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护理专业

生理学护理专业

生理学护理专业
生理学护理专业

第一章

1、兴奋反应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的过程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

3、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4、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内素的作用,对周围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5、负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6、正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

7、兴奋性细胞在体内所处的环境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8、旁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组织液中扩散至邻近的细胞,调节邻近细胞的活动。

9、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从神经末梢放入血,并作用于靶细胞的分泌方式。

10、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规律性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1、刺激指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统称为刺激。

12、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第二章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膜的高浓度侧移向低浓度一侧的现象称为单纯扩散。通透性:膜对物质通过的难易程度。

离子通道: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继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消耗某一物质的浓度势能、间接消耗A TP从而逆浓度转运某物质。出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称为出胞。

液态镶嵌模型:指一种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子借助于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完成其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大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化学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主要是外侧)某种化学信号调控的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电位调控的通道。

钠-钾泵:指在膜上具有Na+-K+依赖式A 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可以分解A TP使之释放能量,进行Ns+和K+的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静息电位:

极化:指静息状态下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膜电位状态。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指细胞去极化后,向正常静息膜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入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称为出胞。

机械性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机械牵拉所产生的力而引起离子通道开放。绝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极短时间内,无论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间出现再生性循环去极化临界值。

阈强度: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超极化: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或负电荷增加)的方向发展称为超级化。

量子式释放:以囊泡为单位的释放

兴奋-收缩耦联: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单收缩:指将肌细胞膜的电兴奋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强直收缩:指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前负荷:指当骨骼肌受到一连串高频刺激时,出现的持续收缩而舒张不全,或呈持续收缩而无舒张的状态。

初长度:指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它主要影响肌肉的初长度。因此,前负荷也可用初长度来表示。

局部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所产生的去极化局部电位。

相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后,Na+通道部分复活到备用状态,兴奋性低于正常,需阈上刺激才能再次引起AP的时期。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第三章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块回缩,所释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血小板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受刺激以后将储存在致密体、a-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趋化性:白细胞被吸引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

红细胞叠连: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能以凹面相贴。

血沉:把抗凝血液在第一小时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血沉。

血浆: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红细胞比容:血细胞致哀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晶体(或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晶体(或胶体)溶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

交叉配血试验:临床上使用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主侧),以及用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次侧)分别进行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的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的低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抵抗力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血液凝固: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现象。

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裂出血时,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过程。

红细胞聚集:由于免疫反应使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3.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4.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min.m2。

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

6.期前收缩:在实验条件和病理条件情况下,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

7.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8.窦性心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9.异位心律:由窦房结以外异位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的节称为异位节律。

10.动脉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通常以毫米汞柱(1mmHg)或kPa为单位。(1mmHg=0.133kPa)

11.收缩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正常值100-120mmHg)。

12.舒张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正常值60-80mmHg)。

13.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压力。正常成人约0.4-1.2kPa(4-12cmH2O)。

14.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

15.有效过滤压:液体通过毛细血管时有滤过,也有重吸收,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即有效过滤压。生成组织液的有效过滤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第五章

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低于大气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500ml.

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时间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呼气开始第1秒末、第2秒末和第3秒未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成人第1秒末约占肺活量的83%,第2秒末占96%,第3秒末为99%。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留在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前的气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故腔;进入肺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大致等于解剖无效腔。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血红蛋白氧容量:血红蛋白氧容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O2的最大量。

血红蛋白氧含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O2的量。

氧解离曲线:反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O2分压关系的曲线。曲线呈特殊的“S”形。

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肺的顺应性:是衡量肺的弹性阻力的一个指标。

肺的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V)/跨肺压的变化(△P)

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肺扩张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

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何尔登效应: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这一效应称为何尔登效应。

第六章

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资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资,以及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由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一定速度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液中年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大分子物资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资的过程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也称基本电位

壁内神经丛包括位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和位于环形肌与粘膜层之间的粘膜下神经丛组成。

胃肠激素由消化道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及消化道神经末梢释放的各种激素的统称

蠕动指由空腔器官管壁的纵行平滑肌顺序收缩形成的一种呢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紧张性收缩指消化道平滑肌常处于一种呢缓慢而持久的收缩状态

