于前台几个主要演员和演奏员都是外聘的,因而无法坚持日常演出,更难以流动巡回地下基层下农村为普通群众服务。尽管他们在主观上认识到精品剧目不能参加完评奖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应该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但事实上,这个投资近600万元的剧目,从2003年4月到现在总共只演出了50场。为此,我们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今

后对那些艺术生产力达不到一定水平的剧团,不鼓励排演大型剧目,更不必力不从心地冲击精品。

尚长荣三部曲·新史剧·时代精神

刘厚生

在现代京剧的发展历程中,新编历史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新编历史剧,用其广义,包括比较严格的历史剧、历史故事剧、古代名著改编剧、古代民间生活剧以及神话传说剧等等,凡是穿古代服装的都算在内,简称新史剧。

京剧从来以折子戏(兼指短剧)为主流,这种演出样式是世界戏剧舞台上中国特有的艺术现象,它对京剧——尤其是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提高和普及发挥了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它的一个根本缺点是文学性的薄弱。这种现象,在辛亥革命前后有所改变,未成气候;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大名旦为了提高艺术水平,以利竞争,开始了“私房戏”的编演,形成对折子戏的一次冲击。这些私房戏大都是有完整故事的单本戏,也大都是新历史剧。这些戏由成名的大演员(不止四大名旦)演出,一二十年间,竟有百部上下作品出现,风靡一时,可以说是新史剧的一次小高潮,丰富了京剧的发展。然而由于剧作者们大都是旧文人,思想性和编剧修养不深,又全然是为演员量身定制,因而大都人去戏亡,留传至今的不过极少几个戏,未能改变折子戏的主流地位,这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

抗战时期的延安,出现了被称为“划时代”的《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单本史剧,确实开了新生面,影响深远。但是为政治服务的意味浓,至今也未能成为可以保留常演的剧目。但由此延续到建国后最初17年中,整本新史剧逐渐发展成同折子戏并肩同行、进入主流的局面。

从建国到1966“文革”的17年中(实际是14年),到1963年已开始大演现代戏了,新史剧确实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京剧老戏或兄弟剧种剧目改编的如《将相和》、《野猪林》、《黑旋风李逵》、《杨门女将》、《白蛇传》、《谢瑶环》等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新史剧的优秀代表,为京剧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这些戏都有完整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一定深度的思想内容,较之传统折子戏,显然有了巨大的不同。但是,由于17年中政治运动连续不断,为政治服务的政策迫使京剧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编写大量剧目,其中大多是配合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作品。明显例证如抗美援朝时期众多的“抗秦援赵”戏。1963、1964年更掀起大演现代戏之风,一直到“文革”的所谓“样板戏”,完全把新史剧连同折子戏一起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双脚。17年中新史剧为京剧的提高发展所做的努力全被压碎了。

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30年来,折子戏为青年观众所不熟不懂因而不喜,市场日益缩小;现代戏除了《石龙湾》、《骆驼祥子》等少数剧目外,好戏不多;单本新史剧渐渐成为京剧舞台的主流。30年来,各地京剧院团没有不演新史剧的,其中,上海京剧院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院。改革开放迄今,上京已编演的新史剧,在全国京剧院团中即使不是最多的一个,也是最多者之一,不仅量大而且质高。现在我们进行讨论的由尚长荣同志先后主演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新史剧,现在人们都爱称之为尚长荣三部曲。

《曹操与杨修》初演于1988年,《贞观盛事》初演于1999年,《廉吏于成龙》首演于2004年,前后约16年。三部戏所写时代不同,情节、主题、人物都各有不同,艺术上各有成就也各有局限,这里不可能具体评析。我着重要说的是这三部戏虽出生相距多年,却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宏扬了我们当前的时代精神,我以为这是这三部优秀大作之所以优秀的出发点或主要标志,亦即它们的共同成就。

时代精神是什么?时代精神决不是建国初期17年以至黑暗“文革”中人们念念不忘的文艺

为政治或为政治运动、为政策服务。时代精神要比为政治服务宽广得多,深刻得多。政治是利益集团的具体利益及其斗争,是主观的,因而是有正确或错误之分的,又往往是一个较短时间的;时代精神是抽象的,客观的,长时间稳定的。政治和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载体,也是时代精神所由生发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文艺作品应该反映、蕴涵、表现、倡导乃至丰富时代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精神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个同过去告别、深刻反思的时代,是一个放眼未来、改革创新的时代,是一个团结奋进、和谐宽容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发扬民主的时代,是一个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时代。总之,是一个宏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时代。体现这样的时代精神,不仅是对现代题材剧目的要求,同样也是新史剧的任务。因为社会主义原本就是继承了历史上一切先进的、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精神。题材不是决定性的,对历史挖掘得深,往往可能比现代戏更有思想价值。

京剧作品反映和表现时代精神,也决不能只做时代的传声筒,公式化、概念化地图解时代精神,而应要求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艺术想象、手法、风格可以多种多样,艺术基本方法则应走真实表现生活的现实主义道路。尚长荣三部曲的突出成就正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取得了文学上、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三部曲的作者不同,但三个戏却有一个相近的剧情结构:三部戏中的主要英雄,曹操与杨修,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于成龙与康亲王,三组六个人的性格不同,戏剧纠葛不同,艺术趣味也不同,却都写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同一个同样强有力的股肱人物之间又斗争又团结的故事。看一部戏很好看,连看三部更好看。曹操是爱才又忌才,杨修是恃才又傲才;李世民是从愤怒到宽容,魏征是从刚直到圆通;康亲王是从成见到理解,于成龙是朴实而又机巧。三个古代的故事让我们觉得亲切,感到充实,相信其历史真实性并且沉酣于浓郁的舞台氛围之中。六个人物中,曹操、魏征、李世民是舞台上的熟客,杨修、于成龙、康亲王是新人,但作者们都安排了精妙的推动剧情进展的合理细节。如曹操的梦中杀人、为杨修牵马,魏征和李世民充满敌意地分开后的各自反省又遥望怀想,于成龙和康亲王的两场斗酒,等等,都是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显示了性格的发展,从而使人物活了起来。这六个性格可以说是京剧文学中带有独创性的新鲜形象,是现今京剧文学的重大收获,为舞台演出提供了扎实基础。更可贵的是,这三部戏的内容都有较强的政治性,却都没有影射现实,对号入座,然而又都会引发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引领我们进入深深的反思,激发我们对生活公正的热切追求和期望。这三部戏在新的时代精神鼓舞下诞生,又以历史题材反映和表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它们完全可以列入当代新京剧优秀代表作品的行列。

这些优秀的京剧文学剧本发扬了建国初期新史剧如《杨门女将》、《谢瑶环》等的传统,它们跟老折子戏不同,不能仅靠一两个名角的几段唱就能获取观众掌声。优秀完整的剧作要得到观众的理解、欣赏与认同,就必然要求优秀完整的舞台呈现,这首先是对导演的要求。近来有一种意见,说京剧是演员“角儿”的艺术,观众都是冲着角儿来的,而话剧才是导演的艺术,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作为一门高度的、有组织的综合艺术,在各种被综合的艺术因素的组合结构中,一定是文学做基础,表演为外在表现,直接与观众见面,京剧如此,话剧同样如此,在一个剧本通过排练搬上舞台的创造过程中,导演要担负全面的、主要的责任。导演应该听取演员意见,角儿可以影响导演,但首先要接受导演对剧作的诠释、布置和调度,在此过程中,导演必须发挥其统率的作用。

尚长荣三部曲有幸找到了三位中国当代一流的导演大家:《曹》剧的马科,《贞》剧的陈薪伊,《廉》剧的谢平安。首先是马科,我以为是《曹》剧舞台演出成功的决定性力量。这样说决不是轻视陈亚先和他的作品以及尚长荣作为剧作的发现者和主演者的作用。但在创造过程中,如果没有具备深厚京剧修养和经验的导演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组织乃至细节指导,如果不

是导演和演员合作的那么顺当(当然也会有争论),那是排不出这部戏的宏大气派、浓色重彩与壮美风格的,是演不出思想的准确表达和丰满的性格体现的。当然也应该说,作为有深厚学养的老导演马科,也正因为遇到这个剧本和尚长荣、言兴朋等名演员,才创造出自己的压卷之作。戏剧原本是有组织的、谁也离不开谁的集体艺术。

《贞》剧的导演陈薪伊和《廉》剧的导演谢平安的情况同样如此。《贞》剧的舞台整体风格雍容大气而细致流畅,特别是那一场一个舞台上两个表演区,一边是魏征在自己家中,一边是李世民在宫内,两人两地各自自思自叹,自我矛盾,自我说服,述怀倾诉,遥想对方,何等新鲜高雅。两人的词既是独白又是对白,既是分离的又是融合的,既是内心的又是外露的,既是剧情的必须推展,更是京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抒情乐章。当时使我感动,至今难以忘怀。《廉》剧导演谢平安非常准确地把于成龙跟康亲王的两场斗酒戏放在全剧最重要的枢纽地位。这是两个在真实生活中可能性极小因而极难处理的情节:在交流反应的尺度和节奏掌握上温吞一些就没有趣味,火爆一些就必不可信。导演同演员合作,不温不火,分寸妥帖,让观众在承认其真实性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浪漫亲切的气氛。有了这两场骨子戏,导演才完成了这一部喜剧性的正剧,这种艺术风格在京剧舞台上大有新意,同样令人难忘。

