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加减法”的运用

语文教学“加减法”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5189188.html,

语文教学“加减法”的运用

作者:王志华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3期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我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在语文课堂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

一、添加兴趣,删减约束

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生才会急于去研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为了适应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1.课前造势,先声夺人

有研究表明,学生注意事物的积极性呈波浪形,开始的三、五分钟注意力未能集中,因此,开场戏成为一堂课老师与学生的最初交流,是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娱乐的放松中牵回来的重要一

环。我的措施是先声夺人,利用开场戏好好造势,可用以情动人开戏,让学生在心灵的共鸣中一起步入文章。

2.课中设疑,激发兴趣

教育家朱熹有一句话:“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以这样理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进取。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疑、释疑、解惑,定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尾留疑,余味无穷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尾留疑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完

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和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因此教师要尊重

学生的人格,极大地调动学生创造潜能,激发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二、增加引导,裁减灌输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换,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应试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方法指导,减少一些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跳出这个被动接受灌输的怪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