容受性舒张当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

胃排空胃内食糜由胃进入12指肠的过程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胆盐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95%)仍可由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组成胆汁

第七章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它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

辐射散热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成为辐射散热

不感蒸发指平时有少量体液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形成明显水滴前就被蒸发掉的一种散热形式。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

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发生的能力代谢

第八章

排泄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物质及进入机体的异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超滤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超滤液,其含各种晶体成分和浓度与血浆基本相似

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若肾血浆流量约为660ml/min,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则滤过分数为19%,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肾血浆流量指每分钟流过肾脏的血浆量

滤过系数指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滤过的液量。

渗透性利尿当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渗透压增大,阻碍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之。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成为肾糖阈

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肾素是一种酸性蛋白质酶,由肾脏的近球细胞合成、储存和释放。

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的现象,称为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在于是尿中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10.3~20.4KPa (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在离体实验中也是如此。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当血糖浓度升至300mm/100ml,全部肾小球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到或超过葡萄糖的最大转运率,此值即为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房核分泌的一种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而后释放出来。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原尿),在其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的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出去(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

尿潴留膀胱内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

第九章

内分泌机体有些腺体组织产生活性物质不经导管而直接由血液(组织液)待到全身,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

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称激素。

远距分泌指激素经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远距离的靶器官、靶腺、靶组织和靶细胞发挥作用的地方

旁分泌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不通过血液循环,由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的方式

自分泌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又返回作用于自身而反馈作用的方式。

神经分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通过轴浆运输被运送到神经末梢并释放出去,进而发挥调节作用的方式。

激素允许作用指某种激素本身并不对某器官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使

另一种激素对该器官或细胞的作用明显增强的现象。

应急反应指机体遇到有害刺激时,如感染、疼痛、创伤等,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抵御伤害刺激的能力增强的现象。

应激反应指机体遇到有害刺激时,如感染、疼痛、创伤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急剧增多,使机体抵御有害刺激的能力增强的现象。

靶细胞能接受某些激素作用的细胞或被某些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

第十章

神经元指能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结构

神经冲动指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指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物质,能影响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组织结构的作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指神经通过传导兴奋,使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其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改变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突触指神经通过传导兴奋,使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其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改变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神经骨骼肌接头指一个神经元与效应细胞(如肌细胞或腺细胞)相互接触的特殊结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的局部去极化膜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指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局部超级化膜电位。

突触后抑制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其发生一种抑制。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发射,称为肌紧张。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

突触性化学传递指某些神经元(如单胺神经元)存在通过经典突触进行的化学传递过程。

电突触传递指通过缝隙连接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性的信息扩布的过程

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携带和传递神经信息功能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

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蛋白质分子。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牵张发射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被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出现收缩的发射活动。它包括肌紧张和腱发射。

去大脑僵直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伸肌紧张性亢进的状态。

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在断面以下的躯体暂时一切反射活动,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运动单位指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条件反射指后天经学习和训练,将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牵涉痛指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远离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生物节律指体内某些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重复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

腱反射指快速叩击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由于受牵拉的肌肉发生一次快速收缩,并造成相应关节的移位,故又称位相性牵张反射。

中枢延搁兴奋通过突触所发生的时间延搁。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则中枢延搁时间越长。

r-环路由r运动神经元——>肌梭——>Ia纤维——>a运动神经元——>肌肉所构成的发射途径。

第十一章

感受器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电位当刺激作用感受器时,在感受器细胞内或感觉末梢引起的电位变化。它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特征。

感受器编码作用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AP时,不仅发射了能量形式转换,还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也转移到了AP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编码作用。

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视力(视敏度)指视觉对物体形态的精细分辨能力。以能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近点晶状体最大调节能力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弱光瞳孔散大,强光瞳孔缩小,称为对光反射。

瞳孔近反射看近物时,双侧瞳孔可反射性地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近视)或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物的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图像。矫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视锥系统或昼光觉系统由视锥细胞和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对光敏感性较差,在强光条件下才被激活,但可以辨别颜色,并具有高分辨能力的视觉系统,称为视锥系统或昼光觉系统。