舞台上表演——演员永远是中心、主体,这毫无疑义,观众看角儿也是当然之理,然而“角儿”经不经得起看,却要具体人具体分析,即使大名“角儿”,观众——尤其是今天的观众,他不仅是来看你的人,更是要看你的戏。新史剧都是新编的完整大戏,对演员的表演要求远大于折子戏。演折子短戏,有的人能“拉鼻儿”观众就叫好,以致被讥讽说应发“金驴奖”。过去稍稍演得好一个角色就被称为“活××”,其实要求不高。新史剧要完整创造人物形象,充分表达感情,体现主题思想,决不是说只要有点“玩意儿”就能做到的。尚长荣这三部优秀新史剧的要求尤其严格,因为,对于优秀演员连演的几个作品中,在一般创造形象的几个角色基础上,更要要求高度一贯的艺术品位和个人前后一致的特殊风格色彩。

尚长荣有幸(不仅幸运,更有辛苦)得到这三部戏的三个各不相同十分难演的角色,曹操、魏征、于成龙使他有一个高的起点,这三个人物显然都不同于传统剧目中铜锤和架子花所常演的对象。不妨说三位古人担任主考出面,以截然不同的性格考验尚长荣的创造能力。结果是尚长荣三考抡元,荣登梅花大奖!这就是说,尚长荣所创造的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人各一面,然而却又都是明显的具有尚长荣的风格色彩:绝对是曹操、魏征和于成龙,又绝对是尚长荣创造的三人。这有些跟周信芳创造的宋士杰、宋江、萧何与萧恩的现象类似。都是角色,又都是周信芳。在话剧舞台上也有这类情况,比如赵丹,比如于是之。这是一种舞台表演的高超境界,是真正的、艰苦的艺术创造。

我看尚长荣的戏不多。除了三部曲外,早些的是《延安军民》老班长,近些的有《李尔王》、《李逵探母》等。据我的感受,他的风格色彩如果用“气度恢弘,明快开朗,求新求真”十二个字来表述,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在他饰演的每个角色身上都显示角色的特有性格而又具有他的风格色彩。这是个人学习修养的积淀,同时也是时代精神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凡是追求真正艺术成就的优秀演员都必是要自觉地呼吸时代精神,感染并宣扬时代精神。没有尚长荣,就没有这三部戏的高度成就;与此同时,三部大作也塑造了今天的尚长荣。传统说法是人保戏,戏保人;今天的现实是人创造了戏,戏也创造了人。还应该指出,这里还有一个集体创作问题。戏剧是集体艺术,如果没有言兴朋、何澍、关栋天这样“咬”着干的对手,以及三部戏的其他演员,戏的完整性就会受到损害,显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整体光彩。举一个小例,《曹》剧如果那三个外地商人演不好,戏岂不就受相当大的损失?

以上对于尚长荣三部曲本身的成就和意义,我着重从时代精神角度谈了些粗浅想法,下面,我以为有必要从这三部戏出发,回过头去联系几十年来所有的优秀新史剧。从《野猪林》、《杨门女将》到《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进一步探讨它们是如何推动和改变当代京剧

舞台艺术的发展,应该是讨论尚长荣三部曲应有的延伸。

前面说过,折子戏在京剧历史上有过巨大的成就和贡献,丝毫不能低估,但是它最大的局限是极少极难达到舞台整体性的高度,它集中力量做的大都只能偏于磨练唱腔和局部的表演。在旧时代京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时它可以独行其是,旁若无人;但到了新的时代,观众的文化教养和审美情趣有了深刻变化,人们看到了更多完整的舞台(乃至荧屏银幕)艺术时,折子戏自然就显出它的不足了。而新史剧的优秀之作所显示的完整故事、充沛感情、强烈的戏剧性更培育了观众审美观念的扩展,因此,整本戏、新史剧的出现本质上是京剧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历史需要或必然(折子戏不会灭绝,但必须精选和改造,那是另一问题),而不是被谁强加硬套给京剧的。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编演实践和理论研讨,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恼,我们的道路还远未走完,但是我以为已经可以说,单本(包括连台)的新史剧已经取得重大的胜利,对中国京剧必将产生历久而弥坚的影响。

首先,单本新史剧已经基本上改变了京剧以折子戏为主流的传统演出样式,最少已经做到平起平坐、双轨并行的程度。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一百多年舞台上折子戏当家的局面无论如何是一种异数,如果两三百年后人们写京剧史,说那一百多年里前辈们留给后人的都是折子、短戏、片断,而极少完整本戏,能向后代人交代吗?应该说现在已逐渐走上了正常轨道。其次,优秀新史剧的多年积累,可以说相当高地提升了京剧的社会文化地位。京剧在旧社会被蔑视,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京剧改良运动曾有过突围,但收效不大。后来在梅、周、程等大师努力下,艺术名家的个人声望有所上升,而京剧艺术整体评价还在争论之中。建国后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提升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的地位,但是这需要京剧和各剧种拿出有价值的作品来撑住这个地位。这个任务一方面靠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与提高,更大的责任则落在新史剧以及优秀现代戏的身上。新史剧发展到尚长荣三部曲以及《成败萧何》等剧目,显然可以看作是众多执行历史任务的优秀京剧代表作品,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新史剧之所以承担起提升京剧社会文化地位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创作或改编了大量优秀作品,突出地提高了京剧文学的水平。不仅有戏,有人物,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化和时代精神的张扬,这一点前面已说过。这里要补充的是,新史剧(比较严格的历史剧)在帮助广大观众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过去中国老百姓大都是通过戏曲中的红脸白脸、忠奸斗争和大汉族情绪来接受历史知识,往往有错,新史剧当然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但总可以适当改变许多歪曲的传统史观和人物评价,是可贵的。

第四,特别对于京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新史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前面也已提到,新史剧承认了导演艺术的存在,促进了导演职务的确立,培育了不少优秀导演和具有创造形象能力的演员。同时,新史剧对京剧舞台美术和音乐的创造、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尽管今天还有些京剧评论家、研究家对京剧新的舞美和音乐甚有微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艺术的新发展总是有成有败,有得有失,不能因为有失败作品和不恰当的大制作、大乐队,就对新事物全盘否定,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是。

最后必须提到,半个多世纪新史剧带给京剧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新的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没有新的思想观念就做不成任何新的事业。比如京剧在理论方面从来只有些零金碎玉式的诀谚,如“一棵菜”,如“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如“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等等,虽然弥足珍贵,却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现在京剧家们明确了文学艺术的根本意义、社会价值和上层建筑为基础服务的责任,懂得了戏曲艺术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的规律,信服了要追求舞台艺术完整性和人物形象塑造等等,才使得京剧舞台上不仅新史剧,也包括传统戏,出现了崭新面貌,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这是京剧正确的科学发展而不是斜路,更不是停滞。

最后,再回到尚长荣三部曲,我想,由这三部大作的杰出成就,联系到新史剧的历史作用,归结到这三部戏的出生过程,不能不提到三部戏的创编演出单位——上海京剧院。很明显,

没有上海京剧院,就不可能出现这三颗亮星。但是问题不仅是上海京剧院,更在于我们的公办剧院体制和剧院的传统。

上京的前身是上海解放初期的华东和上海两个公办剧团,其人员构成是一批解放区的京剧工作者,一批上海以演连台本戏为主的京剧工作者,加上经常在上海演出的一些京派“散仙”(著名的单干演员),三股力量杻成绳,由海派大师周信芳挂帅举旗。因而这个剧院从其前身就具有海派京剧重视新编剧目、尤其新史剧的传统,可以看到,有了公办剧院体制而非散仙体制或私人班社体制,才有可能进行新戏、新史剧的积极实验和实践。上京及其前身历史上也走过弯路,如50年代初演过影射抗美援朝的《信陵君》,也演过一些并不精彩的戏,但总体上是健康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历届剧院的领导集体都着力抓新戏,优秀和比较优秀的新史剧不断出现,因而当尚长荣带着《曹》剧空降上海时,他们(我想应该提到上京当时的领导班子马博敏、黎中城和孔小石三同志)立即感受到这部戏所蕴涵的时代气息和文学成就,马上全力以赴进入舞台实践。由此一发不可收,不仅这三部戏,还有接下来的连台《狸猫换太子》、近年的《成败萧何》等都成为当代京剧的一座座新的堡垒。由此可见,剧院体制、传统和开放意识的极端重要。

上海京剧院还要往前走,尚长荣也还应继续排演新戏,创作新史剧更是全国京剧院团的基本责任,总结70年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当代京剧,是可能做好也必须做好的事情。路漫漫其修远,整个京剧界还要艰辛地上下以求索,道路曲折,前程远大。

我相信尚长荣将会有四连冠,我为上海京剧院祝福,我期待优秀新史剧在全国开花结果!

“出新”断想

——关于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些零星思考

康式昭

接到中国戏曲学会等四家联手举办“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的通知之后,于日常炊饮等冗务之暇,沉下心来,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戏曲历史题材创作,在自己接触到的范围之内,做了些回头看、静心想的事情。想来想去,逐渐集中到一个问题上:“出新”。随想随记,记了再想,一来二去,竟有六七条之多。姑且录将下来,应对“通知”必须写出不低于三千字文章的要求,也就顾不得系统性、逻辑性等等严要求,更难攀上理论性、学术性的高标准了。随感而书,信笔而记,聊以完成差事,供识者专家哂读,以求指谬斧正也。

一、“出新”为艺术生命之所系

记得一位伟人谈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时,提出了一条颇为重要的的标准:看他有什么超过前人的新贡献。借用到文艺创作上,似乎也可以简括为两个字:“出新”,或者叫“艺术贵在创新”。即:察他人所未察,道他人所未道,见他人所未见,发他人所未发。俗谚说:“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古贤云:“惟陈言之务去。”道理都一样: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创新是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或者说,创新应该视为进入艺术殿堂的入场卷。这话看来有些绝对,但抄袭他人之作,描红前人之作,毫无新意之作,平庸而泛泛之作,能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能葆有艺术生命力么?

