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验心理学ZJ

试验心理学ZJ

试验心理学ZJ
试验心理学ZJ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填空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分析题。

Lecture 2 Psychology as a Science

?什么是科学心理学(scientific psychology)

?目的、动力和科学方法的优越性

?科学解释的性质

?什么是理论

?科学解释的特征

?理论的普遍性

?科学方法与研究的逻辑

?自然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科学解释的特征

?简洁性: 节约的原则,用很少的概念可以解释最多的结果。

?准确性: 概念和表述准确,有利于作出预测。

?可验证性: 采用同样的程序,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

?运用经验观察的方法达到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目的。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empirical observation): 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

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什么是理论

?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理论的两大功能:

?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

?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什么是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或现场对所研究对象进行预先确定的观察和记录。

不同于生活中的偶然观察。能为随后进行的控制。更严格的实验研究提供重

要资料和奠定基础。

?确定观察范围。被试对被观察的反应性。

?观察法的三种量化方法:

?频率法:记录特定时间段,特定行为出现的频率。

?持续时间法:记录特定行为或事件持续的时间。

?时间间隔法:每个一段固定时间观察行为是否发生。

?现场研究和档案研究。

?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研究的早期阶段有用,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范围;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缺点:

?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

?所提供的资料不充足,不能再现。

?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观察会容易受到人们期望的影响。

?

?相关研究法

?对两个事物之间关联程度的研究。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或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用r表示。

r = -1.00 ~ +1.00。数字表示关联的程度,符号表示了关联的方向。

?低相关:

“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存在适度的正相关。

?导致低相关的因素

a、混淆因素

b、全距限制(restriction of range)

变量内各个分数间不存在足够大的差异,或者

数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分布跨度或变异性。

原因:被试数量有限,被试具有同质性特征。

c、计算相关系数的前提假设没有满足。

所以,对低相关要谨慎分析,否则容易掩盖变

量之间的真实关系,而不进行深入探讨。

?提高相关研究解释力的一种相关设计方法: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可以通过两个事物或变量之间在经过了一个时间

段后的相关,从而评估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方

向。

但这种可能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牢固有力的。而且

这种方法耗费时间。

?有助于理解相关中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

?偏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路径分析

?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预测另一个因素,但对这种预测力的解释,一定要谨慎。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实验法

?操纵一个变量,观察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的优点就在于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为

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经济。可

以重复验证。

?控制一个变量,看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果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因为前者,而不是随机因素的作用,就说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SUMMARY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动力和科学方法的优越性

科学解释的性质理论

科学解释的特征

理论的普遍性

科学方法与研究的逻辑

Lecture 3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确定课题,获得实验的idea()

课题来源:实际问题、理论争论、个人经验、前人研究(或文献资料)

?看看别人做了什么?

?确定实验类型

?确定研究问题,提出假设

?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

?获得、整理和报告数据

?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

获得文献的途径

a、书籍,包括教材和专著

b、综述文章和书籍

c、Journal Articles (primary sources)

d、摘要和“文献树”!

e、专业会议

f、个人交流

?确定实验类型:

?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因素型和函数型

?因素型实验,即“是什么”的实验。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

进行的实验。(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what型实验)。实验时,先突出其中

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探察此因素与所研究心理现象有无关系。

?函数型实验,即“怎么样,为什么”的实验。

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心理现象的实验,即研究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实验。

(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how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前一阶段,具有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的性质。

?明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

?具体明确,一般就是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

?可以按照该问题设计实验操作,含有主要因素和变量及其关系。

?问题选择的原则

?可以用客观的方法来检验。

?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研究者

?需要至少操纵一个变量,以探讨它对其它变量的影响。

?可行性。即必须具备相应的物力、财力、人

力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

?可操作化。

?假设(hypothesis):

?就是一组关于变量间可能关系的描述,即要验证的结果。

?通常采用的结构:

“如果……,会怎么样”;“按照什么理论,会出现什么结果,否则会怎么样?”。等等。与研究目的、预期相联系。

?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

控制的概念:

?指对实验条件的规定和限制。

?控制主要包括:

?条件:自变量,环境变量,无关变量等。

?被试的选择和分配:被试在各种条件下的分配。

?实验设计类型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获得、整理和报告数据

?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初步整理

?统计分析

?报告结果

Lecture 4

Ethical issue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utline:

?以人为被试的道德原则

?知情同意与欺骗

?退出研究的自由

?免遭伤害的保护和信息咨询

?消除有害后果

?保密

?以动物为被试的道德准则

?科学研究的诚实原则

以人为被试的道德原则

?知情同意与欺骗

?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在实验前与被试签订一个知情同意书。

?有些研究不能告知被试真实实验意图,但实验后要给与解释。

?在以儿童为被试的实验中,如果程序对儿童的认知或情绪等产生不利影响

时,必须考虑到其可行性。

知情同意书(模板)

?称呼:

?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招募对象

?实验要求

?资料用途和保密承诺

?其他承诺

?联系方式:

?签名:

?退出研究的自由

?允许被试随时随地放弃或退出实验研究。

?实验开始时应告诉被试,他们有权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而不会遭致任何

不利之处。

?但为了研究需要,要防止被试的误解或说服被试放弃因为不了解研究带来的

固执观念。在二者间寻求平衡。

?免遭伤害的保护和信息咨询

?给参加者提供免遭伤害的保护,在参与过程中要有至少一条途径与被试保持

联系。出现任何问题,有责任向被试提供帮助和建议。

?研究者要向被试解释研究的目的,详尽的描述实验程序,以消除疑问或误解。

?被试有权得到实验的某些反馈信息,可以得到信息咨询,实验者有责任回答

被试提出的所有问题。

?消除有害后果

?如果被试长期遭致的有害后果,可能是因为参加实验程序导致的,那么研究

者有责任消除它。

?保密

?除非得到许可,被试在实验中所做的一切都应当保密。

?坚持道德原则必须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上,要在最好的保护被试的同时,完成

一项有意义的有效研究。

?以动物为被试的道德准则

?当无法使用人类被试或道德不允许时,使用动物进行研究。

?两类对立观点:可以vs 不可以

?动物心理学研究,必须以动物为被试进行研究。

?在保护动物和实验研究的潜在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对待动物要讲人道和道德?科学研究的诚实原则

?避免研究中的研究者偏差。不能为了得到预期的研究结果而有意制造结果倾

向性。

?不能捏造、篡改甚至编造数据。

?诚实的报告结果,避免有意偏差。

?严禁抄袭或占有他人成果,或有意忽视他人的研究贡献和价值。

?科学欺骗导致巨大资源浪费,误导科研人员和公众,耗费科学家的时间精力

和财力。

?不能一稿多投。

?道德实践的监督

?APA列出了以人为被试的十条原则。

?各个大学或研究机构成立道德学术委员会。研究报告中要指明,研究内容和

程序经过了该机构的审查。

?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

?重视“人权”和“动物权”。

?进行科学研究的风险水平评估。听取导师意见。

?一般原则

?有利无害原则;忠诚于责任原则;诚信原则;公正原则;尊重人的权利和尊

严;

?机构许可;研究中的知情同意;研究中的声音和图像;来访者或患者、学生

和下属作为被试。研究中知情同意的免除;诱导被试参与实验;研究中的欺

骗;任务释疑;应用中动物的使用和人文关怀;剽窃;版权归属,数据的重

复发表;分享数据以供验证;审稿人。

Lecture 5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UTLINE:

?实验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范式

?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实验设计类型

?实验设计的信度和效度

实验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地收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朱滢教材)。

广义:包括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对假设做出统计推断。

狭义:就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方式。

实验设计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异,因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s):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库恩,1962)科学

如:习惯化和去习惯化;STROOP effect

?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

?1)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2)为了检验某种假

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

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注意记忆和知觉

?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实验者和实验对象

?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

实验收集资料。

?被试(subjects):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包括

人类和动物)

?变量(variables)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变量(Variable):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操纵和控制

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心理学研究中,对于一种现象根据测定

的程序下定义,这叫操作定义。

采用统一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定义。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自变量的不同强度引起的反应有差异时,则自变量处于

不同的水平。当自变量水平的变化导致了行为的改变时,就说自变量的操纵

是有效的。

?自变量的种类

作业变量(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被试的不同反应。如音高,声强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噪音、观众多少等。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左右利手等。对于此种自变量被试只能选择,不能改变。

自变量操作的无效

所谓操作的无效,指自变量的操纵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者错误地认为自变量很重要,但实际上它不重要,结果自变量不能造成行为的变化。

自变量的水平设置不当

实验者没有能够真正操纵自变量,——”零结果”。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测量和观察的行为变量。

如反应时间。

因变量的特征:

稳定性:相同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表现结果的一致性。

有效性:当确实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认为因变量有效。

敏感性: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变量范围限制,如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即ceiling effect 和floor effect)会阻碍因变量对自变