夜盲症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靠食物中维生素A补充。长期缺乏维生素A,造成视黄醛不足而影响人在暗光时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物体,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恢复暗处的视力,此称为暗适应。

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某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的传导途径。

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再引起颞骨骨质中耳蜗内淋巴振动的传导途径。

第十二章

排卵熟卵泡壁发生破裂,卵细胞、透明带与放射冠随同卵泡液冲出卵泡,称为排卵。

月经周期在卵巢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月经在生殖期间内周而复始出现,故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实际上是女子生殖功能周期,是卵巢活动的外部表现。

护理专业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护理专业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10分) 。 1.M样作用; 2.BMR: 3.激素; 4.瞳孔对光反射; 5.去脑干强直: 二填空题(共16空,每空1分,共16分) 1.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受和的调节。 2. 机体安静时及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分别是,;用冰袋降温属于;体温调节中枢在。 3参与应急反应的激素是,参与应激反应的激素是。 4.CVP是监测,的参考指标。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主要是、。 6.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三.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A型题: 1.对于肾脏患者,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患者尿量,正常情况下决定尿量的主要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 髓袢 D 远曲小管 E.集合管 2.正常情况下,影响尿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肾血流量 B 有效滤过压 C 抗利尿激素 D 醛固酮E. 小管液溶质浓度 3.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疼痛刺激 E.寒冷刺激 4.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在() A.脊髓 B.延髓和脑桥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5.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 中脑 D.下丘脑 E 脊髓 6 角膜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 中脑 D.下丘脑 E 脊髓 7. 人的生命中枢位于() A.延髓B.脑桥C.下丘脑D.小脑 E.大脑

8.患者心率持续下降,霍思邈予“强心药”抢救,哪个最有可能强心药是()A.肾上腺素B .青霉素C . 抗利尿激素D . EPO E .去甲肾上腺素 9.临床中,一般可以听到的心音是() A.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B 第一心音C 第二心音D 第三心音E第四心音10.每日甲状腺分泌的激素量活性最高的是:() A一碘甲腺原氨酸B二碘甲腺原氨酸C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氨酸E逆三碘甲腺原氨酸 11.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主要由下述哪一部位释放() A肾上腺皮质B近球小体颗粒细胞C肾上腺髓质 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E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12. 脊髓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 A.运动性反射消失,植物性反射增强 B.运动性反射增强,植物性反射消失 C.所有反射不受影响 D.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或消失 E.植物性反射增强 13.慢波睡眠的特征是 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C.多梦 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E.有利于促进生长,恢复体力14.下列哪项不是交感神经的作用? A.瞳孔缩小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C.汗腺分泌D.促进糖原分解E.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15. 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给血者的血型是() A.Rh阴性O型B.Rh阳性O型C.Rh阳性AB型 D.Rh阴性AB型E.Rh阴性B型 16.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B.尿频C.尿潴留D.多尿E.少尿 17.促进维生素A吸收的是()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卵磷脂 E.乳糜 18.夜盲症是缺乏是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B型题 (36—39题:以下选项为共用选项,请选出与临床症状最相关的选项)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E 糖皮质激素 36.呆小症是由于幼年哪种激素分泌缺乏?() 37.肢端肥大症跟哪种激素分泌过多有关系?() 38.“满月脸,水牛背”是哪种激素分泌增多?() 39.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抑制纤维蛋白原的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激活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E.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 40.参与体温调节的微循环通路是() A.迂回通路 B.直捷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后微动脉 E.以上都可以

生理学护理专业

第一章 1、兴奋反应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的过程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 3、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4、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内素的作用,对周围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5、负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6、正反馈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 7、兴奋性细胞在体内所处的环境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8、旁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组织液中扩散至邻近的细胞,调节邻近细胞的活动。 9、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从神经末梢放入血,并作用于靶细胞的分泌方式。 10、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规律性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1、刺激指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统称为刺激。 12、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第二章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膜的高浓度侧移向低浓度一侧的现象称为单纯扩散。通透性:膜对物质通过的难易程度。 离子通道: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继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消耗某一物质的浓度势能、间接消耗A TP从而逆浓度转运某物质。出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称为出胞。 液态镶嵌模型:指一种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子借助于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完成其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大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化学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主要是外侧)某种化学信号调控的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电位调控的通道。 钠-钾泵:指在膜上具有Na+-K+依赖式A 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可以分解A TP使之释放能量,进行Ns+和K+的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静息电位: 极化:指静息状态下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膜电位状态。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复极化:指细胞去极化后,向正常静息膜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入胞: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称为出胞。 机械性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关受其所在膜两侧机械牵拉所产生的力而引起离子通道开放。绝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极短时间内,无论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58393