在我看来,所谓“出新”,从大的方面说,似乎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就思想层面说,含新视角,新把握,新发现,新开掘;就艺术层面说,含新结构,新手法,新展示,新意境。总的是,以新的追求达到新的面貌。

京剧《廉吏于成龙》是前者成功的代表。它一是摆脱了清官和贪官的正面斗争和冲突的习见摸式,一如几百年来存活于舞台上的包公戏;二是避开了以死相谏、以死抗争的海瑞式;三是把自身廉洁和有所作为结合了起来,使“廉吏”和“干员”统一于一身,从而创出了新意。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后者突出的代表。唯美的追求,舞台现代科技手段的和谐运用,别出心裁并贯穿全剧的羽扇舞,等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出新”和“推陈”

于陈旧中翻新,化腐朽为神奇,是历史题材剧作一大难题。既往的一批烩炙人口的老戏、传统戏,常常是聚精华与糟粕于一炉,溶有益和有害于一体。两者间比例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弊大于利。如何剔除糟粕、弘扬精华,是许多有志者一再跋涉其间的勇敢赏试,个中不乏成功先例。就我的肤浅见闻,试举两例。

其一,川剧《田姐与庄周》。老戏《庄周试妻》、《大劈棺》等是一出色情加恐怖、更宣扬封建礼教——女人必须从一而终的坏戏,解放后进入禁戏之列。蜀中女才子徐芬硬是别出心裁,啃下了这块“改编”加“改造”的硬骨头。删除色情与恐怖自不待言,关键是进行了人性化的改造:让庄周领悟田氏女的“出轨”,乃年轻女性正常的要求,过错在于自已,他宽容地写下“休书”,给予她一条自谋幸福的出路。然而,久困封建牢笼的柔弱女人,眼前却茫无出路:楚王孙既系庄周幻化,她又能投奔何方?走投无路之际,最终选择了上吊自裁!这是何等深重的社会悲剧!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尖锐地提出的:娜拉固然摆脱家庭牢笼出走了,但走后怎么办?先生借小说《伤逝》做了回答:要想生存,只得无奈地返回原地!我看过后来《庄周试妻》的若干改编本,我以为,均未能达到这一高度。

其二,婺剧《昆仑女》。这是一出许多剧种都有的老戏。我研究过王瑶卿先生早年名为《珍珠烈火旗》的演出本,剧作写的是大宋皇帝觊觎西域小国的两件珍宝:珍珠烈火旗和日月肃霜马,派大将狄青前去盗取。狄青先到鄯善国,取得双阳公主的爱情,通过双阳得到了两件珍宝之后,便扔下爱妻(双阳闻讯追来,还带上狰狞面具吓退之),回朝覆命去了。这部充满大国沙文主义、大汉族主义、并大大地有失中央朝廷体统的剧作,今天当然断难原样上演。浙江婺剧团延请高手,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之成为颂扬民族团结和睦的好戏,受到广泛好评。早年得到过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文华新剧目奖,还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的“金孔雀奖”。

三、“出新”和“求真”

“出新”要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这应该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结点。如何尊重?这就是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间的要务,则是要力求和大汉族主义、封建正统观念划清界限。这方面,许多剧目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想举两出:京剧《少帝福临》和评剧《胡风汉月》。

成都市京剧团推出的《少帝福临》(编剧程悦、董雯),是舞台上较早的清宫戏,我以为,这是尊重清初历史的成功剧作之一。大清开国皇帝顺治福临,如实说来,应该是一位敢破祖制、敢尊汉文、敢用汉人、敢倡汉俗、锐意改革、一心进取的有为之君。只消看看他死后的“罪已诏”(专家称,多半为守旧满臣皇族伪托),便可明白。诏曰:“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抑法太祖太宗”,“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新……是朕罪之一也”,“委任汉官,致满臣无心任事,是朕罪之一也”,“自恃聪明,不能听纳……日积愆戾愈多,是联罪之一也”。这份存于《清史稿·世祖记》中的要件,哪里是什么“罪”证,相反,倒是大清建国之初的改革先行者的可贵纪录!这份“检讨书”中,不就明明写着“于淳朴旧制日有更新”吗?《少》剧据此而书,使人茅塞顿开。就我个人而言,真个是大获教益,端正了我对清初政权的误解和偏见。

评剧《胡风汉月》(编剧姜朝皋、张秀元),写文姬归汉的故事。为认识、把握这个剧,我曾经学习研究了较多的相关史料,参阅了同一题材的一些剧作。特别是认真体察领会了蔡琰的

名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的五言《悲愤诗》,并据此写过一篇近万字的评论文章。我以为,《胡》剧应该是最为客观、最贴近历史真实的成功之作。它摒弃了妖魔化少数民族及其领袖人物的陈规,排除了大汉族主义的积习,完全立足于民族平等的立场,写了中原汉族和边塞匈奴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交锋到融合;写出了左贤王和蔡文姬两个强者:一个草原雄鹰,一个中原烈女。他们的结合、文姬的留胡,写得入情入理,有声有色。文姬的一生,的确命运悲惨,但大都根源于汉人自身,无论入胡之前的早期,还是归汉之后的晚年(详见本人文章,此处不细述)。

在历史观和道德观的统一上,我还想提一部我十分敬佩的剧作、福建作家周长赋的《沧海争流》。尽管它是话剧,而非戏曲。剧作写出了两个英雄:一个是坚持反清复明、被南明封为延平郡王的郑成功,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了宝岛台湾,名垂千古!另一个是降清的名将、官封水师提督、靖海侯的施琅,是他于康熙年间,在郑成功死后22年,从郑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攻夺台湾,使之纳入大清版图,功不可没!处理好历史观和道德观的关系,是历史题材创作难以回避的课题,《沧》剧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四、“出新”和“求善”

善和恶属于道德观的范畴,而向善、崇善、求善、行善,则进入价值观的规范。历史题材的“出新”,总的说,也脱不开道德观、价值观的认定和约束。一句话:作品要力求扬善、惩恶,而不是相反。特别是就历史剧创作而论,民族的传统美德,决不可漠视,更不容颠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向来是“见义勇为”、“救助弱小”,以至“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而且代代传承,蔚为风气。尊重它,遵从它,事则有成;漠视它,否定它,则必遭唾弃。一句话,决不能无视民众的意愿,决不能存心跟老百姓对着干。记得沈虹光在领取文华大奖时,引用过侯宝林大师的一句话:“我得把观众侍候好了,因为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呀!”她把个中的道理说透了。

我想引出一出戏:豫剧《程婴救孤》(编剧陈涌泉),这是迄今为止荣获所有全国性戏剧大奖的剧目,物有所值,当之无愧。我特别看重它坚持弘扬民族优秀美德、歌颂为正义而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当时,在“解构”、“颠覆”的强劲风潮下,大腕导演们要的是:孤儿长大之后,面对一系列为保护他而牺牲的人们,只有一句话: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果真无关吗?送死活该吗?老百姓(即“衣食父母们”)自有其标准!

“求善”也还有个“大善”、“小善”之别。看过一出写西施回归越国的戏,内容是: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西施以有功之臣回到故里,却怀有吴王夫差的遗腹子。在是否留下这个孩子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严酷斗争。剧作极力歌颂西施伟大的母爱,唱了一曲人性的悲壮的赞歌,然而,不幸的是:这里的“人性”、“母爱”,却和爱乡亲、爱邻里、爱民众、爱“国家”的“大爱”对立了起来。盖因在春秋战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夫差的孩子(无论是否遗腹子),其存在的唯一、也是最高的价值,只能是复仇的种子!只能是未来屠杀越国民众的祸根!母亲对亲子的爱固然归属于善良的人性,但与民众对立的情况下,其“善”也,只能是“小善”。在“出新”的追求中,对此不可不计,不能不慎!

五、“出新”与“求美”

美是艺术的本色。艺术美的愉悦,是招徕观众走进剧场的契机。艺术创新需要和“真”、“善”、“美”的追求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讲到“美”,我以为必须澄清一个误解:堆砌豪华的舞台,搞它个花钱竞赛。恰切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诗意的绚美的舞台,告别粗放简陋,走向丰富多彩,这是历史的前进。但要依剧目之需要而变,要把握好“度”。当前,戏曲舞台上,不顾是否需要,是否恰切,一律堆得满满当当,叠床架屋,金碧辉煌,极尽奢侈之能事,我们看的还少吗?以文伤艺,以实挤虚,完全忘记了我国戏曲的特质:假定,虚拟,象征!看这类自以为美、实则艺术变味的戏曲,我常常担心演员们会在那高低冥迷的坡坡坎坎的豪华堆砌上跌跤,更别想

看挥手千军万马、移步万水千山的精彩表演了。我很赞成一位友人的主张:净化舞台,回归本体!尊重戏曲规律,张扬剧种特色!

这方面,我以为,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树立了新的样版。那表演上丰富多姿、细腻慰贴的“十八步科母”,那清醇美妙、委婉悠扬的南音乐曲,真个是营造出了一番美仑美奂的艺术境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看曾静萍极为精致的表演,是最好的艺术享受,是醇美的艺术愉悦!