量效果的准确反应。

?因变量的量化:

包括质的量化(有无反应)和量的量化(反应的程度)例如:

?选择因变量的标准:

a、在一项实验中,如果两种量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那么两者都可以使用。

b、如果其中一个量值对自变量的变化并不敏感,则应该选用另一个反应敏感的量值。

c、如果两个因变量对自变量都有高敏感性,但两者间没有相关,说明也许是自变量

中有额外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自变量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两种反应测量。

?额外变量

?研究者不拟研究的,但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或对因变量产生作用的变量。

?概念的辨析:

有关变量,无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irrelevant variable;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举例:

?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晚饭前在图书馆里学习的学生专心程度没有晚饭后学

习的学生专心程度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饥饿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可能的混淆因素:

?下午是否学习

?下午和晚上的注意力

?学习内容

?被试偏差

?被试反应性。

霍桑效应:被试由于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引起的效应。

?要求者特征:被试猜测实验目的和假设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线索,从而改变行为方式。

?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存在所引起的效应。可能是正性也可能是负性。

?社会赞许性:人们希望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公众形象。

?安慰剂效应:实验组接受处理会容易产生这种效应。

?取悦研究者与评价忧虑

?默许反应倾向:对一个陌生人,默许要比不同意产生更小的心理压力。

?实验者偏差

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对被试的影响。

对比效应:观察者可能倾向于把自己作为评价他人个性的参考框架,从而导致把与自己不同的人评价得更加不同,把与自己相似的人评价得比实际更为相似。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控制某些被试变量的方法

?严格的指导语

指导语是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代任务时说的话。控制被试的反应。要求,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

?主试的态度一致

?单盲和双盲实验

?控制额外变量的具体方法

消除法

恒定法

对于不能消除的变量,可以使它在整个实验中保持恒定,即所有的被试受到的影响都是相同的,这种控制方法称为恒常法。对于一些被试变量,实验条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平衡法或匹配法:让那些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在所有的实验组及控制组的效果都保持平衡。

抵消平衡法和随机化:如果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验,则会受到重复测量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混淆因素产生在重复测量的过程中。对此可以采用抵消平衡(counter-balancing)或交叉平衡的手段来控制。

统计控制法

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影响。如协方差分析。

不能代替实验前严格的控制。

?单盲和双盲实验

?被试不知道实验目的,为单盲实验,

?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则为双盲实验。

多主试控制

?采用多名主试,进行同一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主试期待影响的办法。

?“电脑主试”:

?电脑自动化控制,可以避免人类被试带来的很多问题。呈现实验程序,说明

刺激变量,记录被试的反应。

控制被试的方法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被试间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从面貌、体格、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到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兴趣、动机、性格等都各不相同。这些个别差异是造成实验组内以及组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实验设计类型

?不同分类:

?根据对实验控制的严密程度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前实验设计

?根据被试如何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下分为:被试者间设计、被试者内设计和

混合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

?又叫独立组设计,或组间设计。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或者不同

的自变量上。每个被试在实验中只接受其中的一种处理。

?优点:一种处理(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处理或实验条件,因为每个

被试只对一种处理做反应。

?缺点:个体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处理个体间的差

异。

两种克服办法:

?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

?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随机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建立随机组的

要点在于分派被试到不同组时,不能有偏差存在。如果有某些被试特征或与被试变量相关的因素左右了被试的分派,就是存在“偏差”。

?随机化原则:随机化方法:随机点名,掷骰子或奇偶分,先来后到,随机数字表。

?匹配组设计:所有的被试都要先经过一个和实验作业同类、相似或表现出高相关的预试,然后根据预试的成绩来将被试配对分组。把被试分组后,再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条件下。(但在匹配所有特征上有困难,而且增加实验工作量。常用随机化方法。)

?独立组设计混淆主要来自被试变量:随机组设计中混淆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我们就无从得知混淆来自哪里;配对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被试变量混淆机率,但由于配对组设计本身的缺点,所以使用较少。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在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又叫组内设计,有时候叫重复测量设计。

?优点:节省被试。方便有效;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即实验

顺序造成了麻烦;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

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当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几

种刺激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对独立的。

例如,在复述实验中,被试重复一次和重复5次,两个自变量水平。但被试可能自己私自重复。破坏了自变量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

? 处理办法:通过平衡技术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如果确实会产生,

可以在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间隔。或采用被试间设计。对某些实验研究不适用。如用两种不同学习方法学习同一个实验材料。