11级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3、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4、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2、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 电位倒转或波动。 8、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 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2、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6、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 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7、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8、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 血型 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 开课单位:生理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推荐教材:<<生理学>>,刘玲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参考书:<<生理学>>,钟国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阐明人体的功能及完成各种功能的机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医疗、卫生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理学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反映生理学最新进展和现代水平。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扼要介绍生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着重阐明学习生理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概念,特点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重点要求: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调节的概念和意义。 神经调节: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特点; 体液调节:概念,分类,特点;神经—体液调节概念; 自身调节:概念,特点,反馈调节的概念,正、负反馈概念及意义; 2、学习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掌握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性、阈刺激、兴奋与抑制等基本概念。 (3)掌握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特点; (4)熟悉正、负反馈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生理(3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膜 细胞膜:为“液态镶嵌模型”的双层脂质结构; 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细胞的受体功能: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静息电位:概念,产生原理,极化,超极化的概念; 动作电位:概念,特点,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概念,产生原理; 生物电兴奋性的关系:阈电位,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生物电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传导,递质的概念,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征; 2、学习要求: (1)掌握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原理,特点; (2)掌握受体概念,分类,特点; (3)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原理; (4)掌握动作电位的概念,原理,特点;局部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兴奋传递的过程。 第三章血液(3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概念,总量,分布; 稳态:概念,意义;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 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3、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4、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2、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 电位倒转或波动。 8、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 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2、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6、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 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7、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 AB型和O型4种血型。 8、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 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3、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4、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2、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 电位倒转或波动。 8、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 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2、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6、正常人血管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7、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8、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 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护理基础知识试题

护理基础知识试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对人实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护理,从而使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的护理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整体护理 答案:E 2、下列哪种病人入院时可免浴 A、慢性支气管炎 B、急性扁桃体炎 C、高血压 D、急性心肌梗塞 E、慢性阑尾炎待手术 答案:D 3、人际间关系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佩普劳 B、纽曼 C、奥瑞姆 D、罗伊 E、马斯洛 答案:A 4、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生理,爱与归属,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C、安全,生理,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爱与归属,自我实现 E、生理,安全,尊重,爱与归属,自我实现 答案:B 5、在倾听技巧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A、全神贯注 B、集中精神 C、双方保持合适的距离 D、用心听讲 E、不必保持目光的接触 答案:E 6、下列关于护患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护患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B、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 C、护患关系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

D、护患关系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专业性互动关系 E、护患关系是在护理活动中形成的 答案:C 7、下列哪项不是沟通的基本因素 A、信息的发现者和接受者 B、信息的内容 C、沟通的背景 D、沟通的方式 E、信息反馈过程 答案:D 8、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中,错误的是 A、为了解病人的隐私,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B、为寻找病因,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C、为了解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为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方法提供依据 E、为了解治疗反应,评估护理行为提供依据 答案:A 9、抢救病人中护士进行的工作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口头医嘱复诵后再执行 B、用完的空安瓿应及时处理 C、抢救后应及时请医生补写医嘱 D、抢救记录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E、医生未到时可先建立静脉通道 答案:B 10、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完成的护理工作内容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维护医护人员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答案:E 11、能提高人的注意学易网,收集整理力和警惕性,使人处于一种有益于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应付各种情境和总结经验的焦虑属于 A、心神安定 B、安康状态 C、轻度焦虑 D、中度焦虑 E、重度焦虑 答案:C 12、病区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包括 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B、病室环境清洁,整齐 C、老病人对新病人的关心 D、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 适用专业:护理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 课程负责人:计仁军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与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与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人体机能检查实训,使学生掌握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等基本临床技能,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生理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⑵理解《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交叉的知识内容。 ⑶掌握《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规律,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中国护士试题