六、“出新”和“趋时”

对历史题材的解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读法,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侧重。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远一点说,元人纪君祥将程婴救孤的故事写成《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宣扬了向罪恶势力复仇、为正义而自我牺牲的精神,根源于元亡宋后实行的民族歧视和高压政策所引发的民众反抗。近一些说,欧阳予倩在抗日战争时期将古典名著《桃花扇》改编搬上话剧舞台,郭沫若创作话剧《屈原》,都基于抗日爱国的需要,对历史题材或名著作了新的解释和运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围绕吴越之争、西施入吴的历史故事,有一系列作品问世。先是五十年代曹禺先生的话剧《胆剑篇》,在抗美援朝的大背景下,突出弘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粉碎“四人帮”后,有白桦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除对勾践励志复国的赞许之外,加上了对得志而忘本的谴责。京剧《西施归越》己如前述。之后不久西施故里诸暨,又推出越剧《西施断缆》,彰显了为“国家”、为“民众”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有的走梁辰渔《浣纱记》的路子,突出了“色情间谍”的份量,增添了传授色情技能培训等的内容,艺术上似乎更为细致了,却也难以摆脱“女人祸国”的窠臼。形形色色,桩桩件件,成就不等,褒贬不一,都属正常现象。

我曾经想了想,在这个题材上,也还确实有文章可做。比如,元人张养浩有一曲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写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果把眼光离开吴兴越亡、越胜吴灭的此消彼长上——既然“春秋无义战”,完全可以既不宗吴,也不宗越。换一个视角,立足于民众的切身之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是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谱写出吴越新篇吗?不知可有试探者。

“趋时”的禁忌在“比附”:将历史和现实对号入座,简单比附,有的甚至让古人满嘴今人的话,作为历史正剧,不宜如此。当然,有意插科打诨,添点笑料,不在此列。但也要注意是否和谐,是否协调,要把握好其间的“度”。

想象力与主题形象

——人偶剧《八层半》与它的舞台设计

刘祯

广东省木偶剧团新排演的《八层半》,是一出人偶科幻剧,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让真人扮演动物。表现形式非常活泼,是时下流行的音乐剧形态,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里,主人公经历了从现实环境到虚幻场景再回到现实的幻想之旅,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历练。这部剧的环保主题,不仅让孩子们懂得要爱护地球家园,也让成人深受教育。此剧的舞台设计紧紧配合戏的主旨,将环保主题表现得非常到位,精心打造的舞台让观众在受到故事情节的教育意义的

同时,从感官上也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戏的开场,是蓝色背景下的地球,让观众对我们生存的家园有了直观的感受。大幕拉开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片林立的高楼和拥堵的城市路面,以及一辆红色轿车,一下子就将观众拉入自己天天要面对的都市环境中。随着小笛和妈妈的说唱,观众很容易就体会了编导的用意,原来林立的高楼和拥堵的路面是为了表现现代化都市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表现现代都市人在我们自己为自己制造的环境麻烦中所存在的生存紧张与压力。紧接着,大幕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现代都市中的一个清静所在——科学馆,几何的图案、后现代风格的设计给人一种神秘的未来空间感。很快背景就变成了科学馆的八层半,整个展馆的墙面都布满了自然风光的壁画。展馆内,一个个野生动物的标本被安放在支架上,栩栩如生。突然,标本都和小笛说上了话,小笛新奇极了,可是妈妈一出现,标本们又变成了原样。小笛一着急,乱摸乱碰起来,一下触动了机关,展馆一阵剧烈地震动,灯忽明忽暗,门窗都自动关闭了。摆放着标本的支架开始自动移动起来,舞台背景出现了灰蒙蒙的天空,脚下是密布的灌木长草,偶尔伸出几根奇形怪状的枝杈,阴森而又神秘。标本们都变成了活的动物,妈妈突然变成了一只狗,小笛非常着急,当他得知只有打败黄风怪、拿到回归钥匙,才能回去,妈妈也才能恢复原形后,便和动物伙伴们开始了寻找黄风怪的旅途。

随着情节的推进,小笛和伙伴们时而来到沙漠腹地,时而来到冰天雪地的北极,但不管他们来到哪里,都有环境问题在作怪。在沙漠,舞台呈现的背景是沙漠上的工业废墟,残垣断壁,被黄沙掩埋的枯树,干渴的小笛渴盼的雨水竟是不能喝的酸雨;在北极,风雪扑面,远方是不断剥落的冰山,脚下是渐渐消融的冰层,北极熊因气候的变暖而焦躁。小笛为救动物而落入冰水之中,妈妈为救小笛也落入冰水,当北极熊把妈妈驮起,妈妈也因为爱的力量而恢复人形。小笛终于可以和多次出现又溜掉的黄风怪决斗了,在动物们的帮助下,黄风怪被打败了,恢复了它原有的样子,原来她是被污染了的春风姑娘。春风姑娘又回来了,此时舞台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鲜花开遍了世界。小笛终于拿到了回归钥匙,和妈妈又回到了科学馆。贯穿这出戏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爱惜地球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副题是爱的教育,小笛妈妈与小笛的母子之爱,小笛对动物所表现出的爱,使得他们能够战胜重重困难,打败黄风怪,找到回归钥匙。其中,小笛对动物的爱,包含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中心主题的保护环境是一致的。该剧所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于其环保主题既积极又时尚,通过作者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戏剧发展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主题与形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孩子们非常投入,使自己融入戏剧,成为戏剧的参与者、一份子,与情节和剧中人物相伴而行,亦喜亦忧,步入一个形象而生动的世界,忘我忘戏。惟其忘我忘戏,戏的成功与感染才是艺术的,才是长久的。这出戏的上演,带给人一种激动,这种激动是想象力的成功,是形象性的成功,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样一出戏,其成功所在正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的,以往我们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儿童剧创作,缺乏想象力,缺乏形象性,本国儿童大人化,艺术急功近利,成为思想品德课的直接注解,缺乏对儿童的吸引力,本国儿童艺术大片的市场在萎缩。

这出戏的舞台设计紧紧围绕戏的主旨,突出主人公所处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污染后人类所面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揭示出破坏自然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题旨。灯光的使用以及舞台布景与背景的设计,无不是为这一主旨服务的,其中,黄风怪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舞台设计与剧中隐喻人物的完美结合。黄风怪一出场,舞台背景就被阴郁与狂风所笼罩,喻示着被污染的地球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而当它被打败后,恢复了春风姑娘的本来面貌时,舞台上又显现出一片葱绿,万物的复苏预示着环境恢复后给人带来的无限生机。舞台设计与演员的表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渲染出阴郁惨淡与阳光明媚两种环境,真正做到了使舞台美术直接参与表演的艺术追求。此戏的灯光设计充分体现了瑞士导演兼舞台美术家阿道夫·阿匹亚所说的“演员表演戏剧,三维空间为演员造型的形态服务,舞台灯光又赋予这两者以生命”的观点,

用光色的效果表明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整出戏的灯光设计,力图通过“光色”的合理运用把握对戏剧空间的造型,协助导演组织起完整而统一的舞台视觉画面。

《八层半》舞台设计的成功表明,舞台设计也是戏剧中的活的因素,是有生命的戏剧元素。该剧的舞台设计,不仅是物质的调配堆砌,还是思想者的能动参与和诠释,不仅是剧情的,还是落实到生活理念的,这是舞台设计的不俗之处。舞台设计关乎整出戏的氛围营造、环境渲染,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舞台设计是连接戏剧与观众的最直接的感官因素,舞台设计成功了,观众就容易进入编导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戏就成功了一半,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作为例证,《八层半》精心打造的舞台,作者想象力与戏剧主题、形象的艺术呈现,舞台设计者的“话语”,它的思考和实践,是这出戏成功的重要因素。

歌剧、音乐剧艺术潜在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

徐占海王春燕

前言

随着国内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产品的自身价值融入到社会中流通,并以此求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歌剧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质——生产流程复杂,审美难度大、制作成本高,中国歌剧、音乐剧事业正经受着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挑战。由于中国歌剧、音乐剧市场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完善,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团体和有关部门希望得到关于歌剧、音乐剧产业内部运作机制和市场潜力的详细情况。一些歌剧、音乐剧界的有识之士着手开展“中国歌剧、音乐剧市场深度报告”等相关工作,为中国歌剧、音乐剧走向市场探索出路。

歌剧、音乐剧潜在消费者调查课题是以歌剧、音乐剧爱好者为对象,对其群体构成、特征及其消费行为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的研究。该研究课题作为“歌剧、音乐剧市场研究”这一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课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实践中最迫切需要的理论指导。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歌剧、音乐剧的看法和认知程度;

2、通过调查了解歌剧、音乐剧潜在消费者的群体构成、特征;

3、通过调查了解、研究歌剧、音乐剧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任何营销策略的制定都要围绕消费者来进行,如果不了解消费者的特征、心理和行为习惯,一切营销活动都会失去方向。在一部歌剧、音乐剧的营销过程中,无论是歌剧、音乐剧的剧目立项,歌剧、音乐剧票价的制定,还是宣传手段的应用,都不能忽略消费者这一重要因素。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统计分析。

1、网上调查:与专业网站联合推出竞标式网上调查一个月,将调查问卷软件连接到相应网址,回收有效问卷2464张。

2、剧院现场调查:在剧场内设置问卷调查专区,回收有效问卷216张。剧院选择场次分别为:“金地业主答谢会”,演出单位:辽宁歌舞团,主要观众人群为金地花园业主;“京剧名家名段音乐会”,演出单位:沈阳京剧院,主要观众人群为京剧爱好者;“漂亮美声歌剧、音乐剧