? 被试内设计的几种形式:

? 完全的被试内设计

a 、随机区组设计;

b 、ABBA 平衡法

? 不完全的被试内设计

c 、所有可能的顺序;

d 、选择的顺序

? 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 ? 完全被试内设计

? 随机区组设计(Block Randomization ) :把被试分出不同的区组(block ),每个

区组内被试“同质”。每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每种实验处理重复的次数也要相同。最后统计中可以剔除区组效应,获得纯粹的自变量效应。

一个区组内可以是一个被试或者多个被试(实验处理数目的正倍数)。(当被试的某些特征可能影响到实验效果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 每一区组内被试的人数分配有三种情况:

? 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每名被试(区组)均接受全部处理,在接受处理的顺

序上要采用随机化的方法。

? 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倍数。

? 区组内的基本单元不是一名被试或几名被试,而是以一个团体为单元。 ? ABBA 平衡法( ABBA Counterbalancing ):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顺序

呈现给被试。虽然ABBA 表示的是两种实验条件,但它并不仅仅限于两种实验条件。可以应用到多种实验条件并可以被多次重复,但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较少的实验条件和重复次数较少的实验中。

? ABBA 平衡法存在的问题:

如果练习效果不是呈线性增长的,这种平衡就是无效的。

预期作用:是指被试对后面实验条件的预期。 如果这个循环被重复几次,那么,被试肯定会了解并预期以上的时间间隔的呈现模式。 所有可能的顺序:采用所有可能的实验条件顺序组合(适用于三种以下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列出所有实验条件组合,并随机分派被试到各种实验组合中;当条件很少时,可以实现,但当条件很多时,没有可行性。

拉丁方设计: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轮换的方法安排。

采用拉丁方设计安排实验条件的顺序,然后将被试随机平均分派到各种实验顺序中去。适用于六种以下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

C

B

A

D

B

A D C A D C

B D

C B A 顺 序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被 试 数

传统的4×4拉丁方设计

? 平衡式拉丁方设计: ? 安排拉丁方的方法:

? 1,2,n ,3,n-1, 4, n-2, 5, n-3…… ? n=4, 顺序是 ? 1,2,4,3 ? 2,3,1,4, ? 3,4,2,1 ? 4,1,3,2

? 在实验条件为偶数时,平衡式拉丁方设计较容易,当实验条件为奇数时,每个被试

必须在每种条件下测两次才能获得平衡式拉丁方。所以有两个方格。 实验条件为偶数(6)时

实验条件为奇数时拉丁方设计,方格1:方格2

第一行安排实验顺序的公式:

对于偶数个子变量水平,建立平衡的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为1、2、n 、3、n-1、4、n-2......,以六个自变量水平为例,第一行为1、2、6、3、5、4.

对于奇数个自变量水平,必须有两个方阵,第二个方阵与第一个方阵正好相反,以5个自变量为例,第一行为1、2、5、3、4 / 4、3、5、2、1。

但是,如果不同实验条件在顺序上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相互作用,应该选择别的设计方法,如随机区组设计。

2 3 1 4 6 5 5

3 2 1 6 3

4

2

1

6

1 2 6 5 4 6 1 5 4 3 5 6 4 3 2 4 5 3 2 1 3 2 4 1 5 2 1 3 5 4 1 5 2 4 3 5 4 1 3 2 4 3 5 2 1 5 1 4 2 3 4 5 3 1 2 3

4 2

5 1 2

3

1

4

5 1 2 5 3 4

被试者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比较: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

概念每个被试只接受其中一种实验处理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优点实验处理之间没有互相影响克服个别差异对实验处理的影响;节省被

试,方便有效

缺点被试间差异影响到实验结果实验顺序影响到实验结果

克服缺点方法随机化、匹配随机区组、ABBA平衡、拉丁方设计等

?混合设计:在同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被试间设计处理,而另一些自变量

则按被试内设计处理。一般地,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

那么这些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则按组内设计安排。

?优点:保留了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适用于多变

量的实验设计。虽然不如被试内设计有效和经济,但很安全。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或自变量,而且每个因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平。这样的实验设计常常叫多因素实验设计。与单因素实验设

计相对而言。心理学很多研究都是多因素实验设计。

?优点:实验效率高;实验控制很好;容易建立结果的普遍性;有利于观察变

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主效应。能考察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用价值高。

?几个概念:

?水平:指自变量的单个的处理方式或条件。

?如自变量是学习中的作业反馈,两种处理方式分别是积极反馈和无

反馈。那么就说自变量作业反馈有两个处理水平。

?处理(treatment)与处理水平的结合:特定的实验条件

?交互作用: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为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不同而

不同时,就说这两个自变量产生了交互作用。这时不能独立讨论各个自变量

的主效应。

?主效应(main effects):一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

?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s):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

变异。

?误差变异(error variance):不能由自变量或明显的额外变量解释的那部分

变异。

?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与真实验设计相对而言。在实验中不能对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些变量常常是被试变量特征),或者使用自然发生的组,而

不能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下。但是仍然观察到因变量作为自变量变化的

函数。

?优点:因问题和条件限制而无法使用严格的控制实验时,可以采用准实验设

计。适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解决实际问题,常用于一些应用研究。

?缺点:付出控制的代价。本质来讲,准实验设计只能是一种相关设计,评价

因果关系及其推广到其他情境,必须非常谨慎。

?准实验设计类型:

时间序列设计(time-series design):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周期性测量,并在这一时间序列的测量过程中引进实验处理,然后观察引进实验处理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实施处理后测量结果出现不连续性,从而就可以推测实验处理的效果。

模式:O1 、O2 、O3 、O4 X O5、O6 、O7 、O8 (O代表测量,X代表实验处理)

优缺点:

?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以及测验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控制组,不能排除与自

变量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测验敏感性容易受到影响。也不能排除测

验与实验处理之间的交叉作用。收集数据不容易,实施统计复杂。

变式:另外增加一个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可以增加时间序列设计的效能。

?非相等控制组实验组前测后测设计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with pretest and posttest)

设计模式:一个不相等的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进行前测和后测。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

O1 X O2

O1 O2

?优缺点:基本上控制了成熟、历史和测验等因素对实验处理的干扰。有前测,

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前的状态,有了比较的基线水平。但没有随机分配被试接

受实验处理,实验组和控制组不对等,降低了实验的效度。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要求在时间点1对两个变量(A、B)的关系作出测定和

相关分析,然后在时间点2作相似测定和分析。通过交叉滞后相关系数的比较,找出交叉滞后相关差异的方向,然后根据差异的方向,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当交叉滞后相关之间有显著差异时,具有一定因果意义。在同步相关稳定情况下,如果Ra1b2>b1a2,那么A引起B,否则,B引起A。

三个基本假设:

?所表示的因果关系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同步相关与稳定性尽可能一致;交

叉滞后组相关中包含了主要的变量,并已作出相应的测量。

由于上述假设不易满足。对于这种设计中的因果关系,要作谨慎的解释。不能完全证明因果关系,需要其他研究补充和验证。

?单被试实验设计(single-subject experiments):针对一个被试,看实验处理是否对因变量有作用。

?几种设计形式:

?反转或撤消设计(reversal designs)

?多基线设计(multiple baseline designs)。在引入干涉变量前,有多个

基线,可以是多个被试的多个基线,也可以是一个被试的多个行为

的不同基线。

?有专门的实验统计方法。

前实验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固定组比较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设计的基本模式:

X O

X是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研究者经过分析而推断的自变量)的处理,O是研究者操纵自变量引出的结果(后测成绩)或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只有一个实验组。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设计的基本模式:

O1 X O2

O1表示在接受处理X以前对被试进行前测,取得一项作为基线的观测值,X表示引入的实验处理,O2表示处理X后的测验。

固定组比较设计: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选择被试。

?基本设计模式:

X O1

O2

O1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后的反应效果;O2为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的反应效果。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基本设计模式:

X O

X是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O是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SUMMARY:

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

单因素和多因素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

前实验设计

不同的实验设计种类有不同的效率,有不同的数据统计方法。选取恰当的实验设计,必须考虑到其他许多因素。

Lecture 5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3)

实验设计的信度和效度

?什么是信度

?如何测量信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

?什么是效度

?如何测量效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评价一个实验设计:

?是否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是否很好的控制了额外变量

?信度和效度的衡量

?信度(reliability):在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时,一个研究设计或测试工具在测定结果上所能达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测定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

常用测量主要有:重测信度;分半信度

?重测信度:即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同一样本被试,相隔一段时间重复进行相同的两次测验,求得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作为重测信度的指标。这样求得的相关系数又叫稳定性系数。