一、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对人实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护理,从而使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的护理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整体护理 答案:E 2、下列哪种病人入院时可免浴 A、慢性支气管炎 B、急性扁桃体炎 C、高血压 D、急性心肌梗塞 E、慢性阑尾炎待手术 答案:D 3、人际间关系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佩普劳 B、纽曼 C、奥瑞姆 D、罗伊 E、马斯洛 答案:A

4、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生理,爱与归属,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C、安全,生理,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爱与归属,自我实现 E、生理,安全,尊重,爱与归属,自我实现 答案:B 5、在倾听技巧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A、全神贯注 B、集中精神 C、双方保持合适的距离 D、用心听讲 E、不必保持目光的接触 答案:E 6、下列关于护患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护患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B、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 C、护患关系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 D、护患关系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专业性互动关系 E、护患关系是在护理活动中形成的 答案:C 7、下列哪项不是沟通的基本因素

A、信息的发现者和接受者 B、信息的内容 C、沟通的背景 D、沟通的方式 E、信息反馈过程 答案:D 8、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中,错误的是 A、为了解病人的隐私,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B、为寻找病因,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C、为了解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为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方法提供依据 E、为了解治疗反应,评估护理行为提供依据 答案:A 9、抢救病人中护士进行的工作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口头医嘱复诵后再执行 B、用完的空安瓿应及时处理 C、抢救后应及时请医生补写医嘱 D、抢救记录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E、医生未到时可先建立静脉通道 答案:B 10、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完成的护理工作内容为中心

护理专业生理学试卷A

楚雄州体育运动学校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护理 专业 8、9、10、11、 12 班《 生理学 》 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_5_题,每题_3_ 分,共__15_分。) 1、新陈代谢: 2、心动周期: 3、吸收: 4、激素: 5、视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____15__空,每空___1___分,共15分。)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和 。 2、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有 和 。 3、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 4、在ABO 血型系统中,如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 凝集原的为 型;若A 、B 两种凝集原都有为 型。 5、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 是 ,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6、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功能起 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对消 化功能起 作用。 7、如果维生素A 长期摄入不足,将会形成 ;而色盲绝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题,每题1、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 2、动作电位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3、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5、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6、小肠可以进行集团蠕动,能把食物迅速送到大肠内。 7、所谓高渗尿、低渗尿是与血浆渗透压比较的。 8、第一心音的特点是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它代表心室的收缩。 9、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4-12mmHg 。 A 型题(35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 组织液 B 血液 C 细胞内液 D 细胞外液 E 淋巴液 3、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 A 反应 B 兴奋 C 抑制 D 反射 E 兴奋性 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A 排尿反射 B 减压反射 C 体温调节 D 血糖浓度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 反应迅速,作用精确 B 反应迅速,作用广泛 C 反应较慢,作用广泛 D 反应较慢,作用精确 E 反应局限,作用广泛、持久 6、O 2和CO 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 ) A 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与胞吐 E 载体转运 7、阈电位时,膜对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 ) A Na + B Ca 2+ C K + D Na + 和 Ca 2+ E 、C L - 8、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 ) A 收缩反应 B 分泌 C 动作电位 D 离子运动 E 静息电位 9、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 ( ) 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载体蛋白 E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10、细胞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 ) A 极化 B 去极化 C 超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11、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A 红细胞减少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淋巴细胞减少 D 血小板减少 E 凝血因子缺乏 1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 ( ) A NaCL B 葡萄糖 C 清蛋白 D 球蛋白 E 血红蛋白 1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 A 缺乏铁 B 内因子缺乏 C 缺乏叶酸 D 骨髓破坏 E 严重肾疾病 14、异型输血一般一次不超过( ) A 100ml B 200ml C 300ml D 500ml E 1000ml 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