经典片段音乐会”,演出单位:北美漂亮美声声乐组合,主要观众人群为歌剧、音乐剧爱好者。

3、高校现场调查:选择沈阳地区有代表性的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以及沈阳体育学院三所文、理、体育科大学作为调查对象,三所学校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8张。

第二部分样本总量和构成

一、样本总量和样本的地区分布(附图)

样本总量总计人数3548人,其中各省市所占人数如下图:

二、样本性别构成(附表)

男性203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5%,女性150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2.5%,如图:

三、样本的收入构成(附表)

500元以下1905人(学生群体),占总调查人数的53.7%;500-1000元4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3.5%;1000-2000元67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9.1%;2000-3000元28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3000-5000元141人及5000元以上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如图:

四、样本文化程度构成(附表)

硕士、博士799人;大学本科1422人;大学专科662人;高中、初中293人;中等专业学校229人;自学考试及成人113人;小学6人;其他24人,如图:

五、样本的年龄构成(附表)

18-24岁2448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69%;25-34岁826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3%;35-44岁164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4.6%;45-64岁91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6%;65岁以上19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0.5%,如图:

六、样本的职业构成(附表)

学生1790人;政府/公共事业563人;企业448人;自由职业者311人;个体及民营企业业主159人;艺术领域职业者80人;其它197人,如图:

七、样本综合分析

此次调查活动自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月17日为期两个半月,调查内容涉及当前歌剧、音乐剧市场现状以及今后歌剧、音乐剧消费取向等多方面的题目,共计17个。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遍及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共计获得有效调查答卷3548份。其中,辽宁

地区接受调查人数最多,为1661人,占46.82%;青海地区最少。接受调查的人员特点如下:以18-24岁左右的男女青年为主,他们普遍学历较高、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缺点是自身可支配收入较少,对高雅艺术消费的购买力相对较弱,但这一群体将是歌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的主要潜在消费者。首先在对这1790人是否喜欢看歌剧、音乐剧的调查中,“很喜欢看”歌剧、音乐剧的有685人,占所有人的38.2%,有779人的选择是有机会就看、偶尔看,占43.5%;认为太高雅,看不懂的有152人,占8.5%;认为没机会看的有146人,占8%;从来不看和完全不喜欢的有97人,占5%。由此可见,歌剧、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演出场次、剧目更新等的限制,人们接触的机会不多,但80%以上的年轻人希望对歌剧、音乐剧有进一步了解。

第三部分调查主要发现

一、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群体特征描述

任何产品都有其相对稳定的爱好者群体,充分了解爱好者群体,了解其构成和特征,是保证艺术产品能否拥有市场的关键。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群体结构和特征呈现如下:

歌剧、音乐剧爱好者人员从全体被调查人员中,去掉不喜欢、从来不看、高雅、看不懂和保留意见的调查者,而得出以下数字:

选择“很喜欢”总人数1653人,占总样本人数的46.5%,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群体的主要特征:

1.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年龄结构(附表)。在选择“很喜欢”的被调查者中,18-24岁1154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69.9%;25-34岁334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20.2%;35-44岁79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4.8%;45-64岁71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4.3%;65岁以上13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0.7%。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年龄结构不存在绝对主体,各年龄组中,喜爱者均占该年龄组的40%以上;其中在45-64年龄组和65岁以上年龄组,喜爱者分别该主体人数的78.2%和68.4%,较其他年龄组而言,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形势,25-34岁为最低。

2.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受教育水平。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硕士、博士421人;大专和本科程度925人,占喜爱者样本总体的81.5%;其次是高中和中专,占17.5%。

3.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职业分布(附表)。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职业分布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出一定的特征:首先以学生为主,685人,占样本总体的41.5%,占绝对优势;次之是政府/公共事业人员418人,占25.3%;此外,企业和自由职业人员也占取了一定比例,分别为200人、151人,各占12%和9.1%。

4.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收入水平。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月收入水平绝大部分在20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为500元以下的人数最多,为863人,占喜爱者总体的52.3%;500-1000元和1000-2000的百分比分别是13.6%和19.7%。

对于大中专学生,由于其没有收入,多数选择为500元以下。但在参与的调查者中3000-5000以上收入的整体人群中,有81%的人都选择了“很喜欢”歌剧和音乐剧,而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整体人群中,只有45%选择了“很喜欢”,1000-2000元的整体人群中只有33%的人选择了“很喜欢”,2000-3000元的整体人群中有49.5%的人选择了“很喜欢”;可以看出1000-2000元收入的人群喜欢歌剧和音乐剧的人是相对最少的。

二、歌剧、音乐剧爱好者消费心理和意愿

1.歌剧、音乐剧爱好者喜爱的原因。欣赏歌剧、音乐剧是为了增强专业素养,1122人;欣赏并了解经典剧目,305人;感受艺术氛围,164人;由衷喜爱,46人;子女学习,洽谈商务事宜首选项较少,仅各有10人左右,从中可了解歌剧、音乐剧欣赏者大部分是为了了解歌剧艺术知识,增加艺术素养。

2.影响歌剧、音乐剧爱好者选择剧目的因素。影响歌剧、音乐剧爱好者选择剧目的因素选择“音乐”的708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42.8%;选择“戏剧情节”的337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20.4%;选择“强烈的舞台视觉场面”的255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15.4%;选择“演员的艺术水平”的160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9.7%;选择“经典唱段”的111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6.7%;选择“舞蹈”的82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5.0%。可以看出,音乐和戏剧情节是被调查者选择剧目的主要因素,二者共占6

3.2%,其次是强烈的舞台视觉场面。

3.歌剧、音乐剧爱好者对剧目类型的喜好。对剧目类型的喜好选择“轻喜剧”705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42.6%;选择“悲剧”627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37.9%;选择“歌舞剧”321人,占喜爱者总人数的19.5%。关于喜欢什么样的剧目类型,观众的选择有明显倾向,轻喜剧和悲剧各占相应比例,而歌舞剧并不被大多数国人认可。

4.歌剧爱好者对剧目内容的喜好。

(1)经典故事,魅力长存:

《卡门》557人;《图兰朵》371人;《歌剧片段精选》152人;

《阿依达》134人;《弄臣》120人;《蝙蝠》97人;

(2)爱情故事,永不沉没:

《罗米欧与朱丽叶》826人;《茶花女》605人;《蝴蝶夫人》432人;

(3)历史原型,将谁感动:

《白毛女》1193人;《江姐》329人;《巫山神女》227人;《党的女儿》214人;《苍原》132人;《兄妹开荒》109人。

被调查者对剧目内容的喜好,从剧目题材上来分,爱情故事最受欢迎,其次是经典故事。5.音乐剧爱好者对剧目内容的喜好。

(1)经典故事,魅力长存:

《巴黎圣母院》709人;《悲惨世界》459人;《窈窕淑女》438人;《音乐之声》418人;(2)现实世界,精彩万分:

《艾薇塔》160;《42街》146;《芝加哥》144;《西区故事》125;

(3)视觉冲击、时尚诉求:

《狮子王》1304人;《猫》429人;《西贡小姐》245。

被调查者在歌剧、音乐剧的剧情选择上有明显的倾向,爱情故事,尤其是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非常能打动人们的心,前面提到的几部如《罗米欧与朱丽叶》、《茶花女》等故事,被人们普遍接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历史名著改编的经典故事也历久弥新,仍属于人们最喜欢的主要题材形式。红色经典系列和有历史深度的剧目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白毛女》、《江姐》等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留有深刻的记忆。不过,在调查中,也注意到不论剧目的题材如何,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就是制作精良、立意深刻。

三、歌剧、音乐剧爱好者消费行为习惯

1.歌剧、音乐剧爱好者了解信息的途径(附表)。报刊1268人;电视680人;网络672人;海报504人;杂志441人;大剧院售票处299人;亲友处160人;其它111人。

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知晓剧目信息的途径,一般是报刊杂志上的歌剧、音乐剧评论、报道,电视上的歌剧、音乐剧专题节目,歌剧、音乐剧的海报也是大众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新的媒体时代,网络、电视、杂志三方的互动效应越来越明显。男性与女性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有一定差别,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爱好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从户外广告、电视广告、他人传播和剧院宣传中获取信息的比例,女性普遍高于男性。

2.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票价接受能力(附表)。580元360人,以政府/公共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占总人数21.8%;50元以下345人,占总人数20.9%;120元250人,占总人数15.1%;80元246人,占总人数14.9%;180元170人,占总人数10.3%;280元156人,占总人数9.4%;380元126人,占总人数7.6%。歌剧、音乐剧爱好者对票价接受能力出现两边高的现象,580元和50元以下接受者各占20%左右,其次是选择120元和80元,各占15%左右。

四、歌剧、音乐剧爱好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查表的设计中,我们也特别要求被调查者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代表性评论归类如下:

1.对歌剧、音乐剧两者艺术价值的肯定(关键词:高雅的艺术、熏陶、喜欢)

(1)江苏徐州的一名研究生:很不错,我就在学校组建了一个歌剧社团。

(2)歌剧和音乐剧是高雅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质。

(3)虽然在中国不太流行,但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在轻松和愉悦的心情下得到艺术的享受。

(4)歌剧和音乐剧是一种用其它影视无法替代的艺术,是一种很高雅并能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应在社会中大为推广。

(5)是迄今为止具有最高品位、最高戏剧性、最高整合度的美学创造,对歌剧、音乐剧的维护、发展,是对全人类歌舞娱乐最高思想境界的尊重。

大部分的爱好者都认为歌剧和音乐剧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是人类艺术智慧的结晶,虽然歌剧和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比较艰难,但相信歌剧将会在更多欣赏者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完善,众多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歌剧、音乐剧艺术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2.对歌剧、音乐剧两者进行比较(关键词:现代、通俗、严肃)

(1)我觉得歌剧特别高雅,是要有一定文化背景才能够接受、欣赏的,而音乐剧比较适合大众,在感受美好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剧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音乐剧!