?容易实现,但工作量大,两次实验的被试很环境因素不易控制。还容易受到

练习效应的影响。

?分半信度:研究者将同一份测试内容,按照题号的奇数和偶数,分成各半的两个测试,分别在同一批被试中施测,再分别计算出每个被试在两个测试中的总分,并进行相关计算。这样求的信度称分半信度

?评分者信度:心理学研究中,如果由评分者对某些测试中被试的特定反应,作出一种评价性的主观判断,可能会因为评分者不同而产生误差,这时需要检验评分者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这种计算信度的方法,叫评分者信度。这种效度检验也叫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研究信度的实验检验方法

?直接验证,就是在尽可能使用原实验方法和相同情境下,通过直接重复实验

过程,通过对有关实验结果的比较,从而验证某个实验研究可靠性的方法。

?系统验证,即如果原有结果可靠,那么在系统变化那些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

因素时,实验研究仍然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实验效度:是指一项测验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坎贝尔(Campbell,D.T)(1957)第一次明确提出研究效度的问题。

?Campbell and Cook (1979),《准实验研究:现场背景的设计和分析》,全面

系统讨论和分析了研究效度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意义。

?实验的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操纵的变量引起的,则实验具有较好的内部效度;反之如果对于实验无关的因素控制不好,造成了与实验变量的混淆,影响了实验结果,则实验缺乏内部效度。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历史: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成熟与自然发展: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

?选择:指对被试选择不均衡而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测验:实验前的前测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被试的遗失。

?统计回归: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的被试,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造成原因可能是设计上的问

题,也可能是偶然因素引起的。

?仪器的使用。

?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也就是

研究结果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果实验结果仅在实验情境下成立,那么实验的外部效度就很低。

例如:某些教学改革实验的结果仅仅适用于城市条件的教学,而不适用于农村条件的教学,这样的研究外部效度就很低。

●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选样偏差

?实验情境

?测试手段

?对外部效度的估计,需要利用统计推断,逻辑推理,同时结合内部效度和结构效度水平统筹考虑。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

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二者权衡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

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是对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及其实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检

验的有效水平进行的效度检验,是研究差误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二是统计检验适用的假设。

●影响统计检验结论效度的因素

?统计功效,又称统计检验能力。样本的大小和α值的高低,影响到犯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

?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

?测量信度低。

?实验处理实施的可靠性。

?被试的随机异质性

?构思效度(或结构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提高构思效度,要求理论构思严谨,层次分明,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严格定义。

?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

?对于研究构思的解释

?单一操作的偏向

?单一方法的偏向

?实验者期望和被试猜测

?构思水平之间的混淆

?不同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

Lecture 7

Psychophysical Methods (2)

OUTLINE: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色子游戏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心理量表

?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

?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Stevens定律

?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人们的知觉通常有两个内部过程,一个是接受到一个信号或者刺激,产生一

个取决于信号强度大小的平均水平的感觉印象;一个是报告感觉印象的大

小,由一个决策过程决定。

?决策过程不但受到刺激量值的影响,也受到做出决策过程的判断标准和得失

的影响。

?假设当人们试图检测一个信号时,总存在一个与信号相伴随的噪音。而任何

刺激都会产生一个感觉印象的分布。

古典心理物理法把判断标准和感受性混在一起,而不能区分它们。信号检测

论的优点就在于把人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以独立的数据表达。

信号检测论的两种方法

?有无法:

?事先选定信号刺激SN和噪音刺激N ,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

方式出现SN和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呈现的是SN还是N。根据被试对出现

刺激的判断结果估计击中率和虚报率。

?根据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的侦察和做出抉择的过程。那么就出现了两个独立指标:

?感觉辨别力指标(d‘),表示感知能力,又称为感觉敏感性;

?另一个是判断标准即反应偏向,可用β表示,主要受信号出现的先验概率和

对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决定。

?判断标准的计算

?β= 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

击中率和虚报率的纵坐标就是与击中率和虚报率相应的Z分数上正态曲线的高度,可以查正态曲线表得到。

?感受性的计算

?d′= 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 虚报率P对应的Z分数。(P=ZSN-ZN)

Z分数可以通过查PZO 转换表得到. P>50%,Z分数为正,P<50%, Z分数值为负。

?d′越大,表示敏感性越高,d′越小,表示敏感性越低。

?一般感受性是稳定的。

?操作者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又称等感受性曲线,在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操作者特性曲线是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根据被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而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评价法