高三护理《生理学》试卷

高三护理《生理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值 15 20 5 10 10 40 100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通常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水平,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形式有两种,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3.刺激要引起机体产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4.阈值的大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_________关系,阈值愈大 表明组织兴奋性愈_________。 5.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6.一个完整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8.细胞膜内外Na +和K +的不均匀分布需要靠 来维持,就起化学本质来说 它是一种 ,当细胞内 浓度增高或细胞外 浓度增高时被激活。 9.动作电位的特点有 、 和 。 10.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 和 。 得分 阅卷人 二、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 1.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 A .反射 B 反应 c .抑制 D .兴奋性 E .兴奋 2.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A .有效刺激 B .阈刺激 c .阈上刺激 D .阈下刺激 E .阈值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 .收缩 B .分泌 c .神经冲动 D .反射 E .动作电位 4.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 5.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 A .借助于通道蛋白的帮助 B .顺浓度差转运 c .需要ATP 供能 D .通过“生物泵”的活动 E .借助于载体蛋白的帮助 6.一些小分子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至高浓度一侧,主要是靠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膜的生物泵主动转运 D .出胞或入胞作用 E .膜两侧浓度差的动力 7.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易化扩散的速度 A .一定加快 B .一定减慢 c 可能不变 D .可能减慢 E 可能加快 8.易化扩散不同于单纯扩散的是 A .顺浓度差转运 B.逆浓度差转运 C.消耗能量 D .需要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E .需要ATP 酶 9.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 A .细胞膜外的电位差 B .细胞内的电位差 C .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 位差 D .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E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位差 10. 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由0mV 变为30mV 时称为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化 D .反极化 E .超极化 11.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 .K+ B .Na+ C .Cl- D .Ca2+ E .Mg2+ 12. 载体和通道的化学本质是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E 胺类 13.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什么水平时,膜的钠通道大量开放 A .动作电位水平 B .静息电位水平 c .阈电位水平 D .0电位水平 E 锋电位水平 14.骨骼肌的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 A .各个动作电位的融合而引起 B .新的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 C .各个收缩波的部分融合 D .新的刺激都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 期内 E .各个收缩波的完全融合 15.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 A.不完全强直收缩 B .完全强直收缩 C .一连串单收缩 D .一次单收缩 E .以上都足 16.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减压反射 B.血糖浓度调节 C. 排尿反射 D. 体温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17.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通道转运 C. 载体转运 D. 主动转运 E. 入胞和出胞 18.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A.反应 B.兴奋 C.抑制 D.反射 E.兴奋性 19.阈电位时,膜对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 A.Na + B.K + C.Ca 2+ D.Cl - E.Na +和Ca 2+ 20.前负荷与肌肉收缩张力的关系 A.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肌肉收缩张力愈大 B.前负荷增大,肌---------------------------密 ----------- 封 ------------ 线------------ 内 ------------不-------------得--------------答---------------题------------------- 考场: 班级: 姓名: 学号:

生理学大纲护理专业

正常人体学基础 2正常人体功能学 教学大纲 建桥学院护理系

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正常人体功能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和医学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 根据本门课程在医学护理专业的地位和对学生的要求,从护理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及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产生原理和调节过程。同时掌握学习人体功能学的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理解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2、叙述某些重要生理功能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3、能对各种生理实验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 4、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机体结构与国内的完整统一性,使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5、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解剖的简单应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了解内容: 1、生理学定义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3、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二)熟悉内容: 1、生命基本特征 2、刺激与反应的概念;刺激的类型;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3、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作用意义 4、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5、神经调节的概念,特点(反射和反射弧)。 6、负反馈与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三)掌握内容: 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四)实验:

生理学大纲(护理专业)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诸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胃肠运动与分泌、泌尿、出汗、生殖、内分泌、行为表现等。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学科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生理学重大的新成就,使学生对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有所了解。 本教学大纲与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3版(唐四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配套使用,适用于我校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本大纲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辅导、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建议采用笔试、口试等方法综合评定学习成绩。生理学教学理论课56学时,各章节学时数分配见下表,生理学实验课归入《机能实验学》。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小测试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班级:姓名: 一、A型题(题干下方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 出,并将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栏中。每题1分,共50分) 1.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最重要的调节过程是:( ) A.Neuroregulation B. humoral regulation C.autoregulation D.positive feedback E.negative feedback 2. N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载体转运 3. 锋电位发生的时间,大致与下列哪项接近() A.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B.超常期和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 D.相对不应期 E.超常期 4. 骨骼肌兴奋时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Ca2+主要来源于() A.横管系统 B.终池 C.细胞内 D. 细胞内 E.粗肌丝 5.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 A. 乙酰胆碱(Ach)释放增加 B. 乙酰胆碱(Ach)释放减少 C.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 D.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终板膜上受体结构发生变化 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乏()所致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6和叶酸 D.Fe2+和叶酸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振幅较大 C.有平台期 D.复极时程较短 E.依赖Ca2+ 8. 可使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B、血浆胆固醇减少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E、卵磷脂增多 9. 在神经纤维resting potential的形成过程中,K+外流的阻力来自() A、膜内外Na+的浓度差 B、膜内外K+的浓度差 C、膜内外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力 D、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高 E、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低 10.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 E、action potential 1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蛋白质 C.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 D.缺少雌性素 E.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12. 某人的红细胞能被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能使B型血的红细胞凝集,其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D.B亚型 13. 使平稳的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 A、polarization B、hyperpolarization C、depolarization D、反极化 E、repolarization 14. 关于第一心音,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护理专业生理学复习精华

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细胞代谢所产生的A TP供能而建立的钠浓度梯度的势能储备,用于其它物质逆浓度差的转运,这种间接消耗ATP能量而实现的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安静状态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静息心指数:在安静和空腹条件下心输出量/体表面积(m2)称为静息心指数,正常值约为3.0~3.5L/(min·m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正常成人为55%~65%。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其公式=(氧含量/氧容量)×100%。用力呼气量:用力深吸气后进行尽可能快速而用力呼气,在头几秒内所呼出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也称为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第一秒末83%,第二秒末96%,第三秒末99%。骨骼肌的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胆碱能纤维:凡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激素的允许作用: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对某器官、组织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必要条件。如糖皮质激素升高血压的作用。应激反应:机体遭受各种不同有害刺激时,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等激素浓度明显增加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现象; 何谓动脉血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如果大动脉壁的弹性改变(降低或增大),对脉压有何影响?为什么? 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管壁产生的侧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值等。如果大动脉壁的弹性降低,其脉压值增大。这是因为血管的弹性贮器作用降低或缓冲血压的作用下降,致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的结果。反之,脉压则减小。 血浆蛋白明显减少,为什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水肿? 组织液生成的驱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当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有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生成组织液;当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则有组织液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生成的组织液约90%被静脉端毛细血管重吸收入血,余10%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机体血浆蛋白含量减少,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其有效滤过压数值增大,其组织液生成量增加,重吸收量相对减少,使组织液生成量多于回流量时,破坏平衡,致使部分液体积聚在组织间歇形成水肿。 何谓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有哪两种类型?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骨骼肌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分为腱反射与肌紧张两种类型。 义。 交感神经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对各个器官都起作用,因而它的活动可看作为整体的调节反应。其特点具有调动机体各种有利因素来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表现出一系列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亢进的现象,其意义是

护理学专业人体生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1]

护理学专业人体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15 分 ) 1.最大通气量 2.粘液一 HC03—屏障 3.基础代谢率 4.肾糖阈 5.眼的调节 二、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载体膜蛋白质通过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功能,其特点是:———、——、—— 2.为避免输血反应,临床上即使——同型输血,输血前也要做交叉配血;若——为配血相合:凝集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而——,按——异型输血的原则把握。 3.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的高低。 4.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 5.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和——·氧气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6.淀粉被水解为————后才能被小肠粘膜吸收,蛋白质需要水解为——时才能被小肠吸收,它们的均与钠离子的吸收相耦联,吸收机制为——。 7.肾小球滤过膜由——、——和——三层构成。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8.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又能产生——。 三、选择题 { 每题 1 分,共 35 分) 1.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 ) A 兴奋 B.适应 C反馈 D.阈值

E兴奋性 2 .内环境稳态是指 (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E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3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A .阔值 B .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 D 反应强度 E刺激强度变化率 4 .下述不属于载体易化扩散特点的是( ) A 高度特异性 B .电压依赖性 C 饱和现象 D .竞争性抑制 E.与膜通道无关 5.物质顺电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被动转运 D .主动转运 E.吞噬作用 6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