(2)相对歌剧和音乐剧而言,我更喜欢音乐剧,因为这是一种现代艺术的表现,音乐剧的歌曲也比较随意,更能让我们这些平常人接受和理解。

(3)歌剧和音乐剧的剧本没有质的区别,但表现形式却有很大区别。歌剧表现形式是严肃的,音乐剧则是通俗的,但目的是一样的,用音乐和歌声将一个普通的故事进行展开、升华,将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

3.对歌剧和音乐剧现状提出意见(关键词:票价高、演出少,没有机会欣赏、远离大众)(1)票太贵了,不适合学生。

(2)歌剧和音乐剧都是很艺术的东西,很多人都比较欣赏,只是一般都是苦于没有机会,或是没有时间或是票价太高。

(3)歌剧和音乐剧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高层次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情操、传播艺术文化,作用巨大。但是,当前歌剧、音乐剧的演出票价较高,如果能够降低,将会让大众受益,歌剧、音乐剧本身也受益。

(4)歌剧和音乐剧在人们心中一直是阳春白雪,也许是因为过于神圣,反而使它越来越远离大众,再加上高价的门票,使人们有心接近无力接近。

歌剧和音乐剧作品太少,作品内容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票价过高、

观看机会少是人们普遍反映的问题。

4.被调查者在歌剧、音乐剧的题材、形式、宣传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平民化、反映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宣传普及少、民族元素、舞台视觉、避免庸俗)

(1)歌剧及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从文学方面来说,希望它是有内涵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具有艺术美,能够给人以轻松享受,陶冶身心,提高人的审美情趣。(2)现在对这方面的宣传和继承太少了!

(3)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很少,好多学生不适应。

(4)增强剧目情节性,创作经典唱段。

(5)我很喜欢歌剧和音乐,它们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但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太少了,宣传力度也不够,我想这可能也是制约这种文化艺术发展的瓶颈。

(6)我不排斥外国的艺术形式,但要注入中国的民族元素,人们听得懂才谈得上欣赏,能欣赏才可能掏钱去享受。多在电视上播些精品当作普及,搞些像易中天那样的节目。

(7)幕景过份奢华,会增加成本,使票价上涨,观众更需要的是内容。

(8)我是学习文学的,对歌剧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认为一部好的歌剧不仅要在歌唱方面突出,在舞蹈和场景方面也应该做到位。场景是整出剧目的氛围,舞蹈可以增加视觉效果。(9)演员的演技固然重要,但舞台视觉也非常重要,在剧院里其实要真的看清演员的表情是不容易的,只能看动作和听音乐。舞台视觉对歌剧给人的印象起重要作用。

被调查者普遍提出歌剧和音乐剧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要走平民化路线,增加现代元素,并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增强学校教育,让大众多了解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欣赏在制作过程中,适应现代人心理,满足人们视觉、听觉的需要。

5.对歌剧和音乐剧提出希望(关键词:发展、发扬、与时俱进)

(1)我觉得歌剧和音乐剧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活动,能有机会欣赏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过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希望它能发展得更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

(2)歌剧和音乐剧像是中餐,而不是快餐文化,其实……比电影好多啦……可现在的人都喜欢看电影……我希望想想是为什么,我不想有一天看不到了……

(3)目前中国歌剧不是太火,希望你们发扬光大。

(4)希望本土歌剧和音乐剧能够与时俱进,多创作出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经典之作!

结语

市场调查研究是市场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艺术产品市场营销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侧重点多放在政策环境和演出体制上,而对于消费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经营者,对于歌剧、音乐剧爱好者的了解都比较缺乏。针对歌剧、音乐剧爱好者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对于充实、完善歌剧、音乐剧市场营销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话剧院2009春节综艺晚会的启示

王弈

2009年1月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接到文化部《关于做好2009年春节前后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工作的通知》后迅速反应,积极部署,经过两周的策划、组织、创作,最终推出一台体现时代风貌的“信”主题综艺晚会。这台演出从最初策划到巡演结束历时一个半月,中国国家话剧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一支20余人的演出队伍,为广州、深圳两市9个地区的基层群众献上了10场免费演出,观众累计人数近2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建院以来首个综艺晚会形式的舞台作品,同时也开创了话剧院广场演出的先河。此次慰问演出虽然只有10场,但已经在当地观众中间形成了口碑极佳的“国话品牌”。

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329 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几年来我们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 组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 验”课题组领导下,在项城市教研室语文 教研员朱伯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 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通力 协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 创设”研究与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 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 们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请 给予评审、鉴定。 一、实验与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研究

研究:一个人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只社会学研究经验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过程的逻辑和哲学基础。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 方法的体系。分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定性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逻辑、范式,客观性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 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处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

研究过程:确定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是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建设和命题 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巨星理论,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这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潜在可观察,精确的,理论重要性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范围,不同属性或不同亚文化的概念)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处在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出于自与因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陈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就是假设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命题是有概念构成的,理论是由命题构成的 关于一个概念之间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叫陈述, 假设的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差异性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理论的两种推理模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系统的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先行的理论至关重要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从所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到现实中去观察、收集资料,

研究计划和方向(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7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硚口区实验小学 姓名:陈慈航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申请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任教工作总结 从2012年二月始,我经历了从一名免费师范生走向实习岗位,而后通过武汉市教育编制考试,光荣的走上教师岗位,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转眼我来到硚口区实验小学已经有半年之久。回想这半年的工作和学习,既有欢笑也有苦恼,既有收获也有仍需改进的地方,和同事、学生在

一起的日子是幸福的。现在静静的写下我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收拾好心情,开始新的工作和学习!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我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有许多老师和朋友告诉我,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能够走上那三寸讲台是你的莫大荣幸。在这份荣幸存在的同时,一种责任也就孕育而生了!教书育人,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神圣使命的我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硚口区实验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我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学习党中央的工作精神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努力弘扬“为公、务实、创新、争先”的实效精神。平时,我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以及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这半年来,我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人要不断前进,我仍需继续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来扎实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教学工作方面 教师的主要工作还是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永远是教学的生命与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

理论研究部工作总结

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社团联合会理论研究部 工 作 总 结 能动学院社团联合会 二○一四年十二月

长春工程学院能动学院社团联合会理论研究部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社联理论研究部的工作也已经告一段落,这一个学期以来,理论研究部的全体成员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们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内容: 从9月份正式开始开展工作至今,社联理论研究部牢牢把握团委老师和主席团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以及组织定位,即将社联理论研究部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智囊型的理论研究与调研组织,对学生组织的各项大政方针调研其合理性并提供其理论依据,对学生组织的现有制度调查分析研究其问题与改进方案,并努力立足于我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的前沿,对我校学生工作及我校学生面临的要点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并进一步开展方向引导。 这一学期中,我们大学生理论研究中心陆续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子看两会”活动。 2、针对社联制度改革的调研。 3、学生会项目管理调研。 4、参加运动会准备。 二、内部建设: 这学期我们针对上学期的一些不足,我们逐渐有了改善,活动方面逐渐扩大,开展了些动态的活动。比如“学子看两会”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大家接触了新的方面,有了更多的活动经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真正的不再停留在写作上,这是相对于上学期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同时我们利用我们的优势利用展板向同学宣传名人事迹,每周经济热点,努力增加学术氛围。 虽然这学期在各方面极大的丰富同学们的写作、组织、沟通、交流能力,推动着社联理论研究部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个部门仍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一些改进,并且我也对此做了一定的设想: 首先,我觉得在完成主席团及团委老师的任务后要跟积极的开展本部门活动时,确定常规活动,这样每周、每月到每个学期都有最基本的活动开展,在真正做到思想引领同时为学生会及各部门留下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其次以调研的方式,加大与各院的交流,吸收各院学生会在管理、活动上的经验、

研究工作报告格式

研究工作报告格式 卷首内容: 1.工作报告标题 2.报告执笔人(顺序): 3.正文 主体部分结构: (一)课题的酝酿与申报(时间) (二)批准立项时间、级别 (三)课题组人员组成,组长、成员 (四)开题工作(时间、出席领导、聘请专家、参会人) (五)研究过程(工作进程、重要节点、研究活动、措施保障、阶段小结、年度总结) (六)成果效果(不与研究报告内容重复,未在研究报告中提及的成果) 四、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步骤 1. 确定主题 2.制订方案 3.收集整理资料 4.拟定提纲 考虑论文的基本思路,素材的组织和框架结构 5.撰写初稿 6修改定稿 ●标题式、句子式和段落式提纲 ●论文提纲的逻辑关系结构 (见下图) 五、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 ●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放眼读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联系实际; ●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 ●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二)观点和材料要一致 ●紧密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 ●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三)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不能自持高度,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 ●不能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 ●对所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四)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写作符合规范 ●研究报告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 (1)从日常生活用语到科学术语。日常生活用语是自然的,约定俗成的,包容性有余而准确性不足;形象性有余而深刻性不够;丰富有余而结构化程度欠佳。 一方面要反对种种迁就日常生活中不科学的说法,提高概念的准确性、精确化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杜绝大话、空话、套话、正确的