?有无法中,被试把等于或大于判断标准的的刺激都说是由信号引起的,这就把感觉连续体分为两个部分,从被试的反应中只能知道感觉在标准之上或之

下,但不知道感觉离开标准多远,也就是反应的把握程度反应不出来。

?评价法就是在反应中,要求被试首先报告有感觉还是没感觉,然后报告回答的确信程度,可以把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

?强度不同的感觉分属于不同的等级,反应的把握程度就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也就避免了有无法中感觉强度不同,只用有信号和无信号来反应的简单做法,而保留了较多的信息。由于评价法在一轮实验中使用了多个标准,所以它可以获得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

?信号检测论亦可应用于再认记忆研究。

?在再认记忆中,被试的操作,实际上是检测当前刺激(可能识记过,也可能

未识记过,即既可能是信号,也可能是噪音),将它同记忆痕迹进行“匹配”,

作出“是”或“不是”的反应,这一操作可以看作典型的信号检测问题。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再认记忆研究具有很多优点。

Lecture 7

Psychophysical Methods(3

OUTLINE

?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及其制作方法

?等距量表、差别阈限法与Fechner定律

?比例量表、数量估计法与Stevens定律

心理量表法

?物理刺激可由物理量表来测量。

?心理量的大小却不能用物理量表来测量。

?刺激的物理值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心理上相应的一对一的变化。

?有一些物理刺激本身就难以用物理量表来测量。

?心理量需要用心理量表来测量。

?一个量表具有以下四个测量属性:

?差别

?强度

?等距

?绝对零点

?从心理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三类。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

?比例量表:既有相等单位,也有绝对零点。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某一属性排出次序。

例如赛跑,按先到终点的为第一名,第二个到终点的为第二名等等。就可以按快慢排出一个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所以,顺序量表只是按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每一类别只具有序列性,并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实验结果和具体运算过程

?第一步:求等级总和

?第二步:求平均等级。MR=等级总和/n

?第三步:求平均选择分数(MC)MC=n-MR

?第四步:把平均选择分数化为百分数。P =MC/ n-1

?第五步:把百分数转化为Z分数。消除负值。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

电大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1.睡眠可分为(C)个阶段 A.六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人耳能感受到的纯音的频率范围是(A)赫兹 A.20—20000 B.2—2000 C.2—20000 D.200—20000 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D)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4.下列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C)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幻视 D.盲视 5.在心理学研究中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织结构,考察知觉意识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分解知觉和思维的学派是(C)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D)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配 7.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D)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自然科学 D.中间科学 8.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C) A.轻度睡眠阶段 B.睡眠锭阶段 C.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D.深度睡眠阶段 9.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C)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0.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C) A.错觉 B.空间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心理现象 D.能力和人格 12.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D)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听觉 1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A.冯特 B.巴甫洛夫 C.华生 D.詹姆士 14.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D)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D)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选择性 16.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C) A.记忆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1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S)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心理学小测试Word版

心理学小测试 1、你出去散步发现块石头,你觉得他会是什么颜色的?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1、 红色:热情、积极、对工作十分投入的异性,会让你不自觉地区靠近他白色:温柔有包容心的异性 蓝色:理智,有才能的异性 绿色:叛逆性强的异性 2、来到许愿池,你第一眼看到会是? a天鹅 b荷花 c浮萍 d池水 答案:2、 a天鹅: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过你身边的人,很少有不回头多看几眼的b荷花:你看起来有点冷峻孤傲,让人不敢接近 c浮萍:你对别人的吸引力不大,但总能化被动为主动

d池水:你认为没人欣赏你的好,将自卑情绪转为自恋自满的防卫机制

3、你在深山老林迷了路,你打算借住一宿。希望户主是什么样的人? a一对夫妇 b美丽的村姑 c彪悍的猎人 d落魄的贵族 答案:3、 a一对夫妇:你很善良,易被小人利用,他们利用你的同情心,趁机骗取你的财物 b美丽的村姑:小心被频频对你献殷勤的异性进行色诱,骗取你的财物 c彪悍的猎人:一些酒肉朋友可能会利用你,找你借钱或是怂恿你请客吃饭 d落魄的贵族:近期你的购物欲望特别强烈,无法抵挡各大商场促销活动的诱惑 、 4、假使你走向一个熟睡的婴儿时,他睁开眼睛,你认为接下来他会有什么反应? a哭 b笑 c闭上眼睛继续睡 d咳嗽 答案: a哭:你是个相当没有自信的人,因此很害怕与他人相处,深恐泄露自己的缺点,因此常缩在自己的壳中裹足不前。如果你能再自信一点,积极与他人接触,相信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