课题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课题研究 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中期研究 第四阶段:课题结项

第一阶段 ——立项的准备和申报 一、选题的围和容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围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级基础教育教研机构有关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各单位可结合工作实际,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详见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hnjys./“课题研究”栏目)围自行确定选题。已经列入其他单位立项课题的不得重复申报。申报课题应围绕基础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二、申报要求: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 1、申报省级课题时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主持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两位)应具有主持(参与)并完成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申报时要送交课题材料及证书原件,审核后退还)。主持过省课题研究并已结项者,三年不得再作为主持人申报省级课题研究,但可以参与。 申报市、区级课题时主持人须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市级课题主持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两位)应具有主持(参与)并完成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申报时

只送交证明材料复印件)。 2、每个项目主持人限1人,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项课题。项目组其他参与成员限5人(不包括主持人),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组的研究。 3、最终成果形式一般有三种: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选其中之一。 4、计划起止时间均为××××年5月——××××年5月(期限一般为一年)。 5、研究过程的安排,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年3月——××××年8月)主要工作是选择课题、立项论证及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立项申请、调查研究等; 课题开题阶段:(××××年9月——××××年10月)主要工作是召开开题论证会即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等; 研究实施阶段:(××××年11月——××××年3月)主要工作是方案实施、阶段性反思、进一步完善方案、实施新方案、整理研究资料、中期研究报告等 总结结项结段:(××××年4月——××××年5月) 6、经费预算为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图书资料费、文印费、考察费用、组织活动等的大致费用,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500元—3000元左右,也可更少或更多,但要可信。 7、学科分类要填写准确,符合各自的名称称谓,不要出现初中×

攻读学位研究计划

攻读学位研究计划 一.研究方向 今年经过保研复试我拿到了研究生的免推资格,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开始确立研究的方向,在众多的方向中我选择了大数据分析算法与研究这个方向。众所周知,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各大网站和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料库,这些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大数据的分析,如何科学有效地建立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高效率的算法是非常迫切的,所以我希望在硕士时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二.研究目的 数据分析算法的研究目的有很多种,一种是为了建立一个高效、平稳的系统平台,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运用这个平台得到自身想要的结果;另一种是为各个大型的公司如淘宝,中国移动开发的,因为这些大公司往往有巨大的用户信息,如淘宝的用户评论和商家的成交记录,如果一个商家要向银行贷款,通过对商家的月成交记录等数据的分析能够判断该商家是否有还款能力,这样的评估往往很复杂,考虑到的数据信息非常多,这时候用数据分析平台就会简化很多。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数据分析算法的研究是为了让这个社会的大量信息变得有用,从信息中创造价值。 三.知识储备 大数据的算法研究与开发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其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项:数学和编程。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据分析时我们要用到一些概率统计的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时会涉及数学建模,有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会用到随机过程中的一些概念如:马尔科夫链。关于编程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做系统开发和算法研究首先要有良好的编程基础,包括c语言和数据结构,对一些简单算法的理解等,除此以外还有数据库的知识也是相当重要,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势必会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如果运用数据库的能力较好做起工作来回事半功倍,在这方面我会努力地去学习。还有数据挖掘这门选修课在大三的时候没有选到它,数据挖掘应该是这个方向的必备知识,在课下会自学一下。 四.研究计划 1.在硕士期间先学好各项专业课,在实验室里多和师兄师姐探讨遇到的难题 2.在业余时间自学一部分技能,一些专业软件的使用如hadoop 3.硕士一年级由于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还不能完全的完成一整套任务。先看一些有关 算法研究的书籍,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思考现在的适用性再多加改进。 4.硕士二年级要达到熟练使用各种语言和工具的程度,这时了解整个开发的流程并能 做到一些简单的系统开发 5.硕士三年级时要对整个硕士期间学到的知识进行深思和综合,提炼出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分析算法的各种问题游刃有余。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2018年1月真题

1 (单选题)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所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称为() A、岗位 B、任务 C、职责 D、工作 正确答案:A 2 (单选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和要求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正确答案:C 3 (单选题)对于工作周期较长的工作适用的观察方法是()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观察法 C、阶段观察法 D、工作表演法 正确答案:C 4 (单选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权力、工作负荷与任职资格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提炼和加工来获取工作信息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工作日志法 B、资料分析法 C、主管人员分析法 D、主题专家会议法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能够监控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对目标工作的相关情况非常了解的主体是() A、工作分析专家 B、工作任职者 C、工作任职者的上级主管 D、组织高层领导 正确答案:C 6 (单选题)提取职位层次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 A、工作概要 B、绩效标准 C、工作识别 D、工作职责 正确答案:B 7 (单选题)工作识别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工作名称 B、工作身份 C、工作编号 D、工作地点 正确答案:A 8 (单选题)将科学管理与人际关系方法结合起来的工作设计方法是() A、双因素理论 B、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C、跨学科理论

D、HP工作设计理论 正确答案:D 9 (单选题)我国的工作分析起源于() A、管理学研究 B、经济学研究 C、社会学研究 D、人事心理学研究 正确答案:D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是() A、成长和发展机会 B、成就 C、增加的工作责任 D、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D 11 (单选题)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遵循的理念是() A、以能为本 B、以知为本 C、以价为本 D、以物为本 正确答案:A 12 (单选题)工作评价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进行衡量的过程,衡量的是岗位之间的() A、责任大小 B、劳动强度 C、绝对价值 D、相对价值 正确答案:D 13 (单选题)根据各种工作的相对价值大小或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由高到低对其进行排列的一种工作评价方法是() A、排列法 B、分类法 C、评分法 D、因素比较法 正确答案:A 14 (单选题)利用现有的信息和资料,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组织本身的特点来预测组织在中、短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A、现状预测法 B、经验预测法 C、自上而下法 D、趋势分析法 正确答案:B 15 (单选题)人员预算实际就是企业的() A、招聘工作计划 B、工作分析计划 C、岗位分析计划 D、培训需求计划 正确答案:A 16 (单选题)设计员工培训方案的基础是() A、工作任务 B、工作评价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题和答案自考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11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称为 A A.任务 B.职务 C.职权 D.职责 2、在一个组织内,岗位的功能越大,其能级就越 B A.复杂 B.高 C.简单 D.低 3、让有关人员以书面形式回答有关岗位问题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4、最为普遍的确定关键事件的方法是 A A.工作会议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5、当我们把人视作经济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 B A.高层经管人员 B.中层经管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 C 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描述 D.工作任务

8、岗位设置最基本的原则是 D A.系统化原则 B.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C.因人设岗原则 D.因事设岗原则 9、工作设计的实质是 D A.工作任务变革 B.工作结构变革 C.工作职责变革 D.一场组织变革 10、胜任工作要求具备的主观条件称 C A.职责能力要求 B.知识要求 C.能力要求 D.经历要求 11、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是 C A.工作分析 B.工作描述 C.工作评价 D.工作考核 12、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B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3、美国联邦政府最初使用的工作评价方法是 B 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是 A.工作分析 B.工作评价 C.工作设计 D.工作调查 15、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6、对性质相同的每一个岗位,按其工作难易繁简程度、责任大小、岗位任务大小及岗位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资料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岗位分类的是 A.岗位纵向分类 B.岗位横向分类

研究工作报告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研究工作报告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沿革 1.课题来源于何时,由何部门批准立项(也可以是自选),何时开题。如有多种来源,可按时间顺序依次说明这些来源。 2.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任务”有无变化(深化、调整);有何变化,最终是否导致了课题名称(此时,是成果名称)的重新命名。 3.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基本同方案有关内容。 4.在什么样的范围(学校、班级、学生群体)内展开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范围有何变化。 5.课题研究进程。是工作报告的主体。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实施步骤;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在准备阶段的基础工作,包括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证等;在研究阶段,紧紧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遇到的困难、问题,进展情况和成果都包含在内,在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 (二)、研究力量的安排 1.关于参加研究人员:①主研人员(有无调整)及其分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阐明主研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的学术性贡献;②参研人员(可只列出名单);③主要单位,协研单位。 2.关于顾问与指导人员:①名单(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等); ②各位顾问、指导人员所做的学术性工作;③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列出“领导小组“名单),如需要,可对某些单位、部门、个人特别鸣谢。经费的筹集与开支等。 (三)、课题组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1.理论学习的情况,主要围绕哪些问题,以哪些方式,学习了哪些理论(或专著、论文文献)。有多少人次参加了理论学习。 2.经验总结,研讨情况:①主要就哪些问题进行过研讨。②研讨的名称,参与的人数。③经验总结材料,论文撰稿与发表情况。 最后要扼要介绍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物化成果和主要经验,使整个研究过程自始至终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附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题工作报告(国家级) XXX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XXX 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了教育部十五规划《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课题的研

浅议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在工作中的实践方式

浅议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在工作中的实践方式

论甚至应用创新,在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而长期积累所需的时间又无法应对国内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解决审计人员从事理论研究与审计任务领域广、专业性复杂之间的矛盾,必须另辟新径。 (二)、审计人员的科研能力需要长期培训提高 为了促进理论研究,审计人员个体不仅要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素养,还需要审计现场的理论研究指导。研究素养体现在责任感、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其中理论功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研究所需的深度,而创新思维则需要在持续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理论研究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理论研究指导是培养理论研究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审计现场的理论指导可以减少探索过程中的弯路,加快审计理论研究人员的成长,但却需要有经验的审计理论研究者深入审计现场指导审计实践。因而,研究素养的提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审计现场的理论指导不是每一次审计实践都能够充分获得的,对于急需创新理论指导的审计事业,慢工出细活儿地培养理论研究人员难于满足目前的需求。 三、在当前条件下开展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践方式 笔者认为,引进外脑、以点突破是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融入理论研究的手段;以审计项目实务为导向进行理论研究是有效运用和转化理论研究成果的途径;以理论研究成果完善审计报告是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模式。这三个方面是在审计工作中实践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有效方式。 (一)、引入外部专家以助于实务问题和研究要点的突破 引进外脑,是为了帮助审计人员迅速了解审计工作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使审计人员快速把握实践中理论问题的关键点;以点突破,是为了使审计人员专攻一点,发挥个体的专长,突破在实践工作中从事理论研究的瓶颈。目前,国家审计项目通常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时间紧的特点,各个承担单位参与审计

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它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 研究人员通过撰写结题报告向上级汇报开展研究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取得上级的承认、支持;通过结题报告可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扩大影响。此外,撰写结题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结题报告的种类很多,从写作上看与研究的方法有关,如常见的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等。主要根据课题类型和读者对象进行选择。如果为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刊物上发表,一般采用论文的形式;如果是向上级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则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区别 1、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把研究的工作过程(怎样研究过来的)和结果向评委做汇报,主要写清楚研究过程。它是对几年来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回顾,是年度进展报告的总结提炼。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变动情况。一般在3000字以内。 2、研究报告 通过对一定教育现象的研究,说明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揭示出哪些教育问题,有哪些创新。在研究报告中要体现出问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一般在5000字以上。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的主要区别是:工作报告说明的是课题怎样研究的,研究报告说明的是课题研究了什么。二者比较起来要以研究报告为主,它是属于研究的成果之一。 二、工作报告的写法 工作报告应该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尤其是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忠实的记录。它要综述该课题的来源、宗旨目标、研究过程(开题和各阶段的时间、工作进展)、主要成果(发表还是采用)、还存在哪些有待继续研究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精品范文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个人研究方向:培养学生不动笔 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目标: 1、改变目前小学生“动口不动手”的阅读现状,逐步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所要求。 2、通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五、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相关的教育杂志,学习一些相关的专着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3、忠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寻找多途径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累:在教学,学习、研讨中,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自已独特的想法撰写成文,继续在自己的校本课题专栏上传,多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二)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 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附件4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撰写格式 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就是“工作总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 1、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2、领导与管理的措施。 3、作用与效果。 4、经验与体会。 5、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研究报告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提示: 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研究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研究报告”应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课题名称: 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课题名称要能确切地反映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变量关系、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也叫课题的确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包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说明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趋势以及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3、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采取何种教育理论做支撑。 4、课题的实践依据,即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分析研究人员、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水平、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硬件、软件环境及投入的实验经费、时间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课题的界定是对题目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理论假设是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五、研究内容: 即选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研究。 六、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要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即研究对象的年级要明确。 七、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这部分是阶段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对研究最具说服力。包括研究

博士研究计划

博士学习研究计划 兔斯基说:当你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你才有可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我就是想踏上这在大多数人看来不一样的道路,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在这个随波逐流的社会中,能够为理想而奋斗,乃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有了热爱,有了理想,生活有再多的难处,也能坦然面对。 本人所报考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拟研究方向是工程项目管理。现结合本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动态和兴趣志向,拟订博士学习期间研究计划如下:(由于学生目前对博士学习、研究的认识水平有限,该学习研究计划必存在许多纰漏和瑕疵,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第一、博士阶段学习的目标及设想 博士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因此,目标的制定应放宽视野,定相对较高目标,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1、课程和学习目标 注重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理论,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管理科学、复杂系统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适当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将文献阅读从量的形成再达到一个质的飞跃,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科研目标 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加强英文文章的撰写能力,训练学术论文的写作、总结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的发表在满足管理与经济学部规定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 尽早确定初步的研究路线和理论模型,形成博士论文观点,理清博士论文思路,积累相关材料与研究方法,以便完成一篇能够经得起推敲的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3、个人目标 整个博士学习期间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演讲、报告水平;培养一、两个(书法、唱歌)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坚持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俗话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加强身体锻炼,每周打一、两次羽毛球。 第二、拟进行的文献检索及阅读工作 鉴于本人拟研究的课题及兴趣志向,暂定计划在博士期间进行以下文献检索及书籍阅读: 中、英文文献内容:IPD交付模式;风险管理;多目标优化等 书籍:高等运筹学;高等系统多变量分析;博弈论分析;随机建模与优化等(适当阅读人文、社科、心理类的书籍) 第三、拟开展研究的课题方向 暂定报考导师当前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作为本人博士期间将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工作岗位调研报告

工作岗位调研报告

电子市场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有效地推进专业建设,准确掌握我系往届毕业生就业和实习情况,开拓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实质性的推进校企合作,分别从岳阳出发前往广州、深圳、汕头、普宁、东莞、宁波、上海等城市的二十多家单位及人才市场进行现场调研,掌握了我系应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目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各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等相关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系部对实习就业工作的做法 1、领导重视 系部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开学到现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实习就业和校企合作等工作,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工作的开展。 2、措施得力 (1)积极做好学生实习单位的储备工作。系部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系教师广泛调动社会关系,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同时广泛与社会各类单位联系,并派老师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2)加强与学院招生就业处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业加强与其他兄弟系部的联系,确保实习就业信息畅通。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充分的信心安排我系学生到岗实习就业。 二、本次考察的具体情况 1、我系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1)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高

08届、09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7%以上。 (2)专业基本对口 旅游专业学生主要从事酒店及导游工作。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从事销售、贸易、市场扩展工作。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收银、记帐、部门会计工作。 (3)社会反响好 原我系毕业生王忠良、陈艳丽、潘长岳、徐艳萍、冯小丫、邹战平、周小红、段海涛、谷湘华、等一大批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他们都成为用人单位独掌一面的技术专业能手、业务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4)工作基本稳定 我系已毕业学生工作基本稳定,己经融入大城市生活,部分中职毕业生虽然没有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但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月收入也在4000元左右,深受公司领导及同事的欢迎。 2、我系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 10届应届毕业生通过系部及学生本人的努力都已找到了实习单位,他们 适应社会的能力 强,能很快的适应 单位的工作。如李 浩、何振军、唐超、 陈云、李明友、罗 琴、张宝莹等学生 都能在实习岗位上

结合基层实际抓理论研究工作

结合基层实际抓理论研究工作 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抓党建理基层论研究工作基层党建理论研讨工作要把党建理论研究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要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大力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和党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借助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引导、增强干部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重点突出实效性。依托报刊杂志、党建网站和党内刊物等媒介基础上,积极拓展干部微信、微博、QQ群和部门OA常用系统平台,大力宣传、学习重要会议精神和理论成果的同时,更可以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开拓视野、提高思考和群策能力。针对每个活动都提出具体研究目标任务,要求每位干部党员都要撰写参加活动的心得、调研报告和党建理论研究文章,做好各类学习和调研活动的总结工作。这样,便能使得优秀的理论研究文章对接下来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不断推进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和日常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名干部结合自身本职业务和当下各项工作重点,在管理、理论学习和基层实践等一定范围内进行选题,由分管领导进行全程指导,准备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上的精品课程,在定期召开的地区、县市、乡镇等沙龙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干部学习内涵和方式,从主动性和时效性上下手,推进工作上新台阶。加强多元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制定科学教育培训规划。吸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科学制定中长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建议:每五年对科级以下干部进行一次全员轮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现代远程教育等资

免费师范生读研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和方向

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 姓名: 本科专业: 申请专业:特殊教育

任教工作总结 我于xx年x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我在对实际工作环境有点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这四个月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曾为这种转变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也有过很多的埋怨,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特殊教育虽然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可是它具有一些特点。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首先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特殊教育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课前准备:备好课。我们的教育对象比普通孩子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按学生们的身心特点认真设计了教学计划,还有利用了一些有效地教学手段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理论研究会工作要点

2018年理论研究会工作要点 理论研究会2012年工作要点 18年,理论研究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国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学会2010至18年理论研究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总要求,围绕“巩固创先争优成果、争当四手人才”主题年活动,立足现实、提炼现实,深入探索和把握的本质及规律,深化应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为实践提供有力指导,在保持理论研究的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再迈一大步,再上新台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研究方向,积极争取重点课题 围绕重点科研课题选题和科研所重点研究课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重点搞好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等重大基础理论和重要应用技术方法的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工作的发展规律,促进在工作中践行科学的价值理念。对2012至18年度公开招标的3项重点科研课题积极组织投标,力争能够承担其中1项,填补我办近些年来未承担过重点科研课题的空白;结合科研所18年度的9项重点研究课题,在工作中注意探索、思考和总结,真正形成一批在系统内影响大、层次高的研究成果。 二、做好培训工作,培养理论研究骨干 结合争当“四手”人才活动,切实做好理论研究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参加集中培训的机会,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中国学会举办的理论研究骨干培训班,着力提高骨干理论研究水平;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办内授课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提高全办干部理论素养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研究骨干。利用我办现有人力资源,把有较强研究能力与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有机组合起来,组成课题组承揽重点研究项目,注意选拔此方面的领军人才。 三、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推动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