非常好 b笑:你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交际手腕相当不错,很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自信过度,只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想法 c闭上眼睛继续睡:你是个相当孤独的人,与其与别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来的快乐自由,所以根本不愿、也觉得没必要踏入别人的世界;但工作是注重团体合作的,决不可独来独往,所以可要好好调整自己 d咳嗽:你是个相当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大专试卷《学前心理学》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 分)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 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2.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辨别具有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也 就 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 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5. 亲社会行为 通常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倾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5 题,每题2 分,共10分) D )。 A.0-1 岁 B.0-3 岁 C.0-5 岁 D.0-6 岁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的反映,是(D )。 A. 想象 B. 记忆 C. 知觉 D. 感觉 3. 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C )。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 4. 第一个创立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最早研究遗忘进程的心理学家是(D )。

A. 陈鹤琴 B. 布鲁纳 C. 皮亚杰 D. 艾宾浩斯 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大量的或经常发生的是(A )。 A. 工具性攻击行为B.敌意性攻击行为C .言语性攻击行为D.生理性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共5 题,每题10 分,共50分)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心理学小测试

心理学小测试 1、您出去散步发现块石头,您觉得她会就是什么颜色的?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绿色 答案:1、 红色: 热情、积极、对工作十分投入的异性,会让您不自觉地区靠近她白色:温柔有包容心的异性 蓝色:理智,有才能的异性 绿色:叛逆性强的异性 2、来到许愿池,您第一眼瞧到会就是? a天鹅 b荷花 c浮萍 d池水 答案:2、 a天鹅: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过您身边的人,很少有不回头多瞧几眼的b荷花:您瞧起来有点冷峻孤傲,让人不敢接近 c浮萍:您对别人的吸引力不大,但总能化被动为主动

d池水:您认为没人欣赏您的好,将自卑情绪转为自恋自满的防卫机制 3、您在深山老林迷了路,您打算借住一宿。希望户主就是什么样的人? a一对夫妇 b美丽的村姑 c彪悍的猎人 d落魄的贵族 答案:3、 a一对夫妇: 您很善良,易被小人利用,她们利用您的同情心,趁机骗取您的财物b美丽的村姑:小心被频频对您献殷勤的异性进行色诱,骗取您的财物 c彪悍的猎人:一些酒肉朋友可能会利用您,找您借钱或就是怂恿您请客吃饭 d落魄的贵族: 近期您的购物欲望特别强烈,无法抵挡各大商场促销活动的诱惑 、 4、假使您走向一个熟睡的婴儿时,她睁开眼睛,您认为接下来她会有什么反应? a哭 b笑 c闭上眼睛继续睡 d咳嗽

答案: a哭:您就是个相当没有自信的人,因此很害怕与她人相处,深恐泄露自己的缺点,因此常缩在自己的壳中裹足不前。如果您能再自信一点,积极与她人接触,相信您会发现外面的世界非常好 b笑:您就是个自信满满的人,交际手腕相当不错,很容易与她人打成一片;但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自信过度,只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想法 c闭上眼睛继续睡:您就是个相当孤独的人,与其与别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来的快乐自由,所以根本不愿、也觉得没必要踏入别人的世界;但工作就是注重团体合作的,决不可独来独往,所以可要好好调整自己 d咳嗽: 您就是个相当神经质的人,非常在乎人际关系,也小心翼翼地去维护;但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感觉、想法。会弄的自己精疲力尽,最好放松一下自己,以平常心来面对人际关系 5、如果您的恋人告诉您,Ta不喜欢吃西瓜,您本能得觉得Ta的理由就是什么呢? A、觉得吃西瓜要吐子很麻烦 B、切起来很麻烦 C、不喜欢西瓜的味道 D、西瓜水份很多一吃就觉得撑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心理学实验范式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

心理学气质测试

心理学气质测验 指导语:下面的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看看每一种情况与你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程度,选择一个相应的数字: 1:很不符合自己情况-2分 2:比较不符合自己情况-1分 3: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0分 4:比较符合自己情况+1分 5:很符合自己情况+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的情境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7套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量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 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 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 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

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因素二(文章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年龄三个水平上,分别对熟悉度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年龄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年龄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主题熟悉度的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年龄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2.设计实验,说明咖啡是否对人的集中注意有影响? 答:(1)被试:北大在校大学生16名,年龄18~24岁,男女各8名,视力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